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2022-09-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人才资源市场和就业制度的深入改革, 个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逐渐成为人们常常提及的话题。所谓就业竞争力一般可以理解为高校或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 即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1]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用来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的价值观念。

诸多科学研究和生活实例表明, 就业竞争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实力、智力、精力、体力的大较量, 也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的大较量。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优秀大学生, 正是时代需要的、人才市场上需求的。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大学生要想成为人才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 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引导女大学生研究人才市场的需求, 正确认识自己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扬长避短, 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高校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占人口一半的女性成功和幸福, 关系到我国能否最终实现男女平等的问题, 还关系到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是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败, 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从人口学角度看, 妇女的综合素质与社会成功状况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状况。

为更好的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很多高校先后开展了各种就业指导。但这类就业指导由于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女大学毕业生要求的影响和高校自身教学改革的约束, 更多的侧重于局部或眼前的工作, 很少从女大学生长远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因而对女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长效作用不甚明显, 许多女大学毕业生只是完成了临时、短期的就业, 没有将就业与择业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工作变动频繁。因此, 要做好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必须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 从而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竞争力的培育。这既是适应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也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

1 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成因分析

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从唯物辩证法“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矛盾, 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 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的角度分析,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有密切关系。综合素质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1 部分女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学生四年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看出, 在学校女大学生普遍的成绩比男大学生的成绩高, 综合测评的成绩也不比男大学生的差, 但是就业情况还是比男大学生差。其原因是传统教育体制在人才培养上重成绩轻动手能力、重学习轻创新、重授业轻实践活动, 相当一部分女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 不愿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 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一些女生虽然学习成绩占优, 由于能力单一, 在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方面与男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而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

1.2 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 在整体趋于选择稳定性职业的基础上, 女大学生对稳定工作的需求更强烈些。[3]许多女大学生一心只想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大都希望把公务员、教师、医生、管理人员作为自己理想的职业, 对偏远地区和西部地区急需人才的地方不屑一顾, 甚至有些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也不愿意回哺育她的家乡, 不能接受“先就业, 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即使有好的机会出现, 却又左顾右盼, 以致延误良好的就业时机。

1.3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女性意识”太重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的观念对女大学生就业不利。[4]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优于女性, 更能胜任工作。受此观点的影响, 许多女大学生在思想深处便形成一种依赖感、从属感, 潜意识里也承认着男性比自己更有能力。正是这些传统性别观念削弱了女大学生们事业成就欲望和地位信心, 使她们对职业成功的期望值降低, 从而在就业时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 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家长、亲友身上, 把个人幸福寄托在未来的家庭上, 自己则甘于平庸。

1.4 竞争意识不强, 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就业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 就业能力的高低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经过社会的检验, 得到社会的承认。就业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 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而部分女大学生竞争意识不强, 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 竞争优势不明显。

2 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以上分析表明, 影响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直接原因是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 但是,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探究, 事物发展变化还是需要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因此, 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还需政府、学校与女大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2.1 政府要营造使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的和谐社会环境

(1) 加强法制建设, 从立法上进一步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保证。

各级政府要加强法规建设, 制定和出台鼓励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 通过严格执行《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 [5]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 从而防止、杜绝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 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利。同时, 要赋予工会、妇联和劳动监察部门充分的监督权, 使其能及时纠正和处理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歧视行为, 并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 适时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2) 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按劳动力供求原则办事, 面对用人单位, 男性女性都要凭实力竞争。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相对弱势不是女性的真正实力的差距, 而是基于男女性别的差异造成的不公平。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就业市场, 减少社会潜规则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形成公平竞争意识, 形成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所作为, 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2 学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形成女大学生培养特色

(1) 实施差别教育, 探索一套新型的女大学生培养模式。

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产业结构有密切联系, 高校应根据女大学生的特点, 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方而, 充分考虑女性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 实施差别教育, 即承认、重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 并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专门进行适当的女性教育。高校可适当开设一些特色课程, 使开设的课程、选择的科目更有弹性, 方便女大学生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2]与此同时, 各高校应该探索开设与女大学生就业规划相关的课程体系, 根据她们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和实用的措施, 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就业指导课程, 不定期地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让所有的大学生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开拓思路和眼界, 使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全面了解和正确判断就业形势, 引导她们通过市场竞争和多元化渠道实现就业。

(2) 推动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

高校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各种组织、各个环节, 并发挥其各自的作用, 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方向的同时, 创造社会舆论环境, 推动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逐渐消除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引导用人单位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 主动把女大学毕业生推销出去, 使用人单位了解女大学毕业生的状况, 以利于用人单位选择, 同时把用人单位对女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进行公布, 由女大学生作出选择。学校还应该逐渐创造条件, 建立与各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供给的计算机信息体系, 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中介作用。

(3) 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尽快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 拓宽女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 研究人才市场对女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关系, 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帮助女大学生正确了解、把握市场需求与自身条件, 减少求职的盲日性。同时, 在校期间学校要切实帮助女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 加强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培训, 鼓励女大学生挖掘自身优势, 增强主动就业意识和就业权益保护意识。

(4) 引导和鼓励女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学校在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 要鼓励女大学毕业生到急需人才的非公有制、基层单位工作, 使毕业生树立根据社会需要择业, 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 从而将社会需要转化为自己的个人需要。在加强引导和鼓励, 转变其观念的同时, 更要让她们学会独立面对问题, 以磨炼她们的意志, 塑造她们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现代女性形象, 促使她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2.3 女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提升就业竞争力

(1) 客观认识自己, 把准就业定位。

人贵有自知之明, 女大学毕业生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在应聘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所学的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 选择相应的应聘单位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 做到人事相宜, 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因此, 女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宜过高, 尤其是对职务、薪酬的要求, 过高的就业预期, 一是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 对于一个缺乏工作经验和业绩的应届生, 是缺乏向单位开口索取较高职务和薪酬待遇的资本的;二是容易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区, 这种心理误区会使女大学毕业生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客观认识自己, 调整好择业心态, 把握就业定位才能在应聘求职中获得成功。

(2) 女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转变观念, 走自主创业或合作创业之路。

要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除了国家和社会立法和舆论的支持外, 女性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女大学毕业生要有自立自强意识, 突破用人方的歧视藩篱, 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既要正视现实,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又要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学会应对可能遭受的歧视, 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自暴自弃。当前, 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 并制定了各项相关措施帮助和扶持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女大学毕业生要勇于突破自己, 不等不靠, 发挥优势, 积极争取, 选择自主创业之路。

(3) 增强竞争意识, 培养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女大学生应该增强竞争意识, 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就业、面对就业中的歧视, 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素质, 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即通常所说的“发展后劲”。它包括自主学习的动力及能力, 不断发现、探索、整理专业及职业相关信息的动力及能力, 较宽的知识面, 较强的职业兴趣和责任心等。女大学毕业生普遍具有感知能力较强、形象记忆好、想像力丰富等独特性别优势, 要主动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 从而获得择业成功, 开拓自己美好的未来。

(4) 注重自身形象设计。

女大学生要想提升就业竞争力, 成功就业, 除了要有正确把握就业形势的能力、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实的综合素质和自我推荐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必须能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随着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必然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形象问题, 特别是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 “第一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毕业生求职的成功与否。因此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应努力给用人单位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学会双向选择的艺术。

双向选择是自由择业的基础, 供需见面则为毕业生的选择与被选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 作为女大学毕业生, 在人才市场上还处于相对弱势, 因此要把握机遇, 捷足先登, 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在供需见面时, 女大学毕业生要勇于推销自己, 善于推销自己, 通过各种途径, 向用人单位发出信息, 向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 展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所应具有的形象。

(6) 进入岗位角色, 积累工作经验。

女大学毕业生如果被单位录用, 就应尽早进入岗位角色, 如从观念、心态、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进入岗位角色, 如了解岗位工作内容, 熟悉岗位工作程序, 掌握岗位工作要求, 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等, 并在从事岗位工作过程中, 逐渐积累工作经验, 这对于女大学毕业生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女大学毕业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 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 届时, 受到单位重用将是迟早的事情。

摘要: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正在呈现出显性化发展态势,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不仅影响了知识女性潜力的充分发挥, 还影响到了社会的进步。本文以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 通过分析、研究现状提出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 以此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力求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了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共同努力来构建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柯羽.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J].江苏高教, 2004 (5) :33~35.

[2] 韩俊卿.对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 :190~192.

[3] 刘石玉, 刘陆晶, 莎日娜.我区女大学生就业探析[J].前沿, 2006 (5) :206~208.

[4] 余展洪.女性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关爱——女大学生就业难哲学剖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 :78~81.

[5] 周华珍.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 (1) :32~3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加强自身修养问题下一篇:多媒体网络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