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

2022-09-11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作品语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其进步的语言观和辛勤的语言实践。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鲁迅从生活中汲取了丰富的“白话”要素, 遂有了日趋成熟的现代白话语体, 形成了鲁迅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特色使他笔下的物象呈现出形神逼肖的立体美, 使文章达到神理极妙、引人入胜的效果。本文试从鲁迅作品语言的质朴凝练、含蓄、深刻、沉郁等几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1 质朴

质朴是语言的一种艺术, 更是一种美。宋代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 不难于曲而难于直, 不难于细而难于粗, 不难于华而难于质。”鲁迅先生的作品, 语言风格质朴无华, 天然无饰, 清癯素淡, 给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感触。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写道:“天气愈冷了, 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 说柔石和其他23人, 已于2月7日夜或8日晨, 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 他的身上中了10弹。”这段近乎的白描文字讲述了作者沉痛的回忆, 一床被褥, 一只洋铁碗, 看似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却最能表现出鲁迅先生对战友安危、冷暖挂念的细微和深厚;看似唠叨、繁絮的家常闲话, 恰恰却是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独白。这样的语言, 文浅意深, 小中见大, 虽然没有故作惊人之笔和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 但是它却能把鲁迅先生内心激荡复杂的感情, 刻画得汹涌澎湃, 字字句句中饱含着作者对战友至诚至爱的真情厚意。

2 凝练

鲁迅善于用最凝练的笔墨准确传神地刻画形象。李乐曾在《论鲁迅的语言艺术》中谈初读鲁迅小说的印象:“精奇, 无一字陈腔滥调”, 又说“鲁迅的小说, 却绝不会让人产生这几句是可有可无、这个词语是可以删去也不要紧的想法。他的小说是可以拿来作范文背诵的。”小说《药》的开头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 掏出一包洋钱, 交给老栓, 老栓接了, 抖抖的装入衣袋, 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中间的“掏”、“抖抖的”、“按了两下”, 言简意丰, 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和洋钱的来之不易!写康大叔把人血馒头交给华老栓, 而华老栓踌躇着不敢去接时,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 一把扯下纸罩, 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 转身去了”。这里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抓”、“捏”, 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和华老栓的老实、胆小。

3 含蓄

中国传统文学创作和理论, 都十分重视含蓄的功能及其运用, 所谓“语句明白如画, 而言外有无穷之意”鲁迅深得其中三昧, 其作品不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直截了当地倾诉给读者, 而是在含蓄之中留下许多“空白”, 希望读者自己去作进一步思考。《一件小事》讲的是一个冬天, 我坐人力车往S门;途中, 一个老妇人身穿的“破棉背心”、“兜着车把”而“伏在地上”。接着, 鲁迅用一连串含蓄的字眼折射出作品的内涵:“我”怪罪老妇人“装腔作势”、“车夫多事”、“自讨苦吃”;而车夫“毫不踌躇, 仍然搀着伊的臂膊”走向巡警分驻所。“我”终于发现了被人力车夫“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作品主题的表达仅用一个“榨”字, 压出“我”的羞愧与自惭, 写出了“我”与“人力车夫”之间的差距。同时, 读者又能于其中产生更多的联想, 让各种各样的“我”都能在“人力车夫”面前寻找到差距而自惭形秽。

4 深刻

从历史上看, 浙江思想界与文艺界涌动着两大潮流——“飘逸”和“深刻”, 鲁迅作品完美地继承了“如老吏断狱, 下笔辛辣, 其特色不在词华, 在其着眼的洞彻与措语的犀利”的文风, “他能够以极普通的常识为根据, 而道出人之所不能道, 不敢道, 不屑道。所以他的文章, 你拿到手里, 只感到他的犀利, 真是锋不可当。 (郭沫若语) ”《拿来主义》在列举“送去主义”的表现时先生这样表述:“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叫做‘发扬国光’”。“几位”、“几张”隐含大师不多, 作品极少, 几乎到了少而无奈, 寒伧可怜的程度。一个“捧”字颇富深意, 作为国民党政府御用文人的“几位大师”们在帝国主义殖民者面前必恭必敬, 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 “一路”点明此次路线之长。“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 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引用“发扬国光”实则顺手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作品,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练、传神的动词, 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 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 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5 沉郁

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甚至散文诗歌, 鲁迅作品的用词都有沉郁的影子。据初步统计在《故乡》中, 第一段有“阴晦”、“萧索”、“荒村”、“活气”、“悲凉”这些词;第二段又是“悲凉”, 第六段“凄凉”, 四十七段“惶恐”, 五十五段“瑟缩”, 五十九段“凄凉”, 六十一段“寒噤”、“可悲”, 八十四段“悲哀”, 八十七段“害怕”。在《风筝》中, 第一段有两个“惊异”和“悲哀”, 第四段有“惊惶”, 第五段有“虐杀”, 第六段有“沉重”, 第八段有“惊异”, 第十段有“沉重”, 第十一段有“悲哀”、“肃杀”、“寒威”、“冷气”。研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我们可以发现, “悲”和“凉”系列词的使用频率明显偏高。这些词, 给鲁迅作品蒙上了一层暗暗的灰色调, 让人压抑, 让人沉重, 让人喘不过气。读者从中可以清晰地感悟到, 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悲观和失望心绪几乎到了极点。

鲁迅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 不仅仅是语言技巧, 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社会生活深切地体验, 对人物性格特征准确地把握.恰因如此, 先生才能在文字上做到行文如绘, 一语通透灵魂, 造成神情活现、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给读者以墨落毫收而神传言外、妙神妙理的美感享受。

摘要:鲁迅的作品思想博大精深, 艺术风格多样, 既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又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鲁迅的作品语言丰满而洗练, 隽永而含蓄, 诙谐而峭拔, 于个性的表达中酣畅着审美的创造。这是鲁迅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 也是鲁迅个性人格的魅力和生命力。理解鲁迅作品, 关键在于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 通过其语言的艺术特色感悟历史、社会和人生, 感受社会步履和语言的声音。

关键词:质朴,凝练,含蓄,深刻,沉郁

参考文献

[1] 葛忠明.浅析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J].语文教学与研究 (综合天地) , 2006 (6) .

[2] 曹颖群.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J].现代语文.下旬 (语言研究) , 2007 (4) .

[3] 钱德宝.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 (综合天地) , 2008 (4) .

[4] 杨英霞.鲁迅作品语言运用赏析[J].教学交流, 2008 (5) .

[5] 罗姝芳.鲁迅作品词语锤炼艺术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研天地) , 2009 (7) .

[6] 李立国.浅谈鲁迅先生的白描语言艺术[J].教苑荟萃, 2009 (1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83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急救治疗体会下一篇: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