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这样做父母

2022-10-29

第一篇:我们应该这样做父母

我们应该这样做父母

老师是从斯丹纳对华德福教师提出的三个要求来分别展开的。这三个要求是: 1.让想像力充满自身;

2.对真理要有勇气; 3.对自我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要负责任。

她主张给孩子定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对孩子要有爱心,同时要保持妈妈自身的创造力。为了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容易找到自己关注的问题,我分问题来整理,里面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1.给孩子制订好规则,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我们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困惑,是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孩子,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老师明确地说,妈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除了陪伴孩子,还应该发展自己,并与成年朋友交流沟通,有自己的生活。

为此,妈妈应该该孩子安排好日程,给孩子确定的作息时间,比如每天7点就让孩子上床(在国内,我觉得可能是7:30到8点比较合适,因为大家下班到家都比较晚了。),养成习惯,睡前给孩子讲一两个故事,唱歌,亲吻他们,关灯。做这些事情时,父母应该是全心全意的。

她说,这样妈妈可以在孩子睡觉后有自己的生活。如果母亲觉得忧虑,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所以,做母亲的应该找时间发展自己,使自己从内心感到快乐,一直以良好的心态和微笑面对孩子。

2.是否要让孩子做选择?

老师认为,小的孩子并不想自己做决定。孩子会对自己选择什么很困惑也会很不安,给孩子太多选择孩子可能会什么都不要。这主要指食物而言。比如,早上,孩子醒来吃早饭时,对孩子说“早上好,这是你的早餐。”和孩子一起用餐,不要问他你早餐想吃什么。和选择吃什么相比较,孩子更愿意吃父母选好的食物。

这一点,我比较赞同,尤其是早餐。曈曈基本没有拒绝吃早餐的时候。不过中午,奶奶有时会给他两个选择,饺子还是面条。因为都是曈曈熟悉和喜欢的食物,他对自己选择的通常都会很愉快地吃完。

3.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

老师的建议是,重视孩子,相信孩子非常出色。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讲个故事什么的来帮助孩子。

她自己有一个调皮的儿子,她拿儿子举例。她儿子正要往别人身上扔土,她说:“我知道你不会扔土,你是如此出色。”“妈妈,你说得太对了,我不是要扔土。”孩子把土扔掉了。

又比如,孩子要张口咬人,她说:“我知道你不会咬人,你很棒!”“妈妈。你说得太对了。”儿子过来拥抱了妈妈。

老师说,孩子淘气并不一定是他想使坏,做父母的要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身上好的一面。

一次,她儿子拿笔把家里的墙上涂得乱七八糟的,她其实很生气,但她还是笑着说:“我发现屋子里有一个涂墙的坏精灵,你快来帮帮我。”

“是的,妈妈。”

“你帮我把坏精灵抓住,放在你的口袋里。”

她儿子4岁,假装把坏精灵抓住,并扣住口袋的扣子。“你帮帮我收拾一下墙吗?”结果她儿子很快乐和配合地和她一起收拾。

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儿子说:“妈妈,你能不能帮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缝上口袋,关住坏精灵。”结果是她儿子所有的衣服都有口袋。效果也非常明显。

当他要捣乱的时候,老师就说:“是不是有坏精灵了?”

“没有没有。”她儿子一边说没有,一边假装把坏精灵装进口袋,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没有继续了。

老师认为,这样是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并且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4.孩子得不到想要的就大吵大闹,怎么办?

老师的建议是,装作没有看到,忽视他。

一次圣诞前夕,老师发现家里的胶带不够了,要去商店买。她儿子在那里看到一个可以捏捏发声音的米老鼠。

“我可以买吗?”换作平常,她可能也答应了,但当时她也很累了,就说:“不可以。”

孩子开始在地上打滚,很多人围观,甚至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她女儿说:“妈妈,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什么也不要做,不要答理他。”

她直接去排队交款,大概有15分钟。儿子过了一会,不出声音了,趴在地上观察她的反应。 结完账,她说:“我们该走了。”

她儿子说:“妈妈,你能不能扶我一下,我摔在地上了。”她扶他起来,回家。

此后,她儿子再没发过脾气。

这样引申到下一个问题。

5.如果你已经拒绝了孩子,是否要坚持?

老师的回答是,如果你已经拒绝了孩子,一定要坚持,不要中途改变你的主意。但要注意方法,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也要微笑,并且有幽默感,不要让孩子和你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接前面的部分,因为太长了。

6。即便不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也不要有负罪感。

培训中,一位妈妈提出,因为下班后到孩子睡觉时间不长,有时她还要加班,孩子9点睡觉,半夜醒来还要和她玩一两个小时,这样,做妈妈的总是觉得很内疚。

我是在曈9个月以后上班的,很早以前,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我也有过类似的感觉。但我后来觉得,曈曈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也是非常快活的,我对他们照顾曈曈也很放心,我自己有自己

的工作,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陪伴他,只要孩子开心,这样就可以了。所以,基本说来,我没有负罪感。不过如果连续两天培训,这样前后就是12天没有休息,所以我选择周五休了一天陪曈曈。

回到话题,斯丹纳说:“有一点惭愧和羞耻感是有益的,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老师说,负罪感无济于事,总说“这是我的错”,会逐渐麻痹你自己,影响你的行动。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你不停对内疚,对自己说很糟糕,这样情况怎么变得更好?

真正的态度应该是,你发现某一点做得不好就要去加以改变,脱胎换骨,以振奋的心情去享受它。生活并不容易,我们时常会面临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对自己的蠢事一笑了之就可以。

7.我们是否应该对孩子说谎?

老师的建议是,对真实的事情,不要对孩子说谎,比如死亡,要坦然面对。但对童话故事等等,我们要保持一种态度,认可孩子的想像,不要否认它。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

8.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的承诺。

老师说,作为父母,你必须言行一致,不要对孩子轻易承诺你兑现不了的事情。因为孩子对你是完全信任的,如果你对他承诺了什么事情而又没有做到,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很庆幸,我很早就了解到这一点,而且我也基本不对曈说谎。曈曈的一个小朋友的妈妈,在她上班时总要对孩子说,我上班赚钱给你买什么什么,当然,这些东西后来都没有买回来。她这样做是为了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但后来我发现孩子的安全感并不是很好。

9. 如何对待孩子的分离焦虑?

这一点是我补充的,因为实行下来比较有效,所以也列在这里了。就是,你走或者上班,要把实情告诉孩子,并承诺你一定会回来,时间一长,孩子就会适应,而且照样有安全感。

曈在10几个月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个阶段,看到我上班就要我抱,不让走,他奶奶也希望我偷偷走,这样他发现以后哭两声就好了。但我觉得这样不妥。一开始我很犹豫,因为他奶奶很反对我这样做,但后来我还是坚持说:“妈妈上班了,晚上见。”就这几个字。临走一定要对他拥抱并亲吻的。他一开始也不适应,也哭一会,时间一长,后来就非常适应了,而且很开心地和我说再见,因为他知道我还会回来。

想起我小时候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妈妈偷偷走掉,把我们扔在家里,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一次爸爸妈妈要去看戏,一开始说不去了,结果趁我睡着后走了,我醒来家里黑咕隆咚的,吓得要命,还好是那时住在我家的一个手艺人回来了,把我抱到邻居家。那时也就几岁,可记得特别清楚。还有其他的类似事情。感觉并不好。

10. 关掉电视!

关于电视对孩子的危害,已经讨论很多了。那天老师提到美国一个新的研究就是,看电视会影响大脑中部主管艺术这部分的发育。如果长期看,可能这部分发育会萎缩或者不能发育。另外,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两岁前的孩子尤其不要看,孩子的大脑发育需要户外活动。2-7岁顶多一周一次,一次时间不要太长。孩子高中后可以用电视或电脑,因为可以查资料文献什么的。

很早以前,曈曈不到1岁的时候,我给看过一段时间,那时并不了解。原因是那时我上班了,但没给他断奶,所以他宁可饿着也不要吃饭,为了哄他吃饭,我们给他看一段,不超过20分钟,吃完就光。后来断奶后,他吃得很好,我们再也不给看了,他也没有不适应,所以到现在也都没看过,他也无所谓。因为已经过去了,我也不要后悔。现在我知道了,所以不给看。他爷爷奶奶也很配合,在曈曈在家玩的时候不看,只在他睡觉的时候看一会。对老人来说,可能很无聊或孤单,一点不看也不现实,那就只能在他不在家或睡觉时看。我们一起看的一个节目只有天气预报,播完上海就关掉,也不是天天看,偶尔的。

一天的培训加上翻译的时间,却给了我们很丰富的信息,总结起来,翻一下笔记,几乎每一句都是非常经典和独立的观点,我真是从内心非常非常地感谢Margaret老师,也很遗憾因为自己英语不好,不能也没有勇气和她做直接的沟通。不过我对自己定了任务,也相信以后会有机会向这样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师请教。

以下是我整理的第三部分的培训内容。

11.父母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其实要说的事情和这个主题并不相关,但又有一定联系。很早前,我在一本书上也看到,说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其实,这对父母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在现实的压力下,估计往往很难幽默得起来。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偶尔的或时常的幽默,能让我们放松且大笑,心情更愉快。跟幽默的朋友交往,你或许也会很放松也变得幽默。孩子有幽默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呢?

老师讲她在北京的时候,住在别人家里,大人都在讨论问题,主人的小男孩要看电视,她不想让他看,拦在电视前。男孩作势要打她,她也对男孩做出同样的姿势,男孩换姿势,她也换同样的姿势,且一直面带微笑。最后,男孩对她笑了,且不再要看电视。当时,老师现场的表演,让我们忍俊不禁,哈哈大笑。我们也能想像到她说提到的场面,太好玩了。

12.让你的行为变得有模仿价值。

我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孩子从书里或者电视里学到什么东西,就会在现实生活的玩耍中加以模仿。是的,小的孩子就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比如,你对他大声叫,孩子可能也会大声叫。这样的模仿可能会持续到7岁。

而父母或家人是孩子模仿的第一环境。所以,老师认为,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有模仿价值,由此,父母需要照顾好自己。特别是妈妈,把全身心都扑在孩子身上。老师认为,妈妈应该找时间和成年人相处,让自己的思维一直保持清醒,不要让自己的智力也降低。

模仿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曈曈以前发不出很尖利的声音,但有一天,我发现他会了。我问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在学地铁叫。因为曈曈很喜欢地铁、火车,总假装自己是一号线或三号线,且自报站名并学开门、关门的声音。我后来注意到,的确,上海的老式地铁的确是这样尖利的警告关门声。我在三联上也看到有读者提出这个问题,能否换更悦耳一点的声音。后来新的地铁声音好一些了。所以我对曈说,现在的地铁不是这样的声音了,改天我带你坐新地铁体验一下。这个承诺,我还没兑现,会及早兑现的哈。

我要说的是,孩子的确会模仿他接触到的很多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我在家的时候,周末都是我做饭,所以曈也很喜欢模仿做饭。这样看来,其实这并不是女孩子的专利,而是孩子受周围的环境使然。

1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师认为,应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即便他可能会把事情弄糟,也应该给他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和你一起做饭、做菜、做卫生,进行家庭合作,不仅让这样的好时光非常充实,也会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有助于独立,且对孩子的团队合作等非常有帮助。

老师说,在她家,4岁的孩子都有自己固定时间的固定小工作,当然也是他可以做到的,比如给花浇水什么的。她特别提出,孩子能做的事情,大人千万不要代劳。但你可以提醒孩子:“我需要你帮我去做什么事情。”孩子通常都会很快乐地做。

老师给孩子还制订了表格,这个月每人要做的事情是否都做了,如果不错,投票选择一个奖励,比如去一下高级餐厅或去动物园,等等。她的孩子,12岁以后就是自己洗衣服、做饭了。不过有些原料什么的可能需要父母为孩子准备好。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特别提到,亚洲国家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这些方面,她建议都要让父亲参与进来。

14.父母就是父母,不是朋友。

这个观点,老师非常强调。她说,母亲就是母亲,不是朋友。如果你现在是母亲,孩子长大后会依然尊重你,如果是朋友,有可能他会背叛你,你会觉得失落。

从另一方面,因为我在相关书籍中看到,有的父母把幼小的孩子当朋友,对他们诉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让幼小的孩子失却了童年,过早地承担了成人的责任。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都有一些心理障碍,这样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这个话题,要展开理解,有很多需要讨论的地方。我只想说一点最简单的,即父母在尊重孩子之外,还是要保留自己的权威。比如,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坚持自己的主意,“事情就是这样,没什么好商量的。”但说这些话时,你一定是要带着微笑的。

15.自己的成长经历不要投射到孩子身上。

不要让孩子觉得是他自己的问题造成了母亲的问题,母亲应该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情和状态。这也和斯丹纳的第三点有一定联系,即做父母的要感觉敏锐一些,感知自己的职责所在。

做父母的应该多对自己进行观察,观察自己的反应如何影响别人,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可能对别人造成的影响。我觉得,这一点不仅适合对孩子,也适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应用。

要注意自己的自我可能和别人的自我发生的冲突。对自己有所约束并尊重每味个体。每个人都可以保持个性的独立,但不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

相信你对优美事物带来的美好感情会辐射给孩子,让孩子心情愉快。

最后,给大家一首我刚找到的好玩的童谣。关于早期阅读等相关内容,我明天再做整理。 感谢God,我这两天没有太多的工作,正好可以整理一下。

第二篇:感恩父母我应该这样做

感恩父母我应该这样做主题班会

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首先要学会感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点。“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自然界万物之灵长的人,更应该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我们国家历来就是一个讲道德、重情义的礼仪之邦,几千年来流传的知恩感恩的佳话不胜枚举。

伟大的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想说:生活中不是缺乏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而是人人应有一颗感恩之心。在人生旅途,个人能力再大也只是沧海一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儿女毫无功利的挚爱,儿女用一生回报都不为过。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成人不容易,想一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感恩父母?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给老人家锦衣玉食,平时多替父母做点小事,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学习也是对父母的感恩,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多理解他们,少让他们因我们而生气,他们就会备感荣耀,十分满足。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第一次离开父母……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犯错误父母都会牢牢记在心头,陪在你身边,给予你默默的支持……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的人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我们 1 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啊!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

中学生感恩父母的做法如下: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第三篇:今天,我们应该这样做班主任

郴州亚星学校副校长黄宝田

摘要:在新世纪民办学校的今天,我们应该这样做班主任:深入了解民办学校的特殊属性和学生群体特征及个体差异,拥有一颗公正、信赖、宽容、关爱的心,坚持“四勤”、“一乐”的工作原则,用真诚去唤醒学生渴求知识的灵动,做一个有自己追求的、智慧型的班主任。

关键词:民办学校、这样做班主任、“四勤”、“一乐智慧型、轻松、有追求

什么叫做班主任呢?我个人认为在学校里从事最主要、最基本、最广泛并且负主要责任的班级事务的管理人员叫做班主任,班主任就是学校班级常规管理的策划人和实施者,隶属学校政教处领导。班主任工作从早到晚的常规性工作至少有二十几项,这些工作既有常规性,也有即时性,在基本的工作流程里,又有可以预料的或者难以预料的细节问题等,尤其是在新世纪民办学校的今天,我们应该这样做班主任。 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育好人是我们教好书的关键。因此,如何才能“育好人”?在民办学校对我们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拥有一颗公正、宽容的心。要想工作顺利开展,班主任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无法想象一个不被学生敬爱的班主任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工作,可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获得人心的班主任,才能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而要得到学生的心,班主任必须有一颗公正、宽容的胸怀,对班上每一个学生不能区别对待。要做到公正,班主任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每一个学生,班主任的爱应如普照万物的阳光,应如滋润大地的甘霖,用自己诚挚的心去唤醒每个学生渴求知识的灵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了解他、爱护他、信任他、鼓励他,才能让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班主任被学生认可了,学生自然会遵从班主任的每一次的任务布臵,每一天各方面的要求,每一次的班级目标,甚至每一次的批评,班主任工作起来也不再感到那么忙和累。

班主任在自身修养方面也必须加强,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我常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已,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班主任工作不能光靠埋头苦干,更要讲究教育的艺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有丰富内心情感的孩子,这就使得班主任工作既有主动性又有复杂性。而教育艺术没有不变的程式。这就要求我们要能针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时候和情境中,把握契机,巧妙地进行教育。下面我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敞开说说班主任工作:

一、 在民办学校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民办学校有着它的特殊性,无论是从政策、资金,还是从生源质量

都是弱势群体。所以,班级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弱势的学生,而管理他们的本质核心是他们人格的修养,习惯的培养,就是我们常说的“养成教育”。大多数家长由于以务工求生存,并展开“游击战争”,感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老师们也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他们整天想些什么,这可能是老师、家长们最想弄清楚的问题。那么怎么有效的管理学生,让学生“顺”起来,让学生热爱班级,健康快乐地学习,我们应该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

在我25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接触的事情较多,也耳闻目睹了学生中的一些事:如:我有一个高三的学生是临武人叫彭柳芳,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上,可每次月考前特别紧张,考完后就一个人独自哭,老师、学生越劝就越要自寻短见;宜章的学生李文科上语文课公开抽烟、玩飞刀;宜章的黄昌寿因为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不服课任老师批评教育,负气离家出走半个月,之后将该老师家里的母鸡全部偷走卖了;还有桂阳学生李克仗着家里有钱,故意在班里炫耀,并挑起事端,屡教不改;李文冠甚至出钱请人做作业,一道题一块钱……这只不过是我的几个典型例子,大家会想: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啦?他们的心理何以变得如此脆弱,学生们暴露出各种心理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上述现象莫过于学生升学压力大;另一个方面与学生自己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冷静思考,去分析这些“问题”学生,不外乎这几种情况:①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泡在“蜜罐”里,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独尊,吃、穿、用都是父母包办代替,即使是小小的磕绊,家人也会心疼不已,这样的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可想而知;②一些家长忙于赚钱,经常带着孩子转来转去打读书的“游击战”,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在吃穿上一味满足孩子,而孩子内心需要什么则从不关心,这类孩子内心孤独、缺乏亲情;③一些孩子对家庭突然变化接受不了,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特别是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感情伤害最大。他们在学校,在班里,在同龄人中,他渴求被呵护和拥戴,而一旦失去了他在家里那种优越感,他就会感到沮丧、失望,一旦受挫折,那些管教不严的学生其自私、任性

枉为的个性便暴露出来,这些都是中小学生心理脆弱的表现,作为班主任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切入点:

1.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深入了解自己学生的全面情况。以便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有效的帮助教育,这里的针对性班主任不仅是以朋友的身份找学生聊聊天、谈谈心,常常进教室看看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就行了,而是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家庭父母的职业和经济来源状况,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只注重暂时的、表面的现象,还应该注意事情的结果和后续的效果。

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学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因为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魅力;有爱才有威望;有爱才能成功。所以,要赢得学生尊重,靠的是教师人格的力量,慈爱善良的心地、高尚纯洁的品德、渊博的学识、聪慧的才智、适度的幽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歧视他们,说服教育也不只是板着面孔,只讲大道理,这种方法学生很反感,我们要学会用根雕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尽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多一些人文关怀,即使犯错了,不要一棍打死,用发展眼光对待他,给他时间改正,甚至是给他改正错误足够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将老师当知心朋友,为教师教育制造了良好的条件,方法会落实到实处。

3.要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组织和指导学生交往,指导他们正确判断特定交往情境中的交往原则,交往伙伴的需要、性格。交往风格和当时情绪以及与本人的关系要创建“学生热爱班集体,并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下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师生关系融合,民主平等,尊重爱生,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集体的目标一致,成为实现集体目标的积极的辅助力量”的新型的班级人际关系。

4.要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培养一支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教会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喉舌、左膀右臂,也是班级的核心,班风、学风的好坏与班干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班委会的组成,指导、培养可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组合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关键内容。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得以实施,必须得到班委会成员的大力协作。因此,班主任除了选好班干部外,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干部如何去开展工作,使他们在明白如何处理班主任和学生关系的同时,更要使他们明白如何去处理自身与同学间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学生间容易沟通的优势,大胆的鼓励班干部开展工作,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解决学生当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融于班级这个“大家庭”,在班级展现、张扬自我,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学会包容、忍让、相互学习、共同健康地进步成长。

我原来当班主任时,让每一个班干部轮流担任副班主任,根据绩效从自己班主任费和班费中抽出部分钱发放班主任费示以鼓励,从中的效果最佳,班主任工作得以轻松。

二、 年轻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年轻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能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能否很轻松地管理好班级,我的体会是四个勤一个乐,与大家探讨:

1. 四勤:①腿勤:做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群体和

个体的特点。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学习态度怎样,能否遵守纪律,有什么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不是班主任整天坐在办公室就能了如指掌的,靠的是勤跑、勤观察、勤了解。早上学生一到校,就出现在教室里,学生上课在教室外转转,课间操、眼保健操跟随学生到操场、教室练练,自习课到教室看看,活动课、饭后、课间休息,到学生中间谈谈。腿勤能听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能掌握大量的实情和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出针对学生实际的治理班级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班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②脑勤: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大到传道授业,小到学生的吃喝拉撒,要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重点突出,班主任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统揽全局,全盘思考。通过对种种情况的分析、比较和综合,选择切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最佳的治班途径和办法。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要在深入观察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的基础上,三番五次的谋划班级奋斗目标、班风学风的建设和组织建设,制定具体计划。在处理班级的每一项事务(哪怕是突发事件)时,都少不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处理,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业余时间,如饭后睡前,脑子里总是盘算着班级的有效管理方式,脑勤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争取到了的防止朝令夕改和工作中无故“碰壁”所导致的尴尬局面发生的主动权。③嘴勤:初中学生在人生旅途上处于朦胧状态,小学生处于无知状态,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习惯,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数。班主任必须肩负起这个神圣使命,给学生恰当的指点,该说的要不厌其烦地说,如卫生、安全问题、常规性的问题要经常说,容易出现反复的问题要反复说,个别性的问题要单独说,普遍性的问题要公开说。班会是说的好阵地,座谈、个别谈心、家访是说的好方法。说要苦口婆心,要有真情实感,要有预测性,要有超前意识。平时要多打预防针,千万不能等学生捅了漏子后再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嘴勤,一方面要在发现问题的苗头时及时说,不能贻误教育时机,导致不良后果;另一个方面要把掌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说,以争取家长的配合。④手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虽然

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不能只做指挥官。而应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做好,如迟到、缺岗、仪表等。班主任的行动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如打扫卫生,布臵班级文化,导演文艺节目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十分注意多动手,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学生。教室里偶尔出现纸屑,班主任弯腰捡起来,学生宿舍摆放不规范,班主任动手帮他整理好,班主任的手勤,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班级的一切工作都变得得心应手了。至如班主任的备课批改等教学的事务除上课外一般是在晚上和放学后进行。

2. 一乐:就是快乐。我认为快乐是治班之本,我一直都想把快乐

带给学生,同时我们要把快乐的概念的理解带给学生,我觉得快乐不仅是高兴,不仅是遇到我们一般所认为的那种高兴的事而快乐,它应该更宽广,快乐更是学生完成一个节目、解决一道难题、完成一项任务、做完一件心里想做完的事情等等。喜悦甚至可以是合理发泄一份情绪,解决心里疑惑,接受失败的那种洒脱。我觉得学生应当要笑对人生,这样,他们面对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才会有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淋漓,他们才会感到学习生涯是那么地让人回味无穷。我想只有快乐,才会让学生能真正地成为书本的主人,成为知识的驾驶者,而不会是一群只会考试解题的工具,学习的傀儡,为了体现快乐思想,让学生接受快乐思想,从下列三个方面着手:①平时的管理中:我们班主任要注重建立学生之间的感情纽带。学生时期,同学之间应当有一种非常紧密和正常的友情,对于这点,要先从学生的认识开始,教育他们两个同学之间平时交往多,如果说谈得来就是爱情,这完全不对,不要把自己与他人深厚的友情简单的看作爱情,让他们明白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发展友情,使整个班级能融为一体,让他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快乐大家分享,有痛苦大家承担。②在教学方面:平时的课堂教学一般注重理论性,忽视实践操作的应用,不注重让学生自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找读书的快乐,解题的快乐。对于学生之间,我们要求他们互相改变题目去考,去难倒别人,提高解题的兴趣,把解题、做题变成一条制造快乐的生命线。③平常的活动:他们这种年龄应当最有想象力、模仿力、最具活力、表现力的时期,平时尽量让学生多接触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比赛、文艺节目等,要求他们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思想,要有一种霸气、要有勇有谋、要能发挥团队精神、要他们明白任何事都来自不易,让他们认识到竞争是残酷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状态,才能迎接胜利的喜悦、才能分享到无尽的快乐。

以上“四勤”、“一乐”我们可以去探索、完善,形成自己一套班级管理模式,有效地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郴州亚星学校副校长黄宝田 联系电话:13487891134

Qq:2819057137

第四篇: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父母

——虎妈和狼爸教育方式有感

说到爱孩子,似乎没有比中国父母更“爱”孩子了,为了孩子,父母代办一切生活琐事,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决策他们人生的重大事项,升学就业成家等等;父母提防他们人生中所有可能的错误,以使他们顺利成长。父母排除一切干扰,督促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此以严格苛刻,甚至棍棒训斥等极端的教育方式,但是这样就是爱孩子吗?

2011年,两起典型的教育案例“虎妈”和“狼爸”在网络引发了一场育儿观念上的激烈纷争。华裔美籍的“虎妈”坚持严格教育,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名校和卡内基音乐大厅。香港籍商人“狼爸”用“棍棒”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与之相反的案例是另外一位著名的“猫爸”,他采取宽松的的个性化教育,将女儿也培养进了哈佛大学。这些 “成功教育”案例引发了中国家长及教育专业人士的热议,一些父母们聚焦于“哈佛、北大”等字眼,恨不得一棒子也把孩子打进这些高等学府,也有一些专家和家长在反思这种进入名校是否就是教育的成功,以及父母是否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在国内某著名网站上有一个 “父母皆祸害”小组,这是一个拥有近3万多成员网络讨论小组,这些 80后子女用如此惊悚名字形容50后父母,认为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过度束缚和控制,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焦虑以及紧张的家庭关系,因而认为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祸害”!

当然不能说虎妈和狼爸就是在害孩子,因为他们的孩子走进了心仪的高等学府,享受到了付出的回报,体验了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成长历程。虎妈的大女儿曾在以公开信的方式为母亲辩护:“我承认我有一位不可违抗的母亲,但现在18岁了,即将离开老虎笼上大学,我很高兴你和父亲如此教养我们。许多人指控你只会培养不会自我思考的机械化小孩,但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你的严格作风让我们更独立;每个人似乎认为艺术属于天分,但你却教育我们,即使是创意亦需努力;另一个我经常听到的批评,是指你造成子女视野狭隘,但事实上,你和父亲却教导我为求知而求知,不附带其他条件或目的。”但在一个针对虎妈

和狼爸教育方式的讨论会上,有一位女儿抱怨她的母亲没有像虎妈和狼爸那样用强制的手段督促她学习钢琴,或许她日后也会有一番成绩。她的母亲回答,是有父母这样做,可是孩子离家出走了,而你说你要跳楼。是的,在孩子的快乐和生命面前,学钢琴成大家,读名校得高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因此,狼爸和虎妈的做法是否可取?是让孩子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一帆风顺的去成长还是让他们在试错的过程中自主去抉择人生道路?对孩子的未来而言是快乐的人生重要还是成功的人生重要?是否培养成功的孩子才是对他们的爱,才是对他们的人生负责?中西方主流教育观念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比如,中国父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培养孩子成为成功人士,获得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名望,比如体面工作、高薪收入。西方认为要培养孩子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人。中国父母推崇学历教育,希望“授业”和“传术”,强调学会、学到、学以致用,结果导向。比如,在幼儿时期学习数数和加减法。通过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训导式学习,避免错误和争论,千万不要行差踏错,悔悟终身。西方父母希望“传道”和“解惑”,强调理解、和体验,过程导向,比如,让孩子体验多与少,长与短。而西方的父母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理念,提倡尝试,宽容错误,在课堂、家庭和社会,在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互动,甚至争执和冲突中学习,犯错才能让孩子成长。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方社会的文化交汇和融合,教育观念在不断的碰撞和发展,但上述迥然相异的教育观念在中西方得到普遍认可,都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首先,从一个社会整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首要是让孩子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被社会需要和得到尊重,中西方社会环境的差异使得父母要按照社会实际来培养孩子。比如,在过去的中国,封建社会重仕农轻工商,因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革期间打倒臭老九,手艺人吃香,“有艺在手,生活不愁”,所以辍学当学徒工比比皆是;现在科技兴国,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如果反其道而去培养孩子,父母觉得那真是在害孩子。在当下的国内环境中,当孩子进入学校和成年后,学习和工作的自主权限是非常有限的,标准答案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已定好的,不容许太多的质疑和异议的,特立独行

是高风险的个体行为,所谓枪打出头鸟。宽松和包容的家庭教育氛围可能培养出老师眼里不听话的学生、上司眼里不懂事的下属,反而影响其对学校和社会的适应,造成孩子与他人的冲突,社会认同感差。而聪明、勤勉、谦恭的品行是能得到赞扬的,成绩好的孩子会受到追捧,也促进了孩子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积极向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固然过于残忍,但不论是否闯过这桥,何尝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最佳体验呢?而在西方,西方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给了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的自主选择,家庭教育中的宽松和包容能锻炼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因此当孩子进入学校和社会后,面对学业和工作的自由选择,包括升学、就业、交友、成家等这样重大的人生路口,孩子们也能独立作出决择。但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宽松包容的成长氛围以及价值多元化的渗透,也导致西方教育的“反智主义”在中小学比较盛行,成人文化中的毒品和性对于教育也是很大的干扰。

其次,从孩子的个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要让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感受到爱、关怀和尊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营造未来幸福而不仅仅是成功的人生。父母应该按照契合孩子个性的方式去培养他们。比如,对于服从型性格的孩子,应以主导式为主,如果采取放任的方式,孩子反而无从选择,甚至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而对于叛逆型性格的孩子,则应该以宽松的方式,协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施以威权,有可能在表面上压服了孩子,一旦孩子可以独立自主时,他们就会做逆反的事情。再如,对于一些资质平常的孩子,严格要求和较多知识的传授对于保证孩子的成长有高度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本的教育质量和水准,让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切实的进步,获得自信。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则尤为重要,约束和管制会使得他们的才能被抑制甚至扼杀。即便是同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爱”的教育方式也得因时而异,比如在婴幼儿期期,自由宽松的方式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在少年期,适度的民主和约束有助于培养自信和自律,而在青春期,则科学引导和平等对话才能彼此尊重减少亲子冲突。父母还要意识到避免不恰当的抚育方式对孩子未来造成的影响。一些心理学观点认为成人的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可以从幼年经历上找到根源,比如成年人焦虑和自卑可能源自于幼年时期严格管控和过度批评等,责任感缺失可能源自于父母疏于照顾和自由放任等。

“子不教,父之过”,子女的教育责任被沉甸甸的压在父母的肩上。在今天这个社会,如何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个很让父母头疼和困扰的问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西方式民主还是中国式专制?导师式指导还是朋友式引导?作为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才不是害孩子?这个话题没有标准答案,虎妈和狼爸的方式也不具备普遍意义,即便是“虎妈”,在对她两个孩子的教育选择上,也并没有把对第一个女儿的教育方式全部复制到第二个女儿身上,大女儿比较乖巧,二女儿比较叛逆,所以她对大女儿相对专制,对二女儿相对民主。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爱孩子的父母,一方面要了解社会环境和发展需求,去引导孩子学会必备的生存技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得到社会需要,体现社会价值,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另一方面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以及不同成长时期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施以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行和精神面貌,实现个人的价值,培养幸福感强的孩子,而不仅限物质生活的成功。这才是最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第五篇:《开讲啦》:有关青春,我们应该这样过

我们可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有一样的青春态度。《开讲啦》是中国第一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节目自开播后迎来了各路明星和励志人士的到访,成龙、王力宏、科比、俞敏洪、巴兹·鲁曼,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了,央视到底是有钱啊,能请来这么多大咖,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响当当的大咖靠钱是请不来的。 “其实我们的嘉宾导演只有两个人,一个25岁,一个28岁。大多数最牛的大咖嘉宾都由他们邀约,没有特殊的秘诀,就是两个字:死磕” 《开讲啦》唯众传媒制片人刘娴在接受悦读客采访时说。 整档节目共45分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每档节目几乎要录制2-3个小时,才能剪辑呈现出电视上45分钟的精彩节目,而余下的时间里,有着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导演对明星死磕的艰难过程,明星对节目录制的认真对待,小撒幕后的默默奉献。 “比如,演员徐帆在休息室一直踱步、搓手,紧张得不行不行的,她说‘我好后悔,我为什么要答应上这个节目’,演员海清在休息室一直求导演‘我不会演讲,你们的损失我照单全赔,我可以回家吗?’Selina 在休息室看着自己写了通宵的演讲稿,看一遍哭一遍,无数次的痛哭崩溃。”刘娴在提到这些精彩镜头的时候颇为遗憾,这也激发了他们想要给这档青年电视节目出书的冲动。 在《开讲啦——对自己狠一点》出书后,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追捧,今年6月份,它的第二本《开讲啦——不完美,怎么了?》出版,新书发布会上,撒贝宁第一句话就说,“这本书的封面不应该放我”。他说整个栏目和书的精华,在于这些在青春路上洒下汗水和泪水的嘉宾,在于背后这个80、90后的团队,在于接收这场青春洗礼的年轻人。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完整呈现’四个字,读者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无死角的嘉宾,这是非常难得的。”《开讲啦》书的责编余燕龙说,而编辑此书的过程,是愉快而困难的,“因为节目组给了我们很多的材料,包括主题演讲部分的文字和视频,还有全部录制时的所有听打稿,还有现场的一些实时情况的记录,要从这么多的材料中提取内容,是一种考验”。 然而,这些考验对于整个栏目组团队和编写书籍的团队来说,真的已经算不上什么,借用刘娴的一句话“在这样的节目中和嘉宾共处,和自己共处,没有办法再对生活有任何的抱怨。”

余燕龙谈开讲啦:糅合着苦难,凝结着财富 采访嘉宾:《开讲啦》责任编辑余燕龙 【悦读客】当我翻开书的第一感觉是“我被骗了”书里到处标注的蓝色下划线让我以为自己买到的是别人读过的二手书,后来去王府井签售会听你们讲述后才知道是故意如此编排的,这和我之前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余燕龙】作这样的安排,其实是和这本书的定位有关的。这套书是给年轻人的礼物,我们想用这样一种”划重点”、做笔记(旁边的小批注)的方式,让读者重新回到上学时候的感觉,让这套书显得年轻、活泼、别有意味。 【悦读客】第一本《开讲啦》书名是《对自己狠一点!》第二本书名是《不完美怎么了?》这两个题目表达出了不一样的态度,想给读者传达什么?您能讲讲这两个书名的由来吗? 【余燕龙】其实两个书名,是节目的两个嘉宾的演讲主题。对于两本书的具体定位,我们也是区别的。两本书,我们分别想表达两个不同维度的价值观,一个是青年与世界、青年与奋斗的世界观,因此所选择的嘉宾,都是与奋斗相关的,其中的代表就是董明珠老师的主题演讲“对自己狠一点“,由此形成了第一本书《对自己狠一点!》。 另一个所要表达的,是青年对人生、对自己的态度,即青年们应该拥有的人生观,我们总结出嘉宾们在这方面所表达的观念,就是要正视自己的人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不完美,怎么了“的人生态度。所以第二本书就叫《不完美,怎么了?》 【悦读客】我们可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有一样的青春态度,这是这本书的宣传语,您认为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青春态度? 【余燕龙】其实这句宣传语,也是对书的一种凝练。嘉宾们所拥有的人生经历是多姿多彩、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拥有着一样的青春态度,并且通过《开讲啦》反映出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积极、乐观、奋斗、成长“,积极地面对困难,不逃避,不妥协;乐观地生活下去,不消沉,不自卑;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成长。 【悦读客】《开讲啦》这档节目作为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在中国内地引发了青年们的喜爱与追捧,出此书的初衷是什么? 【余燕龙】《开讲啦》受到青年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是一档真诚的、为青年们所制作的节目,它带给青年们希望的、积极的、正能量的东西,是其他电视节目不曾给予的。但是一个电视节目,所能呈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开讲啦》节目的录制时间是2个多小时,而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只有40多分钟剪辑版,并不完整。而我们出版图书,就是为了能完整地呈现它,让更多正能量东西,传递到更广大的受众当中。 【悦读客】很多人在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本书只是把视频编辑成了文字发表了而已,而我第一次是在火车上看的这本书,仍然看的眼泪不止,对面的乘客都一脸茫然,您觉得视频与文字,哪种形式更能感染人?他们会带来怎样不同的效果? 【余燕龙】视频和文字,不过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其所传递的价值和内容,是一样的。我认为视频更为具象,但文字的描绘则更加有幻想空间,也因此更加丰满。从表达力上来说,它们是一样有冲击力的,无高下之分。 【悦读客】您觉得这本书最吸引人的亮点在哪? 【余燕龙】首先,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就很好,内容永远是一本书最有价值、最吸引人的。其次,我觉得这本书吸引读者的亮点就在于”完整呈现“四个字,为此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将嘉宾演讲,包括与现场观众的对答,都浓缩进了这本书中,因此读者会在这书中,看到一个全新的、无死角的嘉宾,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吸引读者去阅读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另外,本书所传递的价值观是非常积极的、向上的,会给读者带去鼓舞与激励,这也是读者们愿意阅读的因素之一吧。 【悦读客】书里穿插着很多“幕后故事”,在编辑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想必您很用心的和每期导演都做过详细的沟通和了解,您觉得哪个幕后故事是让您听到最觉得有趣和最觉得震惊的? 【余燕龙】很多幕后故事都非常有趣,不过有一期让我觉得节目导演也是非常恶趣味的,就是科比那一期。原因当然是两人的身高了,据说在做这期之前,导演组就憧憬两人站在一起了。而且其实那期科比是坐着演讲的——他太高了,近景镜头都装不下。可是我在编辑书的时候,发现导演组给我的全是小撒老师和科比站在一起的照片。——他们实在太坏了。 【悦读客】书中收集的演讲者并不是全部参加过节目录制的嘉宾,而是有选择性的,您是怎样定位这个选择标准的?想要传达怎样的思想? 【余燕龙】其实我们是想全部收录的,只是一,有些嘉宾并未授权将他们的演讲放进书里,只能做罢,二是嘉宾实在太多了,如果全部出版,估计三本书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有了一个选择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简单地按照知名度,而是综合了考虑到了嘉宾们的职业、演讲主题、演讲内容,甚至是性别因素都有考虑过。我们想表达的是,不管嘉宾们是什么样的出身、现在是干什么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故事,而他们的对待青春的态度,是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的。 【悦读客】第一本《开讲啦》把阿信放在了第一位,第二本《开讲啦》把周杰伦放在了首位,说实话这两位都是我在年少是深爱过的明星,不过我还是特别好奇想知道您这样安排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余燕龙】一方面,他们是非常知名的明星,将他们放在首位,可以给喜欢他们的年轻朋友们一个惊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些年轻读者们,在看完第一篇之后,会认可这本书,会继续读下去,读完全本,这样他们将会获得等大的收获。说到底,这是一本给年轻人的书,我希望他们能够喜欢。 【悦读客】每个演讲者的故事都有其精彩之处,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哪个演讲者是特别让您受感动,或是觉得他演讲的特别精彩的? 【余燕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最令我感动的,是黄怒波先生的”苦难是一种财富“。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对苦难的那种态度,对生活的那种乐观与积极。他把苦难以一种自嘲的方式吐露出来,我想一般人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肯定是做不到他这样乐观的。我十分佩服他。 【悦读客】这本书写作了多长时间?在编写该书的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吗? 【余燕龙】这本书的编写,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编辑该书虽然是一件挺愉快的事情,但确实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第一个就是分门别类了,哪些嘉宾放在第一本,哪些嘉宾放在第二本,有时候很难抉择的。第二个麻烦是如何将一位嘉宾的所有完整内容呈现出来,这很困难,因为节目组给了我们很多的材料,包括主题演讲部分的文字和视频,还有全部录制时的所有听打稿,还有现场的一些实时情况的记录,要从这么多的材料中提取内容,是一种考验。第三个麻烦就是整理书稿了,嘉宾的演讲是非常口语化的,而且有些时候是很跳跃的,因此要逐字逐句地梳理,非常细琐,工作量很大。好在,这些困难我们都克服了,而且做得还算出色。 【悦读客】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挫折,人们的心里总觉得别人幸福的,活得是精彩的,尤其是站在台上演讲的这些成功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你们有没有收到过这些受众的反馈? 【余燕龙】我们的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天天都收到了读者们的类似的反馈,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受众了解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有精彩也有灰色,而每个人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态度和坚持的。能够让受众有这样的感慨,我们觉得很有成就感。

刘娴谈开讲啦:有态度,有温度,有希望 采访嘉宾:《开讲啦》唯众传媒制片人刘娴 【悦读客】《开讲啦》栏目组所有的成员基本上是由80后和90后组成,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却做出了当下中国最棒的一档电视节目,区别于大部分火热的娱乐综艺节目,和看似枯燥的科普人文节目,这档节目的初创是基于怎样的想法? 【刘娴】节目初创的灵感来源于:年轻的我们更懂得年轻人需要什么,做节目从自身出发,自身的诉求很多时候恰恰是一个群体的需求。也正因为我们自身都比较年轻,所以同样经历着年轻人的迷茫和困惑,我们也非常渴望有人懂我们,点拨我们,或者是有人跟我们分享他的成长故事和人生经历,从中反观自己,找到答案。我想从每个人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反向思维做节目的创意,找到这个时代,人内心的缺失和需求,是节目成功的本源吧。 【悦读客】每一档新节目的上线都存在很多的风险,当时央视和唯众传媒在联合制作这档节目的初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刘娴】很感谢央视领导的信任和前瞻性眼光。在当今娱乐、综艺、真人秀盛行的电视环境中,这样一档大清新的节目,没有人相信它会有收视率,也无法保证一定有影响力,其实风险是极大的。在决定推这档节目上央视时,央视和我们制作团队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如何让观众接受这样一档安静的演讲节目?选择什么样的演讲嘉宾?讲什么样的主题?如何把这样一档形态简单的语言类节目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你最想听谁来演讲?你对什么样的演讲主题最感兴趣?同时,我们走访了几十所高校挑选青年代表,和大学生们深度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了解他们的参与兴趣等等,这个准备过程很重要。事实上,《开讲啦》播出后多次打破央视同时段节目收视记录,由季播改为周播十点半档加季播,CCTV1和CCTV2双平台播出。同时,获得加多宝近6000万的冠名,成为非娱节目的标王证明了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悦读客】《开讲啦》每期嘉宾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各行各领域的顶尖人物,而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在邀请这些演讲人的时候想必也遇到了许多波折,能讲述一下其中的故事吗? 【刘娴】很多人都问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有着怎样的牛人,才能邀请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牛的嘉宾?其实我们的嘉宾导演只有两个人,一个25岁,一个28岁。大多数最牛的大咖嘉宾都由他们邀约,没有特殊的秘诀,就是两个字:死磕。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太多电视台邀请嘉宾的必杀技是:砸钱,所以我们最常遇到的挫折是,当邀约两年都未来的嘉宾参加了其他节目录制,我们问询原因时,得到的答案非常真诚:你们的节目很好,但那个节目给了我们无法拒绝的价钱,不是“可观”可以形容,是“无法拒绝”。尽管如此,也并不影响我们的嘉宾导演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比如姚明,从开播之初,嘉宾导演就在邀请,见面都见过好几次,一直没能说服姚明,当时他拒绝的原因是“我还是个学生,不适合去给别人当老师”,非常真诚非常谦逊,直到今年,姚明经纪人突然致电嘉宾导演说“姚明先生请我给你打个电话,他愿意来开讲了”。也许有很多嘉宾一时没有想好是否愿意来上节目,但当他想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这也是一种成功。 邀约嘉宾的第二类困境是,很多嘉宾太认可太重视《开讲啦》,尤其当他们认真做好功课,看了很多开讲嘉宾的演讲后,答应得好好的突然就不愿意来了,原因是:“他们都说得太好了!”于是我们需要等待太多嘉宾“做好准备再来”,所幸嘉宾们并不是敷衍,他们是真的希望为节目好好做准备。所以我们越来越常看到嘉宾们带着三页纸、四页纸,甚至是七页纸的自备演讲稿来。 【悦读客】在这些演讲者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位?为什么呢? 【刘娴】刘德华。在刘德华来《开讲啦》之前,我并不是他的粉丝,对身边很多几十年如一日的铁粉也并不是特别理解。但做节目最美好和最残酷的都在于此,你总是能看到很多明星台上台下不那么统一的形象,有人毁三观是因为他并没有传说中看到的那么美好,也有人毁三观是他比你以为的更为美好。刘德华属于后者。通常情况下,越大咖的嘉宾越无法控制,很难要求他们必须提供演讲稿,必须和导演组保持沟通。 对于刘德华,导演组确实没有做太多能提前沟通的指望。但就在录影前一天,导演组接到刘德华经纪人电话,说“刘先生提出,导演组可以给他准备耳麦,如果演讲过程中导演对他的演讲内容不满意,或有希望提醒的故事点,可以直接指示”。导演组惊了,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请求,还是传说中那个神话般的天王。 录影当天,刘德华直接经纪人提前四小时风尘仆仆赶到现场和导演组沟通,带来的是刘先生自己撰写的满满四页纸演讲提纲,经纪人非常细致的和我沟通刘德华的想法,演讲的逻辑及故事点,然后非常尊重的询问“您觉得这样子OK吗?刘先生说,如果有哪里不合适,随时告诉他,他可以改。”录影开场前一小时,刘德华按预定时间准时抵达录影棚,穿着他的招牌军大衣,在化妆休息室里,和其他大咖嘉宾不一样的是,没有保镖把门,没有进他休息室的工作人员数量限制,什么人都可以进来和他合影留念,导演组准备的签名本、签名照,每一张都悉数照签,这就是刘天王。 和往常一样,我和刘德华聊天的第一个内容是“您看过《开讲啦》吗?”他说“当然,看过的,在接到邀请之前就对这个节目早有耳闻”,我很惊喜,脱口而出“真的吗?哪期?”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和后怕,万一人家不过随口一说,不是很尴尬?不料刘德华很认真的回答“接到邀请之后,我看了至少十多期,周杰伦、罗志祥、萧敬腾、五月天、科比,还有几个其他行业领域的,比如沙祖康什么的...”且能回顾出每位嘉宾在节目中的桥段,我真是有些震惊。 一个艺人,在每天都面临淘汰的圈子里生存下来,并能红几十年,原因很简单,直到今天,刘德华都把自己当新人一样要求,哪怕接受一个电视节目访问也做最好的准备,从不敷衍从不懈怠。 【悦读客】我曾经参加过一期《开讲啦》节目的录制,当时请的嘉宾是滕华涛导演,而我坐的观众席的角度正好能够看到一幕,就是撒贝宁在幕后坐在一把凳子上非常专注的盯着台上所发生的一切,还不时用笔记录着,在您眼中撒贝宁是个怎样的主持人,能讲讲团队和他一起发生的故事吗? 【刘娴】《开讲啦》遇上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拥有最尽心的团队,最敢冒风险有情怀的平台,还有最优秀最用心的主持人。小撒把《开讲啦》当自己的宝贝儿,把《开讲啦》团队当自己的家人,我们几乎每次录制结束都要边吃火锅边做总结反思,他会对节目中每一个设计和意外做近乎苛刻的要求,经常鼓励团队,也经常批评团队。 在现场,小撒永远是最认真的听众,他的手卡上总是有被他写得密密麻麻的关键词和提问方向,现场有一些很好的点子,比如萧敬腾节目结尾的那场录影棚突如其来的雨,比如巴兹鲁曼节目结尾天空飘来的让嘉宾大惊失色的花瓣,都来自他的即兴创意。 不止在现场,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他都尽可能的给予好建议,每一期节目的播出,他都尽可能在电视机前守候。他曾经因为一期节目的后期剪辑问题给我发几十条的微信,却又不让我告诉当期导演,担心打击团队信心。就在今天,我得知他昨天找导演要了林书豪的翻译字幕,为了中文翻译更准确,且能保证英文原意的幽默感,他自己把演讲部分重新做了一次翻译工作,到凌晨四点。 【悦读客】电视节目的录制时间是在2-3个小时,而节目最终是以45分钟呈现的,在幕后有哪个演讲者发生了什么精彩的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刘娴】基本上精彩的故事都会在播出版中做最好的呈现。最遗憾未能呈现的部分通常在录前录后的嘉宾休息间发生。比如演员徐帆在休息室一直踱步、搓手,紧张得不行不行的,她说“我好后悔,我为什么要答应上这个节目”,演员海清在休息室一直求导演“我不会演讲,你们的损失我照单全赔,我可以回家吗?”,邓超录完节目之后对我说“我表现怎么样?”,我来不及表达赞赏,他便自己自问自答“我觉得我真是太棒了!”,Selina 在休息室看着自己写了通宵的演讲稿,看一遍哭一遍,无数次的痛哭崩溃...这一切都是非常生动的真人秀,接下来的《开讲啦》,我们也希望把这些珍贵的片段都记录下来并播出。 【悦读客】让一个嘉宾在台上演讲30到60分钟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相信每位嘉宾都在台下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这些嘉宾中哪位是最让您觉得为当期的录制认真而辛苦的准备? 【刘娴】易中天。这个通过《百家讲坛》引发学术热潮并火遍全国的学者,有着最认真最执着的精神,他逮着导演前前后后见面沟通四五次,电话沟通不下十次,演讲提纲改了又改。无需导演前往,自己走路或打车到导演所在办公室沟通,结束和导演一起吃盒饭,为了给导演省时间。 【悦读客】在所有的录制中,哪个嘉宾的演讲是最打动现场的青年观众的? 【刘娴】这个就很多了。从最早的王潮歌导演,到成龙、李昌钰、李兰妮、田惠萍、林清玄、李亚鹏、陶晶莹、邓超、魏世杰、Selina......,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演讲,有让人笑着流泪的演讲,也有直击人心、绕梁三日的演讲。每一位嘉宾都有他们的独特之处,现场听演讲比电视机前的观看更加令人动容。 【悦读客】是不是有很多大学生或是青年报名参加《开讲啦》节目的十位新锐青年代表? 【刘娴】对。从节目开播,导演组就启动了全国招募令,也分各个小组深入各大高校进行面对面的“青年代表招募”,很多非常有个性的青年代表就来自于校园招募,比如《开讲啦》著名的”愤青小钢炮“马昊,就是导演组赴浙江大学进行校园招募时发现的一朵“小奇葩“。除了线下的面对面招募外,《开讲啦》有专门的公共邮箱,每周都能收到上千封报名邮件。也有很多年轻人会直接通过《开讲啦》官方微博或给导演留言的方式报名。 【悦读客】节目的演讲嘉宾都有着不平凡而又坎坷的人生故事,您是怎样看待这些经历的? 【刘娴】每一位嘉宾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的过去与未来。从创作者本身来说,我也会有职业困惑、有瓶颈、有人生的高潮与低潮,我也从嘉宾们的身上找到慰藉,我记得王伟忠说“得意的时候多做事,失意的时候多读书”,我也记得李立群说“人生如戏,演好戏不要留恋,演烂戏不要在意。如同射箭,最重要的是把箭射出去,结果是悲,忘掉,是喜,也忘掉,继续前行”,我还记得陈州说”不要总在意自己的鞋子不够漂亮,世界上有些人没有脚“。我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和我一样,找到那么几句话影响自己。《开讲啦》团队从创立至今,零人才流失率,这在浮躁的电视环境中也不多见,我想是因为,在这样的节目中和嘉宾共处,和自己共处,没有办法再对生活有任何的抱怨。 【悦读客】您觉得这个节目带给受众的最大意义和收获是什么? 【刘娴】孙犁说过:“不读洛阳纸贵之书,不赴争相参观之地,不信喧嚣一时之论。”审美多元时代,荧屏需要大声唱的热闹,也需要仔细品的体悟。电视荧屏不能只有《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也需要《开讲啦》。《开讲啦》就是浮世中的清新空气,它无色无味,但你不能没有它。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拥有独立的节目人格,符合大众口味的精英节目;它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让人看了又哭又笑,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真”一点;它是一面镜子,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它让浮躁的我们收获心灵的平静,让年轻人学会勇敢的坚守自己,学会进退和面对,学会审视自己。《开讲啦》提供的不止是知识、养分,更多的是“希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下一篇:文明礼仪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