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去解决生活中现实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做法与思考。

一、引入生活素材——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体验与实践, 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将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因此, 我在教学设计时, 充分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 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它们引入课堂, 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替换、改造或补充,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数学公式和定理就隐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 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主动参加实践探究活动的目的。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学“4的认识”时, 让学生寻找有关数量是4的事例:桌面有4条边, 汽车有4个轮子, 小兔有4只脚……又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 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也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一把摇动的椅子, 让学生商讨怎样修理?为什么?学了圆的认识后, 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说说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为什么不能是三角形?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圆桌的圆心在哪里。因此, 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包含哪些数学原理, 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返回生活天地, 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及其魅力, 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关注已有经验——构建数学问题与生活背景的联系

数学“生活化”教学并非生活素材的简单引入, 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数学学习。所以, 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运用生活材料, 必须在分析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现实材料。如:学习比例的应用时, 这天刚好阳光明媚, 教师将学生带到升旗台旁, 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旗杆的高度。有的学生说:可将旗杆放倒测出高度;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爬上去, 用绳子测出它的高度。但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放倒旗杆不现实, 爬测又很危险。于是老师又将学生带入课堂, 对学生说:大家想不想学习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测量旗杆高度的办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例的应用”。这样的教学, 在引入生活素材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 构建起数学问题与学生经验背景的联系, 这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关键。

三、提倡自主探索——“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不懈追求

“生活化”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也只有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才能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才能将之与当前的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链接, 建构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自主地搜集、分析、处理相关生活信息, 自主地探究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前, 老师布置调查任务:明天我们学习“百分数”, 谁知道“百分数”, 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数”, 想想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布置后, 学生一方面可通过学习了解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另一方面, 又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数。由于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调查, 课堂上他们能够积极汇报自己调查的材料和结果, 教师再通过投影展示交流……有关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参与“做”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因此本人认为, 教师创造条件促成学生开展自主探索, 是实现“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激励创新实践——“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以往的数学教学, 知识与应用的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学生只会用数学原理解题, 而不会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 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比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 学生能够测量出窗户的长和宽, 算出它的面积;而要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平方米布的时候, 就应该把学生推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 引导学生思考做窗帘要用多少平方米布, 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窗户, 要用两幅或者更多的窗帘, 窗帘之间还应考虑应有重叠的部分等等因素;当学生亲手测量了窗户和窗帘的长和宽以后, 自然就明白了这些数学常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 让学生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去修理本班或家中损坏的桌椅;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 让学生按要求制作小纸盒;教学土地丈量后, 让学生步测从家里到学校的大概距离;教学轴对称图形后, 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剪出美丽的图案, 或者请教会剪窗花的老太太;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后, 组织学生到学校或者社区的花圃、草地实地考察, 师生一起共同估算、测量它们的面积。

上述“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设计, 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又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头脑, 去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这样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郭家初级中学)

摘要: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往往把数学知识当作完全客观的公式和定理来传授, 把数学思维当作机械的技能来训练, 从而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失去了数学教学本质上的价值与活力, 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本人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体验,自主探索,能力培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15年重庆市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联合品比试验下一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