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品牌建设与传播方法探析

2023-02-19

高校品牌概念的界定从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学校精神、学校为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等方面做了阐述。综合来看高校品牌包含的内容很多, 涉及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 就实质来看, 我认为高校品牌应该是能够彰显学校特色、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出来的被社会熟知和认可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包括多个方面, 如学校名称、特色学科、标志性符号等。

高校品牌与企业品牌塑造不同, 但它们之间又有密切联系。高校品牌所承载文化的独特性、教育主题的独特性、品牌服务的独特性等, 这种独特性是高校品牌内在本质的表现。高校品牌建设过程中应当在保有它独特性的前提下, 借鉴企业产品品牌的设计、企业文化管理的模式, 来推动高校品牌建设。在企业文化管理中, 形象设计CIS系统是企业的识别系统, 将其导入高校品牌建设中可以使高校品牌建设更具有科学依据。CIS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即MI、BI、VI恰好与高校品牌建设中的精神建设、制度建设、品牌设计相契合。这三个方面正是高校品牌建设的关键内容, 认真探究意义重大。

一、借鉴MI理论培养学校核心精神

精神是品牌的核心力量所在, 是一个品牌长久不衰的精髓, 培养学校核心精神是构建品牌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当注重学校核心精神建设。应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 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更好地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促进和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首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包含内容很多, 突出来说就是对全校学生开展性格、人格、思想、教养等方面的教育。大学是一个综合型教育机构, 它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立足于社会, 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可以开展以感恩、宽容为主体的教育活动, 通过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 为学生树立感恩、宽容的心态, 让学生懂得感恩社会、感恩生命、感恩生活。让学生参与其中, 用不同的形式影响人、教育人, 从而达到教育育人的目标, 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标准、勇于担当、能成为社会栋梁的人才。

其次要加强教风建设。让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索建设优良教风的途径, 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养, 定期组织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教风的建设。出台相关政策, 引导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借鉴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 建立教师考评制度, 采用学生、考核组、教师自己考评的方法对教师教学进行监督、考核, 亦可采用优胜劣汰的方法对优秀教师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 在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最后要加强学风建设。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加强思想教育。相比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 大学学习生活相对轻松, 同时易受社会就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所以, 要经常以班会、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加强对宿舍、教室、图书馆的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 同宿舍同学的学习习惯、方法等都会起到相互借鉴、学习的作用, 所以发挥宿舍的引导作用, 尤为重要。最后, 加强考勤和考核力度, 起到学习的约束作用。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等方面的评比, 达到以评促建的作用。

二、以BI为理论指导创新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品牌培育的基本保障。企业文化建设中包含各种行为识别, 比如员工考核制度的确定、员工培养、企业环境分析等。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十分重视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是一个组织健康运行的必备保障, 不健全的制度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发展。

制度建设应当做好环境分析合理定位。企业要想进行文化的塑造首先要对环境进行分析, 高校亦如此。只有了解自己生存环境, 准确定位才能在决策中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计划。由于高校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因此应当对自己自身发展、所处的客观、主观环境进行合理分析, 发现优势、规避劣势, 才能为制度的制定提供合理评测标准。

重视制度建设需要规范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工作行为的规范, 同时也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学校不仅要建立良好的规范的制度条例, 同时也要很好地履行制度职责, 让制度管理深入人心。例如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社团管理制度等, 应当符合学校发展要求, 符合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性质等特点, 让制度为人服务, 同时也让制度成为一个学校彰显自身品牌价值的限定条件。只有制度科学合理, 才能为一个学校构建品牌提供统一的行为保障, 加速品牌培育。

三、实践VI视觉识别理念注重品牌设计

企业VI视觉识别是将企业抽象理念转化为视觉形象, 让顾客感受企业文化内在魅力。高校品牌建设中可以借鉴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 将抽象的品牌内涵体现在大家可以识别的校徽、校舍、文字宣传片等建设中来, 让大家通过视觉识别感受品牌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品牌设计要与品牌精神相结合, 符合高校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具体来说, 就是在品牌设计过程中突出品牌的特点与精神。学校应当设定自己标准字体、标准色彩、校徽、校旗等标志性事物, 在校园规划建设中注重景观、布局与学校精神的呼应。如可以建设学校的文化长廊, 广泛征集能够体现学校精神特质的标语张贴于上;建设符合学校风貌的特色建筑;美化校园环境, 营造环境文化氛围。让这些实在的物质成为学校文化的代名词, 看到学校建设就能够体会到学校的精神内涵。

品牌设计要重视媒体平台的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 媒体已经成为公众了解一个高校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自身形象的外在代表, 同时也是受众了解品牌内涵方式。因此在媒体平台建设中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的媒体工作队伍, 在技术和建设理念上提供基础保障。其次, 重视新媒体建设。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和普及, 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伴随媒体出现在师生生活中。高校在媒体平台建设中应当注意多平台共同发展。维护好学校的官方网站、公众号, 建立微信群、QQ群等, 将学校的文件、精神、信息、活动图片、宣传内容等通过这些平台传递给师生。让师生和外界通过媒体平台了解学校、从而培育品牌的美誉度。

四、品牌传播模式

首先积极做好媒体传播。积极寻求与媒体的合作, 例如通过人物访谈、教学名师等方式, 推出能够代表学校的突出人物, 他的事迹、表现就是学校品牌的具体体现, 通过媒体的报道扩大学校影响力。同时也要经营好学校自身运营的媒体平台, 让它们成为学校品牌传播的主要力量。

其次要做好活动宣传。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 使参与活动的受众或主体深刻感悟学校品牌文化, 感悟学校品牌内涵, 感受学校品牌实力。可以不定期举办或协办大型会议, 在教育界或同类高校当中产生影响, 扩大宣传效果。还可以通过成果展、作品展等展示学校各方面的成果, 增加各界对学校的赞誉度。或是通过不同的例如校庆等重要的时间节点, 展示学校风貌, 传播学校品牌。

最后, 要做好人际传播。一个学校的品牌内涵, 主要来自于在师生内部的认同感、归属感, 从而达到内部传播。让师生切身感受学校品牌的内涵, 并将他们视为传播学校品牌的主要力量。同时, 师生本身就是学校品牌的代言者, 个体行为是品牌的直接呈现者, 是品牌内涵的践行者。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品牌塑造研究主要体现为高校形象研究的哲学思考、高校品牌塑造的基本要素等方面。虽然对高校品牌塑造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和分析, 系统的阐述及设想, 但很少有研究者将企业文化管理与高校品牌塑造传播联系在一起。而高校品牌塑造的理念建立在企业商品品牌建设的基础上, 因此探索企业管理与高校品牌建设的关系、将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于高校品牌建设中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高校品牌,传播

参考文献

[1] 董婷婷, 张向荣.打造高校品牌文化之管见[J].商业经济, 2006 (7) :112.

[2] 刘欣.地方应用型高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2010 (3) :26-29.

[3] 邱文中.试论高校品牌在文化传播中的塑造[J].东南传播, 2008 (11) :151-153.

[4] 宣捷.高等院校品牌传播策略探究[J].学术问题研究, 2006 (1) :103-1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辩证统一下一篇:地铁突发大客流运营组织思路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