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2-09-11

一、综述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些年来, 国家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视越来越多, 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 使培养出的人才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随着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更加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

因此,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该将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 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文化自信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能够很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大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源泉, 也是引领和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其成为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文化是一种思想, 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灵魂。什么是文化?如何更好的理解文化?中外不同学者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时, 文化也属于模糊语言的范畴, 它可以指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语言使用文化、传统习俗等。

在学术上,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文化是交际者思维与行为的共有程序;有的则认为文化是可以进行多种释义的术语,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可以灵活的使用。因此, 文化是指交际群体所形成的共有价值、观念、思想体系、传统习俗等, 它能够有意无意的支配交际群体的思维与行为。

(二) 什么是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一个对高职学生文化态度、文化知识积累、文化能力提升的综合文化育人过程。近些年, 国家对于文化自信的建设标准也在逐年提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文化的参与主体, 学生思想活跃, 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文化自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家、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现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高职院校必须考虑如何更好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建立健全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术界对于文化自信的定义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经过对国内有关文化自信方面学术文献的研究,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高度具有文化自信的社会、民族或国家, 是一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坚定信心的群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 中华儿女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是, 当前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 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强国, 中国文化所具有的软实力还需要一代代的青年人继续为之奋斗。文章中的文化自信是指交际群体对于自身文化所持有的认同和自信感, 交际者会有意无意的在日常交际中践行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观念, 并对其文化进行传播。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应该重视在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健全相关的文化自信培育机制。文化自信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的文化自信教育能够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追求先进文化, 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理性审视相关域外文化。

三、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识,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现状, 研究人员对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9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开展此次调研过程中, 共计有461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70名同学参与访谈, 参与的学生共计531名。基于调研数据的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 进一步的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一) 高职院校应提供专业化的文化自信知识学习资源

在此次调研的过程中, 当问及高职院校学生是否了解文化自信时, 39.05%的学生反应自身对文化自信了解一般, 6.94%和2.60%的学生分别认为自己很少了解, 或不了解;这三种回答占到调查学生总数的48.59%, 数量接近一半。剩余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文化自信了解, 但问及有关文化自信深层次的内容是, 学生知道的并不多。此次调查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 尽管学生对于文化自信有一定的了解, 但其了解的文化自信知识很难满足国家对于高职人才在文化自信上的期待和要求。

因此,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创新基于文化自信的人才培养机制, 做到培养出的高职人才能够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自信能力。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搭建更好水平, 更加专业化的文化自信知识学习资源, 使学生对于文化自信有深入的了解, 能够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例如,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老师整理相关文化自信知识学习资源, 聘请有关文化自信的资深学者为学生开展文化自信方面的专业知识讲座等。这种高水平, 专业化的文化自信培养机制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 高职院校应注重第一课堂对高职人才文化自信的输入

调查数据进一步揭示, 当问到自身的专业课老师在专业课的讲解中是否会讲解涉及到的文化自信知识, 其中39.2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的有关文化自信知识讲解内容一般, 7.38%和2.39的学生回答老师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讲过;三者共计占到调查学生的49.03%, 占调查学生总数的一半。但是, 当在调查中问及高职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深入的了解文化自信时, 35.79%的学生认为应该从课堂教学接触更多的文化自信知识。因此, 数据反应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学习文化自信的期待, 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实际较少涉及文化自信内容之间产生了矛盾。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责任, 同时也更重要的应该承担起学生“育人”的作用, 特别是应该注重加大对于文化自信的教育力度, 满足学生从第一课堂教学中学习文化自信知识的需求。例如, 在一些工科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国家在相关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使学生及时的了解国家的发展前景, 及发展带给人民的利益, 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产生更高的自信。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更加重视第一课堂中有关文化自信的知识输入, 使专业课老师更多、更好的参与到高职人才文化自信教育中来。

(三)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人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调查中, 当问及高职院校学生最能感受到的中国文化自信影响来自什么时, 44.90%的学生认为来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认为来自国产电影、电视剧、中国国际地位或国家科技实力的分别为16.70%、11.50%、14.32%和12.58%。这也说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和加大对学生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当调查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时, 40.7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利于, 48.3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 两者共计占到调查学生总数的89.15%。因此,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他们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自身的文化自信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据也说明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比较重视和认可的。这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创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 高职院校在自身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属性, 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研究人员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应该注重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自身的文化特点, 同时也能够影响高职人才按照自身文化的特点进行日常交际行为。

四、总结

近些年, 国家对国民文化自信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不仅应该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同时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创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是高职院校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经过对相关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应该在自身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为高职学生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专业化的文化自信知识学习资源;应该在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中, 重视对高职院校人才文化自信输入的建设;同时, 也应进一步加大对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 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拥有更高的自信。

【相关链接】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不是, 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 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 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 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 "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 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 "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 "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 "与人为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 "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 "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 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 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 也是出自《礼记?礼运》,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 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 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所说,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的培养中应该注重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 使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通过对天津市相关高职院校学生的调研,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应该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文化自信知识资源, 加大第一课堂有关文化自信的输入, 同时, 也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学生,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凤臣.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与培育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27) :40-42.

[2] 郝桂荣, 李本智.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 (2) :31-34.

[3] 吴萍.以课程育人为导向整体架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J].现代教学, 2016 (10) :58-61.

[4] 袁智英, 袁筱凤.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跨文化人才培养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9 (5) :62-63.

[5] 张三元.论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J].思想理论研究, 2019 (1) :39-4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化监造方式确保承压类设备(或材料)制造质量下一篇:浅谈高校学生权利救济保障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