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2022-04-2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高职学校、学生、合作企业一起参与,管理上具有多元化、实习地点相对较为分散等特点,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可拓关联的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

摘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认同度是解决物流人才短缺问题的关键。通过构建多维度物流管理学生的就业认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可拓关联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水平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性。

关键词:可拓学;关联函数;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把物流业降本增效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但是,物流业发展面临一矛盾问题:日趋火热的物流行业与短缺的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认同度与就业专业对口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专业认同(specialty identity)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而随的动态概念,即个体在认知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接受与认可所学专业,并伴随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表现为个体因为受自身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接受和认可某专业。

专业认同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学生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可及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强调高校学生愿意继续以本专业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以下简称理工学院)为例,利用可拓关联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研究,为解决物流人才短缺问题提供解决路径,也为其他专业进行就业认同度评价提供借鉴。

1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指标选取时,首先,要考虑到指标值的升降不仅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同度评价具有显著影响。其次,要充分反映物流管理专业认同度评价系统性为重点,满足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认同度指标。根据以上两点要求,选取能力储备、行业认知、就业意向等为评价要素。其中,能力储备考虑除正常的学校教学学习之外,物流相关工作能力的主动储备情况及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等;行业认知是指对物流专业就业与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个人认知情况;就业意向体现在物流领域就业的意愿与意向。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基于可拓关联的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

可拓学提出利用基元描述万事万物和问题,利用可拓模型解决矛盾,并通过构建关联函数解决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定量化分析。基元包括物元、事元和关系元,其中,物元由事物、特征及事物的特征值等三个要素构成。

2.1待评物元矩阵

为了对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进行物元分析,可以通过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事件本身N、评价所考虑事物特征c及特征给定值X进行描述,从而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物元可拓法的有序三元组,即R=(N,c,X)。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等级n,确定經典域物元Ro。经典域物元Ro计算公式如下:

Ro=(No,c,Xo)Noc1Xo1c2Xo2cmXom=Noc1(ao1,bo1)c2(ao2,bo2)cm(aom,bom) [JY](1)

式(1)中,No指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等级(o=1,2,…,n),ci(i=1,2,…,m) 指No等级的特征,Xoi指等级No关于对应评价指标ci确定的量值范围,即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等级的经典域(aoi,boi)。

[JZ(]Rp=(P,c,Xp)Pc1Xp1c2Xp2cmXpm=Pc1(ap1,bp1)c2(ap2,bp2)cm(apm,bpm)[JZ)][JY](2)

式(2)中,Rp为节点域物元,P为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等级全体类别,Xpi指评价指标的所有取值范围,即节域(api,bpi)。

[JZ(]R=(N,c,X)=Nc1x1c2x2cmxm[JZ)][JY](3)

式(3)中,R为待评价物元,N指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合理区域,xi为评价指标ci所对应量值。

2.2构建关联函数

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的各指标计算出相应关联度k(xi)(见公式(4)),以判断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的各指标关于其等级的归属程度,即当k(xi)=max k(xi) 时,判断指标xi的评价等级所属水平。

[JZ(]k(xi)=ρ(xi,Xoi)ρ(xi,XPi)-ρ(xi,Xoi),xiXoi-ρ(xi,Xoi)boi-aoi,xi∈Xoi[JZ)][JY](4)

式(4)中,ρ(xi,Xoi)=xi-12(aoi+boi)-12(boi-aoi),即点xi到区间Xoi的距离。

2.3指标权重确定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关联函数法确定,即:

[JZ(]roi(xo,Xoi)=2(xo-aoi)boi-aoi,xo SymbolcB@ aoi+boi22(boi-xo)boi-aoi,xo≥aoi+boi2[JZ)][JY](5)

令roimax(xo,Xoimax)=Maxiroi(xo,Xoi),指标ci的数据落入的类别越大,其被赋予的权系数越大。

ri=imax·(1+roimax(xo,Xoi)),roimax(xo,Xoi)≥-0.5imax·0.5,roimax(xo,Xoi)<-0.5[JY](6)

根据样本均值数据,由式(5)、式(6)计算ri,最后由式(7)计算指标ci权重wi。

[JZ(]wi=ri∑mi=1ri[JZ)][JY](7)

2.4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综合评价

利用以上计算所的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的关联度ki(xo)和指标权重w=(w1,w2,…,wm)T后,两者相乘可得各指标动态关联水平,并根据结果对其评判。公式如下:

[JZ(]Ko=w·ko(xi)[JZ)][JY](8)

可取式(8)计算的优度值Komax = max Ko,用以评价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综合水平。

3案例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水平可划分为5个等级,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从高到低,分别为非常认可(Ⅴ)、比较认可(Ⅳ)、基本认可(Ⅲ)、比较不认可(Ⅱ)、不认可(Ⅰ),并运用可拓集合概念将其渐变关系定量化描述,以便明确层次关系。

3.1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临界值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指标包括3个要素12个指标,各指标均为无量纲,且重要度相似,故经典域物元N0如表2所示。针对理工学院物流管理2016届毕业生发放电子问卷(发放9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收集其对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指标打分,打分范围为<0,5>,经过整理,其节域物元Np临界值如表1所示。

-03311

相比其他的评价方法,基于可拓关联的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不仅可以评价多指标的综合认同度水平与发展趋势,还可以评价单指标的认同度水平与发展趋势。可拓关联分析把认同度水平分为不同区间,可更深入地观察数据,以清晰辨认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及严重程度。

3.5建议

(1)加强以物流作为未来事业的意识培养。由就业意向四个评价指标可以看到,学生虽然比较认可物流领域能为自己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但选择物流领域的工作意愿并不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导致几乎无人以物流作为事业来发展,这就带来就业意向总体不高,即使毕业时专业对口,后期改变的概率也会较高。虽然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稍做引导,该指标等级水平会有提升,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清楚职业、专业与事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职业、专业被看作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和技能,往往具有被动性,而事业是由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进取心促成,其愿为之付出毕生精力,往往具有自觉性。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把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更要当成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向学生传递这种正能量。其次,从入校期间开始,跟进了解学生的职业意向,根据学生对物流领域工作的意愿强烈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类别,针对不同类别采取相应的引导与帮助。

(2)加强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知。物流行业认知的四个指标评价虽然都处于Ⅳ级,但都有下降的趋势。这一下降趋势,与社会上物流就业的现状不无关系。目前,社会上物流就业有两种情况,一是较多物流岗位入职门槛低,且由于大多数物流公司的作业自动化水平不高,这些工作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较多专业性知识暂时无法使用,大学生就业时往往会选择“规避”这些就业,二是中高级管理层面物流人才稀缺,而剛毕业大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无法胜任这些岗位,这就带来了社会物流人才稀缺的“虚假”现象。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加强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知。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了解物流企业的发展路径,了解物流人才的成长轨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物流领域,了解这个领域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素质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自信的向外界宣布自己是“物流人”,提高其就业的能力与意愿。

参考文献

[1]两会热议招工难 物流人才缺口巨大[EB/OL]. http://mt.sohu.com/20160318/ n441001098.shtml, 20160318.

[2]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3]齐丙春.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78.

[4]杨春燕,蔡文.可拓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92110.

[5]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61206.

作者:冯学丽 周丽梅

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篇2:

浅析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高职学校、学生、合作企业一起参与,管理上具有多元化、实习地点相对较为分散等特点,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实习是高职院校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而且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因而,实习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实习质量评价是基于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是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测评依据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实习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2.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顶岗实习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成效取决于指标体系的科学系统性。

2.1科学性原则

物流专业学生的实习,是为了掌握物流经营、管理、服务的一般规律,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顶岗实习的评价和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2.2实效性原则

评价的实施必须强调实效性。该原则主要体现可操作性:一是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二是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要的数据易于采集,定性评价指标或定量评价指标的信息来源必须可靠;三是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有其相应的计算方法,数据尽量标准、规范。

2.3导向性原则

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与评价,都要以实现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为最高原则和终极目的。评价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具体化、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有效地反映学院及指导教师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水平、指导工作的质量、促进管理工作的手段、内容、方法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同时现在用人单位从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以素质能力为主。因此考核中必需包含对素质的评价,关注认知能力的高低,也要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

2.4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项目的确定,既要反映顶岗实习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其环节的基本条件及重点环节的重要性。评价项目中根据各评价因素对实习质量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给它们赋予相应的权重值。

3.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实习是检验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手段。学校的学生实习工作实施在分管教学校长领导下,学校、院(部)、专业三级管理。分管教学副校长主管全校的学生实习指导工作,教务处、督导室和各教学院(部)应依照规范做好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高职院校为取保和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组织一整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体系,从而规范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顶岗实习目的的实现。

3.1组织保障

院系成立有学院和实习企业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等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院系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院系组织校内外专家,审定各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大纲、制定校外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并组织实施。

3.2制度建设

结合本学院学生校外实习的特点,制定本学院顶岗实习指导书、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书、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办法等格式文件,并设计编印本学院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

3.3具体要求

要求各专业在学生去企业实习前与接收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顶岗实习协议书”,与实习单位协调做好实习工作安排,保证学生实习的单位或实习岗位与专业尽可能对口,并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需要向指导教师提交“学生自行联系校外实习申请表”,经系部主任批准后方可自行实习;学校指导与实习学生所在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实习的指导、考核方法等,通过电话、网络及现场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的总体情况,并协助实习单位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与相关规范,保证实习安全。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的实习指导教师请假,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岗。无故旷工一周的即取消实习成绩,并于下一学期补课,成绩合格后方予以毕业。

3.4量化考核

顶岗实习时间为暑假及第五个学期第1-9周,保证达到至少四个月的实习时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每周记录工作内容及心得体会,不少于500 字,要完成至少8 周的记录。学生实习全过程完成后,应在《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上写出综合实习报告,及由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上填写考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将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及时交给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记录本不规范,不达标者不能获的本门课程成绩。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评办法。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结合本地区和各个专业的特点,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顶岗实习实施办法,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欢.职业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徐冬冬.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钟毓华,杨朝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吴小平 谢景文

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篇3:

基于AHP的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表现性评价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高办学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是学校关注的重点,表现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系统实训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客观地反应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层次分析法;物流实训;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就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有极高要求的专业,像专业课程中的仓储、运输、配送、快递和报关报检等物流实训课程的教学,都需要依托于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和实训软件,这些课程的教学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存在极大的差异,学生考核评价方法也应与传统评价不同。为了更好的评价和掌握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表现和收获,本文将基于AHP和表现性评价思想重新构建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评价体系。

1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物流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存在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将传统的试卷考试改为交课程大作业、报告或者上机考等形式。在成绩评定中,很多时候只是依据最终的实训报告,并且很多报告仅仅是由少数学生完成,但是由于以小组形式提交,此次成绩涉及到小组所有成员,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养成了为考而学的不良习惯。具体存在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三个方面:

1.1缺乏统一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学校办学的关键,甚至规定在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中,实训课时为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但是在学校具体落实实训教学和实训教学考核时,大部分学校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项目指导书和与之相对应的实训考核评价表。统一评价标准的缺乏,导致授课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实践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进一步指导。

1.2评价指标单一化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授课中,学生不仅需要操作多项物流专业设备,比如叉车、手推车、货架和地牛等,还需要配套使用物流设备完成综合任务,比如打包、分拣和设计储存方案等,这些实训项目的完成是學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考核过程,教师往往只对每个项目给出一个总分数,没有细化的评分标准,也没有给出扣分的事项和理由,考核评价结果粗糙、缺乏公平性。

1.3评价指标不合理

针对学生实训评价,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置上存在问题,多数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反映学生实训技能掌握情况。目前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没有重视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运用科学地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一份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设和发展存在重要现实意思。

2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主要用于考察学习者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此评价方式强调“从做中学”,具体是使用真实的生活或者模拟的情景来调到学习者的最初反应,由高水平的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评判,其主要形式包括操作、资料收集、作文、作品展示、书面报告、实验、演说、和构建式反应题等。老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目的不在于将学生化为等级,而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情感等给予评价。

2.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一个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化为多个目标和准则层次,并运用定量方法确定各个层次或者目标的排序,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决策,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由于其简单实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优点,常常被运用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上。

2.2文献综述

在高职教学研究中,已经有一些学者对表现性评价进行了探讨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将表现性评价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并运用实证数据证明了现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操作技能。二是研究表现性评价方法本身的特性以及在高等教育运用中的优点、缺点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将表现性评价和专业特色相结合,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3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系统实训表现性评价将由传统的老师评价改为自评,小组评和老师评,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选择如下:

3.1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物流专业知识。

(1)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前所具备的知识,包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等。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如EXCEL、WORD和PPT等。数学知识:能够使用数据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物流专业知识是课程所涉及的物流知识和仓储管理知识。物流知识:物流和物流管理基本概念,物流的七要素、物流的发展和构成等。仓储管理知识:仓储的概念、分类、作用和仓储建设和维护等知识。

3.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学生学习课程所需掌握的能完成专业工作的能力,包括物流设备选择能力、仓储工作能力和仓储管理能力。(1)设备选择能力是指在仓储系统软件操作中,学生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适宜的物流设备。如:通过资料收集和计算,选择合理规格的托盘。(2)仓储工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力完成日常仓储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比如根据入库单办理入库、根据客户要求配合出库和日常盘点货物等。(3)仓储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统筹管理仓库的布局、协调员工工作、合理完成货物的调配和处理突发情况等。

3.3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学生在实训中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知识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1)知识应用能力是学生能够将物流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能够熟练的运用物流所学的各种方法、如ABC分类法;能够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如操作仓储管理系统。(2)写作与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将实践过程、实践收获运用文字或者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实训完成后,能够使用WORD撰写报告、排版以及制作PPT与其他同学交流汇报。(3)沟通协调能力是指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达成实训目标。在物流实训中,许多项目需要以小组的形式,组内成员配合完成,良好地沟通,有效地配合是小组实训出色完成的关键。(4)創新应变能力是学生提出新想法与有效的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在物流实训方案设计中,善于观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新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4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表现性评价要做到公平、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必须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化为,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1确定一级指标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两两比较原则,首先确定出3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并计算出3个一级评价指标权重如下:

其中一致性检验为CI=0.0053<0.1,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w=(A1,A2,A3)=(0.21,0.55,0.24),即A1,A2和A3所占的比例为21%,55%和24%。

4.2确定二级指标权重

使用同样的两两比较的原则,确定出二级指标的评价矩阵如下:

其中A1,A2和A3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分别为0.0000,0.0176和0.0446都小于0.1,说明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W1=(B1,B2)=(0.2,0.8),W2=(B3,B4,B5)=(0.21,0.55,0.24),W3=(B6,B7,B8,B9)=(0.11,0.35,0.32,0.22),即B1,B2在一级指标A1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B3,B4和B5在一级指标A2中占比分别为21%,55%和24%,B6,B7,B8,B9在一级指标A3中占比为11%,35%,32%和22%。

4.3指标最终权重

使用层次分析法求得评价指标最终权重如下表所示:

5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课程考核与评价应做到与时俱进且具有发展性,有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表现性评价方式运用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清艳. 学生评价与学法指导[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赵德成. 表现性评价:历史、实践及未来[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2):97-103.

[3]杨红艳, 江成城. GIOWA在物流管理实训表现性评价中的应用[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32(9):65-67.

[4]彭瑾,徐敏民. “表现性评价”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6):73-80.

作者:冯倩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风险管理建筑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预算编制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