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渔业统计与提议论文

2022-04-3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地区渔业统计与提议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全国对俄贸易中,东北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地区渔业统计与提议论文 篇1:

印度处理对华边界争端策略研究

摘要:印度炮制和管理“阿鲁纳恰尔邦”的实践表明,印度处理对华边界争端的策略是以军事、行政以及外交三种手段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多层面与中国争夺争议地区的。在军事上以攻对守,积极蚕食中国领土;在行政上不断强化管控与开发;在外交上,从拒绝谈判发展为谈判与管控并重。鉴于此,中国在坚持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本立场的同时,也要做好军事斗争和法理斗争的准备,以便在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中赢得主动。

关键词:“阿鲁纳恰尔邦”;边界争端;印度

边界争端是当前阻碍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而言,影响两国争端发展态势的主要变量是印度。鉴于中印边界争端中最大的难题是中国藏南地区(也即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的领土归属问题,而国内外学术界专门以印度的策略为重心,对“阿鲁纳恰尔邦”的炮制和管理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以“阿鲁纳恰尔邦”问题为个案,分析印度在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炮制过程中及其后所采取的各种策略,以期有益于我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寻求与印度解决领土争端的途径和办法。

一、“阿鲁纳恰尔邦”的由来

“阿鲁纳恰尔邦”的辖区绝大部分是中国的藏南地区,这一地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边界,但存在一条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英印时期,英国不断向中国西南地区进行蚕食和扩张,特别是在1914年3月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以帮助西藏独立为诱饵,换取了西藏代表与其秘密换文,划出了一条割去藏南地区大片领土的印藏边界线,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后,麦克马洪以调解人身份提出一条藏区与中国内地的划分线,即“红线”。在这条线以内又以蓝线划分为内外藏。在划分藏区范围与中国内地的红线上,麦克马洪将红线划到了云南与缅甸交界尖高山一带后西行到不丹与西藏交界处这一段,即“麦克马洪线”段。这就使“麦克马洪线”在形式上以划分藏区与中国内地分界线的一段而出现。麦克马洪本指望中国代表陈贻范能在《西姆拉条约》上正式签字,这样作为“红线”一部分的“麦克马洪线”就可以被诬称为中国认可的印度的北部边界线。尽管这一如意算盘因陈贻范奉命拒绝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而落空,但这条线却成为印度政府对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地区主张主权的法理依据。

由于中国代表没有在《西姆拉条约》上正式签字,西藏地方政府以英国并未能帮助西藏实现独立为依据,在此后数十年间依然对藏南地区行使管辖权。迟至1952年,西藏地方政府还在向门隅地区委派总管。而英国也由于种种原因,在1935年“华金栋事件”之前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占领“麦克马洪线”和传统习惯线之间的广大地区。1938年4月,英属印度巴利帕拉边境区政务官莱特富特率领一伙英军非法侵入门达旺地区,在该地区非法征税,并向当地藏族官员声称“达旺确实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同年8月,英国政府通知英国各大地图出版机构修改以往的中印边界线画法,要求他们以后出版有关英属印度的地图,应按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标分印藏东段边界,将中国西藏门隅、珞隅和察隅的大部分土地划入英属印度界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印军队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同日军作战时,于1943年至1944年间又派阿萨姆步枪队在多处越过传统习惯线进入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德让宗、瓦弄地区,并对其实行了军事占领。在1947年印度独立前,英印军队已占领了藏南的许多土地。

印度独立后,西藏地方政府曾多次与印方交涉,要求归还英印时期被英国侵占的本属西藏地方管辖的中国领土,但遭到了印度政府的拒绝。至1953年,印度基本上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广大中国领土。1954年,印度政府在其非法占领的这块中国领土上成立了所谓“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改官方地图,将“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中印边界战争后,印度在中国军队主动撤出的情况下,于1964年重新占领该地区,并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和逐步升格其行政地位,直至1987年2月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从“东北边境特区”到“中央直辖区”,再到“阿鲁纳恰尔邦”,印度在非法占领“麦克马洪线”以南区域的过程中,不断升级该地区的行政地位,最大的目的是强化实际占领和控制,妄图以既成事实在边界争端问题上取得对我国的优势地位。然而,尽管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被炮制出来已经二十多年,但印度对该地区的占领和管控从国际法上来说始终是非法的。因为印度对该地区主张主权并强行加以占领和管控的主要依据是《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但众所周知西姆拉会议的中国代表陈贻范并没有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西藏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其地方政府代表并不具有缔约资格,因此尽管英国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都在该条约上签字,但该条约在国际法上是非法的、无效的。“麦克马洪线”是由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和英国代表通过秘密换文炮制的,并非西姆拉会议的讨论议题,中国政府及其代表在会议期间对此并不知情。而且,由于英国未能通过西姆拉会议而帮助西藏独立,西藏地方政府在会后也多次表示不能承认“麦克马洪线”,并在“麦克马洪线”炮制后数十年内仍然对藏南进行着实际管辖。因此,“阿鲁纳恰尔邦”在国际法上的非法性质是毋庸置疑的。

二、积极蚕食与以攻对守的军事策略

英国人离开印度时,其实际管辖范围远谈不上到达“麦克马洪线”,而只是在巴昔卡、前门里、金古底和瓦弄等几个地点设置过一些临时机构。印度独立后,一心继承英国的殖民遗产,在保持对华友好的同时,积极蚕食中印边界“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仅1950年,印度就在传统习惯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增设了20多个哨所和据点。到1953年,印度通过节节蚕食、步步推进的策略基本上占领了传统习惯线至“麦克马洪线”之间的所有地区。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订后,印度单方面视北部边界为已定界,让国防部代替内政部负责边境地区的防卫工作,大举实行“前进政策”,将边境哨所推进到有争议的地区。在中段边界争议地区,从1952年至1968年间,印度先后占领了桑、葱沙、香扎、拉不底、乌热、波林三多、什普奇山口、巨哇、曲惹;在西段边界争议地区,印度于1954年占领了巴里加斯(同时印度官方地图对有争议的地区也作了修改),并在西段设置了多个据点。1954年7月,印度测量局出版的新地图,按印度政府指示,把未定的西、中、东段中印边界全部改标为已定的国际边界。印军的“前进政策”使中印边境形势日趋紧张,在1959年引发了东段的朗久事件和西段的空喀山口事件,最终导致了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

中印边界战争后,中国采取了主动撤退的行动,实行脱离接触的隔离政策,避免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然而,印度却在中国后撤之时,在军事上采取了以攻对守的积极进取策略。一方面,印度政府把加强国防置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不仅制定了五年扩军计划,大幅度地增加军费,全面加强军工生产并且拟将部队扩充到100万人以上;印军还根据针对中国的高海拔作战需要,组建了9个山地师。另一方面,印军又顽固地恢复了中印边界战争之前对“麦克马洪线”以南领土的占领,到1964年,印军再次陆续推进至“麦克马洪线”。之后,中印边界一直处于武装共处状态。由于印军一直伺机报复,不断进行挑衅,中印边境上不时发生小规模武装冲突。1987年,印军在中印边界东段桑多洛河谷的蚕食行动导致两国爆发了自1962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边界危机。中国解放军与印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旺东、克节朗、朗久等关键地区,采取以进对进的手段,设立边防点,与印军据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遏制了印军的蚕食行动。

然而,印度并未由此改变其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攻势策略。20世纪90年代,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大力发展核武器。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军事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不仅大力调整军事战略,而且还在中印边境地区不断增加兵力,部署先进的武器装备。2000年1月,印军宣布对其军事战略进行重大变革,将过去被动防御型的“拒止威慑”战略调整为强调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惩戒威慑”战略。据此,中印之间的战争模式将是“印方发现中方入侵迹象——印方侵入中方领土并占领防御阵地——印方取得战场优势并成功粉碎中方入侵企图”。2004年8月,印度陆军又提出了新的“冷启动”作战理论,强调“闪电式”进攻作战、快速机动和多点突袭,其核心是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根据“冷启动”作战理论和“惩戒威慑”战略,印度陆军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动作频频,包括大力扩充负责边境防务的三大准军事部队和正规陆军。2009年6月,印度向“阿鲁纳恰尔邦”增派两个山地师,使这一地区陈兵总量逾10万。与此同时,印度空军在阿萨姆邦的提斯普尔空军基地部署了两个先进的苏-30MKI空军中队,共38架战机。2010年以来,印度又多次向东部边境地区增兵或部署导弹。

印度对藏南地区以军事手段所进行的节节蚕食和积极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都未能进行实际占领和控制的许多领土都纳入其管辖范围,对中印边界东段争议领土在实际占领方面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从军队数量和军事装备两方面积极部署,并推出新的作战理论,力图在中印边境地区获得常规军事优势。印度独立以来在中印边界所采取的军事行动表明,在处理与中国的边界争端问题上,印度在军事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图谋、无缝也插针的状态,不放过任何可以扩张或强化其权益主张的机会,即便是经历了1962年边界战争的失败,也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军事进攻态势。

三、强化管控与开发的行政策略

印度独立之前,英印政府主要是以各种威慑手段统治被其占领的藏南各部落,行政管辖非常薄弱。1914年,英印政府将阿萨姆省东北边境的一些部落区域分离出来,称为“东北边境地带”。印度独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东北边境地带”是阿萨姆邦的一部分,受阿萨姆邦政府的正式管辖,阿萨姆邦邦长作为印度总统的代表对它行使权力。1954年“东北边境(管理)条例”出台后,“东北边境地带”在经历分割整合后规划成为“东北边境特区”,之后纳入印度外交部管辖之下。1965年8月1日,印度将“东北边境特区”的行政管理权由外交部转移到内政部,将与中国存有争议的边境地区的管理完全内政化,彻底地改变了“东北边境特区”的行政性质。为了将非法占领的土地合法化,印度议会于1971年12月通过法案,将“东北边境特区”升格为“中央直辖区”,定名为“阿鲁纳恰尔”,翌年正式成立。根据1975年的宪法修正案第37条,印度在该地区组建了议会作为独立的立法机构,进一步完备对该地区的管辖。1986年12月,印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再次升级为“阿鲁纳恰尔邦”,于1987年2月正式成立。印度由此完成了对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不断升级其行政地位的最后一步。“阿鲁纳恰尔邦”自正式成立以来已通过选举产生了五届议会,并且在联邦院有一个席位,在人民院有两个席位。

为加强实际管控力度,印度还不断细化“阿鲁纳恰尔邦”的行政区划,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变动尤其频繁。1999年,“阿鲁纳恰尔邦”被划分为11个分区,2001年细分至13个,2003年增长至15个,至2004年,“阿鲁纳恰尔邦”已有16个行政区划。不断细化的行政区划表明,印度一直在摸索和调整对“阿鲁纳恰尔邦”的行政管理。另外,印度还通过向“阿鲁纳恰尔邦”移民的方式来加大对“阿鲁纳恰尔邦”的渗透力度,使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阿鲁纳恰尔邦”已由原先主要是部落民转变成部落民和外来移民6:4的结构。2004年以来,印度未对其行政区划再作调整,似乎表明目前的行政管理已经趋于稳定,行政建制也趋于完备了。目前,“阿鲁纳恰尔邦”当局已经设立了29个政府部门来管理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覆盖农业、林业、工业、渔业、旅游业、交通等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印度还着力发展“阿鲁纳恰尔邦”的教育事业,加强在该地区的印度传统教育。近年来,印度外长、国防部长甚至总统都访问过“阿鲁纳恰尔邦”,并发表强硬言论。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增强“阿鲁纳恰尔邦”对印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扩大印度政府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印度加快了对“阿鲁纳恰尔邦”的经济建设。2006年5月,印度政府决定对包括“阿鲁纳恰尔邦”在内的东北边境地区进行道路建设,主要是七条战略道路的修建。印度政府计划沿印度与中国西藏之间所谓的“实际控制线”修建二十条道路,彻底改变该地区基础交通设施远远落后于印度其他地区的状况。很明显,落实这个计划将大大加强印度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力度,更有效保障其边境安全。到2007年,“阿鲁纳恰尔邦”所有村庄都由公路相连,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公交站且公汽每天都运营,所有的地方都与阿萨姆邦相连。2009年2月,印度内政部边境管理处出台了“边境地区发展计划”的修订准则。该准则特别强调优先安排距离边境线0至10公里范围内区块的资金,离国际边界线越近的村庄优先级越高。

从“边境地带”到“边境特区”,再到“直辖区”,最后升格为“邦”,印度政府数十年来不断提高对非法占领的有争议领土的行政地位,完善其行政管理,一步步推动着该地区与印度主流社会的融合。印度在“阿鲁纳恰尔邦”推行的印度传统教育,潜移默化增加了“阿鲁纳恰尔邦人”对印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阿鲁纳恰尔邦”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建设进一步为印度强化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增强其边境安全提供了保障。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扩大印度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优势地位。

四、从拒绝谈判到谈判管控并重的外交策略

在边界问题上,印度政府采取单边主义的强硬立场,从一开始就打算继承英国留下的遗产,认定中印边界已由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划定。1950年11月20日,尼赫鲁在议会上就边界问题发表讲话,公开宣称:“我们的地图表明麦克马洪线是我们的边界,不管地图不地图,这就是我们的边界。”在这种认知引导下,1954年中印就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的通商问题进行谈判时,印度拒绝了周恩来关于谈判边界问题的提议。1954年4月中印通商协定签署后,尼赫鲁即指示各部说:“根据我们的政策以及我们同中国达成的协议,北部边界应看做是确定的、最后决定了的,并且是不容进行任何谈判的。应当沿边界全线建立一系列哨所,特别是在可能有争议的地方,必须建立哨所。”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印度在北部边境推行“前进政策”,不断扩张,导致中印边界争端不断激化。中印边界战争前及战争期间,中国政府曾多次提出就中印边界争端问题进行谈判,但都在事实上遭到了印度的蛮横拒绝。

1962年边界战争后,中印关系陷入长达十多年的僵冷状态,一直到1976年中印重新互派大使之后,双方关于边界问题的交流才逐步开启。1979年2月印度外长瓦杰帕伊访华和1981年6月黄华外长回访印度期间,中印双方都表示要协商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从1981年12月到1987年11月,中印双方共举行了8次会谈。尽管中方在会谈中主张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而印度则坚持逐段讨论边界问题,且把边界问题的解决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先决条件,但持续不断的双边谈判,加深了共识,缩小了分歧。1987年11月第8轮会谈的时候,印度终于同意两国应先在经贸、文化和科技交流方面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1993年和1996年中印先后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自2003年开始,双方建立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两国总理任命特别代表,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2005年,双方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就一揽子解决原则达成一致。2012年1月,中印签订了《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该协定是双方对“框架谈判以来双方达成的共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未来谈判提供指导”。2013年10月,中印又签署了边防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把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肯定下来,确定为双方今后处理类似情况的要求和规范”,这既有助于巩固和增进双方的互信,也有益于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

中印边界争端的谈判之路漫长而曲折。印度从一开始不承认边界争端的存在而拒绝谈判到最终同意进行官员级对话,谋求边界问题的解决,中间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时至今日,中、印虽已经建立了高级别的常规谈判机制,且进行了漫长的边界谈判,但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这与印度在同中国进行外交谈判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从行政上和军事上加强对争议地区的渗透和控制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印度在处理对华边界争端时历来都是多管齐下的。

自1969年开始,印度政府多次表示愿意与中国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然而,就在中印关系即将解冻之际,印度在1971年12月将强占的东段争议地区升级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进一步强化对争议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中印边界会谈进行了七轮之后,印度于1986年12月又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级为“阿鲁纳恰尔邦”。与此同时,印度也逐步加强了对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经济建设力度,特别是“边境地区发展计划”自1999年在“阿鲁纳恰尔邦”推广以来,印度对该争议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印度一方面与中国会谈,一方面不断提高争议地区的行政地位,完善对争议地区的行政管理,加强对争议地区的经济建设,目的就是要以既成事实迫使中方在谈判中接受其主张。

印度也从未间断以军事行动来配合外交谈判和行政管控。如前所述,在“阿鲁纳恰尔邦”炮制前后,印度不时对中国进行挑衅,制造边境冲突事件。在1987年中印边界第八次会谈之前、印度刚刚正式宣布成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之后,印度就一手制造了自1962年边界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边界冲突,这些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紧密性,也充分表明印度处理对华边界争端时策略的灵活多样和相互配合。自2003年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建立以来,谈判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印度一方面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一方面仍不断加强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特别是从2009年起,每年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前,印度军方都要展示印度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充中印边境地区兵力,升级作战装备。与此同时,印度也无视领土争议而对“阿鲁纳恰尔邦”进行紧锣密鼓的开发建设。凡此种种,都表明印度是以军事、行政以及外交三者相辅相承,相互配合的策略,多层面与中国争夺争议地区的。

从印度炮制和管控“阿鲁纳恰尔邦”的策略可以看出,印度在对华边界争端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贯坚决和强硬的。中印边界谈判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除了中印边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联系到印度在军事和行政上的行动,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谈判的真实意图。印度与中国的谈判难免有拖延时间,为其强化占有藏南地区打掩护之嫌疑。印度同意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一方面可以缓和气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出印度并非一个在国际争端中一意孤行不愿谈判的国家,有助于维护其良好的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其强化占有“阿鲁纳恰尔邦”以及在边境上谋求军事优势争取时间。面对目前的边界谈判进展以及印度的对华策略,要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应该适当改变政治谈判这一单一的策略。

首先,积极的和平谈判方针与防卫性的充分军事准备缺一不可。就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进行友好和平谈判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中印边界问题,增进互信和了解,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以后与印度处理边界纷争时必须首先坚持的一点。然而,当前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还有很大差距,且根据以往的谈判经验来看,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中印边界争端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不能把边界问题的解决完全寄托于和平谈判上。与印度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虽然,中国不希望与邻国发生武装冲突,且历史已经证明武力手段并不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但是,中国已经丧失实际占有这一优势,只有在军事上保持相对优势才能有效遏制印度对我国领土的蚕食,才能迫使印度与我国进行边界谈判。在边界地区的军事对抗中,敌强我弱只会让印度更加嚣张,在边界谈判中更加强硬。何况每次在边界谈判之前,印军便在边境地区动作频频,其展示武力的意图无疑是想迫使中方在谈判中让步。所以,保持我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优势不仅是出于国防的需要,也是为了防止中方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为边界谈判增加筹码。

其次,为边界争端的司法解决早作相应的法理准备。对于中印争议领土,中国虽然在实际控制方面不占优势,但是在法理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在进行外交谈判的同时也要在法理方面多做准备。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领土争端的先例,但由于菲律宾不断推动南海争端解决的司法化,我国在处理海洋领土主权和权益争端时也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进行司法方面的准备。有鉴于此,中印陆地边界争端的解决也不能完全排除司法途径。尽管我国在这方面缺乏经验,但国际上已有不少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案例可供借鉴。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国际法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国际上通过仲裁或司法裁决解决领土争端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经验,然后有针对性地挖掘我方的优势,弥补不足之处;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发掘历史资料,收集有力证据,同时对印度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找到反驳的依据,力争做到知己知彼,为妥善解决中印边界争端打好基础。

由上可知,在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的同时,印度丝毫没有放松从行政上和军事上加强对争议地区的渗透和控制。印度将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地区升级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是在中印关系行将解冻之际;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级为“阿鲁纳恰尔邦”,是在中印边界会谈进行七轮之后。而印度一手挑起的、中印边界战争以来最严重的边界危机——“桑多洛河谷冲突”则发生在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刚刚宣布正式成立之后、中印边界第八次会谈开始之前。这些事件在发生时间上的紧密性,也充分表明印度处理对华边界争端时策略的灵活多样和相互配合。自2003年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建立以来,谈判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印度一方面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一方面仍不断加强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升级作战装备。与此同时,印度也无视领土争议而对“阿鲁纳恰尔邦”进行紧锣密鼓地开发建设。凡此种种,都表明印度是以军事、行政以及外交三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策略,多层面与中国争夺争议地区的。

从印度炮制和管控“阿鲁纳恰尔邦”的策略可以看出,印度在对华边界争端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贯坚决和强硬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鉴于此,中国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同时,也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这既是巩固国防、有效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安宁的需要,也是为了防止中方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为边界谈判增加筹码。其次,对于中印争议领土,中国虽然在实际控制方面不占优势,但是在法理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在进行外交谈判的同时也要在法理方面做准备。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相关的国际法专家对国际上通过仲裁或司法裁决解决领土争端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经验,然后有针对性地挖掘我方的优势,弥补不足之处;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发掘历史资料,收集有力证据,同时对印度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找到反驳的依据,力争做到知己知彼。待时机成熟时,应当尝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该问题。

作者:关培凤 徐萍

地区渔业统计与提议论文 篇2: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全国对俄贸易中,东北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北地区 俄罗斯 存在的问题 对策研究

文献标识码:A

1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现状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据俄罗斯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俄罗斯和中国的进出口额为869.6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389.2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0.9%;自华进口48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21.2%。中国现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出口市场国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进出口总额为109.9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占全国对俄罗斯进出口总额的13.1%,贸易增长迅速。2017年,吉林省对俄罗斯进出口总额为6.983亿美元,同比增长60.5%,占全国对俄罗斯进出口总额的0.8%。虽然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发展非常好,但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2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主体规模小,贸易结构单一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开展贸易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金有限,产品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且大多存在融资能力差,缺乏对俄贸易的经验,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缺少高科技研发人才,对俄投资力度低等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严重影响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发展。

长期以来,受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双方的贸易结构单一。俄罗斯是工业强国,地广人稀,拥有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注重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方面的发展并不理想。因此,中国东北地区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主要以纺织品、机电产品等轻工业产品为主。自俄进口主要以原油、煤等自然资源为主。两者之间缺乏高科技产品的贸易,极大地制约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发展。

2.2 投资力度小,大项目历时长

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近年来进行了几项大项目,如同江中俄铁路大桥、中俄黑龙江大桥、中俄原油管道等,但仍存在投资额小和大项目数量少的问题。这些大项目建成后,将为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带来更多的机会,促进两地的贸易发展。但是目前这些大项目建设所需的时间都很长。同江中俄铁路大桥于2009年10月初开始动工投入建设,预计将于2019年12月才能正式开通。2015年9月3日,中俄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俄黑龙江大桥,此项目自提议建设至今,已经历了27年,中俄黑龙江大桥于2016年12月正式开工,预计将于2019年10月建成通车。2014年5月21日,在经历了10年谈判后,中俄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每年对华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预计在2019年12月正式开始供应。大项目的建成可以拉动很多相关的小项目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是两国经济发展不强的地方,都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因此两地互相投资力度低。东北地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俄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或资源开发上,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如截至2015年4月,共有34家辽宁企业开展了对俄投资,其中制造业17家,占5.0%;批发和零售业6家,占17.6%;采矿业4家,占11.8%;农林牧渔业3家,占8.8%;建筑业3家,占8.8%。由于中国东北地区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但是这些中小企业不足以支撑其对俄大量投资,导致两国投资合作规模较小。俄罗斯的投资领域复杂,各州之间的政策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能源方面,俄罗斯政府对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这对投资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3 贸易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体制不完善,规范性差。两国出口的商品有时无法在两国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贸易壁垒的问题时有发生。两国贸易秩序建设落后于两国的经贸发展水平,贸易政策变化也很多。俄罗斯的法律政策多变,执行力度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发展。其中,高关税和灰色清关的问题就大大制约了我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对中国实行的贸易壁垒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品的出口,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商品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不利于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

3 促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开展贸易的建议

3.1 优化产业结构,扩大贸易规模

中国东北地区目前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的商品大多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或者自然资源,这些刚好都是满足两地发展需要的互补产品。虽然这些贸易活动可以拉动一部分经济增长,但同样的,它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大,不利于两地的长久发展。因此,中国东北地区应尽快优化其产业类型,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农副产品、高科技产品、金融和服务等领域的出口。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出口力度,使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3.1.1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中国东北地区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低技术性和低附加值的商品上,因此质量就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要严格监管出口商品的质量,更要不断创新,提升现有商品的技术水平。只有提高了这些商品的质量,才能在对俄的贸易市场中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的推动双方发展。

3.1.2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数量

中国东北地区是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并使其快速商业化,加大其对俄出口力度。东北地区要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对现有技术进一步开发,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双方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3.1.3注重人才培养

中国东北地区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人才稀缺,更要着重培养人才。要培养熟练掌握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两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精通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人才,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过程中可以熟练交流,并且还要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以便更好的培养高水平人才。除此之外,也要培养懂得高新技术并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中国东北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开展对俄贸易提供更好的条件。

3.2 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大项目合作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项目少,合同期限短,如中俄原油管道的合同只签了20年,中俄双方应该继续加大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东北地区对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些领域普遍技术性低,附加值低。因此,中国东北地区的企业不能仅仅只发展能源领域投资合作,也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等领域其他领域的投资力度。在投资过程中双方要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保障投资项目可以稳定连贯的继续下去。

大项目具有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带动力强等优点,因此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应该加速推动大项目的合作发展。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根据两国现在的发展实情和发展需要,加快现有大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快落实正在谈判中的大项目。目前一些大项目进度慢或者干脆停滞不前的,很多是因为资金短缺、政策无法得到协调、环境等原因制约了其发展。政府应该重视大项目的发展,加大对大项目的投资力度,优先建设对其他小项目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让他们共同发展。

3.3 完善贸易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双边贸易能否长久稳定的持续发展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是否制定了合適的贸易体制和法律法规。保证商品从产出到到达买方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律保障。为发展两地经贸合作,中俄两国政府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完善贸易体制,改善投资环境,共同打击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和虚假贸易。双方应该提高对外贸易的监管力度,加快双方贸易标准化、制度化、合法化,形成一个严格的监管体制。

中俄两国现在都是WTO的成员国,因此中俄两国应该共同遵守WTO所倡导的多变贸易原则,在WTO的基础上确立相关的双边贸易法律法规,为双方出口的商品提供完整有效的制度保障,促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环境健康有序的成长,确保双边贸易渠道畅通无阻,消除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黄巍.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6(6).

作者:刘民禹

地区渔业统计与提议论文 篇3:

缅甸:2017年回顾与2018年展望

摘要:2017年,缅甸政府致力于完善国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反腐工作,推动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缅甸政府还积极同民族武装组织展开对话,举行第2届21世纪彬龙会议,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国内和平与民族和解。但缅北和平进程仍然缓慢,罗兴亚人问题使缅甸承受了巨大的国际压力。中缅两国对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持积极态度,为两国友好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缅甸;2017年回顾;2018年展望

2017年,缅甸提高政府施政水平,反腐倡廉,改善民生,努力推动国内和平进程,举行第2届21世纪彬龙会议;经济上,完善各项政策,实现较高速的发展;外交上,加强与周边国家和西方主要国家的联系。但是,缅甸国内武装冲突和若开邦罗兴亚人问题仍然考验着缅甸政府的执政能力。

一、政治

(一)政府施政措施

1.调整政府高层人事

2017年1月10日,缅甸总统廷觉签发总统令,任命吴当吞为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就国家内外安全问题为政府出谋划策。6月5日,廷觉任命建设部常务秘书吴觉林担任建设部副部长,吴泰温为计划与财政部部长。6月12日,缅甸政府发布通令,宣布重组缅甸投资委员会,将委员会成员增加至13名,由缅甸计划与财政部部长吴觉温担任主席,商务部部长丹敏担任副主席。7月31日,廷觉发布通令,调任中央银行原副行长吴色昂为计划与财政部副部长。9月27日,廷觉任命吴梭昂为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副部长。11月23日,政府增设联邦政府办公室和国际合作部,由吴当吞担任联邦政府办公室部部长,吴觉丁担任国际合作部部长。至此,缅甸联邦政府部门已有24个。2018年1月15日,缅甸总统廷觉任命吴温凯担任电力与能源部部长。1月19日,缅甸总统府颁布总统令,任命缅甸工程师协会前主席吴汉卓为建设部部长。

2.加大反腐工作力度

2017年,缅甸政府加大反腐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1~5月,缅甸反腐委员会共收到举报信约3200封,并对其中41封证据充分的举报信展开了调查,这些举报信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工作失职、官员滥用职权和土地问题等。7月,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简称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吴温腾提出,工作业绩差的公务员要在一年内做出调整,否则将受到处罚。吴温腾还宣布将在民盟党内开展反腐工作,对工作失职和存在贪污腐败行为的党员进行严惩。10月,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称,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中,大约有2000名林业局工作人员因为贪污以及滥用职权而受到惩处。11月,缅甸总统廷觉宣布成立新的反腐委员会。12月,缅甸反腐委员会主席吴昂基指出,在2016年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缅甸的排名为136位,比2015年提升6位,他认为,这是对缅甸政府反腐工作的肯定,未来反腐委员会将动员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反腐工作中去。

3.完善法律法规

2017年3月8日,缅甸总统廷觉签署《公民个人自由安全保护法》,规定每个公民充分享有个人自由和稳私权,没有政府和法院的允许,禁止对公民进行非法拘留、对私人住所进行大规模搜索以及对公民进行跟踪和侦查。5月27日,政府、雇主、劳工三方会议在仰光举行,会议通过了新的《劳工雇用合同规范》,明确规定了雇主与劳工双方的职责和权利,旨在保护劳工的权益。7月5日,缅甸联邦议会通过《水费法和堤坝费法》,对由水坝水库提供的农田用水所征收水费做了详细规定。8月2日,缅甸联邦议会通过新的《电信法修正案》。

4.大力改善民生

从2017/2018财年开始,缅甸政府每个月为9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1万缅元(约合人民币47元)的生活补贴供其安享晚年。2017年4月起,缅甸政府将种植蔬果的农民的贷款金额提高到每英亩(注:1英亩=0.405公顷或=6.075亩)5万缅元(约合人民币238元)。8月16日,缅甸政府宣布在建设部下设立农村发展部,负责农村道路建设和农村电气化。10月起,缅甸政府每个月为孕妇以及2岁以下的婴儿补贴1.5万缅币(约合人民币71元),此政策将首先在钦邦、若开邦和那加兰地区实施。12月29日,缅甸国家最低工资调整委员会第4次会议在内比都召开,会议初步确定将工人每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4800缅元(约合人民币23元),上调幅度约33%,该工资标准适用于缅甸全国10人以上的企业。在住房方面,缅甸政府将经济适用房的首付金额比例从30%降至20%以鼓励更多人购买经济适用房。

(二)举行议会补选

2017年4月1日,缅甸联邦议会就空缺议席举行补选。本次补选共有19个空缺席位,包括人民院的9个席位、民族院的3个席位以及省邦议会的7个席位。补选候选人共有94名,其中,民盟有18名候选人,巩固与发展党(以下简称巩发党)有18名候选人。根据补选结果,民盟获得3个民族院席位、7个人民院席位和1个邦议会席位,巩发党仅赢得1个人民院议席和1个邦议会席位。此外,少数民族政黨在此次补选中的表现出色,掸族民主联盟赢得2个人民院议席和4个邦议会议席,若开民族党赢得1个人民院席位,克耶党赢得1个邦议会席位。5月9日,巩发党等缅甸13个政党联合向联邦选举委员会举报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民盟名誉主席吴丁乌和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吴温腾。这些政党认为,昂山素季等人在补选期间存在违法为民盟拉票宣传的行为。经核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认定民盟领导人没有违法行为,因此不会对民盟追究相应责任。在这次补选中,尽管民盟的支持率有所下降,但依然符合预期,拿下了补选的多数席位,这也是对民盟执政一年来所受批评的有力回击。本次议会补选的民众投票率远低于2015年的大选,反映出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削弱。2018年1月15日,缅甸联邦大选委员会称,联邦议会第2次补选计划将于2018年6月举行。

(三)继续推动国内和平进程

民盟政府上台以来一直积极推进缅甸国内和平进程,为政府与民族武装组织展开政治对话创造有利条件,争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和平与民族和解。2017年2月6日,缅甸联邦和平对话联合委员会会议(UPDJC)在首都内比都举行,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缅甸国内政治、民族和宗教等各个领域的所有问题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2月16日,联邦和平对话联合委员会宣布成立5个政治对话工作委员会,其主要工作是将国家级政治对话中提出的建议交给联合委员会。3月3日,缅甸和平委员会与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UNFC)的代表举行第4次会议,就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提出的9点要求进行讨论,最后双方在原则上达成共识,这使作为委员会成员的9支民族武装组织向签署全国全面停火协议又迈进了一步。

第2届21世纪彬龙会议最早定于2017年2月举行,但被一再推迟。5月24日,第2届21世纪彬龙会议在内比都开幕。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各方的近1400名代表出席,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受邀出席会议,昂山素季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会议共有15支民族武装组织参加,其中,有8支已签署了全国全面停火协议,而缅北7支未签署全国全面停火协议的武装组织也参加本次会议,这是本次彬龙会议的重大突破。大会主要分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土地与自然环境5个主题,并对这几个主题下的45条协议进行讨论。经過协商,各方同意其中的37条协议,包括政治协议12条、经济协议11条、社会协议4条、土地与自然环境协议10条。5月29日,第2届21世纪彬龙会议举行闭幕式,政府代表、政党代表、军方代表和民族武装组织代表签署了包括37条协议的联邦文件。

10月15日,全国全面停火协定签署两周年纪念仪式在内比都举行,缅甸总统廷觉、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以及8支已签署停火协议的民族武装组织代表出席会议。在会上,昂山素季表示,欢迎未签署停火协议的民族武装组织加入和平进程。10月30日,缅甸第12届联邦和谈联合委员会会议举行,会上对第3届21世纪彬龙会议举行时间以及会议内容进行讨论。2018年1月23日,新孟邦党和拉祜民主联盟宣布将签署全国全面停火协议,随后两支民地武组织的主席各自率领代表团会见了昂山素季和敏昂莱,就签署停火协议、推进和平进程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四)罗兴亚人问题

2017年8月25日,若开罗兴亚救世军袭击了若开邦的30多处警察哨所和1处军事基地,缅甸政府军予以回击。根据缅甸官方报道,袭击事件中有12名警察和59名恐怖分子死亡。8月29日,缅甸政府和军方在仰光和内比都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极端势力与境外恐怖组织联系并试图侵占缅甸国家领土。9月10日,罗兴亚救世军单方面宣布停火一个月并停止对缅军的攻击,但缅甸政府拒绝了停火的提议。

西方媒体发布报道称,此次恐怖袭击后已有60多万罗兴亚人涌入孟加拉境内,这引发了难民危机。面临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缅甸政府开始对罗兴亚难民问题采取措施。9月12日,缅甸总统廷觉宣布政府将成立若开邦问题建议执行委员会,实施必要的举措以维护若开邦当地稳定、保证当地民众的人身安全,并将人道主义救济的物资无差别地发放给当地民众。10月12日,昂山素季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将为若开邦的发展建立新机制,来解决难民回归和重置以及当地安全问题。10月17日,廷觉发布总统令,成立若开邦人道主义援助、安置和发展计划委员会,由昂山素季担任主席。11月3日,昂山素季自民盟执政以来首次出访若开邦,对若开邦北部的貌多地区进行视察。11月13日,缅甸第97届民族节庆祝活动举行,民盟代表在庆典上称,若开邦的和平稳定同题已成为缅甸国内和平最大的挑战。12月8日,缅甸总统府发布通令,宣布成立若开邦建议委员会顾问团,该顾问团由缅甸国内外10名专家组成,将监督政府在若开邦政策的实施。

(五)国内政治冲突仍然不断

自2016年11月起,缅北地区的战火就延绵不断。2017年3月6日,缅北果敢地区再次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果敢同盟军向果敢地区首府老街进行突袭,造成约30名平民和警察死亡,还有多家店铺被洗劫。到3月底,缅甸政府军基本控制了果敢的老街地区。4月1日,老街地区的政府部门重新开放。2017年5月20日,3000多名民众在内比都市举行集会,反对并谴责缅甸文化和宗教部部长吴昂哥,要求政府将其撤换。8月2~5日,上百名僧侣和民众在仰光和曼德勒等地区举行坐立示威,抗议政府导致国家经济衰退,并要求政府辞职。

二、经济

2017年,缅甸制定新的经济增长方案,修改及完善经济法规,调整金融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贸易发展。

(一)经济政策

1.制定经济增长方案

2017年4月,缅甸总统廷觉签发《2017/2018财年国家计划法》,以2017/2018财年物价和服务价为基础,拟定2017/2018财年GDP增长率为7%;拟定将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降至23.8%,工业和服务业产值的占比分别升至35.9%和40.3%;拟定在总投资额中,国家投资占21.71%,私人投资占78.28%。2017/2018财年,缅甸的财政收入预算为16.7万亿缅元,财政支出为20.9万亿缅元。根据缅甸国家规划预计,本财年外贸额有望达到12万亿缅元,比上一财年增长7%,占GDP的18.4%。缅甸商务部与计划和财政部表示,本财年缅甸的对外贸易目标是290亿美元,其中,出口140亿美元,进口150亿美元。10月31日,缅甸联邦议会通过了更改缅甸财年时间的议案。从2018/2019财年开始,缅甸的财年时间由原来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改为“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2.完善相关经济法规

2017年3月3日,缅甸投资委员会主席吴觉温签署新修改的《投资法》。根据新《投资法》第24条规定,缅甸省邦一级的投资审批权限为60亿缅元(约500万美元),超过规定金额的项目才需报国家投资委员会审批,新《投资法》还放宽了外国企业的合作经营条款。此外,为吸引投资并推动资金的合理分配,缅甸投资委员会根据地区发展程度,将全国划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等3个区域。投资者在不同区域分别享有不同的免收入税年限,其中,投资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可免除收入税的时间分别为3年、5年和7年。12月6日,廷觉签署了新《公司法》,允许在线申请注册公司,独立个人也可以申请成立公司;按照新《公司法》,只有外国股份超过35%才被定为外资公司,并且外国人可入股缅甸国内公司。

3.调整金融政策

缅甸共有28家银行,其中,国有银行4家、私营银行24家;已批准在缅甸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达13家。2017年5月4日,为进一步稳定缅甸金融市场、促进国家发展,缅甸中央银行不再允许外资银行在缅甸设立分行;另一方面,為完善出口方面的业务,已在缅甸设立分行的外国银行将获得更多的经营权。7月10日,缅甸中央银行表示,根据缅甸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建议,未来缅甸对外资银行仍会有较多的限制政策,但在经营范围方面会给予适当的放宽。9月11日,缅甸计划与财政部部长吴觉温表示,为促进国内大型项目的贷款便利化,缅甸将成立国家开发银行。该银行将由缅甸政府与经济银行共同建设,并借鉴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的运作模式,由国家开发银行向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借贷,再贷款给缅甸国内需要资金的项目。

4.改善私企和外企的发展空间

2017年2月25日,缅甸私营企业发展委员会宣布,除了重要的国有企业,今后将逐步减少国有企业份额,为私营企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空间。此外,缅甸相关部门及私营企业相关人员将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协助下,草拟私营企业发展框架与规划,制定更加透明的金融政策和管理规范。为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土地价格高昂问题,4月1日,缅甸投资委员会(MIC)公布政府优先改造升级的20个投资领域,其中,包括开发工业区、城市发展、物流运输、电力生产与供应以及卫生医疗服务等领域的189个经济项目,对这些经济项目进行投资的企业会获得包括豁免收入税在内的免税减税待遇。4月24日,仰光省政府提出低价土地计划,为缅甸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低价土地,该计划进一步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缅甸政府还将对工业区进行升级,引入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项目,并设立联系工业区内企业的监管委员会。

5.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缅甸商务部称,从2017年6月开始,300多种商品将以“完全在线申报”的方式发放进出口许可证,包括23种出口商品和352种进口商品。企业只需通过在线方式完成证书申请、付款、发放等手续,极大地方便了进出口商。另外,缅甸实行个人贸易卡政策来活跃边境贸易,据缅甸商务部统计,本财年截至2018年1月12日,缅甸商务部共颁发140张个人贸易卡,2012年至今,缅甸已累计颁发1404张个人贸易卡,本财年个人贸易卡的贸易额达到340亿缅元,其中,出口33亿缅元,进口307亿缅元。在12个边贸口岸中,缅泰边境妙瓦底口岸的个人贸易卡贸易额居首,共257亿缅元。

(二)宏观经济形势

2017/2018财年,缅甸政府注重发展经济、实施长期计划、开展社会事业,经济实现了一定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但缅币贬值、基础设施落后、电力短缺等问题仍然困扰着缅甸经济的发展。

根据缅甸中央银行数据,2017/2018财年,缅甸经济增长率为5.9%,通货膨胀率达4.7%,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较去年大幅下降。为了减轻投资者压力、抑制物价上涨,2017年4月,缅甸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将固定利率调整为符合市场的存款贷款利率。

根据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的数据,本财年截至2017年12月,缅甸共吸引外资47.84亿美元,共批准外资项目176个。其中,制造业吸引外资最多,投资额为15.5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33%;其次是房地产业,占22%。此外,外资还进入交通与通讯、能源、饭店旅游业和农业等领域。在所有对缅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投资额最高,达到17.2亿美元,共有31个已批准投资项目;中国位居第2,投资额为12.9亿美元,荷兰和韩国分列3、4位。受若开邦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家的对缅投资大幅减少。据缅甸工商联合会2017年下半年的调查,由于缅甸政府缺乏明确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外国投资者对缅甸的信心下降。

缅甸2017/2018财年对外贸易的预期目标为290亿美元。本财年截至2017年12月,缅甸对外贸易总额已达240.67亿美元,比上财年同期增加30多亿美元,其中,海上对外贸易额为181.71亿美元,边境对外贸易额为58.95亿美元。出口额为104.56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大幅增长;进口额达136.11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达到31.54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农产品、矿产、木材和工业加工成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是日用品和原材料等。缅甸国内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和冲突隐患是阻碍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10月31日发布的世界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190个列入统计的国家和地区中,缅甸的营商便利度排在第171位,较上年下降1位。营商便利度主要是衡量当地监管环境是否便于开办和运营企业,2014~2016年,缅甸的排名分别是第182位、167位和170位。2017年6月,缅甸副总统吴敏瑞表示,缅甸政府计划用3年的时间来提高营商便利度,使缅甸的排名进入前100名,但是,从目前来看,缅甸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三)产业经济形势

通讯业方面。缅甸的电信改革成效显著,手机用户迅猛增长。根据缅甸交通与通讯部统计,截至2017年7月,缅甸的手机用户已增加至5552万人,覆盖率达107%,使用网络数据的用户已达到4649万人,覆盖率为90%。缅甸已批准了3家移动宽带运营商,并将于2018年正式运营。此外,截至2017年10月,缅甸已建有18188站通讯基站,正在建设的有70站。

农业方面。缅甸吸引部分外企进入农业领域,截至2017年11月,农业领域的外资额约为1.3亿美元,有望创10年来的新高。农产品出口总额平稳增长,截至2018年1月,缅甸农业领域出口额为24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增加了1.7亿美元。其中,大米出口量达到260万吨,较上财年同期增长150万吨,为近60年来大米出口的最高纪录;豆类出口量较上财年同期增长2.5万吨。

能源方面。截至2017年8月,缅甸天然气出口额为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9亿美元。截至2018年1月中旬,缅甸成品油进口额超过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亿美元。

电力方面。2017年5月26日,缅甸迪吉燃煤发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该发电站由中国无锡华光电力公司投资建设,年发电量预计达8亿多千瓦时。8月17日,缅甸电力和能源部拟定“混合发电计划”,该计划有助于缅甸在全国范围内实现24小时全天供电。除了水力發电,缅甸也在不断开发天然气、风力和太阳能等电力能源。目前,缅甸共有水电站29座、燃煤电站1座,使用天然气和废弃物发电的电站14座。

水产业方面。据缅甸渔业局统计,本财年截至2018年1月中旬,缅甸共出口水产品3.8万吨,出口额达5.35亿美元,同比上年增加0.97亿美元。水产品大部分通过边境口岸出口至中国和泰国。

旅游业方面。缅甸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外国游客的数量急剧增长。据统计,本财年前8个月,缅甸的外国游客达到312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0%。2017年12月,缅甸旅游协会宣布,缅甸将重新实行旅游落地签证制度,并计划将仰光国际机场作为第一个旅游落地签证试点。

交通业方面。2017年4月19日,缅甸交通与通讯部提出投资铁路项目,将对5个主要铁路段进行升级,包括仰光一曼德勒铁路、曼德勒一密支那铁路、仰光一毛淡棉铁路、仰光一卑谬铁路和仰光环城铁路。这5个铁路段占缅甸全国铁路里程的80%,升级将花费约600亿美元。对全国铁路段的升级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为旅客提供便利。

三、外交

2017年,缅甸政府积极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与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但罗兴亚难民问题使缅甸外交遭遇较大困境。

(一)与中国的关系

1.高层互访频繁

2017年,中缅两国高层互访频繁。4月6~11日,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缅甸总统廷觉访问中国,双方在多个领域达成多项共识,并签订了教育、卫生和体育等方面的合作协议。5月14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访问中国并出席了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8月3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率领代表团访问缅甸并会见了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和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吴温敏,就中缅两国关系和双边合作等事宜进行讨论。9月8日,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吴温敏,双方就彼此友好合作、实现两国内部的稳定和发展等事宜进行交流。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内比都分别会见缅甸总统廷觉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双方就新时代下的中缅友好关系、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和若开邦问题解决方案等事项进行讨论。12月1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昂山素季,这也是昂山素季自民盟上台以来第3次访问中国。习近平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奉行对缅甸友好政策,落实两国达成的各项共识,促进中缅关系的长远发展。昂山素季表示,中缅关系对缅甸而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政府的真诚友好情谊将推动两国关系向更为坦诚亲密的方向发展。

2.专业领域交流密切

2017年1月22日,中国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北京会见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部长吴翁温,双方就推动中缅林业合作、林业投资和林产品贸易、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宜进行了商谈。3月1日,中国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在内比都分别会见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和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双方就缅甸的和平进程、民族武装组织签署全国全面停火协议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1月10日,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会见缅甸建设部部长吴温凯,并出席克钦邦230千伏主干网联通输电工程项目的开工仪式,该项目由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承建,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缅产能合作的重要实践。

3.民间交流不断加强

2017年,中缅文化、宗教等民间交流合作也在加强。4月8日,中国佛教协会率代表团到缅甸进行友好访问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国佛教界的往来对加强两国佛教友谊有着积极的作用。7月18日,第3届中缅民间交流圆桌会在仰光举行,两国民间组织就加强两国民间交流、中国非政府组织在缅甸开展惠民项目等事宜进行讨论。8月24日,为缓解缅甸甲型流感疫情,中国将大批医疗物资运往仰光,还帮助缅甸建立医疗技术培训中心和疾控中心。10月1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在内比都举办“中国电影周”启动仪式,电影周放映缅语配音的中国电影《功夫瑜伽》和《大唐玄奘》等供缅甸民众免费观看。12月23日,中缅友好医院暨杜庆芝医院移交启动仪式在仰光举行,昂山素季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并参观了升级改造后的杜庆芝医院。

(二)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关系

与美国的关系。2017年6月2日,首届缅美贸易展览会在缅甸举行,共有100多家美国企业参加本次展会。6月22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与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通电话,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两国政要的首次通话。7月17日,昂山素季和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在内比都会见美国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对朝政策特别代表尹汝尚,双方讨论了朝鲜半岛问题和加强两国军事合作等事宜。8月22日,美国与缅甸签署协议,美国将为缅甸在实施法治和打击贩毒方面提供援助。9月19日,昂山素季会见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帕特里克·墨菲,双方就加强缅美关系、推动缅甸国内和平进程等事宜交换意见。11月15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问缅甸并同昂山素季就若开邦问题和罗兴亚难民问题举行会谈,之后蒂勒森表示美国不会对缅甸进行大规模经济制裁。12月7日,美国众议院以多数票通过谴责缅甸政府种族屠杀罗兴亚人的决定。12月21日,美国宣布将涉及罗兴亚人问题的14名缅甸军官列入制裁名单。

与日本的关系。3月9日,日本政府表示将为缅甸提供420万美元的援助以推动缅甸国内民族和解与和平进程。7月6日,日本与缅甸农业发展银行签署协议,两国将共同为缅甸农民个人或团体提供19000亿缅元的低息贷款以帮助缅甸农业和农村发展。8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见访日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就加强两国军事合作、维护周边局势稳定、推动缅甸国内和平进程等事宜进行交流。12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会见缅甸总统廷觉,就加强两国经济合作、日本援助缅甸基础建设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关系。5月1日,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访问比利时,会见比利时王储菲利普和首相夏尔·米歇尔。次日,昂山素季在欧盟总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昂山素季还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举行会谈,双方就缅甸国内民主改革以及若开邦罗兴亚人问题进行了交流。5月4日,昂山素季访问英国并会见英国下议院议长约翰·伯考和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5月5日,昂山素季访问梵蒂冈并会见教皇方济各,会面后梵蒂冈宣布与缅甸建交,并将派驻教廷大使到缅甸。6月6日,昂山素季首次访问加拿大并会见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双方就缅甸联邦制度改革、解决缅甸国内人权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事宜进行讨论。6月19日,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访问俄罗斯并会见俄罗斯国防部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莱·帕特拉什维,双方就推动两国军队交流、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事宜交换意见。7月6日,缅甸国防军副总司令梭温在内比都会见挪威外交大臣博格·布伦德,双方就若开邦问题、缅甸边境排雷等事宜交换看法。11月20日,第13届亚欧外长会议在缅甸内比都举行,共有5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本届会议,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在开幕式上致辞。

(三)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

2017年2月2日,缅甸总统廷觉与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在内比都会见泰国副总理颂奇,双方就两国边境地区发展中小型手工业、加强对边境基础设施和经济投资等事项进行交流。3月19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率团对缅甸进行访问并会见缅甸总统廷觉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双方就打击贩毒、若开邦问题、增强两国各领域合作等事项交换了意见,会谈后两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7月11日,柬埔寨外交部部长布拉索昆分别会见缅甸总统廷觉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双方就旅游与贸易领域合作、文化教育合作、缅甸农作物出口柬埔寨项目等交换了意见。9月4日,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在内比都会见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部长蕾特诺·马尔苏迪,双方就若开邦北部的局势问题进行交流。9月18日,泰国皇家军队总司令素拉蓬·素瓦纳阿德访问缅甸并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萊。10月7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应邀出席文莱苏丹哈桑纳尔登基50周年庆典并与其进行会晤,双方重点讨论了关于加强两国在能源、教育和卫生等领域合作的事宜。

(四)与印度及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

2017年5月29日,印度陆军参谋长比平·拉瓦特访问缅甸并分别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双方就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加强两国军事交流等事宜交换了意见。7月7日,敏昂莱访问印度并分别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和印度国防部部长贾伊特利,双方就印度加强对缅甸的军事援助、扩大两国防务合作等进行了讨论。7月28日,第2届缅甸一孟加拉国海军高层会议在内比都举行,两国海军代表团出席会议,双方就两国海军合作、舰艇互访、航海安全和军队训练等问题进行交流。9月5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缅甸并分别会见缅甸总统廷觉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双方在海洋安全合作方面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关于电力、信息技术、文化和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11月23日,缅甸联邦内政部部长觉丁遂与孟加拉国外交部部长阿里签署了罗兴亚难民遣返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两个月内启动孟加拉境内的罗兴亚难民遣返回缅甸的程序。12月10日,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访问尼泊尔并会见尼泊尔军队总参谋长简德拉·切特里,双方就增进两国军队间关系、军方代表友好互访等事项进行交流。

(五)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

2017年3月29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在内比都会见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副总裁维多利亚·克瓦,双方就世界银行与缅甸展开经济合作等事宜交换了意见。7月1日,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菲利普·格兰迪访问缅甸并会见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等,之后前往若开邦的罗兴亚难民营进行探访。8月8日,昂山素季在内比都会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施泰纳表示联合国将继续协助缅甸实现国内和平与民族和解。11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出席在菲律宾举行的第31届东盟峰会并与昂山素季举行会谈,古特雷斯呼吁缅甸尽快惩处造成罗兴亚难民危机的罪魁祸首。12月14日,昂山素季在内比都会见联合国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特别代表普拉米拉·帕滕,双方就联合国协助缅甸保护妇女权利的合作事项进行交流。

四、2018年展望

2018年,缅甸政府为推动国内和平进程,将召开第3届21世纪彬龙会议,并继续同未签署全国全面停火协议的民族武装组织进行谈判。此外,缅甸政府还要妥善处理好罗兴亚人遣返问题。在经济上,缅甸将继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国内各经济领域发展。中缅将加深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的过程中,夯实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

资料来源:

1.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2. 缅甸《全球新光报》新闻网站。

3. 缅甸《镜报》新闻网站。

4. 缅甸《金凤凰》日报。

5. 缅甸《十一新闻》日报。

6. 缅甸《今日民主》日报。

作者:唐威迪 刘明明 賡亚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论文下一篇:加工承揽与劳动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