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行业需求、学生能力现状、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找出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旨在对改进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高企业客户满意度方面提出建议。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1:

探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已取得了新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发展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平台上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行各业也正在迈着积极前进的步伐。社会环境在变,社会需求也在变,社会与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望也更加激烈。为了满足当前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弥补公司企业的人才缺口,高校务必对此做出新的改变。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提升,促进学生向人才的转化,就必须对各大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其中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更为突出,如何为企业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务管理人才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因此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的现状,分析教学实践问题,并根据高校实际开展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如此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同样不能例外,该专业不仅重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归根结底是要走入社会、走向企业的,因此如何更好的帮助企业、利用资金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也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那么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务必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出基本的掌握和介绍,要让学生懂得企业的财务需求,能够根据资料看懂企业的财务状况。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出其实践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学模式中,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的重要作用,以至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的支撑。因此学生较多的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但是却没有多少具体的社会实践。但是现代社会更强调综合型的人才,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人才,同时也需要人才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校需要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而老师则牢牢把控课堂,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性,主体性以及创造性。财务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广,财务原理多,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丰富的公式等。因此在这样的专业特点下,教师多在讲台上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也只顾着一味的接受知识,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领悟,只是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以度过考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知识的传授并不具备太多的教育价值,因为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掌握这一门知识,而只是将知识记忆在脑海中。因此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必然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还会对课堂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三)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社会所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但是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教学开展来看,高校的教学并没有深入贯彻这一培养目标,这主要体现在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上。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笔试又以闭卷为主,这不是在考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在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考试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记忆情况,而不是考核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近些年来,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受到重视,社会各界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当前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再加上某些高校考虑到课程时间安排以及场地限制等因素,无法展开有效果的实践教学。这类高校往往心有力而力不足以至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更是无法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撑,以至于高校的实践教学往往只流于表面而没有得到具体的开展,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途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并加强师生实践教学

为了有效避免实践教学流于表面问题的发生,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价值,高校在开展教学时,务必明确培养目标并加强师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拥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能够为实践教学指明方向性和导向性。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虽然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归根结底其实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不仅强调知识的掌握,更强调技能的形成,且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务必要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可供实施的教学方案。

自我国于新世纪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化,与他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随着经济贸易的增加,业务活动的开展,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日益重要,各项财务数据也在急剧增加,这也使得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缺口日益扩大。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对经济形势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掌握,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动态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政策。这也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财务知识,还需要掌握特定的经济专业知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之内,它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基础,例如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但是某些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或者经费的制约,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这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普遍来看,我国高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或实习基地,有的高校也能为学生配备必要的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但是条件不理想无法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价值。这就需要高校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努力为教师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例如,一些距离相隔不远的几个高校可协同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批次进入实习锻炼,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學要求,又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建设成本。

(三)创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在传统的时间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大部分时间教学演示中,学生都是对教师的演示进行一定的模仿,而不是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方法,虽然比单一的理论教学更好,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的发展。从目前的社会市场需求来看,高校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是必然趋势,但是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创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尝试和自主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培养其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学生探索的同时,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师生共同探索完成实践教学。

(四)优化课程内容并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融合

新的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各地区逐步深入推进当中,高校课程改革也因此受到影响。为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高校财务课程体系的改革随之产生。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方法思路不断更新,这为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课程内容的优化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优化势在必行。财务管理教学注重实践理论的结合,只有同时改革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课程改革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与优势。财务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例如经济学、投资学等。因此课程改革还强调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只有将相关专业的知识理解掌握到位,才能更好的处理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创新师资队伍构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是学生接触到最多的校园群体之一,教师的能力是影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创新师资队伍构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不断丰富其教学技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的优化建构重在提升其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强调教师教育的应用价值。实践教学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双管齐下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此外,高校还可以为一线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促使一线教师走入企业,深入学习和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从而能够为学生带来直接的帮助。

三、结语

实践是检验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和深化理论的重要前提。学生的理论知识是通过实践而展示出来的,再加上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这也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专业的重要地位。在新的经济形势影响之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成为社会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进财务专业的大门,这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强大的优势,也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高校一边面临着就业不断严峻的社会形势,一边承担着为社会提供人才的重要职责,高校在课程改革中的一举一行都至关重要。实践教学因其强大的优势,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务必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要内容,以理论教学改革为重要支撑,重视课程内容融合,为培养出丰富的优秀人才而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職业技术学院)

作者:覃晓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在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行业需求、学生能力现状、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找出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旨在对改进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高企业客户满意度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就业导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穿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广东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现状与企业需求差异分析

通过对广东省十所主要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调查分析和对广东省100所中小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我们发现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现状与广东省中小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需求差距主要在于如下两方面:

(一)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之间的差距

1.毕业生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小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助理会计师资格等其他会计相关证书的应聘者优先,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没拿到相应会计从业资格或会计职业证书的学生的同学有占总比例的33.33%,即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学生有33.33%还不具有应聘的最基本条件。

2.毕业生是否精通相关财税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100%中小企业要求会计人员要精通相关财税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而在调查中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般了解的比重是68.82%,不了解的比重有14.66%,这表明会计专业毕业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3.是否具有良好的操作会计软件的能力。广东省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普遍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操作会计软件的能力,能熟练操作Office、金蝶、用友等软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具备熟练操作电算化毕业生不到50%;这说明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努力提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二)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和会计专业毕业生个人素质之间的差距

1.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6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在调查中自认为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会计系专业毕业生只占总比例是29%,此外,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分歧时自认为不能很好处理的占比例的30%,这些数据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大部分中小企业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细致,吃苦耐劳。而根据我们的调查,自认为能够耐心与细心地完成烦琐的会计工作的只占总比例的54.7%,这说明还是有45.3%毕业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3.是否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据调查,有45%的毕业生都不具备这一素质。

二、广东省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及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岗位设置及岗位内容不明确。在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并且对于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企业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

2.不重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是自筹经费,因此经费非常紧张,以致会计教学设备、设施及模拟实践教材的缺乏,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在当今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前提下,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却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实践训练,不能熟练地(有些学生甚至还不知道)操作会计软件,因此很难适应今后的会计工作岗位。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的就业能力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大多数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停留在手工做账的原始实践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施设备缺乏(有70%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有15%学院的实践教学设备很先进,但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等而导致实践性教学效果差,多数学生在实践后仍然不懂得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工作;会计基础性工作做得很差,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填写不完整,不知道设置账簿,登记的账簿不符合要求;不知道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不懂得怎样进行审计;不知道企业要交纳哪些税款、如何纳税等等。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根据我们调查小组对我省10所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践调查基地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有55%独立学院会计专业都至少有30家以上的校外实践基地;有30%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只有10~30家的校外实践基地;有15%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只有不到10家的校外实践实践基地。照道理说,每家独立学院平均有25家校外实践基地;如果每家实践基地每3个月可以安排十位学生的实践教学;则每家校外实践基地一年可安排40人次的校外实践;25个校外实践基地一年可安排1 000人次为期3个月校外实践教学。但是事实上,独立学院会计专业90%的实践基地都是形同虚设,每年安排到实践基地实践3个月的人数不到100人次,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进行会计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只能自已寻找实践单位;而几乎有70%的同学在实践中只能是从事与会计专业无关的实践工作,校外实践教学形同摆过程,根本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从而就无法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80%以上的学生到毕业时都不能熟练操作Office、金蝶、用友等软件来进行账务处理。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根据我们调查小组的实证调查,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普遍存在会计实训室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室数量少,实训设备更新不快等问题。许多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校内实训室建设经费并没有随之增加,实训室数量和设备明显不足。70%的独立学院只建有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实训室的布置非常简单,起不到任何仿真的效果。

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创新

(一)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教学经验

1.西方财会专业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西方财会专业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一个职业会计师,更是培养一个“管理者”(manager),因此,教学指导理念注重的不仅是给学生“更多的会计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会计教学的目标,不仅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 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必备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西方财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毕业时对未来市场的适应性。西方发达国家注重学生毕业时对未来市场的适应性,对新知识、新技术等的接受性。如英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依据ACCA考纲规划和调整,每五年进行调整一次,以适应英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3.西方财会专业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注重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注重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也是当前西方国家会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瞄准未来会计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西方国家各大学在课程设置中充分实现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利用实验室、图书馆、因特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实习实践氛围;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各大学注重与著名公司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以本科阶段的课程就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些,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4.西方发达国家会计教育体系较为完备。西方发达国家有比较完善的会计教育体系,主要体现为:学院与大学培养目标明确并能进行良好衔接。与国内相似,西方国家的会计教育体系也分为学院(类似国内的高职院校)与大学两个层次。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与中国观念大不相同,大学与学院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大学偏重于理论研究,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而学院更偏重于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院中的会计专业,除了少量的理论基础课程,更多的是职业教育、大学转学分和热门职业证书培训课程等,而由于许多学院都与企业合作,还经常为大型企业设置与调整特定的课程。

(二)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创新

1.创新实践教学模式。(1)转变教学的实施方式:改革以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两张皮的形式,灵活采用“师生互动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现场指导”、“综合练习”等教学方式。同时在实践性教学中应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行,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2)以就业为导向,改造教学情境:打破单纯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相仿的教学环境,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3)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穿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将整个会计实践教学分为“四个穿行”,具体分为“先行观摩实践”、“同步渐进模拟实践”、“综合应用模拟实践”和“社会岗位实践”四个部分。(4)按企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设置岗位、明确各岗位实践内容。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相应的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企业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

2.创新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1)以就业为导向,重新构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独立学院会计类课程改革是真正意义上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而不是仅限于修改课程名称的改革。如将“基础会计”改为“会计知识入门”、“会计基本流程操作”,将“财务会计”改为“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等。通过改革研究将更多地关注过程性的知识,“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个会计专业教师心中。(2)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实践课程目标定位。会计专业课程以往都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内容来进行授课,理论性很强,虽然配套有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并没有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课程教学与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吻合,无法真正满足从事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定位。(3)以就业为导向,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为了贯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会计专业课程摈弃原来学科体系的理论架构,依据行业专家确定的“会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重新设计,并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4)以实践模块教学为手段实施教学。会计专业课程将会计各岗位实践模块的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岗位实践模块分项目组织教学。通过教学改革,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这样一些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企业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

3.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穿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了弥补学生在应聘时所面临的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将整个会计实践教学分为“四个穿行”渗透到大学四年的教学当中,具体分为“先行观摩实践”、“同步渐进模拟实践”、“综合应用模拟实践”和“社会岗位实践”。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至少可以得到相当于在企业工作二年的工作经验。

(1)“先行观摩实践”。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为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带领学生到校内模拟实训室及校外企事业单位等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观摩,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情况及其主要内容,初步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

(2)“同步渐进模拟实践”是在各个学期进行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针对每个知识点学习完毕开展进行“同步渐进模拟实践”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融通。“同步渐进模拟实践”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技能实践。1)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基于《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训内容:凭证、账薄、报表编制原理。2)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内容:Word、Excel等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实践。1)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基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纳税会计》、《物流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企业核算内容、产品成本计算及核算、资金管理与经营决策、业绩考核、税收实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及外部审计方法等。2)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基于《数据库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Excel与财务管理》、《SQLServer2000数据库》、《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电算化统计》等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为计算机程序设计、会计系统程序设计、电算化基本操作等。

第三阶段“职业综合技能模拟实践”分为两部分。1)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基于《会计模拟实验》综合实训课和校内外实践训练,实训内容:主要进行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综合应用实训、模拟财务科的模拟会计工作岗位训练。2)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基于《财务软件实务》和“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的综合实训课,实训内容:熟练使用金蝶、用友、会和等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3)“综合应用模拟实践”。是指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实训教学,主要是将财务会计、经济法、成本会计、电算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知识融通起来,进行系统的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模拟实践,能够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连贯起来,形成较为综合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今后进行具体会计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会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4)“社会岗位实践”。“社会岗位实践分为暑期校外岗位实习和毕业校外岗位实习。我们改变以往到大学四年级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的做法,鼓励学生每一个学期放假都到企业进行实习,并规定相应的学分。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时间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并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并掌握实际会计技能。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更为用人单位所青睐。

4.加强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与国内相关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相对固定的联系。通过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调查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薄弱的,这种薄弱不仅表现在我们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的不够充分,应用不够充分以外,还表现在大多数的校外实习基地,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更多的是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随便找几家公司挂名的实习企业,并没有发挥实质作用,校外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因此,为了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也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市场竞争力,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有必要借鉴中外成功经验,加强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与国内中小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相对固定的联系。(1)首先加强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独立学院领导应转变观念,重视校内会计实训室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每个项目实训小组(会计、审计、税务、成本核算)能够有独立的实训室,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税务岗位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综合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以会计职业能力提升为实训重点,实训既可以分会计主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进行演练,还可以让学生以供应商、采购商、仓库保管员、企业经理、税务、银行、审计等不同的身份进行模拟训练,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2)以学校为主体依托成立代理记账公司。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可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利用部分教师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优势,在校内设立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或财务咨询公司,建立企业化的运作机制,融教学于经营服务之中,发挥实训教学功能。校方指导教师及记账人员要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的税收法规规定,代理客户填报日常的纳税申报表、代理日常申报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教师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场所。(3)与国内相关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相对固定的联系。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比较理想合作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和代理记账公司,这类公司由于业务量大、季节性强等特点,对会计实习人员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应重点关注这类公司,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实习小组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企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实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会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应依靠自身人才、资源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

5.构建科学有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基于提高客户(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这一目标的过程化、标准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取决于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反馈。实践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教学评价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强化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实践课程不断完善,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成功就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美杰.独立学院会计教学中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

[2] 郭丽云.浅谈企业财务会计的实践性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3] 辛国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经济师,2010,(5).

[4] 官金华,常友玲,武涛.会计人才需求与3+1培养模式探析[J].北方经济,2012,(10).

[5] 谁应该教什么?高校的实践专业会计师的教育的角色的看法[Z].2010.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吴霏雨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

主要任务之一,如何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是改革的核心。本文从目前《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校实际和自身所在院校的实践改革状况,针对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 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

1 概述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整个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这一环境变化的要求,从原来的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陆续对传统的《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商榷。笔者长期从事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下面以自身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探讨如何形成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模式。

2 目前《会计学原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 从目前教材的情况来看,通常一般的教材都把《会计学原理》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章节,这样就人为的把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割裂成不同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按照顺序讲解,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掌握到哪里,尤其在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较差的情况下,对已经讲过的内容很少再去回顾或练习,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能将每个会计核算方式和步骤联系到一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2.2 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 有些院校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很难得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的机会,有的学校的实践教学也只是安排学生练习一下记账凭证和账簿的填制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同时实践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非常有限,尤其是原始凭证(例如支票、增值税发票)等的练习更少,从而使学生没有从根本上了解整个会计实践过程,不利于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

2.3 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经过我们调查,当前实践性教学还是以手工实训为主,而手工实训需要大量的纸质材料,例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会造成大量纸质资料的浪费,这也是很多院校不愿开展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形同虚设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较而言,从长期来看,通过购置会计学原理教学软件可以相对节省成本,但我们调查发现很多院校并未购置相应的教学软件,或者有了软件之后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另外一方面,社会面向《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发的财务软件也较少,使得各高校选择的余地不多,造成软件价格较高,这些都是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不足的原因。

2.4 实践课时较少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许多讲授会计学原理的教师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性。经过我们调查,目前各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都是64课时,其中实践教学占10课时,实践课时较少,这样的课时结构长时间内没有得到纠正。由于受课时紧张的影响,教师为了保证授课进程与授课计划同步,只能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如果想穿插一些案例或课堂讨论内容,就会影响整个教学内容的进度。因此教师在授课期间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2.5 实训指导教师缺乏 教师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将教材和工作实际相结合进行讲授,能够发现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然而在实际中,许多院校都指定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承担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任务,这些年轻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课程授课经验也不足,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考

3.1 教材编写方面侧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应强调《会计学原理》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和本章内容的联系,在讲完所有实践内容之后,应以案例的方式将所有讲授的内容串联起来,以增强学生对整体学习内容的掌握,深刻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复式记账和记账凭证的关系,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关系,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关系等,使会计核算方式和步骤联系到一起,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3.2 重视实践教学过程 从根本上改变过分强调理论学习的做法,重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营造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接触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原始资料,增加实践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的种类,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整个会计实践过程,另外,通过带领学生们参观学院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了解企业会计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

3.3 增加实践教学软硬件投入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和教学软件的发展,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软件进行,这种方式更优于手工方式的实践教学并且可以从长远的角度节省实践成本,笔者所在院校购置并安装了厦门网中网《会计学原理》教学软件,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在我院的实训室中进行一周的集体实训,节省了纸质的实训资料,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凭证和账簿的填写和登记方法,为学生创造了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同时利用该软件的视频演示,强化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开设账簿、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最后可以通过软件的自我测试功能作为阶段性考核的成绩。另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和教研经费等方式增加实践教学软硬件的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3.4 适当增加实践课时 与时俱进修订教学计划,在原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实训课时。例如在原来64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笔者所在院校在施行教学改革之后将原来的实践课时由10增加到12,这12课时中有6课时是手工实践,另外6课时是软件的上级操作,通过期末学生调查问卷的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提升了自己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践积极性,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3.5 重视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 实训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取具备丰富课堂授课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讲授该门课程,另外应当鼓励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通过校外兼职和进修等方式提高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4 结论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创新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是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自身不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上应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不断与时俱进,改进自身,才能够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达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丽娜.本科《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财会月刊,2011(33).

[2]赵淑芳,朱亚琴,郑军.《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讨[J].财政监督,2009(06).

[3]莫锦笑.《会计学原理》课程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女子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凤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系统设计使用下的广告管理论文下一篇:科学创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