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思考

2022-09-13

在我国当前高校的声乐教学中,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需要把握两者的异同, 能够对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实现对声乐艺术的整体把握。本文即针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做出具体的分析, 进而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 在比较两者异同之后, 加深对两种唱法的了解。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同之处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同时我国当代声乐的重要流派, 也是学院派声乐的代表。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 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美声唱法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 发音时喉头较低, 音色较为明亮、丰润, 富有金属质地, 具有共鸣的特质。整体而言, 美声唱法要求起音轻松明亮, 对于音量的控制不是依赖于肌肉的涌动, 而是依赖于气息的流转, 是一种较为讲究套路程式的演唱方法, 对于每一个音节的运用都有一定的规律。民族唱法是在吸收了我国不同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而形成的演唱方法。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进行分析比较之后, 不难发现,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追求演唱技巧, 尽管民族唱法不似美声唱法的分类详细、讲究每一个演唱的方法与细节,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对演唱技巧的执着追求, 才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风的演唱风格。在演唱过程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均追求母音一致, 声情并茂、吐字清晰, 两者也都追求声音的连贯性。对于气息的运用上,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也都追求叹到哪就唱到哪儿。在这些方面的比对中可以发现, 同样作为学院派的两种演唱方法, 有着颇多相似与相通之处, 是当前教学需要关注到的方面。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不同之处

1、美声唱法有唱法之分

在美声唱法中, 会将人的声音具体划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等五个大的方面。更为细分之下, 男高音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英雄男高音三种;男中音和男低音中也可以细化出花腔歌唱家。女高音可以具体划分为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由此可见, 高中低部的划分, 是美声唱法的基本分类, 又事无巨细的进行了细类的划分, 歌唱如同一场布置精良的仪式, 每一场都有特定的范例要求。美声唱法音域宽广、声区统一, 表达过程中对于嗓音的运用已经达到一种器乐化的开发, 追求嗓音的丰美, 对嗓音的开发达到了一种极致, 并且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个性特征。美声唱法如同一件精致的晚礼服, 可以套在不同人的身上, 每一个配饰都有着独特的讲究及语意。美声的这些特点, 是民族唱法所不具备的。尽管美声唱法因此被认为是过分逞技, 囿于形式, 但是却也是其优雅的表现, 是其他唱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所在[1]。

2、美声唱法中有大量的气息对抗

前文已经提到, 美声唱法对嗓音的开发已经进入到一种近乎器乐化的方向上。在美声唱法中对嗓音有着严苛的要求。美声唱法中要求高音通透, 低音结实, 追求银色的纯净、金属质感以及声音的丰满。美声唱法追求泛音和共鸣, 对声音运用自如。这些规律在民族唱法中却又由着很大的不同。我国的民族唱法如同各个民族的交流发展, 不同民族或说相近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这也就形成了大背景下的各具特色, 特定的人群会有特定的韵味。很多时候, 民族唱法更适合体格小、嗓子薄、说话声音靠前的人来驾驭。民族唱法的特点可以通过丰富的假声运用中找寻, 也可以通过对“润腔”的把握与寻找中得到关注, 这些是民族唱法的特别之处。对于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对比中不难发现, 两种演唱方式在气息的对抗等中, 逐渐显示出强烈的不同之处, 把握这些不同特点, 也是掌握及区分两种唱法的关键所在[2]。

3、两者的演唱状态不同

不同的唱法有不同的演唱状态。在整体上观察可以发现, 美声唱法强调“状态——声音——情感”的走向, 而民族唱法则强调“字——情感——声音”的走向, 整体而言, 美声唱法追求演唱的状态与情感抒发, 而民族唱法追求字。两者侧重点的不同, 导致了演唱的状态, 带给观众的感官体验也有所区别, 故而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演唱风格等[3]。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作为我国声乐的两大重要流派, 掌握其异同, 有助于我们在声乐的学习与赏析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在对美声与民族教学的发展中进行思考, 比较两者的异同, 能够在一个较为清晰的角度去认知声乐的发展, 探寻声乐的源头, 追寻不同门类声乐的走向与发展, 这对于我们从横向理解声乐有积极意义。

摘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我国当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流派, 也是当前学院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很多人会对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进行比较, 探寻其异同。在观察中可以发现, 两种唱法既有相似相通之处, 也有着独特的特点。美声唱法更加注重技艺、有着明确的分类, 而民族唱法则成具有民族的特色, 把握两者的异同, 能够在声乐的学习中有所突破。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 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154.

[2] 吴晓.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 2011, 21 (11) :54—56.

[3] 郭楠楠.跨界演唱之我见——关于美声与民族唱法的思考[J].青春岁月, 2010, 23 (10) :31—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下一篇:改革《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热门文章

美声唱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