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

2022-09-12

1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探索新知, 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 理解得也最深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 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公鸡9只, 母鸡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 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公鸡是母鸡的几分之几?母鸡是公鸡的几倍?公鸡比母鸡少几分之几?母鸡比公鸡多百分之几?母鸡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公鸡占买来鸡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 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 学生积极主动, 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 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在猜的过程中, 在说的过程中,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更主要的是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激发了他们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2 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2.1 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 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 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到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 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 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 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1/3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庥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 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师再作适当引导, 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如教学“圆面积计算”, 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自己提出问题思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 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

2.2 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 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 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 把它折出面积相等, 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 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 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 造成了悬念, 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 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 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 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 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 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 怎样想就怎样说, 说错了再重说, 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 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 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 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 分针指在11”时, 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 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4 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 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 在制作七板之前, 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 照着书中图形拼图, 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 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发展创新意识。又如, 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 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 实际动手操作, 积极思考, 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5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 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 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总之, “自主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 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 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 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 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 去寻求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我们广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 要关注出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 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调动学习积极性,自由探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策略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