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论文

2022-05-0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信息技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催生了新的经济创新模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式,同时让大众面临新的安全挑战,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不断增强公民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利用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论文 篇1:

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信息时代中,人们不仅应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素养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即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和理解信息内容的能力,即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的能力,即融入信息社会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引导,创设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教师就要做好课堂设计,将抽象知识转变为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课程内容时,不能泛泛而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而应通过图像资料或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病毒发作时的特征及危害,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感性认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软件和Internet资源备课,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二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学习建构。

二、激发兴趣,双向互动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变展示工具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为了增强互动性,可采用主题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互动交流的环境,使学生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1.确定主题:确立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分析问题:根据本节课的问题,作出简单或详细的流程演示,让学生对解决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保证学生思路清晰后,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或步骤,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处理问题。

5.评价及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对某一学生讲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亦可让学生相互评价。

三、课堂内外,相互补充

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算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教师应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活用能力:

1.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学生的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

2.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3.学以致用,提倡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

4.积极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信息技术能力,并成为一种习惯。

四、学科沟通,优化组合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如使用多媒体、网络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完善、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这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目前,效果较好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的整合,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出难以动态演示的几何状态、函数图像,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制作课件,促进数学的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不是以某种技能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信息素养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将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贯穿于工作实践,学生一定能够在信息社会中立于领先地位,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作者:顾燕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论文 篇2:

强调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科学本质

信息技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催生了新的经济创新模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方式,同时让大众面临新的安全挑战,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不断增强公民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利用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 信息技术新课标:强调信息素养

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可以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命观、幸福观、安全观等,而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又更加详细准确地刻画了素养的方方面面。人文修养主要指人文精神,包括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提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德与伦理。科学修养包括认识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认识把握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认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能力。而信息素养通常表现为信息获取、信息鉴别和信息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对比人文素养,信息素養的本质则包括尊重信息的准确和安全,以及人、信息和社会的和谐;对比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则是认识理解信息、认识理解信息技术方法、认识把握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核心的要素描述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生活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显然,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同等地位。按照认知规律,我们不能错过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窗口,让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意识,是时代的要求,刻不容缓。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都对提升公民的素养有深刻的影响,教育则是提升公民素养的关键因素。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是实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方面,其中学校必须承担系统教育的责任。
● 信息技术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的科学本质

立足“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和“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国家战略,结合“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信息技术新课标,在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应该在中小学的教育计划中,以及在校长、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目中,明确信息技术和语数理化生具有同等的地位;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也要从重知识讲授、重计算机作为工具的利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转变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综合教育和培养,重视信息技术的科学本质。而相应的教材应该服务上述两个转变,加强一线教师的培训、打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也是当务之急。

作者:熊彰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论文 篇3:

基于信息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人才所应当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上所体现着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技巧,还要关注学生在信息素养上的成长,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自主获取到信息,并且使用获得的信息去处理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但是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材知识的获取以及娱乐上面,很少会主动地进行扩展性的学习,对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我存在着很大的疑惑,显示了学生信息素养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对学生的了解入手,掌握初中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情况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获得信息素养上的发展。

一、加强翻转课堂的应用

信息素养形成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是很难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目的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导学案等手段去自主学习新知识,教师则专注于与学生的课上交流,完善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如此,可以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网络信息的交互和安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使用了翻转教学模式。在以前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而在此次的教学当中,学生首先要利用笔者设计的微课,在课下自主学习怎样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室内局域网,并且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网络的影响。在自主学习了知识之后,学生要准确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还存在着的疑惑,在上课之前利用网络途径传递给教师,笔者则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如此,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

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能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地调动起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让学生的基础更加深厚。教师决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应当传授给学生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灵活地记忆知识。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组装”这一节内容时,需要学生记住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知道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因此,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的复杂,对此,笔者采取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将获取到的信息整理到一起,制作成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记住知识点,并且梳理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将主要内容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之后再根据将“主机”、“内存储器”、“微处理器”等关键信息添加进去,构建出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通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基础知识点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基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信息积累速度的提升。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创造

信息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这一角度入手,引导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一整个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实践创造当中体会如何学习新的知识和应用已有获得的知识,如此,更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成长。

比如,在教学“分析处理表格数据”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小组的知识下展开活动,每个小组都要自主选择一个想要调查的方向,例如“班级里学生每月阅读量”、“初中学生每月花费”等等,在确定好了之后,学生进行开始实践操作,通过采访、电子问卷等方式去获得需要的数据,之后再开始制作表格,在图表当中呈现出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最后在班级里展示成果,阐述得到的结论。这样,就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学习的意义,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

本文针对基于信息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展开了一番叙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在教学当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还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信息技术基础,并且,教师还要针对信息文化的特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造,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信息技术学习体会,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萌.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裴琳. 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方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中学 杨丽

作者:杨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理风险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营销顾客忠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