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

2023-03-31

第一篇: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生活中的大数

认识新的数计数单位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数的读写

1、会读万以内的数

2、会写万以内的数

3、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第二篇: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

《年月日》教学策略与作用

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策略

一、 数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08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策略

二、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04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策略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坐享其成”“人在课堂身在操场”的不思维的这样一个误区。如教学大小月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心里有谱之时,才下指令让他们填写统计卡,为后面的分类认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础。

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我采用的方法是,总结提炼出消化本节内容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即:猜测观察——推理验证——得出结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设计了每种算法后隐藏一题,调动学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内化知识的拓展性练习。练习中还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巧妙的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第三篇: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到今天为止,我把《有趣的数学》这本书读完了,书中编辑了一百多道有趣的中外数学应用题,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在读完书后学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所学的东西活起来。

例如,一次我去拜访几个亲戚,虽然间隔比较近,但是在这之间绕路也很麻烦,所以我想是否能够不走重复路,一次走完。于是,我便决定利用该书中《有趣的一笔画》一讲上面介绍的方法来求解。我把几个亲戚家在图上画成几个类似于田字格的图形。由于这幅图上有四个点是奇点,根据判断方法,一个图形中有两个奇点以上的,都不能一笔画出。这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的亲戚走访完啦。尽管,要走一段重复路,但是我还是有计划地准备了一条路线,仅在中间重复走一小段路。这件事情使我将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到的东西活起来。

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数学不是死做题,而是要将它与生活接轨。

第四篇:生活中的艺术《有趣的纸杯》

生活中的艺术——《有趣的纸杯》教学设计

韦寨镇西韦楼小学

赵静静

《有趣的纸杯》

教学目标:

1、在教材“造型、表现”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各种材料的生活废弃物品,经过奇思妙想都可以创造出有趣的艺术作品。

2、通过改变纸杯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造型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提高学生对废弃物品进行改造的兴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有趣的纸杯造型,发挥想象并制作出一件纸杯动物的

作品。

难点:让学生对纸杯的造型进行大胆的创新。 教具准备:

教师:纸杯若干只、剪刀1把、胶棒(或双面胶)、油画棒、记号笔、废旧纸张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

1、每位学生准备纸杯2只、剪刀1把、胶棒(或双面胶)、油画棒、记号笔、废旧纸张若干。

2、每个四人小组准备硬纸板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大自然变得美丽起来,当我们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时候,最不愿意看到得是什么啊?(生答:垃圾、废纸、塑料袋。。。。。。) 师:出示课件。

2、揭示题目。

师:大量的生活垃圾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其中最大的垃圾来源就是一次性用品,有谁知道有哪些吗?生答: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

师:对的,今天我们就来做个环保小卫士,一起动手来把这些纸杯变成有趣的玩具吧!

师:出示课件并板书题目:身边的艺术——有趣的纸杯。

二、教授形体知识点。

1、出示废弃纸杯一只和已制作完成纸杯作品一件,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师问:请找一找做成玩具的纸杯身上多了哪些形状?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是的。它的身上多了正方形、三角形等。同学们知道吗?形还有分类哦?形分为: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和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2、黑板上画出□、◇、△以及随手画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哪个是自由形,对教授知识点进行巩固。

三、示范纸杯动物——熊猫的具体制作过程。

1、播放课件制作步骤,同时拿出纸杯与学生进行同步制作。 1)、教师示范:拿出纸杯,示范对杯身的绘制(学生跟着制作,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示范:在废纸上画出所需要的形状并涂上相应的颜色(学生跟着制作,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指导同学们正确安全使用剪刀并对废纸进行裁剪,完成后放置一边,备用(学生跟着制作,教师相机指导);

4)、粘贴组合,完成(学生跟着制作,教师相机指导)。

四、拓展训练。

1、师生互动。

师问:同学们,纸杯熊猫就制作好了。可是熊猫想开个联欢会,你们愿意多做几个动物来参加吗?大家想一想纸杯还能做成什么小动物?生答:略。

师:同学们老师已经请来了几位,下面就看你们的啦。(展示一组制作完成的作品,并在课件上展示其他创意纸杯动物供学生参考。)板书:动物大联欢。

2、小组合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创意纸杯动物,完成后固定在硬纸板上。

五、学生作品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

2、设置《最佳创意奖》、《最佳手工奖》由学生们自行选评,教师鼓励。

六、板书设计:

有趣的纸杯

一、形的分类:

1、几何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

2、自由形:随手画的图形。

二、找不同:

□、◇、△、随手画的图形

三、动物大联欢

七、教学反思

第五篇:生活与化学中的有趣现象

体会生活中化学变化带来的快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就能有效避免“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节 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中的“为什么”:如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大家见到的电池种类,电池用了一段时间后为何出现电量不足和现象,为什么有的电池能充电,而有的电池却不能充电等等。又如讲到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这一章节,很多同学对烧开水锅和盛开水的热水瓶形成的水垢不理解,因为我们饮用的是清澈透明的水,根本看不到有固体颗粒存在,却为什么会形成水垢呢?这时,教师可以用一个烧杯,取半杯的自来水,往水中滴入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很快我们会看到水中出现悬浮物。讲解硬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什么叫做硬水,硬水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软化。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又如讲到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1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启发:“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的慌。”人每天都要吃饭,如果菜中没有放盐会是什么滋味?为什么把盐放在水里不见了,水却变咸了?

通过生活中一个个与化学有关的“为什么”学生会发现现实生活中许多快乐的事情都与化学紧密相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收获幸福的教育读后感下一篇:适合小学生的经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