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2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学的基础课堂中,就目前情况来看,多个学校都已经将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了普及,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将书本知识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关于“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经济学基础》是一些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主要讲解了笔者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重点讲述了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 手段 教学效果

《经济学基础》是一些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利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一、要做到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现在的高校教学中,无论是大班教学还是小班教学,几乎没有教师能够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但是虽不能做到针对每个人的因材施教,却要能照顾到大部分的同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学科,但是该专业在我校被设置在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的整个学科大环境是偏工科的,总学时为32学时,学生录取批次为本科第三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同学们的数学功底不是太好,很多同学都不爱听大段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所以在与教学目标不冲突的情况下,笔者尽量不讲或少讲数学知识,尽可能用文字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另外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将经济学基础中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全部讲全讲透,所以在课时分配上面,应尽可能地拓展每个章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继而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感兴趣的知识。

二、修炼内功,拓展知识面

(一)要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对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做到不仅宏观上掌握好整体脉络体系,同时微观上熟知每一个知识要点,才能在授课时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也才能让易于学生接受。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搞好课堂教学。

(一)要完善知识结构,加深理论功底

要学习与该课程相关的学科,“ 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专业精深、学识广博,在教学中才能居高临下,得心应手。

(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经济学的知识涉及面非常的宽泛,小到生活的点滴,肉价菜价的涨跌,大到宏观经济、世界风云,大量的知识需要任课教师信手拈来,合理的分析与思考,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又能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业余多关注经济热点话题和新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多种手段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促进教学效果

在本科教育中,大多数的经济学教师普遍感觉到这门课上的越深,教学效果反而越差,甚至有人戏言,经济学教师的优劣,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成反比,与课堂教学的沉闷程度成正比。教师们怎样让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

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教学,使得课堂教学非常的枯燥,经济学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值得应用,这些案例的应用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组织好相关案例,课间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课后要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另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够融入讨论过程中,并且很多的见解都很独特,给教师也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考核,让一些优秀的、有思想的学生脱颖而出。

(二)经济热点话题的研讨

当今时代,经济热点频发。教师要能够多关注社会中的经济热点,把这些热点话题带到课程中来,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这些热点话题。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可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第二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力。但同时要求教师对话题的研讨要有控制,做到“形散神不散”,不能漫无边际的随意发挥。

(三)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教学在现代的高校教学中已经成为主流,正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它能够图文并茂,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知识;它能够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能够做到重复使用,知识共享;它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济学基础》的课堂教学里面,由于要涉及大量的知识点、案例、热点话题,所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否则一些案例及知识点的呈现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不易记牢,靠纸质材料,又不环保。

(2)多媒体视频的应用

数字化资源是信息化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视频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资源形式,其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已被广为认可,然而,视频资源在课堂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使用出发点看,视频资源作为一种单纯的辅助性的资源加以应用,表现单一;另外部分高校对视频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反对意见,普通教师对视频教学的应用非常的谨慎,因而,视频资源本身的教育能量没有实现最大化。在《经济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合理的使用一些视频资源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获得一些有益的思考。

四、结束语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学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它的时代性体现的特别明显,在这个经济热点频出的时代,学习好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任何人都是有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振英. 关于“经济学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2]张景新,黄涛.应用型本科“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3 ).

作者:蒋力

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学的基础课堂中,就目前情况来看,多个学校都已经将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了普及,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将书本知识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主要通过对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学课堂的方式以及在信息技术运用中,高职院校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对信息技术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保护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合理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教育中,多媒体已经成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渐渗透到高等职业的教学领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活力,信息技术不但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人才的理念,还为高职院校经济学课堂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重大的存在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两种方式的融合,由此促进在传统方式下的多媒体信息化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通过多种方式渗透进各个行业,在高职教育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的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1]。

在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将教育内容直接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或者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数字化、网络化。而是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入教学中。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对于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在上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时,大多数学生会感觉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比较难懂,而老师也往往感觉授课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出现两难的情况,使经济学的经济理论不能完整地体现出来。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信息技术在经济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为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全新的教学思路,将信息技术教学引进教学中,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和老师应该积极利用这项教学项目,通过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改革经济学课堂理论基础的教学方式。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老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被动地接受授课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高[2]。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逻辑思维与空间的想象能力,有一部分老师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通常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但是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衔接的知识,就会出现教学内容过多,知识难度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经济学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上课节奏快

由于各种原因,老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书本中的课堂内容全部讲解完,正常情况下,老师就会加快上课的教学速度,这对于一些经济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很难完全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继而影响学生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

其次,经济学基础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在后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中,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在课堂上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3]。在高职经济学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对教育内容的正确认知,还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现实中,很多老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完全按照教学的节奏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相交流和沟通,加上上课时间短暂,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呈现出一种被动、无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上很难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对于经济学这个专业来讲,高职院校采取的评价依据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期末成绩来评定的,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并不能从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核的知识点往往来源于课本和考试前规定的范围,甚至有部分院校会出现老师讲什么,在试卷上就会出现什么样考题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上课时表现出松懈的现象,只在期末考试前复习老师着重画出的内容和重点、考点,通过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讲,其卷面成绩并不能完整地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反映出来,也看不出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掌握程度。这种考试结果有失公平与公正。

三、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将书本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一)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积极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条件,首先可以通過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特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缺陷,或者通过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询问,从中得到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网络化教学[4]。在《基础经济学》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其中牵扯到的知识也比较繁多复杂,在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中,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预习的过程,将遇到的重难点反馈给老师,老师再从中挑选出提问率最高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课堂上为学生分析和解释问题,让师生之间共同完成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知识探索。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分析教师提出的经济学案例,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整理和预习所需要的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两者联合起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在教学环节增加互动性,营造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经济学基础教学是一门需要慢慢积累的学科,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下,学生十分容易感觉到枯燥,这就需要老师来调节这些不好的情绪,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授课方式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上提出悬念,将课堂内容讲解得跌宕起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前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启发性教学。

教学工作者更应该清晰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对于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内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下,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树立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及时转变老师的角色,使教师从传授者转换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三)创建出适合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考核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通过试卷的表面成绩对学生进行片面的评价,也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要通过在互联网讲课中的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要向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讲课过程倾斜,通过掌握丰富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态度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成绩评定变得更加客观。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

新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足够多的互联网知识和技术做支撑。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较高的网络工具应用能力,具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具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和信息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学生处于知识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没有选择权,这就导致知识的传授效果受到了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最大值,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实时互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发言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举手发言,而是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所有学生的想法都能及时得到表达,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极大地调动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性。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课堂发展模式。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的提升,也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进阶。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沈霞.信息技术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199-200.

[2]丁晓丽.互联网+趋势下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数码设计(下),2018(9):66.

[3]丁晓丽.互联网+趋势下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78(10):233.

[4]阳娟.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企业导报,2016(5):60-61.

编辑 薛直艳

作者:杜思逸 郝雷

经济学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浅析如何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本文主要是分析怎样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医疗基础课堂教学的质量、联系临床实践,凸显基础医学的关键作用;对学生药学方面的科研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建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习兴趣;基础医学

医学基础课程为药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作为一名医学生必修的一门知识学科,然而对于专业的药学学生来说,对药理学学习以及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研究的前提是对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学习。在和其它的相关医学课程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为主,缺少实践,课程比较枯燥,因而充分激发药学专业学生对这一学科学习的兴趣与培养学生的质量息息相关,而且临床意义显著。

一、联系临床实践,凸显基础医疗的关键作用

药学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然而,现今我国大多数医学学生存在重视临床实践,轻视理论学习的弊病,怎样才能够让医学学生充分认识到医学基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学习中最大程度的继发其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对于教授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应尽量将医学基础知识的原理与临床实践过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对每种药物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要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此外,医学基础课程中每个板块中的知识,应考虑运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最终,将考核指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医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列入到职业药师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范畴内,将医学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个人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认知度。

二、增加医学基础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质量是一门课程的核心,特别是医学基础这种以理论为主学科,学生在课堂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总而言之,课堂质量的高低与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密切相连,应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对医学基础的教育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度,这些都很重要。

(1)活跃课堂气氛。在实施基础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因理论性相对较强,教师多实施一言堂的方式进行教学,将重点放在自身的讲解上,却对学生之间的互动忽略了,这就导致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的理论知识前,应向抛砖引玉,也就是说先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这一理论的来历,提出这一理论科学家的故事等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在对这一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其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勇敢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可根据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另外,教师还应该为学习提供上台讲演的时间,促进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自行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进行一个简短的课堂讲演,这不仅能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更主要的是能够通过这样的行为使学生对查阅的理论知识扎实牢记,由此提升教学质量。

(2)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医学基础教学逐渐的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方法,这样有效的避免了过去存在的多种弊端,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能够合理搭配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继发,现今互联网上能够找寻到很多相关知识的课件,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教学模式,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优秀课件,重新制作出系统性强、内容丰富的课件。另外,对于难点和重点的章节,要将传统教学的长处与现今课件的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充和解释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着力培养学生药学方面的科研能力

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其应用于臨床实践,药学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因而,必须要保证学生在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关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有所了解,指导学生对药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动态进行掌握。当教师对基本理论教学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时间对药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同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主要是让学生具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还要重视外语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一些国外资料及文献。

四、建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对药学学生制定的基础医学课程考试形式相对单一,均为期末笔试考试,这种考试方法并不科学,同时一些学生主要是在考前进行突击学习,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只是具有了短期的记忆,应付考试,虽然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一些学习不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因而应从考核指标上做出适当的调整。首先,要综合评估学生的上课表现,例如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上课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等,在讲授为每个章节的课程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依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左室的态度打出相应的分数;此外,课堂演讲也是作为考核的一项相关指标,这些都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最终,在期末考试是,应尽量扩展所学的理论知识,尽量不用具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进行考核,多选择一些主观题进行考核,给予学生充分分析、思考的空间,进而科学、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判,进而将药学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学习兴趣提升上来。

参考文献:

[1]刘钰瑜,崔燎,吴铁,许碧连.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理论课兴趣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42(01):847-848

[2]赵学梅,崔红霞,宋娟,孙超.比较法在药理学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1(05):12-13

[3]陈芳勃.如何激发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的兴趣[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6(02):741-742

[4]王晚连,王炜,罗亚.药理学说课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医疗前沿.2010,54(05):428-429

作者:刘敏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主权原则论文下一篇:农林院校计量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