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

2022-10-01

第一篇: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

辨析感性诉求与理性诉求

感性诉求

定义:感性广告 ,以传递商品的精神属性(如豪华、 气派、 时髦、 高雅等)及其所拥有的象征意义和表现能力等信息为核心 ,以消费者的心理情感满足为依据 ,以引起诉求对象的情感反应为目标的广告。

优点:

1、弥补和超越了理性的不足 ,关注了人的价值 ,满足了个人情感心理的需要 ,增加了商品的人情味 ,给人以亲切感

2、一种情绪、情感的体验,是对产品的一种感性认识,得到的知识产品的软信息

3、以消费者的情感或社会需要为基础,宣传的是广告品牌的附加价值 容易抓住消费者的心,更容易打动消费者,促使其购买产品

缺:

1、缺乏产品基本功能和质量等硬性指标的支撑 ,忽视了质量

注意点:

1、必须根据产品的特性,对于有些产品,理性诉求的效果会更好,如汽车等高档消费品

2、在使用中还应该考虑广告的投放时机、投放范围以及企业的承受力

3、一定要有真情实感,避免虚情假意

(可以把这则广告下载下来,放映后进行适当的解析)

例:孔府家酒的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是一则成功的电视广告,在1994花都杯首届电视广告大奖赛中,一举夺得三项大奖:金塔大奖、公众大奖和最佳广告语奖。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家”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概念。孔府家酒的这则广告就抓住了中国人“爱家、恋家”的这一情感,始终贯穿着一个“家”字,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的心。在广告中,借助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旋律通过刘欢深情的语调(实际上并非刘欢所唱,只是十分像)唱出“千万里,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接着便是王姬转过头说出“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语。此时此地,最为一个中国人,看完这则广告怎能不受感染,在感动之余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孔府家酒,想到温暖的家。

通过这则广告的推动,孔府家酒的销量迅速提升,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在这之前,孔府家酒在广告中长期宣传的是“荣获布鲁塞尔金奖,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理性诉求

定义:谓理性广告 ,则是以传递产品的质量、 功能、 技术、 价格、 服务等信息内容为核心 ,以科学为基础 ,以诉求对象的物质性满足为依据 ,以激发诉求对象的理性思考为目标的广告。

优:

1、给消费者以实际利益 ,满足他们某种切实需要,给人以真实感、信任感

缺:

1、人的情感和个性遭到了冷落和轻视 ,有强烈的商业味 ,缺乏亲和力

2、有一定的强制性,需要消费者通过理性思考,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做出选择

3、语言是直白的,是说理的,像一篇说明文,枯燥

注意点:

1、不要故意拔高其产品性能和效果(例,医药,美容品广告)

2、不要使用虚假广告(投资信息方面的广告)

3、恰当的使用理性诉求,不要变成对消费者的一种说教,使消费者从本能上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广告的失败

感性诉求PK理性诉求

那么,打动头脑和打动心灵哪一个更佳?

适用性: 理性诉求:理性产品。主要指产品科技含量大,价值较高、产品耐用,购买周转时间长、购买时选择性大、购买决策相对复杂,与消费者物质利益与人身利益关系较密切,且受理性思想支配力较大的产品。主要指耐用的选购品与特殊品,如:家电、汽车、住房、精密仪表、摄影器材、医药及医疗器械品等。

感性诉求:感性产品。感性产品是指日常的低值、低关心度的非耐用消费品,即流转速度快、购买周期短、购买频率高、购买决策相对简单、受感性冲动购买情绪影响较大的产品。

在宣传理性产品时采用感性诉求,有时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手段,往往也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如 ,化妆品广告 ,采用理性广告形式 ,就会数说其 “增白、 防晒、 便宜” 等众多功能 ,给人 “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 的吹嘘之感 ,毫无人情味。同样是化妆品广告 ,如采用感性广告形式 ,像潘虹的 “我爱霞飞金牌特白蜜” ,王祖贤 的 “伊思丽使人美丽” ,胡慧中的 “要想跟我一样 ,请用洁来雅” 等感性广告 ,格调基本相同 ,用 “明星的爱” 唤起 “消费者的爱”。

但是消费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既有理性需求 ,也有感性欲望。需求是物质的、 有限的 ,欲望是情感的、无限的。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是与社会生活的大环境相一致 ,向着高度理性和高度感性融合方向发展的。

理性诉求主要是向受众传达关于产品功能、质量、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使受众经过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理智地做出决定。感性诉求则主要是建立受众与产品的情感联系,诉之以情,晓之于理以使其对所广告的产品产生良好的感情与态度。两种诉求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以及优点。从某些方面来说,感性诉求广告比理性诉求广告在电视广告中更有优势。由于电视媒介自身的特点,观众更喜欢看一些有情节性、故事性较强的内容,因此单一的理性诉求形式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

所以,将感性诉求与理性诉求融合在一起才是制胜之道!!

第二篇:理性与感性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理性胜于感性”。我不太赞同这个题目,我觉得改成“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则更为妥帖。

理性与感性的战争,从远古,到如今;理性与情感同行,由沧海,到桑田。

每天每年,我们在这样的战争中整编记忆;每日每月,我们在这样的同行中梳理我们总也凌乱的灵性。

理性与感性,他们似乎不共戴天:

欠缺理性,会让人生之路步入沼泽。我们总是在做着选择。于是长远的考虑和我们切身的感受发生某种冲突,于是现实总是考验我们是否足够冷静和成熟。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德国的一名中学生枪杀了他的老师。我想他大概是不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吧,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想,如果他能理性的思考一下这句话,这样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发生了吧。

欠缺感性,会让人生干涸。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我的一个朋友跟她的男朋友一起散步,仰头看见天上一轮圆月,于是感慨道:今天的月亮真圆哪!谁料她男友回带道:“月亮圆关你什么事?”于是破坏了好端端的兴致。所以说没有感性的生活就像是缺乏润滑剂的链条,虽然能够转动,却艰难晦涩。

因此我认为人不可能没有感性,更不可能没有理性。理性是感性的严肃归纳总结,感性是理性的素材准备;理性是客观公正的事实,感性是表层肤浅的初步认识;理性是多次感性认识得以升华,感性以理性的真实得到归属。

不见得什么时候都需要理性,因为人总要轻松的活着,有自己的情感空间,但遇到决定前途命运的大事、工作中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则需要严肃的理性。

最后,用一个我自己觉得比较优美的句子来总结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

第三篇:感性陈述·理性思辨

【摘 要】 《走向海洋》是央视倾情打造的一部关注中国、关注海洋、关注军事的优秀纪录片。片子把目光投向蓝色海洋,用感性的陈述和理性的思辨完成了中国人对走向海洋这一举措的历史拷问和现实思考。本文从该纪录片的故事性、细节化、情感化等方面,和读者一起去赏析纪录片的厚重,感悟纪录片的深沉。

【关键词】 感性陈述;理性思辨

十几年前,电视片《河殇》用一种观众从未见过的纪录片形式震撼了我们,引发了全中国人对历史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刻思考。片中饱满的热情、深刻的反思、热烈的呼吁、鲜明的立场都让观众激情荡漾、心潮澎湃、回味无限。光阴似箭,十几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间在流逝,时间在沉淀,时间也在反思,反思着一切,包括大河、包括海洋、包括我们伟大的祖国、包括我们的中华民族。今天,央视纪录片《走向海洋》横空出世,《走向海洋》像十几年前的《河殇》一样,带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关注着中国,关注着海洋,关注着发展,关注着军事。有人说,当电视人把目光投向蓝色海洋时,又一部令人折服的纪录片产生了。这是中国的一部《海殇》。制作者用感性的陈述和理性的思辨完成了中国人对走向海洋这一举措的历史拷问和现实思考。

一、感性陈述

1、故事性。整部纪录片并不是简单的回顾,为了吸引观众,《走向海洋》的编导们试图在用多个曲折的故事陈述中国与海洋的关系。

在第三章《潮起潮落》的开头,片子就讲诉了一个传奇故事。片中这样说道,“公元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停靠在东非港口马林迪,达?伽马向当地居民夸耀了自己的船,然后急不可耐地提出了贸易要求。看着葡萄牙人拿出的小玩意儿----玻璃珠子、铃铛......非洲人的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接下来,村中的长老向达?伽马展示了精致的丝绸、瓷器和一顶镶着金边的乌纱帽。他告诉目瞪口呆的葡萄牙人,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人驾着数不清的大船到访过他们海岸......葡萄牙人的船看上去像座房子,而那些人的船,看上去超过了整个村庄。”这大的已经超过整个村庄的船当然指的是郑和下西洋时候的船只了。片子用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语言突出了当年郑和下西洋船只的威武和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在世界海洋史上处于世界先进之列的美好时代的怀念。在第五章《云帆初扬》中,提到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当时他们想趁着淞沪会战进行的时候,从水上向南京发起进攻。南京当局自认没有能力同日军在海上决战,决定调集主要舰艇和一部分商船沉入江阴航道,制造一条阻塞线,遏制日寇长驱直入的势头。当时中国海军大小舰艇40多艘,征用的民用船只180多艘在江面上一字排开,水兵们打开船底阀门,任滔滔江水进入船舱。这悲壮的一页其实并不为我们很多人熟知。这样的故事内容让我们深深体会当时战争的惨烈和无奈,在无路可退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这是怎么的一个决策。而也正因为这样的阻隔,彻底粉碎了日军想打通长江防线的想法,从而严重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行动。

2、细节化。用不为人知的细节揭露或者说解开历史的真相。

在第八章《经略海洋》中,在提到1974年西沙海战中,重点讲到了一个细节。那时候,88岁高龄的蒋介石因为两年前的手术已经很少过问政事了,可当我国海军导弹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他沉思片刻,说了声“西沙战事紧哪。”当天,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25年来第一次顺利通过了台湾海峡。这样的细节讲述因为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更能调动观众的收视情绪,是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民族的利益要高于一切。观众看后或者感动或者激动,总之,内心会荡漾起涟漪。在第六章《长风大浪》中,在讲到核潜艇的设计之初,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中国没有对外开放,设计人员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无意中有一次,听说有个出国访问的人员从香港带回来一艘核潜艇玩具,设计人员就赶紧讨要过来,拿着玩具观看琢磨,才知道,原来核潜艇长得是水滴形的摸样。这些细节的讲述,凸显了当时新中国在核潜艇开发上的艰难和设计人员的决心。

3、情感化

在第三章《潮起潮落》中,在讲到郑成功因病去世的章节,作者直接引用了当时康熙听闻郑成功离世写下的一副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想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能这样评价对手,康熙当然是一位胸怀宽广的君主,纪录片在这里用康熙的诗,就是想表达中国人痛失民族英雄的悲痛。惋惜叹息之情跃然纸上。因为在郑成功之后,中国的海岸线就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在第六章《长风大浪》中,在写到1974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后,在海军司令员的陪同下,88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专程检阅了核潜艇。纪录片用饱含深情和充满敬意的语言写道,“海风猎猎,这位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以完美的方式,写下了戎马生涯的最后一页。”

二、理性思辨

1、片子引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回顾历史。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在专家们的讲述中被一一披露出来。更有大量名家学者的专业点评。

刘光鼎、金翔龙、潘德炉、安芷生、周守为等五位中科院院士多次接受采访。更有多位中科院的研究员出现在电视画面上。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17所国内著名学府的教授,还有美国耶鲁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3所外国大学的教授,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成功大学的教授都接受了节目组的采访。更有文化人类学、地质学、历史学、海洋军事学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自己领域与海洋的关系各抒己见。多位亲历战争或者见证海军发展的将领也都毫无保留的陈述自己曾经的经历。

2、客观反思的语言毫不留情的表达了在海洋事业发展中的遗憾。

“令人深思的是;当中国人像村庄一样巨大的宝船一天天从大海上消失之际,欧洲航海家们却在中国罗盘的指引下,驾驶着像房子一样的帆船,向富饶的东方一步步逼近。”“如果说,在汉唐时,由于大陆的强盛,海外贸易只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到了南宋,就不得不将它视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中国国民对海洋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所说的睡狮,或许只是微微睁开了眼睛。”这些反思历史的句子在片中多处出现,既画龙点睛又提升主题,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简介:朱楠,女,河南南阳,本科,编辑,研究方向:赏析央视记录片《走向海洋》 (南阳电视台)

第四篇: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

认知

摘要:在景观设计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同时应用理性分析和感性认知的因素,才能够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兼具理性的合理与感性的审美。理性和感性互相促进,能够克服彼此的缺点而进行良性的互补,从而使景观设计作品既具有完备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亮点。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是教学活动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实践;理性分析;感性认知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设计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通过进行完整的景观设计,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影响着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操作。本文结合景观设计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协调好设计过程中感性与理性因素的参与进行了简单

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 景观设计教学的概况 1.1景观设计教学的特点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审美标准也有所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热门的专业,受到了众多学生的喜爱。在实际的教学中,景观设计有一些专业性的特点。总的来说,景观设计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老师通过知识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提前了解到进行景观设计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设计活动。景观设计涉及到结构、审美、比例、元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保证设计结构合理的基础之上,还要尽可能地赋予设计作品一些创新性的形式,才能够吸引客户的目光,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最终都要以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设计作品为目标,才能够将学生的设计水平和专业能力体现为比较直观而明显的设计方案。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对教学成效进行准确的判断,为教师采取下一步的教学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而学生也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发现自己设计能力上的不足和缺陷,并不断进行技术上的提高,使自己成为

[1]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专业人员。 1.2对感性与理性的理解

由景观设计教学的特点,再结合实际的景观设计流程可以看出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同时用到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感性和理性是人类常有的两种思想状态,对于人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感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所感受到的表面的感觉,主要依赖的是人的直觉和情绪;而理性是指对事物进行更加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认识,这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性是感性的深化和升华。将感性和理性运用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中去,则具体体现为:在理性思维模式下,设计者必须考虑到设计方案有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特定规律,设计出来的作品是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安全性。而感性因素则使得设计者在追求作品的美感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以更加具有特点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设计者的理念。

2. 正确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2.1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就设计的概念而言,是指对某件产品进行虚拟的构思,并将设计的想法通过具体的实践呈现出来。景观设计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设计者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景观园林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建造出来的成品满足最初的建设需求。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可能设计人员早就已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想法,在脑海中对设计形成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元素,或者是给设计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元素,都有可能在景观设计的方案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设计者充满激情和创意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内心情感进行物化的过程。

尽管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都离不开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共同参与。但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还是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地形地貌、功能需求、气候条件、法律规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偏重不同的因素。并从整体上协调好感性与理性的参与比例,才能够使最终的设计能够按照设计者最初的预想,成为符合市场要求的景观设计。这也就是说,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是互补而有层次的。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理性方面的客观规律大致上限定了设计的结构和范围,使得不同设计人员的作品可能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而正是这些共同点保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感性因素则在理性的范围之下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多元化的处理。对同一个细节的设计,可能不同的设计者在不同的设计主题和不同的设计理念下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景观设计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不至于出现所有景观设计都完全雷同,好像是从同一个流水线上生产制作出来的作品一般过于机械。因此,也可以说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是一种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对于设计来说,理性因素尽管重要,但是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桎梏。如何利用感性因素的参与来打破规则的束缚,又不至于使设计失去理性,是设计者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理性对设计过程提出了很多方面的限定,这些限定固然能够保证景观设计的质量,但是也很容易使景观设计变得索然无味。而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的就是如何活用理性的规则,在限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争取自由。这种自由往往会成为一个设计作品独一无二的灵

[2]魂。因此,也可以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看成是一种限定与反限定的关系。 2.2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正确认识到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关系,对于促进教学成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正确认识两者关系的基础之上,学生们还应该学会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两种关键的因素进行活学活用,使之成为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的重要助推力。

在教学中的实践首先要使学生分别掌握这两种重要的基本能力,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景观设计的能力。就理性能力来说,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消化,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一种理性的思维能力来进行掌握。书本上的总结性知识大多是前人在经过大量的实践和验证之后才得到的正确结论,具有客观的规律性,能够体现出理论知识的专业特点和积极作用。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学生还要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景观设计的学习实践。比如,在景观设计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积极采用“调查—分析—设计”的学习模式,提前对景观设计的场地情况和使用目的进行实地考察,利用理性思维将设计的整个流程在脑海中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并通过实践完成设计目标。

就感性能力来说,为了使学生的设计更加充满灵性,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对景观设计的限制条件进行一定的改造。可以暂时性地取消理论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天马行空的大胆想象。比如,老师可以在景观设计教学中设置一个恰当的主题,以“温馨家园”为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愿景来对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园进行景观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会降低周围环境对设计的限制,例如场地、气候、投资、文化等等。从而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尽管在真实的设计过程中,这种完美的设计条件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对于学生今后作为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3景观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正面影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景观设计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没有对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出现严重失衡。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感受和直觉,而没有给予相关专业知识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感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在学习景观设计时也经常出现这种问题,因为感性的思维总是来得更加直观、更加容易一些。而理性思维的培养却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学习的难易度上来讲,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诸如色彩、图像、光影等显性的元素,而设计背后隐藏着的枯燥沉闷的理论知识则很容易被排斥。尽管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员来说,灵感是十分关键的设计来源。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理论作为强大的支撑,那么当设计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很容易由于没有在最初就对设计方案进行理性的推演而停止不前。单纯的空想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只有运用科学理论才能够将美好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样的教学缺陷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景观设计时养成不好的设计习惯,在进行设计时考虑的问题过于片面,从而达不到设计标准的具体要求。比如,《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等相关的法规里明确规定了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地下管线与乔木、灌木之间的距离。如果学生缺乏严谨的理性思维,则很容易忽略这些要求,造成设计方案不合格。 3. 景观设计教学中的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 3.1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

景观设计中的理性分析应该包含对场地条件和使用者需求两方面内容的分析。为了使分析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分析应该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之上。问卷调查、动态行为记录、静态现场记录等方法有助于设计者开展有效的调研。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理性分析并不是直线型的思维方式,而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思维系统。由于学生的设计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渐进式的理性分析比较适合教学的实际需求,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根据学生设计能力的大小,老师要因材施教,安排阶段性的学习任务。最开始,可以让学生对周边环境进行一些模拟的景观设计,比如校园花坛、操场等熟悉的场地。随着学生设计水平的增长,老师再安排一些综合性强、难度更大的景观设计任务。阶段性的理性分析有助于推动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学生们也能够在此过程中逐渐获得设计技能和学习信[3]心。

3.2景观设计教学中的感性认知

当然,如果景观设计只有理性的调查和分析,那么就无法在设计中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呈现出来的景观也会因此少了一分灵动美。因此,感性认知也是进行景观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理性分析需要加上一些创造性的想法,才能够使设计完成质的飞跃。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才能够突破创造性思维面临着的感知障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性与感性的交织。理性分析和感性认识都是提高设计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能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感性与理性之间复杂的关系,是能否充分发挥感性与理性各自积极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优缺点,将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的比例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骏.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J].中国园林,2009,25(11) [2]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4) [3]江楠.浅谈景观设计教学中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J].速读(上旬),2015,(6)

第五篇:感性与理性的杂文随笔

与红尘相识,我不是故意为之,茫茫人海,时空宽阔无边,彼此并无交集,何谈目的?只是跟着感觉走罢了,而近日读傅佩荣《完整人生》,突然开窍,原来人的发展有身、心、灵三个层次的,更是把我前半生苦思冥想、解不开的迷惑彻底消除,原来我永不满足和那么多疑问,通通是因为我已接触到“灵”的问题和层次,但我并不自知,今日读到此书,起到了点化之作用。红尘经历很多,藏书很多,古董文玩应该也不少,说话随和,心胸宽广而细腻,由我任性,胡言乱语。当我信口雌黄要炖了他时,他竟然乐呵呵的表示愿意,说:距离远了,否则真愿意一同去郊游,游后,炖焖随你!当我觉得写作这条路难走,自己未必能走好时,他说:不怕。当我傻乎乎讲真话,别人都多少有些排斥时,他却夸我:继续保持,你的心态就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心态,正直,诚恳,有个性,有思想。在我由

红尘的文字不多,但是强烈触动了我的内心,当我读到这些文字,真的非常感动,因为好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人考虑过我的真正喜好,因为我总是太多的考虑别人,把自己放在最后,自己都常常感觉到内心受了委屈和正在忍让,而这诸多的忍让,似乎并没有换来对等的、甚至是丝毫的他人为我的一点点考虑和赞美,也许是身边的人不善于表达,或者是因为我太容易忘却。当红尘给我选定从陈圆圆莲花寺购得的星月菩提,我因此而完成习作《陈圆圆的优雅》,赞颂英雄美女的完美爱情,是圆圆的转身和隐退,成全了她一生最美好的情感和优雅的一生。红尘给予评价:分析理性,行文优雅从容。是的,我的确开始了理性的思考,尽管我很想感性的生活。红尘最擅长的是给母亲剪脚趾甲和掏耳朵,他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有责任和担当,他有好的厨艺,他有艺术品位,他常常与大自然的对话……都颇打动人心,但必须理性面对,就像陈圆圆的优雅转身。有这样一个不曾见面、不为聊天,经历和见识都很丰富的老师、朋友,应该也是很惬意的事情,人生不必完全感性,理性更显从容优雅,“灵性修养”方能超越身心的障碍,我想他是懂的。

沙洲

生活中有很多琐事与不快活,但是我却不想对灵性朋友诉说,感觉这样做很无聊,也是对对方的不尊重,现实的鸡飞狗跳总会将灵魂的交往世俗化,直至泯灭,感性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况且时空的障碍也只有靠灵的力量才能消除。理性做事与思考,才是久远和绵延不绝的吧!我突然就理解了一些靠灵魂缔结的婚姻,鲁迅与许广平,杨振宁和翁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等等的结合,全是一个“灵”字在运作,真不是世俗之人理解的那个样子,从世俗角度出发根本无法理解。越是针对心灵的朋友,越应该慎言现实,只要空谈理想、精神、灵魂,只谈柏拉图就好,与现实没什么事的,与红尘,只要有一串珠子可以匹配就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留学预科班大概费用下一篇: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