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建国60年范文

60年建国征文

“一碗米饭”看60年沧桑巨变

——读《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900问》有感

无锡市一中高三(9)班李星悦

这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盛夏季节,斑驳的绿叶挡不住升腾的热浪,这是一段让人心中振奋的历史章节,时间的车轮滚滚,铺开了一条60年强国富民之路。 伦敦二十国峰会前的高调,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强势,青岛海军阅兵的大国自信,以及激荡在索马里海域的护航决心„„一个叫中国的自信已在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阅毕《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900问》,望着那中国红的扉页,我的思绪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飘荡。从富裕的珠三角到开发中的大西部,从乡村的田间地头到都市的大街小巷,复兴中华民族的和谐之音仍在空穹回响。

新中国60年可写可记的成就不胜枚举,可圈可点的精品目不暇接,纵有万千感动涌上心头,却不知如何落笔是好。或许,我这渺小的十三亿分之一能写的,只是餐桌上小小的一碗米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箪饭,一瓢汤,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兴旺,更是一个民族的强盛,一个国家的繁茂。

从49年建国到70年代,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期,吃饱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话题。生于60年代的父亲告诉我,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年纪很小的时候跟着家人一起拿着粮票步行去五里外的国营粮店买米。正值三九寒冬,八岁的他用弱小的身体支撑着二十多斤米的重量,顶着凛冽的北风一步一步艰难的行走着。一家四口一个月的口粮,就这样压在两个男子汉的肩头。1角4分3,这是一斤粳米的价钱。这个数字,父亲几十年后依然能脱口而出。

进入80年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糙米饭逐渐淡出百姓的视线,“细米白面”成为餐桌上的主角。1980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南优一号”杂交水稻,大大缓解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

90年代是一道华丽的经济分割线,“高价米”成为了时代的产物。1997年7月29日,我国第一个农业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陕西成立。至今我还记得十年前的我第一次偷偷用电饭锅为全家煮饭的情形——我舀了满满三勺米,照猫画虎般用水冲过一遍,然后倒入锅中接上电源。我搬来小板凳守在电饭锅旁直到父亲回家,才明白我的饭是根本不会熟的——因为没加水。这个笑话至今仍会被我父母在餐桌上提及,往事回想,想起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白驹过隙的匆忙。

如今,各种各样的米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东北米、泰国米、小米、黑米„„而五颜六色的小小的粮票,早已变成了私人藏品。一到吃晚饭的时间,家家炊烟袅袅,饭香四溢,餐桌边围满了欢声笑语。

一碗饭里盛的,是中国60年沧桑巨变。

一粒米看世界,两根箸间话国情。60年间“一碗米饭”的内容、品质真实生动的反映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第二篇:建国60年诗歌征文:共和国60年沉思

一手揽着世界上最巍峨的山峰,

一手挽着世界上最宽广的海洋,

一个巨人艰难、坚毅地开拓奋进,

走过了60年曲折而辉煌的时光。

这60年承继着悠久的5000年,

与华夏文明的血脉紧密相连。

无论是尧舜禅让的佳话,

还是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

无论是那一世小说网 http://孔孟老庄的思想风采,

还是屈原和李杜的华美诗篇;

当然还有宗法等级的陈年枷锁,

以及皇权至上的陋习顽劣……

都延伸于共和国的根须和基因里,

是她利弊兼有的历史积淀。

这60年洗刷了屈辱的100年,

炎黄子孙找回了应有的尊严。

开国大典响遏行云的礼炮轰鸣,

扫除了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悲怨;

戈壁滩上荡气回肠的蘑菇烟云,

埋葬了旧中国任人宰割的惨痛岁月;

北京奥运举世喝彩的黄钟大吕,

永别了“东亚病夫”的屈辱梦魇……

龙的传人自立自强于世界东方,

成为国际大家庭有尊严的一员。

这60年蹉跎了28年,

贻误了和平发展的大好机缘。

建设新民主主义的科学蓝图,

刚展开就被抛到了一边;

领袖的主观意志至高无上,

连绵的政治运动令人苦不堪言;

反右派、大跃进、庐山批斗……

可怜神州大地狼烟四起、饿殍遍野;

更有“文化大革命”十年祸患,

使全国人民遭遇了惨痛的浩劫。

这60年自豪的是改革30年,

华夏儿女实现了举世惊叹的历史巨变。

指导思想的失误基本上得到纠正,

积压如山的冤案被平反昭雪;

联产承包的洪流势不可挡,

市场经济震慑腐朽的政治专权;

普世价值显现出无比神威,

与国际接轨成为国人共同的心愿;

只可惜民主与共和姗姗来迟,

致使腐败和贫富悬殊仍在蔓延。

这60年奠基了未来的40年,

物质和文化的准备已基本齐全。

沿海地区的成就举世瞩目,

中西部和东北奋力崛起号角震天;

科学的理论导向正逐步成熟,

还有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

喜看亿万公民愈益觉醒和理性,

全面小康正在艰难中逐步展现;

当共和国举行百年庆典之时,

中华民族必将攀上现代化的峰巅。

一手揽着世界上最巍峨的山峰,

一手挽着世界上最宽广的海洋,

一个巨人艰难、坚毅地开拓奋进,

任何逆流都不能阻止她勇往直前!

新徐懋公传奇 不同凡想 七重变 国运红颜 超越立方体 末日家园 http://

第三篇:建国60周年演讲稿足迹60年

轻轻翻开新中国改革开放灿烂历程的扉页,这里充满成就、写满辉煌;轻轻拂去中华民族这厚重史书上覆盖着的尘埃,那国耻的血痕仍在,那血泪史的伤疤依旧。不经意间,泪水已盈满眼眶,如诗人艾青在诗中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光辉弹指的一瞬间,我们美丽的祖国又将迎来她的60岁生日.60年,这60年,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辉煌,一份梦想.60年,这60年,从满目创痍,百废待兴,到雄姿英发,繁荣富强,我们的祖国走过了一条巨龙之路!

回首.过去60年,我们的祖国无时无刻不经历着困难,遭遇着困境,但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创造着中华的辉煌!

忘不了浴血奋战的人民解放军,忘不了为解放斗争献身的老百姓,忘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1949年的10月,60年前的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前进的号角在吹响,振兴的旗帜在挥动,政府和人民面对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并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事迹.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又是一段风起云涌.在科技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造牛胰岛素代表着民族的骄傲;在外交上,重回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立稳了大国的脚跟;在学术艺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绽放出斑斓的花朵;在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也拉开了富强的帷幕,奏出了小康的序曲!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辆国产汽车在长春的研制成功,第一架喷汽式飞机的试飞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成投产,无不彰显出祖国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的建设生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昂首阔步的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到户,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外资......春风吹遍了神舟华夏的每一块角落。春天令中国大地繁荣富强。深圳速度,珠三角速度,长三角速度。我们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看到了前进的高速路弯延曲折,看到了城市建设的光彩灿若银河…… 中国用一个个事实证明了“春天的故事”。“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走进新时代”在江之洲、河之湄、湖之畔、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声声呐喊,“三峡工程”,“神舟飞船”,“太空行走”,“嫦娥奔月”中国人正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坦荡、豁达、深邃、凝重的姿态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

在这短暂的60年里,我们民族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磨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从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封锁,到唐山大地震,98特大洪水,再到非典,雪灾,乃至去年汶川大地震,一场场沉痛的灾难并没有使中国人民意志消沉,反而使中国人民更加团结一心,更加众志成城,顽强不屈地将它们统统踩在脚下.这是什么样的力量?这是一个仅有60岁年龄的国家的力量,这是一个有5000年文化积淀的民族的力量,这是一个足以立于世界民族之颠的力量.展望.60年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直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去展望.我们衷心希望,国家富强,声名远播于世界;我们衷心希望,人民幸福安康,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我们衷心希望,科学文艺高歌猛进,在世界的方圆占有一片天地,我们衷心希望……60年了,成就很多,但梦想更多.中国不会固步自封,中国人民也不会固步自封,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始终铭记着,我们还有千千万万个梦想需要又一个60年,甚至好几个60年去实现,去超越.

回首,是为了珍惜,是为了超越;展望,是为了期待,是为了实现.等到我们完成最高理想的时候,再回过头品位这60年,哦,它真是一段奇迹!

天安门、金水桥、中华表、“雕栏玉器应尤在,珠颜始(本文来自中http:// 转载请注明!)未改”。红五星、五颗星、进行曲、红旗飘扬六十年,国歌凑响华夏天。国旗徐徐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国歌日夜回荡在祖国人民心中,六十年风雨兼程,国旗依然鲜红。国歌依然嘹亮,历史的尘埃和贫穷已被覆盖,春风吹响了新时代的前进歌声,歌声飘荡六十年,祖国旧貌换新颜。

我们要想心系祖国就一定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中长同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时刻做好准备。爱国是一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们要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绘祖国未来的宏图,将一片丹心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六十年的沧海桑田,新中国从一株脆弱的嫩苗逐渐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大树。我们改变落后的农业面貌。大力发展现代化事业。于是,各行各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勤劳而又智慧的中华民族一步步壮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浪潮的到来,中国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因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一举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中国代表团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经贸活动中,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六十年的巨变,六十年的辉煌!带着骄人的成就,我们翘首期盼更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建国60年德宏水利成就辉煌

更新日期:2009-9-15 17:05:35

索 引 号:533100-008919-20090915-0001 发文日期:2009-09-15 名 称:建国60年德宏水利成就辉煌 主 题 词:德宏 水利 成就

德宏州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959.4mm,多年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m3,入境水量81.7亿m3,共拥有水资源总量218亿m3。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雨水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春冬干旱少雨,夏秋洪水成灾,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为求生存和发展,德宏各族人民与水旱灾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在解放前的漫长历史中,德宏一无水利水电科技人员,二无水电,三无蓄水工程,农田灌溉多处等雨栽秧的自然状态,“田在大江边,栽秧还靠天,下上三天雨,农田被水淹”,成了德宏历史上农业灌溉的真实写照。1950年,德宏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兴水利、除水害,广倡水土资源保护、大兴治水办电之工,开始了水利水电建设的新篇章。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德宏水利发生了沧桑巨变,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德宏州努力构建平安水利,打造生态水利,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前提,以江河治理、水毁修复、节水工程为重点,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抓好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加大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在国家及省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多渠道增加投入,德宏水利实现重大跨越,治水思路发生重大转变,水利投入大幅增加,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89.91万亩,水电装机容量达147.0272万千瓦。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水利水电建设成就辉煌

水源工程和江河治理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升。德宏州境内江河密布,大小河流近千条,其中大盈江、瑞丽江属国际河流,两岸居民、土地众多,加强水工程防洪保安能力意义重大。建国以来,我州高度重视和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共建成潞西市芒究、瑞丽市姐勒、盈江县户宋河、陇川县芒旦4座中型水库以及潞西勐板河等19座小

(一)型水库和43座小

(二)型水库,并先后对潞西市芒究、瑞丽市姐勒、陇川县芒旦3座中型水库以及潞西市芒别、瑞丽市勐卯、陇川县海岗等小

(一)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结束了带病运行、限制蓄水的被动局面。全州中小型水库累计达66座,总库容20872万立方米,塘坝总数达到171座,总库容437万立方米。已建成的水库工程,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全州人民期盼已久的陇川县麻栗坝大

(二)型水库也已基本建成,盈江县回龙河和瑞丽市芒林中型水库开工建设。

我州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并且随着全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灾损失程逐年增大趋势,水灾已日益成为坝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心腹之患。建国以来,江河治理作为全州各族人民向洪水作斗争、求生存的一种手段,从未间断。德宏州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各级政府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坚持不懈地对江河堤防进行治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江河治理的投资力度,1990年安排以工代赈资金对大盈江河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又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对大盈江、瑞丽江、南碗河瑞丽段和畹町河等实施了大规模的治理,防洪标准达到了二十年一遇,瑞丽江部分河段达到三十年一遇,设防标准显著提高。全州堤防总长度达到379.46公里,其中达标堤防166.03公里,保护人口51.65万人,保护耕地60.09万亩。2004年,德宏州遭遇了“7•5”、“7•20” 特大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由于大盈江、瑞丽江工程防护体系基本形成,经受住了两大洪灾的考验,整治综合效益非常明显,有效支撑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建国60周年来,我州坚持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动员群众大力开展以堤防加固、沟渠整治、农村人畜饮水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我州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德宏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全州累计解决70.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工程成为“民心工程”。通过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安居乐业,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我州坚持以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干支渠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挖潜配套。全州共建成引水渠道累计达9858条,其中0.3方/秒以上引水工程339条,水利工程年实际供水能力94854.94万立方米。农村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农田灌溉面积显著扩大。我州还坚持巩固坝区,加强山区的原则,切实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引导山区农民积极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水源设施和灌溉设施,努力改变山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德宏州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相伴发生。建国以来,特别是从98年开始,国家和省加大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我州抓住机遇,先后完成了国家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梁河县弯中河、猛科河、杨柳河、赖帕河、平山小河小流域,潞西市邦滇河、放马河、清塘河小流域,盈江县水槽河、朋果河、勐勇河小流域治理以及省级重点工程浑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建设,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1.7平方公里。

浑水沟位于德宏州盈江县境内,属大盈江左支的一条支沟,是一条暴雨型暴发频率很高的粘性泥石流沟。浑水沟滑坡泥石流暴发至今已有150 余年,治理初期年暴发频率每年在50次以上,是大盈江流域的第一大沙源,是造成大盈江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尽快根治浑水沟滑坡泥石流灾害,从1966年开始至2005年进行了四十年的连续治理,共建成拦沙坝7 座(含门坎坝1座),梯级拦沙坝群总高程达88米,分凹治理共建谷坊19 座,植树造林8000亩,完成投资1400万元。通过连续治理,浑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固的大坝,把暴烈肆虐的浑水沟滑坡泥石流这条“泥龙”牢牢锁住,拦截了大量泥砂、减轻洪涝灾害、恢复流域生态,泥沙下泄量由治理初期的每年约150万立方米减少到3~5万立方米。

水电建设突飞猛进。德宏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而集中,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62.4万kw,可开发利用300多万kw。50年代德宏地方电力建设开始起步,几十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70年代,州和各县市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小水电站,到198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6939千瓦,年发电量0.31亿千瓦时。1999年,全州建成了110kv单环网区域电网, 2000年全州“村村通电”工程全面完工,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全州各县(市)在实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基础上,率先建成我省第一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州,也是全国第二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州。从2000年12月开始,共进行了两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行了潞西市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组织实施220kv电网工程。2003年开始进行水电大开发以来,全州先后有49座水电站建成并投产发电,新增装机127.718万千瓦,截止2009年7月底,共有水电站103座,总装机容量达147.027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98399万千瓦时,电力成为了德宏又一新的支柱产业。水电业的迅速崛起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目前全州已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户通电率达到了99.46%。潞西市是全国26个(全省6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之一,并于2005年8月13日通过省、州级验收,试点区内1282户农户从2004年10月起已经享受到以电代柴的优惠政策,烧水做饭都用上了每度0.18元的优惠电价,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防汛抗旱能力明显提高

德宏江河在上百年的水灾记录中,有小灾年年出,大灾10年发的一般规律。2004年发生的 “7•5”“7•20”特大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和2005年发生的旱灾分别是建州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和最大的一次旱灾。在洪旱灾害面前,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水利防汛部门致力于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水环境,科学规划,科学调度,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抗旱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水环境。汛前,精心制定度汛计划,修订和完善各项防洪预案,组织开展汛前检查,落实防汛责任制,抓好组织准备、工程准备、方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工作。汛期抓好防汛值班,加强对蓄水工程的安全调度运行管理,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和水毁工程修复等项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底程度。2004年“7.5”、“7.20”洪灾发生后,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水利防汛部门行动迅速,积极应对,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精心组织,一线指挥,科学调度,规范运作,措施得力,经过广大军民的团结奋战,确保了大江大河、中小型水库、重要城镇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做到蓄水工程没垮一库,达标防洪堤没决一口。旱灾期间,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全力投入到抗旱工作中。为确保春耕备耕用水,全州各县市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做好抗旱救灾工作,采取科学调度、节约用水以及其他应急工程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管好用好现有水资源,夺取了抗旱斗争的胜利。

三、依法治水管水水平持续提高,水利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

目前,州和各县市都已成立了水政监察队伍,覆盖全州的水行政执法网络基本建立,水政监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执法装备不断改善。水利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坚持普法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圆满完成了四个五年普法任务,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实现了由增强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水利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我州不断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以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保护为核心,认真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严把新建工程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审查关,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设施方案的审查,把水量水质的监管落到实处。截止2008年底,全州保有取水许可证347套,许可水量17.2511亿立方米。1997年开征水资源费以来,全州共计征收水资源费5339.5万元。水利建设程序得到全面落实。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始终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全面落实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特别是强化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大招标投标工作透明度。按照“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稳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四、水利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30年前,改革开放扬起风帆,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给中国带来了惊世巨变。30年来,德宏水利乘改革开放东风,调整治水思路,深化水利改革,水利由主要为农业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解放前,德宏水利工程形式单一,无专门管理机构,以村规民约形式规范用水行为。建州后,水利事业开始长足发展,工程门类增多,规模增大,管理机构逐步建立。1981年,新的农村生产责任制建立后,水利工程管理面临新的困难,州、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力度。1987年7月,州人民政府发布《德宏州水库工程管理守则》,规定了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建立的制度,对水利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中型水库县管州指导,小(一)型水库乡管县指导,小(二)型水库村管乡指导。目前,全州蓄水工程、堤防工程、人饮工程都建立了规范的管理规章。州、县、乡、村分级管理的网络基本形成,各类工程的专管机构基本建成。全州共有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6个,其中纯公益8个,准公益18个,管理人员240人。

水费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80年代,国家针对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费用由国家包揽,工程管理难以为继的局面,加大了水费改革的力度,提出了合理核定各类水价的指导原则和农业水费可采取以实物计价、货币结算或计收实物的灵活多样的收费办法。我州制定了指导全州水费征收的原则和具体办法,各县、市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自己的收费办法和标准。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运行机制不活,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2003年以来,遵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州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对潞西市芒究水库管理所等26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了改革,一是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方案;二是理顺了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分类定性了管理单位性质,明确了管理权责,健全了管理制度,落实财政负担经费;三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出台水价改革方案和计收管理办法;四是搞好水管单位内部改革,严格资产管理,落实社会保障政策。2005年11月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通过改革,水管单位存在的定位不准、人员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从2000年开始,我州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2000年2月,成立了云南德宏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全州电网联网运行。2002年底,实现了“一县一公司”的改革。2003年9月,将股份公司所属的水电站、三产项目进行公开拍卖,国有资本退出,实现了“厂网分开”。2003年以来,为把电力建设成为支柱产业,我州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全面开放电力市场,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到德宏投资开发水电,迅速掀起了中小水电建设热潮。

目前,我州水务体制改革工作已开始启动,通过涉水行政事务的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涉水行政职能,提高水行政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和政府引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产权明晰的水务运行机制。

建国以来的治水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治水思路的调整和完善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不断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工作是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重视和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是加快水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致力于打破“福利水”、“大锅水”、“等靠要”的传统观念,不断深化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发动群众,深入持久地掀起兴水利、治水害、保水土的水利建设高潮,才会有德宏水利的辉煌成就。

回眸六十年的发展,德宏水利亮点频频,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将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予以安排,德宏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己经到来。我州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央、省的大力支持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抓好水源工程、防洪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德宏水利必将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

第五篇:建国60年 感受祖国伟大变迁

建国60年

感受祖国伟大变迁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悄然走过了60个峥嵘岁月。这期间,我们虽然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等艰辛与曲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五”计划的实施等喜人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体育、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深感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的责任在肩。俗话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了解新中国这60年的发展史对于我们来说是必要且必须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回顾新中国60年风雨历程,感受祖国伟大变迁!

政治方面:

新中国成立建立的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有很多历史遗留的任务,为此我们进行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系列运动,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政权。之后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时却出现了左的错误,虽经过调整,但仍使经济遭到损失。而后又出现了“文革”十年浩劫,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才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也成为了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从此新中国进入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以富强、文明、民主为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令中国人骄傲,令世界人震惊。同时中国也逐渐以大国的姿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经济方面: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也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此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社会生活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近十多年来,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楼房比比皆是。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目前,不少人已不仅仅满足于住房的宽敞,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环境的优美。

从以上对新中国60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巨大变迁的回顾来看,我们的国家正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迈进,不断超越,不断腾飞!我们也正在感受着国家发展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实惠。国庆60年阅兵,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千,它不仅是对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一次展示,更是对当代国人的巨大鼓舞!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努力下,新中国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烂的篇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碎部测量1范文下一篇:sap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