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保险与农业保险论文提纲

2022-08-25

论文题目: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费率厘定与适宜性研究

摘要: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与试点自2007年开始起步,经历了从中央倡导到各地落实推广的过程,试点地区、品种不断增多,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气象灾害救助提升到助力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等。相比以勘察定损作为赔付依据的传统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具有赔付标准透明、赔付过程简洁、理赔速度快、可以减少逆向选择、防范道德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和保险费率等突出优势。但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仍缺少相关研究,特别是对于多因子的致灾机理特点不明确,费率厘定方法不统一,并且缺少对于产品适宜性的分析,导致目前天气指数保险面临研究热度很高,但试点范围小、业务规模少的困境。从科学意义看,本文所研究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从连续性与共生性对致灾因子进行了分类,明确了不同因子致灾机理,提升了费率精确性。而研究灾害风险性、损失一致性、投保主体等方面的适宜性,也能提高产品应用的科学性。从实践意义看,国家支持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风险管理产品,农户更需要管理连续性和共生性致灾因子的保险产品。我国玉米因干旱、高温、强风、病虫害等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且在“十四五”期间仍然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本文研究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承保风险更为宽泛,更能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而对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进行适宜性分析,能够明确天气指数保险的角色定位,完善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的主要工作为:首先,以农安县、巴林左旗、陵城区、西华县为实验地区,设计了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然后,从风险评估、损失一致性两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地区开展本文所设计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的适宜性,从农业经营主体支付意愿方面分析了不同主体对本文所设计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适宜性;最后,将本文所研究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适宜性分析推广到一般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建立了一个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适宜性分析框架,进而研究了天气指数保险在我国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中的定位,并提出了我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可以细分为:(1)我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研发与试点情况总结。第一,天气指数保险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研发流程,但具体细节仍有差异;第二,研究标的逐渐丰富,从主粮作物发展到地方特色农产品,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第三,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研究陆续问世;第四,试点规模有限,多局限于小范围地区,与传统险种相比规模较小。(2)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本文按照选取气象灾害因子、构建气象指数表达式、确定气象指数参数最优取值的流程,建立玉米多因子气象灾害综合指数,设计了涵盖玉米苗期干旱、拔节-抽穗期阴雨寡照、开花授粉期高温热害指数、开花授粉-乳熟期的风雨倒伏、拔节抽穗期中温高湿大斑病指数5种灾害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以秩相关系数为标准,设计了搜寻指数参数最优取值的方法,最终确定了4个实验地区的具体指数灾害指数表达式。然后使用概率分布拟合的方法,对4个地区指数保险产品进行了费率厘定。研究发现我国玉米的天气致灾因子具有连续性与共生性的特点,并且4个地区最终费率为农安县9.29%、巴林左旗8.48%、陵城区4.47%、西华县8.58%。(3)基于损失一致性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适宜性研究。本文利用实验地区玉米保险实际损失数据,计算了各个实验地区风险一致性,农安县和陵城区的损失一致性较高,相应的基差风险较小,巴林左旗的损失一致性较低,面临较大基差风险(西华县由于数据原因没有参与分析)。但通过更细致的村级损失率,仍能进行更细致的风险区划,寻找适宜开展的地区。(4)基于地区风险程度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适宜性研究。根据本文所研究的天气致灾因子,本文选取玉米灾害危险性指标、暴露性指标、脆弱性指标和防灾减灾能力指标4个方面共14个指标,分别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重要性权重、熵权法计算客观信息量权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客观关联性权重,考虑群体利益与个体遗憾两个约束条件,使用VIOKR多准则妥协度排序评价法,对实验地区产品应用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终确定农安县和陵城区为VIOKR法的折衷解。农安县与陵城区较为适宜开展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而西华县与巴林左旗适宜性稍低。(5)基于不同主体支付意愿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适宜性研究。本文采用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四省的农业经营主体对本文所设计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然后使用Cox回归研究了不同经营主体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土地流转占比、亩均物化成本、亩均机器成本、往年购买农业保险经历、往年遭受灾害损失程度、认为天气预报准确度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总体来看,新型经营主体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更适合作为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推广对象。(6)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思路分析。天气指数保险既不能完全成为我国农险业务的主角,但又不可或缺。本文从发展方向、开展范围、开展区域地形与作物、标的类型、保险金额、产品角色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定位。在理想的条件下,天气指数保险可以作为农业保险产品的主要险种;即使不满足理想条件,天气指数保险也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与现有农业保险产品体系进行搭配。最后本文提出了天气指数保险的五点发展思路:重视天气指数保险的比较优势,把控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适宜性边界,创新政府购买型巨灾天气指数保险,联合各部门力量共同推动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强化对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政策扶持。本文对主粮作物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研究,扩展了天气指数保险的承保责任,更能满足农业经营主体风险管理的需求。同时,针对玉米生产功能区的适宜性分析与投保主体的适宜性分析,可以帮助保险机构选取天气指数业务开展地点与开展对象,减少基差风险发生,充分发挥天气指数保险诸多优势,有助于解决天气指数保险中存在的供给不足、需求无力问题。而针对天气指数保险的角色定位分析,能在当前天气指数保险发展困惑期,为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业风险管理;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厘定;支付意愿;适宜性分析

学科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

1.2.2 天气指数保险的产品设计

1.2.3 对于天气指数保险的改进

1.2.4 关于灾害评估的相关研究

1.2.5 关于基差风险的相关研究

1.2.6 农业保险支付意愿相关研究

1.2.7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保险

2.1.2 指数保险与天气指数保险

2.1.3 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

2.1.4 基差风险

2.2 理论阐述

2.2.1 农业风险管理理论

2.2.2 风险评估理论

2.2.3 保险精算理论

3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本文研究框架

3.1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政策梳理

3.2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研发情况与特点

3.2.1 天气致灾因子较为单一

3.2.2 天气灾害对应的生育周期较窄

3.3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试点情况与特点

3.3.1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的基本情况

3.3.2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试点的特点

3.4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存在的问题

3.4.1 多因子指数与精确费率厘定的矛盾

3.4.2 标准化产品设计与适宜性之间的矛盾

3.5 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

3.5.1 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费率厘定

3.5.2 玉米多因子保险的适宜性分析

3.5.3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角色定位

4 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费率厘定

4.1 研究设计

4.1.1 波动产量分离技术

4.1.2 费率厘定方法

4.2 我国玉米天气致灾因子的特点

4.3 保险产品设计

4.3.1 玉米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4.3.2 不同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设计

4.3.3 玉米产量损失数据的估计

4.4 天气指数参数的估计

4.4.1 参数的估计与最优值选取方法

4.4.2 数据来源

4.4.3 天气指数参数估计与最优方法选取

4.4.4 综合指数的确定

4.4.5 参数分布拟合

4.4.6 费率厘定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基差风险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适宜性分析

5.1 基差风险的后果

5.1.1 降低了产品的科学性

5.1.2 农户的逆向选择问题

5.1.3 保险公司的系统性赔付问题

5.2 研究设计

5.3 结果分析

5.4 进一步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灾害影响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适宜性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6.2 灾害评估指标体系

6.2.1 危险性指标

6.2.2 暴露性指标

6.2.3 脆弱性指标

6.2.4 防灾减灾能力指标

6.3 指标权重计算

6.3.1 主观权重的计算

6.3.2 基于熵权法信息量权重计算

6.3.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相关性权重确定

6.3.4 多因子保险产品地区适宜性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主体支付意愿的玉米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适宜性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7.1.1 理论分析

7.1.2 研究设计

7.2 影响因素分析

7.2.1 分析框架

7.2.2 关键解释变量

7.2.3 控制变量

7.2.4 模型设计

7.3 数据与结果分析

7.3.1 问卷基本情况

7.3.2 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

8 我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角色定位分析与发展思路

8.1 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角色定位分析的视角与条件

8.1.1 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条件下的发展定位分析

8.1.2 开展区域范围大小适宜性的发展定位分析

8.1.3 指数设计颗粒度粗细标准下的发展定位分析

8.1.4 区域内地形一致性与作物统一性条件下的发展定位分析

8.1.5 种植业与养殖业保险标的适宜性发展定位分析

8.2 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中天气指数保险的主配角定位

8.3 我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思路

8.3.1 重视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比较优势

8.3.2 把控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适用性边界

8.3.3 创新政府购买型巨灾天气指数保险

8.3.4 联合各部门力量共同推动农业天气指数保险

8.3.5 强化对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的政策扶持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玉米致灾因子具有连续性与共生性,要因地制宜设计产品

9.1.2 天气指数保险开展范围要与地区基差风险匹配

9.1.3 在灾害影响层面农安县与陵城区适宜性较高

9.1.4 新型经营主体对玉米多因子指数保险有较高支付意愿

9.1.5 天气指数保险应当根据适宜性边界确定在农险产品体系中的角色

9.2 研究展望

9.2.1 继续扩大致灾因子的研究范围

9.2.2 研究跨周期致灾因子的相互影响

9.2.3 进一步研究基差风险问题

9.2.4 根据适宜性分析进行风险区划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机械科技论文提纲下一篇:动物心肌梗死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