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资本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17

小编精心整理了《科技项目资本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文章首先对知识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有研究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知识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机理研究。

科技项目资本管理制度论文 篇1:

加强监督管理 促进科技项目和经费落到实处

近几年来,科技经费投入有了长足的增长,其中财政科技投入保持着逐年快速增长的势头。科技经费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科技经费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注重科技投入的效果。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及经费的监督管理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当前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现有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管理缺位,项目管理和激励手段不足,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分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二是科技项目进展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时点单一,信息收集缺乏制度化,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情况了解不够及时和全面;三是项目合同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明晰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技术财务指标,难以提供过程管理和考核的科学依据;四是对项目经费的预算和项目实施情况的判断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简单判断为主,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五是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六是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存在弄虚作假、虚编预算、套取资金及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的现象,个别项目资金长期滞留未用,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结余闲置,使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说,现有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管理部门没有有效结合起来,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制约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因此,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及经费管理模式,改变过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时序间断、监控不连续的点对点管理方式,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

2 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科技项目和经费落到实处

科技项目是科技计划的载体,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科技计划的贯彻实施得以实现,项目的选择是否科学、项目实施是否成功,项目经费是否落到实处,将直接影响科技计划项目的目标设计和执行效果,事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以及社会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对科技需求的日益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由分散向集中转移,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研发周期不断加长,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有一种说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说科技项目不好拿,但好花,钱到手后就没什么人可管了。造成了许多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后就无下文,项目实施不落实,科技经费打了水漂。现在社会上很多单位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很高,可以竭尽全力去争取项目,但是一旦项目立项了,却在实施上不认真下功夫,而且有不少项目所拿的项目经费,有多少真正用在科研上,也是需要我们认真监管的。一个科技项目即使立项正确,只要管理不善仍有失败的可能,科技项目实施的好坏,最终成果质量的优劣都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衡量各地方、各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科技计划项目的运行中存在重立项、轻管理,进而造成随意处理科研经费,中断项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控制、检查力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确保科技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果。

2.1 加强项目立项的制约和监督,维护项目立项的公正性,保证项目的质量

传统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造成了立项权过分集中,这也是科技管理部门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的源头。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必须从项目管理的源头——立项开始,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的要求,即项目的评审由计划部门去执行,管理由分管的业务科室执行,监督由纪检监察部门去执行,明确监察部门对科技计划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通过这些措施,实现项目立项的公开、公正、公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整个科技计划管理过程每个环节相互制约与监督,任何一个部门和个人都不可能将一个不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立项,这就有效地将管理过程的权力运行和责任紧密结合起来,从体制和机制上将权力和利益脱钩,从源头上保证科技项目立项的质量。

2.2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评审专家机制,落实专家评审评议责任制,防范评审中掺杂“人情”因素。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科技计划管理机制,避免人情项目和专家小圈子对评审、评价活动的直接干预。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战略、技术、经济、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咨询作用,规范专家参与计划项目管理、咨询、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完善专家参与管理的机制。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

2.3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开办事制度,在不涉及技术秘密的原则下,逐步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度,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加大公众监督。按照政务公开和保密制度的规定,对科技计划发展纲要、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计划总体目标、重点领域目标、项目申报指南、招标公告、项目受理情况、项目评审评估信息、立项信息、承担单位信息、项目执行及调整信息、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直至全部公开。使立项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评审标准一致。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涉及政府财政拨款投入为主的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等,目标内容明确、有明确的完成时限、能够确定评审标准的重大科技项目,都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信用原则实行招标。通过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招投标,推进科技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民间资本投资科技事业,以此完善科技管理工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率。

2.4 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

针对过去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任务合同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委托行为应实行任务合同制管理,签订委托任务书,任务书中要明确约定任务内容、目标、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并依此确立科技计划的管理者和任务承担者接受监督制度的义务和责任。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照目标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绩效评估为基础,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对能按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实现成果转化、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单位,给予优先立项,并在项目经费上加大扶持力度,起到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因自身原因(自筹经费不到位,项目管理混乱,更换主要项目负责人等),造成不能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或不能实现成果转化,直至项目终止失败的单位,三年内取消其承担新的科技计划项目资格,甚至追回项目经费。此外,还要对在科技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主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这种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措施,不仅可以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有效管理,更重要是促进整个科技进步的发展。

2.5 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

在科技计划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单位信誉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诚信建设,对于项目申报单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不按时归还有偿项目资金等失信行为,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快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者、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评估专家、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将这些信用记录形成统一的信用库,作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

2.6 强化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经费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从预算安排、预算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科技项目顺利开展和经费的合理使用。一要建立科技项目年度财务决算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二要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中期检查制度,确保资金流转到哪里,跟踪监督到哪里;三要建立项目验收财务监督制度,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对于不按规定报送年度财务决算,以及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存在问题的,要求责令整改,问题严重的,按规定予以暂停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若干年的项目申请资格等经济或行政处罚。

2.7 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监督制约作用

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监察部门监督职能作用,审计、监察部门要参与研究立项、项目进度检查和重大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跟踪检查,参与科技进步奖评审公正性检查。建立综合科室与审计、监察部门的联合检查制度,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使用、管理人员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做好对科技项目经费安排、使用的全过程监督,坚持项目经费跟踪检查制度。加强沟通和协调,使计划项目管理制度与纪检监察制度、审计制度相互配合,有机衔接,共同约束计划项目各管理和实施主体的行为,防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通过建立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制约机制,构建公正透明,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科技计划项目及资金监督体制,才能不断提高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落到实处,提高社会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作者:梁秋生

科技项目资本管理制度论文 篇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资本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对知识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有研究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知识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以H-S-C为基础的指标体系,以克拉玛依市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将回收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多阶段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吸引人才数、专利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科技信用四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模型效果较为良好。

关键词:知识资本;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机理;多阶段回归模型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本理论也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新生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知识资本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合理地管理和运营企业的知识资本,能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因而研究知识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机理及价值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1. 知识资本研究综述。

(1)知识资本的内涵。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一词最早是Senior(1836)提出的,其最初的含义等同于人力资本,是指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之后,经济学家J. K. Calbraith在1969年将知识资本的内涵扩大到了“做出贡献的活动”,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而不是固定的资本形式。后来,美国学者斯图特(Stewart)对知识资本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Stewart,1991),认为知识资本是“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包括员工的知识技能、顾客忠诚以及企业的文化、制度和企业运作过程中所包括的集体知识、经验等,将知识资本内涵扩大到组织。

学术界对知识资本的内涵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将知识资本内涵的发展历程汇总于表1。

从知识资本内涵的发展看,知识资本的内涵随着研究的发展更加丰富,从知识资本提出时简单的个体资本内涵到现在复杂的组织资本内涵,知识资本能为组织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知识资本的构成。了解了知识资本的内涵后,还需要对知识资本的构成进行剖析。国内外学者对知识资本的构成划分不尽一致,当前有关知识资本构成的主要观点汇总于表2。

对知识资本的构成划分最具影响力的是Stewart,将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结构资本(Structure Capital)和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l),顾客资本又称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包括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结构资本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企业文化等,顾客资本包括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等。社会资本比顾客资本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借助Nahapiet & Ghoshal(1998)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是企业(包括其内部成员)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于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通过对其他学者知识资本的构成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对知识资本的划分都可以归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三个部分,因而本研究对知识资本的构成也是基于H-S-C这三部分。

2.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现状。本文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资本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因而要对现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有所了解,本研究使用UCINET软件对搜集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文献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发现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机制、创新能力、政府支持管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综合评价这6个方面。

(1)成长机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的研究数量众多,研究主要是基于不同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归纳,主要有:创业者、治理结构、人力、融资、生产运作、产品和市场、研发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不是单一因素起作用的,而是多因素综合协同影响的。

(2)创新能力。创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Graham Beaver(2001)认为创新和战略管理能力是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创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李颖灏(2007)等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即是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曹兴(2010)等则更精练地指出技术创新能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中处于绝对的核心与支配地位。

(3)政府支持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源匮乏性和基于科技的产业带动性,决定了其成长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帮助,而政府则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个主体。

(4)产业集群。主要研究集群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机制,盛世豪(2004)、朱秀梅(2008)、张铁山(2009)等学者认为产业集群主要从集群网络结构,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资源可获得性、根植性和创新氛围这三个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产生影响。

(5)发展模式。学者们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从资源角度,姚晓芳等(2008)定义了包括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等9项资源在内的创业资源,并构建了资源需求曲线,类似一种成长路线图,较为完备地梳理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资源模式。

(6)综合评价。学者主要是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环境,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成长性、价值和性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

3. 小结。通过知识资本的文献总结得出:知识资本能够为组织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现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成长机制和发展模式。很少对知识资本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知识资本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二、 知识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机理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成长周期短,成长速度快;知识是生存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独特性,本文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本和创新研发活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本,通过对知识资本的创造、形成和积累,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知识资本的构成选用Stewart的H-S-C三部分构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社会资本。然而这三部分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作用的整体,正是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最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将知识资本的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知识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机理绘制如图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居于核心位置。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科技人员,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并且人力资本是知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载体。没有科技人员,科技型中小企业就会变成一具空壳,无法进行科技研发创新活动,因而不能生存,更谈不上成长。

社会关系作为社会资本的初始形态,随着演化进程,社会关系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网络,并在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企业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的一种能力,即社会资本(关系资本)。社会关系网络是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单位,从企业社会关系扩展而来的,由全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而组成,社会关系网络本身不是资源,而是一种获取各种资源的渠道。上图中显示:社会资本可以为企业吸引人才进行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本,为企业引进各种科技项目,支撑企业的研发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在研发创新的过程中,会不断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企业文化,并且这些无形资源会不断积累,最终沉淀为企业的结构资本。结构资本具有很强的粘性,企业长期形成的愿景和文化,能够产生很强的人才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因而不断壮大企业的人力资本。

由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协调起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以科技项目作为基础的,通过科技项目研发获得技术成果,技术成果主要表现为科技论文、发明专利和技术产品。通过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可以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科技转化产品。通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技术的服务和咨询等业务,形成企业的利润流。知识资本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研发创新,这样科技型中小企业就会不断地成长与发展。

三、 实证研究

1. 样本说明。本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的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活动是科技研发,科技研发又是以科技项目作为支撑,项目组成员就构成了一个研发团队,科技人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资源,因而不同的项目组就构成了整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因而本文选取这48家企业的有代表性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这些项目都是克拉玛依市科技局资助的项目,并且都已经结题。本研究的第一手数据是通过对这些项目承担企业的负责人访谈和实地问卷调研获取。

2. 指标说明。本文主要研究样本企业的知识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率作为因变量,用企业的利润增长率进行衡量。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指标的数据都是以科技项目为基础。

(1)人力资本中培养人才数、吸引人才数都是通过调查该科技项目过程中培养和吸引的人才数量,均为定量指标。

(2)结构资本中论文数和专利数为定量指标,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均属于定性指标,创新机理机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①顺利按期结题的奖励;②发表论文的奖励;③申请专利的奖励;④技术成果的奖励。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①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是否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②企业为项目实施是否制定了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③企业为项目实施对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情况。创新机理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两个指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调查问卷进行1-5级量表量化。

(3)社会资本指标用企业的科技合作和社会信用两个指标进行测度,科技合作指标使用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院所合作数和是否成为长期合作伙伴衡量,社会信用指标由企业获得的相关荣誉、金融机构对其的信用等级和银行授信额度进行测度。

(4)成长率指标则用该企业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的平均利润增长率衡量。

3. 回归分析。由于各指标之间具有不同的量纲,为剔除量纲对回归模型的影响,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人力资本指标、结构资本指标和社会资本指标都属于效益型指标,效益型指标是指该指标值越大所表示的区域科技竞争力就会越大,对其进行变换的公式为:

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阶段回归模型分析,第一阶段分别将成长率指标与人力资本指标、结构资本指标和社会资本指标进行回归;第二阶段将成长性指标与通过t检验的指标进行组合回归,形成拟合效果最佳的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显示:模型1:G =0.240+0.007 H1+0.288H2,吸引人才数H2具有较大回归系数,并且在0.0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说明相比H1,H2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更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模型1的拟合优度R2较低,只有0.451,综合表明模型1的效果不理想。

模型2:G=0.272+0.128S1+0.167S2+0.093S3+0.187S4,其中S1、S2、S4具有都具有较大系数,但是S1没有通过t检验,说明S2、S4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更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模型1的拟合优度R2只有0.473,说明结构资本指标不能很好的解释成长性指标,因而模型2的效果不理想。

模型3:G=-0.126+0.002C1+0.758C2,其中C2对G有显著地正向作用,说明相比C1,C2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模型的拟合优度也不够理想。

模型4: 将被解释变量G与所有一阶段模型中通过t检验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G=-0.017+0.174 H2+0.066S2+0.076S3+0.218S4+0.722C2,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84,与一阶段模型比较,拟合优度有所提高,但是S3没有通过t检验。

模型5: 在模型4的基础上,将没有通过t检验的S3剔除,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模型:

G=0.010+0.147H2+0.065S2+0.179S4+0.692C2,该模型除常数项,所有变量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t检验,并且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75,综合表(下转第93页)明模型5的拟合效果最佳,因而本文也将模型5作为最终回归模型。

四、 总结与展望

本文首先对知识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进行总结,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现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现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型性中小企业的成长机制、创新能力、政府支持管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综合评价这6个方面。然而目前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资本作用机理研究较少。

理论分析部分,利用知识资本的H-S-C结构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了知识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机理模型。研究表明在知识资本构成中,人力资本起着核心作用,结构资本对人力资本具有粘性,社会资本能够吸引人才和引进科技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活动是科技研发创新,研发创新是以科技项目作为支撑。知识资本能够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实证研究部分,选用了克拉玛依市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科技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已经结题的项目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构建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社会资本和企业成长率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测度及指标数据的处理进行了阐述,利用Eviews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阶段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吸引人才数、专利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科技信用四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回归模型G=0.010+0.147H2+0.065S2+0.179S4+0.692C2的效果也较为良好。

然而,本文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科研管理理论借鉴相对较少,指标选取较为简单,并且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定性指标量化主观性较大等。由于本研究收到中国科学院的课题资助,本文后续将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提升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实际贡献。

参考文献:

1. 仇元福,潘旭伟,顾新建.知识资本构成分析及其技术评价.中国软科学,2002,(10):115-119.

2. 罗放华,任华南.企业知识资本风险管理研究.财会通讯,2007,(4):47-49.

3. Nahapiet J.,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 (23):242-266.

4. Graham Beaver. Innovation, high techno- logy and the new enterprise. Strategic Change, 2001,10(8):421-426.

5. 李颖灏等.基于创新力与控制力动态均衡的企业持续成长路径分析.科研管理,2007,28(4):67-72.

6. 曹兴,陈琦,郭然.高技术企业成长模式重构及实现方式.管理学报,2010,(4):570-576.

7. 盛世豪,王立军.产业集群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1):68-72.

8. 朱秀梅,方永刚,沈莹.集聚经济效应对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和整合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8,(5):74-78.

9. 张铁山,赵光,集群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9,(1):31-35.

10. 姚晓芳,张宏,科技型创业企业资源需求曲线的案例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132-13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项目(项目号:Y0510NY00)。

作者简介:霍国庆,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玲娟,中科院研究生院讲师,管理学博士后;张晓东,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1-08-26。

作者:李玲娟 张晓东 霍国庆

科技项目资本管理制度论文 篇3:

应用研究项目立项环节财务评价要点解析

【摘 要】 与基础研究相比,应用研究项目具有高渗透性、高风险性和高效益性的特点。大凡对科技项目研究的评价,除了重点在技术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价外,总是离不开对其项目的财务评价,其中包括立项阶段、中期阶段和验收阶段的评价。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财务评价方式,评价的重点也不同,文章仅就应用研究项目立项环节财务评价的要点进行梳理,并就评价流程内容进行优化思考,认为应用研究项目立项阶段财务评价应该抓住项目政策符合度、财务可行性与预算的合理性三个要点进行评价。

【关键词】 应用研究项目; 财务评价; 立项环节

一、引言

按照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的相关文献权威解释,所谓“应用研究是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见表1),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总支出由2012年的10 298.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7 606.1亿元,增长了70.96%,其中,用于基础研究经费平均占到科技经费总支出的5%左右,而用于应用研究经费的支出平均占到科技经费总支出的10.72%。而另据科技统计追踪报告显示,近年结题的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率占总结题项目数的不到一半。

与基础研究相比,应用研究“一开始就以获得在生产、生活中可以直接使用的知识为目的,掌握知识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对实用性的追求才是其始终不变的规定性”[2]。应用研究成果的应用性特征很明确,并能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成果多表现为专利和技术秘密,成果的利用遵从商业规范。

应用研究项目具有高渗透性(即能够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提高落后的工艺流程和产品的一些性能)、高投入性(即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等要素的投入)、高风险性(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接受度、接受速度和替代技术的介入等会加大科研技术的市场风险)和高效益性(技术成果的实施必将对所在区域、所处的环境、所在行业带来重大影响)的特点。

大凡对科技项目研究的评价,除了重点在技术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价外,总是离不开对其项目的财务评价,包括立项阶段、中期阶段和验收阶段的评价。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财务评价方式,本文仅就应用研究项目立项环节财务评价的要点进行梳理,并就评价流程内容进行优化思考。

二、应用研究项目立项环节财务评价内容及流程

目前,我国科技项目的管理具有多级性的特点,科技项目立项的层次乃至获得资助也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立项评价要考虑不同类别研究项目的特点,财务评价各有侧重,如基础前沿科技项目主要考虑创新导向,公益性科研项目聚焦重大需求,市场导向类项目关注的是企业主体,而重大项目类则是以国家目标为导向。虽然我国应用研究项目从指南发布、项目立项到验收结题乃至对项目的绩效评估基本规范和正规,但尚需不断优化。

应用研究项目立项评价是项目执行的最初阶段,本阶段既是合理分配有限资源、选择最佳研究项目进行立项的决策过程,同时也是对即将立项的应用研究项目今后可能产生收益的科学预测过程。

一般来说,应用研究项目立项评估指标多考虑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研究基础、研究条件、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效益、课题组成员构成等方面的因素。从项目立项到中期和验收绩效环节,技术和财务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制定并实行的申请项目同行评议表中所列指标为例,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考虑,即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完成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课题立项或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立项的背景、价值与意义、项目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项目研究的可行性、项目应用或产业化前景以及项目实施骨干成员,还有项目涉及的材料設备等条件。

通常,应用型研究项目立项评价主要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目标)、研究的基础与条件(包括人员配置、研究的基础、基础设施条件、项目管理机制)、研究经费预算(包括经费预算的满足度、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以及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包括项目成果的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度、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获取的新知识)等方面进行。主要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1)企业发展能力类指标(包括企业家的素质及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企业项目产业化的物质条件与技术储备、企业经营效果及抵御风险能力);(2)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类指标(包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项目技术的创新度和实用性、项目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3)项目产品市场类指标(包括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程度、项目产品市场定位合理性、产品与市场的同步性、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4)商业模式类指标(包括项目产品开发、生产策略的合理性、项目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项目产品获利方式、企业未来1—5年的定位及发展规划的合理性);(5)经济效益类评价指标(包括项目投资预算的合理性、已完成投资的真实性、资金筹措可行性、项目经济效益预测与分析的合理性)。此外,还要涉及到环境类指标,这是因为:(1)有助于项目从源头考虑污染;(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3)使决策能更准确客观,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4)有助于提高科研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应用研究项目从立项流程看,一般要经过规范审查、初次评审、复评审、综合评审和最后立项五个环节,立项评价通常由具有资质的中介会同专家实施(见图1)。

在立项评价中,财务专家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应用研究项目的政策符合度;二是申报单位(或申请人)驾驭应用研究项目的财务实力(财务分析或能力)以及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与财务预测;三是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三、应用研究项目的政策符合度评价——财务评价要点之一

应用研究项目的具体种类较多,项目的立项,政策性要求较高,各类项目的发布从科技项目名称、政策依据、经费资助范围、申报条件、申报流程以及经费资助的额度均有不同的规定或要求。因此,应用研究项目在立项财务评价前必须先进行政策吻合度评价,具体应该抓住两个方面,一是看所申报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二是看是否与国家或地区支持的重点领域相符(一般体现在项目申报指南中)。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在一定时限内完成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的项目;863计划项目是以解决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高技术问题为核心,以提升我国高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为主导的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是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所要解决的是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主要是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则是面向市场,把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作为实施重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重点是要引导、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本质上是一项政策性扶持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主要用于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因此,符合政策要求是应用研究项目立项财务评价的先决条件,财务评价也要以此为开端入手,才能把握全局做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与此同时,除了国家层面的科技项目外,各地方也有一些特色的科技项目,以四川省为例,科技项目的申报就分为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计划四类,在每一大类下又分出若干小类,其中,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类包含重大前沿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三类,经费资助额度依次为8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各项目强调的重点资助方向也各有不同;重点研发计划类项目下又具体分为七类,即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经费支持额度50—150万元)、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面上项目(经费支持额度20—30万元)、农村领域研发项目(经费支持额度重点300万元,重大600万元,面上30—50万元)、社会发展研发项目(经费支持额度从2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发项目(经费支持额度面上项目30万元,重点项目额度为50万元)、软科学研究项目(经费支持额度重点项目30万以下,面上项目10万以下)以及省院省校科技合作研发项目(经费支持额度重大项目100万以下、重点项目50万以下、面上项目30万以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类内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和科技扶贫项目三类,资助经费分别为(100—300万元)(30—100万元)(30—150万元);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计划类则分为七小类,即科普培训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青年科技基金项目、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科技创业人才项目、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省级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专项,这七类项目经费资助额度最低5万元,最高200万元不等。

可见,对应用研究项目的财务评价,不能就财务论财务,也不能用一个标准,搞一刀切。這类项目基本是按照领域划分,不同的项目资助力度也不一样,在立项财务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相关环境和条件,首先必须从政策的符合度角度去分析,项目政策符合度应该实行一票否决制,深刻把握经费资助的方向和力度至关重要。

四、申报单位的财务实力与项目财务分析的可行性评价——财务评价要点之二

在应用研究项目申报书中,财务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申报单位,也会花比较多的精力和篇幅从财务的各个方面加以论证,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申报单位的财务分析部分来判断其前期(一般是前三年)和未来经营(一般是五年)的财务状况,进而使政府科技资助经费效益最大。为此,对申报单位(主要指中小型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除外)财务分析的评估,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公司近三年财务实力分析

对公司过去三年的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是经费投入安全的重要参考数据,主要看过去三年中,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每年度的财务总结报告书。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将申报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做分析(一般应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验报告为准),但是以金额表示的各项会计资料并不能说明除本身以外的更多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需要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些会计资料加以适当的重新组合或搭配,剖析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关联程度,观察其发展趋势,推断其可能导致的结果,从而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3]。具体应关注财务报表各项目及其构成、财务数据反映的实质经济内容、报表附注所揭示的经济业务明细、各种指标和比率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等等,分析时特别要注意:(1)企业微观运营与宏观形势的结合分析;(2)企业财务指标数据与非财务情况的结合分析;(3)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结合分析;(4)财务总量指标与财务结构的结合分析;(5)企业技术与企业战略发展结合分析。

(二)对项目未来运行的财务预测分析

在对公司现有财务实力展示的同时,财务专家更要关注项目实施后未来的财务效益,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对长期和短期之间的需求得到进一步的论证。总体看申报书中公司经营计划、市场计划的各项分析和预测,在全面评估市场信息和公司财务环境系统的情况下,认真分析未来五年的预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要特别注意各财务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预测是否有充分的依据?所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是否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对项目未来运行的财务预测分析必须遵循连续性原则(即预测必须以过去和现在的财务资料为依据来推断未来的财务状况)、关键因素原则(集中精力于主要项目,而不必拘泥于面面俱到)、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即使用科学方法)、经济性原则(指成本和收益问题)。

具体操作时,财务专家要分析即时资金需要,购买必需的设备、原材料,以及预计存货底价和运营资金需求,如工资、到期支付等,具体到数据,就是测算公司净营业收入除以每年偿债金额之比是否合适,这个数据将会影响到公司的未来,如果净收入比值不好,说明公司未来较差,偿债能力不高;另一方面,看公司的净收入和投资回报率。清晰的、精确的、有逻辑的和有依据的财务预测是公司财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除了对公司整体的财务实力考察外,财务专家还要具体关注公司的销售收入、税率、管理成本、产品成本、销售成本、资金支出、边际毛利、产品系列销售增长和产品系列债务利率、应收账款回收计划、应收账款计划、存货周转、减价计划、资产利用率、利润率等指标的估测数据,对于一些关键财务指标,比如总净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毛利润、毛利率、可控制费用(包括工资、开支、对外服务、修理维护、广告、应付税等)、固定开支(包括房地产租金、折旧、保险、偿债、杂费等)、净利润(包括税前利润、税款和税后利润等),应深入了解并从关键财务指标的相对数指标做补充分析,用相对财务指标验证对销售收入、价格成本、净利润的估测,这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负债与资产比率、毛利率、债务数额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三)对应用研究项目资金需求及筹资可行性分析

应用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由政府资助和自筹匹配组成,项目是否立项对公司承诺的自筹资金也要关注,公司可以在银行贷款、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可转债以及回购股权、证券等融资工具中选择一种,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财务考察点也各有侧重,公司是否对有关发售这些金融工具的众多细节问题做了解释说明。如果出售的是普通股,通常要看是否分配股利,股份是否有要求赎回的说明,股权是否有所限制,普通股持有人具有什么样的股票和注册登记等。如果发售的是优先股,则是否对支付何种股利、回购安排、转为普通股、股权限制、具有哪些优先权等问题做了解释。如果发售的是可转换债,则应说明债权期限、债券、利率等情况,还有银行贷款等。

五、应用研究项目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评价——财务评价要点之三

项目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评价是对应用研究项目申报书中的预算关联性(预算应以项目任务目标为依据,预算支出应与项目任务紧密相关[4],预算的内容、总量、结构、强度等应符合研究任务的规律和特点)、政策符合性(即预算应符合国家科技项目财务政策和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如有关预算科目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经济合理性(即预算与同类科研活动支出水平的匹配程度,尽可能在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避免技术创新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通常按照预算评估委托、形式审查、基本评估、重点评估、综合分析、报告形成与提交六个程序,对项目预算的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基本分析与评价,采用政策对比、目标任务对比、数据分析、专家咨询与调研、案例参照等方法,利用多方面信息最后项目预算的基本评估结论。具体实施评价要点有总量预算和科目预算两部分。

(一)总量预算评价要点

总量预算评价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判断总预算的合理性;二是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和结构比例的合理性;三是对项目自有资金的核实;四是对项目合作单位的审核。首先,看项目预算支出总额与项目类别及项目研发目标是否相一致;其次,看应用研究项目资金预算来源是否可靠,自筹资金是否能落实到位,申请的各级财政补助以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比例结构是否合理。支持性融资能力和支持性融资投资是项目优化的重要条件,国家财政资助的专项支持资金,必须保证用于应用研究项目本身,不能将财政资助与各方自筹混为一谈。对被列入预算中的自筹资金部分,财务专家应当要求申报单位提供有效的出资证明和有关财务资料。此外,如果是几个单位共同协助的项目,则应同时编制相关预算。

(二)具体科目预算评价要点

应用研究项目预算内容大类包括设备费用、材料费、燃料费、差旅费、会议费、测试和加工费用,还有与协作单位的协作研究和通信费用以及出版、文献、信息传播和知识产权服务费,此外,还有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等。在具体进行財务评价时,不同应用研究项目各个具体科目评价的侧重面和金额比例结构有所不同。如,在对设备费用预算合理性评价时,就应该首先考虑设备购置的必要性,看列入预算的设备是否与项目本身相关;其次,看设备在项目运行中的预计利用率有多大,设备的购置和共享率高不高,设备采购数量和价格预算是否合理。对材料费用的合理性评价除了抓住材料采购与项目的关联性外,重点是看材料的种类、内容、单价和数量是否合理。而测试和加工费用的评价,重点也是看测试过程的单价和批量,以确定其合理性。应用研究项目的燃料费也要根据项目的需要,从燃料、水、电的总量是否与项目任务目标相匹配方面去判断。应用研究项目发生的差旅费的评价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审查出差内容和地点是否与项目研发任务相关和必要;二是差旅费用支出标准是否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其费用占总经费的比例是否合理,有无超标违规情况。对项目会议费的评价,主要看费用是否与会议有关,会议时间、地点、规模、数量以及支出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预算中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协作研究和通信费用,则主要应该关注是否具有互补优势,合作、协作内容是否具体,所预计的费用是否与项目研究有关,特别对于发生国际合作和交换费的项目应提交合作协议或外国机构邀请等相关材料,国际合作和交流费用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至于应用研究项目中涉及的出版、文献、信息传播和知识产权服务费,通常指的是项目研究数据采集(复印)、软件采集、专利申请、论文、专著出版等成本项目,这些费用主要看总量占比和具体的数量、单价预算是否合理。对劳务费的评价,首先也是看劳务支出对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劳务支出标准是否合理;其次,劳务支出总额应当根据应用研究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对于涉及较大研发劳务支出的软件开发、基础研究、试点试验、软科学研究等科研项目,可以适当增加劳务支出预算。至于专家咨询费的支出评价,只要关注这些费用用途是否合理,支出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即可。

除以上主要科目外,财务专家还要对项目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进行评价。管理费用主要是看其总额和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资助管理规定,其他费用也跟上述费用一样,一是看增加预算项目是否具体,支出内容是否与项目相关;二是看支出数额和价格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工程验收的审计费用可反映在本项目中。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未考虑到不可预见因素,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项目未预见费用的,应当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六、结语

近年来,国家对原科技项目体系做了新的调整,把原有不同归口的科技项目整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类,国家对整合形成的新五类科技计划既有各自的支持重点和各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又彼此互为补充,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跨计划协调机制和评估监管机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避免了交叉重复。为此,对项目财务评价的要点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除了考察以上要点外,财务专家还应该关注项目产品是否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前景如何;申报企业有无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合格的财务人员,尤其还要注意考察申报单位的社会信誉和财务运行能力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应用研究项目财务评价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欧阳玉秀,李国静,顾寄南.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高科技产值的回归分析——以镇江市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视角[J].价值工程,2011(9):9-10.

[2] 杨德桥.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区分在专利法上的表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19.

[3] 李菁.关于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3(12):221.

[4] 陈亚平.浅议如何加强企业研究开发费预算全过程管控[J].商业会计,2016(3):31-32.

作者:李来儿 刘名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超市信息管理功能分析论文下一篇:电网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