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孤残儿童构筑爱的家园

2022-09-13

“残疾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不仅要治愈残疾孤儿生理上的病痛, 也要拂去他们心理上的阴影, 更好地向社会传递大爱和道德力量。要使更多残疾孤儿得到有效救治, 点燃他们人生的希望。”国家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的一段话, 被深深地镌刻在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心里。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建院至今, 已经走过了64 年的风雨历程。64 年来, 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忱关心和支持, 全院职工也为福利院建设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为孩子们倾注了视如己出的爱心, 使福利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条件最优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大家共同携手, 为孤残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园。

一、儿童福利设施建设长足发展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51 年。当时的情况是资金短缺, 没有任何设施和设备。筹建领导小组的同志一面四处奔波筹集资金, 一面和职工们共同建设庭院。经过多年的努力, 1987 年5 月26 日, 一栋建筑面积5800 平方米的儿童生活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尽管当时规模不是很大, 但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建成, 填补了我省儿童福利机构的空白, 使长沙市的孤残儿童、社会弃婴有了自己的家。

1999 年, 本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办院方针, 福利院班子成员集思广益、放眼未来, 建起了当时全市第一所公办的也是规模最大的老年公寓——颐养园。2005 年, 为适应养老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需要, 补充儿童福利院办院经费的不足, 动工在院内兴建了我市条件最好、设施最全的示范性老年公寓——长沙市寿星公寓 (含长沙老年康复医院) , 并于2009 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 总投资约1 亿元人民币, 总建筑面积37337 平方米, 设医疗、养老床位960 张, 入住老人儿童600 多名。现在, 这所示范性的寿星公寓已成为我市抚老产业的龙头, 为儿童福利院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 年, 为改变长沙市儿童福利院设施陈旧、没有发展空间的实际问题, 省民政厅和市委主要领导在福利院现场办会决定, 集中使用600 万元市本级福彩公益金, 改造5800 平方米儿童福利综合楼。此项目从立项到竣工, 历时整一年。2012 年8月15 日, 全院最后一批孤残儿童正式入住儿童福利综合楼。

64 年历程中, 儿童福利综合楼外形设计愈加美观、内部结构渐趋合理、设施功能逐步完善, 融科学化和人文化于一体, 开启了福利院孤儿养育专楼专区的新时代。

二、优化养育模式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儿童福利事业“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要求, 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和改革供养方式, 采取机构集中抚养、家庭寄养、模拟家庭、国内领养、涉外送养的“五养”办法, 使一部分孩子能够像所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正常学习、生活、交往, 接触最真实的社会。

1989 年,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派人到省厅收养中心学习相关法律, 了解和掌握申报程序和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筛选和认真准备, 1989 年2 月, 第一个涉外送养的孩子孙涓被加拿大罗伯特夫妇收养, 至此, 长沙市儿童福利院成为我省首家开展孤儿涉外送养的儿童福利事业单位。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自开展涉外送养以来, 已将近2000 名社会弃婴送养到国外, 被送养的孩子们己融入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家庭, 在那里, 享受着父爱和母爱, 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2 年2 月,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美国公益组织“半边天”合作, 开湖南省内先河, 启动“新和家园”项目, 建立“模拟家庭”养育模式。据了解, 新和家园拟组建10 个模拟家庭, 目前已经有4 户家庭入住, 模拟家庭的“爱心妈妈”来自社会招募。福利院坚信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场所, 尽一切努力为孤儿铺就回归家庭的路, 福利院通过创办“模拟家庭”为残障儿童提供持久稳定的家庭环境, 致力于为孤儿找家、让孤儿不孤独。

同时, 家庭寄养和国内领养等多种抚养方式也广泛开展起来。从2001 年至今, 14 年家寄工作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目前, 全院具备家庭寄养条件的125 余名儿童已分别寄养在跳马、梅花、城市三大家寄点中, 这些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重新找回了天真快乐的童年。

三、康复医疗有保障

近年来, 入院残疾儿童的比例逐年提高。为了使这些“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十分注重孤残儿童的康复治疗, 更将脑瘫儿童康复视为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 年以来, 福利院借助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治疗“明天计划”的实施, 加大了对残疾孤儿的治疗力度。2011 年4 月, 按照民政部脑瘫儿童康复示范基地的要求, 成功组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 并开辟了10 余个专业康复项目。全院的残儿基本接受了康复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摆脱了残疾的困扰。其中患儿龙诗娜以前是左侧瘫, 走两步路就会摔跤,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的走路。

为了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自2012 年以来,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已先后投资开展了六期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培训班, 有100 多名职工接受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护理知识培训, 使专业岗位人员接受培训率达80% 以上, 残疾儿童康复显效率达95%, 有效率达98%, 普康率达100%。

四、爱心教育让孤儿成人成材

对孤残儿童不仅要救治、抚养, 还要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正规化教育, 使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致力于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 力争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有能力接受普通教育的孩子, 院领导及工作人员会积极与各级部门往来协调, 及时为他们联系学校, 求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保证所有适龄孩子入园入学;对不适应学校学习, 但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 福利院自办了特教班对他们进行了特殊教育;有特长的孩子, 福利院会争取让其进入专门学校进行特长培训。同时针对大龄孤残青年就业能力弱的特点, 福利院对外加强协调沟通, 为大龄孤残青年争取就业机会;对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并成立了手工作坊, 组织孩子们制作十字绣、贺卡、手机吊坠等作品, 定期组织义卖和拍卖, 增强实现个人价值的自我认同感。针对孤儿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极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 院里组织相关业务科室, 认真研究讨论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他们为每一名孤儿制订了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帮助孤儿克服了心理自卑、性格孤僻、人格封闭等弱点, 树立了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从2002 年开始, 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上大学实现了零的突破。儿童福利院陆续有20 名青年进入大专院校学习, 并陆续毕业参加工作, 其中不乏优秀学生。如吴明, 在湖南建筑学校 (中专院校) 毕业后, 被湘潭大学录取, 毕业后在长沙市某房地产公司工作, 2011 年被福利院院返聘;张珂珂, 2008 年毕业于长沙市天心区第一普通高级中学, 后攻读雅思培训班, 顺利考上马来西亚吉隆坡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 现就职于深圳某影楼做摄影;陈实, 一个双腿残疾的孩子, 他上学比较晚, 曾就读于湖南民政学院, 电脑学得很熟练, 毕业后在深圳某动漫设计公司就业的他, 因为工作十分出色, 现已成为该公司业务总监。类似这样的孩子, 在该福利院中还有不少。

为了促进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 2014 年,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组建了“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 聘请社会上的爱心教师对孤儿进行歌舞、快板、小品等节目排练, 鼓励孤残儿童发挥各自的才能, 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的成立, 为福利院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平台, 发掘了孩子们的艺术潜力、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参加艺术团的孤儿学习热情高涨, 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心血和毅力, 先后参加了2014 年在湖南大剧院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暨“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成立回报演出和在湖南群艺馆多功能厅的“温暖有爱, 宝贝回家”春节爱心公益活动, 在文艺汇演中, 孤残儿童们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 充分展示了生命的潜能和精彩, 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福利院有一条不是制度的制度:每年的除夕之夜, 院长龙环都要来到院里与孤儿同度, 吃过年夜饭后再回家与家人团聚;每年的中秋夜, 与孩子开过赏月晚会后, 职工再下班。职工们通过这些行动, 让孤残儿童在温馨的氛围和浓浓的爱意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64 年来, 长沙市儿童福利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儿童福利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先后获得“全国涉外送养工作先进福利机构”“湖南省文明单位”“全省福利院 (福利中心) 管理服务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长沙市文明标兵单位”“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孩子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广大一福人定会不断创新机制, 健全设施建设、养育、康复、医疗、教育等制度, 营造文明、和谐、有爱的环境, 争取动员更大的慈善力量和社会资源, 把千千万万爱的力量汇聚起来, 使广大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让残疾孤儿拥有灿烂的明天。

摘要:本文论述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建设和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优化养育模式和康复医疗保障情况。通过爱心教育让孤儿成人成材。

关键词:社会福利院,优化教育,康复医疗,爱心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媒体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用无人机上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