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项目调研报告

2022-08-03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项目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文化项目调研报告

文化惠民项目调研报告

关于静海县文化惠民项目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要求,静海县文广局对静海县文化惠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今年,县文广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文化工作呈现出新亮点,实现了新突破。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提升

一是两馆一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文化馆改造了综合活动室、小剧场以及舞蹈排练厅、声乐活动室、钢琴教室、美术教室等,环境及文化设施得到明显提升,为群众提供免费文化艺术培训200余次;县图书馆免费开放4000平方米,接待读者23万多人次,外借图书10万多册,分编图书1517种3239册,编印科技资料36期4320份,网上解答咨询近万条;县书画院在大力改善内部设施的基础上,举办多期书法、美术培训班,辅导书画爱好者5000人次。同时依托村文化活动室全县400多支基层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活动,内容涵盖民间花会、广场舞蹈、小剧团、小乐队、书画大院,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全覆盖,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管用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共创建11个乡镇书画创作中心、2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以建设“美丽静海”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综艺大拜年文艺演出、戏曲专场巡演、文化惠民基层行、电影展映月、京评梆电视戏曲擂台赛、书法绘画摄影展、正月游艺、民间花会展演八项春节文化活动,吸引群众10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组织举办了静海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其中“西双塘杯”静海县第五届广场舞蹈大赛、静海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文艺演出、夏季广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佳荣家居建材杯”静海县全民歌手大赛、“居美家居杯”静海县广场舞蹈大赛等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组织参加了“东丽杯”第二十二届梁斌小说全国文学评奖活动、“飞扬的旋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暨天津市第七届钢琴大赛、天津市第二届“津南杯”京剧票友大赛暨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票友邀请赛、天津市少儿歌手大赛、“永安杯”第五届天津市中老年歌舞大赛、京津冀地区评剧电视大赛、天津市第八届农民艺术节“医药集团杯”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天津市“美好家园”第三届摄影艺术展、“流动的史诗”京津冀地区运河题材摄影大展赛、WTA天津公开赛场外展演、2014年“大田杯”静海县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第八届“枫叶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艺术大赛、“大年小戏闹新春”视频节目征集展播、“网络书香〃掠美瞬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摄影大赛、第二届“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2014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网络答题”等活动。依托图书馆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相继举办了2014年“两会”知识竞赛、“食品与健康”知识竞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图片展、食品安全宣传图片展、“凝聚正能量,实现新跨越”图片展、图书馆科技周等多项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土地法》宣传专场巡回演出150场,宣传人数20万人次。下基层、下乡、进企业送科技、生活等各类图书9786册,送书画3700件,送戏、送文艺节目下乡2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45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三)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组织举办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大赛征稿历时四个月,共征集22个省市300余名参赛者的686件作品。大赛评出金奖2件、银奖5件、铜奖10件、优秀作品奖200件、入选作品54件、优秀组织奖4个,并出版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优秀作品集》,漫画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展览举行,静海银锄漫画社获得优秀组织奖,此次展览有力地彰显了静海群众漫画创作的实力和水平。组织“中国书法之乡”——静海书法提名展,在中国(天津)第四届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展出,展览展示了我县60多位作者的百余幅作品,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影响力。组织参加了天津市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天津市“护青山绿水 建美丽家园”书法展、京津冀“魅力北运河 多彩中国梦”北运河艺术节等多项展览,我县作者成绩斐然,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强大实力,进一步提升了静海书法之乡的影响力。组织举办了“古邑墨韵 魅力传承”中国书法之乡——静海青少年书法展演活动。活动由天津市各区县百位书法家和400位中小学生现场进行书法表演,活动对发现书法新苗,培养书法人才,推动书法普及教育,繁荣发展书法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申报陈官屯镇为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

(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响应全国文化市场“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参加各项培训和学习,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坚持打防结合,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截止目前共检查印刷企业188家次,书报刊经营单位58家次,音像店27家次,娱乐场所65家次、网吧102家次,出动人员700余人次,车辆近300车次,查缴盗版出版物500余册,盗版光盘700余张,取缔游商摊贩2个,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针对群众关注的网吧和娱乐场所管理问题,组织开展了六期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经营法人培训班,并与全县33家网吧、18家歌厅签订了《守法安全经营责任书》,要求各场所设立专职安全员,有效提高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三是组织开展了“拒绝盗版 共筑未来”绿书签活动,打击侵权盗版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详细讲解图书及音像制品的防盗版知识,呼吁大家拒绝盗版、支持正版。四是坚持文化市场管理与繁荣并举的方针,共受理行政许可办件47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件、游艺娱乐场所5件、印刷企业7件、出版物零售单位2件、网吧30件,已办结19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投诉率0。

(五)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得到加强

一是完成了静海县179处文物点文物保护标志牌安装及8处国家级和市级文保单位立牌工作,为我县“三普”期间登记的大量未核定保护级别的文物点进行了立牌。二是完成了静海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统计收藏文物2595件,统计数据已上报天津市文物局,并验收合格。三是组织天津市唯一代表项目“大六分登杆圣会”参加了在河南举办的中国淮阳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展演获得成功。对我县七处第四批市级保护单位统一安装了由市文物局下发的新版文物保护标志牌。对“文庙遗址”进行勘探,勘探总面积1700平方米,共勘探出房屋8间,古井、窑址各一处。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网上申报及“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登记、上报工作。编写了《静海文物工作大事记》、《静海县不可移动文物现状调查》、《静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报告》。同时,静海县文化馆被授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六)广播电视管理进一步加强

坚持用制度保证安全播出。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深化了安全播出考核惩处制度、安全播出事故工作责任制度和安全播出例会制度,同时在节目添加、节目单审核、节目下载、操作流程、监听监看信号、设备巡查、设备保养、事故报告、交接班等方面完善了措施,有效地杜绝了播出事故的发生。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各项预案。重新制定和完善了《静海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协调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事故处置预案》以及静海县广播电视台《防范“恐怖袭击”及“法轮功”组织干扰破坏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处置方案》等。定期对所属的所有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和设施情况开展自查。发现故障隐患及时进行排除,目前我县广播电视台的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等部门的大部分技术设备、设施达到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对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技术设备设施的要求,其中广播中心三级达标率为90%,电视中心三级达标率为92.3% ,无线发射转播台三级达标率为85.7%。连续多年保持零事故播出,安全播出率达100%。

(七)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局党组狠抓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重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起表率,形成了“讲工作、比奉献、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了机关和系统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与全体党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工作,在全系统进行深入摸底排查工作,并与党员领导干部签订个人承诺书。开展“在实践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公开承诺活动,每位领导干部填写“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撰写公开承诺书,积极开展领导同志之间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同时,在全系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集中学习、读书会、专题辅导等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参加了政工、专业技术和技工的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做好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教育培新工作,今年有5名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2名预备党员转正。同时4人晋升了技术职称,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抓好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专业干部深入到基层、企业、乡村对文化干部、文艺骨干、文化带头人进行艺术培训和专业辅导,共培训千人次,有力地提升了业余文化队伍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文化惠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经济社会转型跨跃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干部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基础设施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干部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和根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利用不合理,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大型的、现代化的大剧院、文化综合体等标志性文化场馆,干部群众享受高层次文化生活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各村层面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还不够快,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条件还不够好,全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鹤岗市在歌舞、曲艺、影视、书画等方面的文化作品并不匮乏,但是精品较少,干部群众赞不绝口,趋之若鹜的作品少,满足干部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几乎完全依赖引进,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与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人才队伍状况之间的矛盾凸显。受多年来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文化人才匮乏,拔尖人才少。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较慢,文化机构人员新老更替慢,特别是文艺演出机构老人出不去,新人进不来,队伍老化严重,战斗力不强。基层队伍长年得不到学习培训的机会,与先进文化融合慢,知识更新慢,为干部群众提供高层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足。

4、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经营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凸显。文化惠民工作的核心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也要像创办企业一样,把文化很好地经营和管理起来,不断激发文化工作者工作热情,提升文化设施的利用效率,推动文化设施和产品增值,用稳定的经济效益保证文化惠民工作持续开展。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管理经营的方式上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完全接轨,行政性、指令性的管理方式依然是主要推进方式,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的经营办法还没有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开展还不够主动,做法还不够灵活,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三、对策建议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文化越来越成为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强文化惠民工作,要顺应民意,把满足干部群众最迫切、最期望的文化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不断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文化服务内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改善文化民生。按照这一要求,结合文化惠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市实际,当前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根本保障。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加强督导,确保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按时完成。特别是要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意愿,有针对性地、分清先后主次地开展文化设施建设。要率先加强文化馆、体育馆等设施的建设,特别要使文化资源向社区和农村倾斜,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文化需求。积极鼓励和引导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的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更好地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要建立严格的文化建设考核体系,把文化建设同经济、政治、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视。对各级领导班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作的考核,要以文化建设规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服务网络建设、管理和运行的绩效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文化惠民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惠民提供不竭动力。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对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大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事业单位,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党管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把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出版、发行部分,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由新闻单位作为出资人和控股方组建经营性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的改革。一是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推行全员聘用制;二是由工资分配转为绩效挂钩,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向重要岗位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三是由传统的工作鉴定转为绩能评聘,建立健全以考核和竞争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不断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力。

3、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为文化惠民提供优质产品。加强宏观管理,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引导、扶持、规范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优势文化企业。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全市招商规划,建立文化项目库,建成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开拓培育农村文化市场,鼓励文化经纪企业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根据干部群众文化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推介等办法,努力打造一批新闻传媒、文化旅游、歌舞演艺、摄影书画等方面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文化精品力作的生产制作能力,增加用市场的手段推动文化惠民工作的比重,使文化惠民工作实现常态化,体现时代性,符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人力支持。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结合基层文化队伍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开选聘、公平竞争、公正录用的考录机制,把专业技能作为考录文化机构的硬性标准。明确宣传文化机构为选用文化人才的主导力量,把好准入关,坚决杜绝“退休一个唱戏的,进来一个扫地的”现象,为精壮文化队伍设好防线。要研究制定针对文化队伍的培训规划,通过采取上挂下派、异地交流等办法,选送文化干部进行学习交流。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为基层文化工作者传经送宝,并把专家培训制度化、常规化,帮助文化工作者开阔视野,启发文化创作灵感,提高文化队伍工作效率。要对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的首创精神予以支持和鼓励,帮助群众培养出自己的文化带头人、民族文化传承人。要充实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部门力量,从大学生村官、支教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宣传文化单位,配齐配好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

第二篇:农耕文化体验项目报告(修改)

湖湘农业博览园项目报告

一、项目源起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湖南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代复一代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使湖南成为“天下粮仓”。

湖湘农业博览园项目,充分利用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产业配套、生态环境、空间规模、品牌效应、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以“衣食探源,文明寻根”为主题,以湖湘农业科技博览馆和农耕文化户外雕塑群为两大载体,展示和探究湖南地区的农耕文化演进轨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变迁,为保护和传承湖南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一份试验样本。

二、项目意义

本项目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

1、展示湖湘悠久的农业文明,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满足观众了解悠久农业历史与农业科技发展历程的渴求,满足观众的传统文化情结和乡土情感,推动乡村旅游朝“文化旅游”和“深度旅游”方向发展,提升望城区区域旅游整体品位。

2、使对农耕文化陌生的城市青少年了解湖南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流变,以及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从中接受农业科普教育,激发他们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促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转变,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的旅游价值。

4、作为一个常态性项目,留住湖湘农耕文化之根,传承一份精神文化财富,为中国文化复兴和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三、项目建设条件

1、千龙湖地处洞庭湖南缘,其所在地大众垸是长沙地区最重要的产粮基地,也是长沙“百里水产长廊”的核心节点,积淀了深厚的农业文化和渔业文化。

2、千龙湖空间规模大,容纳能力强,加上良好的品牌效应,客源充足,游客量大,能保证本项目具有足够的人气,使本项目得到较高的利用率。

3、千龙湖地势开阔平坦,周边沃野平畴,度假区内生态环境优良,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鲜明的水乡情韵,是湖南“鱼米之乡”的典型和代表。

4、千龙湖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水产孵化基地、生态山庄等一系列种养基地,拥有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具有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和深厚的农业产业基础,千龙湖有使命、有责任高举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普教育的大旗。

5、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功能齐全,具有生态观光、运动康体、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特色餐饮、湖景客房、拓展训练等综合接待设施和服务能力,使参与农业博览园观光体验的市民能够得到全方位的优质接待服务。

四、项目概要

湖湘农业博览园项目包括湖湘农业科技博览馆和农耕文化户外雕塑群。 湖湘农业科技博览馆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主线,以农耕文化变迁为辅线,以明确的主题、鲜明的个性、通俗易懂的语言、先进的设计、新颖的手段,展示湖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演进轨迹以及农耕文化发展变迁。展览采取实物标本(模型)、蜡像、壁画、雕塑、微缩景观、展板、多媒体播放设施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农业科技博览馆以壮丽的历史图卷,突出湖南农业对中国文明进步与发展的贡献,揭示湖南近代农业的特点,彰显湖南当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全面而深刻地体现了湖南农业文化和科技的核心价值。 农耕文化户外雕塑群是对农业科技博览馆的有机补充,它分布在博览馆外。以各种栩栩如生的雕塑,生动形象地还原湖南先民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生产生活场景,使本项目更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

五、项目内容

1、农业科技博览馆建筑

湖湘农业科技博览馆选址于千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采用砖木结构,仿明清时期湖南地区的建筑风格,采用白墙青瓦、飞檐斗拱的外观形式。其中,柱、梁、窗等为木质材料。农业科技博览馆规划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共2层,层高4米。

(1)馆外配套工程

博览馆馆外建设配套工程,包括院落硬化、绿化、围墙和大门工程等。门外陈放大型石雕古典农书《齐民要术》,其造型为翻开的书页,内容为《种谷》篇: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 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薉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非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薉俱出。

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

(2)馆内建筑布局

博览馆建筑面积共2000平方米,分2层。

物库房为陈列功能用房,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安排在二楼以及一楼进门的右边;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安排在一楼进门的左边;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安排在一楼游客服务中心的左边。

(3)馆内陈列 博览馆陈列以专题作为基本结构,由序厅、湖南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稻作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明与传承、水利工程与水力利用、养殖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纺织业的起源与传播、传统农家生活用品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展示、传统农事活动体验九大部分组成。

①序厅

序厅利用蜡像、壁画、展板、多媒体播放设施相结合的形式,配合声光电等手段,分别叙述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治麻为布、制作衣裙,女娲氏织网捕鱼,“湖广熟,天下足”,“洞庭鱼米乡”,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长沙米市盛况,农业学大寨,分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研究创始杂交水稻,当代湖南农业发展成就等,展示农业大省湖南的农业文明史脉络。

②湖南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以微缩景观、壁画、展板、多媒体播放设施的形式,阐述湖南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的12500年古栽培稻标本,长沙大塘发现的7000年前的稻作遗址,黔阳高庙发现的7400年前的稻作遗址,澧县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遗址发现的8000年前的稻壳、稻粒,说明湖南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发祥地。“杂交稻之乡”黔阳更是奠定了湖南稻作文化的世界性地位。

通过上述内容,突出湖南稻作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文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③稻作农具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传承

展厅入口处放置中国传统犁中举世闻名的曲辕犁雕塑。展厅内采用景观与陈列通柜相结合、农具实体(或蜡像)与农具使用实景图片相结合、声光电相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湖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物候状况、农具类型特点、生活习俗等内容。

A、展厅中央的中心展台集中陈列一些形体较大的农具,重点阐述农业劳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农具犁、水车、碓、磨及其发展演变史,给观众造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

陈列按照节气时令和农业生产的工序,依次展示耕地整地、播种栽移、中耕除草、灌溉、收获、运输、脱粒、粮食加工和称量等劳动中所使用的传统农具。陈列形式采取雕塑造型、蜡像、陈列展柜、微缩景观、中心展台和多媒体播放设施相结合的方式。

需要陈列的湖南传统农具有:犁、耙(竖齿耙、耕耙、浪耙、站耙、踏耙、钉耙)、蒲滚、龙骨水车、扮桶、风车、种谷桶、斛桶、石磨、石滚、脱谷笼里、碾子、石碓、砻谷机、晒簟、扁担、篾箩、篾篓、簸箕、镰刀(茅镰刀、打湖草的拌镰刀、割禾的麦镰刀)、铡刀、鸡公车、风箱、筛子、晒草工具、晒谷工具、喷雾器等。

B、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传承,以蜡像、微塑景观、壁画、展板、多媒体播放设施相结合的形式,描述湖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演绎湖南农业生产技术的变迁。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尧舜禹时期“象耕鸟耘”的传说,到商周时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采用草木沤肥,到汉朝的耦犁、耧车,到三国时期使用灌溉工具翻车。隋朝起,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湖南开始有成套的农业生产技术;到唐朝时湖南地区开始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并发明和推广曲辕犁、筒车等。宋朝时,湖南开始有高转筒车,湖南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产粮区。元朝时开始种植棉花,明朝时开始种植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农作物。

反映历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有诸多诗词为证:

《调笑令》:“翻倒,翻倒,喝的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④水利工程与水力利用

讲述在湖南水利发展史上的几大经典案例,如大禹治水,西周拥有蓄、引、灌、排的初级农田水利体系,用石鱼做水标观测水文,历代洞庭湖堤垸治理,1958年农业社大修水库和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闸,电排、水力发电等等,展示湖南先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变水害为水利的智慧。

阐述水碓、水磨、水车、水排、水力纺纱机械、水轮机、铜壶滴漏、水泵等水力器械的运行原理,讲解劳动人民如何巧妙利用水源灌溉农业和发明水力工具,同时也反映出水力工具的发展演变。

⑤养殖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

本部分用展板形式,梳理湖南地区悠久绵长的禽畜驯化养殖史和鱼类养殖与捕捉的发展史,生动叙述传统禽畜养殖场景,介绍湖南地区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的基本过程。

利用模型、实物标本等展品,展示湖南地区特有的鱼划子、鱼叉、鱼篓、丝网、手网、罾、籇等传统渔业生产工具。

⑥纺织业的起源与传播

湖南纺织业的起源与传播部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展板,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纺织工具(脱棉器、弹棉弓及辅助工具、纺纱车、绞车、钎经、脚踏织布车、缝纫机、现代纺织机械)和纺织衣物等,阐述湖南地区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

⑦传统农家生活用品展示

展示草鞋、草帽、木屐、蓑衣、斗笠、洋伞、竹篮、擂锤、雕花木床、裁衣剪刀、咔叽布蚊帐、印花被窝、八仙桌、雕花椅、圆木桶、尿桶、床踏板、老式柜子、老式箱子、梳妆台、铜锁、竹铺子、蒲扇、棕叶扫把、老式簸箕、灯笼、马灯、算盘、老式茶壶、淘盆盖、煤油灯、烛台、水烟枪、碗柜、舀水端子、竹篮子、葫芦瓢、围桶椅、丝瓜瓤刷、风箱、吹火筒、净菜坛子、鸡毛掸子、缝纫机等传统生活用具,还原湖南地区传统农家的生活样貌。

⑧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展示

展示喷雾系统,喷灌、微灌、滴灌系统,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卷帘机,微耕机,脱粒机,碾米机,磨粉机,刷麸机,轧胚机,榨油机等现代农业生产设备;展示改革开放后农林畜牧渔生产技术发展成果;展示观光农业(渔业)、休闲农业(渔业)、高效农业(渔业)等新型产业形态,突出湖南地区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彰显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湖南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及对未来农业发展的畅想与预测。

⑨传统农事活动体验

游客可以在现实中体验传统农事活动:打草鞋,穿木屐,戴斗笠,织皮箩、晒簟、簸箕,织布,纺纱,拧8字形的草把子,梳理苎麻,模拟犁田、车水、风车车谷,捡草、用耙子晒谷和收谷,用石碓舂米,用筛子筛米,弹棉花,磨豆腐,做南瓜粑粑,砍、锯、刨木头,推鸡公车,梳理丝网、手网,摸蚌壳,用擂锤浣衣,点煤油灯,使用吹火筒,开铜锁,拉风箱等。

游客还可以虚拟体验传统农事活动:陈列内容以动植物标本、模型、三维动画、动手活动为主,互动项目让观众在娱乐中亲身从事农事活动,体验农民劳动的辛劳;详细且直观地观察禽蛋从胚胎发育到雏鸡出壳的动态过程,了解和感受生命诞生的历程。观察和了解氮、磷、钾三要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物的来源,辨识身边农产品的优劣和农作物害虫及其天敌。可以体验虚拟插秧、农作物分布游戏、虚拟耕作收割水稻。

2、农耕文化户外雕塑群

在科技博览馆的户外,因地制宜地建设石雕、铜像雕塑等景观小品,组成农耕文化户外雕塑群,生动再现湖南地区历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场景。

(1)户外雕塑群空间规划

①在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内湖栈道中间的绿化带,以及儿童游乐场的周边空地建设一系列铜像雕塑:一个渔民撒网打鱼;一名妇女在伸入水中的跳台上用竹篮子洗菜;一个男孩将一群白鹅赶到水边;一个小孩坐在草地上剥莲蓬;春天晚上农家少年提着油灯火把照鳝鱼。

②在生态山庄的湖边建设两处铜像:一个渔民穿蓑衣拿跟竹竿使唤鹭鸶捉鱼,一个农民在龙骨水车上用脚蹬着车水。

③在生态山庄室外建两处蜡像:一个木匠正在一张长凳上用刨子刨木,两个木匠将一根圆木放一张凳子上拉锯。

④在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草坪的南端、风雨长廊的北边建设如下铜像群:一个从岸边伸入水中的用于洗衣的跳台上,一个妇女在跳台上用擂锤洗衣;岸上两人一人抓一头合力拧干床单,旁边摆着一个脚盆,一个男人挑着一担水从水边走回家。

⑤在博览馆外的空地上建设如下铜像:一个牧童戴草帽倒骑水牛;两个老者在树下下象棋,建一个仿水车的景观小品,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磨面粉,两夫妻从田间劳作回来,小孩打酱油,皮匠在干皮匠活,民间工匠箍圆木桶。

(2)户外雕塑设计示意图

以下为几个有代表性的农耕文化户外雕塑示意图:

六、项目费用预算

1、农业科技博览馆工程总成本

(1)农业科技博览馆土地租赁成本

博览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土地租赁成本按600元/亩/年计算,暂定博物馆使用年限50年,则需要土地租赁成本13.5万。

(2)农业科技博览馆建筑工程勘察、规划设计等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用初步确定50万元。

(3)农业科技博览馆建安成本

按长沙地区目前的大致行情2000元/平方米计算,则需要建设成本2000×2000=400万元。

(4)农业科技博览馆配套建设成本

博览馆外的道路、围墙、保安亭、绿化、地面硬化、安监设施等基础设施,馆内的安全监控设施、消防设施、电子屏幕设施、游客服务中心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初步估算150万元。

(5)工程总成本

以上几项成本合计为613.5万。

2、馆内陈列物和户外雕塑群成本

(1)馆内陈列物成本

馆内需要陈列实物样本或模型至少50个,平均每个按500元计算,则需要成本2.5万元;需要陈列蜡像至少15尊,每尊按4万元计算,则需要成本60万元;需要设计制作展板或壁画至少50个,平均每个展板成本按100元计算,则需要0.5万元;需要微缩景观10个,每个3000元,需要成本3万元;多媒体播放设施5个,每个2000元,需要成本1万元;展台展柜制作估算5万元;大型雕塑1个,造价2万;石雕书籍《齐民要术》需要制作成本1万;声光电设施2万元。

以上合计77万元。

(2)户外雕塑群建设成本

户外雕塑群至少需要19尊铜像雕塑,每尊6万,共需要成本114万。

(3)馆内陈列物和户外雕塑群制作费用总和

两项合计191万元。

3、项目费用总额

本项目中,农业科技博览馆工程建设费用为613.5万元,馆内陈列物及户外雕塑群制作成本为191万元,项目费用合计为804.5万元。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总结报告

“水手”文化引领 “三干”精神育人

全面打造“三力”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总结

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57年,曾两度停办、三迁校址、八易其名,57年风雨兼程,沧桑砥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改革开放中嬗变,实现可持续、高品质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在两年的项目建设中,学校把寻文化之“根”、铸师生之“魂”,筑发展之“基”,造育人之“器”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优先、重在建设、突出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打造魅力校园、活力校园、实力校园。锁定目标,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校园文化建设得显著成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校园文化特色项目为我校自筹资金建设,建设总体目标达到“四个一”,即:构建一个传承创新的价值体系;建立一种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推出一批自主创新的品牌活动;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项目符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一)项目完成总体情况

完成总体建设任务:根据特色项目建设总体方案,2年时间完成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社团文化和VI识别系统六大建设任务。

(二)子项目完成情况

在原来基础上,用2年时间完成总数21个验收要点。全部达到验收标准,任务完成率100%。

(三)建设机制与保障

成立了9人组成的特色项目建设小组,成员10人,制订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方案、资金分配方案和项目建设会商制度,严格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管理。先后与广东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南大理工学院、太原技师学院、昆明技师学院开展交流学习,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性、稳妥性和时效性。

(四)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特色项目预算资金投入100万元,实际使用195.49万元,使用率195.49%,完成率100%。

二、项目建设成效及特色

(一)铸师生之“魂”,建魅力校园。

1、凝炼校园文化特质,彰显鲜明的文化特色。通过对学校的文化传承、文化现状及文化环境的分析,基于湛江海洋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质和学校技能文化的校本文化特质,提炼出“湛蓝之水,技能之手”校园文化特质,赋予校园文化之根,用鲜明的文化特质铸师生文化之“魂”。

2、提炼校园文化符号,升华丰富的办学内涵。在对学校文化特质进行提炼之后,对学校文化治校理念的原因和实质进行分析归纳,结合学校打造“粤西职教航母、南海育人云帆、湛江工业方舟”的发展目标,提炼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个性的校园文化符号——“水手”,用抽象的文化符号铸师生思想之“魂”。

3、提炼“湛技人精神”,凝结厚重的文化精髓。深入开展湛技人精神大讨论活动,在学生中发放问卷调查360份,组织实地考察2次,组织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退休干部访谈3次共62人,结合学校发展史,提炼出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苦干、敢干、实干的“三干”精神,用“三干”精神铸师生事业之“魂”。

4、制订形象标准,提升整体精神风貌。面向全社会征集校徽,对校徽进行个性化设计,征集“一训三风八标准”,即:校风、教风、学风、领导形象标准、教师形象标准、学生形象标准、管理形象标准、环境形象标准、工作形象标准、生活形象标准和学习形象标准。制订了校园文明公约、教师行为规范、教师礼仪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仪容仪表管理细则六个方面形象文化制度,用内化的规范铸师生形象之“魂”。

(二)造育人之“器”,建活力校园。

1、以体系育人,搭建“一组信息平台”。新建了八大信息平台,随着教学改革带来设备质量提升,管理手段优化,学校建设了基于信息系统的育人体系,新建了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实训平台、信息平台、后勤保障平台、校园安全平台、招生就业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八大平台,用先进的载体培养人。

2、以环境育人,建立“一组识别系统”。新建学校VI识别系统28项,共 47006件标识已经完成安装并使用。提练出以代表海洋文化的蓝色为主色,以白色和体现红土文化的橘红色为副色的学校视觉文化标准颜色,把湛江地域文化特色与学校培养蓝领技能人才特质相融合,全方位、立体化、规范设计和建设。使每一处设置发挥育人功能,用浓厚的氛围熏陶人。

3、以兴趣育人,打造“一批专业社团”。现有体育类、艺术类、技能类、实践类学生社团26个,拥有会员3600多人,在原有基础上新建社团12个。立足学生成长与个性特长相结合、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新建立了8个专业社团。新建魔术协会、UIF话剧团、阳光心理协会、爱心助学基金会4个社团,用共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人。

4、以活动育人,搭建一批展示舞台。两年来,共邀请73家企业、11名学者、专家、121名企业员工参加学校 “两节一讲堂”活动,师生参与活动11600人次。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交流、师生与员工双向促进的“双向双带”模式,实现校企同台竞技,校企文化共融,把技能节、文化艺术节办成擂台、把“湛江技师校园文化大讲堂”建成品牌。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展示人。

5、以专业育人,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专业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加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数控加工、计算机动画制作五大重点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校企双制、工学结合”办学为牵引,制定了湛江市技师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方案和一体化教学规范,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完成了具有湛江高技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课改机制成果,使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显著增强,用一体化改革成果塑造人。

(三)筑发展之“基”,建实力校园

1、完善“一套制度”,筑牢管理基础。现有规章制度361条, 两年建设中,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制定244条。着眼学校发展,打造精细化管理、体系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三个框架”,新增职能职责、办学机制、校企合作、行为规范、校纪校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习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规章制度。在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还制定了示范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项目管理制度,用规范的制度打造实力。

2、修建“一批载体”,筑牢文化基础。经过两年建设,新建完成各种硬件载体18个。按照文化载体与教学载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两个同步”要求,建设多功能电子显示屏、校园大道改造、雷锋大道改建、雷锋大道路灯安装、果皮箱配置、校史馆改造等项目10个,让文化亮丽;2012年新建设“五大实训中心”,对实训场地环境进行规范和建设,全面实行6S管理,让文化落地;新建设了陈学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数控精英工作室,投入350万元用于运动场改造,目前已完成投资100万元,建设10个标准篮球场和标准塑胶跑道,让文化出彩,用硬件环境托举实力。

3、打造“一个主阵地”,筑牢宣传基础。两年来,新建社团网站27个,新制作学校宣传片1部、优秀教师画册100册、优秀毕业生画册100册,改造学校部门网站20个,改造电子图书馆1个,现有电子图书6.5万册,新增电子图书5万册。按平面媒体与信息媒体两手抓的要求,新建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完善文化宣传长廊,改造升级学校网站、信息平台、学生社团网站。加强校报、简报建设, 用宣传阵地巩固实力。

三、示范与辐射作用

通过两年“打磨”,学校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一,学校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两年来,学校被评为湛江市社会治安、信用示范、文化强省、卫生、综治先进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广东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活动月”优秀组织奖、连续2年获得广东省校企合作优秀;全国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技工院校德育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

第二,师生精神风貌明显改变。两年来,先后有100多名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2012年技行天下--广东省2012职业技能大赛湛江市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前三名。20

12、2013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CAD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荣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3年在省技能抽考中,计算机统考优秀率、合格率居全省第一。电气、数控、机械、汽车、动漫等专业成绩领先同类学校,毕业生优质就业率从实验初期的90%提高到98%。

第三,学校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两年来,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两节一讲堂”活动,吸引了广东技能报、碧海银沙网站、湛江日报、湛江电视台等省、市媒体争相报道32篇次,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14年6月,中国教育报以特稿形式刊发了《改革创新 打造职教航母 内涵发展 高扬育人云帆 ——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纪实》的专题报道;同月,《湛江日报》以整版形式对学校进行了《念好技字经、服务湛江大产业》的专题报道。学校也成为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基地,文化典型案例列入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教育管理学》,在全国推广应用。

第四,成果辐射作用日益增强。两年来,建设成果校内覆盖率100%,校外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广东海洋大学、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市技师学院、阳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湛江财贸学校等25所大中专职业院校156人次先后到学校进行考察、交流学习。湖南农业大学周明星教授、广东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洪三泰、浙江工业大学刘晓博士、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海湛、湛江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孙羽等文化名人先后到我校参观指导,对我校文化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四、存在问题

由于我校地处粤西地区,经济基础较差,资金困难,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运动场改造项目尚未完全竣工。

五、后续建设

按照学校总体规划,完成运动场改造工程配套项目建设,增强文化硬实力,全面建设魅力校园、活力校园、实力校园。

第四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请报告(1)

123冶西联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赵家庄

1.

2.

3.

4.

5.

6.

7. 前后院各两个不锈钢广告栏,规格:长2.4米*4个 过道不锈钢展架,规格:1.2*2.4*2个 实验室台签6个 应急疏散示意图两块(两个楼道口) 影壁装饰 监控设备及教育内网 在教学楼通道间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著名书法家有关

书法方面的名言及“文房四宝”的由来。(22块)

苇池小学

1、15个标志牌,

2、户外标牌 6个600*900

3、台鉴 实验室17个

4、不绣钢广告栏 2个

5、窗帘 15个

聂家庄学校

1、标志牌30个

2、世外牌匾15个

3、教室装四表框6个

4、窗帘 6个

7、功能室桌布4块另维护老化电线更换个别电器开关等。

第五篇:文化广场名品街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文化广场名品街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项目概况 .................................................................................. 1

2、规划设计理念 ........................................................................... 2 2.1规划方案指导思想和项目概念 .................................................... 2 2.2总体规划与空间设计 .................................................................... 3 2.3各建筑单体设计 ............................................................................ 4 2.4方案立面设计说明 ........................................................................ 5 2.5景观设计说明 ................................................................................ 7 2.6技术经济指标 ................................................................................ 7

3、市场分析与价格预测 ................................................................ 8 3.1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 8 3.2、目标客户的定位 ......................................................................... 9 3.3价格预测 ........................................................................................ 9

4、项目实施计划 ........................................................................... 9 4.1工程建设实施计划 ........................................................................ 9 4.2销售计划及营销策略 .................................................................. 10

5、项目财务经济分析 .................................................................. 11 5.1投资估算 ...................................................................................... 11 5.2资金筹措和使用计划 .................................................................. 11 5.3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12

6、结论 ....................................................................................... 12

xx市文化广场名品街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

xx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xx市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闻名于世,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xx市尤以“三国文化”享誉中外。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xx市古城的发展建设要体现“古”字,要“古城牌”、唱“三国戏”、吃“旅游饭”,因此,在xx市古城中心建设一条具有荆楚文化韵味的高品位仿古名品街,即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又能促进古城商贸业的繁荣,推动古城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古城城市的品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xx市文化广场名品街位于xx市古城中心地段,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荆中路与拥军路交叉西北角,毗邻xx市军分区、银都酒店、中心医院、xx市宾馆、国际儿童保健中心、第五医院、xx市车站等重要公共设施。区域优越、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是城市景观组织和创造的核心区域之一,是融入和提升“重塑xx市人文精神、再现荆楚文化雄风”的文化经济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xx市文化广场名品街的规划设计采取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设计方法,形成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办公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完善的步行商业街区。

-1-

2、规划设计理念

2.1规划方案指导思想和项目概念 2.1.1 构想与概念

它既是商业购物中心同时又是代表xx市城市生活新样式(new life style)的中心商业乐园。

回游型商业空间、迷路型商业空间的基本立意和自然的流线引导式打造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商业街路、商业内街、商业回廊、商业演出以及聚集、休息等城市生活空间。 注:回游型商业空间:复合空间的多向连接 迷路型商业空间:迂回空间的组合

自然的流线引导方式:随意性和目的性兼有的通道空间 通过商业空间变化及其动态演出、刺激消费欲望。

将购物漫游与休闲活动作为动态的商业演出形式纳入空间设计。 2.1.2设计理念与建筑构成

将功能区划与流线设计(包括电梯、楼梯等竖向流线和街路、入口、走道等水平流线),景观布置等内容置于不同层面上进行分别整理、剪切和组合,以达到各种功能综合交叉的效果。

在前一轮方案的基础上,对商业流线和公共空间的形态进行再调整。

以观光楼梯,中庭空间为中心的动态空间与流线设计。 将电梯、楼梯、桥廊走道等动态要素独立化,提高商业空间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2- 以垂直要素为构成主基调的中心内立面计划,结合空间的变化和多样性打造出亲人体尺度的内街空间环境。

以水平要素为构成主基调的街路立面计划、结合建筑体量的有机构成打造出城市空间的崭新形象。 2.2总体规划与空间设计

从城市角度出发,对商业街区进行了宏观的正确定位后,规划方案从场地角度进行总体规划和空间设计。 2.2.1功能分区

规划方案将街区主要分为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及办公居住几个大块。主广场入口为大型购物区,内广场的休闲长廊及西北侧的美食城为娱乐休闲消费区,中心带为商业办公居住区,包括商务用户及名品商店。几大功能围绕内广场布置,分区明确、布置合理、结合紧密。 2.2.2交通组织

本案定位为步行商业街区,商业街区的主出入口设置在场地临荆中路南口,步行通道与建筑、环境及公共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完整、便捷的步行系统。整体交通组织采取人车分流的组织方式,建立顺畅的步行系统,充分考虑购物的可达性和舒适性,给购物者提供一个休闲而安全的环境。机动车被排除在街区中心之外,仅在街区边缘设置辅助的运货通道。路面设置少量停车泊位,供临时停车之需。 2.2.3 体量与竖向设计

在体量设计上,本案充分保持场地北面建筑界面的连续性,在荆中路、拥军路形成整体大气的建筑体量。购物区及休闲娱乐区为大体

-3- 量处理,建筑主要为三~四层,与水平线呈50度夹角,中间以一条步行街分开,形成一个引导形式,将人流逐步引向场地西北面的大型商业区。

2.3各建筑单体设计

各建筑单体设计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积极的满足购物者多方面、多层次需求而创造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综合购物环境。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中,通过空间划分,不同特点的建筑材料运用等设计手法,形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感觉丰富多彩的商业街区环境,迎合购物者心理期待,吸引购物者注意力。

建筑空间划分追求多层次,提高商业空间的回游性、迷路性和空间的趣味性。用空间的处理尽量延长光顾者的逗留时间,提高消费几率。利用柱廊、骑楼、架空、局部透空等形式,形成过渡性空间,使室内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有机结合。

建筑内部为主力店和小商铺结合的内街式布局,一层二层是商业用,三层四层是商务用房。建筑斜向与纵横向三角形布置,中间形成内庭院,供景观观赏与维护用。三四层商务用房以环通的廊道连接贯通,中空处设观赏休闲平台,可作为休闲及品茗去处。

休闲长廊:位于场地中央,以退台式建筑围绕内广场布置。底层、二层为内廊式商铺,中央设自动扶梯,中庭及两侧的回廊,二层向内广场一侧退进后形成休闲平台,沿平台一侧设商铺。

文化艺术长廊:位于用地西南侧,为二层建筑,底层、二层均为特色小型商店。

-4- 2.4方案立面设计说明

通过不同空间划分,不同体量及不同特点的建筑材料运用等设计手法,形一个令人赏心悦目、感觉丰富多彩的商业街区环境,迎合购物者心理期待,吸引购物者注意力。建筑空间划分追求层次感,形成渐进序列,达到整体统一的效果。利用柱廊、骑楼、架空、局部透空等形式,形成过渡性空间,使室内私密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有机结合。建筑材料运用上采用通过实体墙面与虚体玻璃的对比、穿插、组合,表现出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形成一个富有xx市文化韵味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商业购物环境。 2.4.1 综述

丰富建筑表情,在统一的群体中突出个性差异与特点。步行街部分对广告功能的表达要求较高,在立面处理时使用网格的方法,较为统一而有效的布置立面广告。面对室外广场人流较为聚集的休闲部分、基础部分与露台以上部分分成二段式的构成,有效地调节了底层部分的人体尺度感及安定感。使用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立面的网格,可兼顾广告、媒体墙的设置,有利于打造商业氛围浓厚的立面设计、提升建筑物商业价值。同时网格状造型素材的立面变化,对在回游型街路庭园中不同场所的营造更为利。

2.4.2广告更换与日常管理简便的立面设计手段

外墙的清洁维护结合广告平台,网格等造型素材,并按平面要求穿插一定的百页窗对应室外空调机设置空间。 2.4.3立面的经济性

-5- 网格状造型素材作为外表层,相对退后在阴影部分或不醒目部分的内表层的外墙面可使用较为简易价廉的材料。 2.4.4结合立面的各部陈述

以水平向线条为主及大面积实墙和玻璃形成虚实对比创造纯净、大气的现代风格。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风格加大格栅框架,创造虚实结合的外立面,实体部分以有色涂料为主,虚体部分以冷色的镜面玻璃及木框架为主。日景和夜景均能体现出繁华的商业氛围。以竖向线条为主分割沿街立面,材料基本以彩色镜面玻璃和铝合金板为主,并在立面处理中交替出现,形成韵律关系,尤其在夜景效果中,使人仿佛置身于魔境之中。

与整体各部分相连接的街路庭院xx市商业名品街代表着xx市人最新的生活方式,它的空间四季流淌,表达着迈向未来的城市变幻和客人的活泼表情。它映现了xx市日转星移的变代,上演了漫步其中的喜悦,这就是xx市的街路庭院。

·休闲长廊 ·街路廊桥

·作为所有客流聚集中心的文化广场,是将慢步与街路廊桥的人们连接起来的空间纽带,舒展、安逸、多向连接。

文化广场

打造xx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区域,感受悠闲空间。以楚文化为旗帜,整合文化名城与现代商埠两大文化板块,寻找文化经济互动杠杆的动态平衡支点,促进文化经济的二元一体良性互动、持续发展,将

-6- 文化广场独树一帜。

单身公寓:

作为新生活的象征,创造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强调在IT化社会中以外相聚的效果。 2.5景观设计说明

xx市文化广场名品街本着传承历史文脉,继往开来彰显楚汉文化气氛,弘扬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来把握其内部的环境景观设计。

其中以商业街东南向和西北向的主轴线布置绿化小品,以东南入口的文化广场和街中的商业活动休闲广场为两个基本点,陆续布置一些涵盖荆楚特色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充分结合现代化的商业气氛,精心打造xx市特有的商业文化发展空间。如:汩汩的喷泉,踏步式花坛,复古的雕塑以及一些休闲坐凳,无不增加繁忙之余商业娱乐、休闲小憩的怡然乐趣,移步异景的造景手法又加深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

2.6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停车位:

-7-

1.20万m2 18507 m2 5194.6 m2 44.1% 1.54 48个 绿地率: 15%

3、市场分析与价格预测

3.1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对今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行业政策,xx市场供需状况等方面情况调查表明,xx市地区房地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主要表现为: 3.1.1房价将持续稳中有升

近几年,xx市商品房价格与周边城市相比涨幅较低,因此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由于土地价格、建筑材料等价格上涨,房屋产品质量及配套标准的提高,造成商品房价格上涨。 3.1.2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进城居住、就业、将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二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将增加市场需求。三是本项目地处商业中心,经营户了改变思路由租店经营改变为购买店铺经营。四是随着xx市经济的发展,居民储蓄增加,购买店铺出租成为投资和增值的主要投资手段。 3.1.3 政府导向

政府将加大对xx市古城、旅游开发的力度,将极大地改善城市面貌,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xx市这座历史名城的规划建设,吸引更多人群到xx市观光旅游。 3.1.4 房地产营销方式的改变

房地产销售方式从原始的概念销售、点子销售、商业炒作销售转变为全方位营销推广。竞争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上升到价格、

-8- 质量、品牌、环境、配套等多因素、多元化竞争新格局。 3.2、目标客户的定位

目标客户群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钟爱于服装、珠宝、餐饭、箱包等经营的购房群体; 二是追求货币保值投资商铺的投资者; 三是当地为解决经营、办公场所的中小企业; 四是致力于xx市投资置业的购房群体。 3.3价格预测

根据本项目自身的特点,参考当地房产价格,本项目附近商铺的租金价格及其发展趋势,本项目预测价格:

①一楼商铺均价:10000.00元/m2 ②二楼商铺均价:5000.00元/m2 ③

三、四楼商房均价:1500.00元/m2

4、项目实施计划

4.1工程建设实施计划 4.1.1 建设日程安排

本项目在2004年12月28日由我公司摘牌取得土地使用权,将于2005年完成项目单体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报建、审批等有关手续,满足2005年10月开工的需要。 4.1.2 资金使用计划

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前期先使用自筹资金,后期进行股东借款和当地货款进行融资。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建设工期约12个月。2006年

-9- 底全面建成主体工程和所有配套项目,并可交付业主使用。 4.1.3 管理

以多年的开发经验,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确保施工建设规范进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期,提高资金周转率。 4.2销售计划及营销策略 4.2.1 销售计划

根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及xx市地区房地产发展走势,该项目拟销售周期为2.5年:2006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2007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2008年销售收入1700万元。 4.2.2营销策略

为了尽快销售本楼盘,在深入房地产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搂盘的卖点,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实现房屋销售,获取最大利润。

①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通过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的分析,对目标市场、户型结构、客户群体进行准确定位,建设适应客户需求的楼盘产品。

②实施有效的广告宣传策略、营销策略及公关策略,实现销售目标。利用“报纸、电视、户外广告牌、车体、站牌”等行之有效的广告方式,及时地将楼盘的信息传递给购房客户。通过沟通,利用客户群对本项目的认识、了解与接受,提高对所开发产品的认识度。

③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房屋销售。利用广告促销、人员促销、

-10- 网络促销扩展销售渠道,使房屋销售由原来的、单一的自行销售转变为直销、行销、网络销售、地区代理等多元化销售方式。

④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房屋销售。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必须深入了解客户,为顾客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让客户感受到比预期更好的超值服务。

⑤结合价格策略实现房屋销售。在目前楼盘价格稳中有升的形势下,新盘开发销售价格采取随行就市结合“低开高走”的价格策略,将本项目的房屋价格,由低到高的顺推向市场,吸引客户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形成人气后再据市场情况逐步提高房屋价格,给客户以“增值、保值、旺铺”的信息,坚定购房客户的信心。

5、项目财务经济分析

5.1投资估算

xx市文化广场名品街经测算总投资为5100万元,其中土地受让720万元,主体工程2000万元,道路硬化200万元,路面铺设260万元,景观、灯饰200万元,管网及辅助工程220万元,合作建设文化广场700万元,税费250万元,管理费550万元。 5.2资金筹措和使用计划

根据投资估算及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入资金总额4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1000万元,股东借款1500万元(准资本金),向当地银行货款1500万元。分投入计划:2004年10月投入1000万元,2005年初投入500万元,2006年初投入2500万元,2006年年中从预售收入投入1100万元。

-11- 5.3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使用计划,本项目自有资金不计利息,借款部分年利率为10%,基准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0%,营业税(综合)6%,企业所得税率33%,土地增值按现行税务规定采用分级累进制。

通过分析,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4%>10%,项目净现值为834万元。

6、结论

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论证,本项目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可得到广泛的政策和社会支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充足的社会需求,同时从财务评价等多个角度论证表明本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xx市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二○○四年十二月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下一篇:武汉理工大学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