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探讨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以及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关键途径;阅读教学则是学生与老师与文本作者三者之间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流的重要过程。

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探讨论文 篇1:

以“多读多写”为抓手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写作都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实现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等层面起到推动作用。教师要全面探究现阶段语文新课程读写教学情况,以“多读多写”为抓手,改革、优化、创新语文课程教学,打造高效语文读写课堂,引领各层次学生进行一系列读写实践,同步提升读写水平以及语文素养。

一、读写渗透课前预习,广泛阅读写作积累

广泛阅读、写作积累都是初中生提高语文读写水平的首要前提,语文素养又和读写水平紧密联系,必须高度重视多写多读。初中语文新课程高效教学离不开课前预习,也是激发学生语文读写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以“多读多写”为抓手,完善整个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前预习,进行一系列读写实践,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积累,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语文预习及读写兴趣。

以《春》为例,教师要站在语文素养提升的视角,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春》新课文的构思、语言、情感等,明确教学方向以及课前预习要点,将读写渗透到《春》课前预习各环节,从根本上无缝衔接广泛阅读、写作积累两大层面。首先,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把握《春》新课文内容,从“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人手,以语文学情为出发点,以语文素养提升为落脚点,以读写为导向,合理设置新课文课前预习任务。比如,在通读、反复读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精读、研读“绘春”这一部分,为作者描绘的每幅图画取名字,说说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出发描写春天的景物;通过重点读、泛读、诵读等,摘抄《春》这篇新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子、段落,在理解、赏析、解读的过程中揣摩段落语言,仿写精彩的语句,联系现实生活,围绕自然界的花、草、风、雨等,写一段话;选取、阅读作文书、杂志、语文报纸、优质阅读网站等中描写春天的文章,比如,诗歌、抒情散文、议论文,摘抄精彩语句的同时写读后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生要细化把握《春》课前预习任务,综合考虑自身读写水平,有效阅读教材新课文、课外读物,感知、品味、理解、获取语言知识,积累描写春天景物的各类素材,扩大阅读量的同时进行写作练习,独立完成新课文课前预习任务,感知语言魅力、体会各类文章情感,培养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情感,对语文读写有着较高的兴趣度。学生也可以根据《春》新课文预习中读写实践情况,结合自身在阅读、写作两大层面呈现的问题,自主选取难易程度适中的课外读物,进行针对性阅读、写作练习,同步提升读写兴趣度以及能力,充分发挥多读多写作用,提高语文新课文课前自主预习成效,促进语文素养发展。

读写渗透语文课前预习是必要的,可以拓宽语文读写渠道,让新课文课前预习更加丰富,激起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读写的欲望,有效预习语文单元新课文的同时深刻感知读写趣味,增强课前预习、阅读以及写作的意识。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持续增加阅读量,拥有更宽的知识面,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有话可写。同时增加作文亮点,将课前预习、广泛阅读、写作积累三大环节协调统一,为培养以及提升语文素养奠定重要基础。

二、强化课中读写实践,重视读写技巧指导

实践、指导都是锻炼语文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教师要以“多读多写”为抓手,深化语文课中教学各方面,强化课中读写实践,对学生进行多层次以及系统化读写技巧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轻松掌握语文新课文知识、多种读写技巧,优化、扩大已构建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实时锻炼语文读写思维,促进语文素养深层次发展。

以《孔乙己》为例,教师要深化了解、客观总结课中学生读写情况,深入解读、探究《孔乙己》新课文内容,完善课中教学全过程,加大读写实践力度,在语文课堂深度融合“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传统板书、多媒体板书结合的方式,根据难易程度,划分《孔乙己》这篇新课文知识层次,讲解、传授段落语言知识,深化语文读写随堂练习,科学设置各类阅读问题,将记笔记、小练笔、写读后感等衔接,在无形中同步提升课中读写频率。学生要在通读、自读、小组读、对比阅读等过程中思考、探讨与之对应的问题,在解决《孔乙己》课文段落问题的同时积累各类写作素材,学习、借鉴课文的整体架构、表达手法等,进行相应的课中写作练习,整合、活用掌握的新旧语言知识,促进语文读写能力发展。此外,教师要重视语文读写技巧指导,准确把握《孔乙己》新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共同鉴赏课文重要段落,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精读、跳读、研读,在阅读实践中深化探究该篇小说中不同人物形象,围绕环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深层次剖析《孔乙己》课文段落内容、思想情感等。教师要根据阅读、写作之间的衔接点,在阅读鉴赏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写作指导。比如,扩写或者缩写段落语句、续写或者改编课文结局、围绕课文主题进行写作创作,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通过课中实践,都能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在活用读写技巧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并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强化课中读写实践符合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求,将语言知识讲解、运用等环节巧妙衔接,让学生在学习、掌握新课文知识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读写实践。语文读写技巧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读写误区、提高读写效果,通过形式多样的课中实践,提高语文读写技能水平,为进行各类课外读写实践埋下伏笔,促使语文读写能力、语文素养同步提升。

三、课堂内外联合推进,丰富课外读写活动

语文读写水平、语文素养二者提升都具有长期性,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内外联合推进,多角度延伸课内实践,丰富课外语文读写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读写实践平台,让其在活学活用中促进读写能力深层次发展。

《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都是语文教材“人物百态”单元主题下的课文,分别选自《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该单元课中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合理拓展课中实践,重视课堂内外读写联合推进,以原著为切入点,开展丰富的课外读写活动。比如,分角色朗读、交流读书心得、创作微小说,让学生在课外读写实践过程中和整本书进行多样化对话,深化了解教材节选的章节内容,进行一系列知识以及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知识、写作素材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读写水平、课外读写实践情况,围绕《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原著难易度,自行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从章节主题、章节内容、人物形象、段落語言、写作手法等,进行对比阅读、群文阅读、经典诵读等,在做好读书笔记基础上进行各类写作练习,日渐具备良好的读写习惯,持续提升读写效果、思想境界、文化层次以及语文素养。

课堂内外联合推进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较多的读写实践机会,将形式多样的课外读写活动结合,使其高效巩固、复习、利用课内掌握的语文知识、读写方法技巧,在情感体验、情感升华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写作积累,深刻领悟读写技巧。课堂内外读写实践深度衔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外第二课堂,锻炼语言运用、读写等能力,拥有良好的学习以及读写习惯、思维品质,在提升语文素养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化了解初中语文读写实践、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探究、分析、解决语文读写问题,深度联系读写指导、读写实践,在课堂内外读写衔接中真正做到多读多写,让每位学生在读写实践过程中高效积累、运用语言知识以及读写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格,持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客观展现初中语文的读写价值。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东林中学]

作者:张益

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探讨论文 篇2:

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以及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关键途径;阅读教学则是学生与老师与文本作者三者之间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流的重要过程。而教学老师不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其阅读创设有利条件,而且还要积极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和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除此之外教学老师还应从各个方面去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關键词:高中生;语文阅读教学;自主能力;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然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标志;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让学生在自身已经拥有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不断的学习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并在运用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或者是智力因素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要求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全面培养高中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高中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其对语文阅读的激情与兴趣,还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 当前高中生语文阅读现状

(一)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过少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中小学学生来说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因此高中生普遍都在专心致志的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甚至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只有少部分真正习惯阅读的学生才会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阅读。而且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也并没有占据太多的时间;虽然部分教学老师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下学生也不会主动的进行阅读,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成绩。

(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学老师,但笔者告诉大家习惯同兴趣一样重要,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都会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阅读也是如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前提。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将要阅读的书籍目录列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这样看似学生是进行了阅读,但事实上这种阅读是被动的阅读,而学生们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阅读,根本没有激发起其阅读兴趣,更加谈不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了。

三、 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原则

(一)培养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

众所周知在人类文化的组成体系中语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且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拥有实践性、审美性、教育性以及情感性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老师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培养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培养其自主性阅读能力,二者之间有着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高中生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才能够在全面掌握信息收集以及处理技巧同时丰富自身的内在修养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因此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能够顺利地促进其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符合高中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学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老师应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而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学习兴趣选择阅读材料,这样在激发其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充分体现语文与生活的必然联系

无论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还是在小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其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阅读又是启发学生心灵调动学生情感的一个过程,如果高中语文老师想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那么在日常开展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其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

四、 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中积极倡导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自身教学方式,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并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合作互动关系。如果高中语文老师想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且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很好地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句话让笔者印象非常深刻,这句话的意思说存在于教学课堂中一切失败和困惑的根,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教师忘记了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劳动;而劳动的成功正是由师生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且有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越好则教学效果更佳,反之师生关系不好则教学效果越差。因此不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生活中高中语文老师都应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多多鼓励与激励学生,还要注重关心与关爱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持一个肯定的态度,对自己产生喜爱与尊敬之情,使其对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学习兴趣,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其自主性阅读能力。除此之外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学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其能够敢于问问题,这样一来才能使其摆脱课文资料的束缚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针对阅读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任何课程的学习只有有了兴趣的存在,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基于个人的强烈愿望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引起和维持个人注意力的关键因素,使其能够对自己喜欢或者是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以一种积极向上、愉快的面貌和心态去探究和完成;因此如果高中语文老师想要很好地培養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培养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老师可以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学老师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其能够从阅读中做到“知人论世”,并从文章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以及来源等了解到作者对于作品的情感等。与此同时教学老师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实际情况为其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据调查显示高中生的阅读兴趣一般都在于一些小说或者是散文等阅读文体上,所以当教学老师在推荐阅读内容时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如此一来既能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也能满足其内在需求拓展其知识视野。

(三)渗透自主阅读高效方法

培养高中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关键途径就是使其能够充分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使其在兴趣的指引下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除此之外教学老师还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只有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学生们才能很好地感受到文章内容的精髓所在。例如在教学古代诗词或者是现代诗歌之后,教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可以开展朗诵比赛,通过诗朗诵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以及诗歌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深刻情怀;又或者可以开展诗歌点评,通过点评来使学生品味其中的意蕴,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学生对诵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与地坛(节选)》这一篇自读课文时,教学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贝多芬交响曲《命运》,运用情境导入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之后教学老师在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为其提供一定的阅读思路,最后通过反复的阅读使其充分感受到作者那怀念母亲的情感;这个时候教学老师还有顺势引入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合欢树》,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们更加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并深有感触进而使其对文章有了全新的理解。

(四)注重鉴赏,阅读体现审美性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作品中的形象以及情感进行设身处地地感知与把握,并注重文章作品中所表达内涵的多义性以及模糊性,而且教学老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本意进行富有创意的构建;除此之外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还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其情感世界,还能使其养成一种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学生自主性阅读过程中教学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以自身的情感以及眼光等去感受作品。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以及对作品的初始反应,包括对一个词或一句话的鉴赏。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节选)》这一课文的阅读中,剧本中写道“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而在相关的电影版中却是用火烧掉了支票,通过两个版本的对比,学生们对于文章作品的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力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撕”这一动作更有表现力量且还能更加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并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晓霞.浅析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9(1):49.

[2]向彬华.阅读悦读:略论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8(1):156.

[3]郝明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38):156.

[4]胡被群.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数码设计.CGWORLD,2019,8(16):144.

[5]蔡利香.探讨高中生如何提高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J].神州印象,2018(3):242.

[6]武俊强.探析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8):58.

作者简介:

崔永乾,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三中学。

作者:崔永乾

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探讨论文 篇3:

让绘画走进我们的语文教学

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绘画与语文教学恰当地结合作一探讨。笔者认为,鲁迅式的课堂白描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绘画;运用

关于语文教学.好多人认为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教学.就连《辞海》中也把语文定义为“语言和文字”。其实,语文教学除了其语言和文字的工具性外,更有其应该承载的人文性。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更多的应是一种由吸收到再创造的审美心理教学.尤其体现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好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大,并非他们不喜欢赖以生活和工作的母语,不喜欢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形态美、人文美和创造美,而是他们确实不喜欢语文老师滔滔不绝的灌输.干巴枯燥的讲解.杂乱无章的板书和哗众取宠的课件。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缺少联系,学生很少有主动参与、发表见解、展开联想的机会,更得不到语言文字美的享受.更谈不上对语言文字美的阅读探索与作文创造,甚至连学习语文仅有的一点兴趣都被抹杀了。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谈何容易!那么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除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提高教学法水平外,更要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根本内因着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绘画恰当地与语文教学结合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一、绘画艺术与语文教学是相通的

美术绘画以及音乐表演等艺术与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古代的甲骨文本身就是一幅幅美伦美奂的图画;语文教学中有书法写字课.这与绘画艺术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离不开文学,文学与艺术可谓孪生兄弟,所谓“艺文相通”;语文教材中诸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剧本等,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它们与艺术密不可分。绘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将它作为文字与内在感受抒发的载体,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所以借绘画艺术之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笔者时常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就学习的内容画一些漫画,例如,名为《皇帝的新装》《济南的冬天》《春》《为学》等画。当鲁迅上课画“白描”的特性遗传给了我们这些学生的时候,笔者真不知道该批评禁止,还是拍手庆贺。若单从课堂纪律看,该行为恐怕就是教师最头疼的——分神(俗称开小差),但仔细想来,或许自己的讲课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勾起了学生的想象,这不是我们所期盼的教学效果吗?若能因势利导,将这种现象引导到正途上来,比如在预习、课后再创作等环节中,让绘画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让“白描”走进语文教学,以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尝试创新,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未尝不是件有益的事。鉴于此,笔者开始了让绘画走进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二、通过绘画来进行语文教学是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的

在中学生时期.学生在思维上的主要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虽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思维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单以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进行教学,而不顾及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那么学生接受、建构、再现知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文科类教学.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很多,学生更愿意采取广播、电视、网络、QQ、博客等形象直观的方式,较少有学生能静心坐下来通过阅读书、报接受信息的。让绘画走进语文教学,符合青少年思维的特点,从生动有趣的直观思维人手,逐渐过渡到以文字理解为主的抽象思维.进而再进行绘画形象的再创造,从而使学生既得到了兴趣的满足,又学到了知识,还享受了成功的乐趣。

三、绘画走进语文课堂能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1.绘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绘制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画.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这说明他已认真关注了学习内容.激起了对所学知识的极大兴趣。从学生本身来看,他把绘画作为一种阅读感受的载体。在这里他找到了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创作的灵感。教师如果能及时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也就找到了有效教学的切入口。比如《济南的冬天》,就足以证明学生对济南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很感兴趣.就连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他也已经了解过。如果教师能在课前仔细了解学生在图画中所反映出的信息.在课上让学生来描绘.让他自己所解读的知识得到全班同学的关注,那么他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如果我们教师也能突破常规教学,演示自己创作的图画的话,这将促成师生情感的交融,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绘画可锻炼学生的主动思维。例如:笔者在布置预习蒲松龄的《狼》时的作业就是给课文配插图。学生除了觉得新奇有趣味外,更多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准确理解表达狼的动作、神态等文言字词,通过阅读课文来综合了解作者眼中狼的形象与表现。不少同学甚至还通过色彩的夸张来表达自我感受。在该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浓厚的兴趣中得到了加强与锻炼。即使有的同学在阅读理解,绘制插图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但这更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比如,有位学生将“狼自后断其股”画成了屠夫被狼从后面咬断了腿。无疑,这图表达的意思与教材不符,但图画得形象直观,很生动。笔者预先了解后,启发该生再认真阅读原文,他恍然大悟,又画了一张符合蒲松龄主旨的画。笔者又要他就这两张画创作一个故事,并在全班介绍。这样处理既保护了该同学的自尊。也让全班同学在笑声中.在这直观形象的图画中加深了对“自后断其股”的理解.提高了文言文学习中对字词准确理解重要性的认识。这是一种学生问的合作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愉陕教育方式,学生通过绘画主动对文章进行综合、辨析、筛选、理解。绘画更是理解后的一种表达文章信息的载体。学生在运用抽象思维完成绘画的过程中.享受着形象思维带来的乐趣.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3.绘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的绘画除了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原文外.更多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综合和想象.对作者主旨的解读和揣摩。比如《皇帝的新装》一图,教材中写到皇帝通过游行来展示他的新衣服.文中并没有对皇帝的表情动作做过多的描绘.这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绝不能回避皇帝的动作、神态等,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想象来进行人物的再创作。再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以后,笔者让学生以绘画形式将朱自清笔下的春进行再创作。学生有的从绿茸茸的小草中感受到了春天.有的从鸟语花香中感受到了春天.还有的从山涧潺潺流动的溪水中感受到了春天.从绵绵的春雨中得到了春的气息……笔者认为.通过绘画来理解文章可填补语言与形象问的空白,这个填补过程正是学生创新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敏锐感受生活、丰富联想情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当然,让绘画走进语文教学,教师不能强求学生绘画的技法,而只是关注学生的画意.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笼而统之,一味追求形式。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还有许多教学方法可以运用,比如音乐,形体,语音等等,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以有效的教学艺术,来构建语文的有效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乐于探索,乐于求知,享受知识给予的快乐,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

作者:张丽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际经济合作趋势及特点论文下一篇:肺结核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