小学校长培训论文

2022-05-17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校长培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直接影响校长培训的效果。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以中小学校长的需求为导向,遵循基础性与前瞻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理论与实践、分科与综合、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培训效果。

第一篇:小学校长培训论文

谈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显性特征

摘要:中小学校长培训是高等师范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开放性、层次性、业余性、终身性和全员性。深入探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特征,有助于制定培训规划、选择培训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培训 显性特征

Discussed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principal trains dominant characteristic

Xu Guangan Wang Xinmin

继续教育,也称职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应属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范畴,但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和夜大学等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后者重在学历教育,为今后能谋得并能胜任某项工作而打基础;前者重在能力教育,为更好地胜任已谋的这项工作和今后可持续发展而“充电”。中小学校长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深入了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特征,是制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构建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础。以下五个方面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显性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最主要特征之一。从普通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学历和学制有严格的相关性,规定必须学几年学完多少门课程考核合格方可毕业,有规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几乎全国一样,课程开设的顺序、每门课程多少课时、周学时多少也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内容到形式有如基础教育的继续。有的老师讲授《数学分析》二十年,内容从未改变过。而继续教育则不同,一是它和社会紧密联系,社会发展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在社会多种力量的积极配合和诸因素协调发展中才能进行和完成的,这使其不可能不是社会的和开放的;二是它没有规定的学制,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内容,它所确定的培训目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根据这个目标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这个时代的特征密切相关。如,前几年校长培训主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主题展开,现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又成为培训的重点。同时,培训内容还要根据被培训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从多方面尽可能满足校长个人的需求,而学习者自己也可在基本要求之外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三是在培训形式和手段上也表现出开放性,一般都采用“提出问题—研修交流—教学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进行,但具体形式和手段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灵活多样的,突出强调实效性。

2.层次性

层次性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又一主要特征。它是由校长各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结构比较复杂,从年龄上看,有接近退休的老校长,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校长;从学历上看,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都有;从职称上看,有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还有特级教师。以上仅是档案所显示的表像,从学校管理能力上看,差异就更加明显。确有一批校长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他们有的已获得各级“教学能手”的称号,有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把所管理的学校办成了区域内的特色学校。与之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个别校长虽然也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管理经验缺乏,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多年并未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也就无所谓办学特色。前后差别较大,这就要求培训工作承认校长发展的这种差异性,采取措施,分层次施教,使其各得其所。有重点地让有潜能的部分校长优先发展,以此来推动校长队伍的整体发展。

3.业余性

业余性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很重要的特征。由于是“一校之长”,工作任务很重,更加上若干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都很重,毫不夸张地讲,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是我国事业单位中最苦、最累、负担最重的一个群体。笔者曾了解到有的校长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和应酬各种关系占工作时间的一半以上,当然正职的负担就更重一些。他们虽有自我提高的强烈愿望,但没有时间外出学习,有的校长已干了三年,就连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都未参加。因此,让他们脱产参加培训是不现实的。应充分考虑中小学校长的实际,要送教上门,采取校本培训、业余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4.终身性

我国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训教。时至今日,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突飞猛进,人们高呼知识爆炸,很多技术很快被淘汰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日新月异。因此,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要改变“管用一生”的传统学校教育观念,树立“贯穿一生”的现代教育新观念。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更须不断充实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才无愧“人师”。另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教育家,教育家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努力。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要求,中小学校长要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专题研修班等不同规格和不同类型的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终身性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校长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5.全员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基础教育是全体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就必须使每一位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使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校长的自觉行动。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长继续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每一位校长,无论是正职还是副职,在规定时间内都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培训。可以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如果没有全体校长的参与,就没有培训的高质量和高效益,难以实现学校管理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探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显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制定培训规划,确定培训模式。全员性和终身性的特征决定了培训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规划要与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一起制定,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层次性的特征决定了培训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分层次培训,使每一个受培训者各取所需;开放性和业余性的特征决定了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培训模式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要急校长之所急,想校长之所想,以网络培训、业余培训、校本培训为主,采取送教上门、互帮互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培训。

作者:徐广安 王新民

第二篇: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

摘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直接影响校长培训的效果。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以中小学校长的需求为导向,遵循基础性与前瞻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理论与实践、分科与综合、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培训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原则

培训课程是为特定社会领域的组织成员的发展服务的经验系统。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是针对中小学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社会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及专业标准,帮助校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设计的课程。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培训的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在设计和开发课程的时候,必须在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挑战的背景下,结合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按照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来展开。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校长培训的经验,就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一、基础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中需要妥善处理基础性与前瞻性的原则。具体表现为课程设计者需要在夯实校长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及时反映校长专业发展领域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技能,使培训课程能为校长的专业发展起到中介与桥梁的作用。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使知识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冲击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持速更新与变迁已经成为校长生活的一部分,面对持速变化的环境及逐渐提高的专业要求,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应该与时俱进,而校长培训课程无疑是校长持续更新发展的捷径。要使校长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教育的新理念、管理的新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使校长具有现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具有新的观念,提高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改革能力和顺应社会变革的能力。

校长培训课程设置要反映社会改革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让校长把握时代的脉搏。校长培训课程应注意吸纳教育的新理论、新思想,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使校长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校长培训课程的内容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论;反映领导学、管理学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提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介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现有的校长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认为,校长的专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是校长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但是每个人经历特定的阶段的速度和深度都有差异。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必须首先准确判断培训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特定阶段的发展任务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满足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

校长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复合体,每一位校长都有各自的经历、经验、年龄、素质,他们有不同的环境、能力水平和内在需求,因此,我们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校长实际出发,分层次地提出培训目标,把他们的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分为:以保证校长基本任职技能为目的的任职资格培训;以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提高培训;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以培养高级教育管理专家为目的的高级研修培训等。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建立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形成校长的基本素质,实现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成为合格校长。校长提高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规划与促进学校发展及校长职业生涯,实现从合格校长到成熟校长的转化,成为优秀校长。校长高级研修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创建学校品牌和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实现从优秀校长向专家型校长的转化,成为教育家。

校长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培训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不同阶段校长的培训需求,引导校长朝着专业成熟持续发展,并能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长培训课程在体现阶段性的同时,必须注意不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这里的连续性主要体现为时间上的顺序和发展阶段的任务与逻辑之间的平稳过渡。具体来说,就是特定阶段的校长的培训课程必须考虑校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基础,即培训对象在前阶段的培训中获得经验,并将该阶段的培训与前阶段的培训从内在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减少课程在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减少重叠和重复,进一步增强课程对培训对象的适应性。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和实践是校长专业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需要理论知识的引领,校长培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建立在现有的研究和成熟理论结构基础上,必须将与校长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给校长;另一方面,校长需要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培训课程必须为沟通理论和实践提供中介和桥梁,提升校长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校长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并反思建构理论,真正意识到理论的价值与意义。

在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时既要反对理论至上倾向,更要反对理论虚无主义,尽量使课程高度理论化。理论性课程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理论知识等三个方面,主要解决知识拓展、深化与更新的问题,同时也解决观念更新的问题,解决提高理论水平的问题,也为提高能力进一步打好基础。

中小学校长是教育系统中最基层的领导者,他们身处学校的实际活动之中,面对实际、研究实际、处理实际,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除有一定的理论要求之外,应避免课程目标定位太高,理论性太强,课程内容太广等弊端,要针对中小学校长实际和学校管理实际需要,注意实用性、操作性,设置实践课程。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是,校长培训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开发校长培训的实践课程。班杜拉认为,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及其结果而发生。因此,在校长培训课程实施时提倡“在情景中学习”、“在案例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的方法。校长培训质量的提高不是靠“专家讲座一学员聆听”的单向传递活动实现的,而是要靠校长通过在专家指导下的参与、合作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培训课程内容应该做到原理与实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实例、参观考察、诊断分

析与改革实践相结合。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而培训课程的实践性应使校长成为能动的学习者。培训课程要为校长搭建适合的实践平台,校长在其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课程的实践性还体现在校长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要鼓励中小学校长积极开展教育科学实践研究,可以某个研究领域设置培训课程,组织校长开展相关学习。可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以及校长自身发展等方面进行理论性研究,这可以促使中小学校长关注并思考关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前沿理论,提高理论修养、理论水平,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并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针对校长在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这可以促使中小学校长深入思考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锻炼校长的管理实践能力。

四、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在设计校长培训课程的时候,必须按照先分科后综合,在分科的基础上综合的原则进行。分科是综合的基础,为此设计者必须将一些核心的原理、知识与方法等按照分科课程思路设计,以便校长掌握这些非常核心和关键的知识与理论;在分科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综合课程的思路,即通常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来加强培训对象在综合运用知识、原理和方法来进行较为负责的问题解决。

课程综合化指的是各门学科互相联系、影响、渗透而趋于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不仅将几门学科综合为一门新的课程,而且还是实实在在地贯彻融通于所有课程中的一种开放的综合课程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包含了人类对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而且还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实施与课程学习、课程实施者与课程学习者的整合。这种理念是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学校课程的要求所在。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综合化可以扩大校长的视野,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有利于培养校长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所以,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设置必须体现不同的课程之间的互相联系,重视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知识的有意义的结合和互相补充,从而在课程中实现事实与价值、思想与行动、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使校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把整体和全局观念渗透到他们的办学理念之中。

课程综合化的具体体现即为课程模块,课程模块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发展的重要突破,是校长培训课程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景模拟单元。

模块化课程就是将校长培训中的若干不同学科知识内容按基本理论层、法规政策层、操作技能层等三个层面和核心课程类、必修课程类、选修课程类等三个类别,进行不同的整合,构成一个个模块课程,由校长在培训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际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和重新组合。

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内涵,可考虑设置提高校长基本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提高校长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本体性课程,促进校长、师生和学校发展的发展性课程,开阔校长视野、拓展校长思维的拓展性课程等四类学科领域课程。每一类学科领域课程下面又包括多门具体课程。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是以某个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来组织,模块中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置,这就能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问题服务,每一模块具体又由理论性、实务性、研究性和特色性内容组成,以形成综合优势,多角度、多方位帮助解决问题。理论性内容着眼于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实务性内容是指提升校长管理能力、交流办学经验等方面的内容。研究性内容是基于教育变革所引发的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设定的内容。特色性内容是提供给校长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关注点进行选择的个性化内容。

五、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长培训课程的刚性体现在课程本身会对培训对象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以及与之对应的内容是针对所有的培训对象的基本要求,每个培训对象必须达到。课程的弹性主要表现为课程必须具有难度空间,能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个性化的、发展性的需求。这就要求培训课程在保持刚性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多样性。

校长培训课程的多样性是指为受训校长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多种多样的培训课程。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参训校长的学习起点、学历层次、综合素质、追求目标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校长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校长培训既要重视校长的全面提高,又必须面对校长的现实差异。所以,校长培训课程要为校长提供多种课程组合,使校长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应该根据校长的需求设置课程、选择内容供参训校长选择。这种校长培训课程要围绕校长职业及个体发展需要,灵活地安排一些专题性课程,针对一个主题,探讨一个问题,充分体现出灵活性。如设置成“菜单式”或“处方式”的专题培训课程体系,校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工作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学习要求的培训课程,这就为校长自主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而实现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双向选择,使校长培训实现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最大统一。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必须从中小学校长实际出发,顺应校长培训课程的发展趋势,反映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遵循其基本原则,提高校长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龙渝,蔡其勇,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9):13一16,

[2]陈启文,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设置应突出“五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4,(10):75—76,

[3][6]魏龙渝,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J],继续教育研究,2011,(8):105—107,

[4]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23-29,

[5]夏芳,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建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3):12—13,

作者:魏龙渝 蔡其勇

第三篇:增强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效益探究

摘 要:任何校长培训都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影响培训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人力因素、物力因素、财力因素三种,本文以宁波市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为切入点,从以上三方面着手增强校长培训效益。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效益

一、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效益的内涵

“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培训效益是指在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中,消耗一定量的培训成本后,培训出一定数量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合格校长。这涉及到培训成本与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两个问题。最理想的培训效益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培训出较多的有较高水平的校长。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班的成员,在培训后不能仅局限于“合格”,他们要具备担任一名优秀校长的潜质,在培训完成后,对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有全面的认识与把握。

从培训效益的表现形式来看,培训效益有显性与隐性两种形式。显性的培训效益是在培训完成后可以直接看到的培训成果展示。包括一年中培训班级的数量、参培校长的数量、校长上交的管理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等,这些是显性成果。隐性的培训效益是指不能直接看到的培训成果,但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可以显现出来。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的目标是使新任职校长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具有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这个目标是否达成在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必须在日后的工作中跟踪检测。如果新任职校长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念与管理能力,他能够用新的理念指导学校的发展、新的管理方式促进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培训的隐性效益的显现。在衡量培训效益时要把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结合起来,而对校长自身能力的提高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隐性效益。

从培训效益的特点来看,校长培训效益具有内隐性、滞后性和长效性。内隐性:校长培训主要是教育理念的提升,治校能力的增强,因此不能用物化的结果去衡量培训效益如何。滞后性:校长在培训中是否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增强了学校管理能力这不是即时可以表现出来的,必须在日后的工作中检查他是否用新的理念指导工作,是否使学校的工作迈上新台阶,而这些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可以表现出来。长效性: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的任何治校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理念指导下展开的,因此可以说理念的更新对校长来说是长效的,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的验证、不断的更新理念,保持与时俱进。

二、影响培训效益的因素分析

(一)人力因素

1.师资队伍的素质

建立一支能胜任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对于搞好校长培训工作尤为关键。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班级的学员经过教师、中层、副校长、校长岗位的轮换,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校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管理的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将理论内化,能够用通俗的话语将高深的知识转达给学员,能够就学员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设性的答案。

2.校长自身的因素

中小学校长资格班学员管理水平如何,对培训持有的态度如何这些都会影响到培训效益。如果校长抱着虚心求学的态度听取专家的报告、实践导师的指导,并能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及时的反思,培训效益才会大大提高。

(二)物力因素

教学环境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环境是否舒适、教学设备是否齐全、图书资料是否丰富,这些都是影响培训效益的客观因素,只有在物力有保障的前提下,培训机构才能有效的开展培训。

(三)财力因素

任何培训安排要想得以实施,必须有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培训专家的聘请、实践导师的安排、教育考察的实施都是在一定的经费保障下进行的,所以财力水平是制约培训的一大因素。

三、增强中小学校长培训效益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目标

宁波市干训中心作为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单位,首先,要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校长着力加深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从思想源头上对素质教育有全新的重视。其次,通过培训要让校长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的实际技能,提高新时期教师队伍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科学决策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能力和校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努力使参加培训的校长成为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二)探索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新模式

中小学校长资格培训为期一年,总培训学时300学时,其中综合实践课时不少于60。基于使校长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提高的目标,采用“双导师制”的培训模式,为每个学员配备一名理论导师对其进行学术上的指导,包括学术论文的撰写与修改;一名实践导师对学员学校管理案例给予一定的指导。

鉴于资格班学员迫切需求管理理念的提升以及管理技能的加强这一实际,干训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上课与分散自学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专家讲座、名校长经验介绍、交流互动、分组易校蹲点、校长论坛、教育观摩、自我反思等形式开展培训;此外,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完成规定的课后作业,力求通过这样的培训形式,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学校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提升思想,在学校蹲点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有疑问之处能够及时与实践导师探讨,力争做到不断思考——不断验证——不断探讨——不断提升,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校长自身的管理水平 。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理论知识与管理经验日益丰富的校长,校长培训师必须时时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在空余时间要深入学校管理第一线,了解管理中的问题,深入剖析,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用科研引领专业发展,做到教学、科研、管理齐头并进。只有在精通业务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校长,让校长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

(四)引导校长对培训予以足够的重视

校长对待培训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在培训中能学到多少知识,有的校长将培训看作完成行政任务,如果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就不会积极的配合培训中心、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任务,这种心态会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培训中心需要在开始时让校长对培训在思想层面上重视起来,做到认真、静心的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五)优化教学资源

1.教室环境的改善

教室环境是否舒适直接影响学员学习的心情,培训教室尽量整洁、宽敞、明亮,学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以愉悦的心情享受知识的浸润。

2.教学设备的齐全

培训教室需配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形象生动的、简便的将所要阐述的内容表达出来,从而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培训方式,培训中心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网络平台,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平台中,为校长提供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便利条件。

4.充足的图书资料

在培训期间,培训中心应该为学员提供优质的书籍供他们阅读,组织读书报告会,让学员就其所读书籍的内容做一介绍,主要表达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员学到的不只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六)加大财力支持

近几年宁波市政府对教师队伍、校长队伍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视,在财力上也给予大力的支持。校长资格培训有市政府划拨的专款专用经费,在这样的财力支持下,培训部门可以有效的开展培训,不会因为经费的问题而影响培训的开展,而将心思主要用在如何有效的使用经费,如何使培训经费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章立早.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效益问题的探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王雁茹.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王允华.改进校长培训策略 提高培训质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黄宁生.提高农村校长培训质量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6).

作者:董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普通车床车工论文下一篇:幼儿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