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所有爱情诗范文

2022-06-25

第一篇:诗经所有爱情诗范文

《诗经》中的奇葩——《诗经》的爱情诗

古代文学的奇葩

——《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珩 2007101220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中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诗,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的类型多种多样,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1、描写男女互相倾慕的爱情诗

相恋首先是男女之间从心底对对方的悦慕,因此,表现男女间的相恋和相思,是《诗经》爱情是中非常突出的方面。这里有男子对女子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诗中男子那忠贞专一的感情以及其真率大胆的表白,让人读来感动。

《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悦慕、爱恋不仅只是男子,同样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倾慕。如《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坚贞于所爱之人的强烈心理。

2、描写男女欢会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

3、描写在城边相约和郊外幽会的爱情诗

这一类诗中最熟悉的莫过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它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4、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主人公以女子特有的矜持,埋怨情人为什么不主动地前来,为什么连个信也没有。她想起两人当初在城阙幽会是的情景,更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受,抒情真是细致入微。

5、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

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其中的恋爱诗更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自然露.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所有这一切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由于这些恋爱诗篇在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因而显得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爱情是圣洁的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在这一切物质化的时代里,在这日趋失去感动的时代里,我们所缺少的也正是那处于生命本原状态的情.许多现代人的爱情观上似乎已不在那么纯洁,那么执着,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满足物质需求,想散就散,想离就离的虚言。

《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爱情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泰戈尔说“爱情就是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希望每个人能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保持一种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第二篇: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2班

41102318 高晓晓

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41102318

高晓晓

《诗经》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长河,三百多个故事,吟唱出了历史的美好,勾画出了历史的轨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如箭一般,却冲不破爱情的永恒,给我们后世呈现出关于爱情的诗情画意。

《诗经》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而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而《关雎》、《硕人》和《氓》分别是这三种诗体的具体表达。

翻开《诗经》的第一页,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关雎》。全诗讲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贤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却得不到她的苦闷心情,但却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诗歌一开头就以雎鸠互鸣开头,这应该是男子看到的真实景象——一对雎鸠在河边嬉戏,面对此景,联想到心仪姑娘,自己对她情深由已,虽然只有四句,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真实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时候邂逅,一见钟情,但只能远远相望。顺其自然,第三章就叙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脑海里反复出现,使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甚至有点废寝忘食。然而到了第

四、五两章的时候有了意外转折,“钟鼓乐之”、“琴瑟有之”,有一种欢乐、热闹、幸福的氛围。骤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归?可是仔细一想,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男子内心的幻想罢了。男子恐怕爱慕少女已经爱到骨头里去了,不然也不会幻想这无法实现的情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国人关于爱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这两个词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我想这大概就是由诗经所流传下来的思想吧。

《关雎》是关于男女相思的情诗,类似的诗歌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关于婚姻出嫁的场面,《硕人》又是这一类诗歌的集中体现。

《硕人》是一首描写了庄姜出嫁的诗,赞美了庄姜的家世,美貌以及仪从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绍了她高贵的出身,第二章则连续运用了七个比喻,向我们刻画出了这位贵妇的容貌,从她的手、肤、颈、齿、额。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现了静态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将美人风韵天成的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有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画面感,真可谓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亲眼见识庄姜到底有多么美丽!接下来两章是描写婚礼的场面,连用六个叠字,将婚礼场面的盛大与隆重写得细致入微,而诗人的本意,则是通过对她尊贵的出身、隆重的婚礼场面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烘托出庄姜夫人无与伦比的美丽。①最后用鳝鱼、鲔鱼来蕴含人们祝福庄姜生活幸福美满的心意。

或许在现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丽,但她却是中国传统的标准的美女:

1、 身体健壮、身材颀长

2、 手指纤长

3、 皮肤白皙、光洁、细腻

4、 额头饱满、方正

5、 眉毛细长而弯

6、 晶莹、洁白、整齐的牙齿

7、 脸上要有酒窝

8、 眼睛要黑白分明

这些都是综合考察一个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标准。②

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无法将庄姜的真实美貌传于后世,有通过笔尖去让后人联想。然而,自古都言红颜薄命,这话用在庄姜身

上再恰当不过,虽然她极其美丽,却不受宠,没法生育。《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庄姜:“美而无子,却贤德贞淑。”作为国母,她是最完美的;最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诗经》里的那个她,将永远以尊贵和美艳而成为绝唱。③

其实关于庄姜的爱情美不美,我们无法真正的评价,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与坏很难去判定!总之,我认为她是个奇女子。

最后还有一部分诗歌是弃妇诗——《氓》又是较为有名的一首诗歌。它采用回忆倒叙的手法,通过一个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动地讲述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弃的完整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忠于爱情,性格坚强的传统中国妇女形象,而客观上反衬出男子的薄情寡义。

全诗共分为六节。第一章写女子答应氓的求婚,按《礼记》记载,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礼——纳采、问名、纳言、纳征、请期、亲迎,完成这些礼需要三年的时间,而诗中从“抱布贸丝”到“秋以为期”,时间不到一年,说明这个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当时能够稍微清醒些,便不会发生以后的悲伤事情,由此可见他已经让爱情冲昏了头脑,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将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见到心爱人的愿望。第

三、四章以抒情为主,都是以桑树起兴的。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来暗示女子容颜的衰老,男子的负心和时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被弃前后的处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劳作,仍旧遭到男子的抛弃,尤其是“暴”字使人们想到男子的狰狞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写了女子被抛弃后,感情由原来的气愤悔恨转变成平淡安宁,她已经看清了氓的真实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们的嘲笑,让女子的心情更加难过。

《氓》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情诗,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将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变化刻画的真实凄美。

这三首诗都描述了女子的爱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时从侧面烘托出当时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所处的社会地位、被赋予的社会权利、恪守的标准形象、维持的婚姻状况等等。⑤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爱情诗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较为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知性之美,也体现了爱情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人生滋味,是人们不可不读的书籍。

参考书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页

② 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中华书局,2010年10月,第226页

③ 王玉洁,《伊人如月水一方——诗经中的女子情怀》,2010年9月,第95页 ④ 王玉洁,《伊人如月水一方——诗经中的女子情怀》,2010年9月,第105页 ⑤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41页

第三篇:诗经中的爱情诗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诗经中爱情诗

__

专业层次:

别:

号:

名:

分校(工作站):

指导教师:

诗经中爱情诗

赵××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级***,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要:《诗经》是我国重要的诗歌的一个源头,而且是我国的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的爱情诗则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这对后世产生了弥足珍贵的影响。《诗经》当中的繁多的爱情诗,大约70余篇,题材十分丰富,内容相当深刻,具有个人感情非常大胆,民族特色鲜明,抒发强烈的情感,重视感情而轻视外物,对于情感的专一性,以及内心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等等在内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展现了当时年轻的女子和男儿对于爱情的向往之情,详细描述了在懵懂时期人们对于爱情带来的甜蜜与激动之情,还有部分展示了爱情发展中一些挫折和不和带来的痛苦、忧伤以及悔恨的情况,总之描写十分细腻,代入感则非常强烈。与此同时,《诗经》当中数目繁多的优秀诗歌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气息,形成了赋、比、兴的直观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诗经》则是我国古代的诗歌走向辉煌、走向繁盛的重要起点。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 ;特点;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的诗歌总集,它主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内容是集结了从西周初开始(即公元前11世纪),直到春秋中叶时期(公元前6世纪),这一过程约500年,总共有305篇诗歌,故《诗经》的十分形象生动的别名叫做《诗三百》。《诗经》当中包含的内容特别多,范围十分宽广,具体表现为:狩猎、婚姻、进攻敌方、农民阶级的反对抗争、红白喜事的请客吃饭等等多个方面,《诗经》相当于一面镜子,映照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细节。在这众多的诗歌当中,爱情诗则是《诗经》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差不多占据了所有诗歌的三分之一,主要是展现了男女的爱情故事、懵懂时期的思念之情。《诗经》的重要的开篇之作《关雎》,即为一首典型的爱情诗歌,是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品。《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们,包含了非常有意义的价值在内,这些自然、深刻、简单、形象的爱情诗歌,从古代到今天,仍然可以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的共鸣之情,使我们身临其境,感悟颇深。

《诗经》当中的许多作品均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形象的称其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诗经》的作者们,来自于社会的各个层次,小到耕田种地的农民伯伯,达到身处皇宫的达官显贵,正是由于这个,《诗经》当中的内容反映出的范围相对宽广,具有代表意义。《诗经》的撰写者们从实际生活开始,在诗歌当中展现了生活的实际情况,折射出当时多姿多彩的生活状况。

- 2 《将仲子》表示女主人公怀恋仲子,但是由于人言可畏,只好放弃爱情,这就将造成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她清楚地知道现实违背自己的意愿,然而她却别无选择地被迫屈从于现实。在旧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姑娘往往没有反抗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这种别无选择的痛苦也许比其他痛苦更加深刻。而父母不尊重子女的个人意愿、不考虑子女幸福的作为,常常酿成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将仲子》所反映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剧,令人惋惜和值得深思。

(三) 男女成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桃夭》当中,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出嫁的情况,当时桃花朵朵,盛开的十分热烈,一派和气的景象,姑娘本身所具备的美好的品德以及内涵,给夫家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婚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家庭更加的和谐友爱,得到了人们真诚的祝福。让我们在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深切感受到了文中美满幸福的情景,使人心情更加愉悦,也不禁想要为其送去祝福。

(四) 夫妻美满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郑风•女曰鸡鸣》是产生于当前的陕西南部,它是《诗经》当中非常杰出的一首诗歌。两千年来已有了许多的解说,也有了许多人来翻译。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人们放了太多个人情感,使这原本自然和淳朴的诗歌,失去了一些天然本色。诗歌是善于抒情,而小说则便于叙事,有的题材是适用于诗歌,而有的题材则适用于小说,它们各得其所,各见其长。在《诗经》的时代时,还没有小说,可是假如把《女曰鸡鸣》当作小说来阅读,则更能体会到其天然的活气、以及原始的魅力。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当中描写了以下情形,清晨十分,公鸡已经开始打鸣了,可是启明星还在遥远的天空挂着,贤惠的妻子在不断催促丈夫,早点起床更衣吃饭,开始一天的生活。而丈夫是个爱护妻子的好男人,他特别疼爱妻子,经常可以射杀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将它做成美味的菜肴,让妻子吃,给妻子补充营养。夫妻二人琴瑟相和,互相扶持,相亲相爱,共同度过漫漫人生,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五) 思念对方

- 4 (七) 遗弃之怨

《诗经》当中有不少的描写抛弃的妇女的诗歌,在这里主要分析一首《国风·卫风·氓》,它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了,字里行间都在展现弃妇的内心的种种苦楚、以及现实生活的悲惨。

《国风·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的悲剧的长诗。这诗中的女主人公,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首先回忆了恋爱时的甜蜜情景,然后描写了在结婚以后,丈夫虐待自己,其后又抛弃自己的悲伤。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二、 诗经中爱情诗的特点

作为我国当代文学的开端,《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主要展示了当时的爱情情景,人们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以及当时封建的社会带来的束缚,还有一些女子痛苦不堪的婚姻生活等等。细细品读《诗经》中的爱情诗,可以发现其独有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 《诗经》当中的爱情诗,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由的婚姻的追求以及年轻男女对于爱情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由的婚姻的追求以及年轻男女对于爱情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其情感十分细腻,生动形象,展示了爱情生活当中所存在的甜蜜与困苦,喜爱与难过等等,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犹如身临其境。比如说《静女》当中的描写,“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主要是展示了年轻的小伙子,有了心心念念所喜爱的姑娘,当他们二人一起约会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激荡不已,二者相处约会的甜蜜的情景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句诗歌,简直是当前处于热恋时期的男女的形象描述,堪比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形象生动的描写的谈恋爱的时候,急切的想要见到对方,在等待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迫切之情,这些情感变化十分的细腻,十分形象。

(二) 在感情的基调上面,主要是激烈和开放之情,这些描写恋爱情景的诗歌都具有一种

- 6 例子,比如说:《诗经》中第一个作品,即《关睢》则是一首简单明了的描写思念之情的诗歌,这首诗歌当中的主人公,非常迷恋在河边收集荇菜的一个年轻女子,所以由于有了这个心上人,主人公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情感的描写是十分热烈的。这种即朴实又大胆的描写手法,是诞生于淳朴的民间。

(二)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主题思想是展示恋爱生活的甜蜜与喜悦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邶风•静女》当中,主要描写了恋爱双方约会时的情景,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将男女情侣之间那种热切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见到对方时的开心、活泼、以及快乐写的活灵活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悦然与纸上的开心,让人心情愉悦。 (三)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对于自由恋爱的渴望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齐风•南山》,在这首诗当中,有一句“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当具体情况,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而得知,封建礼教对于处于热恋当中的男女的压迫以及束缚、桎梏,让人们十分痛苦,而内心又对自由恋爱有着深切的渴望之情,由此就产生了矛盾和不和。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风•柏舟》,这是一首描写反抗封建家长的干涉,努力追求自由恋爱的诗歌。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妙龄少女,她非常喜欢当时的一个少年,可是女子的妈妈十分反对,对她的事情强加阻挠,由此她产生了逆反心理,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开始了反抗,鲜明的展示了对于自由恋爱的渴望之情。

四、 《诗经》中的爱情诗对后世的影响

(一) 形式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形式方面的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其影响了之后的四言和五言诗的创作与撰写。曹操是以四言诗著称的,他的这个四言主要是起源于《诗经》,而后来的曹丕创作了《燕歌行》,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是开山之作。

(二) 艺术结构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艺术形式方面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谈谈艺术方面的影响,爱情诗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是我国抒情诗的开端,譬如说屈原的《离骚》,其本质就是一首抒发内心强烈情感的抒情诗。其次,谈谈形式方面的影响,爱情诗带来了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其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之中广为流传。

(三) 题材方面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题材方面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闺怨诗的发展和兴起。举个例子,比如说曹植创作的《七哀》,其诗中的描写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8 参考文献

[1]朱林,赵健.《诗经》爱情诗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81-83+103. [2]黄晓辉,周兴柳.试析《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J].名作欣赏,2016(29):152-153. [3]秦国盛.论《诗经》中的爱情诗[J].大众文艺(理论),2009(20):150-151. [4]吴广义.《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J].阴山学刊,1995(02):18-22.

- 11

第四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1

目录

提要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 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

13 参考文献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思想内容 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诗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老文化的开始,中国文学正式拉开序幕。由于当时社会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自由性和局限性,因而此时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了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男女间的爱情是自由浪漫的,撇开了现代婚姻中“明媒正娶”的束缚,向往自由。表现男女间纯真的爱情诗篇大多写得十分热烈,那种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令人赞叹,他们求爱、幽会的地点、时间大多充满诗情画意,不是在春天的小河边就是在翠色欲流的树林中,这种自由浪漫的求爱方式融万物精灵于其中,正如动物界中一切求偶的动物一样,大胆而热烈。

爱情诗中的首篇《周南﹒关雎》①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诗之一,诗中描写一位男子向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求爱的故事,男子见到貌美的姑娘时,旌心荡摇,立即向姑娘求爱,大胆向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且一见钟情,以至后来“辗转反侧”,终是一相情愿,把浪漫纯真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河边采荇菜的姑娘没有理会这位多情浪漫的男子,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解脱方法—以想象来享受求爱而得到的欢乐,成了阿Q式的人物。

爱情表达上的自由浪漫,在描写情人的热烈和幽会的诗篇中更为突出。如《卫风﹒木瓜》②多么浪漫纯真,如《郑风﹒溱洧》③,描写的是郑国的民间节日,青年男女踏青的盛况与欢乐,在盛会的那一天,青年男女也借此机会互诉衷情,就如我们广西的“三月三”的歌圩。男女双方大胆而又热烈地追求对方,频频地向心上人射出“丘比特”之箭,在游人如织的环境中,忘记了游人的存在,一心向对方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情,大胆地向对方诉说自己的爱。诗中的青年男女生动有趣的对话,生动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表达了求爱者的主动、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如: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询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在洧河边,人们快乐地尽情玩耍,这对恋爱中的男女,沉浸在快乐之中!他们相互赠送芍药,作为定情礼物。

《郑风﹒溱洧》①姑娘禁不住春天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观赏河外风光,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在明媚的春光里嬉戏,用

一枝山上采来的芍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这种爱情的表达方式是何等之浪漫!男女双方没有“门当户对”的束缚,以小溪、山花为媒,这种浪漫只属于我们淳朴的先民,现代市民是不能与他们相比的。不论是盛大的节日,还是日常的劳动,只要有机会,男女双方都可以互诉衷情。信手拈来一物,鲜花也罢,小草也罢,都可以作为一种求爱的礼物,这种纯真的爱情是浪漫的、自由的。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

爱情是人们永恒的主题,坚贞不渝的爱情是男女一生中永恒的追求。《诗经》中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诗总是让读者感到有一种感人至深的诱惑,读来不觉长长嗟叹!犹如嗜酒者拿着醇香的杜康酒一样,赞不绝口。而当你读完《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时,你会不停地说,好诗,好诗!《郑风﹒出其东门》写了城东美女如云,但小伙子不为所动,感情专一,只一心恋着那位“编衣茶巾”的贫家女子。《王风﹒采葛》④“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对心上人是何等的专一,思念是何等之深切!在这首诗中,艾草被寄予了千年不言不语的相思,在这里还寄托了女主人公永恒的相思与等待。《卫风﹒伯兮》里的女子,以自己的丈夫为念,以致于茶饭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的加深,以至后来成为“首如飞蓬”的“疯女子”了。

由于当时诸侯战乱,男人大多都戊守边疆,保家卫国,更加增加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牵挂与忧虑,以至于达到“睹物伤情”、“视景伤怀”的地步。如,《王风﹒君子于役》⑤中的山村女子,看到傍

晚时分“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情景,潸然泪下。虽然丈夫在外,难耐相思之苦,但在家之妇没有“红杏出墙”,在外之夫也没有“沾花惹草”。这样的爱,是纯真的,最让人念念不忘,刻骨铭心的,这样的爱才是永恒的,这样的感情才往往是最真挚的,最动人的。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

《诗经》中爱情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大多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用白描的手法,把男女双方的相思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④姑娘对意中人的思念是多么的热烈。在平淡的劳动中仍念念不忘心上爱君,一日不见,如别三秋,足见对意中人的“牵肠挂肚”!《东山﹒豳风》的女子,由于丈夫在外打仗,以至于望着丈夫征战的方向也满脸相思泪,“有敦瓜苦,在烝粟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看到漱口的工具,灶边的柴火,都激发对丈夫的思念,点燃心中的思念之火,而退役中的丈夫归心似箭,在归途中,不断地思念妻子,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的时光。“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回想和妻子在一起的结婚的情景,多美好啊!而现在归期遥遥,只是眼前的相思之苦罢了。

《周南﹒卷耳》是一首很妙的思妇诗,写丈夫远行妻子之苦,竟能把她的心理曲尽地描写出来,“采采卷耳,不盈倾筐,”我去采耳,可是一只小小的筐子,我也采不满,这并不是因为卷耳少,实在是没有心思去采它啊!是因为我怀念心上的人,在千里迢迢

的大路上。她虽然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永怀。”但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借酒消愁,又有何用?只有“思”上加“思”罢了,所以最后还是“云何吁矣!”为什么我又在那儿长吁短叹呢!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这种真情的思念把一种青春的躁动与难耐变成一张思念的脸。是对两颗灼热的爱心的深刻描述。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

《诗经》的时代已是男子为中心的时代,爱情的主动追求者绝大多数是男性,但在少数几篇表现女子渴慕爱情甚至主动向男子表达爱慕之情的诗篇中,更见这份感情的真纯和清新。《召南.岁票有梅》写的是一群少女在采梅子时节的动情歌唱,吐露了她们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士票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追其吉兮。宁票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追其今兮。宁票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追其今兮。宁票有梅,顷筐璧之。求我庶士,追其谓之。”少女们所表现的急切求嫁的心情如北朝民歌中的“老女不嫁,呼天抢地。”感情表露真淳热烈而又坦率无忌。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

《诗经》中有些诗篇表现了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心理,又在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意境中展现了人类对更广阔更完善境界的不懈追求的心态。《周南.汉广》中写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可不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连用四个比喻慨叹自己所思慕的女子可望不可求,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就如浩渺、茫茫的江汉之水,诗

歌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灼急虑、无可奈何的心境,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和惆怅。又写道:“翘翘错薪,言刘其楚。之子于归,言株其马。”这个男子追求游女的心怀是非常纯朴和诚挚的,当他在杂木丛生的林间割取荆条和篓草时浮想联翩:如果那个女子要出嫁,他会为她喂饱马儿,并无忌妒、恨怒等狭隘的自私之心。《秦风.兼羡》表现了同样的主题,抒发了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

《诗经》中爱情诗中所描写的妇女形象,大多豪情奔放,如一匹脱缰的骏马,在爱的草原上自由奔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她们大多是浪漫的、洒脱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对男女婚姻的一种摧残,礼节的束缚、干预和压抑往往成为扼杀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凶手。为争取婚姻自由,真情相爱的青年男女也会大胆起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冲破世俗的偏见,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侣。如《娜风﹒柏幼》中的女子,当自己的恋爱受到自己的家长的阻挠时,明确表示“跪彼两髦,灾为我仪,之死矢靡它。”远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弱女子能如此坦率热烈地表白自己内心诚挚的感情,不仅反映了古代妇女对理想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渴望,而且也是向旧的婚姻制度的挑战。缪塞说:“妇女追求爱情的献身精神常常比男子为了爱情而自我牺牲更富于人性的审美价值,更具有一种高贵纯真而优美的艺术魅力。”(《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觉醒中的妇女形象,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氓﹒卫风》中的妇女,诗中所描写的

是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妇女,她没有在礼教的束缚下消极沉沦,而是抬起高昂的头,直诉丈夫的负心,是对负心男子的批评和指责,在当时以男子为中心的时代,如此刚烈的妇女形象并不多见,她能够从失败的婚姻坟墓之中爬出来,寻求新生,寻求属于自己的天地,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卫风》)女子对负心的丈夫下了“判决书”,你不要再想过去的美好爱情生活能再回来,因为你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和你分手算了,表示女子公然决绝之心。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

《诗经》中爱情诗的环境描写,大多是自然纯朴的,每首诗都注重环境描写,描写的环境来源于大自然,要么是山间溪流,或是村边城旁,都给人一种清晰明快、幽静、安谧的感觉,为恋人创设一个幽雅的相会环境,可谓独具匠心。《关雎》①描写的环境是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河,水中的沙洲,绿树成荫,斑鸠啼鸣,俨然是一幅山水画。诗歌的风格往往是随着诗歌的内容和它所描写的环境不同而变化,例如写黄昏幽会的诗“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哲沂。”《陈凤﹒东门之杨》这正好表达了黄昏时分宁静的气氛,情人在星星开始眨眼睛的时候幽会,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统一。整首诗浸透了黄昏幽会时那种特定的心情和景色。在黄昏的时候,月亮没有升起,星星发出煌煌的光亮,四周却很幽静,诗人在屏息地等待情人,杨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衬托出主人公恬静、焦灼的心情,描写得十分细腻。

《王风﹒君子于役》⑤,抓住黄昏时农村特有的景色来刻画主人公难耐的相思之情。“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不来。”的黄昏景色。黄昏时分,连鸡、鸭、羊都成群结队回家,而我的心上人呢?今晚我又“辗转难眠”了,把女主人公那颗躁动的“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

《诗经》爱情诗大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这是由于诗反映的内容本身所决定的,因为爱情就象一首抒情的诗。如《卫风﹒氓》,这首带有叙事性的诗,先叙述了一个女子爱情和男子结婚,婚后被男子抛弃。诗的开头写她与男子恋爱的经过,“氓之贵贵,才抱布贸丝,来即我谋。”男子抱着丝绸来同女子商量婚期,这里将恋爱双方的思想和恋爱经过都写得十分的细腻,特别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和神情,都是精工之笔。“送于涉淇,至于顿丘。”一个“送”字,道出男女双方的含情脉脉。《三风﹒采葛》②中的“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把一个望眼欲穿的思妇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思念是难耐的,长久的等待更是令人心碎。此乃“望穿秋水”也!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诗经》中的爱情诗不论长短,大都能够刻画出一定特征的人物形象。如《卫风﹒氓》[1]中从向往、留恋,到被男人抛弃,最终惊醒,决绝离开负心男人的女人形象;《关雎》[1]中因“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的君子形象;《子拎》中因男子不能见女子又不给少女音信而使得少女忧怨苦闷的形象;《东风﹒豳风》中“睹物伤情”的妇女形象;《周南﹒卷耳》[1]中借酒消愁,又自我解嘲

的思妇形象。这些人物因各人的身份不同而各具特色,绝非千人一面。诗的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就表现在这里,但相对而言,这些人物形象还十分单薄,作者只是简单地勾画出一个人物神态而已,并没有像现代人物描写得那么细腻具体。一方面是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诗人不可能把握住人物特征的各方面来写,不像人物描写中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去刻画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如《君子于役》⑤中的女子,作者就没有抓住女主人公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只是着重于女主人公思念之情的描写。再者由于词汇的局限性,不可能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这是历史时代的局限。如《王风·采葛》④中的主人公,作者只着重于抒情描写。另外,中国诗歌的发展历时几千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格律的限制,没有活泼多样的诗体形式,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很难在这种结构固定的诗体中表现出来,这是文学形式本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那一首,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画面。诗人只淡淡的几笔,就把一幅美妙绝伦的诗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并且都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为中国诗歌的“意境”描写奠定了基础。后来的诗是在先辈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后人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无道理。当时绘画流派还没有正式的兴起,爱情诗中的“环境描写”应是绘画流派的先驱。《诗经》中爱情诗的第一首《关雎》①一开头就把一幅山水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关关之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清清的小河中,有一个绿草如茵的小沙洲,年轻貌美的女子在水中荡舟采荇菜,春水和着美人的倩影,“关关”地啼叫着的小鸟,在寻找心中的配偶,站在岸边的男子,望着在水中荡舟的少女,听着小鸟求偶的叫声,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求偶”图啊!《王风﹒君子于役》⑤的思妇形象,通过一幅黄昏的乡村景象而呈现纸上。“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黄昏的时候,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落日西沉,一个女人站在大路旁遥望远方,家里的鸡群慢慢地走进窝里,远处的大公羊,跷起高高的头,带着羊群向村里走来……一幅“乡村落日”的思妇图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浪漫情调的画面几乎在任何一首爱情诗中都能找到,诗人可谓是独具匠心,在欣赏诗的浪漫韵律的同时,也感受着画的现实与具体,是抽象与具体的辩正统一。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

1.赋。所谓赋,就是以质朴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直接的陈述描写,即兴地取眼前事物作引子,引出所要歌咏的正题。

《邶风·静女》⑥整篇是以赋体来叙事的,全诗三章,句句以铺叙敷陈之笔出之。这首带着牧歌情调的民间诗歌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僻静的地方幽会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约会的全部过程。全诗以男子口吻写出。诗用赋的方法情景逼真地写出了对情人幽会时的诙谐风趣的场面,叙事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性格特点也有所刻画。可见,赋的方法并非仅是直陈其事,淡

而无味,它要求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深沉的生活感受,要求作者有灵巧的构思和摹情拟态展现事件进程的高深造诣。

2.比。关于比兴本身的含义,按一般公认朱熹的讲法,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从《诗经》来看,比兴在具体的作品中的表现,既有独特的比和兴,也有比兴两者融合运用的。

先看比,即比喻。《诗经》中爱情诗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之落矣,其叶沃若。”借桑叶鲜嫩润泽比喻女子青春美丽,年华正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黄落比喻女子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妻之感情的变化。《东山﹒豳风》“蜎蜎者躅,丞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诗人把野蚕与人相比,野蚕宿在桑叶间是正得其所,而人蜷缩在车轮下,是处非其所。《氓》“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据说斑鸠多食桑椹会醉,用来比喻不要沉醉于爱情,负心男子“二三其德”你何必沉醉于以前的欢乐呢?《桃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桃花的鲜艳美丽,比喻新娘子的美丽动人的容貌。由于诗人在爱情诗中恰当地运用了“比”的手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含蓄、细腻。

3.兴。这是最具有《诗经》个性特征的修辞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最能显示“兴”融景融物生情,引起男子向女子求爱的故事。又如《桃夭》一诗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可以理解对新娘的美貌的暗喻,又可说再是烘托结婚时热闹的气氛。由于“兴”

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构成中国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形成中国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召南·詄有梅》,可谓这类作品的别有情趣的一首高唱珍惜青春,渴望爱情这一主题的民歌。诗三章连续用三个“求”字,写出了女子心情的急切,也写出了她的矜持自重,明明是她渴望男子的爱,却偏从男子方面着笔,希望人家来求自己。这颇有分寸的用语似直而曲,刻画了春心萌动的少女复杂的心理与纯真的情怀。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的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们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酒浆。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诗歌的先河。《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

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注释

①国风,《周南﹒关雎》,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一月版,第1页

②卫风,《木瓜》,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一月版,第92页 ③郑风,《溱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一月版,第131页 ④王风,《采葛》,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一月版,第103页 ⑤王风,《君子于役》,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一月版,第95页

⑥邶风,《静女》,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一月版,第59页

参考文献

1、韩传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晓平,《诗经》,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3、韩兆琦,《简明中国文学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匡兴,《欧美文学简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五篇: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另人赏心悦目。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1. 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已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首篇《周南.关雎》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诗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的恋情,大胆的抒发了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爱慕,一见钟情而后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至感情最迫切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终是一厢情愿“求之不得”。“求之不得”也止于“辗转反侧”罢了,没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多情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以想象来享受求而得之的欢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那位男子想象的将来和意中人要过的快乐生活,他幻想一旦能追求到姑娘,将千方百计让她高兴和快乐,以此诗的感情真挚,基调健康,孔子赞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如《周南.野有死麇》、《郑风.野有蔓草》都是写男女青年邂逅相遇,无拘无束的倾吐爱情,而后的结合自然而又自由,表露了在积慕得申,宿愿克遂后说不尽的欢快。不期之遇更增添了出其不意的那种幸运感和融洽的气氛,感情表达淳朴大胆,浪漫不羁,毫无礼教束缚的痕迹,带有某种原始深厚的力度和粗犷炽热的气氛。

爱情表达上的自由浪漫之风在描写情人热恋和幽会的诗篇中更为突出,如《陈风.东门之汾》、《卫风.木瓜》等多浪漫清新,充盈着一股古朴之风,如《郑风.溱洧》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的盛况与欢乐,据说春秋时代,在三月初三这一天,郑国青年人到溱洧二水的岸边举行祭祀,都手持泽兰,以扫除邪恶,祈求吉利,少男少女们也借此机会互诉衷情,诗中的青年男女生动有趣的对话表现出了姑娘主动、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煦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姑娘禁不住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观赏河外风光,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嬉戏,最后互赠芍药以表达心曲。“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读之便觉有一种浪漫、妩媚、因着时代的遥远与风情的古朴,显得格外清新纯净。这种情调是属于先秦的,尤其是属于郑国的”(陈晓《古朴的习俗,浪漫的风情——说〈诗经.郑风.溱洧〉》。

〈邶风.静女〉以情人幽会时的小小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爱恋的纯真感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一对恋人约会时互相逗趣的情景跃然纸上。极富生活情趣。《陈风.东门之汾》》、《卫风.木瓜》也都是写男女青年以物传情,自由表达爱情的诗篇,无论是在盛大的舞会上,还是在日常的采集劳动中,多情的青年男女总能信手拈来一物,或刚采下来的木瓜,或随身佩戴的琼瑶,也会是一把香喷喷的花椒,以此来互相传递着爱的信息。情调欢快,感情热烈,散发着自由清新的气息。 2. 坚贞的爱情。

《诗经》表现坚贞爱情的诗大都呈现出一股感人至深的力量,读来不觉慨之叹之。《郑风.出其东门》写城东门“有女如云”、“有女如茶”,象积云一样多,象茶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小伙子为什么不为所动?只为他用情专一心里只眷恋着那位“编衣茶巾”的贫家女子,无丝毫门第容貌观念的沾染,不由读者为之肃然起敬。这种对爱情的专注还表现在对亲人思念和忧惧的诗篇中。《卫风.伯兮》和(王风.君子于役)

是两首著名的思妇诗,揭示了统治者无休止的兵役摇役给孤身在家、担负着沉重劳动责任的戍卒、征夫的妻子们带来的身心上的无限痛苦。《卫风.伯兮》里的女子只以自己的丈夫为念,丈夫为保家卫国去戍边征战,她便无心梳洗了,“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可见“女为悦己者容”已是古已有之的心态了。《王风.君子于役》中的山村女子却日日面对着“鸡栖于树,牛羊下来”的苍凉的黄昏景象忍受着盼望丈夫归来时由希望到失望的无限忧惧之苦,“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他惦念着的是丈夫的饥渴、冷暖和生命安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之爱.蕴含在最朴实最平淡的生活细节中的感情才往往是最真挚、最动人,最让人念念不忘、刻骨铭心的。

3. 难耐的相思之苦与求嫁女子的心声。

对于热恋中的情人,分秒的离别对他们来说已是难耐的煎熬,“挑兮达兮,在城胭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铃》),那“青青之拎”的小伙子是如此被姑娘牵挂着,一日的暂别已如隔了三个月。这“三月”的感觉还不足为奇,更有《王风.采葛)中的“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姑娘对意中人的思念是多么热烈,在平日的采集劳动中仍念念不忘,一日不得见,就如同分别三季、三年。抽象感觉的具体化、形象化增加了炽热情感的表达强度,足见热恋中人彼此的牵挂和思念。

<诗经》的时代已是男子为中心的时代,爱情的主动追求者绝大多数是男性,但在少数几篇表现女子渴慕爱情甚至主动向男子表达爱慕之情的诗篇中,更见这份感情的真纯和清新。(召南.岁票有梅)写的是一群少女在采梅子时节的动情歌唱,吐露了她们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士票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追其吉兮。宁票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追其今兮。宁票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追其今兮。宁票有梅,顷筐璧之。求我庶士,追其谓之。”少女们所表现的急切求嫁的心情如北朝民歌中的“老女不嫁,呼天抢地。”感情表露真淳热烈而又坦率无忌。

4. 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

<诗经》中有些诗篇表现了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心理,又在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即的悲凉意境中展现了人类对更广阔更完善境界的不懈追求的心态。(周南.汉广)中写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可不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连用四个比喻慨叹自己所思慕的女子可望不可求,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就如浩渺、茫茫的江汉之水,诗歌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灼急虑、无可奈何的心境,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和惆怅。又写道:“翘翘错薪,言刘其楚。之子于归,言株其马。”这个男子追求游女的心怀是非常纯朴和诚挚的,当他在杂木丛生的林间割取荆条和篓草时浮想联翩:如果那个女子要出嫁,他会为她喂饱马儿,并无忌妒、恨怒等狭隘的自私之心。《秦风.兼羡》表现了同样的主题,抒发了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

5. 封建礼教压抑下的屈服与反抗。

礼教的束缚、干预和压抑往往成为扼杀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凶手。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祀。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姑娘要求情人不要再来她家相会,她怕的是“父母之言、”、“诸兄之言”和“人之多言”,在旧礼教的压抑下,姑娘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欲拒而又心不忍,心里实在是爱他的,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内心复杂的矛盾和痛苦。

为了争取婚姻自由,真情相爱的青年也会大胆起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冲破世俗的偏见,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侣。《娜风.柏幼中的女子不象„郑风.将仲子》中的姑娘那样退让、隐忍,当自己的恋爱受到家长的阻挠时,她明确地表示:„跪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远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女子能如此坦率热烈地表露自己内心诚挚的感情,不仅反映了古代妇女对理想爱情和幸福家庭的渴望,而且也是向旧的婚姻制度的挑战。缪塞说:“妇女追求爱情权利的献身精神常常比男子为了爱情而自我牺牲更富于人性的审美价值,更具有一种高贵纯真而优美的艺术魅力”(《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

1. 优雅的环境描写。

《诗经分爱情诗的艺术性,总的说来是自然、浑朴、绝少雕饰的痕迹。但仔细看

来,_那些好诗大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在艺长夫现上畜有变化,呈现出一百花争艳的只

象。诗歌的风格注往是随着诗歌的内容和它所描写的环境不同而变化的,例如写黄昏幽会的诗《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样样,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哲沂。”这首写幽会的诗共有四个场景,一个是东城门旁边的杨树,一个是树的叶子,一个是时间—黄昏,一个是天上的星星。这正好表达了黄昏时分吞茫而宁静的气氛,与诗巾听写的内容浑然一体,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整首诗都浸透了黄昏幽会时的那种特定心情和景色。诗句以“东门之杨,其叶释释”作为起兴,在黄昏的时候,月亮没有升上来,星星发出煌煌的光亮,四周却很寂静,诗人在屏息地等待情人,杨树摆动的声音清晰可闻,衬托出主人公恬谧的而且又是焦灼的心境,描写十分细腻。

《诗经》爱情诗的风格还表现为一种空旷、粗犷的旷野情调,《秦风.装蔑》就是

这样:“兼菠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描写的环境是在一条河边

或一个湖边,水天一色,茫茫的芦苇(兼菌)在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一对恋人在水边嬉

戏追逐。这首诗仿佛一幅明快的色彩画,意境深远,清静淡雅。

上面这些诗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在水边,就是在城旁,静谧的环境衬托使诗具有清 新明快的特色。

2. 浓烈的抒情风格

《诗经》爱情诗大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这是由诗反映的内容本身所决定的,因为爱情本身就象一首抒情诗。如《卫风.氓》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诗,先叙述了一个女子由于爱情和别人结了婚,最后被男人抛弃的经历。诗的

一、二两章写她和那个男子恋爱的经过:“氓之贵贵,才包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忽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笙,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里将恋爱双方的思想和恋爱经过都写得十分细致,特别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和神情,都是精工之笔。“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多么含情脉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又是多么婉转,这种抒情的笔调使得诗的韵味更加浓烈感人。但后来她的生活怎么样呢?诗中写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她被嫁到夫家,一年辛勤劳动,终究不能摆脱被抛弃的命运。这时,女主人公的情绪是激烈的,对男子进行了强列的谴责。

3. 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诗经》爱情诗不论长短,大都能够刻划出一定特征的人物形象。如《将仲子》中

犹豫仿徨的少女形象,《泽肢》中那个因得不到少女而“涕洒涝尼,,的男子形象,《关

雏》中因“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的君子形象,《子拎》中因男子不能见女子又不给

少女音讯而使得少女优怨苦闷的形象,《谷风》、《氓》中的弃妇形象等等,这些人物

形象因各人的身份不同而各具特色,绝非千人一面。诗人的高超技艺也就表现在这里。

但相对来说,这些人物形象还十分单薄,有些还算不上形象,只是人物的一个神态而

已。一方面是由于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人不可能把握住人物

特征的各方面来描写,这是时代的局限。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时数千

年,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严守格律,大多抒情言志,所谓“诗言志,歌咏言”,没有活

泼多样的诗体形式,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很难在这种结构固定的诗体中表现出来,

这是文学形式本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是,这些诗作中仍然有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

如《谷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这样。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在爱情的具体描写上,《诗经》中的爱情诗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也有少部分对人体格特征的描写,但爱情行为的描写含蓄委婉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含而不露的民族心理特征。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美与韵律美。

《诗经》虽说是我国诗歌早期阶段的产物,却已充分运用能了多种修辞手法,为诗的艺术美创造了条件,据张西堂《诗经六论》介绍,《诗经》中体现修辞手法的,有20种之多。(或谓有20种修辞格)。这里,我从中择取较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做些阐述,以了解《诗经》的修辞美在“三百篇”中的具体表现。

1. 比兴——比喻和起兴

《诗经》中最突出的也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比兴。关于比兴本身的含义,按一般公认朱熹的讲法,比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从《诗经》来看,比兴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既有独立的比和兴,也有比、兴两者融合运动的。

先看兴,这是最具有《诗经》个性特色的修辞手法,后代诗歌创作中虽有所表现,但无论如何没有《诗经》体现的那么集中,那么有典型性。而最能显示“兴”修辞手法的,要数“三百篇”开首篇《关雎》了,它是最典型的“兴”手法的表现与应用,诗篇题名《关雎》,是“关关雎鸠”的缩写,而“关关雎鸠”即是“兴”。试看诗中所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的本意是写君子求淑女——思恋窈窕的淑女,试图得到她,而诗句的开头却用“在河之洲”的雎鸠的关关叫鸣“起兴”,此即先言他物,“雎鸠之关关声”,而后引起所咏之词,“君子之好逑”。毫无疑问,“起兴”在这里至少起了启导作用,或者说,它不是直截了当的抒发或者叙述诗旨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是借用了“他者”作为引导或开端,这在艺术效果上无论如何要比直接表达要有趣味的多。

说到此,有必要指出,作为“兴”的修辞手法,它在《诗经》中的表现与运用,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借句“起兴”,即兴句与原诗没有意义上的关联,这种情况既如《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于求偶没有内在联系,而雎鸠也不论它是何种动物;其二,借物“起兴”,因景(物)生情,这种情况,所兴之物与原诗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即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所表现的乃是求偶,它同君子好逑有内在的关系。

具体从诗篇来看, 上述第一种情况在《诗经》中表现的不多,如《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吕之,君子来朝,何赐予之。”采菽本身与后面所述内容没有什么关系,“采菽采菽”纯粹是开头或起韵功能。而上述第二种情况在《诗经》中表现的就多了,它带有某种发生学的意韵,所兴的物象中具备了诗篇所要吟咏的内涵或意象,如《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专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以清晨野外的青草沾有露珠起兴,带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团网络部简介范文下一篇:我的舞台我做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