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建设工程投标论文提纲

2022-08-24

论文题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建设工程招标实质性响应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我国《招标投标法》中,第二十七条要求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其最初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各投标人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最终使招标人择优选定交易对象。从表面上这是一条限制和要求投标人的条款,但在实际运用中,这一条款极有可能成为招标方无限扩大自身权利的“尚方宝剑”。只有对“实质性响应”的释义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明确权力的边界,才能将招标者的权力关进牢笼里,缩小招投标活动中的寻租空间,从而建筑行业的商业贿赂才能从源头上被遏制,建筑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本文在文献综述和法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统计,对“实质性响应”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现状的背景、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的办法进行归纳和论证。并通过数据统计和问题归纳分析,得出“实质性响应”被恶意利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不明确、解释权归属不明和偏差界定不清晰的结论。然后分别针对这三个原因对“实质性响应”的释义做进一步细化,内容细化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理论角度主要以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体系下不同法律对“实质性响应”的相关规定的对比为切入点,实践角度主要从围绕项目本身特点和招标人依据自身需求所提出的“实质性响应”两个指向性板块出发,结合项目管理本身的三大主要因素,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对“实质性响应”做进一步分析。文章还对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实质性响应”随意使用解释权和恶意偏差认定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表现形式、对投标人的影响和其产生的不利后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评标人对招投标个案中的“实质性响应”具有解释权,并对评标结果负责。最后,通过实践中因滥用投标否决权的案例分析,从行政监督机构的角度出发,对现行法律制度下我国因“实质性响应”而操控中标结果的怪象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实质性响应;现行法律制度;法理分析;恶意利用;寻租空间

学科专业: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分析方法及思路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招投标理论

2.1.1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

2.1.2 建设工程招投标流程

2.2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法律体系

2.2.1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纵向法律体系

2.2.2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横向法律体系

3 现行法律体系下“实质性响应”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3.1 现行法律体系下“实质性响应”所产生的现状

3.1.1 与“实质性响应”相关的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3.1.2 与“实质性响应”相关的不法行为表现形式多样

3.1.3 对“实质性响应”的违规行为监督不到位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业主”利益冲突

3.2.2 招标人对“实质性响应”条款的恶意利用

3.2.3 “实质性响应”相关条款本身存在的缺陷

3.3 “实质性响应”被恶意利用的成因分析

3.3.1 “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不明确

3.3.2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不明

3.3.3 “实质性响应”偏差界定不清晰

4 现行法律法规下“实质性响应”的研究与释义建议

4.1 “实质性响应”的定义和范围研究

4.1.1 “实质性响应”在法律层面的定义和范围

4.1.2 “实质性响应”在施工招标范本中定义和范围

4.1.3 “实质性响应”在法律条文与招标范本中的对比及总结

4.1.4 从实务执行情况看“实质性响应”的内容

4.1.5 “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的细化

4.2 “实质性响应”的解释权归属问题的研究

4.2.1 现行招投标制度下随意使用解释权的行为分析

4.2.2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讨论的前提及意义

4.2.3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应属于评标委员会

4.2.4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管理建议

4.3 “实质性响应”偏差界定不清晰问题的研究

4.3.1 “实质性响应”偏差法律含义与实务运用的对比

4.3.2 “实质性响应”不合理偏差认定的原因分析

4.3.3 “实质性响应”不合理偏差认定现象的启示与建议

4.4 “实质性响应”清单的提出

5 “实质性响应”相关案例的分析论证

5.1 “实质性响应”判定的案例论证

5.1.1 “实质性响应”细化清单的论证

5.1.2 保障评标委员会独立公正地位的论证

5.1.3 提高招标文件“实质性响应”合理性的论证

5.1.4 规范“实质性响应”评审标准的论证

5.2 “实质性响应”案例论证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技术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电能节能降耗计量技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