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创新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简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以及融合原则,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创新策略主要包含转变融合理念、明确融入目标、完善融入机制以及加大投入力度四个方面。通过分析研究,旨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一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和谐校园,教育必须创新,必须改革,只能通过创新,才能有新的教育思路,新的教育突破和新的教育举措,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

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人的发展和培养应该是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通过教育创新才能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只有通过教育创新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因此,变革不相适应的教育,创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实现教育创新已成为摆在全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它关系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关系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创新教育的动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观念,就必须树立开放型的教育观念,把教育从过去的有限的课堂中解决出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建立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发挥创新教育的整体功能,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选发展战略地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了教育方针和目标,这深刻地说明了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光荣而又神圣的历史使用!十六大的召开为我们再次吹响了教育创新的号角。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要想在当今世界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战略主动地位,就必须走教育兴国教育先行之路,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中国古籍记载,荀子说过:“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说明了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影响、感化、培育人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我国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与伟大作用的高度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这些建设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靠教育。而一个民族的教育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贫穷落后,甚至衰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只有创新的教育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创新和谐校园,我们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必须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只有通过教育创新,才能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新的举措,才能打开新的局面,才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促进创新教育,以实现我国新世纪伟大战略目标!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的。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呢?所谓的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首次提出或者推进新观念、新体制、新方法,促进教育发生进步性转变的过程。因此,教育创新是与时俱进在教育领域的集中反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文化前进的保证,是实现新世纪伟大战略目标的有力武器,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需要。“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改革变化,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一门艺术,使教育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教育创新

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健康的、和谐和、良好的人言语素养能够提高人的个性修养和生存质量,能够开阔人的思维视野,增强人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才,又要具有求异创新的科学素质,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必须创新。

教育创新是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为了完成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教育事业就必须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和增强民主创新能力的任务!我们知道,教育的作用从来就具有双重性的,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反之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教育可成为社会前进的阻力。因此,改革不相适应的教育,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创新,已成为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领域里的集中反映,它关系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关系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激发教育创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自身修养,激发创新思维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培养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基础道德教育的前沿。新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大胆创新,唤起学生的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能够领会知识、融会贯通、掌握技巧;因此,善于选择切入点是重要的教育创新策略。过去,我们的教育总是研究学生多,研究教师少,对学生要求多,对教师要求少,教育创新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从教师做起,从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进而在师生的和谐交融中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完成学业。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重视创设教育创新的环境与氛围,良好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前提的原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学校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由学生生源和毕业生出路的竞争转向了学校形象的竞争,如果一所学校的创新精神能够通过学校文化的引显,塑造自己学校的创新形象,那必将会成为保持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地位的驱动力量,因此学校教育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提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在正视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降低教育起点、主动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实施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挖苦的教育形式,同时,要改变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生活中的细小环节创设教育情境,为学生提供展现能力的舞台,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心理医生,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走出不良心理状态,掌握心理暗示,正确地利用它给学生以健康向上心理暗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职业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扮演了光彩照人的角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具备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塑造并不断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既要“学为人师”,又得“行为示范”,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体验,从中激发创新的教育思维,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 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是创新教育的有力保证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传授人类积累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当然也不可能有创新的教育和教育的创新,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制度,创设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的学习环境,指导组织他们感知、探索、协作,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同时,给教师提供机会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和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明确方向,提出建议;归纳整理,阅读理解”来展示学习流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渊博的知识。今天的社会已是一个融科学化、知识于一体的社会,知识贫乏单调的教师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他们必须既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又知天文地理,懂社会知识的广博型人才,才能胜任其需要。

(2)教学语言要具有魅力。魅力通常指的就是艺术性,语言的魅力要求抑扬顿挫、幽默得体、音量适中,要让学生感到此时有声的力量,提高兴趣,增强活跃因素,在教学中,它往往通过修辞得到表现,而学生在领悟到魅力的契机时,内心迸出激情,从而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3)正确控制感情。课堂犹如舞台,教师在课堂前要努力排除与课堂基调不相适应的部分,使自己的情绪和讲课内容相和谐,走近学生,感染学生。

(4)注意情趣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所有材料的事例要具有教育意义,绝不能用低级情趣的东西去污染教学环境,使学生在高尚和美好的情趣中健康成右。

(5)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创新情境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以自己作出表率,用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经济方法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4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开放型的教育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深刻命题,为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就要打破传统封闭的教育观念,树立开放型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换言之就是把教育从过去有限的课堂中解脱出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建立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发挥教育的创新功能。

(1)学校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包括课内教育系统和课外教育系统,课堂教学是传统教育的主渠道,这条主渠道是依据国家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来进行,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有规定的教学时间,有分年级分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等,这些都是这一教育系统的突出特点,在这一系统中,要遵循大纲规定的要求,教给学生系统而必要的知识,向四十五分钟要教学质量,就是针对教学不尽如意的现状而提出的重要举措;而课外教育是指课堂教学以外整个学校的教育活动环境,课外教育是课内教育系统的延伸和补充,课内教育受到规定时间、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各方面的限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未得到充分发挥,而学校教育的特点环境可以为课内教育提供进一步扩展的优越条件,使学生学习的空间更为广阔,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如学生借阅各种书报杂志,参加各种社会团体活动,同教师、同学家人进行交谈和讨论等都属于课外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校园文化气氛,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具有及时、广泛、自主、充分以及趣味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具有课内教育所不能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应当有机配合,发挥两个系统的各自优势和特点,把单一、古板的课堂教育改变创新为多样化的教育,把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创新为改革开放式的教育,大大提高学校教育系统的整体教育功能。

(2)家庭教育系统。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他们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不仅要以自己正当健康的教育去影响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和引导孩子,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要建立家庭教育系统,使之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关键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的双向联系,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方面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一方面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通过互相交流,介绍方法,提高认识,家长也将更自觉有信心有方法地去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把家庭教育纳入到教育创新之中,加强家庭、学校横向联系,互相促进,不仅可以抵制社会不良习俗对学生的影响,而且对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指除学校、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教育活动环境,因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可以说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同学校、家庭相比,社会是一个更为广阔、更有丰富的教育活动环境,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可以学到比学校、家庭更为丰富多彩的知识,但是社会环境比学校、家庭环境要复杂得多,在新旧体制交替的时代,一方面,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知识文化,使学生耳目一新,感觉到了时代发展的脉博和气息,从而增长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另一方面,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文明的污言秽语,甚至低级庸俗的书报杂志,影视画面、网吧、游戏厅,又会对孩子产生消极有害的影响,因而必须充分认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识别是非、美丑、真假、善恶的“免疫”能力。在中学,我担任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向学生推荐多种有益的知识读物,把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渗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并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考察访问、社会调查,讲解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从狭小的课堂里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去“阅读理解”社会和大自然这部巨大的教科书。

总之,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我们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教育活动能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创新的整体功能。因此,创新教育是为学生锻炼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其特点是开放性、时代性和广泛性,过去的传统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忽视或轻视其他方面的教育,使其它方面的培养成为被遗忘的教育角落,而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严要求、高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认真分析,认真总结,并发挥创新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建立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使这三个系统的教育密切沟通,有机配合,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创新教育的整体教育功能,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增强学生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合格人才,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陶西平.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2003(2).

作者:杨延琼

第二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简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以及融合原则,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创新策略主要包含转变融合理念、明确融入目标、完善融入机制以及加大投入力度四个方面。通过分析研究,旨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及技能型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技能为主要方向,并且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及提升。与此同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毕业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学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理论构思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关系

创业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当代青年学生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其中包含的内容以及能力较为广泛全面,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专业教育是指通过具有专业性的方式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其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以及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公布的专业目录进行培养。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机制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并相互作用,其中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载体,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机制的主要发展趋势[1]。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引导以及调控专业教育的开展及发展,而在专业教育活动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能够实现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发展,并且切实提高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基于生产背景分析专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是新时期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价值取向维度分析,专业性教育机制主要以工具主义以及实用主义为主要理念,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人本主义及实用主义为主。因此,专业教育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研究,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是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专业教育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环节,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知识以及技能是进行创新及创业的资本,其专业知识的掌握及专业技能的水平将决定其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有助于地区经济的进步发展,并改善教育结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将使教育專业离开学科本位思想,实现教育育人的素质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运用,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及技能内化吸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是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最后,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当代青年大学生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及发展形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有效缓解就业困难问题的重要方式及渠道,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发展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不仅包含专业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皆为现阶段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中,应通过改善区内域的发展环境以及提高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之中,将学科结合以及专业融合作为主要的发展手段。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目标设定中,应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的环境及目标相适应,继而实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互利共生[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是现阶段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传统的专业教育活动中更为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向社会发展及企业输送发展所需的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活动结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制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目标定位应以培养经济内生驱动力为主,通过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经济内生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原则

1.将社会发展趋势与学科专业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机制的结合过程中,应坚持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趋势与学科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高等教育活动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的人才,继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并非传统的通识教育或是素质教育,其中教育内容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之中,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学科教育内容相结合,能够使得接受教育的人才掌握解决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保证教育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结合,保证学生不仅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及志向,并且应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后的教学模式并非放弃传统的知识传授以及理论知识讲解,而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训练以及学科内涵的领悟,构建实践式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可以组织企业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并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的共享发展[3]。

2.将实践创新与思维创新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并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掌握观察、领悟、探索以及行动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及训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强化积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中将实践创新与思维创新相结合,其中实践性的创新活动更多的是技术层面,而思维创新更多的是理念层面。在教学活动中实践创新离不开思维创新的指引,而思维创新活动需要通过实践创新活动进行检验。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结合中,实现实践创新与思维创新的结合发展。我国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开设了社会实践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继而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专业化及系统化运转发展。

3.将创新创业与课程教育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应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是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掌握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的基本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结合至专业的课程之中是原则性要求。首先,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结合至通识教育之中,借助通识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继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技能,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和习惯,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日后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学生的能力提升过程中,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基础能力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将创新创业与课程教育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以及专业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以及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应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保证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碰撞中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创新创业思维更加系统化地发展。最后,基于创新及创业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思思维及创业能力,在教学环节中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创新创业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科教学的专业特点,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策略

1.转变融合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理念及教育目标是先导,真正推动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活动的融合发展,需要充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活动对于社会发展、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成长的积极且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与专业教学活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的认识不足,因此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成为必然的发展要求。首先,基于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培养人才是最为有效且长效的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精神、合作意识等皆为主要的考查内容。其次,基于政府职能的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环节中扮演者拉动者与调控者的角色,其将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政策的实施影响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4]。政府提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以及监督管理等方式影响其他教育主体的观念及行动。最后,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中,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两种教育活动的融合效果。高校的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再是单纯以技术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应积极地扩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将教师的教学效果及积极性纳入对教师的评价活动中。

2.明确融入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发展之中,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发展目标。首先,传统的高等教育活动中缺少明确的发展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需要人才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政府教育职能部门而言,明确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应加大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力度,继而有效地调整创业创新教育活动与实践发展之间的差距。基于高等教育维度进行分析,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活动之间的结合目标,其中主要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高本地的就业率,有效组织人才的向外流动。第二,提高人才的能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三,将文化内容结合至教育活动中,继而发挥文化积极的經济效益。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教学过程之中,课程作为教学的基础形式以及核心内容,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变发展的重要方式及手段。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结合中应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实现方式主要有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具有完整性的课程体系,以及在实践环节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3.完善融入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创新发展之中,应不断完善融入的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高等院校应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继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发展。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及管理机制,在综合管理、信息处理、教师培训及创业管理等方面困难重重。因此,高校应在政府、企业的支持及帮助下,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继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其次,高校应完善教育评价考核机制,通过教育评价考核机制的完善,帮助教师及学生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继而增强教育活动的效果。

4.加大投入力度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部分院校的师资力量及教训设备建设不够完善,并且缺少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人员及企业任职经历的教育者。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主要组织者及引导者,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以及质量应从学校和教师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院校方面应更多地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继而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锻炼,继而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及效率。其次,高校应更多地组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工作,为教师的培训工作争取更多资金,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

结束语

创业创新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具体的融合中包含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实训活动等环节,并且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机制的发展还将受政府政策及企业需求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及技能型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是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伟

第三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摘要] 福建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队伍,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队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以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为基础,提出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职业教育 建议

1 福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6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167.5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6632.06亿元,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972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1%[1]。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的66.37亿元增长了262倍[2],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与全国经济状况相似的问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为此在2011年11月15日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报告中提出: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拓展战役的领域和内涵,壮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3]。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以上诸多转变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才,特别需要一大批技术工人、高级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工人队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2 加强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2.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三化”并举、“三群”联动的重要举措

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和传统主业、加快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打造东南沿海新兴钢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把物流、文化、旅游等培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中的源头作用,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公共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就必须实施“三化”并举、“三群”联动的发展战略,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例如打造钢铁和不锈钢生产基地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新型的高技能人才;要构建现代服务体系,需要具备高质量服务意识的实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摇篮,在福建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福建省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不时出现“用工荒”,企业一方面找不到所需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社会就业压力大。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应该看到福建省经济要腾飞,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应用性、操作性的实用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是完善人力资源结构、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解决产业用工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职业教育来说,应该多渠道培养人才,为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再就业和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大量劳动者下岗、转岗、带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不断提高这些人员从业能力、竞争能力、生活能力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中开设的涉农专业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阳光工程”培训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保证。因此,推进就业与再就业,让更多的在岗工人掌握一门乃至数门劳动技能,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更多的下岗职工通过培训重新获得再就业技能,职业教育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福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建议

3.1 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对接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福建各类职业学校规模、质量、投入渠道、办学效益差别很大,存在专业重复建设现象,只有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调动政府、行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结构优化,采取合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调整。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漳州市要打造海西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基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一校一特色”的要求,结合各校师资、设备、招生规模和市场需求情况,对各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比如,漳州漳浦职业技术学校以石油化工类为主,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电子技术类为主,平和职业技术学校以农业机械类为主,漳州灿坤职业技术学校以家用电器类为主。又如,福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处于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意在利用沿海港口优势引导产业聚集,发展能源、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港口航运、生态养殖等产业,从福州“以港兴市”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深化福州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建议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突出调整,改造、完善职教育结构,参照国家所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重点结合福州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以及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由政府牵头,吸收各行业部门、产业界以及职教机构,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细致深入分析,合理审慎地调整、改造、加强现有专业,增加建设新专业,形成一套有利于适应福州地区产业发展布局的专业体系。

3.2 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办学新路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注重学生就业的能力与对社会职业的适应。校企合作首先是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它适应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学生,为各类人群提供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如初次工作的人员、找工作的失业人员、为了一份新工作而接受培训或再培训的人员、提升技能的人员、为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人员。其次,要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实施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能直接进入工作轨道。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把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工作实践中,把工作实践中的东西反馈到学校课堂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再次,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它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员工。职业教育该由职业学校和企业一起完成,“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初、高中学生毕业后,应先到企业进行应聘,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培训合同后,才能到职业学校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使学校的招生计划、教育计划和企业的需要紧密联系。

3.3 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专业设置未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实训设备未能与市场完全匹配,专业老师未能与市场有机融合等弊端,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每个学年分为学习阶段和实践阶段,两种阶段交替进行。实践阶段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月后回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多次循环方式,使学生的技能更贴近市场,有利于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需要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建立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学校可以利用空闲的地块与企业合作办厂,企业把设备、技术专家、资金和生产任务投放到学校,共建教学工厂。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厂,使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训设备更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是学生的专业老师,工厂是学生的实习车间,按照分段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与实训。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校就能接受企业文化教育,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问题。

最后,建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目前,职业教育学校中存在着专业老师不能适应新专业的需要,导致新专业的老师严重缺乏,专业老师的技能无法做到及时更新,不能及时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技术、新知识整合到课程中去。为了改变这个状况,采用把车间移到教室、教室移到车间的教学形式,请企业的技术员、车间管理主任、品质检验员与学校老师一起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室与车间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践与创收合一的“六个一”一体化模式,使专业老师在学校里就能实现“下基层、进企业、学技能”的目标,提升老师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实现校企人员理论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3.4 加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服务国家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战略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有高职院校1200多所,招生300万多人,中职学校14000多所,招生800多万人,高、中职教育每年招生1100多万人,在校生有3000多万人,我国已经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明确自己所培养的学生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工人。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21世纪真正的新型工业是在信息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这不仅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基层劳动者,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能比较系统地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伟大转型的支撑, 是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支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职教体系的高端,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能教育被赋予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能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添砖加瓦。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为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具体应从培养目标、专业设备、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完成“十个衔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 结语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作为保障,职业教育能为福建省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培养创新意识,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 2011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fujian. gov.cn/zwgk/tjxx/tjgb/201202/t20120224_452117.htm

[2] 福建省情简介[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5-06-15/ 16226951293. shtml

[3] 孙春兰在福建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local/2011-11/21/c_122312980.htm

[4] 刘启娴.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模式与原则初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1(3): 9-13.

作者:王家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酒店培训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学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