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教育方法

2023-02-24

教育部制定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确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要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 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要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医疗模式的改变,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正向着“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转变。追求健身效果与娱乐功能, 讲求科学健身与健心, 既是大众急切所需, 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

那么, 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怎样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

1 教师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方法

体育教师一是要重视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二是要与世俱进、开拓创新。精选具有时代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氛围。三是利用健康教育课,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四是结合体育教学, 注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发展, 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会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 特别是体育健身的方法, 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力。

2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 各种生活活动的方式。它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人的健康状况与体质水平深受这一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使人精力充沛, 延年益寿;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多种疾病, 严重损害人的健康与寿命。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 其中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血脂异常等。这类疾病频发于现代社会, 具有病程长、预后差、死亡率高和并发症严重等特点, 是人们早亡、致残的重要原因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工业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导致了劳动力的重新组合和人们社会角色的冲突。如劳动强度的降低、人们的精神紧张、许多人养成了“开夜车”的不良生活习惯等。二是消费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夜生活、娱乐活动的延长, 使相当一部分人身心过度疲劳, 精神舒缩不当, 无暇于体育健身运动, 甚至出现以消费方式代替体育健身行为。或误认为身体靠营养, 强壮靠年龄的错误观点与行为。三是缺乏体育意识、习惯、方法。正是由于以前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体育老师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与习惯、体育特长的养成教育;缺乏对健康、科学健身方法的训练。最终造成学生走入社会后, 对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锻炼方法不科学等不良生活习惯, 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

3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

3.1 要教育学生具有健康意识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有健康的意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否则即使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不会给人带来健康的体魄。当今许多生活方式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正是一部分人健康意识淡漠, 健康观念差而导致的必然结果。许多人缺乏的不仅是科学而系统的健康知识, 和实现自我健康的能力与行为, 更重要的是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念。只有把健康当作头等大事的时候, 才会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并有积极的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消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所以,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应是我们重要的教育责任与内容。

3.2 要向学生提倡健康饮食

吃得科学可以吃出健康和长寿, 吃得愚昧可以吃出疾病和死亡。许多人由于营养观念的落后, 营养知识的缺乏, 致使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肿瘤等生活方式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 这一现象折射出人们在饮食方面存在的营养误区。因此, 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应全面提供膳食营养方面的知识, 告诉学生如何吃才能更健康。只有一代代人都掌握了科学的营养知识, 改变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才能达到吃出营养, 吃出健康的目的。

3.3 让学生告别不健康行为

不健康的行为有很多种, 其中最大的危险因素莫过于吸烟和酗酒。应告诫中学生远离烟、酒, 防止成瘾危害健康。体育教师可利用健康教育课、学校宣传栏、电视录像等手段, 宣传吸烟、酗酒对健康的危害。同时, 通过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 带头戒烟、戒酒。当学生深刻认识到吸烟、酗酒是一种严重的不良行为时, 不但影响他们的人生, 还会教育、影响、与制止家长、朋友与亲人不健康的行为。

3.4 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据有关研究: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中, 心理 (精神) 排在第一位。认知行为理论认为, 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社会交往理论也认为, 体育锻炼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随着人的工作压力、生存压力、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心理不健康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 因心理障碍而自杀的人数会不断攀升, 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 体育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 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5 要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

最好的运动生活方式是有氧运动。最适宜的内容有:匀速健身跑、快步走 (120步/分) 、球类运动、武术、游泳、体育舞蹈、健身操、滑旱冰、骑自行车、跳绳、垫上运动、爬山等;再加上适当的大肌肉群和柔韧性练习。其负荷以时间表示在30分钟以上, 最多不超过2个小时;每周不少于4次。心率控制强度在130~150次/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锻炼时的心率保持在130次/分左右。

综上所述, 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机整合, 才能促进学生与社会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倡导“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追求健身效果与娱乐功能, 讲求科学健身与健心, 既是大众急切所需, 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所以,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身心价值、影响因素、内容及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与社会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M].湖南出版集团出版中心, 2007.

[2] 孙桂芳, 王清玉.增氧运动与身心健康生活方式探索[P].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选集 (下卷) , 人民教育出版社, 38~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成本改革构想下一篇:欠发达地区公益文化事业的思考——以黎平县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