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补充医疗保险论文

2022-05-0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国内补充医疗保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前段时间,微信钱包里开始出现保险服务的“微医保”窗口,以后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购买保险、查询保险以及理赔保险。腾讯方面称,目前这项功能仅开放给全国1%的微信用户,但是诸如投百元可保600万元、传统保险商业模式将迎来变局等,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属于补充医疗保险腾讯微信上线销售的“微医保”是一款补充医疗保险。

国内补充医疗保险论文 篇1:

论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工作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不断竞争的环境中,员工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就导致了员工的情绪低落、满意度不高甚至亚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对企业和员工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员工身心健康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对员工健康管理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本文从政策环境、补充医疗保险与第三方机构这三个方面解读外部支援环境是如何推动员工健康管理发展的。

关键词:员工;健康管理;外部环境

一、引言

员工健康管理已在中国发展起来。在21世纪初,员工健康管理已被引入中国,尽管时间不长,但是员工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还是相当可观的,不少地区都在逐步实行。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中国的员工健康管理水平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初级水平。针对员工健康管理而言,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包括管理者和员工自身不断努力,推动其发展,而且还需要企业外部的力量对其进行支援。在本文中,这种支援力量就是外部支源环境。通过对国内外员工健康管理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能够推动员工健康管理发展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员工自身以及政府,其次还需要市场这个调节机制发挥作用。本文主要从外部支援环境这个视角解读如何推动员工健康管理发展,所以是从政府以及市场这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具体来说,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支持和引导员工健康管理发展,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推动补充医疗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市场的推动作用使得第三方机构在推动员工健康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

二、外部支援环境如何推动员工健康管理的发展

1.政府政策环境

现今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员工健康管理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对其认识不够深刻,觉得它不是很重要或者想要好好发展它,但是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等。在中国来说,政府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以及员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将从政府政策引导以及政策支持这两个方面阐述政府针对员工健康管理可以做出的贡献。在政府政策引导方面,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措施鼓励企业选择具有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合作,避免与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缺乏责任感的企业合作;同时引导消费者在消费时考虑企业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与否这一因素,这就间接的促使企业重视自身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也考虑这一因素。在政府政策支持方面,首先,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健全的企业给予减税的优惠;其次,可以出资支持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管理的研究,对于企业在这方面的融资请求,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最后,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时,政府可以设立健康管理咨询机构或者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咨询机构。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从而帮助企业解决在员工健康管理中遇到的一部分问题并引导企业建立并健全员工健康管理体系。

2.补充医疗保险

如今国家和企业虽然会为员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但是对于完全解决员工的健康和疾病问题还是不足的,需要补充医疗保险对其进行补充,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中国人看病负担过重的情况。通过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在中国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给员工健康提供一种外部环境支持。具体来说,可以实行将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进行捆绑,如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到达一定时间,即可免费享受补充医疗保险或者给予缴纳优惠。这样就可以减轻员工的医疗负担而且引导员工对于医疗保险的消费。因此,员工健康管理在中国更好的发展需要借助补充医疗保险在中国更好的建立和完善起来,从而促进员工健康管理发展。

3.第三方机构

员工健康管理在中国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它的发展要求在市场上建立比较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对于社会而言,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专业的服务公司,企业可以得到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指导,使得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除了健康管理服务公司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是第三方机构的代表。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于研究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性,而且他们的研究一般也都需要以社会实践作为依托,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孵化场”,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开展研究的时候,需要去企业实践调查,这样是保证其研究具有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的基础。从另一方面而言,现在的一些研究因为与社会实际脱节而缺乏现实意义,企业与高校或社会研究机构在这方面的对接,可以让研究发挥实际作用。高校和社会研究机构的的加入使得企业的员工健康管理在符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更加具有专业性。

三、结论

身心健康的员工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员工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促进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发展共赢。对于企业方而言,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需要注重与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专业性的健康管理咨询公司对接,利用各方势力共同促进员工健康管理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到,员工健康管理不仅需要企业的不断努力,还需要有政策环境,补充医疗保险和第三方机构等外部支援环境对其进行支持,这样可以使企业对员工的健康管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皓.员工健康管理模型构建分析[D].上海市: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

[2]姚烨申,吴亚春,王勇,曹政璐.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操作型员工健康管理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 (7)

[3]赵洋,蔡璐璐.企业管理中的员工健康管理[J].经济论坛,2009,( 6)

[4]王兴琼,陈维政.员工健康与组织健康关系探讨[J].商业研究,2008(10)

作者简介:蒋湘娣(1991- ),女,汉,湖南人,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劳动关系

作者:蒋湘娣

国内补充医疗保险论文 篇2:

微信“微医保”,值得投吗?

前段时间,微信钱包里开始出现保险服务的“微医保”窗口,以后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购买保险、查询保险以及理赔保险。腾讯方面称,目前这项功能仅开放给全国1%的微信用户,但是诸如投百元可保600万元、传统保险商业模式将迎来变局等,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属于补充医疗保险

腾讯微信上线销售的“微医保”是一款补充医疗保险。所谓补充医疗保险,就是当被保险人发生医疗费用时,在社保报销比例之外,由保险公司提供给被保险人的一种经济补偿型保险。

“‘微医保’最低只需要百元保费就能获得数百万元保额,且对国内公立医院的自费项目、自费药也可赔付。同时,保障范围涵盖了发病率最高、个人医疗负担较重的百种重疾,可以帮用户实现重疾无忧。”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邱希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百元保费撬动几百万元的保障,听起来确实非常不错。但是如此悬殊的缴费与理赔,保险公司的风险能否覆盖?

“以互联网巨大的流量,补充医疗保险这种产品的确可以做到以小博大的保障效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像阿里巴巴持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就有类似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记者在众安保险公司网站上看到一款补充医疗保险产品,136元起价,保障额度为300万元,与“微医保”产品类似。

除了互联网巨大的流量能为这种保险产品降低风险外,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还有一道天然的风险屏障,那就是社保。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补充医疗保险只报销社保报销后的那部分费用,并且此类补充医疗保险对于一般疾病的住院治疗或手术,还会设置一个万元的报销起付线,后端的报销相对风险可控。“由于社保报销比较规范,后端需要关注的风险点主要在自费药的滥用风险上。”

600万元重疾医疗保障

“微医保”是一款高度定制化的健康险产品,除了高性价比的优势外,“微医保”在服务层面也做了很多创新,包括急速赔付、快速就医、押金垫付、专家预约、专人陪诊、专家病房、手术安排等等。

从保额来看,“微医保”包含300万元一般医疗保障,针对保监会定义的高发的100种重大疾病提供600萬元重疾医疗保障。

从报销范围来看,“微医保”报销范围突破社保目录、不限疾病种类、不限治疗手段,只要是必需且合理的医疗费用,超出1万元免赔额的部分100%报销,针对100种重疾,提供600万元保额0免赔100%赔付的保障。

从赔付来看,“微医保”有直赔、闪赔、快赔多种赔付模式,用户可自行选择理赔服务方案。所谓直赔,是指用户可选择在500多家网络医院就医,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直接与医院结算,用户无须垫付再报销;闪赔则是指若用户在非网络医院就诊,住院后3天内报案,出院时将有专人陪同,协助理赔,实现2小时闪赔,出院立即拿赔款;所谓快赔,是指用户出院后再报案,将由顺丰快递上门收件且免邮资,3天内快赔到账。

从定价看,腾讯方面称,“微医保”作为腾讯首家控股保险平台推出的第一款普惠型健康险产品,以有社保版为例,21周岁一年保费216元、26周岁276元、31周岁372元、36周岁456元。

事实上,这款“微医保”的“配方”并不新鲜,“互联网百万医疗险”的概念近年来在市场上颇为流行。早在2016年年初,平安健康险就推出了中国首款互联网百万医疗险,按照2017版最新的“平安e生保”,以21~25岁的有社保用户为例,一年交271元的保费,年度最高赔付金额可以达到600万元。此后,众安在线推出“尊享e生医疗保险”,以21~25岁的有社保用户为例,一年交219元的保费,年度最高赔付金额可以达到100万元。

作者:赵新江

国内补充医疗保险论文 篇3:

论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引致因素

摘要:中国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国民对健康服务持续和多样化的需求、国家对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覆盖但保障能力相对不足、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四大因素对中国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客观要求。中国正处在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的转折关头。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将有助于直接减轻参保人员的医药费用负担,间接减轻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和形成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关键词: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补充医疗保险;引致因素

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是相对于主体医疗保险制度而言的。即一个国家通常会采取以某种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来保障国民的基本医疗费用支出安全,除主体医疗保险制度外的其他医疗费用支出保险模式均可以称之为补充医疗保险。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属于主体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有共同的地方:其目的均是为了化解社会成员面临的疾病风险,运作方式均是采取保险的运作方式,理论基础均是大数定理,资金均来自于一定程度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一,实施主体不同。基本医疗保险通常以国家为主体来实施,而补充医疗保险通常由国家、非政府组织以及商业保险公司来实施。其二,价值取向不同。基本医疗保险在化解社会成员疾病风险时更多地倾向于实现社会公平,而补充医疗保险在化解社会成员疾病风险时会更多地考虑效率因素。其三,制度供给形式不同。基本医疗保险通常以国家为主体来提供,因此其制度供给具有强制性;补充医疗保险通常由非政府组织以及商业保险公司来提供,因此其制度供给具有自愿性。其四,适用的对象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通常是全体国民;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通常是不排除全体国民在内的一些特殊国民。

中国总体上是一个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实施了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随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实力增强以及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国民对健康问题日益重视,国家也对包括医疗保险和国民健康在内的民生问题高度关注。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和保障程度基本稳定已经使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市场空间基本划定。药品产业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都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正处在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的转折关头。

一、国民对健康服务的持续、多样化需求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涉及三个方面,虽然社会和心理方面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知,但这一定义应当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健康含义的不同方面,或者说使我们对于健康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生命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健康权是生命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民以其身体的生理机能的完善性和保持持续、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内容的权利。生命健康权的维护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和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目的。因此,任何一个公民都有维护自己生命健康的权利。健康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决定了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持续性。健康生产函数表明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收入、医疗服务和生活方式,适当的医疗服务是在边际上改善人们健康的重要方式。中国国民对健康权利高度重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时间、精力、经费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大投入。《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3.02%持续增加到2013年的5.57%(参见图1),这充分说明了国民在费用投入方面对健康的重视。健康权作为基本的人权决定了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持续性,这引致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持续性需求。

现代健康观念告诉人们健康的外延是较宽的。现代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多方面内容。健康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对健康追求的多样性,对健康的多样性追求引致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多样性需求。国民对健康服务的持续需求和多样化需求需要持续的和多渠道的医药费用投入来实现。这为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国家对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民生问题高度关注

最近十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关注民生建设。国家召开了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重要会议,对民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全面展开了民生建设。如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新时期国家开展民生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定》关注民生,直面矛盾,破解难题。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该报告为中国从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时期的民生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201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纲要》为“十二五”期间中国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民生和社会保障的论断是新时期中国推进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是全面推进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行性。

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覆盖但保障能力相对不足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998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拉开了城镇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序幕。该文件在政策设计上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财务模式,在政策设计上力求把城镇所有职工,即城镇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去,但到目前为止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依然在享受公费医疗。全国各地正在把目前依然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贵州、福建、北京等多省市已经采取了这样的做法。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与少年儿童以及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只设统筹基金,不设个人账户,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需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设计上力图把城镇人口中除职工和需要医疗救助外的所有其他人口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两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政策设计目标上把除需要医疗救助外的全体城镇人口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从而在制度构建上实现了城镇人口覆盖范围的全民化。即除医疗救助外,城镇每个人口目前至少有一种制度安排保障其基本医疗费用支出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2003年国务院转发的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规定的。该《意见》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尽管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优化的空间,其运行空间还有待完善,但能够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元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中率先建立,确实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建立之初到现在参保人数在稳步增加,覆盖面持续扩大,到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原卫生部长陈竺在“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表示中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国家行列,目前中国的基本医保已覆盖了96%的人群。

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并不意味着基本医疗保险能够保障国民的全部医疗费用支出安全。虽然最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的总收入均超过总支出,城乡医疗保障资金支出在现行条件下是有保证的,但从总体上看这种收支平衡是在现有医保政策实施“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财务制度下的平衡,并不意味着现有平衡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基本的目标。因为2009年、2010年、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基本医药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为86.68%、86.68%、63.37%,2009年、2010年、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基本医药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为58.92%、58.92%、42.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对基本医药费用的报销比例大概在60%左右。如果一个医疗保障制度的共保率达到了25%左右就被认为实现了保基本的目标,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可见,目前城乡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还难以实现从总体上保障城乡人口的基本医疗费用支出安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基本上处于适度状态,前文提到的2009年、2010年、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基本医药费用的报销比例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城镇人口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不足主要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过低所致。据笔者测算表明,2007年~2013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筹资水平是低于适度筹资水平的(参见表1)。

在2003年卫生部等《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通知》颁布之后,卫生部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这些制度对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各年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的数据可以计算出2004年~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筹资水平。笔者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基数计算的2003年~205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适度筹资水平为6%。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2004年~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筹资水平低于适度筹资水平(参见表2)。

全覆盖后基于整体筹资水平不足的基本医疗保险有限的保障能力表明全体国民的医疗费用支出只有部分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来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目标设定及其客观上存在的有限保障能力为补充医疗保险在业务拓展方面留下了市场空间。

四、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0年~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总产值相关指标表明近十几年来中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参见表3)。2013年底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它具有高技术性、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市场进入壁垒高、集中程度高等特点。中国的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的。以医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口径)为例,2001年~2008年医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口径)环比增长速度最低年份为14.89%,最高年份达到了36.18%(参见表4)。虽然国内医药企业对基础研究投入相对较少,从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来看,目前国内很多医药企业研发投入都不到其销售收入的5%,研发投入占比在6%、8%就已经是比较高了,但随着市场对医药产业创新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医药产业用于科技活动方面的经费会还会进一步增加。

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和不断增加的科技活动方面的经费投入要求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要有可靠的销售渠道和可观数量的消费者才能够保证医药产业进行重复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药品制造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科技活动方面的经费投入主要是为了对药物实施某种程度的创新,这决定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新药物平均成本通常比较高。在居民收入和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创新药物的高成本可能超出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而使创新药物的潜在需求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有效需求,造成创新药物生产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整个药品生产行业的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是增加国民对于高昂医药消费可及性的重要融资渠道。当一些质量可靠、疗效较好的创新药物的部分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予以报销时,国民的消费负担会有所减轻,在同等条件下会增加国民对于必需的创新药物的消费量,从而盘活创新药物和整个药品生产行业。所以说,以补充医疗保险作为桥梁来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结论性评论

目前中国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五种形式。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全民化、保障与激励一体化、管理服务社会化取得实质性进步的情况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头。引致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国民对健康服务持续和多样化的需求,国家对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覆盖但保障能力相对不足和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这些引致因素为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赢来了难得的机遇,社会应该开始更多地关注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在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的情况下,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将有助于直接减轻参保人员的医药费用负担,间接地减轻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形成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已经取得了逐步被大多数人群所认知、基本医疗保险的关系定位基本明确、种类和覆盖面逐渐增加、运营方式的灵活性显著增强、保障效果逐步显现五个方面的成绩,但补充医疗保险发展依然面临着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的角色错位、风险管控困难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度低、发展不均衡、参与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能力低下的问题。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仅仅论述了其发展的引致因素。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比如,应该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整体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某一类或几类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宏微观研究。这些研究应该就整体或者某一类或几类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难、政策环境约束及优化、发展的现实可能性、需求的人口学特征等做进一步探讨。商业保险公司是补充医疗保险的最终生产主体,它们应该积极推动、支持和参与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研究。

[责任编辑:杨健]

作者:贾洪波 陈彦君 徐婷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第四财务报表研讨论文下一篇:小学绘本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