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视角研究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2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管理视角研究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两年制学制改革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强化过程管理:严把入学关、创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重视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与答辩等环节,保证了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管理视角研究英语教学论文 篇1:

从专业发展视角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各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从学生专业发展的视角探讨英语教学的深层次结构,探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近年来,高职高专外语教学致力于培养能满足社会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期间不乏有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学习自主性、学习绩效及英语教学现状所作的调查与研究,但这些都仅限于学生或是英语教学本身,而忽视了企业或专业对英语教学的诉求。为了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英语教学,并深刻地认识公共英语教学的使命,笔者立足于本院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力求从新的视角审视和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调查实施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对英语的需求,笔者作了一次问卷式调查,从学生的专业视角探讨英语教学,探索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英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作为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作为一个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在哪里,如何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作为企业,需要毕业生具有什么样外语层次,需求点是什么。此次问卷涵盖了英语教育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包括各个专业对英语应用能力、后续教育、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对象为了反映问题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广泛性,本次问卷调查涉及面较广,涉及本院四系一院的33个专业,调查对象既有专业课教师,也有学生(普高生、三校生等多种类型)。

调查方式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除体现学生、专业课教师对英语教学公正客观的反映和有效的评价外,更多地关注各专业对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针对学生,旨在了解其英语学习的现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期望和建议;另一类则是针对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旨在了解英语教学在各专业的定位,如何融合专业英语教学和公共英语教学,使其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原始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99份,回收586份(其中有效问卷552份,占92.2%),包括针对学生的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54份,占91%)和针对专业课教师的问卷99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占99%)。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反馈数据进行了统计、定量及定性分析,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分析结果,作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参考,也可供同行借鉴研究。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定位据调查,有87%的学生认为以听、说为代表的英语实用能力重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点。83%的专业课教师认为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与专业相结合,促进专业的学习;41%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开设基础英语可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铺垫。这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肯定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高职英语教学既有职业特点,又具备高等教育的特点,它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特点”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应该真正为专业服务。另外,23%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英语课程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考级;93%的学生英语过级目标明确,76%的专业课教师也看重英语考级。这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英语水平高的毕业生,而目前能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依据正是英语考级证书。原始数据参见表1和表2。

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由表3可见,各专业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呈多样化趋势。表4显示了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把专业英语摆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53位专业课教师选择了“毕业生通过在校所学英语可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最新资讯”,52%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对自己的帮助更大,依然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理念;有30%的专业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工作环境出发,认为英语能力应体现在能否通过职称英语考试上;还有18%的专业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培养良好的英语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与此同时,在开展各个专业对英语需求的调研期间,笔者通过仔细的数据比对、分析,如考查“语言技能在各专业重要程度的排序”等问题,发现大多数管理类专业对英语需求较多,比如旅游、文秘、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需要英语,尤其要求英语口语较好。而理工科专业对英语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计算机系的学生,由于专业直接与英语相关,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就要求很高,尤其需要掌握很多计算机专业英语。而化工、机电等专业,则因其毕业生所处的岗位不同,对英语的需求也不一样。但这些理工科专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英语的需求更多体现在阅读方面。

关于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能否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关系到英语教学改革是否可以顺利推进,综合表5与表6的数据,笔者发现,39%的专业课教师赞同“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公共选修课”的模式,34%的专业课教师赞同“专业英语+公共选修课”的模式;93%的学生赞同“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模式。至于应开设多长时间、多少课时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40%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基础英语可开设60~90课时,专业英语可开设一学年;按照学生的提议,理想中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开设的时间均为一学年。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公选课是有效的补充,在几个英语公选课模块中,考级辅导类最受学生欢迎。在英语课程设置环节,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衔接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针对“您认为以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能否跳过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而直接学习专业英语”这一问题,83%的学生和54%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能,其余的认为不能。

英语教学的困境与专业课教师的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撇开学生谈教学,一切都是空的。生源是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多样,生源不一,学习起点不一,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更为突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6%的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但学习自主性较差。45%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想获得学分,仅有7%的专业课教师用“努力”这样的字眼形容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多年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英语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并不能达到英语课程本身的要求。不仅仅是“学”的环节有问题,“教”也存在很多不足。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从专业课教师那里获得了许多有建设性、可行的意见与建议。比如在回答“您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的问题时,很多教师做出多项选择,并且备注加以解释。56%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是词汇,37%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是语法结构,35%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是专业词汇,还有4.2%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口语,1.4%的专业课教师认为专业英语中的特殊写作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较难掌握的。对英语能力培养侧重点的选择也体现了专业特色,专业课教师普遍看重英语读、说、译的能力培养。通过问卷调查和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笔者发现专业英语教学不能只是单方面依靠英语教师或专业课教师来完成,需要双方合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考核等方面一起进行研究与探讨。

调查总结

从调查与反馈结果来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通过此次调查,笔者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也发现了一些令人反思的问题。

准确定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被赋予了诸多使命: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己任;要服务于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为今后的专业英语学习作好铺垫;要尊重客观现实,从就业大环境出发,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考级。在有限的课时里协调好这几者的关系,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科学评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检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被纳入《基本要求》,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检测评估的正式标准。虽然《基本要求》里一再强调“以实用为主”,但为了追求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英语应用能力考核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可又有什么能科学、客观、有效地评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呢?如果还以考试为标准,难免走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合理设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相辅相成,都是为专业建设、专业发展服务的。只有基础英语为专业英语做好铺垫,专业英语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才能确保专业有长足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这就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精心设计、不断实践,寻求两者的黄金分割比例,安排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而完全抛开基础直接上专业英语的效果有待验证。

优化专业英语课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趋于专业化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每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其办学优势,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共同研究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开发专业化教材,探索突出应用、注重实践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企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5]杨金土.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6]李艳芳.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作者简介:

魏岚(1978—),女,甘肃天水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作者:魏 岚

管理视角研究英语教学论文 篇2:

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两年制学制改革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强化过程管理:严把入学关、创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重视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与答辩等环节,保证了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过程管理 硕士 研究生培养

[作者简介]刘艳芹(1970- ),女,山东高密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育;陈效新(1974- ),男,山东青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山东青岛266555)

一、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缩短学制,特别是缩短硕士研究生的学制,适当延长博士研究生的学制已经成为国内很多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除了传统的学术性岗位如高等学校教师、科研机构工作人员,非传统的学术性岗位对高层次创新性人才也表现出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经过酝酿和研讨,在2005年将部分社会通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两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位列其中。在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逐渐多样化的情况下,两年制硕士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大趋势下对于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都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如何在学制缩短的情况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滑坡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过程管理,如果我们能够将两年制硕士研究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很好地管理,那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二、丰富过程管理的内涵,将动态管理贯穿始终

所谓过程管理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所涉及的过程进行描述、设计、改进、监控和评估等各方面的活动。它主要是在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它是相对于目标管理而言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目标管理,又要加强整个培养中的过程管理。具体来说,在我校研究生院的宏观管理下,我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学部对其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内涵包括:严把入学关、创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重视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与答辩几个环节,下面本文将一一详细说明我们是如何操作实施、细化过程管理并保证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

1.严把入学质量关是保证两年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研究生的入学质量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把好研究生的入学质量是提高研究生水平的重要先决条件。首先要吸引优秀生源,我们需从内部挖潜,提升自己的实力,包括完善学科结构、提高学术水平、改善培养环境和条件,同时通过导师的影响和知名度吸引优秀生源。其次,在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客观、科学地测评生源水平,我们在教育部调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以来,将初试科目改为了四门,按照规定做好研究生的入学命题、考试工作。将专业课如语言学、文学等加入到复试笔试当中,同时提高了复试在录取工作中的权重,强调面试中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经过初试和复试环节的层层选拔,研究生生源质量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2.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师遴选制度,创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保证的最重要环节,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高水平的导师往往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严谨的学风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学生们的治学和为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研究生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与导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分不开的,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完善导师负责制,使其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我们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以规范导师的行为,如《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遴选实施办法》《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等。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成长全面负责。我们对新上的导师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导师职责以及关于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导师应肩负的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导师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的成长和做人具有终生的影响。导师的学术思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因为研究生是在导师的人梯上攀登学术高峰,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的。我们依据多项管理制度,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程负责,对自己的学术声誉、学术地位负责,把导师的责任、学术地位和研究生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以确保外国语学院形成一个良好培养研究生的氛围。同时,我们形成了导师组,每个导师组定期进行一定的学术研讨活动,并鼓励导师们每年参加一定量的学术会议,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力争使我们的导师队伍上层次、上水平,为研究生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导师环境。

3.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方针和指南,它能够直接反映办学过程中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如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和优化、课外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环节等。因此,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改革也是要随着形式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我校研究生自2007年进行两年制学制改革以来,原来的三年制培养方案显然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了。应该说,原来的三年制研究生基本上是延续了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培养思路与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而两年制研究生学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适应我国当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把扩宽研究生培养口径,提高研究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建立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两年制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是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外语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衡和融合,最终培养出兼有学术和应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硕士研究生。最新的培养方案从教学规律出发,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学术修养、科学的研究态度、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中西文化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能够在语言学、翻译学和外语教学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毕业后能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研究和应用方面能力突出的高级外语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对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使研究生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如我们将原来的“英语应用和实践”改为“英语教学实践”,这是因为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我们设立了“读书报告制度”,要求学生定期举行读书报告,根据研究方向组成不同的汇报小组,就自己所读书目进行交流,探讨,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并促使我校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还鼓励研究生进行学术创作,将发表论文与奖学金等挂钩,要求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激发题目科研创作的积极性。

4.加强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对于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时间为一年,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课程教学对于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我校关于研究生教学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本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国际学术前沿,推进研究生的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此外,为了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拥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我们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记忆型变为知识建构型,从而开发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加强对研究生教学的监管,我校研究生院成立了研究生督导组,督导员深入研究生课堂听课;学生在学期末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学院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样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一个监督作用。

5.严把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评审与答辩关。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评审与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重头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高水平的选题是完成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学部要求导师们时刻把握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如何选题,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在选题的过程中,强调研究生论文的三性:理论性、实用性、创新性,三者必须具备一项。理论性研究课题,必须在丰富和发展基础理论上有意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必须对应用理论有指导意义;应用性研究课题必须具备应用前景或实用意义;所有类型的课题必须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严把开题关。文献综述一定要细致、深入,文献检索全面,尤其是分析过去和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准确。开题报告要全面、细致。在开题报告审核阶段,由我校学位分委员会组织开题报告会,严格要求,如果第一次开题报告会时论文题目未通过,则会安排召开第二次开题报告会,直到他们的选题得到所有出席开题委员会成员的同意,认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论文写作阶段。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工作,我校对于所有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和学术检测。对于匿名评审未通过和学术检测超标的研究生要求予以修改,再次不过的不予授予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要求严谨认真,对于论文质量差和答辩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要重新答辩,以真正确保学位授予的质量。

三、结语

对于两年制研究生来说,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有了好的生源、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严谨的教学过程、严格的选题论证与开题报告、硕士论文的匿名评审和检测措施等,相信我们就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黄学.强化过程管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金若君.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1).

[3]张玲.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0).

[4]张万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5]王利敏.过程管理视角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EB/OL].http://qkzz.net/article/df20a5a4-f27c-452d-a525-b79ca86d426c.htm,2010-06-27.

作者:刘艳芹 陈效新

管理视角研究英语教学论文 篇3: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导向,重点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变革、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创新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英语高考改革实施意见”,以高考改革倒逼英语教学改革。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拟将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发展。同年12月,我国又将“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慕课等纳入教育信息化10大关键词中。如何推动我国的英语教育变革和创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学英语教师在促进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创新上责任重大,我们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1]。“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和教育两者相加,而是通过双向互联、渗透、融合,以促进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重塑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系统。“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的实现目标不仅仅是实现教育信息化,而是寻求当代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走向的变革和创新,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学习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学模式从单一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走向从流水线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学校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协同。

二、“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导向

(一)增进师生互动

“互联网+教育”体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的优越之处,它能够克服空间、时间限制,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打造出一种师生相互交流、互助合作、信息共享的交互式英语学习环境,实现在线教学、在线交互式互动,使学生在交互过程中提高英语的学习效果。一是可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通过博客、微信、QQ、公告板、答疑系统等途径向老师求教,老师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交流,老师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学生由此获得即时的释疑解难;二是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手机+二维码”将与英语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发送到彼此的手机上,从而扩增了英语教学资源的传递方式。学生还可以与网上的其他同学对课堂上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2],也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基本特征。“互联网+教育”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英语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建构出一种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数字化英语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具备快速的、灵活的、自主的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使得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出开放性、自由性、便利性,让学习者拥有更多学习的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需求,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登录课程网址进行英语的自主学习,可以在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大量的英语学习素材中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把英语的教学任务发到学习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例如,英语词汇、听力、口语交际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有效提高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效率。

(三)实现教育公平

“互联网+教育”具有开放性、平等性的特点,移动终端与网络的相连,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育的“围墙”,打破了学习地点、时空限制,将原有的英语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重组、创新,网络英语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泛在性,使之得以在大范围广泛流动,使得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进入“课堂”选择性地学习。“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英语教育资源的流动,更是突破了地域的界限,使得贫困落后地区的大学生和发达地区大都市的大学生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通过网络可以公平地享用优质的、先进的英语教育资源,放大了优秀教师的智慧,减少了不同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平衡状态,推动了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三、“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资源库,丰富英语学科课程内容

1.构建远程英语资源平台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利用百度、Google、360搜索等搜索引擎,整理下载远程教育资源、“互联网+”海量教育资源,进行查找、筛选、获取、组合、加工、储备和分享海量网络课程资源,将可以用于英语教学的各类资源,其中包括不同種类的视频、音频、影像、文字、图片、动漫及英语教学软件等,把它们分别命名以“课堂导入”“情景体验”“重难点突破”“兴趣激发”“视野拓宽”等存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快捷、高效地使用这些资源[3],以丰富大学英语学科课程内容,优化英语教育资源。

2.形成平台多元综合体

为了建立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资源库,丰富英语教学资源,应形成英语教学平台的多元综合体,将每位教师上课的资源进行储存并合理地分类,如按单元话题分类、按语言技能分类、按练习题型分类,同时增加平台内部的资源搜索功能,实现教师备课的便捷化[4]。

(二)促进英语教学手段多样化,变革教学方式

1.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拓展英语教学方式

微信作为重要的交流平台,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享网络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推送优质英语资源,将自己的PPT课件、英语教案、授课计划、教学日志等上传到微信平台中,其他的英语教师就能够通过访问微信获取这些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大学英语老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布置英语学习任务,发布英语学习中的热点词汇、热点语句、热点话题供大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研究。大学生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由教师给予答疑解难。在微信、微博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下,教师、学生都拥有了不受限制的教学交流渠道和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撑和帮助,营造了一个多媒体化、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环境,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板书教学、口头讲解的呆板教学模式,转变为电教化教具和融合图像、声音、文字等课件形式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大学英语教师应借助视频和音频播放、PPT演示、图片展示、动画呈现等多种方式,将教师需要书写以及讲解的内容快捷、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并进一步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解释、扩充,使得抽象静止的概念、知识变得直观灵动、“活”了起来。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等优势,做到了学习目的性与娱乐性的统一,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大大推动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授课效率的提高。

(三)实施个性化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优势是个性化教育,而个性化教育亦是网络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育要实施个性化教育模式,应在个性化、定制化等新的学习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育的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优化英语学习测评、反馈手段,加强学习个性化指导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测评、反馈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高校英语教学可利用云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及时得到英语教学效果的科学的测评、反馈,接收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共性和个性的反馈信息,使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快速地、准确地掌握每个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最重要、最具针对性的参考,据此及时地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教学进程、教学内容,从而做到“以学定教”,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加强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个性化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答疑、学生个人学习计划、学生个人学习诊断报告等个性化教学模式,针对个体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结构、智力差异、认知水平,来推荐适合他们的英语课程和英语学习资料。例如,将英语歌曲推荐给那些听觉型的学生,他们擅长用听力获取知识;将语法、语音系统的学习资料推荐给那些分析研究型的学生,他们更擅长通过对语言结构的理性分析来获取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应借助学习测评、反馈手段,加强英语学习个性化指导,让英语学习由传统英语教学“套餐”模式,转变为“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自助餐”模式,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因材施教”的实现。

2.形成系统化的在线课程,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地学习。系统化的在线课程包括:一是“视频点播”的形式。大学英语教师可将英语教学内容录制为微视频或微课,然后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在线课程的一部分,为学生和其他教师学习、观摩这些点播资源提供便利;二是“翻转课堂”的形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可有效克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此模式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完全翻转过来的全新教学模式[5]。“翻转课堂”突破了以往大学英语的“以施教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那种老师想当然地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重点,而不顾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而一味采取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英语教师在课前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的微视频或需要研讨的话题发布在网络上,大学生在先行预习的前提下,准备好自己在课堂上需要阐述的认知和见解,遇到疑惑之处可以反复思考,甚至可以在线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以求解。通过“翻转课堂”,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高學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减少学生走神、开小差的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2] 钱小华.“互联网+”时代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4):4-6.

[3] 吴佑华.“互联网+”:为数学课堂生成智慧增效[J].数学教学研究,2016(4):2-10.

[4] 常松.对信息时代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畅想[J].教学月刊,2015(11):53-56.

[5] Bergmann J.& 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Rear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作者:谢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早期教育将体育为重点论文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