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报告

2023-02-02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报告

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调查报告

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对90后这个群体的事件、报导、评价、言论也日趋增多。是个性张扬,还是堕落颓废?幼稚无知?好吃懒做好像是他们的专利,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怎么样,反正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步入社会,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与支柱,我们国家在他们身上投注的关怀,也只会有增无减。在经过我们的调查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90后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这些90后的发展,由于我自己也是90后,所以自己也比较清楚一些我们90后的一些东西,不过有些可能不是分析的很好,但纯属自己观点。但是我会根据我们调查的事实为依据。准确的分析,并做出一些解决方法。让大家真正的认识自己。

一、为什么会出现90后这个名词呢?

总的来说,“90后”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也泛指1990年以以及在1990年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

90后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成效显著,科技发展飞速的年代。他们这一代就如同我们的国家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有机会体验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新东西。他们从出生开始的物质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要优越的多,没有经历过很大的经济波动,更没有经历过政治上的动荡。由于去年的金融危机却给他们造成一点点恐惧,这是相对于部分人而言的,但是大部分的90后还是悠然的在学校与世隔绝仿如没发生过一样,因为至少没对他们直接造成冲击,没出去就不知道赚钱的辛苦。

出于计划生育的影响,9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目前多为初高中生,或者刚刚成年,而去年正是第一批90后高中毕业生经过国家严格的考试选所拨,迈入大学校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的金钱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行为方式都和老一辈人有着很大的不同。90后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公众视野内,是由于网络上的脑残(火星文)的泛滥。而以这样非常另类风格形象出现的他们,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和批评、斥责。但不可否认的是,90后一代的个人素质,与老一辈人相比,要有明显提高。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理性化。

二、90后的家庭、学习与生活

大多数人都在说他们正处在美好的时代,为什么就是那么的愚昧、无知幼稚? 90年代是整体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年代,这个时代出生的人,基本上衣食无忧。就算是家庭收入拮据,家长们也不会吝啬于在孩子身上投入。就算他们自己不吃,都会先给孩子先吃,可能也是他们对90后的溺爱,造成了他们不会为生活条件所困扰,也不会关心、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是从何而来。从而有时候过分的依赖。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上,90后的必须整日忙于工作赚钱,这也是去年出现的新名词“孩奴”的真实写照,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就主要落在年老的爷爷奶奶,还有老师身上。事实上“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这些”启蒙老师”给孩子最大的投入只能是金钱,丰厚的物质生活,优越的学习环境,却没有在孩子最需要家长身体力行、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年纪时在他们身边。“90后”普遍与家长缺乏交流,一不顺心就会发生争执。这就是为什么90后比以前年代孩子的“反叛心里”更强的原因了?家长老是说孩子们不懂事,我们每天拼命挣钱只是为了将来供你上学、找工作、结婚,你们还成天抱怨这个那个;孩子们则对家长的唠叨不当回事,甚至是厌恶,好像老是父母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似的。你们懂什么,就知道在我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指责我们,从来不和我们好好谈一次话,也不关心什么是我们想要的。而如今的独生子女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得很多90后性格压抑内向,不知该向谁、该怎

样宣泄自己的感情,没有什么交心朋友,也就是为什么去年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哥玩的不是游戏,玩的是寂寞”,就是“寂寞”,走上歧途也就不为怪了。

在教育方面,由于中国教育体系慢慢偏离了死记硬背,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方学习方式,90后与前一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出现的了很大的不同。而我们正处在改革中期,不成熟的教育体系使得如今的学校之间竞争日趋越烈,为了高成绩、升学率不惜一切代价,学生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这几年由于国家大力注重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现在的大学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我们90后会不会是一个好的讯息呢!其实经过调查发现,这不会是一个好讯息。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学校越多,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分数的下降,影响了我们90后的学习积极性,对我们90后来说不是好事,学生少了,到最后会形成一种“不要努力学习也能上大学“的想法,这样就不能更好的发掘我们的潜力。我所认识的许多90后初高中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知识丰富、多才多艺,有自己丰富的想法、见识和看法。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寒暑假几乎没有学习,更别说平时的双休日。沉重的学业压力,缺少丰富健康的课余娱乐活动,他们的休息时间,几乎全都放在网络上了。

三、科技发展的双刃剑:“网络”.

说到网络这个话题会让一些父母不寒而栗,这一东西对“90后”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有如利剑。随着1999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一直到2007年,竟然猛增至一亿三千七百多万。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这就对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多的影响,由于他们的自控心理不是很强,所以有很多都被虚拟的网络世界迷住,才发生的一些少年因为上网没吃东西饿至送命,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互联网对于平时学业繁重,空闲时间少的90后来说,是最方便的获取新闻、知识的途径,其实上网查资料也迅速成为他们上网的理由和借口了。虚拟世界也成了他们吐露心声,发泄情感,和他人交流的场所。这些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找不到的。在网上,他们眼光更加开阔,更早地认识到世界,能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也可以任意的游戏其中,年轻的90后接受、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极大的不足,网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监管体制无法及时跟上网络世界发展的脚步,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容易为90后所看见并接受。看看网络上许多十几岁的初中生们写的文章,出现的最频繁的是色情、暴力描写和颓废、悲观、空虚的语言,令人难以想象其中的韵味,何止是寂寞。或许作者们只是出于一时的好玩,认为长大了自然就懂了,但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后果会很严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90后”的新闻之多,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要归于互联网的功劳,熟悉掌握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也乐于在网上发表言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固然是件好事,90后早早地就以一个年轻、新锐的群体出现在大众眼前。但由于“人”和“体制”都不完全成熟,“90后”的孩子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上说的话可能是在全世界人众目睽睽之下,老种是把网络当成自己的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晒”什么就“晒”什么,这种乱晒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正是因如此,“90后”的创意在网上成了流行,也是以他们为主体,他们不成熟的想法、言论也在网上大量出现,最终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而为更多不同层次的人们所关注民,所误解。最近在网上广泛传播的“烧钱女”视频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事人想不到自己这种行为被公开于网路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他们不成熟、性格扭曲所致的行为应当加以正确的教育矫正,而他们随便说话、秀自己,想引起人关注的途径——通过网络——显然使社会上对“90后”的印象又恶化了不少。

四、另类的90后

1.“另类的90后”,到底如何的另类?

现在的90后,都很有讲究,不管是从发型学是穿着上来讲都是与众不同的,有人说90

后走的是个性路线。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个性张扬吗?上网以“90后”为关键词百度一下,你会发现在搜索结果中“非主流”、“脑残”、“火星文”这些名词占据了好几页。“脑残”是90后,大众对他们常提起的一个评价,他们一些幼稚、另类的爱好和表现令许多人都嗤之以鼻。但同时众多让大家无语的创意网络语言的出现,传播它们的主要力量“90后”功不可没。“非主流”的风格如今已由网络而扩展到生活娱乐各个方面,令许多人印象深刻,还有“火星文”,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打出的这些字,仿佛在对我们的标准常用汉字、输入法无声地嘲笑,一眼难忘。放眼望去,“90后”的名人中,写手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字风格鲜明、思想标新立异,情感深刻,不屑于模仿,但也存在缺乏深厚知识素养和文化底蕴,不知所云。面对着华丽的90后文化,该说他们思想新颖,创意无限呢,还是说他们精神空虚?可能是精神空虚吧!这就是为什么“寂寞”这个词,在现在的90后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

2.赶时髦,是年轻人们的普遍特点。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而90后在这方面不仅搞的非常突出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各家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放眼看去:如今的小学生们零花钱如流水一般,高档文具、玩具样样不缺;中学生标准装备是mp

3、 mp4或mp5 +手机,有些富裕的家族还加上了PSP;高档衣服更是不能缺;在家都是穿名牌,什么都搞攀比,去麦当劳、肯德基是常事,聚会吃饭则成百上千。却不知这钱来的非常困难,生活档次高了,人的档次却没同步提高,说话做事不成熟,不考虑后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而“90后”的犯罪方式,更明显地受到了电视、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

由于上文所提到的家庭环境的原因,很多孩子亲情淡薄,过于自我而不懂得主动为别人着想。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学校重视学习远远多过心理教育,使得很多孩子虽然学识丰富,见识广博,却仍然感到空虚,不懂得如何分辨什么是自己真正懂得并需要的。空虚的重点是缺乏关心,他们想时刻成为人们的焦点。如果人们不关心他们,就会感到空虚。

3.由于传媒工具的日趋先进,“90后”的新星们大量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先是集中在演艺界、文化界的童星、小作家,都有着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90后”时代符号。

而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一连串国家大事中,许多勇敢机智,积极参与救援的学生,拼搏进取,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这些“90后”在国人的心目中,树立了全新的形象。地震中面对危险不畏惧,救了全班学生的小班长;被埋百余小时生还的“可乐男孩”;还有更多一脱险便积极投入到救援中的中学生,他们在灾难中表现出了团结互助的品质,还有将来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危机应对能力和坚韧的心理素质。数月后的北京奥运会中,一批闪亮登场的90后运动员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他们让社会看到,毛病多多,不够成熟,不够格成为国家接班人的90后,还会在这些锤炼中不断成长、不断获得不输于前人的能力。

六、“90后”,我们袓国的未来

经过调查之后,我们的90后最大的缺点是:依赖性太强,思想不够成熟,没有很好的自控心理,喜欢个性张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没有很好的心理调解能力,太注重别人的观注最大的优点是:思维敏捷,会标新立异,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为了我们自己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扬我们自己的优点,正确的认识自己,有错就要改。不管别人是怎么看我们中,只要我们自己做好了,别人也主就无话可说了。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并不是只要我们天天说它就能改变。经过分析,我们自己想了一些办法来避免90后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要多出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这自己多积累社会经验。还可以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学会自己一个人独立,当你一个人在社会

上打拼,你就会知道赚钱的辛苦了,以后就会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这不仅能提高你的思想,而且能锻炼你的交际能力,会受益一辈子。时常也应该学会自控,尽量让自己每天保持笑容。虽然我们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但不能太过于形式化,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气质。

90后,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也需要我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要更加努力,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二篇: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方式调查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普及,网络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高校的大学生更加伤愈通过传媒获取科技知识和传递信息。网络凭借其信息量大、快捷方便等特点迅速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网络的优势中也潜伏着危机。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并且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在当今互联网日益发达的年代,认识到互联网对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影响,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影响 建议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的。总计46人答题,男女比例2.6:3,其中以理工类专业占比最多为75%,接下来分别是经济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比较能代表当下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态度。

二、数据分析 (1)上网时间

1、通过上网时间题目调查统计,我们发现56.25%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间在1-3个小时左右,3-5小时的占比为25%,而5小时以上的为18.75%。从上网时间占比来看,绝大部分的同学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3个小时左右,说明当下的大学生还是比较能控制自己在网络上使用的时间的。但18.75%的5小时以上的同学也并非小的数目,说明有部分同学每天比较依赖互联网。

2、而对课外阅读题目的统计则显示62%的同学每天有1-2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2-4小时的为31.25%,而4小时以上的仅仅为6.25%。说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依旧

重视从书籍中获取知识。结合课外阅读1-2小时的统计和上网1-3个小时的统计我们发现,大约50%的同学每天能够通过网络和书籍同时获取知识,这也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对大学生学习途径的改变。

并且,在接下来的“你比较习惯于网络学习模式还是传统的书本学习模式?”这一题目也印证了上面的推断。 (2)上网方式、上网目的及上网频率

1、43.75%的同学经常上网,18.75%的同学偶尔上网,31.25%的同学每天都上网,说明经常上网的同学还是比较多的。

在关于在校时间上网方式的调查显示接近3/4的同学是通过手机上网的,其余同学基本上都是在寝室上网。而在家上网方式的调查显示56%的同学是通过手机上网,其余同学则使用自家网络上网。通过这两个题目的调查对比不难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上网没有在家容易,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同学只能使用手机来上网。

2、“您上网的主要目的在于();上网的主要时间用于()。【多选】”题目的统计则显示50%的同学上网并没有明确目的,62.5%的同学在上网查资料/学习。56.25%的同学在购,43.75%的同学是有社交需求,43.75%的人在看动漫和漫画。这充分说明了当下大学生上网活动的丰富与多样,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仍然有一半的同学选了上网没有明确目的。大学生上网目的呈现多样性趋势。数据显示,接近6成的同学在把互联网学习和搜索资料作为最主要的目的,这个结果是非常让人欣慰的。同时,由于网络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仍然有大部分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为娱乐,比如看动漫的和看电影的占比接近5成。

1

通过

1、2的综合对比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在校期间以手机上网为主,体现了智能手机时代对大学生的巨大影响。

(3)对大学网站的态度及对网络学习的态度

1、接近8成的同学对大学的网站感到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认为大学网站太过行政化,缺乏与大学配套的网上学习平台和内容;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许多信息没有参考价值;网站外观落后,不符合当下网络的流行风格等。

2、在关于网络学习对大学生影响的题目中,56%的同学认为认为对自己影响很大,18%的同学认为大。80%的同学都选择了会通过网络资源来帮助自己学习。从这两个题目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得出目前绝大部分同学对网络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并且网络也确确实实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看法中,依然有68%的同学认为目前网络上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或者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4)网络文化 看法:

68.7%的同学认为当下的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但多数是健康有用的,31%的同学认为其是对现在人们的生活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绝大多数学生重复意识到了网络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6成以上的同学认识到了当下网络文化的不足和缺点,但是

2

也不否认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健康有益。 影响:

1、87%的同学认为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影响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同时也有大约30%的同学认为网络文化让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文化还是对大学生积极的一面大过消极的一面,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网络文化本来就是有年轻人、大学生所建立起来的,其本身就是符合大学生价值观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下的学生都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对网络有着难免的依赖性,也从网络中学习掌握到了相当多必要的知识,从而认识到了网络的有益性。

2、关于使用网络文化的原因的调查则显示75.7%的同学是因为网络文化本身有新鲜感而使用网络,网络做为一个新兴事物还是比较能吸引年轻一代的。

3、关于不良网站和网络不良内容的调查中,接近80%的同学认为不良网站应该关停或者严格管控,另外剩余的部分同学则倾向于让网站自己觉得尺度。而在对“有过浏览不健康网站的经历?”的调查中,56%的同学投了从来没有,31%的同学偶尔有只有不到5%的同学选择了有时或者经常。

从以上两个调查中也不难看出网络的多样也滋生出不少不良网站,而且接近50%的同学是浏览过这些网站的,在关于原因的调查中显示浏览不良网站的原因大部分的因为偶尔误入或者弹窗之类。说明网络不良信息的管控还有待加强。而在投票调查中80%的同学对这类

3

网站持正面态度,认为其应该关停,这充分体现出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性。

三、结论及建议

(1). 加强校园网络的投入与维护

在软件和硬件层次上提高学校网络的质量。学校应在校园网上营造校园主流文化氛围,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精品网站。并阻止不良信息进入网络终端,限制不良信息的蔓延,减轻不良信息造成的后果。同时,学校的网站建设要紧跟网络的发展步伐,当下大学生更加喜欢网络学习,学校应该开发配套的网上学习平台和软件。 (2). 开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

使学生在网络学习与娱乐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模式。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在网上开展各种活动,甚至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一些慕课活动,既能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又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繁荣校园网文化知识阵地。建立知识精品库,介绍经典及前缘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建立网络课程,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网络;建立网上文化课堂,开辟“名人演讲厅”、网上学术沙龙等栏目,营造学术文化氛围。

(3).学校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感和法律意识。科学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重复利用网络和网络外的时间空间学习。促进学生正确

4

三观的建立。

(4). 加强大学生教育

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网络自由与自律、责任与道义相互统一。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树立和宣传良好的网络道德榜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使他们能够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防止和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专业课老师的知识面要广、要大,以避免网络知识空前发展的时代自身知识的不足。同时培养老师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其能更加有效快捷地抓住网络的热点问题并加以分析,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问卷网址:http:///report/8600278.aspx

5

第三篇:关于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嘉兴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组于6月份分别对三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有共发放问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能热爱祖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五是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的调查座谈会。

一、 问卷调查及座谈会情况综述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调查座谈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2%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1%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6%。

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审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 调查显示,在孩子们平时主要看的电视节目,动画节目占了40%,平时主要看的书中,卡通漫画类也比较高,占了38%。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处在长知识年龄的

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比较冷漠,城市学生还好,占了却30%,而农村孩子只占了10%。

3、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 调查发现,公交车上5%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到家,有4%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2%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

4、情感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 调查显示,有3%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学生感到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

习生活情况还会说,问多了就会烦;有5%的学生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

5、责任感缺乏 调查发现,14%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老师询问情况时会推卸责任;对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学很不情愿,尽量逃避,马虎了事,有11%的同学时常忘记,经别人提醒后才完成。当作业未完成时,有11%的同学视老师态度而定再说明原因,5%的

学生会随便撒个谎应付了再说。公交车上发现有人行窃,有13%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

6、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 调查显示,有16%的学生会闯红灯,其中10%的学生是有人走过去,他也走过去;有5%的学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绿灯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闯红灯;1%的同学不管红灯绿灯,都照走不误。又如在外出旅游,喝完的空饮料瓶和吃完的果壳,选择随手扔地上的同学有3%,选择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没有就扔地上的有25%。到图书馆借书后有16%的同学有时会忘了归还,经教师提醒才记起,有1%的同学总是忘了归还。

7、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 调查显示,27%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有2%的学生上网浏览不健康网站,16%的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查学习资料,3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制作电脑作品。有1%的同学经常出入网吧。

8、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显露。 调

查发现,当有了烦恼,谁也不说,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5%;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 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据统计,现在城市中每个班级中约有2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而农村家庭中离异家庭也在逐渐上升,现在每个班级中约有1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带来的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

市化的进程,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失地后因为素质偏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家庭本来的经济条件尚可,因此在拆迁赔偿中都赔到了多套房子,靠着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应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长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场,对孩子疏于管教,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输“我们家有好几套房子,够你一辈子化的了,读书成绩差点没有关系”的观念,这对孩子潜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 社会因素。

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

3、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4、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劳动改造够不上,学校教育没办法,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面对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

2、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 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训导、灌输,过分地强调“外烁”,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来落实德育目标。但是为看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弊病:一是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育活动规划缺少横向整,往往各自为政,既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的局面,也没有发挥德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其次是学校德育活动缺少纵向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规划。德育活动规划缺少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的关注,往往随意性很大,容易跟随社会上的所谓“热点”、“中心”工作走,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情感基础,甚至没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极小。二是德育活动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现行的德育体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动,往往是在教师、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人的、从上而下的、自外向内地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学生是“客体”、“旁观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忽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被动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动正是造成学生言行不

一、缺乏责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而很少考虑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

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学校层面

(一)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小学生人格化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人格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以往学校过分注重技能化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技能化的习惯学生虽然也能使学生养成习惯,但学生往往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什么是人格化?就是发自真心的,真心诚意的。具体地说,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如何培养人格化习惯?

1、 良好习惯培养统摄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指向制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

2、 采用柔性外控机制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人格化好习惯。(1)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2)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积累(3)目标明确的训练、强化(4)细致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习惯评估方法

3、 努力培育自主内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成人格化好习惯。(1)尊重学生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目标,决定养成方法。(2)加强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规划、自主实践、自我控制。(3)强调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4)注重学生对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二)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平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重点可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三)“体验中的教育”——在实践中育人应成为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体验教育”。德育不能没有“体验”,首先因为道德素质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内在特征,成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内化必须在反复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其次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的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中的教育”有以下两种操作思路:

1、“小课题研究”少先队系列主题探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到社会上做调查,到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访问、请教,上网、到图书馆、书店找阅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讨论问题,自已寻求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实实在在地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动手动脑,实实在在地合作解决问题。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留下认识的痕迹,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学着去理解“德”的规范,体会“德”的要求,履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多次的实践,反复的体验,使孩子逐步养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2、“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亲身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寻找一个“服务岗位”,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 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

饭、洗衣、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或“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状况,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与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老师为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担任“小小辅导员”、“一日校长”、“一日校工”等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行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社区服务作为“岗位”,担任“社区志愿者”、“小交警”等角色,体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合格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 在大自然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爱护大自然作为“岗位”,担当“环保小卫士”、“环保宣传员”、“废旧电池回收员”等角色,体验动植物观察、水文气象调查、生态环境 评估、回收可再利用资源等,获得自然界和谐与美好的真实感受,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养成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本领。

(四)系列化的主题德育活动的开展应为成小学德育的主要形式 相对于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容易跟着社会“热点”、“中心”走的弊病,系列化德育活动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将由大队部组织开展的少先队大中队活动与校教导处、文艺组、体育组、科技组、信息技术中心等组织开展的蕴含丰富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动整合起来,将校内和校外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有德育主题引导下的几大板块的系列化活动体系,既使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外延上有了拓展,也避免了过去德育活动与其他活动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状态,避免了德育工作只是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的局面,以此构建学校德育活动的崭新模式。其次是对每一板块的德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德育目标,并依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形成自身的系列。活动规划既考虑到不同的教育阶段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德育活动,又考虑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而避免了过去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孤立性,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倾向。而随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和活动的不断深入,活动设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序列化地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设计新的活动。前面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作铺垫,后面的活动巩固前面的活动,并又为更新的活动创造条件,这样前后连贯,使学校德育工作呈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五)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应成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英特网这一新新的事物已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网络的资源无限,点击无限,拓宽与探索无限,对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是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也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其绚丽多姿的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暗流,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更是严峻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一味地 “堵”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激起孩子的更强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使孩子流转于社会上的网吧而一发不可收拾。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一味的放任自流将更加危险。因此正确认识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找到行之有效的驾驭网络之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是信息时代带给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学校应充分挖掘、开拓学校在现代教育 技术上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主要的实施策略有:

1、挖掘

学校现有资源,成立“红领巾网校”,以此为主阵地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的活动环境。

2、 “雏鹰电脑节”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电脑网络活动

3、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为基点,构建渗透于学科教学的网络文明应用环境。4 、 “家校协同”为着力点,构建网络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实

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 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

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1、 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气氛。

2、 畅通家校渠道,尤其加强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形式的研究。 ?社会层面 我们在注意对家庭和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时,更需要对整个社会(区)这一少年儿童成长与学习的隐性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改

革,主要可以从二方面入手:改善青少年成长的媒介环境、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

(一)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媒介环境

1、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发挥媒介对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总体上说,要根据当代少年儿童发展需求来设计媒介内容,并重点考虑如何使少年儿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资源。(1)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强执法,以法律手段来净化少年儿童所接收的媒介内容。(2)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3)加强媒介及媒介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建设。媒介应为少年儿童树立起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的、符合社会未来方向的多元化榜样,而不是像目前一样,媒介几乎造就了一个没有榜样的时代,或者造就了一个只有歌星、影星和英雄的时代。(4)还需要改善少年儿童对媒介的参与:①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成为主角,鼓励少年儿童说出他们真正的意见,不要将成人意见强加给少年儿童,使之成为成人“操纵”的对象;②建立一个较完善的机制来专门进行少年儿童的受众调查及处理、回复少年儿童来信,以保障大多数儿童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媒介产品的意见;③注意平衡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利用媒介发表言论的机会;④借鉴国外经验,在评审少年儿童产品或制定有关少年儿童媒介政策时,成立少年儿童评审团或有计划地听取少年儿童的意见。总之,应该努力使儿童成为少年儿童媒介的真正主人。

2、制定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政策、法律,完善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技术(1)政策上。对有益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表演者,政府实行扶持、优惠或奖励政策,与此相应的是对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者的打击和惩治。(2)法律法规上。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以尽可能为少年儿童的媒体保护提供相对系统而完备的法制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的与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有关的规章主要有等等有十多种。但是从以上有关的保护性措施来看,主要还停留在部门性规章上,而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内容。因此,尚须在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及时地把对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方面的已成熟的做法纳入立法与司法程序;二是积极研究信息传播、文化市场、信息交往的跨地区和跨国际性,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的发展变化,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前对少年儿童的媒介保护进行立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执法本身是法律发挥实际作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依法保护少年儿童不受媒体不良信息的侵害,预防青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3)技术上。如开发相应的商业软件,限制未成年人的邮件通讯对象和网上聊天对象、设定能够访问的站点、限定上网时间、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监控,拦截网址和过滤内容,可自动升级反黄数据库

等。

(二)、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1)从社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的良好社区文化环境。①从社区物质文化建设来说,要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复合型的活动和发展空间。既有适合儿童嬉戏、玩耍的公共体育场所,也可适当建一些劳动基地,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欢乐,更应有文化设施,如社区纪念馆、社区标志、图书馆、阅览室等。②就社区制度文化建设来说,应为儿童构筑一个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的规则体系。首先要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如社区教育委员会,可由社区成员代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组成,协调社区儿童教育事宜,管理社区内的各种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规划和落实各种具体的教育措施。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法律和规章制度,如社区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成员民主政治参与制度、社区教育制度、文化和娱乐设施管理制度、媒介传播制度、影视游戏分级制度等。③社区精神文化建设要承担起双重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一方面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一个多样化的精神家园,以满足儿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形成有效的导向机制,帮助孩子们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去鉴别、选择,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所以,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引导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另外,社区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对儿童进行文化教育。(2)构建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监护和支持系统。一是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儿童事务所(中心)。在城市可以作为社区行政机构的一个组织部门。中心有心理咨询机构、学习辅导机构、成长环境欠缺或流浪的少年儿童支持机构、流动少年儿童支持机构、失足少年儿童矫正和救助机构以及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研究机构等。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和社会志愿者(如离退休干部与教师、各级职能部门的干部和具有法律、教育、社会、伦理、心理、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热心人士)组成。要设一定量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可以聘请兼职人员,要注意吸收大学生和青年充实力量。二是建立专门的问题少年儿童预防和矫正机构,以完善少年儿童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制度,使少年帮教、矫治工作落到实处,使失足的违法犯罪少年走好人生之路。这种矫正教育,是对被矫正少年进行特殊教育辅导、特殊关心帮助的一种社

第四篇: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社会科学部

社会科学部承担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工作任务。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改工作,指导社会科学部教师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尤其是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提高全校教师整体素质,对大学

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实效成为重要任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培养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重新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结合社会科学部近两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我们深深感到国家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十分重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任更重大。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根据新形势、新目标要求,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和疏漏要找到并及时解决。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

1、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

学院一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定为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保证了充分合理的教学时数。(课程设置一表1附后)

2、教师培训方面

2005年2月下旬,社会科学部选派6名教师参加了教育厅在长春举办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通过示范摩和听取教研科研经验交流,我们感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很大,对我们进一步搞好教改和科研工作帮助极大。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继续严格把好课堂授课质量关。

教学工作中,科学选聘任课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遵守教学秩序,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及科研水平。 教师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进修或自学等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大力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互相促进,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获取前沿知识信息和其他院校和专家学者们的经验。 C3)联系实际、研究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一环。

我校目前学生分为本科、专科、高职多个层次,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初高中教育、家庭教育的新特点和大学生的认识水平、行为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注重言传身教,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发挥好高校德育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3、精品课建设

为贯彻学院的教学改革,社科部决定将《法律》课程作为精品课进行试点。教师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据学生反馈信息表明教师授课风格、典型案例教学方式、图文并茂的课

件特色很受学生欢迎。社科部的法律课教师张国林老师在2004年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存在的不足之处还很多如:缺少CAI课件;现在制作的课件标准还不够高;创新程度不够。 为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针对相关法律的修改信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为满足教改需要,增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4、科研立项方面成果显著

近两年社会科学部教师围绕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强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项目开展教研、科研活动,2004年有8项课题结题。孙文山教授主持的课题《农业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省三等奖。金福来副教授主持的课题《振兴吉林老工

业基地须以点带面》王凤琴副教授主持的课题《邓小平理论“三进”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三等奖。2004-2005年已申报8项课题,已有2项批准为省级课题,6项批准为市级课题。社会科学部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了科研

能力,并有助于以科研理论成果指导教学实践。(科研项目一表2附后)社会科学部2004-2005年共发表科研论文8篇。(科研论文一表3附后)

5、学院扶持政策

学院鼓励社会科学部的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大部分教师都是省和市社科联会员,学院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进修、读研给予经济扶助。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晋升职称条件有所放松。为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改,特拨经费购进报刊、杂志、教学参考书、十六大精神辅导光盘、多媒体课件。学院在南北两个校区为社

科部专门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方便教师办公和进行教研活动。

6、教材订购和使用

我院在2003年和2004年使用

了两年省统编教材,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体系完整,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我省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需,也便于指导学生自学。2005年选用了国家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立体化示范教材,引导学生

合理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能缓解一下授课内容多而课堂学时有限的矛盾。

7、教研室和图书资料室建设情况。

社会科学部下设两个教研室,分别为德育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每个学期都按照制定的教研室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们在此集中备课、交流经验,齐心协力致力于教改和科研,并通过师生座谈会、各系教师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

和建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是,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面的研究还须加大力度。教研室的设施还须完备,如电脑少给教师上网查资料带来不便。由于授课任务繁重,教学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常有冲突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教研活动的更好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教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科学部设有南北两个图书资料室,主要收藏了社科类的教学参考书籍,曾订阅过《新华文摘》《晾望》《求是》《高校理论战线》《半月谈》《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期刊和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吉林日报等报刊,经费紧张。

现有的书刊远远满足不了教师增大自己信息量的需求,只得从网络上补充一些知识信息或教师个人购买的资料常拿到办公室实现资源共享。

8、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情况

社会科学部共有专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7助教2人。无论从年龄上和职称上都呈比较合理的梯状结构。学历水平两位是硕士学位,三位硕士在读,其他的是学士学位或无学位,教师们应通过继续学习深造,改善学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和能力。面对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新形势,我院两课教师人数偏少,个别教师工作中不得不双肩挑,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9、新课改方案筹备落实情况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改革方案,学院教务处和社科部初步研究确定了实施计划,从06届新生开始实施新方案。

四年本科生开设课程有四大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2学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0学时;3.5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36学时,2.5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C40学时,2学分)

另外,开设形式与政策课(60学时,2学分),专升本的班级32学时。 大专开设课程:

道德与法律(40学时,2学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00学时,5学分)

社科部教师通过教研活动针对马克思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特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行过几次研究,并且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认真研讨,从今年05届新生开始试点。

面对新的课改形势,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需要配备相应现代化的教辅设施和材料来提高教学实效。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初步计划对04届以来的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四年本科,每学年20学时,三学年完成,总课堂理论教学60学时(计2学分),由社会科学部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由学工处安排各系书记负责机动性的搞活动,包括专题报告或讲座3到5 次。

教师配备由社会科学部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10人。使用的教材内容结合教育部}C2005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要求,参考《时事报告》《半月谈》《参考消息》等报刊杂志,同时上网搜集资料,整理出授课内容。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使教学内容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这门课走向正轨。

2005年上半年,已执行第一步计划,对04届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10学时,在南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聘请两位校领导做专题报告,另外,社科部6位专职教师做了专题讲座。对学生布置了思考题,学生都上交了学习心得或论文,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

了成绩考核。(形势与政策授课一时间表4附后)

为搜集信息材料,改进授课方式手段,需要给予经费支持。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授课影响效果,希望安排多媒体教室授课。

学院领导比较重视形势和政策教育,协调教务和学工部门,安排授课时间和场所。并有两位校长亲自作了专题报告,深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关心时事的兴趣。

三.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教师们爱岗敬业,中青年骨干较多。但也存在不足,如理论教学人员数量少,这与学生数量配备比例不合理,平均学历水平偏低,教研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为弥补不足,应做一下努力: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研究生、博士人才,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给与倾斜政策。

2.加强师资培训,鼓励进修和攻读学位,给与宽松政策。

3.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团队精神,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到日常管理,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以上是我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精神的具体做法和今后所要采取的措施。

第五篇:关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未来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小学生约4亿,其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教育已引起了政府的相当重视。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有关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有的放矢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听说钟灵街小学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获得了宜宾市“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而且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该校的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形成网络,携手共建,做了大量工作,究竟成效如何?我走访了该校,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部分小学生家长座谈会、学校德育工作者座谈会了解该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现将调查、分析、了解的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小学生对于理想信念、同情、友谊、责任、勇气、善良、助人、正直等我国优秀道德传统有较强的认同感。对于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态度反映出时代特点和进步趋向。该校小学生基本具备与年龄相应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对本次调查问卷中几乎所有的思想道德问题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最好的、正确的。

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值观模糊,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知与行脱节严重,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突出。较多小学生的权利遭遇过成人或其他小学生的侵害,小学生接受社会不良文化的消极心态与暴力暗示较多,容易走向各种反社会行为。因此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展开了大量的调查。

(一)小学生现在的思想道德理念。

在对“升降国旗时,面对国旗,你该怎样做”的问题选择中,有95%的小学生选择会带着一种神圣的感情行注目礼;当问及 “作为中国人,你感到”,有92%的孩子选择“自豪”,有8%的孩子选择“无所谓”,可见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的大事仍是孩子们的思想道德主流。当然对于部分孩子“无所谓”的选择,有我们认为孩子还小,孩子的成长还将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热爱祖国”的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永恒主题。

(二)小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

在对“您长大后最想干什么”,有20%选择“官员”,25%选择演艺明星,24%选择科学家,10%选择企业家、15%选择教师、6%选择医生。回答“工人和农民”两个选项的人数为0。

在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选择时,有80%的孩子选择了“宁可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可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孩子们选择了后者”。

对于“您的学习目的是” 有65%的小学生回答“将来有个好职业、高收入、过舒适生活”。

(三)小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当有行动不方便的乘客上车时,有90%孩子选择主动让座;秋游后你的纸屑怎么处理?有95%的同学选择“扔进果皮箱”;看到公共场地的纸屑,你会怎么做?有99%的同学选择“捡起来”,有1%的同学选择

“假装没看见”;再对“你在学校的义务劳动时的态度”的这一问题的选择中有95%的孩子选择了“积极参加”;在对《日常行为规范》内容的态度选择中“你闯红灯吗?”有1%的孩子选择“经常”,有96%的孩子选择“没闯”,有90%的孩子认为必须完全遵守。可见小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较强。

(四)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对有无环境保护意识的选择中,有78%选择有,有20%选择偶尔有,当问到“你会不会吃野生动物时”,有90%的孩子选择“不会吃”,可见环保成为孩子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该校环境保护教育实施的结晶。

(五)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

孩子们在和“父母吵架”、 “兄弟姐妹”、 “同学相处”相处中,他们追求真善美,85%认为和父母讲清理由,95%和“兄弟相处较好”。

对于“当您与同学(同伴)发生冲突时,您会采取”回答“视对方的态度再作考虑”的占15.2%。

二、关于几次专题座谈会的况报告

德育应该引导小学生为了更好地享受个人权利而自觉履行个人义务,为了实现自身的幸福而去主动去维护他人的权利,主动提高思想道德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在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其成长也牵涉亿万个家庭的幸福,而且我们县城的多数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还有少部分孩子是单亲家庭,因此、我们特别调查了广大家长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情况。

通过几次座谈,普遍家长认为: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开放,各种媒体给小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父母和老师。一些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为了商业利益,迎合成年社会的一些低级趣味和人性中的阴暗面,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加之电视、动画片等宣扬暴力、色情成分太多,对小学生成长很不利,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小学生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必须加强小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家庭教育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父母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往往过多依赖于学校,分数至上,忽视做人。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父母家人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社会提供的家庭教育资源较少,一旦出现问题就将所有责任归结于学校,一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尽到管教义务,而学校说教无力,造成失管,甚至个别小学生有偷盗行为,家长发现后却依然不闻不问,采取纵容态度,一些家长经常处于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焦虑状态。另外,由于社会的竞争机制,好些孩子父母忙于生计,“隔代养育”、“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有的孩子受关爱过多,所以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当然行为习惯也可想而知了。有的孩子欠缺呵护,品行、认识畸形发展,也成为了社会的累赘。

在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座谈会中,教师们认为由于受评估机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难。青少年理想信念淡薄现象普遍存在,信仰多元化,个人主义、信用主义等,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利益二字,自我意识膨胀。一些学校班级人数多,过于宠大,平均一个班60个小学生,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时间管,同时,教育方式、方法不多,创新不够也导致小学生的外在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越来越小,老师简单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二是工作难。许多学校、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太大,除了要完成升学率、辍学率等硬指标,另外教育、安全等责任一揽子压在学校、教师身上,造成工作难做,疲于应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今后工作方向

综上所述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目前社会道德风尚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但是相对来说我校德育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将正确处理好家庭教

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促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因此,钟灵街小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

1、建立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的全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在创新上想办法,注意相互协调与配合。

2、认真解决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针对小学生不自觉完成学校教育、违法校纪校规等情况学校出台相关的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应该如何管小学生、管到什么程度,不但有利于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有利于保护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切实为学校、老师“减负”。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小学生的同时,建议给予学校、教师更多的关注,作为承担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任务的主要群体,当前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待遇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积极性容易受挫,身心疲惫,个别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有时候容易带情绪工作。

三是配合部门联动。在公安、文化、城监等职能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时,针对网吧、游戏室、摆摊设点等情况加大处理力度,社区居委会要与学校共同协手加强小学生八小时以外监管,家长所在单位,也要考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加强联系,沟通,力求不出现脱节的问题。

四、是要注重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积极开展体验教育、成长教育、养成教育等,教育内容要创新,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又如诚信教育,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五是加大教育投入。尽可以为各学校多提供一些相应教育材料,有条件希望可以成立工读学校。

3、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小学生的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要精心组织设计面向小学生的旅游、参观、考察等活动,丰富小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

4、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尤其是要动员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社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素质,使这一部份人群明白“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家长”。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通过以上这些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要适应该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也要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充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并让社会教育要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基础。三个方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确保该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取得良好成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错别字的故事笑话下一篇:关于毕业实习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