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宁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9-28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 我国的大众体育掀起了浪潮。1996年我国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因为社区体育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 而且也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对社区体育的研究有着巨大意义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南宁市的几个典型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总结出社区体育的发展经验和不足, 为推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社区居民。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 检索查阅了大量有关社区体育的学术文章及著作, 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分析提供参考。 (2) 实地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社区进行走访观察, 了解社区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开展情况, 并对参加健身的群体进行观察并记录, 收集有关材料。 (3) 问卷调查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 对南宁市的江南小区、明秀小区、玫瑰园小区荣和山水美地小区等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了解其体育活动现状, 共发问卷200份, 回收197份, 其中有效问卷192份, 有效率为96%。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南宁市社区体育资源现状及分析

2.1.1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及查阅文献得知, 南宁市市区内现有大的体育场馆, 如广西区体育场、广西区体育馆、南宁市体育场等3个。有230多所大、中、小各类学校,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4所, 职业技术学院9所, 中职专业学校66所, 普通中学35所, 这些学校都有相对较多的体育场地, 尤其是14所高校。但是, 这些学校的体育场所并未完全向社会开放, 且学生较多, 一般居民难以到学校进行体育活动。此外, 市区还有南湖公园、人民公园等8个面积不等的公园, 有民族广场、南湖广场等4大广场分布在各城区。大中型的健身俱乐部20多家。

南宁市的社区, 可分为传统社区和新型综合性社区两种, 两者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也导致南宁市社区体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原因。由 (表1) 可见, 属于传统社区的江南小区和明秀小区的体育设施较少, 没有综合性健身房, 体育设施传统单一。而新型综合性社区玫瑰园小区和荣和山水美地小区的体育设施比较完备, 基本能满足居民体育需求。

2.1.2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状况

社区体育主要有两大组织形式:一是以政府行政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形式, 其组织程度较高的;二是群众自发性质的组织形式, 但组织程度较松散。调查显示, 南宁市体育局设有“群体科”, 这个体育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推广大众体育活动, 并策划全市的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具体内容。而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则由各社区组织开展。

2.1.3 社区体育专业指导员状况

在社区体育活动中, 指导员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专业的体育指导员应该具备指导健身能力、过硬的体育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走访南宁市体育局群体科有关负责人了解到, 现有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以兼职居多, 占75%, 专职少, 仅有25%。兼职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中, 有90%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主要是由离退休人员自发担任, 义务服务为主。而专职的社区体育指导员75%都接受过专业培训, 学历相对较高, 属于专业社区体育指导员。但也有小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学历较低, 属于业余社区体育指导员。专职的都是在新型综合社区及各类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工作居多, 当然都是有偿服务。这也使得新型综合社区的体育活动组织开展要比传统社区的好得多。在聘用专职社区体育指导员时, 95%都采用合同制, 只有5%是入编享受公务员待遇。

2.1.4 社区体育的服务及经费状况

调查得知, 新型综合性社区的体育服务较好。一是因为社区内体育设施配备齐全;二是有专职的指导员, 可以学到科学的锻炼方法;三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相对而言, 老社区的体育服务就差些, 这是由于设施不完善和缺乏专业人才所致。因此, 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活动经费方面, 目前南宁市各社区的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一是政府投资或街道办拨款, 用于建设体育设施或举行大的体育活动赛事。二是辖区内的单位、个体赞助, 多以物质形式赞助, 赞助各种体育器材或其它物品。三是有偿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如健身房, 游泳池, 羽毛球、汽排球馆等, 都会收取一定的会费;对于会员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

2.2 南宁市社区体育活动现状及分析

2.2.1 社区居民的健身活动意识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开始注重大众体育发展,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目的是推动全民健身, 提高国民体质。

调查显示, 非常了解的有18.2% (抽查人数35人) , 一般了解的占35.9% (抽查人数69人) , 不太了解的占29.7% (抽查人数57人) , 不了解和完全没听说过的只占16.1% (抽查人数31人) 。这表明大部分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仍然有45.8%不够了解, 这一方面说明宣传还不到位, 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居民根本就不关心这项工作, 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那些居民就没有健身的意识。另在社区开展社区体育的必要性的调查中显示, 有82.28%选择非常必要和必要;选择不太必要和不必要的占17.2%。说明受调查的社区居民具有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强烈愿望。

2.2.2 社区居民的活动目的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 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越来越多。但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却各有不同。调查表明, 居民体育活动的目的具有差异性, 但不管什么目的, 其最终都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上班一族的青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工作等的各种压力;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娱乐身心、强身健体;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学习技能。

2.2.3 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内容

表3结果表明, 在受调查者中, 老年人主要以健身武术、散步和体育舞蹈为主要活动内容;中青年人则主要以球类、健身路径、体育舞蹈为主要活动内容。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看, 老年人主要以有氧运动、非激烈运动为主, 这是由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而中青年人则以相对激烈的项目为主。总之, 不同的群体活动项目各不相同, 但其所达到的健身目的是一样的。

2.2.4 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的频度

调查显示, 南宁市社区居民每周锻炼3~4次的居多, 占了41.15%;每周锻炼1~2次的第二, 有26.56%;锻炼5次的第三, 占16.67%。而5次以上和从不参加的比较少, 分别为5.73%, 9.90%。各年龄段的锻炼次数也有所不同, 中年人和老年人每周锻炼次数较多, 青年人的锻炼次数相对少些。这说明各年龄段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余暇时间、健身的意识的不同。总体上说, 63.55%的社区居民已经平均每周参加3次体育锻炼, 是非常乐观的, 也表明了大部分居民已经基本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5 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形式

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地方, 家之所在, 但却不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之地, 表4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居民进行健身锻炼的地点主要有:公共体育场所占38.5%, 公园广场占31.8%, 小区场地占22.9%, 附近学校占20.3%, 经营性体育场所18.9%, 街道空地13%。居民选择活动长所呈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这与南宁市当前所能提供的活动场所的实际和不同居民群体的实际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有偿锻炼的场所而言, 由于经济和消费观念的原因, 老年人一般都不会选择这种场所锻炼, 而中青年群体则不然。由于年龄的不同对活动场所的要求也不同, 老年人较喜欢选择轻松休闲、环境舒适的地方进行锻炼;中青年人对体育活动的场所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并热衷采取较现代化的锻炼方式进行健身活动。

调查表明, 南宁市社区居民的活动形式呈多样化特征。选择和同事朋友一起锻炼的占52.6% (抽查人数101人) ;个人锻炼占33.3% (抽查人数64人) ;选择和家人一起锻炼的占31.8% (抽查人数61人) ;而选择社区组织和单位组织分别为23.4% (抽查人数45人) 和12% (抽查人数23人) ;参加健身俱乐部的有15.1% (抽查人数29人) ;选择其它种类的为6.77% (抽查人数13人) 。这表明居民锻炼的形式主要以自发的结伴锻炼为主, 个人和家庭次之。由于群体的不同, 兴趣爱好相同和交往的需要, 居民选择活动的形式也不一样。据调查得知, 不管是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 大部分都愿意结伴锻炼, 这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相近和交往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

2.2.6 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月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17.2%, 消费在50~100元的为32.8%, 消费在100~150元的为22.5%, 消费在150元以上的非常少, 仅占28%, 数据表明, 居民有偿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根据南宁市民收入的水平与体育锻炼的支出水平看, 居民体育锻炼消费尚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与经济、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2.2.7 影响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 影响南宁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场地设施不足占46.4%说明南宁市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市民锻炼的需求。缺乏专业的指导占31.8%, 虽然近几年高校也培养了很多这样的人才, 但是真正进入社区进行体育指导的很少, 未受过专门培训, 缺乏专业知识的业余指导员普遍存在。经济条件不好也占了27.6%, 南宁市民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 在社区居民中也有收入较低或者低保的居民, 他们不可能对体育锻炼投入更多的资金。没有充足余暇时间占24%, 部分居民由于工作或家庭的因素, 抽不出足够的空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场地不方便占14.1%;有部分老社区里没有配备体育锻炼的场地, 而居民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到达体育锻炼场馆, 这种情况下一些居民则放弃参加体育锻炼的想法。

3 结语与对策

3.1 结语

(1) 南宁市体育场馆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锻炼的需求, 分布不够合理。各类学校的体育场所没有完全向居民开放, 得不到有效利用。高质量的社区体育服务覆盖面不广, 社区体育活动资金主要有政府或街道拨款和辖区内企业单位或个人捐助及会费等三种渠道。 (2) 南宁市体育主管部门设有管理社区体育的机构, 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呈以自发性的活动为主, 官方组织为辅的格局;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或社区管理机构和企业及会费构成;业余兼职的指导员居多, 专业指导员较少。 (3) 居民体育参与锻炼的目的、方式和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有偿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 但有偿锻炼的消费水平较低。 (4) 场地设施不足、锻炼场所远、缺乏专业指导员、工作忙没时间、经济条件等已成为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对策

(1) 宣传普及、更新观念、加强全民健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的作用和功能, 并参与体育锻炼。俗语说:“生命在于运动”, 说明有了锻炼身体才更健康, 关键还是观念的转变和体育意识的增强。 (2) 推进和发展多样化的健身活动。职能部门应该多组织各种不同的健身活动, 符合社区居民心理需求, 使群众在心理上有健身的概念和参与的意识。 (3) 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社区体育指导员是社区体育开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社区体育工作质量的前提保证, 应该加强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人员的培训, 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了妨碍作用。应该让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到社区当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同时也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4) 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制定不同街道、社区、住宅小区体育活动用地, 逐步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体育活动场地, 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好体育场馆, 面向社会全部开放;加强管理, 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南宁市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组织管理、指导员、社区体育的服务及经费状况和居民健身活动意识、目的、内容、频度及其体育活动场所和形式、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及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南宁市,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7) .

[2] 《南宁人手册》编辑部.南宁人手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0) .

[3] 王渡, 任海, 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 1997 (5) .

[4]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信息生态的数字档案馆生态化建设下一篇:新形势下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