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法律论文范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与法律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来,中国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这个概念也已深入民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法律赋予人们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社会在法治的影响下才能稳定、和谐、有序发展。国家的公共政治生活也受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公民的日常生活更是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要件。

第一篇:生活与法律论文范文

网络水军:在道德与法律边缘游走

万千“水军”,利益驱动下的浮世绘

一般而言,成为网络水军要有三个条件,时间充裕,上网自由,熟悉论坛操作流程。水军的任务主要是为公司或企业提供品牌炒作、产品营销、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水军一般有固定的QQ群,群里有上百名甚至上千名网友,如北京某公司创办的水君网,从20 11年1月运营以来,兼职人数突破了1 5万。

一名新“水手”加入QQ群后,要先了解具体的操作规程,比如在共享信息里,熟悉群说明、发帖教程、论坛信息等。水军们发帖规则很讲究,比如发帖要和内容对应,回帖时头像要上传好,注册的ID(马甲)不要相似,回复内容不要相似,要多变。发完帖子后,要将链接保存到excle文件中,以供检查和计数发工资用。

QQ群中,群主提供的论坛地址多达上千个,水军们要在各论坛注册,越多越好。一旦有活动,群主将在论坛或QQ群通知,水军可就某一事件,跟帖炒作。行内的比较流行的价格是,每个回帖3~5毛不等,原创会稍高一些,大多通过支付宝账户按日支付,不接受银行转账。

水军当中,男头目被称为“团长”,女的被称为“水母”,他们的部属都叫“水手”。“团长”或“水母”的职能是从网络公关公司接单后,派活给水手,组织发帖或回帖。能成为“团长”一级,必须拥有与网络公关公司接洽的渠道和迅速组织聚集水手的能力。

水军当中的“团长”,有的就是有名的网络推手。

调查发现,从水手到团长(水母),再到网络公关公司(网络推手),这是网络水军的基本生态链。在这条链上,他们精于口碑维护、危机公关,删负、博客资源、QQ群发、问答、流量、论坛置顶、加精等等。

平常的日子里,水手等待“团长”发布任务,接下来是认领。没有任务时,在线的水手几乎不怎么聊天。如长时间没有任务,会有水手忍不住“冒泡”询问。当“团长”发布一个任务后,比如将某论坛一个楼主的帖子,发帖顶到500楼以上,根据文章内容回复,回复要有内涵,不能太肤浅,字数不少于1 2个字……该任务报价0.2元一个回帖,任务不大,迅速有多名水手接受任务。一个半小时后,他们完成了任务。

“水手”生活,迷茫的网络农民工

水军们的职业生涯有长有短,处于不断更替中。那些长期不领任务、不发言的会被清理出群。水军的收入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坐在家里动动手指每月就能挣几千块。竞争很激烈,比如顶帖的水军每点击一次或盖层楼,仅获得1~5分钱,每发一帖给5毛的活是越来越少。对水军们而言,如果任务量大,则要不分昼夜地工作,不停地发帖回帖,有时要连续在线十几个小时。一个水军有上千个不同的ID,一两个小时能顶帖1 00个,一天下来非常劳累。实际上,很多帖子往往会通过四五个交易环节才能成功发布。一些大任务往往一个公司做不完,就会留点利润分包给其他公司或直接包给水军“包工头”,“包工头”再通过各大论坛及水友QQ群,以更低的价格招募网友完成。

和现实生活一样,网络水军处在利益链条的最低端,在一项工程被层层转包之后,他们是最后干力气活的农民工。

周兵是郑州某高校学生,“从军’’近一年,他曾参与多起炒作,比如某公司的新开发产品任务,发帖将该公司的竞争对手“有技巧地贬低"。周兵每月平均收入三四百元,最好的时候拿过1000多元。除了上课外,周兵一天到晚在网上挂着,没事儿的时候就领个任务来做,多少挣几十块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很多人都是这个心态。如果想靠这个挣钱发大财,很不现实。不少大学生涉足这个认为是勤工俭学,甚至是打发空虚,但渐渐地就会放弃,因为这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创造性,没有前景,更没有自己的观点,甚至有违道德和法律,存在风险性。

水军无处不在,互联网上,似乎一切都可以交易。一名“团长”自曝内幕称,权威也可以买到,称他擅长微博推广,有自己的粉丝团队,有一些不出名歌手曾买过他的粉丝,一块钱一个粉丝,即买即得。

除“零散水军”外,还有一些“正规水军",这些人通常是一些网站的编辑。每当有企业需要发布一些带有广告色彩的文章时,他们就会找一些网站编辑,以每篇若干元的价格发布在网上。与“零散水军"在论坛上发帖不同,“正规水军"的文章都是发布在网站的正规频道里,这样的广告显然更具权威。

如果说网络水军是农民工,那么水军中的精英就是网络推手了,可谓典型的职业经理人。网络推手是制造舆论的中枢,善于制造热点。比如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某水军“团长”,要他帮助推销楼盘,此人做了一个“史上最美售楼小姐"的策划,雇佣了1 00名水军连夜注册5000个ID疯狂转发各大论坛……此次策划他获利20万。

如今,网络水军、网络推手已呈星火燎原之势。“陈墨”、“浪兄”、“独孤意”一大批网络推手从暗处走出,他们操控网络水军的方式也逐渐被人所知。“封杀王老吉”事件、苏丹红事件、康师傅“水源门”事件、蒙牛攻击同行、3Q大战、华南虎照、邓玉娇案……所以,很多企业和公司很怕论坛。当然,无利不起早,水军们参与制造的“贾君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持续关注魔兽这款游戏。“天仙妹妹”的走红,则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旅游经济带来30%的增长……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红人一夜成名,无名影星迅速蹿红,企业店铺名声大噪。在论坛的非广告位置灌水,借助论坛的人气打广告、作宣传,已成了新的流行营销方式。相比费用昂贵的传统营销手段,如电视、纸媒等,网络水军制造的营销方式成为新优势。但同时,网络推手间的竞争、雷人事件也层出不穷。发动水军进行密集发帖,诋毁诽谤竞争对手,使其无法正常运营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在网络已被称作正常,这些能量越来越大的群体,已经成为一个“网络打手公司”。

没有最轰动,只有更轰动。一些网络公关公司甚至公开宣称对竞争对手进行“形象诋毁”的业务,称只要掌握对方的把柄,花几万块钱,一夜间可以让你的竞争对手负面新闻满天飞。甚至有“网络公关公司"承接任务后,通过一系列造势,在网络上造出舆论,将司法机关逼到一个风口浪尖上,成功影响了判决。

“网络黑社会”这个名字出现了。大部分情况下,水军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却已经成了打手和帮凶。20 1 0年5月,网上出现了一组名为《深圳流浪汉当街强奸疑似精神病女》的照片,网络推手“金泉少侠”因为转帖被警方拘留;20 l 0年7月,乳业巨头蒙牛集团高管和一些网络公关公司负责人通过雇用网络水军的方式,损害另一乳业巨头伊利集团的商业信誉,有关涉案人员被采取司法措施……

水军当道,游走在道德法律边缘

如今,网络水军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从论坛、博客到QQ群、邮件组,再到微博,几乎活跃于每一起热门事件,只不过围观的人常常浑然不觉。凤姐、兽兽、犀利哥、马诺、闫凤娇……每个网络红人爆出,都有网络推手幕后策划。然而,网络推手行业既没有标准,也缺乏自我约束,在极大的利益驱使下,游走在道德和法律边缘。当他们怀揣着各自的利益诉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时,也造成种种弊端和隐患。

面对频频被揭露的“水军行动”,不少声音认为网络水军就是“网络黑社会”,呼吁官方通过完善法律予以治理和制裁。20 1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指出,“网络水军”、“网络推手”受利益集团指使,有时制造虚假民意,左右舆论,误导受众,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如何打击“网络黑社会”,如何管束水军的行为,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20 11年4月中旬,中央外宣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欲借此机来整顿网络水军。其实,早在20 1 0年5月,国家新闻办曾提出,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试实行网络实名制。对此,某网络公司负责人认为,即使是实名制,并不影响其在网上发表评价性言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格”的行为,网络推手是一个产业,制造的是眼球经济,本质上讲就是没有枷锁的广告,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

有法律界人士称,网络水军的组织、策划严密,行为分散,制造谣言或传播话题快速,导致受害者往往维权成本偏高且效果有限。更严重的是,如潮般的“网络民意”往往会对司法公正形成巨大压力,甚至发生权力部门屈从网络舆论的现象。因此整顿网络水军,净化网络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小参

第二篇:中职道德与法律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来,中国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这个概念也已深入民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法律赋予人们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社会在法治的影响下才能稳定、和谐、有序发展。国家的公共政治生活也受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公民的日常生活更是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要件。因此,要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普及青少年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教育水平,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从而全面提高社会的法治化水平。

随着建设法治中国的步伐在加快,中国未来的教育必会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思想教育中渗透更多的法律精神,怎样在法律理念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理解法律的内在要求,提高在現实生活中的法律运用能力,培养崇尚法律的精神,实现自觉遵法的习惯是各院校致力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各高校的基础课已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由思想道德教育向法律教育方向迈进,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职学校的基础课教育却未作出相应的整改。就此笔者结合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现状,指出中职学校道德与法律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初探中职学校德法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法治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对未来广大基层劳动者法律素质的提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作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新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更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一) 校园暴力事件的上升态势折射出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现状

近年来,校园暴力不断升温,参与暴力的学生多以初中、中职在校生为主,手段越发残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校园暴力背后的原因是多重的,存在父母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渲染、学校功利性教育等,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需认真思考教育中的每一环节,并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增加法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如果缺乏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引导,极易走向极端,以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但违反道德要求,甚至会触碰法律的底线。这与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法律教育的缺失存在很大关系。

(二) 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道德与法律脱节

在当前追求高文凭的时代里,出现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许多中职学校不但不重视德育教育,且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全面。这导致中职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不高、学习负面情绪较大。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认识到,道德完善比技术、职业训练更重要,应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职业素养、学生综合素质及法律意识。

目前,《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阶段四门德育主修课程中唯一涉及法律知识的教材。单从设计层面来看,该教材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并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第一至二单元内容主要涉及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当中包含社交礼仪和职业道德知识,但不涉及任何法律知识的学习。第三至第五单元的内容虽都涉及法律知识,但每一单元的内容都相对独立,专业性较强,对于缺乏法律常识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吃透法律精神。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法律知识与道德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则无法分清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分不清轻重,导致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法律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依法治国的确立,目前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已通过法治化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策进行改革以此来确保政策环境的优化,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以“法制转换”取代“政策代替”的政策环境的优化途径,来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事业的顺利展开。近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向法律教育的转变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对高校学生而言,中职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具有年龄小、社会实践少、思想不成熟、遇事易冲动、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对中职学生进行德法教育不但能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且能提高职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德法教育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法律教育的推进相对缓慢,法律教育只作为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的补充,缺乏全方位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日本成进入21世纪后,教育改革就以培养适应21世纪的具有丰富心灵的日本人为目标,培育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日本人。从2002年4月开始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把重视提高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作为法律教育的基本任务,在教育改革中加以体现。”对于中小学生的法律教育,实施主体不仅涉及各类学校、法务省、司法机关、律师协会等法律实务组织和专家,且法律教育研究会、法律教育协会也会推动法律教育的进程。比较国外中小学的法律教育,我国已相对滞后。国内有不少学者质疑,法律教育目前无法替代道德教育,毕竟儒家学说在中国统治了几千年,中国人脱离不了道德教育的熏陶。但笔者认为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国德法教育能否并驾齐驱,首先要分析两者的关系与共性。

二、道德与法律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提倡依法治国的大环境,高校改革已迈先一步,中职学校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道德与法律教育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又能否相结合呢?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中职学生能否接受两者相结合的方式?种种疑问可以从道德与法律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中得知。

(一)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德法教育的结合

首先,我们从分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出发,判断两者是否存在统一性,为德法教育能否相结合奠定理论基础。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自然法学派与实证主义的争议焦点,也是经典、古老的话题。“哈贝马斯指出,法律规范的有效性不能脱离道德,否则法律的认同必然分散瓦解。法律的正当性在于民主立法程序和道德商谈的相互交错,这是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关系的集中体现。”严存生教授也认为道德与法律不但存着在内部联系,且两者在静态模式上,即从观念层次上是可以统一的,即法律精神体现着道德内涵,两者的价值观是统一的。在现实中,有许多部门法规是由道德规范转换而来的。如我国的《婚姻法》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提倡晚辈尊重长辈,子女有义务赡养老人等要求,都是以家庭美德中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法官法》《教师法》《会计法》等都是根据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制定的法律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如果学生连道德的底线都一无所知,又如何能遵行更高尚的道德呢?因此,道德与法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它们从不同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目标要求是一致的。从而让他们对法律产生敬畏,尊重法律特有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都有各自不同的判断标准。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的现象。如“扶老人反被讹”的案例在国内屡见不鲜。见义勇为是道德提倡的善举,但法律只相信证据,缺少可靠的证据支持,法律就与道德产生背离。实际上,中职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形成之时,容易被社会上的错误思潮所误导。正因为他们缺乏法律常识,不懂得保留和发现证据,无法为自己辩护。法律事实的还原虽需要证据,但法律追求的正义是与道德同行的。中职学生需要以法律精神作为价值观的引领,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去保护自己,伸张正义。

(二)从行为学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

其次,從行为学角度出发,人的习惯是由行为强制开始逐渐向内化行为的方向转变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校可运用多种多样的宣传工具,积极营造学习宣传法律的氛围,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气氛,真正使法律规范深入人心,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处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行为规范的落实更具体明确且易于操作;学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按法律规范的要求去做。在德育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法律,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更多法律精神及细则,进一步获知法律的内涵,通过提高对法律的认知,达到对法律的理解和遵从,在学校法律环境中学会遵纪守法。这种教育模式可帮助学生由外在行为强制向行为内化的转变,为今后成为自觉守法的公民做好准备。

(三)从以人为本的法律教育理念出发,德法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

最后,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统属公民素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两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再者,从客观实际出发,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单纯的道德教育或法律教育已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今后的中职德育教育发展模式必须遵守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明白法律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学生从小就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理智来应对一切问题,通过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克制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让自己成为具有法律意识的合格公民。

三、德法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初探

(一)实施教改

中职学校在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可结合各专业所涉及的法律,开展职业道德与专业法律教育。如食品专业学生可进行食品安全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实操中养成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职业习惯,通过多练多学,转变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合格准职业人。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实操作业时,老师在指导职业技能时应渗透法律精神,让学生了解专业规则和制度离不开法律的导向。各专业都应在日常学习中贯彻与其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让学生不但懂得行业的规则,还要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这为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

改良《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设置,增加相应的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学习内容,以更丰富的法律实体案例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为培养法律意识打下基础。如在授课过程中,将道德与法律有效地融入在一起讲授,将有利于学生了解法律内涵及实质精神。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涉及对纪律与法律的理解,提倡学生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如将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则要求学生知道法律是什么,还须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认识它们在功能和作用上的异同,法律是道德的最底线,符合道德精神的法律称之为良法。良法更容易被民众认同并自觉遵守,以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必须以法律作为底线,自觉维护法律的威严。在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中,可提出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是由其道德内涵决定的,即宪法的内容涉及基本人权、国家基本制度等,法律限制最高行政权的行使,保护公民基本人权等内容遵循了基本道德精神,这些内容恰恰决定了宪法的地位。从的价值。众所周知,体育运动项目绝不只是局限于单纯的体育运动本身,更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渗透着种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在体育活动的过程是参与者生理与心理,力量与意志,竞技与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过程。这就渗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许多内容,其中包括体育运动渗透着参与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育运动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选择性,渗透着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意志,纪律规范的接受等内容;既有思想的碰撞,也有意志的锤炼,更有道德的培养。

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最为容易实施的就是寓教于乐。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往往是一种娱乐的活动,特别是能够使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能充分让学生享受自由活动过程中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感;由此可见,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能够使得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而这种寓教于乐主要是因为业余性的体育活动项目基本上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实施的;参与的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报名参加的;所以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于学生的兴趣活动之中。业余性质的群众体育运动是始于自发性的,主要是根据学生之间相互的共同爱好来自发组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群众性体育活动是遵从自愿原则出发来组织起来的,参与者具有年龄接近,爱好雷同,志趣相投,背景相近的特点。 而组织这样的体育活动,参与者具有“小束缚、大自由”,从而给参与者带来较大的群体快乐;所以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参与者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进行实施,自然而然地有序进行。适当选择体育运动的项目,使参与者、观看者能够看到和感受到运动过程中的各种英姿,各种精神抖擞、克服万难的精神状态,最终使学生的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具有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释放,使得个人疲劳感得到有效的消除,使得各种抑郁的心情得到有效的宣泄,最终使内心充满愉悦,充满斗志,充满信心;最终使学生体验到自我锻炼的乐趣,进而在平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体育项目对学生思想进行影响的因素分析

1.运动项目对学生的精神具有凝聚集体的功能

现今社会,随着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项目给参与者所带来的精神粮食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 参与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等。特别是在竞技运动中, 参与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较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体现出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对参与者的精神动力是具有较好的激发功能。我们在实施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与期教条主义的宣讲和强调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不如直接用行动去替代语言,用身教去代替言传,在学生当中开展恰当的集体项目,让参与者与观众充分认识到团结和默契的重要性;因为在很多集体参与的体育项目中, 集体精神因素形成的群体性精神动力是决定该群体最终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这样,思想教育工作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学生的意识当中。这种集体精神一旦产生, 就会成为凝聚参与者, 进而推动集体主体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由于集体对共同利益以及共同价值的追求而形成的集体精神, 对激发集体团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体育运动能有有效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

鉴于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对抗性等特征,迫使参与者要在比赛前和比赛过程中接受各种内外环境的磨炼,而只有具备顽强的体育意志力,才能坚持到最后,最终才能取得成功。什么是体育意志,就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与者自觉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最终达到目的的思想和行为。最主要的是体育参与者对体育运动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所选择的体育运动深信不疑,具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自觉性。体育参与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善于根据体育运动规律去选择最佳运动时机,能够当机立断,精准把握取胜机遇,最终使参与者在体育运动中顽强克服困难并积极消除阻碍,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体育竞技较量。运动参与者在体育运动中的意志锻炼,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果断决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体育运动对学生树立纪律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任何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特定的规则与规范。什么是体育规范?就是参与者根据体育运动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要求全体运动参与者共同遵循的规范。运动项目的开展要有依据,有规律要求来开展体育项目,才能更好地达到体育运动的目的。它是项目参与者对体育运动规律的主观认识的总结,主要的是指对参与者进行体育训练,进行体育锻炼等行为所作出的有关规定。各类体育运动的运动规则规范都是蕴含着参与者的规范意识,纪律意识和维护秩序意识等思想观念,体现着参与者遵纪守规的言行,反映着参与者依規开展活动的行动。由此可见,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树立参与者的纪律意识,加强纪律观念,能很好地实施思想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参与者个人与队友之间的默契,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定位,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集体观;能够学习判断个人与裁判之间的关系,懂得个人与观众,个人与竞争对手之间都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和影响,使得学生参与者需要思考用什么样的准则来处理这些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使得学生运动项目参与者正确认识相互竞争与相互合作相统一的道德行为,形成优良的体育道德,进而使学生参与者树立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最终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以体育引导技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是一片具有广阔空间的试验田。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从蓉

第三篇: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的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初探

【摘 要】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的发生是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有序演化而来的。其中无极、太极、冲气、阴阳是最根本的哲学元素,太极对应着全身气血阴阳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冲气代表平和舌质(淡红舌、薄白苔)、阴阳对应着趋阴或趋阳的舌象。以冲气代表的平和舌象为演化中心,向着阴阳两端演化出偶对的趋阳舌象与趋阴舌象。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阴、阳中医苔质类型永远符合奇数演化律。演化出的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所有舌象分类永远是奇数类S=2n+1。反映了中医舌象类型发生学中的根本规律。

【关键词】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哲学元素;同构律

模型中醫学认为:任何相对独立的生命结构单元,无论原形是否相同,其背后的思维模型和数学模型高度统一[1]。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通过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等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疾病。而舌诊是中医理论中独立的信息结构单元,笔者从哲理、数理两个方面,对舌质、舌苔进行论证,表明舌诊的发生亦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而有序发生。

1 舌诊历史沿革

我国最早有关舌诊的记录是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上有“贞疾舌”的记载。贞者,意为占、验,说明殷商时代已有对舌病、舌体的观察。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家扁鹊的记载中,《脉经》卷五扁鹊脉法第三:“相病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在,候脉要诀,岂不微乎”;《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云:“偏枯……不喑,舌转动可治…”这些均证明扁鹊查脉结合诊舌来诊查疾病及判断预后。《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最早记载舌诊内容的典籍。其对舌的解剖、功能、形态、色泽等的诊查及机理均进行了论述。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首创“舌苔”一词,并对诊舌有许多论述,如“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张仲景将舌诊融入到辨证论治中,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对舌诊的发展。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查舌色如:舌青、舌赤、舌青黑等;查舌态如:舌强、舌缩、舌烂、舌燥等多种舌象及其临床意义,使舌诊体系更为完善。

元代杜清碧撰写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全书叙述三十六舌,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所主证候及其治法和方药,并附简图。使学者可以依舌辨别伤寒外感病的寒热虚实及传变、预后,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明清时期,随着温病的发展,研究舌诊者与日俱增,明代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附舌图137种,其书已佚;清代张登《伤寒舌鉴》将舌质与舌苔进行区分,并载图126副;清代徐灵胎著《舌鉴总论》,简述白、黄、黑、灰、红、霉酱、紫蓝等舌的病理及治法,并附妊娠伤寒舌。其中亦对正常舌象进行论述:“舌乃心苗,心属火,其,色赤……舌苔微白……不滑不燥,斯为无病之舌。”与此同时的温病学家亦非常重视舌象的诊查,叶天士以舌象判断病因和病变部位,重视察舌以辨津液的盈亏,以此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2]。同期吴鞠通、吴又可、薛生白等温病大家亦均在各自的著作中丰富了舌诊体系。

建国后北京中医学院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舌诊专著《中医舌诊》,详细的描述了舌诊历史沿革,舌的解剖及与脏腑的关系,舌象与舌苔的诊察与主病等。《舌诊研究》是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舌诊专著,介绍正常舌象的形态和变异,舌的解剖、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亦详细介绍各种病理舌象表现,并附有临床分析,是一部较为理想的舌诊参考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许多医家运用数码照相机和计算机软件采集、分析舌象,对舌体图像的颜色、纹理、轮廓进行特征提取,将其与特征数据库中的阈值进行比对,最后导出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分析结果[3]。

1 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

1.1 哲理同构律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老子的道生论思想为最具代表性。《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道”为宇宙本源,是无所区分、无环无端的初始状态,即“无极”。无形之“道”经过演化后,慢慢聚生有形,形成了一个个演化个体,即“太极”。之后,便以“冲气”为一个中心点向“阴阳”对立两端进行演化。这一演化过程与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不谋而合(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的3个公理[1]:①同源演化,即任何相对独立的自组织物质系无论是否原型一致,其演化过程类似;②中心演化,即任何相对独立的自组织物质系均围绕某一“冲气”而演化;③阴阳等属类演化,即任何同源演化的自组织物质系以阴阳属类相等的规律向对立方向演化。

1.2 数理同构律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古代先哲们构建理论通用的方式。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维已有许多解读,但其中的数学模型却鲜有涉及。王全年教授创立模型中医研究所,对哲学元素中的数学模型亦进行深入研究:无极是物质的演化之源,是无形的,没有演化中心的无差别状态。太极是物质的演化之中,是无形之气慢慢聚集产生无数粒子之后的状态。其中粒子不显示任何阴阳属性,呈中庸无偏的太极状态。冲气是太极的中心、中轴,代表阴平阳秘的状态。阴阳则是在太极中以冲气为中心向对立两端演化的数量相等、属性相反的阴子和阳子。

假设无极演化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同源物质系(太极状态),在太极中演化出总数为 S 个“时空位”,只有 1 个“中时空位”(冲气);阴阳偶对“时空位”共有 n 对,分别用“A1、A2、B1、B2、C1、C2、D1、D2……”来表示。演化时所需要的“时空位”总数是 S。所以,包括 1 个“中”时空位在内的所有时空位数 S,则可推导出下列的数学公式:S=2n+1[4]。

比如人的初始状态为无极,演化出人体脉象为一个太极,其中平脉为冲气,由平脉为中心趋阴趋阳演化出阴脉(沉、迟、虚…)、阳脉(浮、数、实…),若阴、阳脉象各为n,则阴阳偶对脉象数量为2n,加上平脉,则脉象总数为S=2n+1[5]。

2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

建立电磁统一理论的麦克斯韦说过:“一门科学规律与另一门科学规律之间部分类似将使我们能以这二门学科的一门学科来说明另一门学科”[6]。中医理论认为舌为心之苗,心气上通于舌,而心主血脉与神志,故舌体色泽反应全身气血盛衰、舌体运动反应患者神志状态。舌为脾之外候,脾气上蒸于舌面,舌苔反应全身营养、代谢、气血生化状况。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津液盈亏亦可反应全身水液代谢情况。中医舌诊作为反应人体状况的独立信息结构单元亦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有序发生。

将人体全身气血阴阳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视为一个太极,而无阴阳虚实偏盛的舌质称为平质舌(淡红舌薄白苔),其余演化如下所述。

2.1 舌质 将人体全身气血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视为一个太极,而无阴阳虚实偏盛的舌质为平质舌(冲气),由淡红舌质为中心点向阴阳两个对立方向演化,产生阴阳偶对,出现趋阴舌质与趋阳舌质。从淡红舌开始,若人体气血涌盛致舌质趋阳演化,则逐步出现红舌—紫舌—绛舌;若人体阳虚阴盛,气血运行乏力致舌质趋阴演化,则逐步出现淡白舌—紫舌—青舌。笔者将趋阴趋阳苔质同构律举例纳入思维导图中,以示其均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有序发生,如图2所示。

2.2 舌苔 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舌苔的变化中可反映胃气的盛衰。正常人体阴平阳秘、胃气合和,故所显薄白苔为冲气。若阴阳失衡,病证趋阴演化,则舌苔颜色逐步转为白苔-灰苔;若病证趋阳演化,则舌苔颜色逐步转为黄苔-黑苔。

除了舌苔的颜色,望舌苔亦重视舌苔薄厚、润燥、腐腻、松牢、有根无根等,皆为以平质苔向阴阳两个方向进行演化。厚苔多为邪气盛,病程久故属趋阴演化;薄苔为正气复来,病势趋好故属趋阳演化。滑苔表有湿有寒,阳虚水停属阴;燥苔多阳盛伤津、阴液不足而属阳。腐苔多是体内阳热有余、胃肠郁热所致,属阳;腻苔多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盛、阳气被郁,属阴。松苔提示病邪清浅、病势不深属阳;牢苔提示病邪深重、病势深牢属阴。

2.3 舌态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把人体具有运动、外向、推动、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将相对静止、内向、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阴。故在舌态的趋阴趋阳演化中,以平质舌为中心,向阴阳两个极端方向进行演化,萎软舌、短缩舌、麻痹舌、歪斜舌属趋阴演化;强硬舌、纵舌、颤动舌、吐弄舌属趋阳演化。

2.4 舌象数理同构律 根据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同构律中数理同构律的内容,人类演化出的舌质、舌苔类型分类-平和质、趋阳质和趋阴质在内的所有舌象类型永远是奇数类,其数量总和为S =2n+1。具体如图2~3所示。

3 小结

中医苔质演化同构律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有序演化而来的。其中无极、太极、冲气、阴阳是最根本的哲学元素,其中太极对应着全身气血阴阳盛衰在舌头上的投射、冲气代表平和舌质(淡红舌、薄白苔)、阴阳对应着趋阴或趋阳的舌象。以冲气代表的平和舌象为演化中心,向着阴阳两端演化出偶对的趋阳舌象与趋阴舌象。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阴、阳中医舌诊类型永远符合奇数演化律。演化出的包括平和舌象在内的所有舌象分类永远是奇数类 S=2n+1。反映了中医舌象类型发生学中的根本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全年.模型中医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

[2]孟宪友,黄水清.中医舌诊源流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46-948.

[3]黄淑琼,张云龙,周静,等.浅谈中医舌象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4):235-237.

[4]王全年,李秀美.中医哲学思维模型和数学模型统一论[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40.

[5]高原,王全年.基于中國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的中医体质发生规律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456-2458.

[6]章士嵘.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

(收稿日期:2019-06-18 编辑:陶希睿)

作者:高原 李秀美 王全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学习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学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