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总结报告

2022-08-06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术交流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学术交流总结报告

学术总结报告

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

学术总结报告

鞠 曦

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代表:

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于 2010年6月14日 至17日在中国无锡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和谐美好世界”,这一主题得到了海内外易学界普编认同,认为挖掘和弘扬易学精华,为推动和谐世界作出贡献,是易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届大会由无锡市社科联、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无锡市灵山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由新加坡易学会、印尼易经美化大自然基金会、马来西亚易经学会、泰国弘易学会、国际易经学会韩国总会、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台湾中华乾坤国宝易理学会、台湾明山园易经学会、中国安阳周易学会、江苏省周易研究会、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中巴学术交流中心、陕西省华山周易学会、湖北省武当山周易研究会、中国国际易学风水策划设计研究院(香港)、澳大利亚大洋洲风水研究学会、湖南益阳易经文化研究会、湖南资阳易经文化研究会、云南中华周易研究会、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美国国际易经学会、甘肃华夏易经研究院等二十三个国内外学术团体协办。

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为了大会的成功举行,精心专门制作了“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网站,广泛宣传联络、走访国内外学者、征求各方意见、明确会议方向、取得有关单位支持。本届大会得到了江苏省政协、江苏省社科联的关心和支持。无锡市委、市政府对大会高度重视,决心办成最有特色、最有个性、最有影响的世界易经大会;为此专门成立了大会筹委会和由政府十八个有关部门组成的会议协调工作委员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全方位提供了高规格的会议保障。大会在金碧辉煌的灵山梵宫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主要领导有: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女士(并发表了颇具学术意蕴的赞扬《易》经思想的讲话)、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先生(并致开幕词)、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先生(并奏响开幕吉祥锣)、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解清先生、无锡市政协主席贡培兴先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廖进先生、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人先生、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卜人先生、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佳中先生,以及无锡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部门领导。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女士、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吴伯雄先生以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知名人士、《中国儒学年鉴》社等单位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与贺电。

本届大会与会学者四百五十余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阿根庭、丹麦、立陶宛、圣地亚哥、瑞士、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港、台、澳二岸三地)等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学者达166位。成中英教授、刘大钧教授、唐明邦教授、本特·尼尔森(Bent Nilsn)教授、卢央教授、林忠军教授、徐芹庭教授、辛立洲教授、徐道一研究员、赵定理研究员、杨宏声研究员、余治平研究员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与会。本届大会收到论文三百余篇,一百五十余万字,收入大会论文集一百二十三篇。大会以全体会议与分组讨论的形式交叉举行,分组讨论划分为二个义理组与三个象数组,使与会学者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受大会的委托,我代表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学术评审委员会对本届大会进行学术总结。本总结的文献根据为大会论文集(我提前二天到达无锡,以通读论文集),并以当前国内外易学学术水平为参照系,反映本届会议所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本总结如果存在某些问题、不当或错误,则由我个人负责。

各位学者:

以现当代学术的学科性质而言,毫无疑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所有知识之本体;哲学是所有知识之根,其它是树干与枝叶。然而,因为西方哲学始终没有解决本体论问题,没有使本体论与主体论统一,存在的“非同一性”等等问题,使西方哲学与文化出现“终结性”危机,西方哲学面临理性之诀择,需要重新确定理性与社会历史进路,哲学又一次发出拯救形而上学的历史呼唤。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把眼光投向中国,认为人类如果想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下去,需要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寻找智慧。因此,《易》经等古代经典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国际易经学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成中英教授以中西比较哲学为视域,对《易》哲学进行了推定,认为《易》之“易”实为本体论之典范,《易经》本体变化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哲学的开端;与西方的存有形上学不同,《易》提供了一套内外相应与阴阳互补的认知哲学、德性哲学和本体形上学,使理性于人之道与天之道在本体上一致与统一,本体变化的本体形上学实现了和谐与和谐化。成中英教授进一步论证了孔子把人与天地本体结合为一体及其老子对象征符号体系的超越而直接运用变化的易道。应当认为,成中英教授关于《易》“本体变化”的本体形上学的理论建构,不但对西方哲学超越始终追寻而不得之的纯粹客观本体指出了方向,对于走出哲学的终结,给出了本体形上学座标,而且对于当今和谐世界的时代性要求,给出了哲学支持。就哲学的主体性而言,对应于国内外西化式的易学研究,成中英教授给出的是中国化的本体论解读,所以应当引起中国哲学界的注重与反思。

各位学者:

易学研究,源远流长。走出理性困境之需要及易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易学于现代据有强大生命力,成就了洋洋大观之现代易学,同时也出现了易学的学术失范等问题。问题表明,现当代易学研究既有正本清源以走出历史上“两派六宗、互相攻驳”的挑战性和困难性,也有着超越古人的机遇性,我们有中古学者无缘置案的于现当代出土的简帛文献,能够有幸窥见《易》之真谛。对此,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刘大钧教授对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易学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了由其倡导的当代象数易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及现代意义。刘大钧教授对周易热及其进路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周易》象数学研究,分析了现代“科学易”研究与《易》经象数的关系,批评了“科学易”的牵强附会,批评了“算卦热”对易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文精神之背离。刘大钧教授认为《周易》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象数易学与现代科学的秥合尚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而对于支撑数术算卦的义理,则需要通过学术研究去进行解读,由此将加深对《易》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显然,刘大钧教授对当代易学反思是深刻的,对于易学之正本清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反思的基础上,刘大钧教授给出了易学研究应然的历史进路,认为马王堆《帛书周易》是未经后人改动的西汉今文经学之宝贵文献,其与上海馆藏楚竹书《周易》互相印证,可观其汉代今文易与先秦古文易之原貌,大大拓展了经学研究的视野;所以,以简帛易学为核心的早期易学研究是当前易学研究的制高点,大有可为。刘大钧教授进一步指出,进行简帛文献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力,需要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史学、哲学、易学的多层次融合互动,探赜索引、持之以恒,方见易学真谛。应当认为,刘大钧教授所给出的简帛易学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是历史与逻辑之高度统一,按此方向努力,必将在历史的高度成就易学新成果,希望易学学者尤其是年青一代易学学者能够沿此方向努力,超越前人,为以易学化成天下而进行刻苦的学术研究。

各位学者: 随着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儒家思想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然而,由于后儒对儒学的枝解,产生了对儒学的种种误区,而其必然表现在群经之首的《易》经上。孔子晚而好易,韦编三绝,却言称“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因此,《易》成为儒学正本清源的重中之重。易学史表明,“以《易》疑丘”从而误解孔子儒学思想成为易学和儒学中的显性问题,孔子于《系辞》中所预见之“惭枝游屈”成为事实,从而使“惭枝游屈”成为《易》学根本问题,而“打倒孔家店”实乃“以《易》疑丘”误解孔子之必然结果,欧阳修、崔述直至现代古史辩派等疑古思潮,是“以《易》疑丘”的主要问题形式。显然,“以《易》知丘”应当是当代儒学乃至后世儒学的学术方向。职是之故,孔子儒家思想与《易》之关系及相关问题,成为本届大会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周易学会秘书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忠军教授以《帛书易》“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为理据,认为孔子把昔者圣人所做之《易》区分为卜筮、数理、德义三个层次,孔子深求卜筮之术、由卜筮精通易之数理,然后由数理推衍人道之德义,观乎人文,明而贲之,以德义取代卜筮,为之以化成天下,是孔子老而好易之目的。显然,林忠军教授的上述推定,是对孔子易学思想的正确解读,为从新理解孔子儒学思想,正本清源,走出“以《易》疑丘”的学术思想误区,使儒学于现代发挥化成天下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认为,《易》所提出的“天下和平”、“万国咸宁”为世界人民所广泛认同。《易》之核心价值乃在所阐发之大同思想,启迪国人睿智、震奋民族精神、培养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激发炎黄子孙的豪迈气概与开拓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道一研究员论证了《易》的和实生物思想及现代意义,《易》以“和平”与“太和”为重要概念,从而把“和”的概念扩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实生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之一。台湾中华周易学会创会会长吴秋文先生论证了易经的现代价值与二十一世纪走向,其价值在于孔子易学及儒学所给出的如何做人及生命路向,由此透视易经成位、易行、易立之三中,则能开拓新思想,开辟一条普世价值的康庄大道,达到国际易经化,进行易道未来化之推广。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余治平研究员论证了《谦》卦与谦之为德,认为在整个儒家乃至整个古代中国的道德文明发展里程中,《周易·谦卦》的写就以及《易传》注解的完成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谦之为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项有机构成,是古代因此也应是当代中国人公、私生活的一项重要品格。显然,余治平研究员推定的主体谦之为德,有其本体论支持,因为《谦·象》“地中有山”之坤之顺与艮之成终始之本体尽性,决定了谦尊而光,卑而不逾,故谦之为德,终始之道也;恶盈好谦,和谐之要也。所以,余治平研究员关于“谦之为德”之推定,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

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徐芹庭先生具体以《易》与《仪礼·士婚礼》为理据,认为社会和谐,圣道之兴,礼为要务,而礼教之行,首在《仪礼》,男女教育之始也。而今不重婚礼,胡作妄为,毫无教养,男不忠良,女不贞洁,处处结婚、处处离婚,乃导致社会乱象之根源之一。职是之故,《易》与《仪礼》乃以内圣外王之道教人,是救世之良药,是真正之人文科学。敏而行之,家可保,国治而天下平,世界将更和谐美好。

各位学者:

易学之道,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成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显然,探寻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深层结构是易学的历史与逻辑之统一,按照时空统一性,易学思维必然表现为中华民族久远之文化生成。云南孔子研究会黄懿陆先生通过引证张政琅等学者的有关数字卦研究成果,以云南抚仙湖水下遗址考古为证据,以“日月为易”为理据,认为易学起源于1.7万年前的远古云南。显然,这一研究旨在超前的《易》学起源史,为研究《易》学的思想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思维发展史具有参照作用。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不能把甲骨文中的日月象形之“易”字等同于《易》经之“易”,也不能把符号文字等同于数字卦,因为从符号文字到数字卦再到成书为《易》的六爻符号卦,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古人的思维方式经过了抽象化、理论化、系统化、体系化的长期过程;云南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日月象形符号,不能排除其产生于古代社会的“互渗律”,且“日月为易”的推论为小学训诂,显失《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的思想高度。因此,认为易学起源于1.7万年前的远古云南这一结论实属大胆假设,尚需小心求证,还需要大量的新出土文献支持。但是,如果把云南抚仙湖水下遗址的考古证据视为象数思维的原始形式,当无异义。

东南大学李士澂教授以现代数理为工具,对太极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正本清源,认为只有阴阳和谐,才是太极图的正确表述,从而证明《序卦传》和《杂卦传》所序之的六十四卦的卦序之黑白格是无序的散乱结构,而且八个主卦与文王八卦毫无关系。可见,李士澂教授的易图学研究证明了《易》经文献的非恒以一德,表明了通行本之“惭枝游屈”,唯正本清源而后可。

易学史表明,由于王弼扫象以开义理之显河,一般认为王弼易学延续了儒家义理。然而,这却是个相当含混不清的问题,因王弼同时所处玄学之特殊地位,相对于儒家义理之不语怪力乱神,显然具有相当之存疑。因此,重新研究王弼易学及其进行正确的易学史定位,应当为当代易学研究所注重。对此,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王绪琴以简帛文献为依据,认为王弼易学失落了儒家易学之德义精神,其解易之理为玄虚之理,非孔子儒家之“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义理,失落了孔子治易以化成天下之本义。显然,王绪琴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走出“以《易》疑丘”的易学误区的个案性研究,具有澄清儒学义理、解决易学的“惭枝游屈”问题,理解《易》之“恒以一德”,具有重要意义。长白山书院山长鞠曦论证了《说卦传》“尽万物”之理的“六爻成效”章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恒德不贰,以此表明孔子易学是完整的思想体系,汉儒“以《易》疑丘”,对《易》断章取义,篡成十翼以显圆满,终成通行本传世,误孔子易学二千余年,今有帛本可证之,因此,重新解读孔子易学思想,以“吾道一以贯之”与《易》“恒以一德”为目标,以“六爻成效”、“六位成章”推定《易》经定本,传续后世而贲化天下,是现代易学的重要任务。

各位学者:

数术学研究,是本届大会的内容之一,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专门讨论数术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中心鲁扬才、白云教授对奇门遁甲八式七步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推定,以运用于经济学;白云、吴仲明、戴卫东、孙中亮、朱永亮、朱志军先生论证了奇门遁甲与河图洛书的关系以及风水作用;陈紫微先生对大六壬哲学与七政四余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侯英、张淑琴、梁少珍先生论述了紫微斗数的基本原理;盖丰元、盖国锋、徐东先生探索了太乙神数;李德生、周超、刘翠荣先生讨论了奇门预测学的核心问题。问题表明,数术学的基本原理是个极待进行现代理性阐释的重大问题,关乎此,无锡周易数术学会李春会长对数术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现代性阐述,认为数术是运用五行天干地支生克制化来揭示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学科,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用一种特定的宇宙规律来断定人、事、物特点和特征及其未来发展的学说。李春会长的这些推论,具有数术学的理论基础意义,显然,其最成功的佐证即中医学。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数术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应当把其从属于自然本体的范畴与人文自律的范畴及其相互做用进行必要分疏与推定,从而把主体的自律性纳入到社会科学,而对于数术学的自然本体之规律性则应建立科学的数理模型,以使其成为一种真正的科学。在这方面,鲁扬才教授以时空为理论支柱,进行了有益探索。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门与《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且神密莫测的学问,此即奇门遁甲之学,其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长期以来,学界为此争论不休。显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需要在本体论上进行论证,否则都自降理性分疏能力,失去学术高度。鲁扬才教授以时空与《易》的关系介入论题,在深入比较中西时空观的基础上,讨论了奇门遁甲等数术学时空问题,认为时空的广漠无限性决定了奇门遁甲等数术时空场的可塑性,从而可以用奇门遁甲数术理论展示时空信息能量之数理模型,从而可能使数术成为一种科学。显然,鲁扬才教授的这项研究,旨在为奇门遁甲等数术学的内在逻辑性寻求可靠的本体论基础。应当认为,循此不断努力,可以在时空限定性中发掘并建构数术学的思想体系,从而实现工具化。但是,需要清楚的是,时空观之不同是生成中西两种文化体系的重要原因,时空对于主体与本体所形成的关系性,支撑了知识的学科性与体系性,因此,应当认为,奇门遁甲的时空关系必是超越现有知识学科的体系,如果用以往哲学与科学的时空概念与内涵申论之,必陷于逻辑怪圈而难以自拔。所以,给出时空本性并超越以往的时空理论,是一切新结论或新学科产生的基础,因此也是奇门遁甲之学应然的学术方向。

各位学者:

本届大会的成果之一,是由成中英、杨宏声、李春三位教授提出的关于编纂《中华易学大典》又名《易藏》的建议与方案,其从易学文献在中华文献体系中的地位、易学文献在中国哲学文献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易学课题与中华学术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申论了编纂理由,并具体提出了总体构想、经纬目设置和收书范围。为了实现这一学术目标、完成中国学术史上的宏大巨制,杨宏声教授提交了相关《易藏》课题的“中国易学流派史研究”,对易学文献进行了总体评价、论证了易学流派之渊源及其形成与发展、梳理了易学流派的分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编纂《易藏》之架构。可见,杨宏声研究员的研究是编纂《易藏》的理论基础,确立了编纂工作的方法论。应当认为,编纂《易藏》不仅是对易学文献之传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次以瓮别流派为基础的易学文献之正本清源,应当引起易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积极参与,共同完成这一造福后世的学术盛举。

《易》之卦理与卦象,属基础性研究,是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会对此有深入探讨。法国土伦国立音乐学院克劳迪奥·卡弥萨萨教授论述了西方现代音乐的演变与发展在许多地方受惠于易学思想,易的变化与不变的观念与形式、原理和方法启迪了先锋派艺术家,变化的观念深切影响了现代音乐,从而表明,《易》之变化思想合乎人类的普遍观念。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赵定理研究员以简帛文献为据,推定了恒道是《易》学之本,且《易》《老》于恒道统一,由此衍生的中医学,乃恒道所发之术,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洛阳理工学院国际易学研究所史善刚、董延寿教授论证了河南新蔡葛陵楚简易卦在易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在对其与包山楚竹简易卦进行比较后,表明易卦在战国时期发展演变的几个共同特点,它们是:数字卦与符号卦日趋统

一、卜辞与卜卦由分离到结合、产生变卦、继承并发展了占卜格式。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李尚信教授对坤卦卦爻辞进行了新解,认为乾健坤顺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其贯通了中国的自然哲学与人文科学。李秋丽先生以胡一桂为个案,分析了占筮识度下的易象观,颇有新意。哈尔滨师范大学甘雨泽教授概论易象,认为易象的重要性在于其全息性及其所包容宇宙万事万物。山东大学蔡天德先生发掘《遯》卦的意义,认为孔子的“乱邦不居”为隐遯之道的行为方式,是哲人自修的必然选择。重庆乾元国学研究院霍斐然先生分析了《系辞传》“利用出入”之“神”韵。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周易交流协会江特忠先生论证了《困》卦对人生的启示,认为人失去了本性良知,乃困苦争讼之源,所行善恶必自食其果。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张成秋先生论证了《易》之经济思想,其旨在天下生生,重在均产。台湾中华乾坤国宝易理学会陈河舟先生以《乾》卦为例,诠释为人处事之准则。安阳周易研究会秦文学会长论证了《易》文化源流,认为“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根本精神透彻的说明。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倪南先生认为,理论形态的易学,其实质对以“道”为符号表征的对形上本质的理念追求,弥伦天地之道的易道显然具有主体认知的色采,其核心内容的阴阳思想即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本届大会讨论了道家易学。复旦大学麦砢·项宇教授研究了陈抟正易心法,对心法进行了定位,推定其思想实质,认为正易心法是对易道与易理的全面总结和诠释。显然,麦砢·项宇教授的研究表明,陈抟易学实为道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心法所解者,虽与《易》之文本相去甚远,然却不失道学之理,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理学。

本届大会对风水学的科学内涵,以现代科学为参照,进行了多方位的挖掘,提交了一定数量的论文。天津大学亢亮教授运用宇宙全息场理论和场气万有运行规律分析了风水原理及具体运用。南京大学李书有教授论证了风水与人居环境学。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张自强、彭喜豪先生论证了堪舆学之光电效应;香港中国国学院石连同先生运用《易》理论证了保合太和与风水建筑;上海易经学会张志哲先生认为风水学是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充份体现了先贤的聪明与智慧。安阳周易研究会陈凯东先生运用周易的思想解读了安阳古城的风水格局。

本届大会还对姓名学进行了研讨,观点有一定的理性深度。值得指出的是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魏银龙先生的论文:“弘扬儒家思想,好名相伴一生”。该文批判了当代流行的属于迷信因而误人的《五格剖象》法,认为其根本没有道理;正确的起名方法应当是继承传统的家谱与字辈谱,根据儒学的义理起名。应当认为,魏银龙先生的观点应当引起从事姓名学研究学者的反思,以正确的传统文化理性指导工作,以净化社会文化空间。 本次大会收到一定数量的西语学界学者提交的论文,论文在探讨《易》理的基础上,肯定了《易》所具有的理性普适性,表明了《易》具有的当代价值,为西语学界所注重,从而形成了较为久远的外国易学史。显然,对外国易学史进行研究,有利于人类思想史与哲学史的比较研究,具有理论基础意义。然而,由于《易》经文献所存在问题,国外的易学研究出现了一定问题,西语汉学家对《易》进行的相关解读,往往被西语的思维方式所限定,产生一定的歧义性,这也是一个西方思想史中的重要问题,黑格尔曾对《易》给出哲学性否定、李约瑟则曾对《易》给出了科学性否定。在本届大会上,瑞士苏黎士大学胜雅律教授(Von harro Senger)提交的“2000年以来的德语国家易经研究掠影”一文表明,对《易》经的外文翻译,是问题中的问题,西语的形式化思惟,逾加远离了象数理义中和贯通的《易》学思想原理,更加难解《易》何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思想体系。显然,为了使西语世界能够真正理解易理,需要一方面以易理推定西方哲学何以终结的本质性原因,以人类哲学的基本、根本与核心问题贯通中西文化,从而以对《易》哲学体系进行的外化的哲学原理,才能使西语学界透彻理解《易》之思想原理,以解决其理性与历史实践所产生的问题。

各位学者:

本届大会有以下特点并因此产生了主要学术成果。第一,政府高度重视,会议庄严和谐、规模空前;第二,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与会,提交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第三,提出了“变化本体论”的《易》“本体形上学”,以解除西方形而上学危机、补救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缺失,为世界的和谐提供了哲学资源;第

四、突出了易学之正本清源,提出了以简帛本为易学制高点的学术方向;第五,注重孔子儒学与《易》的关系,提出了人道之德义为孔子的易学思想;第六,提出以《说卦传》“六爻成效”章为依据以诠释推定经邦治国、流传后世的《易》经定本的时代性课题;第七,提出了编纂《易藏》的学术课题,以适应易学研究的学术要求与客观发展;第八,提出了象数思维的原始形式与出现的时期,可能追塑到一万七千年前;第九,收入论文集的论文义理与象数并重,加强了数术理论的基础性研究。

世界易经大会已召开了十三届,为推动《易》经走向世界,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继往开来,本届大会对相关学术成果进行了评审,并进行了颁奖。授予成中英、刘大钧、唐明邦、林忠军等学者“世界著名易学领军人物”奖,授予证书和专门制作的著名仿古“司母戊鼎”;授予成中英(《易学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大钧(《周易概论》山东齐鲁出版社)、林忠军(《易学象数发展史》山东齐鲁出版社)、鲁扬才(《周易与金融预测300例》中国金融出版社)、杜新会(《周易与商战》江苏凤凰出版社)、徐道一(《周易·科学·21世纪》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周易科学观》地震出版社)、田辰山(《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成寅(《太极哲学》上海学林出版社)等学者的九部著作“著作金奖”,授予证书和奖金(人民币五千元)。本届大会还设立了其它奖项,对有关人员进行了颁奖。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学者:

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吴文化发源地无锡举行的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此乃全体与会学者共同努力之结晶。需要特别申明的是,无锡所具有的厚重文化底蕴与无锡市委、市政府立于文化上的高瞻远瞩从而给予高度重视,是本届大会取得成功之关键所在,本届大会盛况空前、庄严隆重、学术严谨、气氛和谐,实乃世界易学界之幸事。职是之故,在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闭幕之际,我代表学术评审委员会与全体与会代表,向无锡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与崇高敬礼;向支持《易》学研究的无锡各界人士致以敬意;向承办本次大会的无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灵山梵宫辛勤而周密的会务工作与无锡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民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无锡电子仪表工业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的有力支持以及太湖宾馆的后勤服务致以谢意。让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元亨利贞,推动《易》学的深层次研究,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提高易学研究水准,为促进世界和谐、保和大合、化成天下,作出贡献。

《易》学研究,任重道远,于中国无锡举办的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凝聚了与会学者的智慧,铸成了厚重的里程碑,加强了与会学者的学术积累与相互间的学术了解,增强了学术友谊,同时形成再次切磋之愿望。是故,第十四回世界易经大会将于二零一一年九月一日在甲骨文故乡、六朝古都、《易》经发祥地的中国安阳举行,让我们来年于安阳再相会。

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学术评审委员会

二零一零年 六月十六日 于中国无锡

第二篇:学术报告总结

4月25日上午,听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礼知教授卤氧铋光催化材料的报告,研究背景包括太阳燃料合成和环境污染治理,卤氧铋是极具潜力的光催化材料,优点主要有宽太阳光谱吸收,易调节能带氧化还原电位,独特的层状结构,卤氧铋晶面依赖特性,首次合成出两种晶面暴露卤氧铋晶片,晶面依赖光反应活性,001表面原子结构和合适的内建场,高紫外降解污染物特性,010面高表面积和开放通道,更好染料敏化光降解污染物性能,晶面依赖分子氧活化特性,晶面依赖碳均匀掺杂特性,不同表面原子结构导致两个晶面光照下形成氧光位活性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分子氧吸附方式,001晶面活化氧分子形成氧自由基,浅晶格的碳掺杂是最有效果的,卤氧铋内建场调控,纳米片厚度依赖内建厂强度,控制合成不同厚度,内建场强度依赖于010晶面,均匀碳掺杂增强内建场强

4月25日下午,听取了汪的华教授关于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新技术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讲座分析了我国资源利用现状,以资源减量化为前提,倡导采用循环经济和技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追求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原则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将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项线性流动的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本身强调的是经济,强调可资源化的资源迅速实现资源化,以减少对源头资源的太多依赖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强调源头的减量化,从而解除源头资源瓶颈的制约。可见,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产生,提高整个经济系统的生态效率。减量化主要从三个层次上进行实施。首先是在源头减量,减少初始资源的消耗量,即从设计环节开始,主要通过产品设计来减少消耗。其次是减少过程消耗。节能、减排的关键是通过工艺设计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煤、水、电、汽、辅助材料、人力资源等消耗,减少废次品和废料的产生。最后是减少最终的废弃物,在已经产生废弃物的前提下,努力使之再利用或再加工后再利用或循环使用,千方百计减少最终无用的废弃物总量。在这个界定下,技术经济研究,特别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研究、价值工程研究、项目管理研究等,无一不是追求资源效率最大化的研究。项目管理中的方案选择与评价,更鲜明地从经济的角度审视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即便每个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仍把经济可行性作为最终抉择的依据。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主要指标是投资效率,如投资收益率,即单位投资的回报比率。由于投资项目都是通过完成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而实现经济价值的,因此投资项目的评价在本质上就是资源效率的评价。

听取了胡军成教授关于高性能纳米催化剂制备与应用研究,TiO2 因其自身无毒、廉价、无腐蚀性、广谱适用性强、光催化活性高、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而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热门研究的光催化材料; 更因其可以重复利用,且可能直接利用太阳光源作为反应光源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及利用前景的绿色环境治理材料。近年来,使用 TiO2 粒子或 TiO2 膜作为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以 TiO2为基础的复合光催化剂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缺陷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方法包括染料或有机分子敏化、金属与非金属掺杂、表面金属沉积、窄能带或宽能带半导体修饰、离子注入等。基于光催化技术的环保特性及 TiO2 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高催化活性,本文设计并合成 AuAg 共掺杂 TiO2 纳米片,通过比较 Au-Ag负载量不同的 3种 TiO2 催化剂及纯 TiO2 纳米片在紫外光下降解 X3B溶液,初步探讨在相应实验条件下 Au-Ag共掺杂及其负载量的不同对 TiO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以提高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效率。贵金属 Au、 Ag的掺杂能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 ,可明显提高 TiO2 的光催化活性 。贵金属的负载量对载体 TiO2 纳米片的光催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并非负载量越大催化活性就越高。实验表明,当负载量 (质量分数 Au /Ag /TiO2)为1:1:100时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因此选择合适的负载量对载体的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u-Ag /TiO2 ( HSA)比 Au-Ag /TiO2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表明载体的选择同样影响负载的效果 。载体的比表面越大 ,其负载效果越好 。负载 Au、 Ag后的 TiO2其部分锐钛矿晶型转变为金红石型。本实验中新生成的金红石型与锐钛矿的复合可能会产生混晶效应,有利于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但仍须进一步的验证。

4月26日上午听取刘善堂老师的“Mn基复合氧化物多孔材料脱出CVOCs的性能优化机制”的报告,主要用于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厂废烟气二噁英的吸收, CVOCs的危害和消除,低温催化燃烧催化剂,形貌特性对锰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锰系催化剂的失活。

4月26日下午听取了陈云峰教授关于“金属催化若干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的报告,1,2,3-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五元杂环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学品等诸多领域。因此,1,2,3-三唑衍生物的高效合成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展了基于Benedict试剂催化的有机叠氮化合物与末端炔的click反应研究,以叠氮有机化合物和末端炔通过Huisgen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1,2,3-三唑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各种铜催化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即click反应。铜(I)催化的Huisgen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产率高和区域选择性高的优点。研究了Benedict试剂催化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优化了Benedict试剂中各组分的最佳比例和还原剂的种类,并探索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溶剂、反应温度等对Huisgen环加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优化的反应条件考查不同有机叠氮化合物与各种末端炔的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1,2,3-三唑化合物。此外,还研究了某些体系的三组分(苄基卤代烃、叠氮化钠和末端炔)一锅反应。Benedict试剂催化Huisgen环加成反应技术,拓宽了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对药物和新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听取了余军霞教授关于“废弃生物吸附剂改性及其对废水处理应用基础研究”的讲座,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可在50min内达平衡。为提高生物吸附剂对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吸附能力,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了EDTAD对废弃的啤酒酵母和甘蔗渣进行修饰。静态吸附试验表明,经过修饰后的生物吸附剂对阳离子染料:碱性品红的吸附容量分别为528.1和736.5mg是未修饰的3.3和7.6倍。离子强度试验表明,当共存离子K+的浓度低于0.1molL-1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基本无影响,这种改性后的生物吸附剂有望应用于实际染料废水处理中。制备改性甘蔗渣并探讨了其对Pb2+的动态吸附,在单一体系中研究填充粒径、溶液初始浓度和流速等对Pb2+动态吸附的影响,考察填充柱的重复使用情况;在两组分体系中考察Cu2+和Zn2+对Pb2+动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体系中,粒径、流速及初始浓度对Pb2+的动态吸附影响较小(吸附容量:118.9~148.6 mg/g),填充柱可在较宽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改性甘蔗渣可反复使用。两组分体系中,改性甘蔗渣对Pb2+的吸附亲和力显著高于对Cu2+和Zn2+的,吸附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取代过程;改性甘蔗渣填充柱可实现Pb2+、Cu2+和Pb2+、Zn2+的选择性分离。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伴随着H+的释放过程,酸度越高,填充柱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越小。

4月27日上午听取了陈嵘教授关于新型纳米结构环境催化材料的研究报告,对比纯BiOCl、BiOBr、BiOI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发现BiOCl在可见光下对MO的降解率最低;BiOBr在可见光区有一定的吸收范围,并且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最高;BiOI虽然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但是由于禁带宽度小,在可见光下的活性反而低于BiOBr。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性质及相关机理进行了探索。制备了两种卤素按不同比例复合形成的光催化剂和三种卤素按不同比例复合的光催化剂。结果显示无论是两种卤素复合还是三种卤素复合形成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都有很大提高。

第三篇:学术报告总结

这几天听了学院六位教授的课,我受益匪浅。以前总是不明白自动化学的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上完这礼拜的课程后,我对此才有了初步的了解。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一天付梦印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动化应用中的惯性技术。惯性技术是用来实现运动物体姿态和运动轨迹控制的一门技术。它是惯性仪表、惯性稳定、惯性系统、惯性制导与惯性测量等及其相关技术的总称。惯性技术涉及物理、数学、力学、光学、材料学、精密机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加工制造及工艺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员、主要研究惯性仪表和惯性系统的理论、设计、制造、实验、应用、维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陆地导航及大地测量、钻井开隧道、地质勘探、机器人、车辆、医疗设备等,以及照相机,手机,玩具等领域,总之,敏感物体运动姿态和轨迹、定位、定向都少不了它。

之后的陈杰教授和范教授都主讲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范老师还播放了他们实验室做的模式识别应用的视频,看了这个视频监控的人脸识别系统,感觉很不错,我们也在冬雷老师的实验室做了一个项目,其中就跟模式识别有着很大的关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

在最后一天伍教授的课上,伍大师对自动控制理论进行了概述。自动控制理

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动控制理论自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甚而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有多种方法:①按控制装置类型,可分为常规控制和计算机控制两种。常规控制采用模拟式控制器,计算机控制采用电子数字计算机。②按有无反馈,可分为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③按设定值是否固定,可分定值控制系统和随动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固定不变,控制系统可自动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基本恒定。随动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变化的,系统使被控变量随设定值而变化。

这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对于开环和闭环的讲解,面包机和洗衣服的生动例子让我很快明白了开环和闭环两种不同的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对象的输出对控制器的输出没有影响。在这种控制系统中,不依赖将被控量反送回来以形成任何闭环回路。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系统被控对象的输出会反送回来影响控制器的输出,形成一个或多个闭环。闭环控制系统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若反馈信号与系统给定值信号相反,则称为负反馈,若极性相同,则称为正反馈,一般闭环控制系统均采用负反馈,又称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很多。比如人就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眼睛便是传感器,充当反馈,人体系统能通过不断的修正最后作出各种正确的动作。如果没有眼睛,就没有了反馈回路,也就成了一个开环控制系统。洗衣服就是这样,如果手洗的话,人眼可以判断衣服是否洗干净,要不要再洗,有了反馈,这便是一个闭环系统。而洗衣机只能通过定时来确保衣服洗干净,不能自动检测衣服是否干净。当一台真正的全自动洗衣机具有能连续检查衣物是否洗净,并在洗净之后能自动切断电源,它就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这次的课程十分有意义,把我们从对自动化的迷茫解脱了出来。不同学科分支的介绍为我们提供了兴趣方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选择研究的项目。对于我们大三大四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四篇:学术报告总结

——记第二届轨道交通国际学术论坛之欧洲铁路安全组织学术报告会

从2012年11月21日开始,第二届轨道交通国际学术论坛(The 2nd Rail Transmit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在我校举行。而今天下午16:00,我有幸在扬华讲堂聆听了面向学生的第一场学术报告会:由欧盟委员会交通安全专家、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安全生产部部长Yves Savoye带来的“欧洲铁路安全组织”的学术报告。

Yves Savoye的报告由两部分组成:“基于安全管理的强制性措施”和“欧盟安全方针的目标与要求”。报告第一部分为“基于安全管理强制性准则”。在报告中,Yves Savoye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欧盟成员国人口面积及铁路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铁路系统的可靠性、铁路系统设计相关安全系统、防护与紧急计划、铁路风险管理准则、安全持续性改进方法等进行了阐释。通过他的讲述,使我了解到了铁路中安全与风险的定义:安全即为缺乏不可承受的损失风险,风险是由于危险源而引致损失的事故或事件的频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的乘积。

Yves Savoye详细讲解了铁路系统设计相关的安全系统以及防护与紧急计划。他认为,铁路系统是设计来避免重大事件或者至少减弱后果的,而铁路系统的可靠性是在其设计中建立的,在铁路系统改进时得到维护和提高、在系统的整个周期中得到控制,接着,通过PPT,Yves Savoye讲解了从危险源到重大事件的发生经过了人员、组织、规程几其中包含的诸多等诸多薄弱环节。基于这些防护环节和薄弱环节,他谈到了控制铁路风险需要的铁路安全系统、持续监测系统和调查流程以及通知风险所需要的铁路风险的经验汇总、安全水平评价系统和行动计划系统。在安全持续性的改进方法方面,他提出铁路安全持续性的改进方法包含安全系统、持续性检测系统和事故与经验汇总三大部分,经过对这些环节的分析与经验总结来协调安全组织,安全规范以及提高欧盟每个成员国的安全水平。

讲座的第二部分,Yves Savoye则具体讲述了欧盟安全方针的目标与要求以及欧盟安全方针的主要要求。欧盟安全方针的目标是确保整个社会铁路安全的发展与改进并加强与铁路服务市场的联系,它由欧洲铁路协会、国家安全局、调查主体、铁路企业、基础设施管理者制定并保证目标的实行。欧盟安全方针的重要要求对各安全职责确定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由框图详细的阐释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它对于成员国有很强的约束力。最后,Yves Savoye为我们讲解了铁路安全职责的综合组织,分析了防措施、保护措施和紧急措施可以导致的结果。

铁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而铁路安全问题则关系到这一环节能否这次运转,而今天Yves Savoye教授关于这方面的讲座则很好地阐述了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令人受益匪浅。

总结人:笑嘻嘻

时间:2012年11月21日

第五篇:学术会议总结报告

在上个月对北部湾经济研究会会员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北部湾经济研究会响应会员的要求,举办了这次北部湾经济学术交流会。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1、“走向东盟,融入世界”,风生水起北部湾短片介绍。

我北部湾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是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基地,是中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展望未来,风景这边独好,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通过大屏幕,使会员们更加了解北部湾的发展前景。

2、张良超,何虹雨师姐运用自己参加创新杯的经验,对“创新杯”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进行指导交流

从选题到填写申报书,查找资料以及实践考察,整理材料到完成初稿的具体时间要求,张良超对撰写报告流程都进行了明确的解说,并强调无论是选题还是数据分析以及建议的给出应该与热点相结合。最后还阐述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团队合作理念,并说明一个人若想走得快,就自己走,若想走得远,则跟团队一起走的合作精神。何虹雨鼓励各个成员,重在参与,贵在坚持,并对各会员提出了希望。

3、周广琳师姐对“创新杯”创业计划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

“一个团队应该有一个灵魂、核心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组合团队”,周光琳对此向各个会员提出了要求,并且强调“水滴石穿,贵在有恒”。

4、发放论文写作的指导资料

听取了三位师姐对创新杯的讲解

和指导,在现场的同学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交流会结束后纷纷留下来询问有关问题,师姐们也一一做了解释。同时也让我有了参加创新杯的冲动,更了解学术是怎么一回事。在未来,我将会把研究的方向放到北部湾去,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北部湾。

这次活动的优点有:

1、宣传到位,会员参与积极性较高,所以到场人数比较多(到场人数有46名,其中会员28名,非会员2名,会干及嘉宾16名);

2、论文写作资料的发放得到了会员的赞扬,给会员带来实际的效用;

3、嘉宾的邀请比较到位,准备充分。

不足之处:

1、此次交流会的时间太长,在活动前没有详细的计划好,造成了后半部分有会员提前离开;

2、学术交流会内容比较枯燥,仅仅围绕在“创新杯”方面,会员刚开始的时候听得比较认真,到后面就显得有些

不耐烦了。

综合上述,在以后开展的学术活动中,我们将努力增加趣味性,多介绍有关北部湾的知识,为经管学院的同学们打造一个北部湾经济研究的完美舞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下一篇:学术会议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