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农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2022-04-2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生态休闲农业供应链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建设西咸新区,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西咸新区的基本概况设立西咸新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生态休闲农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1:

农村电商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研究

[摘 要]电商、物流和数据等均下沉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电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农村生产的同时,农村居民对快消品的消费需求剧增,但相应的物流配送发展滞后。发展以核心电商物流企业主导、政府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快消品企业、零售商等在内的农村电商快消品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我国物流配送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我国物流业和快消品行业共同降本、提质、增效,提高行业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补齐农村配送短板,方便政府监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充分协调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商;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3.177

面向未来的电商、物流、零售、金融、数据等均下沉至农村,新时代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升,农村市场消费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强调“三农”工作要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适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组织体系与服务机制。[1]电商精准扶贫、产业精准脱贫、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农业和农家店及返乡下乡创业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对快速消费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FMCG)的品类、质量、数量等需求增加,对进口FMCG的需求凸显。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消费观念转变,网购普及。然而,农村零售连锁超市发展缓慢,零售店传统破旧,物流配送整体呈现小、散、乱、差、杂的现状,FMCG市场面临渠道繁杂层级多,商品周转次数多,各级经销商储运效率低,厂家难管控、政策难抵达等问题,导致农村FMCG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保障,政府难监管,严重制约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 农村物流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二者之间并非彼此分割,而是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农村物流指为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的需要提供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与信息处理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是指物品以农村为发货地或者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2-3]严红英(2012)指出农村物流概念较大,主要包括了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和日用消费品物流等,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主要是指为解决农村买难、商品质量差及农村购物环境差等问题,而产生的将城市日用消费品统一配送至农村过程中涉及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物流环节,[4]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多种物流活动的复合型物流体系,具有季节性、生物性、分散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层级性等鲜明特点。

农村物流按流向可分为出向物流、进向物流的双向流通体系。

(1)出向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回收物流。

(2)进向物流,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建材家居物流、医药血液物流、消费品物流等。消费品物流又分为两类:①耐用消费品物流(典型适用产品如3C产品、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等);②以FMCG(典型适用产品如食品饮料、个人和家庭护理品、保健品、烟酒茶、日化用品、药品中的非处方药(OTC)等)为主的日用消费品物流。[5]

2 农村电商FMCG物流配送体系

核心电商物流企业主导,取得政府支持,找准利益契合点,探索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引领中小物流企业结成强有力的物流联盟,整合仓储、配送、车辆等物流资源,集资自建或共建智慧立体化统一共同配送中心,深度介入融合到FMCG行业中,在县、乡镇、村等通过“自营+加盟”方式发展整合线下实体零售店,形成农村电商FMCG零售网点,整合农村FMCG物流配送需求,取得规模优势,获得话语权,和FMCG供应链上游的生产制造商、品牌商等谈判、合作,为农村零售店提供统一物流配送服务,实现统一采购、统一运输、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交易、统一回收等,形成规模化集约效应,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效率,减少传统众多经销商、批发商等中间环节的弊端,扁平化、垂直化FMCG零售渠道。

促进农村范围内的传统零售实体店智慧化、创新化、数字化、现代化、未来化转型升级(如:日本7-11便利店,亚马逊Amazon Go,上海缤果盒子24小时无人便利店等),通过数据分析,科学合理布局定位零售实体店,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购买到质优价廉、物美安全的商品,实现农村线上线下(O2O)和物流相融合的全渠道购物场景,提升农村居民购物体验。

电商物流企业通过发展农村智慧创新型便利店,促进线下线上无缝结合,收集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物流等和FMCG实体经济行业的深度、紧密、高效融合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价值,实现数据驱动创新,为FMCG企业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数字化的物流服务,为FMCG行业上游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品牌商等提供数据分析、运营决策、管理咨询等一体化解决方案,降低上游FMCG的牛鞭效应,实现科学柔性生产,降低库存,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碳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农村居民通过电商平台形成的订单可在核心电商物流企业网站后台自动传递给就近的FMCG实体零售店,通过社会化物流服务就近配送到客户手中。电商物流平台能够强化信任机制,在线交易可记录查询、可监控监管、可互动评论与对话等,还可提高资金支付安全、线上商品可信赖程度。引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银行在农村实体零售店免费开通线上线下网点,开拓银行业务。通过保险企业,分担供应链经营风险,扩展保险企业的业务。

图 农村电商FMCG共同配送思路

3 结 论

农村是许多供应链物流的起点,率先在这一环节推行标准化托盘,继而倒逼商品包装、集装箱、条码技术等物流标准化技术的推行,提升物流业信息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共同配送,畅通城乡商贸物流通道,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完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促进物流配送效率进一步提高,实现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促进我国物流业和零售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刺激近6亿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其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农村居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针对人们对生态环保的日益重视,研究解决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发展低碳绿色供应链物流,为农村的“青山绿水”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尤美虹,陶君成.湖北农村物流系统调查与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6(8):76-80.

[2]魏修建,姚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4):132-162.

[3]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中国合作经济,2013(9):8-30.

[4]严红英.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5]索文会.快速消费品采购—配送成本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作者:邹威

生态休闲农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2: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田园城市

建设西咸新区,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

西咸新区的基本概况

设立西咸新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规划均明确提出,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这些都凸显西咸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011年6月,陕西省政府发布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成立了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体制推进开发建设。

——建设西咸新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西咸新区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客观需要。西安市与咸阳市主城区相距仅25公里,同城效应明显,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建设西咸新区,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客观要求。二是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西安市和咸阳市的城市人口、产业密度不断提高,城市边界不断向周边延展,迫切需要对两市之间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有机衔接和有序开发,严格控制并有效保护关中地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是优化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的现实需要。西安、咸阳两市在资源、产业等方面各具特色、相互关联,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雷同、无序竞争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工业区和居民区交错布局,老工业城市的弊病日益凸显,需要开辟新的区域作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两市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的回旋空间。

西咸新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条件。西咸新区建设,是主动顺应西咸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成为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催化剂”。二是有利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摊大饼式”扩张、土地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扩大等突出问题。西咸新区建设,将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科学规划建设,建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田园城市,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是有利于增强大西安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引领和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安(咸阳)大都市是该经济区的核心。西咸新区建设,有利于尽快培育形成将西安和咸阳有机联结为一体的西安大都市,进一步增强核心带动作用,对于引领和带动大西北、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西咸新区的资源条件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涉及两市7个县(区)、23个乡镇(街道办),总人口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5万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仅占规划控制范围的三分之一。新区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新区北部。规划布局五个组团,包括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沣东新城,形成“一区五城”组团式发展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新区开发建设条件优越,优势明显:

1.生态环境优美。西咸新区连接西安、咸阳两大古都,北依嵯峨山,南望秦岭,关中“八水绕长安”中的渭河、泾河、沣河三条河流贯穿其中,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台塬山地错落有致。陕北、渭北煤、油、气、盐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关中、渭北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秦岭山脉将建成国家公园,成为绿色生态屏障。

2.历史文化丰厚。“长安自古帝王都”,西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沿渭河两岸有周沣、镐二京和秦阿房宫、咸阳宫、汉长安城、西汉帝陵等历史遗迹,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宝库。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建设大西安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区位优势明显。西咸新区是我国的大地原点所在地,居于全国的几何重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的中心。西咸新区与西安、咸阳两市产业错位发展,同时又能资源共享,接受它们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上的产业优势传导和城市功能辐射和延伸。西咸新区位于关中平原的核心地带,具有土地集约化利用和承载大都市发展的有利条件。

4.交通体系完善。西安是全国铁路六大枢纽客运中心之一,是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客、货集散地及中转中心。11条国家高速公路交会于此,成为全国第二大公路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是中国第八大机场,也是西部最大的枢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西咸新区已开工建设“五横五纵”骨干路网和交通节点,区域内已建成六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省道,今后还将建设三条高速铁路、三条城际铁路、七条轨道交通,形成航空、铁路、轨道交通、公路交通零换乘的四通八达立体交通网络,辐射四面八方。

5.科教人才汇集。陕西现有高等院校116所,绝大多数在西安,在校人数133万人,每10万人口中有在校大学生3209人,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拥有科研院所1076个、两院院士5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7万人,均居全国前列。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第一架民用飞机和第一块集成电路都是在陕西诞生的。雄厚的科教实力为西咸新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西咸新区的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是完成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基础。西咸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生态水脉、资源要素和综合区位优势,按照“资源整合、错位布局、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西安、咸阳产业资源,注重自主创新,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产业发展定位

西咸新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是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上进行新城建设,是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升其产业素质。利用新区耕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会展、能源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打造面向京津沪的数据服务、金融后台服务和软件研发中心。

——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依托、培育、错位布局、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文化为支撑,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临空、文化旅游等产业,形成“四大支柱十大产业集群”的产业体系。

五个组团根据地域和资源禀赋条件,突出主业、错位发展。空港新城,位于以西安国际空港为核心的渭河以北地带,主要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重点发展临空物流、国际商贸、飞机维修等产业,建设现代空港城市和西部临空产业集聚区。沣东新城,位于渭河以南、沣河以东地带,紧邻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会展等产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秦汉新城,位于咸阳市主城区以北,拥有丰富的秦汉历史文化遗存,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创意文化等产业,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沣西新城,位于咸阳市主城区以南、沣河以西地带,主要承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化教育产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泾河新城,位于咸阳市泾阳县东南部,跨越泾河两岸,重点发展都市农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率先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重点发展产业

1.复合型都市农业。西咸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以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等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和市民消费需求为导向,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产模式。

2.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西咸新区资源要素和区位优势优先发展临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行业。

3.文化旅游产业。按照将西咸新区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化田园城市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西安和咸阳作为千古帝都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西周沣镐、秦汉咸阳、盛唐西安”遗产旅游以及“两市后花园”和“两市服务区”为主题的多元化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发展域内内需消费型休闲旅游产业以及域外输入型消费的观光旅游产业;在强化旅游业支柱性产业地位的同时,注重加快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和互联网产业的互动合作和产业联动,发展旅游新业态。

4.现代服务业。加快金融业发展。在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指导下,根据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按照开放合作原则,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增强金融辐射服务能力,努力将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对西北布局的试验示范窗口。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西北物流中心的目标,促进与周边区域深度合作,形成高端物流业的集聚区,依托陆空区域优势,打造西北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运输服务基地。发展信息服务业。统筹规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内容服务,全面提升信息传输服务能力。发展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

西咸新区的建设特点

西咸新区以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按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的思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同时实现提高人口承载力和集约用地两个目标,成为陕西加快城镇化和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进而推动经济转型的引擎。

——产城一体

“大城市病”的重要成因就是产城脱节。城市建设要优先考虑就业导向,将城市生活半径与就业半径相结合,因地制宜,从资源环境、区位特点和解决就业出发,在城市规划中将产业与就业统筹考虑,合理布局,“集约、集群、集成”发展产业。同时,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城市产业和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实现数据的规模化集中吞吐、深层次整合分析、多领域社会应用、高效益持续增值,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城市智能水平,建设“智慧城市”。以现代田园为衬托,围绕都市发展城市组团,形成环境保护与城市产业的高度契合,实现产城一体,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避免在产城分割的格局中耗费精力,从而提升幸福指数。

——城乡一体

新型城镇化不是城市“吃掉”农村,而是城乡融合共生、实现城乡一体。而城乡一体的关键是“两转化”,即在城镇化过程中解决“农民转化为市民、农业转化为城市产业”的问题。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西咸新区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合理划分功能分区,限定城镇发展边界,严禁在建设区外侵占耕地、蔓延发展,杜绝传统“摊大饼式”发展方式所带来的透支土地红利、环境红利、人口红利等弊端。通过村镇适当合并、土地复垦、农业现代化等途径,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严格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紧凑集约的城市群落,建设高度集中、立体发展、具有综合功能和人口承载力的核心城区,以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带、河流生态廊道、都市农业园区营造绿色田园景观。

西咸新区的建设要求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西安和咸阳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新区内有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遗存,是国家级历史保护遗址。怎样保护好、利用好这些文化遗存和文化资源,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我们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坚持“整体保护、系统展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探索大遗址保护、历史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保护方式。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周丰镐、秦咸阳城、秦阿房宫、汉昆明池、汉五陵塬帝王谷等国家遗址公园。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品牌,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

西咸新区从规划开始就坚持生态立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第一,从规划层面强化环保原则。新区规划控制范围内农业和生态景观建设用地占到规划控制范围的三分之二,保留了大量农田,使农田与山川河流、遗址保护带一起成为城市的生态功能区和屏障,通过环境治理提升区域价值,通过城市开发实现区域价值,从而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达到承载人口与节约土地两个目标一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个任务统筹兼顾的目标。第二,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选择符合新区“现代田园都市”特质的产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重点引进和建设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态休闲、都市农业、历史文化旅游等低碳绿色产业项目,发展集约、集成、集群的低耗低排产业。第三,加快河流综合治理和森林绿化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新区克服重重困难,把环保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投资23亿元治理渭河、沣河、泾河,规划投资80亿元建设中国暖温带森林文化博览园。通过“渭河西咸新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沣河生态景观项目”、“昆明池项目”、“中国暖温带森林文化博览园项目”、“崇文重点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等一系列河流治理和森林绿化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功能区,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人居质量。第四,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新区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组织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工作。

——城乡共赢

西咸新区在建设中始终贯彻城乡共赢的理念,在空间形态上,以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风格的城市景观镶嵌在田园风光和自然山水之中;在满足人的生存要求上,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让居民享受现代服务和田园生态兼备的新型都市生活;在产业结构上,把现代农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在空间和资源利用上,融入立体开发、集约循环的先进理念,以空间立体开发利用、资源要素集聚整合实现高度集约节约、高密集容纳性、高水平产出效益、高水准生态承载的城镇发展模式。

(作者系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

作者:江泽林

生态休闲农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3: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兴模式探索

摘 要:为改变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产业融合方式,以贺州为样本,对特色小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公司、农村电商等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以规划引领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合理布局、以创新体系搭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提供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融合;模式;贺州

Exploration on the New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ake Hezhou City as an Example

GUAN Jingling

(Party School of Hezhou District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zhou, Guangxi 542899,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model; Hezhou

為改变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产业融合方式[1],以贺州为样本,对特色小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公司、农村电商等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以规划引领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合理布局、以创新体系搭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提供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的对策。

1 贺州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兴模式的实证研究

1.1 特色小镇

1.1.1 贺街镇(果蔬生产专业镇模式) 2010年,贺街镇被誉为广西“蔬菜之乡”。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勤劳的人民,形成了贺街农民种植蔬菜的传统。据统计,平均每天由贺街运往珠三角地区的蔬菜达到200 t以上。近年来,贺街镇还种植了3 333.3 hm2三华李、凤凰梅等农产品,成为广西最大的李子产区。2006年,贺街镇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梅李之乡” [2]。尽管贺街镇是贺州市乃至珠三角小有名气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却没有真正实现“种出经济,种出风景”的目标。每年春天,前往贺街镇赏李花的群众络绎不绝,但由于尚未形成集休闲旅游、生态采摘、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赏李花并没有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效益。种植户仅靠把李子卖给批发商获利。种植李子既没有延伸到水果深加工的产业链,也没有带动贺街镇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016年,贺街镇业旺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淮山、莴苣、苦瓜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但蔬菜种植只是全产业链中一个很短的环节。目前,山东的一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特色镇依托寿光集团,采用真空低温脱水技术生产果蔬脆片,实现蔬菜的工厂化深加工,使农业与工业实现融合;大力发展商城、实体店、物流配送等服务消费者的第三产业,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与先进地区相比,贺街镇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特色镇上可谓任重道远。

1.1.2 黄姚镇(旅游特色镇模式) 黄姚发祥于宋朝,境内风景优美。近处翠竹掩映,远处山水相映生辉。明清风格的房屋、青石板的街道、文明阁、宝珠观、古戏台、天然亭等人文景观和生态地貌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梦境家园”的感觉。黄姚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旅游价值。近年来,黄姚镇通过引进黄姚风情村项目和黄姚世界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文化广场、娱乐休闲场所、文化古街、中华美食街、特色农业田园风光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介黄姚古镇的旅游品牌。但目前,黄姚古镇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不够发达,黄姚的豆豉、黄精、话梅、烟叶等旅游商品多是在私人作坊或当地小型加工厂制造,商品包装、储存、保鲜等工艺科技含量低,旅游商品的工业化水平不高,仍停留在土、陋、粗的低层次水平[3]。同时,黄姚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吸引了一些当地人加入到诸如旅游服务、餐饮业、土特产销售等行业中,但由于黄姚古镇的旅游景点相对较少,大部分游客仅在黄姚停留2~3 h,很难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3]。

1.1.3 朝东镇(乡村旅游特色镇) 朝东镇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北部,是潇贺古道入桂的第一镇。境内有绚丽多彩的瑶族风情,原汁原味的古道遗址。近年来,朝东镇重点推进以状元文化为卖点的秀水状元村、以潇贺古道文化为主题的岔山村等旅游景区的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农业的共赢发展。在当地群众的不懈努力下,2016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朝东镇境内的秀水状元村继续成为旅游热点,新开发的岔山村也是游人如織,总接待量将近6万人次[4]。其中的岔山村是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也是全县第一个商业及免费WIFI覆盖的古村落,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年接待游客已经超十万人。村内随处可见古民居、石板路、石碑刻、古风雨桥、古戏台、古隘口、古庙,古祠堂、古树、古井,是潇贺古道文化的活字典。过去,这个古村是一个空心村,仅有2个老人在村里居住。近年来,朝东政府依托村里的老街和老房子,帮助岔山村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岔山村已经从没有一家商户发展到了十四家商户;从没有一位游客发展到了高峰期一天达到两万游客[5]。由于朝东的古村落离县城及中心城市较远,交通可达性不强,在途时间成本高,旅行舒适性差。特别是每逢节假日,进村的道路拥堵不堪,车辆乱停放,大多数游客因此“望路生畏”。交通不便、生活水平较低还使得古村落开发很难引进高素质的经营人才、设计人才、服务人才。

1.2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模式

目前,贺州市已获认定的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共21个,其中自治区级4个、县级9个,乡级8个,并已初步形成“八步李子、平桂水生蔬菜、钟山贡柑、富川脐橙、昭平茶叶”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区布局。截止2017年7月底,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已完成建设投资24.17亿元。开展道路建设484.38 km,水利建设279.85 km,电力建设251.75 km。引进新品种265个,新技术153项,购置先进加工设备224套,经营总收入5.79亿元。随着贺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数量逐步增多,涉及面积大、村落多,开展示范区基础设施与配套休闲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压力日益增强。一些县级部门、乡镇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被动创建。另外,贺州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普遍存在“二产短板突出,三产开发不深”的问题。在“农业+工业”方面,由于经营主体的实力不强,仅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的少。在“农业+旅游业”方面,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的发展模式在贺州各地遍地开花,但其经济效益不够明显。特别是在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长寿”旅游农产品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尽管贺州的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普遍对品牌打造的重视程度不够,品牌策划能力不足,市场宣传力度不大,品牌塑造力薄弱,没有形成有市场影响力的国家农业品牌。由此造成贺州农业“特而不优、优而不显”。

1.3 现代农业公司模式

为打造贺州农业发展的龙头,2016年12月,广西贺州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资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广西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丰农业”),业态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金融、智慧农业运用、农地流转服务、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等八大运营领域。正丰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租赁方式获得了约2 000 hm2土地,建立了核心种植示范区、供港蔬菜示范区,联合了326家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带动了种植面积约20 000 hm2。公司构建了农产品溯源体系,使农产品的产销过程全程可追溯;建设了中央厨房净菜加工中心、农产品全程冷链体系,提升了贺州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率。公司还利用贺州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水稻、蔬菜、马蹄、茶叶、淮山、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生产和开发一批以“养生滋补”为主题的生态健康产品及农业富硒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出马茶宝生态健康饮品及火龙果酵素,预计到2018年可推出10款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公司还借助京东特产馆、苏宁特色馆、阿里三大电商平台以及微信等电商媒体建立“天贺正丰”公共品牌的全网营销平台,营销蔬果、粮油、干货、肉类、茶叶、饮料等贺州特色农产品。在珠三角地区开设实体连锁商城,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营同步销售。预计2017年电子商务营业额可突破5 000万元。

正丰公司是在政府主导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组织起来的,其龙头作用不容否定。但市场的发展不仅要靠龙头的带动,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家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氛围,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全面打响“贺州特色农产品”的招牌和名气。

1.4 农村电商模式

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八步区、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已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合作协议。目前,这3个县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共有10个乡(镇)级服务站和近400个村级服务站,为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6]。2016年年底,八步区建成了贺州市第一个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园建筑面积7 000多m2,共12层。建有电商运营区、电商孵化区、理论培训区、实操培训区、电商文化沙龙、电商产品展示区及物流仓储中心等功能区。现已成功引进知名电商阿里巴巴入驻,镇村级网购服务站就达到了153家[7]。富川县是2016年度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富川已建好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3个镇级服务中心、10个村级服务中心。另外有9个镇级服务站和27个村级服务站已完成服务站点的选址。有12家企业入驻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其中包括国内知名企业阿里巴巴旗下农村淘宝公司、中国供销一创公司等。富川特色馆在中国一创的培育下也建立起自己的网站(www.chnetr.com),并对产品进行了监督认证。富川的特色产品通过在中国物流网和供销一创的平台上进行线上线下推广,实现电商、物流的一体化[8]。尽管贺州电子商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物流不发达、企业对电商的片面理解等因素制约了贺州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企业自身的因素来说,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局限于建个企业网站,展示一下企业形象或产品,没有把电子商务作为产品营销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美工、网站设计、产品设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有影响力、有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沟通交流平台,贺州电子商务发展迟缓。特别是在农产品触网这一块,贺州大多农产品还属初级的非标准化的经验性产品,而电子商务要求的是标准化和可鉴别性产品。而贺州的农产品大多没有经过加工、包装等环节,因此难以达到直接网络销售的要求。从整个发展环境来看,贺州没有区域运营总部、全国客服中心。物流体系不够发達,快递成本比南宁、桂林等地高15%~20%,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电商企业的利润空间。

2 加快贺州市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对策

2.1 规划引领,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合理布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与发展要求不配套、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凸显。特别是在广大乡村地区,空间管理缺失、缺乏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给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贺州要催生更多的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兴模式,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利用贺州是广西唯一一个“多规合一”试点城市的机遇,把产业、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根据贺州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其与二三产业融合的重点发展方向,加强农村产业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的有效衔接,合理规划重点产业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骨干企业、产业园区在城镇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科学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布局,为全产业链发展做好战略准备。

同时,完善农村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努力建设一批能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游客接待中心、道路、停车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通大量农产品聚集到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物流市场等地的交通动脉,彻底解决农业休闲旅游中游客“望路生畏”和农产品加工、配送中的物流难题。

2.2 创新体系,搭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

2.2.1 以消费为导向,创新农产品生产供给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群众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倾向于消费品牌农产品,由此引致我国农产品消费开始呈现出功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趋势。小众化或特色化的土特产品消费日益受到中高收入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新世纪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9]。要实现以消费为导向的三产融合,首先要深入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人群的消费结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的特点,并以此来优选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定位,通过细分市场来创新发展各种新业态。如近年来,80后、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由此催生了电子商务、食品短链等新型农业消费方式。

其次,在重视适应需求、面向需求的同时,要注意增强创新供给、引导或激活需求的能力。目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目光投向体验经济,探求如何通过对消费者的感官刺激来让消费者获得对产品或服务的美好印象;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消费过程转化为让消费者获得美好体验的过程,让消费者为快乐买单。实践证明,发展体验经济是引导中高端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开拓市场、创新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重要选择[9]。

2.2.2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主导力量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而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如果不能实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型,就难以在融合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更需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9]。

一方面,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创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10]。另一方面,还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和农机服务。鼓励龙头企业主动培育品牌,做大做强贺州的农业品牌。同时,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自律、培训、营销等方面的作用,制订农业生产标准[10]。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贺州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成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鼓励他们开展合作研发,加大对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2.2.3 创新产业体系,探索多种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天然纽带,要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就必须构建农产品加工的新优势。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加工装备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服务来提供标准化和可鉴别性产品,构建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新业态;通过与超市、配送企业、电商等合作,鼓励大型商业企业在乡村、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发展“淘宝村”、“淘宝镇”,构建“农业+互联网”的新业态,形成“农资+农产品生产+储存+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发展目标。农业与三产融合,还离不开农旅结合新业态的打造。发展农旅结合就是深入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实现农业与文化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为此,我们要在“生态贺州·长寿养生”的基础上,扶持发展贺州的特色旅游小城镇及“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专业村,扶持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农旅融合的抓手,依托神仙湖花海、黄姚花海、南山茶海、富川脐橙生产基地、钟山贡柑生产基地、八步蔬菜生产基地、八步李子生产基地、姑婆山、大桂山、东潭岭、龟石水库、合面狮水库、贺江、桂江等现有资源,开发花卉游、林果游、采摘游、渔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3 补齐短板,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提供公共服务

2.3.1 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 要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就要求我们积极为市场营销、价格信息、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乡村旅游等提供定制化服务。目前,贺州正丰公司已与广东某专业电商运营团队合作,通过专业化手段优化贺州市各农业品牌及知名农产品的网络点击率、搜索排名等,形成网络品牌优势,培育贺州农业的电商品牌。今后,我们还要把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的范围扩大到乡村旅游推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农业生产情况统计及价格预测等方面,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准确的农业基地选址信息,为有意愿开展集体土地流转的村镇找到有实力的开发商。

2.3.2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近年来,賀州通过加快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控等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通过组建贺州市农业科学院、抓好正丰农业科技孵化器项目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贺州农业取得了可喜进步。

但目前,贺州农业生产者多为中老年人,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至深,需要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另外,贺州农科所及不少农技站的基础设施陈旧、科研设备、经费匮乏,极大地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由此造成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进展不能满足贺州打造农业强市的要求。要改变这一面貌,亟需政府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加强对涉农企业家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实现产业融合的能力。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或到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1]。建立农业科技项目的竞争立项机制,通过专家论证来确立项目内容,对项目立项、研究过程、研究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全程公示,并虚心接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创新项目的实用性。建好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相关示范点,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农业各种功能,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贺州农业的整体竞争力[11]。

2.3.3 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 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贺州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及项目服务落地工作,争取在贺州建设一个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物流基地,3~5个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加工配送中心,使贺州成为区域内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鼓励民营资本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建设名特优农产品配送中心,支持大型超市在贺州建设直接采购基地。支持发展直供直销,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对优势农产品储藏营销设施予以一定的补助,加强蔬菜、脐橙、贡柑、李子等农产品产区预冷、保鲜、烘干等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探索冷链能源供应优惠政策,解决产地冷库建设瓶颈。在水果、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或有需要的行政村,加快农产品分拣包装、保鲜储存、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施电子商务进村行动,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培育和集聚更多农村电商经营主体,逐步完善农村配送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和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2):41-45.

[2]刘静, 朱敏嘉, 黄金凤. “梅李之乡”农民的致富蹊径[J]. 当代广西, 2009(18):47-47.

[3]秦潇. 广西特色旅游村镇旅游开发研究——以黄姚古镇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2):179-180.

[4]潘彩琳.富川:把朝东镇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名镇[N].贺州日报,2016-10-19(1).

[5]邢丽涛.山村里的“致富经”——贺州岔山村乡村旅游促脱贫采访手记[EB/OL].[2018-06-13].http://www.cnta.gov.cn/ztwz/cyzdjxs/qmcyzd/201709/t20170925_840483.shtml.

[6]刘华.李子红 电商火 果农笑 ——我市发展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见闻[N].贺州日报,2017-06-19(1).

[7]蔡丽,杨小琴.八步区建成153家镇村网购服务站 [N].广西日报,2017-05-18(3).

[8]符莹莹.富川县发展农村电商经济 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EB/OL].[2018-06-13]. http://gx.people.com.cn/n2/2016/1121/c347802-29344278.html.

[9]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10]作者不详.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J].农村实用技术,2017(1):5-14.

[11]田聪华,张利召,徐忠,等. 新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建议——基于南疆五地州的调查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7(7):1169-1173.

作者:关景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语音教学之小学英语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