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2022-04-17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实训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新技术和新教学理念的共同推动下,高职院校商科大类实训基地建设进入了新的周期。但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的可变更性弱,需要在早期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未来的使用价值。

实训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1:

校政企多元合作制会展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在高职教育中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已成必然趋势,校政企多元制合作是会展专业融入行业的必然选择,文章对于提高会展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与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突破课程与课程之间无斜街的传统实训课程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体系创新;校政企多元制;实训模式

高職教育中实训课程体系创新改革已成必然趋势,专业与行业接轨势在必行。教师的“教”要走出课堂,学生的“学”也要走出课堂,所以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积极鼓励实训课程内容与行业项目接轨,做到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实现一位专任教师加一位行业专家教师的组合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实训课程不仅需要课堂创新教学改革,还需走出校门,尤其是会展专业,需渗入展会,这就需要组织好课程教学环节。目前,高职院校中实训课程与课程的衔接并不是特别的紧密,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改革机会来开展创新课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性的研究课题。

从现有的资料查阅,从会展专业的角度以项目为切入点研究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并不多,大部分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专业的某门课程某个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并且从职业人培养方案来看,大部分实训课程都以每个学期平均开设为主,缺乏依托项目为载体的科学体系,课程内容做不到连贯性,课程知识基本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鉴于此,本课题将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重组为例,以实训课程创新教学为导向,根据杭州会展行业和会展职业岗位特殊性的职业人要求,以战略合作项目杭州国际动漫节、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项目标准来设计实训课程的各个环节,利用杭州各类展会契机,对进一步改革实训课程一体化建设、创新实训各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会展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政校企三方多元合作是会展专业走向行业,保持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和变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会展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训课程与真实项目对接性不高

由于会展专业的特殊性,很多职业院校的校内外会展实训基地建设存有一定问题:1.众所周知,展会项目的开展涉及到的环节有市场调研、方案策划、市场营销、组织、现场服务及管理等,会展项目运行周期一般都在1-2年左右,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校外实训实习,如想参与整个项目,客观上就难以与教学安排上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2.大部分学生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仅限于对展会现场的自愿者服务,参与到展会策划与运营环节的学生屈指可数,展会不同阶段实训的学生也不是同一批,也就是说学生无法从头到尾参与到项目中去。所以,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实训课程存在校外实践教学渗入不足、渗入层次浅的问题,另外,全真课程实训内容安排及时间安排都很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会展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内容简单、零散

高校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是实训课程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开设,实训项目大部分出现在理论课程中的实训环节,利用课程局部实训课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这样的课时安排相对比较被动,真实项目切入的被动与项目之间连贯性的被动。一学期的实训犹如星星点灯,到处亮却相互孤立,导致学生出现无法对项目整体把握的情况,更无法参与综合性实体实训项目。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解决实训课程与真实项目对接性不高的现状

1. 调整职业人培养方案,对实训课程进行系统的以项目为依托整合,努力扩展多角度的实训基地,按照展会举办流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对动漫节、西博会等大型展会服务及深入,实现对实训课程体系安排的创新,讲求实训课程真实性与教学创新相结合,校政企互动、教学相帮。根据项目设定实训课程内容及安排时间,如5月份的动漫节对应课程为会展服务实训,10月份的西博会对应课程是为期一个月的西博会集中实训课程,通过真实项目案例教学法,仿真项目导入法,由教师与行业专家作为项目带头人,把教学场地营造成公司运营工作场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在会展项目中成为专业会展人的能力,激发学生实训斗志,加强学生会展实训项目的训练及组织能力的培养。

2. 强调实训课程体系教学成果向社会服务转化,提倡实训课程体系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向社会服务转化的渠道建立,来更好地吸引学生加入到项目学习中。通过实际案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实训期间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相关知识和课程所需的理论,以童博会为例,实训课程《会展项目管理》通过对童博会的策划、营销、现场管理等实训情境设计,使童博会顺利举办并达到微盈利。向社会服务转化能激发学生的实战表现能力,营造出真实行业岗位的适应性,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二)针对会展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内容简单、零散的现状

会展实训课程体系的课改将围绕实训项目展开,有的放矢,以实训项目如动漫节、西博会为依托,把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分段式(即四段式)创新。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依托合作单位融入行业,这一阶段,开设一周的认知实训课程;第二阶段(第二学期)依托动漫展服务行业,这一阶段,即以会展服务实训集中授课一周为检验;第三阶段(第三学期)依托西博会影响行业,主要实训课程为10月份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实训为检验;第四阶段(第四学期)综合提升,引领行业,这一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的提升。下图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分配表:

三、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的会展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依托杭州会展行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院校会展专业的亮点开展“校、政、企”三方深度合作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企业与高职院校密切合作,在互动双赢的过程中,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要明确实训建设方向;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会展企业构建本土化;各高校、行业、企业共同建立共享的会展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包平台,使“校、政、企”三方达到深度和广度上的真正意义合作, 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与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突破课程与课程之间无衔接的传统实训课程体系。以育英学院为例,学院会展专业与杭州市西博办(市会展办)、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中国国际动漫节节展办公室)、浙江省会展协会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浙江中汽会展有限公司、杭州广告展览有限公司、畅意商务会展有限公司、浙江省卫生厅国际合作中心等会展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一)以校政企多元化合作为导向,探索西博会、动漫节等项目需求实行分段式“四段法”课程模式

由于社会发展,教育进步,过去传统的以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人才转型为培养高素质、高创新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职业人。专业以展会项目为导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从新设置实训课程体系,挖掘在校两年期间课程中实训环节的关联点,改革会展专业实训教学计划,根据会展专业的“校、政、企”合作特色把实训课程分成四个阶梯进行。采用“实训四段法”教学过程。“分段法”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四个学期,结合展会项目开展的流程把实训内容划分为阶梯式四段,阶段一认知实训,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让学生对会展行业有初步的认识;阶段二现场服务实训感知,安排在第二学期完成,以参与动漫节志愿者服务感受展会实践知识;阶段三专業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以参与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集中实训,西博会为技术“实训月”教学,真正参与西博会项目的实施;阶段四综合提升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提升与校、政、企合作项目所对应岗位的综合实训。运用展会项目对会展人才的要求,进行分段式、层层递进式的方式培养人才,由基础到综合分阶段实训,学生由理论基础到项目实践等重点知识的掌握,在专业上能够独当一面。

(二)创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1. 主要运用项目导入教学法,项目导入教学法由“在校专任教师+会展行业专家为主力军、学生为主体、以真实项目运营为导向、展会各阶段任务内容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手段,项目导入教学法科学的满足了“教、学、用”,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全方位的会展职业人起了重要的作用。

2. 展会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展会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特点是由教师或者行业专家有目的的引入或设定一定的教学情景,重在以提出有吸引力内容与相对于的任务相结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地完成任务。这种方式重在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会展技能,达到目前会展行业所需的职业人才标准。

(三)加强实训课程项目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

实训课程教学离不开实践性与理论性综合素养高的的师资队伍,课题组将针对动漫节、西博会实训项目对会展人才的知识需求,构建1+1课程教师团队,聘请政府企业中专业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士为特聘讲师,成立讲师团队。一方面,加强对会展教师的培训,加深与政府企业的交流,包括教师、企业专家互聘授课的方式。另一方面,会展实训课程采用一门实训课两位教师授课的模式,共同探讨提出会展专业实训课程符合项目运营的合理体系,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零距离。

(四)推行校政企“三位合一”考核制度

积极探索和推行综合评价平台建设,综合定位学生个性特征及发展愿景,突出实训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建立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专业、方法、社会等综合能力评价。

实训课程从三方面进行考核:

专业技能掌握——能熟练地完成会展电话招展招商、会展营销谈判、展会策划书的制作、会展现场服务、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专业能力;

理论知识掌握——具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观念、新创意的能力;能独立地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社会渗透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项目的运行中能发挥好团队合作精神。

四、改革内容与目标

会展实训课程体系的课改将依托“校、政、企”多元合作,围绕政府主办的杭州国际动漫节、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实训项目,提出实训课程分段式(即四段式)课程新体系: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依托合作单位融入行业。此阶段开设一周的认知实训课程,到杭州西湖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省会展协会、各合作会展企业参观学习。该阶段的实训主要目的是“看”,是首次接触展会项目,通过参观考察,行业专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会展企业运用状态及展会项目的工作流程,大致明白一个实体项目运营的基本情况。这一阶段是学生的入门阶段,也是学生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的阶段,所以应重点加强学生对专业密切相关企业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依托动漫展服务行业。这一阶段,即以会展服务实训课程集中一周授课为准,以校政企战略合作中的节展办主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为载体,采取“教师+行业专家主导、学生主体、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实行“认知、计划、实施、评估”四步实训流程,实训渗入课程为《职业形象与礼仪》,《会展服务》,通过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三阶段:(第三学期)依托西博会影响行业。依托西博会影响行业。此阶段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性阶段。主要实训课程体系有:《西博会集中实训》、《会展营销实务》、《会展宣传设计实训》,实训课程为10月份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实训打下基础,它是分段式实训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阶段,以企业渗入为主,专任教师为辅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第三学期校企合作实训的内容,也是会展学生真正融入真实项目的一大契机。这一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展位策划组织岗位能力。此阶段,建立专业教师与政企专家教师1+1模式的实战型教师队伍,为适应实训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企业讲师团队伍,鼓勵与政企专家老师互聘授课,提倡“走出去,引进来”,实训课程为学校教学模块和企业教学模块,以会展宣传设计实训课程为例,主要情景设计有会展宣传资料的设计和制作环节,主要工作任务有会展标志、会展海报、会展邀请函等,每个情景设计会邀请西博公司设计总监参与指导意见及作品点评。

第四阶段:(第四学期)综合提升,引领行业。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通过前三个阶段的由认知、感受、营销服务实训。由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对课程进行效果评估,大部分同学此阶段主要是进行综合能力顶岗实训。这一阶段的主要实训课程:《文案实训》、《会展展览设计实训》、《会展展台搭建实训》、《会展项目管理》。

此阶段,实训课程进行综合能力评估,有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评估,从学生实训中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社会能力”来评估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东.项目导向教学法在综合实训课中的运用[J].学园,2015(8).

[2]唐明贵,袁婷婷,龚雅莉.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发与实践[J].商业教学,2014(3).

[3]彭慧翔.高职会展策划课程实训环节设计[J].职业教育,2013(3).

[4]陈宇鹏.基于校政企合作的地方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2).

作者:费亚英

实训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2: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商科大类实训基地管理研究

[摘 要]在新技术和新教学理念的共同推动下,高职院校商科大类实训基地建设进入了新的周期。但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的可变更性弱,需要在早期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未来的使用价值。本文在研究高职商科类实训室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商科类实训室建设难的原因,并提出以开放共享的底层技术为基础,打破以专业为核心的实训室规划与建设,结合各大商科类专业特色,依托产业链、价值链统筹规划等建设措施,旨在提升实训室建设和使用的效率。

[关键词]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实训文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99

0     引 言

虽然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但多定位于“一技之长+综合素质”,而培养“一技之长”依赖于完善的实训条件和实训课程。实训室是实训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随着高职院校新一轮“一流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进,承担建设任务的专业多开展了新一轮的实训室建设。商科与一般的工科专业不同,实训体系的构建和建设需要统筹兼顾,打通底层基础数据,为实训环境的跨专业、专业群内共享奠定基础。在新零售背景下,依托大数据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条件已经成为很多开设商科类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室的必然选择。但是,现有关于实训室方面的研究多关注实训室建设,主要研究了实训室的规划、立项、建设及项目管理,较少关注实训室建成后如何在日常使用中管理实训室,而实训室最终能否发挥对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作用,依赖高校日常的使用管理。笔者所在的管理学院开设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4个专业,历经几轮实训室建设,现已建成包含信息化實训中心、专业实训中心、物流实训基地、创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园等一体化、综合化的实训基地,并初步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基地使用管理办法。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高效、高质量地协同使用商科大类实训基地,成为新一轮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开发、建设与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1     高职商科大类实训基地管理的现状

管理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后续和日常工作。黄锦祝介绍了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管理模式;张学军等指出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是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姚洪略等分别从虚拟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实训基地管理进行了研究。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学者对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大数据环境下更加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建设研究不多。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新环境下共享实训基地管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1   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实训室建设对实训基地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在应用层面取得进展,作为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高等教育不断将大数据技术纳入实践教学环节。以商科类实训基地建设为例,用人单位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要求高校将培养商科类学生纳入大数据环节。同时,在新一轮实训基地建设中,商科类实训室建设多考虑购买和使用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功能的软件,同时购买、使用专业性教学软件也需要大数据提供支撑。因此,高校有必要统一规划、统筹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训基地购买和安装的软件可以实现基层数据共享共通,为后续专业群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1.2   制度缺失增加了实训基地管理的难度

在传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每个实训室都分别制定了管理办法,由实训员负责具体的管理过程。此种人为模式分割了实训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很难实现整体实训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开放共享。同时,由于缺乏高层面的管理制度,客观上造成了同一个学院不同实训室之间管理水平和管控标准存在差异,不利于形成和传承学院文化和专业文化。此外,由于缺乏透明、全面的制度,加大了实训员管理实训基地的困难,无法判断实训室的使用和运行是否在规定范畴,可能引起实训员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潜在冲突。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围绕实训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服务实训教学。

1.3   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中专业文化的培养功能缺失

文化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显性标志。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专业文化的建设,在学生毕业之前,培养学生对专业、职业等文化具有认同感。高职实训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超过占总课时的50%。学生在学习过程依赖实训基地,而现有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多关注实训软件、硬件的配置和建设,对实训文化和专业文化的关注不够。同时,商科类各专业实训室缺乏统一规划,各成体系,客观上造成了整体实训基地的文化差异和混乱。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后续使用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将文化纳入运行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的文化培养机制,培养和传承专业、职业文化。

2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商科大类实训基地管理的对策

结合实训基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现象和潜在问题,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职业店长学院)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中的优秀做法,在广东省兄弟院校优秀经验调研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商科大类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2.1   建立管理组织,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功能转型

以专业群为依托的实训基地往往涵盖多专业、多类别实训室,有场地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等烦琐事项,没有合理的分工可能会造成多人管理却又无人负责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结合实训基地管理过程,建立以学院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指定实训员为直接责任人的分工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工作分工表,并由实训员负责人负责统筹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和建设工作。通过科学的分工,建立实训员和实训基地运行之间的联系,力求实现事情有人管、事情有人办、事情能办好。同时通过培训等提升实训员的服务意识,从而为使用实训基地的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2.2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管理制度,提升实训基地运行绩效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院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为了合理使用实训基地资源,充分、高效地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教学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学校等相关规定,结合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以笔者所在的管理学院为例,学院建立了涵盖人员分工制度、安全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实环境管理、设备使用与管理、学生守则和实训指导教师守则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了实训基地使用和管理规范,从而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在规则范围内更好地服务实训课程相关的教师和学生。

2.3   打造多层次实训文化,提升实训环节培养质量

林斌指出高职实训室文化是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实训室为载体,在学校自身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综合。实训基地是以专业群为纽带、涵盖众多实训室的物理集合体。实训基地文化应该更侧重培养专业群人才,以实训基地软、硬件为依托,充分展示基地的职业特色。同时,校内实训基地应在实训基地文化基础上构建实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实训文化,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训基地文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涉及实训基地环境、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对实训基地场地进行环境布置,包括外墙、过道、大厅等,综合利用可利用的设施,进行实训场所、校企合作企业、优秀毕业生等方面的介绍与宣传。其次,在实训基地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各实训室硬件的购买和布置需要契合专业群的特点,从而为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对接打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文化。其次,在精神文化方面,构建涵盖个人行为、班级行为、专业行为3个层次的文化建设,通过制定评比制度等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最后,通过多层次的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实训基地。

3     结 语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周期长、投资高,建成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运营管理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指出现有的实训基地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通过合理分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3个方面加强实训基地的运营与管理,在不断提升实训基地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同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从而形成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

[2]李静.虚拟管理:高职公共实训基地管理的有效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3]李伟霖.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实训室管理概况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4]林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6(7).

[5]梁小婉,沈小娟,林峰.高职实训基地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

[6]吕和荣,孙凤琴.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职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14).

[7]姚洪略.略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

[8]张学军,张丽颖.定岗双元模式下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

作者:蔡芒,吴志华

实训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3:

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投入单元化、校内实训项目缺乏真实性、实训项目缺少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对接等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对策: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技能标准为导向,建立实训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实训教学中融合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高职管理类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 企业文化 职业认同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的分类,高职管理类专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通常设置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等专业。而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是高职管理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将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应用的训练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否标准化、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实训体系是否系统和科学、实训项目是否融合和对接企业实际等,都直接反映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一、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投入单元化,未能系统地整合实训体系和构建生产经营性的实训体系。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投入单元化,体现在:首先,校内实训资源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中,校内实习实训以专业单项实习实训为主。实训项目和环节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未能发挥校内整体效益,导致实践技能训练缺乏综合性和跨专业性,学生也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其次,没有充分利用校企融合共建实训基地,设计实训的项目内容没有以相关企业运营流程和真实项目为标杆,缺乏与企业共同建立生产经营性实训体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生产性,只注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忽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特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只是将学生“引入门”,而没有讲授服务方法的选择与经营的技巧。校企双方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时,都存在着育人和管理的单元主体性,校企缺乏在实训实践中的深度融合。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对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实训十分重视,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开展“专业技能考证与训练”“智慧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实施”“第三方物流认知实习”等物流專业技能的实训,掌握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业务基本操作技能。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实训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物流行业,从事收派员、客户服务和仓管员、物流网络信息处理等实习工作。但是,学生在快递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却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学生因在校内实训中没有经过综合性的“客户服务实训”和跨专业性的“电子商务技能实操训练”,导致在企业顶岗收派员、客户服务、仓管员、物流网络信息处理、零售行业销售员等岗位实习时,出现以下问题:无法快速构建简单的客户服务方案;面对不同客户时不知道采用什么类型的服务方法;当出现客户投诉、处理客户投诉时,情绪的控制与心理抗压能力欠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处理缓慢。

上述情况说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按专业、岗位要求的单一性的技能实训,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要求,校内实训项目没有做到综合性和跨专业性训练,实训基地建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不足。

(二)校内实训项目缺乏真实性,技能实训操作环节没有引入行业标准。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对接不够紧密。校内实训室的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存在静态化的问题,有的职业院校只是进行模拟情境的实训,在模拟实训中过于侧重考查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情况,而忽略企业工作的真实性问题和行业标准,没有引入企业兼职导师指导学生。这就使得校内的实训与企业真实岗位环境相脱节,学生缺乏真正结合企业生产或经营管理的实践知识。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围绕《网店客服技能训练》《网店推广技能训练》《网店装修技能训练》等实训项目,提高了网店的运营维护、网店装修、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方面的技能水平。但是,在校的实训项目因为没有与相关企业建立规范的生产经营性实训体系,没有引入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操作流程和行业标准,只是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运用模拟的案例和情境开展校内实训,学生在实训中没有直接接触企业的真实项目,导致在大三的企业实习中,学生进入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时,电子商务的实战应用能力和客户沟通协调能力无法达到企业的考核、绩效标准。

上述情况表明,如果高职院校没有把企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引入校内课程实训教学中,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工作时,虽然有企业师傅的指导,但也只是大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方式。学生缺乏企业真实环境里需要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在企业实践基地中对诸多真实的工作场景会很不适应,对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举措,往往也只能生搬硬套学过的理论知识,缺少临场应变的能力,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处理技巧,无法灵活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三)实训项目缺少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对接,缺乏企业班组和作业场所的环境氛围。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学生在第一、第二年在校开展校内学习和实训,第三年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在第一、二年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内容中,往往缺乏企业班组和作业场所的环境氛围,没有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和对接,没有基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相关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当学生在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时,面对与校内静态实训差异较大的企业文化氛围,会不适应企业一线工作岗位的要求,很难快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这样,学生会延长就业上岗的磨合期,无法达到企业的“零距离”就业的要求,降低了职业的竞争力。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的2017级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期间换工作的人数占60%,换工作单位的原因除受疫情影响外,还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职场角色身份转换慢有关,不少学生不适应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企业工作环境和绩效考核、企业班组管理方式和风格等。

二、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财经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

(一)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高职管理类专业群要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建实训基地,把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引入学校岗位实训中,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真正做到“零距离”培养。把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放在企业中,开展工学交替式的实习实训,通过企业岗位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双重育人,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实操技能。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应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例如,学校联合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创新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风神物流学院”,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建立“风神物流学院”后,实习实训资源共享,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企业的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除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外,每学期确保学生在风神物流有限公司进行8周工学交替式的实习实训,一起组织学生实训实践技能的考核和考评。

由表1理论与实践课时对比可以看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物流管理专业深化教学改革,以工作内容的岗位技能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修订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群)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中,理论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82%调整为校企合作的61%,实践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19%提升到校企合作的39%;二是专业(群)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的实践课时中,理论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77%调整为校企合作的61%,实践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17%提升到校企合作的38%。从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行校企合作,理论教学课时比例减少了,实践教学实训课时增加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采取职业素质与岗位技能并重、素质教育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的培养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实施和考核学生实习实训评价的长效机制。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全面加强深度校企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学校管理类专业群的特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到专业相关企业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比如物流管理专业深入广西玉柴物流集团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广西金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就学校专业培养方向、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要求等问题进行校企研讨,最终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学校积极为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提供所需的“物流安全管理”课程资源,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为企业进行物流安全作业培训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则运用公司自己的人员、知识、设施、设备,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在“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物流专业现场实践”“物流成本管理”“汽车物流与技术”等课程为学校提供企业实训场地、企业导师和实训工作的环境。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会计与财务技能操作训练:在校内,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建立了财务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室、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在校外,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及玉柴物流等知名企业进行教学方面的合作,聘请校外财务专家作为专业实训的客座讲师,学生的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得到了保障。

(二)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技能标准为导向,建立实训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高职院校每年可以以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技能为导向,建立实训实践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将行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工作项目、典型业务流程引入教学环节,根据企业岗位技能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践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电子商务专业,与全球专业电商服务知名企业上海维音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生产型客户服务中心,该中心在承担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管理专业“客户服务”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接阿里巴巴、OPPO、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客服外包生产任务。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把企业真实项目带进课程教学,如广西盛路咨询有限公司的调研项目、上海维音有限公司的電商客服项目、“互联网+”创业项目等,将项目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变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将课程学习与项目的技术服务做深入的产学融合,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将知识点、技能点及职业素养融入服务项目中,校企合作共同编写讲义,共同授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建工商管理和现代商务“卓越人才培养标准”。

(三)实训教学中融合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校企协同育人一起营造实训的职场氛围,实现实训实践内容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导师在实训指导中,基于企业工作真实环境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将实训教学与企业真实岗位内容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教师在实训实践教学中,用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内容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共建校企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校企“双师”选拔、培养、考核制度和师傅标准,推进专兼职、校企双方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实操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为将来学生进入职场“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为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规划,邀请安昊财务公司企业高管举办专题讲座,宣讲财务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经营期限等知识,并在校内财务和会计实训中融合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培养。在2019级市场营销专业的认知实训课程,学校与企业联动渗透实训教育与企业文化,聘请广西江山如画投资集团企业优秀人才授课,与学生分享行业发展、企业文化、发展机会、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内容。物流管理专业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组成学徒制工作小组。其中,师傅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专业指导教师等组成,编写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实训教材和岗位实习考核标准,将特种设备训练和其他技能培训融合一体,组织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育人结合。

总之,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校企协同式的实训机制,既能为学生创设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职业素养和知识要求的精准仿真性培训任务,又能为企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任旭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2(7).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群行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30);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群行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2019041KY003)

【作者简介】黎珍珍(1980— ),女,广西玉林人,汉族,企业管理研究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方向。

(责编 黎 原)

作者:黎珍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时代保险营销思考论文下一篇:企业关系营销实践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