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强国梦需要在多元视角下认识得更清楚。文明重建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推进文明重建,不仅要有新的眼界和高的境界,博采各种文明之长,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和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而且加深对文化世界的感受,让人在生活中都能感悟到,并逐步形成新的文明内核。

第一篇: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

助力文化强国梦 奋进视听新征程

近几年,我国视听产业持续迅猛发展,视听精品不断涌现,在创新表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及在加强对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远景规划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视听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强国建设、网络强国建设以及加强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今年6月,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2021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国互联网影视峰会两个视听界重磅会议先后在成都与上海开幕。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以“奋进视听新征程”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三天会期内举行了45场高热度、高水准的活动,包括论坛、展览、发布会、盛典、展映、大赛、产业推介、投融资路演、公益直播、文创市集等多种形式。同时,云上大会与线下大会同步互动、有机融合。2021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国互联网影视峰会发布了《中国视听新媒体發展报告(2021)》《2020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2021)》三个重要报告,成为网络视听发展的“风向标”。

本刊记者应邀参会,并根据会议内容策划了此专题,意在汇聚行业发展新思想,展望未来,推动我国网络视听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策划人:沈金萍

第二篇:多元视野中的文化强国梦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强国梦需要在多元视角下认识得更清楚。文明重建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推进文明重建,不仅要有新的眼界和高的境界,博采各种文明之长,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和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而且加深对文化世界的感受,让人在生活中都能感悟到,并逐步形成新的文明内核。只有新的文明内核形成了,文化强国才有了希望。

关键词:文化强国梦;多元视角;文化重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强国梦需要在多元视角下认识得更清楚。

一、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强国

众所周知,“文化”一词是中国汉语的固有词汇。“文”指物质的纹理,如《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化”指物质的造化,如《易·系辞下》载:“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文化”指以文教化,如《易·贲卦·象传》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阶段。在当代,人类正经历一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文化危机:人的自私与贪婪日益膨胀,人的道德与责任感正慢慢丧失。同时,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文化挑战: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执政党的文化使命怎样实现,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怎样得到认同等等。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归结到一个根本问题是: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强国?

对于这个问题,共识是有的。那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文化形态。但是,东西方文化能够融合吗?怎样融合呢?融合后的文化怎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呢?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回答。东西方文化能够融合吗?人类文化是具有共性的,特别是器物文化及相关的科技文化。古往今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和生活。所以,东西方文化是能够融合的。怎样融合呢?求同存异,渐进提升。例如,生产技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可以采取比较、分析、扬弃的方法来融合。融合后的文化怎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呢?文化能够为人民认同与接受就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这些先行问题有了答案后,“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强国”的问题也就有了一定的认知,观点如下。

民族的文化,主要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这是个老话题。我们要问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是什么?由于文化的核心是符号,于是有“和”等各种说法,也有了尊重自然和生命、祈求和平和富足、开放包容而又美善相乐的说法。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大家熟知的思想认知,还包括事实认知和形式认知。一直以来,我们重视思想认知,并且已经给予中国人深刻和丰富的生活智慧;而我们忽视了事实认知和形式认知,即科技成果和汉字寓意等。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精要地归结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这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因为它们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科学的文化,主要指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文化。文化的基因来自历史,文化具有自身的规律,科学的文化必然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只有科学的文化才能破除迷信,尤其在中国更加必要。由于西方现代化进程早于中国,所以,在器物和科技层面的规律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科技成果惠及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否定“科学万能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各门科学的成果。

大众的文化,主要指大众使用的文化消费品。人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精神需求通过文化消费品来满足,于是有了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造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叫文化产业,一般具有知识产权的属性,并具有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性。大众的文化消费品首先要有文化、有艺术、有道、并喜闻乐见。

二、文化怎样才能强国

文化强国应从日常生活出发,找出实际的办法来。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每个人都在文化中生活,参与文化的创造。文化有更加广阔和深刻的内涵,规范和影响着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德国学者米切尔·兰德曼说过,文化如同生命内里的血管系统,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观精神的血。我们常说,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魅力的文化,其实就是能够让中国人接受的文化。这种文化来自历史与传统。没有历史的文化,是不能强国的。现在人讲文化自觉,就是我们的文化发展到什么样的历史水平,什么需要继承,什么需要改造,什么需要抛弃,还需要创新什么。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感情,认同这种文化是自己民族的根。一个有文化传统的民族,都具备这种文化自信。当然,我们也需要发掘和创造新东西,时代进步的文化需要归纳和总结,形成新的文化自信。当代中国也最需要这种成果。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全面提升和深入人心,是文化强国的关键。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引导中国发展的方向。中国发展的方向就是共同富裕,文化应是共同富裕的文化,应对整个国家、社会以及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是一项历史任务。其次,应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解决各种文化难题。当然,这建立在生产力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在收入提高的基础上。第三,应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的素质和科学文化的素质。文化素质的形成,要依靠文化建设,依靠文化传承,依靠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修养。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就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过程。什么叫强国?最根本的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

拥有和传播文化话语权,是文化强国的当务之急。话语权是提供说话的观念、价值和权力,本质是一种文化输出。中国要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对中国的现实与当今世界的意义给予回答,为中国梦提供文化合法性。当我们提供了一种模式和智慧,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有所贡献的时候,话语权自然会拥有。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文化话语权处于薄弱而弥散的状态。相比西方文化产品中蕴含的道德力量,我们的话语权与我们的历史、国力和人口不匹配。中国人应该在“物质现代化”进程中开始实现“精神现代化”,从民族高度向人类高度出发,坚持文化自主创新。

实践执政党的文化使命,是文化强国的保障。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代表着国家的发展理念,维护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强国来自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社会成员的精神信仰的作用,也来自产业的物质的力量。执政党实践其文化使命,应该勾画出文化发展的蓝图,并促使文化目标与理想内化为人民的文化信仰和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执政党加强文化强国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事业建设。

三、文化强国梦的多元认知

谈了两个基本问题后,文化强国梦脱然而出。在多元视野的观照下,我们需要更深入理解与认知,力求打造文化强国梦的理论基石。

从历史视角来看,民族复兴的本质是文化复兴。在社会变迁中,文化发挥着基础性的功能。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发展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如果文化没有生命力,即使生产上去了、生活富裕了,那么发展最终会受到制约,也不可能有远大的前途。从五四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文化的建设发表了三次宣言:1935年1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58年元旦的《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2004年9月的《甲申文化宣言》。这三大宣言无疑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史,也朝文化强国路迈进了一步。

从社会视角来看,文化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业是源,文化产业是流,源远才能流长;文化事业是根,文化产业是叶,根深才能叶茂。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为此,我们首先要掌握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什么。当今社会,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宣言,一种表达个人价值观的方式。人们不仅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物质产品中文化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追求商品的实用性,而且更追求产品的观念价值,文化元素已经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

从经济视角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重要。文化产业是一种智慧产业、知识产业和审美产业,应该具有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同时,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符合时代特点与需求,就需要深入实施科技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来说,要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并且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要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到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去;要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例如广东省的“文化加法”发展战略就取得了较大成就。

从未来视角来看,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是个复杂问题,也是文化多元的问题。精英与大众的文化差异,文化改革的目标差异,文化强国的策略差异等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文化重建。文明重建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是唯一的文化不曾中断的民族,其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领先于世界。一个制度最先进的国家,必能吸引人去追随;一个文化最发达的民族,必定是打不垮的。现在,中华民族要建立一种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文明,建成进步的制度,建成文明的社会生活,真正成为文化强国,就必须推进文明重建。推进文明重建,不仅要有新的眼界和高的境界,博采各种文明之长,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和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而且加深对文化世界的感受,让人在生活中都能感悟到,并逐步形成新的文明内核。只有新的文明内核形成了,文化强国才有了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文化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作者:李柏良

第三篇:中国梦视域下武术文化强国优势与价值研究

摘 要: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强的话语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圆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路径,所以不管是用武术文化强国还是构建武术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逻辑学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了梳理,对武术文化强国进行了辨析。得出武术文化在内容、核心价值、强身健体、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塑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并得出,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对人的德育、精神培育、学校教育及体育大国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武术文化有充分的理由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来,并为之提供既富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性的智慧。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武术;武术文化;武术价值

Key words: Chinese dream; Chinese Wushu; Wushu culture; Wushu value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中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孕育了农耕文化,也是唯一未被中断的文化。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实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展现,具有完整的技术、伦理道德体系,是中国国粹的1种,被誉为“中国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绚丽奇葩,推广普及武术文化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现代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竞技体育扎根于西方文化体系,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特别是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使得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内涵的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武术文化几乎被遗忘和摒弃了,在体育文化的国际化舞台上丧失了话语权。这显然不适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所以,武术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1 中国梦视域下武术文化强国的解读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一种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它能够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体现出不同价值,除了其拥有丰富的技术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蕴涵的中国人文精神。

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才是它传承不衰的重要保证与动力源泉,中国人文精神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武术发展的精神支柱。

武术文化的核心就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形态,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主线对动作进行创造和加工,逐渐发展和形成了以武术技术动作为主要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奇葩。它是中国国粹的一种,是具有强势话语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与中国哲学、兵法、医学、教育、儒家等等相互融合的并自成体系的中国文化形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强盛源泉;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未被中断过的文化,具有自己的哲理和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造就了叹为观止的辉煌成就和高奥深邃的深厚底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对于中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由此可见,建设文化强国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的需求都将是必然。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作为中国的国粹,在文化强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是内强国家实力外显国家形象,它是1个动态的过程,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不可分割,其中,经济条件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及用中国武术文化强大国家,在前面的分析和论述中,已经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和结果,用中国武术文化强大我们的国家既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便捷

条件。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也可以理解为名词结构,即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强国,同样在前面的论述中也已经很清晰和明确,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强国,是把国家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的重要内容和选择方式,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体育梦,特别是实现中国多年来武术大国梦想的

必然。

因此不管是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强国还是用中国武术文化强大中国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最终的归宿是一样的。

从国家层面来说,武术文化强国是国家发展、需要与时代的诉求;从国民的健康层面来说,武术能增强国民的体质,教化民众等作用和价值。所以不管从哪一视角,不管从哪一维度来看,武术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武术文化强国的优势

2.1 武术文化内容强国的优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繁多,各具特色,但是武术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有力见证,在其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进程中,逐渐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的精华并形成自己的体系,具有完整的哲理性和系统性。

在武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受众和参与群体,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耳濡目染,都或多或少地接触或是了解中国武术文化,比如武术的门派划分:武当派、峨眉派、少林拳等;师徒传承制的武术教学法,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之情等;武术文化与小说和影响联姻形成的侠文化及武打影视文化等;武术的强身健体、内外兼修的作用和内涵等,都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时不在,也时时刻刻的施加影响,因此人们对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接受的过程中更能接近人的心理。

中国武术文化容纳中国哲学、兵法、儒家思想等等于一体,在构建文化强国中发挥独特的优势。

2.2 武术强国的优势 武术作为武术文化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标准具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拳种来分,可分为:形意拳、猴拳、八卦掌、长拳等等。据器械来分:刀、枪、棍、剑、棒、斧、钺、钩、叉等等。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等。

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自身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冲突。既承袭着传统,又向往着未来;既萌动了世界意识,又依托着民族情感。一方面保留着传统武术的品质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些现代体育的内涵。

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在时代背景下,保存其文化主脉的同时,以博大的气派,不断融汇和吸纳其它文化元素,并根据社会环境及政治环境,不断调试自己的脉络和状态,因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武术文化。中国武术文化这种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仅能保持自身的本质和精髓,也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需求,在强国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3 武术文化核心价值对强国的优势 在5 000多年的发展中,在这片华夏土地上,以长江黄河流域为母亲河的广袤大地上衍生的农耕文化,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同样,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华夏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而成长,中国武术文化自产生起,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克敌制胜。

唐朝的武举制度的设立,使中国武术成为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并一直持续到清朝,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武举制度背景下,人们习武重要的精神就是强身健体、报效祖国,武术给人们的引导是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同时也逐渐转化成为武术文化本身的精神。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一种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融合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它能够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体现出不同价值,除了它拥有丰富的技术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蕴涵的中国人文精神。因此武术文化核心价值对强国具有独特的优势。

2.4 健身强体方面的优势 人们身强体壮是文化强国的基础,人们体质的增强离不开运动,所以全民健身开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化强国的建设。

武术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是全面健身运动项目选择的优势项目。探其缘由,因为目前国内习武者呈现葫芦形状,即少儿习武者较多,中青年较少,老年人居多,老年多选择武术作为健身运动项目,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能与体能有所下降,中老年人不再适合进行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因此,武术中的套路、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运动项目的选择。特别是常年坚持习武,对中老年的体能中力量、柔韧等的维持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预防因机能性衰退引起的摔

倒等。

武术运动作为健身项目,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武术中的拳术不需要器械,刀、枪、棍、剑,其资金消耗较低,练习武术的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卧牛之地即可习武”,很形象逼真的比喻了习武场地的要求较低。所以武术作为健身项目几乎不需要花费资金。不像网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场地,相对而言能节省较大资金。

在医治疾病方面,八段锦等从产生起就具有预防和医治疾病的功效,这种动静结合、似静似动的以意念为主的运动项目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特别是武术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医学紧密结合,其中本身就含有中医医学的内容和功能。所以要发挥武术的这一特点和价值,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构建强国服务。

2.5 圆中国梦的优势 中国梦是1个综合的概念和名称,是很多方面梦想的汇聚和集合。中国梦,首要的1点,就是人们生活幸福,安居乐业,那么人们的健康首先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的身体,不管多久丰富的物质条件,都难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所以,中国梦首要的是人们身体健康,强国首要的人们身体强壮,这一点也正是体育强国的梦想。因此增强人们体质,把我国由体育强国变为体育大国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漫长的岁月中,吸引众多的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健身在其中。武术文化强国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部分,具有很强的优势和话语权,不仅是对内还是对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使之成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武德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己为人、重义轻利”的社会责任感。岳飞“精忠报国”故事是“武术”与“爱国主义”的完美融合。“闻鸡起舞”的典故不仅有报国情怀,更体现了中华武士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武术的精神力量可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

2.6 在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优势 中国武术文化的源远流长,对全球的炎黄子孙本身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所以在文化强国方面,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武术对外来讲具有极强的神秘感,同时也是中国的代言词,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一种,对外具有很强的宣传力和呼唤效应。

武术的凝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要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武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是中华儿女身心永远的烙印。它不但在中华大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是联系海外华人的重要纽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武术是两岸同祖同宗、血脉相连的力证,也深深融入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生活和脑海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7 在民族精神塑造方面的优势 武术的精神力量是奋发向上、不断进取、防身健身、保家卫国等,因此武术的精神力量与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是一致的。

通过构建武术文化强国来塑造和培育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爱家爱国等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一条路径,还具有很强的优势。2者之间不仅有一脉相连的文化渊源,还具有高度相互依存的关联性。由此可见,武术的精神力量可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力量,武术在民族精神塑造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3 武术文化强国的价值

3.1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中国武术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烙印,既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又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哲学、礼乐文化、医学养生、军事谋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典型的代表,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虽然是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属性,但是中国传统化的技击内容并非完全的厮杀动作和目的,强调的是内外兼修,武德为上,以强身、健身、防身为主要的宗旨和目的,所以在比武中也常常是点到为止,并不是血腥的残杀。

由于武术文化隶属于中国文化,其必然携带中国文化的血脉和基因,中国文化倡导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义”、“仁”、“信”、“和”等伦理规范和标准,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性,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练武箴言》中说“听其言,可知其行,观其拳,可知其德”。这说明武术把武德放在首要的位置,武德是习武之人必修的一课,武德与武术融于一体,武术中的技击是在中国伦理支配和武德礼仪的规范之下而运用,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对习武者的德育价值 习武先习德,是对习武之人的首要教义,品行不端者不仅仅被禁止习武,而且不能真正领悟武术的真谛和深层所指,所以,习武首先要习练武德。要想在武术上有所造诣,同时对品德的要求更高,也就是,只有具有很高的武术品德,才能有较高的武术造诣。

中国武术的传授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师徒传授制,帮派门规有详细的规定和约束,拜入师傅门下第1项仪式就是拜师仪式,拜师仪式的规格和受重视程度与父母无异,完成拜师仪式,就为师徒关系,师徒如父子是对师徒关系最逼真的写照。

习武者练习或与对手切磋武艺前先要行礼,以示对对手的尊重。

拜师仪式,行抱拳礼等等这些礼仪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逐渐对人的完整人格的内化和礼仪的自动化过程,习武者在习武过程中遵守的是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礼节、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中国武术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化手段,其所蕴涵的人生哲理、道德规约等能够使人的品行更加完善。

3.3 对习武者的精神培育价值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对武术练习者的形象写照,习武者冒严寒战酷暑进行长期的练习,本身就是对人意志力和毅力的考验和锻炼,并在长期的锻炼中培养成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4 对学校的教育价值 武术自起源就赋予了对人的教育功能和责任,通过习武完善人的体质与心智。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担负着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随着全球一体化,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步伐的加快,教育逐渐朝向国际化发展。当代大学生接受西方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却日益明显。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中国教育的1个失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传统文化为依托,那就注定了这个民族精神的迷茫。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理念及模式。加强武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完善武术教学体系,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

3.5 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转变价值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不仅是时代的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竞技体育在全球普及的今天,寻求中华自身的根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圆中国体育梦的重要内容。

武术文化作为华夏本土生长发展起来的体育文化,具有庞大的受众和群体,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卧牛之地即可习武,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大的价值;武术内容的广泛性,让人很容易选择和采用,进行自我锻炼;就其本质的哲学内涵更容易让华夏子孙接受,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等等。

因此,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的重要内容和选择方式,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体育梦,特别是实现中国多年来武术大国梦想的必然。

4 小 结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绚丽的奇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和精神,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武术文化强国不仅是一个文化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全方位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价值观、提升文明素质、优化人文环境的功效,对中国文化地位在国际上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所以,挖掘武术文化内涵,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精髓,发挥武术文化强国的优势和价值,建设武术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0.

[3]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52.

[4] 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9.

[5] 许嘉璐.文化强国慢议[J].学习与辅导,2011:12.

[6] 徐伟军.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 (5) :684-686.

[7]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写组.武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5.

[8]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武术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

[9] 郭玉成,李守培.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武术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2):57.

[10] 亓永顺.和谐社会视野下社区体育开展太极拳的优势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133-135.

[11] 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摘要.

[12] 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3.

[13] 郭玉成. 武术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J].搏击(武术科学),2013, 28 (3) :2.

[14] 吕笑蓉.中国武术内涵叹息[J].浙江体育科技,2012,5 (15) :125-127.

[15] 朱红晖. 中国梦实现的哲学分析[J].学理论,2013(22) :73-75.

作者:亓永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学研究生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新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