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养殖项目建议书

2022-09-12

第一篇:鸽子养殖项目建议书

鸽子养殖技术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南方诸省近年来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下面列出近年来一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

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

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南方诸省近年来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下面列出近年来一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1.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

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 3~4平方米,

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4 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

4.1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 龄种蛙繁殖力较强。4.2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配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石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 0.8m,面积4~10m2。池底铺垫鹅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利于种蛙栖息产卵。

池内水陆面积3∶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15cm左右,水质清新,pH值6~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最大,发情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依太阳刚要下山时为准),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4.3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份、水

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 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声“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声应和,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后抱对,拥抱刺激对配种母蛙是必要的,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延至9~10时,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 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 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造成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4.4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mm,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 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 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损失。石蛙的幼蛙,是蝌蚪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而成。

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

5.1 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一般8~ 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6~0.8cm,尾长1cm左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根据试验观察,可把蝌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蝌蚪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5.1.1 生长初期(1~10天)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 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 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5.1.2 生长前期(10~20天)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5.1.3 生长中期(20~50天)

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

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

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5.1.4 生长后期(50~78天)

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5.1.5 蝌蚪应分级饲养

,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如果您也想养石蛙,那得给您提个醒,从受精卵到蝌蚪的生长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幼蛙、成年蛙,最关键的是水质的问题。近年来石蛙的野生资源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石蛙人工养殖的成功,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饱了人们的口福。不过第一年你就不要想赚钱了,你得繁育种子呀!现在各大城市的价位相差甚远,比如说成都批发价160一斤,以以上数据看的话你可以轻松算出你一年可以赚多少钱了!祝你成功!赞同47| 评论(3)

第二篇:养殖项目建议书

贲红村绿色生态养殖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名称:兴和县鄂尔栋镇贲红村绿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绿

色生态养殖项目

二、 项目地点:兴和县鄂尔栋镇贲红村村西南200m处

三、 责任人:宗明联系电话:18947408833

四、 建设内容及规模:该项目占地面积5000m2,拟建成办公用

房2间,病理解剖实验室1间,消毒防疫实验室1间,育种实验室1间,食堂2间,水房1间,卫生间2间,水井1眼,动物饮水设备50件,饲料生产设备8件,承包饲料生产基地500亩,新建羊舍50间,购进种基础母羊2000只,种公羊40只,青贮窖1500m3,

五、 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440万元,土地建设(房屋建造)

费用60万元,青贮设施:10万元,场内设施建设(饲喂设备)20万元,饲料生产基地建设25万元,饲料生产设备15万元,种基础母羊300万元,种公羊:20万元,防疫3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

六、 资金来源:财政:300万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63万

七、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

第一年:出栏6000头商品羊,产值360万元,可带动50户150人年增收68%,增加就业岗位200人。

第二年:出栏15000头商品羊,产值900万元;可带动100

户300人年增收200%,增加就业岗位400人。

第三年:出栏30000头商品羊;产值1800万元。可带动150户300人年增收500%,增加就业岗位600人。

八、总结: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黄金之年,也是国家对农村扶持政策较多、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结合兴和县提出的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兴和的总体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型农业和畜牧业,这就给建设绿色生态养殖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兴和县鄂尔栋镇优越的自然条件给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具有发展规模化的绿色生态养殖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该项目由农牧业毕业的大学生牵头,以鄂尔栋镇周围的养殖户参与组成的绿园农民专业合作,科学的企业管理,专业的养殖技术,前瞻的发展眼光是我们异于他人的成功的关键。

兴和县绿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三篇:养殖小区项目建议书大全

金川区双湾镇2012年许家沟村生态养殖园

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金川区双湾镇许家沟村生态养殖园区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建设地点:双湾镇许家沟村

(四)主管单位:金川区双湾镇人民政府。

(五)实施单位:金川区双湾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六)配合单位:金川区委农工办、金川区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电力公司等。

(七)建设内容及规模:新打机井1眼,铺设输水管道

1.8公里,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5公里,道路绿化1.5公里;新建养羊小区1个,2011年建成舍饲暖棚圈10座0.4万平方米,养殖规模达到0.5万只;新建肉牛养殖小区1个,建成牛舍6间0.3万平方米,养殖规模达到600头以上;

(八)总投资:项目概算总投资240万元。

二、项目概况

许家沟村生态养殖园区位于金川区双湾镇中部的许家沟村南部,距市区北部环城公路直线距离0.5公里,东临金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宽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利用许家 - 1 -

沟村地理优势和农业发展潜力,计划新建一个养殖产业化园区,以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

项目总投资240万元,现已建成规模养羊场1个,规模养牛场1个,新打机井1眼。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农业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务院领导多次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这就为发展现代农业指出了方向。项目建设通过集约使用土地,实施高效养殖模式,探索发展循环养殖业、生态农业的新路,完全符合中央农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2)项目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实践证明,单一型、粗放型、掠夺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项目建设,推动高效生态养殖业发展,是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养殖业的必由之路。

(3)项目建设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敏感,不仅要求“吃得饱”、“吃得好”,更加追求“吃得科学”,特别关注食物对人健康、营养、安全和生态的要求,关注生产环境对农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农业千家万户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不可能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在这种形势下,集约发展养殖业,建设两型高效示范园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迫在眉睫。

(4)项目建设是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项目建设通过生物链循环和产业链延长,可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周边农民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共享产业化经营成果,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利用项目建设形成的养殖园区、沼气池循环使用畜牧养殖的废弃物等有价值的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有机结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也是开辟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途径。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舍饲养殖业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

出,比重增大,发展快,效益高。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及地方“十二五”规划中草场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草为主、生态环境建设、休牧禁牧、舍饲圈养等方针都为本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从拟定项目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及农牧林水等基础建设来看,项目具有可行性,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一是牲畜改良舍饲圈养,有利于减轻严重恶化的草场的负担,恢复植被;二是双湾镇有足够的饲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适合于进行青贮,养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证,项目实施有现实的可行性。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主道路

采用水泥面路,长1000米,3米宽,水泥路面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道路两边栽植树木绿化。

(2)循环道路

道路长500米,宽2.5米,联系各圈舍。便于物资运输、人流及观光。

(3)给水工程

新打机井1眼及配套附属电力设备,铺设输水管道2公里,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5公里。

(4)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设计:园区就近与已有的旱水塘、水渠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灌渠形成排水体系,

雨水就近排入渠道或旱水塘。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排渠。

(5)电力、通信

养殖园区安装专用变压器一个,功率为200KVA,高压部分采用架空输送,线路长度1000米。低压部分架空输送、一部分使用电缆埋地,线路长度500米(含园区内)。

(二)养殖区建设:新建养羊小区1个,2011年建成舍饲暖棚圈10座0.4万平方米(户均400平方米),引进优质能繁母羊1000只、种公羊60只,养殖规模达到0.5万只;新建养牛小区1个,建成牛舍6间0.3万平方米,养殖规模达到600头以上。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0万元,养羊小区100万元,养猪小区80万元。

(二)资金筹措:银行贷款120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50万元,申请省市区补助万元7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出栏畜禽0.5万头(只),实现产值480万元。

(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分析

本项目以循环养殖业为基本设计思路,采用生态养殖业模式建设,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土地

资源浪费,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不仅可产生大量优质有机肥生物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产生沼气,为示范园提供燃料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收集产生的家畜粪便、垫草处理后作为农家肥料,对保持新农村建设的环境卫生、生态环境均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带动可以对项目实施区域及至许家沟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起到优化调整的作用。通过本项目园区和周边地区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可迅速提高周边地区养殖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的文化素质,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观项目建设,接受技术培训,可较快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科技应用水平。

第四篇:蚯蚓养殖基地的项目建议书

二0一二年五月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蚯蚓养殖基地项目 1.1.2 项目建设单位

个人

1.1.3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 项目建设地点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

1.1.5项目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刘健 13791988326 1.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2.1项目提出的背景

蚯蚓不紧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在养殖业的发展中蚯蚓养殖以成为不可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猪、鸡、鸭和一些特产养殖将需要大量高蛋白饲料,由于养殖蚯蚓成本低,产出效益高;蚯蚓养殖将是今后重点养殖推存项目之一。但是现在,我国对蚯蚓的养殖业明显表示出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建议在潍坊市昌乐县建立一个蚯蚓的养殖基地,鉴于昌乐县有广大的农田并建设有多家养殖场,因此可以成为此养殖基地的良好的试验基地,并且可以在这些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将蚯蚓的用途应用到其他方面,以期获得更好地经济收益,并对环境的美化做出相应的贡献。 1.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是根据潍坊市“十二五”发展计划提出的畜牧业发展目标进行实施,是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优势,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蚯蚓养殖业,有利于解决当地土壤缺肥,有利于解决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地方经济。 第一,蚯蚓能够改良土壤,能大大地肥沃土壤,促进植物的生长。 第二,蚯蚓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饲养效果好,且动物吃了后,生长健壮,疾病大大减少。

第三,蚯蚓也是很重要的药材,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例如蚯蚓可治疗许多妇女病及小儿受惊等疾病。 第四,蚯蚓的养殖简单且投资较低。 1.4.1建设规模

蚯蚓养殖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出产干蚯蚓30吨。 1.4.2建设内容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沟槽,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 cm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维修养殖基地道路350米,水电线路改造100米,购买仪器设备3台套。 1.4.3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28万元,购置设备10万元,其它费用12万元. 1.4.4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50万元,拟申请国家投资金30万元,养殖场自筹资金20万元。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2.1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最早在距今 2500 年以前的 《 诗经 》 中已有记载; 《 小戴礼记 》 的 《 月令 》 篇也有记述:“孟夏之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 ;唐代东方虬的《蚯蚓赋》中对蚯蚓的形态、习性等更有绘影绘声的描述: "雨欲垂而乃见,暑既至而先鸣,乍逶迤而鳝曲,或宛转而蛇行。内乏筋骨,外无手足,任性而上,击物便曲”。当然对蚯蚓的全面记述,应首推明朝李时珍的 《 本草纲目 》 ,嗣后还有 《 草木经 》 、 《 本草纲目拾遗 》 等,对于蚯蚓与人类的关系有新的认识。近代我国著名学者陈义教授,以毕生精力从事蚯蚓研究,是我国蚯蚓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一)传统药材,沿用至今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用蚯蚓及蚓粪治病的记载。蚯蚓在中药里叫做“地龙”,是一味传统的药材,已沿用至今。蚯蚓性寒,味微咸,具清热解毒之功效。李时珍 《 本草纲目 》 中,由蚯蚓配制的药方就有 40 余种。“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痉蛊毒,杀长虫。化为水,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疽。温病,大热狂言,饮汁皆瘥。炒为屑,去蛔虫。去泥,盐化为水,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涂丹毒,傅漆疮。葱化为汁,疗耳聋。治中风、痫疾、喉痹。解射罔毒。干者炒为末,去蛇伤毒。治脚风。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瘪婷耳,秃疮凛疲,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蛐蜒人耳”。用蚓粪有 21 种药方,主治多种疾病。“主治赤白久热痢,取一升炒烟尽,沃汁半升,滤净饮之。小儿阴囊忽虚热肿痛,以生甘草汁入轻粉末调涂之。以盐研傅疮,去热毒,及蛇犬伤。傅狂犬伤,出犬毛,神效”。在国外,用蚯蚓和蚓粪治疗疾病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在欧洲,曾记载用烤干的蚯蚓和面包一起吃,可治好胆结石、黄疽病,还可用于孕妇催产或助产。此外,用蚯蚓的灰和玫瑰油混合,可以治疗秃头;也可用蚯蚓治疗痔疮、流行性腮腺炎、口疮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地方吃蚯蚓,以达到壮阳、生乳、滋补之目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蚯蚓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深人的研究,证明蚯蚓具有多种的药理功能,并在临床上做了不少实验,业已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据分析,蚯蚓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地龙毒素、黄嚓吟、抗组织胺、胆碱、胆甾醇、核酸衍生物、 B 族维生素等多种药用成分。地龙素内主要含有酪氨酸,可扩展支气管,有抗组织胺作用,能缓慢降低血压,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B 族维生素有解热的功能。目前已能科学地从蚯蚓体内提取蚓激酶,用于治疗脑血管梗塞等病症,并且蚓激酶口服或注射液已投放市场,业已证明,蚯蚓完全可用于临床治疗。它们具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抗惊厥等功效,能治疗水肿、闭尿、慢性肾炎、高热烦躁、抽搐、疹毒内攻、闭经、半身不遂、麻木、咳嗽急喘、肺炎、结核、支气管扩张、小儿急慢惊风,狂、癫、痛,高血压、口眼歪斜、风湿、痹症、膀肤炎、膀胧结石、黄胆等多种疾病。无论是偏方、验方中均可见到蚯蚓这味中药。蚯蚓的浸出液还可治疗丹毒、鳃腺炎、溃疡等。除此而外,蚯蚓的浸出液还可用于美容保健品。如将蚯蚓浸出液加人膏、霜、膜中,可消除雀斑,防止太阳辐射等,是很好的保健护肤品。

(二)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食品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淀粉类转向蛋白质类,尤其一些经济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肉类食物几乎占人们食品的1/2左右。为满足人们对蛋白质食品的需求,世界各国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发展迅速,但是,饲料生产,特别是蛋白质饲料不足已严重引起传统重的问题。由于环境污染,加上对传统的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严重不足。因此,开辟蛋白质饲料的新来源就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蚯蚓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2 市场价格预测

全国蚯蚓批发价大约为34元/公斤,市场价格较为平稳。蚯蚓种批发价为75元/公斤,200元/箱。 2.2 销售方案

首先我们要创第一个潍坊市安全、绿色、无公害的蚯蚓品牌,以此来体现我们的饲养管理水平,然后通过朋友、网络等途径来扩大我们的声誉,使之成为知名品牌。

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3.1 建设地点及布局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 3.2 建设条件

3.2.1 自然概况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内陆,隶属山东省潍坊市,东距潍坊城区25公里,西界临朐、青州,南与安丘隔河相望,北与寿光接壤。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昌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从北部通过,309国道横贯东西,县内公路四通八达。城区居县境内北部,商业、通讯、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齐全。高密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 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1.7℃, 无霜期平均187天,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09.6毫米。 3.2.2 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宽松;二是养殖的操作方便,投资小,回报快;三是饲料来源丰富;四是有广阔的试验区域,自然条件优越。

第四章 建设规模

4.1 建设规模

根据昌乐县当地的资源条件,建设蚯蚓养殖试验田,确定本项目生产规模为年出产蚯蚓30吨左右。

第五章 项目方案设计

5.1 主要蚯蚓种简介

蚯蚓俗称土龙、灿鳝、寒蚓等,中药名地龙。在动物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迄今为止,全世界己发现的蚓有2 520余种,分陆生Ak蚓和水生4E Z1 2大类,其中绝大部分为陆生E蚯。

我国记载的蚯蚯有160余种,除少部分高寒地区和盐碱及沙漠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但生长发育快,繁殖能力强,适于人工养殖的种类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环毛蚓属、爱胜蚓属和异蚓蚓属。

具有一定养殖价值的种类有湖北环毛蚓、参环毛蚓、秉氏环毛蚓、威廉环毛蚓、烛茎环毛蚓、通俗环毛蚓、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灰暗异蚓和背暗异蚓等:其中养殖最多的是赤子爱胜蚓,虽然其个体中等偏小,但在室内外均可养殖。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大平2号、北星2号、太湖红蚯蚓等都是赤子爱胜蚓的优良品种。威廉环毛躬I个体中等大小,分布广泛,抗病力强,生长发育较快,适于在绿肥田、饲料田、果园等地养殖,用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5. 2 蚯蚓的饲养管理 室外养殖场地选择 :

一、场地要求

1.背向太阳、通风、排水良好,以适应蚯蚓喜阴暗,昼伏夜出的习性。

2.场地应能防水浸、雨淋。

3.避开人场嘈杂、噪声、震动严重的地方。

4.无农药和其他毒物污染,并能防止鼠、蛇、蛙、蚂蚁等的危害。

二、水质要求

水干净、卫生、无污染,最好使用地下水。

三、土质要求

1.最好使用腐殖土,严禁使用粘土。 2.酸碱度呈中性。

养殖方式:

一、池养

可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池养殖。

在室内用砖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垫上10厘米以上松土。或建成长2米、宽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砖直接垒池。如果地势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湿度。

二、养殖床养

在地面上直接铺饲养土做成养殖床,养殖床面积5~6平方米大小,四周设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作防护沟。

三、缸养

在缸底钻1~2毫米圆孔用于排水,铺上10厘米厚的饲养土。

四、盆养

可利用花盆等器饲养。适合养殖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受胜蚓10~70条。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这种养殖方式,盆内土壤或饲料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注意掌握。

五、箱和筐养

可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养殖箱的底产部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毫米。

六、箱式立体养殖

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相重叠起来,可以进行立体集约化养殖,这是目前常采用的养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与架子。架子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水5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饲养架子上,一般放4~5层。

在箱中垫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盖透气的防逃网。养殖时,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清洁与室内卫生。

七、沟槽养殖

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养殖。沟槽长10米,宽2米,深60~80毫米。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

沟底铺15厘米厚的饲养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盖,可放养3000~500只蚯蚓。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饲养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

八、园林与田间养殖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宽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粪、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养殖方式不宜在种值有柑橘、松、枞、橡、杉、桉等园林中开沟放养。

九、半地下室养殖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十、地下窖养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阴暗潮湿保温的地点进行养殖。

十一、塑料棚室养殖

可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养殖蚯蚓。 十

二、简易堆料养殖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而成;

3.下种:将堆制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铺于选定的地点,堆料宽1~1.2米,厚15厘米。均匀投入含卵块及幼蚓的蚓种,上面再覆盖厚5厘米的堆料; 5.3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 蚯蚓与环境保护 我们知道,蚯蚓是腐食性土壤动物,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所以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是属于分解者。在这一环中蚯蚓的作用仅次于土壤微生物,超过其他土壤动物。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蚯蚓在地球上分布广,数量多,而且生物量也大,这是一项巨大的生物资源。蚯蚓每时每刻无不对于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默默辛勤耕耘着。无论在农田里、花园里,还是高山、草原、森林土壤中均可见到蚯蚓的踪迹。蚯蚓的分解、转化能力很大。通常人们知道土壤微生物对死亡的动物尸体、植物残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植物的落叶、秸秆,动物的甲壳和角质等,必须先经过蚯蚓等土壤动物的破碎,微生物才能进一步分解。据报道,一般苹果园每亩有干落叶 80 千克左右,入冬前 90 %以上均被蚯蚓拖人土穴中,逐渐吞食。在温带森林里,每亩有 166 . 7 一 244 . 0 千克落叶,热带森林中每亩有 366 . 7 一 1 000 千克的落叶。这些植物的残渣主要先由蚯蚓破碎和分解,然后再由喜氧和厌氧的微生物分解、消化掉。在草原上,许多枯草和牲畜粪便主要靠蚯蚓的破碎和分解。由此可见,由于蚯蚓的存在,大大加速了许多有机物的腐殖质化过程。这些业已被无数试验和自然现象所印证。

由于蚯蚓的掘穴、松土破碎、分解有机物,更为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蚯蚓的消化道即成为某些土壤微生物继续活动的场所。蚯蚓的分解功能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参与了自然界碳氮循环,能将有机碳还原成无机碳,分解、消化和同化各种形式的氮。如果在地球上没有蚯蚓等参与分解、还原,那么就将尸体遍野,这种可怕的情景是难以想象的!地球也将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星球。正因为蚯蚓积极参与了物质循环,使之处于平衡状态。在现今的社会里,如果人们违反自然规律,只向自然界索取,而不注意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破坏生态的平衡,那么社会就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例如,在农业生产上过分依赖化肥,虽然在短期内或许作物增产,可是土壤板结、酸化,使土壤内的微生物以及其他土壤动物活动条件恶化,数量锐减,土坡肥力减低。由于滥施化肥或农药,还可导致有些病虫害迅速蔓延,致使农由生产力降低。

蚯蚓能分泌出许多特殊的酶类,有着惊人的消化能力。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蚯蚓这一特殊功能来处理生活垃圾和许多有机废弃物,已成为现实。据报道在美国洛杉矶市蚯蚓养殖场饲养蚯蚓 100 万余条,每月即可处理垃圾 7 . 5 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公司养殖蚯蚓 5 亿条,每天可处理废弃物 2 000 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克劳克利用蚯蚓每周可处理垃圾 20 吨,同时可获得十几吨蚓粪和大量的新鲜蚯蚓,供花圃、农场以及其需要。

现今工业废弃物,如食品加工、酿造、造纸、木材放工以及纺织等产生的有机物 ― 浆、渣、污泥等都可用蚯蚓来处理。在日本有的造纸厂利用蚯蚓来处理纸浆污泥,不仅改善了环境,消除污染,而且还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例如,一般年产 10 万吨纸的造纸厂,每年约有 4 . 5 万吨左右的废弃纸渣,如果用蚯蚓来处理,即可生产出 0 . 2 万吨左右的蚯蚓, 1 . 5 万吨左右的蚓粪,这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此外,某些水蚯蚓,如霍甫水丝蚓、中华颤蚓、尾鳃蚓等均可生活在缺氧环境的水体里,而且还可大量繁殖,净化被污染的水体。

第七章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按占地15亩计算) 一 年投入支出: 1.用饵料(牛粪,猪粪,鸡粪,养蘑菇下脚均可) 3000立方米 每立方米10元 计30000元

2. 自繁蚓种600公斤 每公斤按成本20元计 共12000元

3.占地费15亩 每亩200元 计3000元

4. 水电工具计2000元

合计:元 二 年收入:

1、 蚯蚓 30000公斤 每公斤2元 计60000元

2、蚓粪 6吨 每吨150元 计90000元 合计:150000元 三 纯利润:

150000-47000=103000元 合作方式:共同合作

随着人工养殖蚯蚓产品不断开发利用,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我国人工养殖蚯蚓事业的健康发展,产品现需求大批量生产,开发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本厂决定将和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联合办场,共同合作。

实践证明,每天30头牛所产的粪可养蚯蚓一亩,每亩可年产蚯蚓3吨,蚓粪60吨,可增收入15000元。每头牛可增收500元,在一个县,如能用1.5万头牛,所产牛粪养殖蚯蚓,即可增加收入7百万元以上。可形成一种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可使2000户农民,每户增收近4000元。养蚓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养牛的发展,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八章 总结

本项目符合国家“十二五”计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要。该项目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职工、农民收入,改善产业结构,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项目的实施将对山东省潍坊市农业发展与蚯蚓业的巨大腾飞起到巨大的作用。 项目改建遵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标准,建设地点选择适宜,采用的生产工艺先进,技术路线可行,产品质量有保障。 经济分析表明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的实施还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第五篇:肉牛养殖项目建议书代写

项目名称:肉牛养殖项目建议书代写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x 传真:xxxx 编写时间:xxxx 主管部门:x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5月2日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这里是郑州经略智成为您提供的肉牛养殖项目建议书,随着国内肉畜饲养和养牛业相关体系的发展,中国肉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牛肉的产量每年递增20%左右。目前,肉牛生产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模式化经营的资源利用上还存在很大潜力,值得开发。在此郑州经略智成用专业告诉你如何实现畜牧场和商业效益的对接。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

1.项目拟建地点

2.项目建设规模与目的

3.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二章、市场预测

在肉类产品结构中,来自草原的动物蛋白生产则以其自然、安全、生态、绿色的诸多特性,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时尚潮流。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牛羊肉产品贸易量不断增长,专家预测,世界牛羊肉产量仍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我国的周边国家及地区是牛羊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肉类是重要的民生食品,在全球食品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大国之一,肉类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牛羊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断健全,对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潜力巨大。

一、肉牛养殖行业市场供应预测

二、肉牛养殖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三、肉牛养殖行业目标市场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六、市场风险

第三章、肉牛养殖产业竞争现状

我们的优势:牛肉品质佳,牛肉含瘦肉多,高蛋白(20%),低脂肪少(9%),营养丰富(含人体营养所需的全部安基酸)维生素A的含量较其它畜禽肉高,且味道鲜美,柔嫩多汁,易于消化。 肉牛属于节粮型草食农畜,饮料转化率高,是政策鼓励发展的方向。市场需求大,根据统计,世界人均牛肉占有量达10公斤,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到30公斤,而我国现有牛存栏头数1.38亿头,牛肉人均只有4.3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 第四章、产业发展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重视牛肉食品,发展肉牛是市场的需求,是人们改变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肉牛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为就目前我市养殖业和人们生活的现实情况分析牛羊肉价格走高的原因:一是市民饮食结构调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身体的保养,由于一些疾病的出现,使不少人不敢吃猪肉,而牛羊是草食动物,因此为绿色食品,更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二是货源紧缺。从我市乃至全国来看,猪肉消费量逐年下降,牛羊肉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而从农村实际来看,农民养猪的多,养牛羊的少,年轻力壮的农民多数都在外打工,唯有少数年老的人养殖且还是散养。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牛、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食物,我市人们又非常喜好羊肉汤,因此牛、羊肉需求会进一步加剧。

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粮食利用率高,而粮食作物的秸秆利用率较低,这也为发展养牛、养羊提供了方便条件;从目前我市养殖的情况看,现有的牛羊生产规模,连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也满足不了,农户们可以放心发展牛羊养殖业。 第五章、 肉牛养殖项目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第一节 行业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第二节 不同企业群体的渠道方式分析

第三节 渠道新策略

一、新的销售渠道

二、渠道整合

第六章 肉牛养殖项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肉牛养殖项目行业产业链介绍 第二节 2012年肉牛养殖项目行业上游产业分析

一、上游产业生产情况分析

二、上游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上游行业对肉牛养殖项目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肉牛养殖项目行业下游产业分析

一、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二、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下游行业对肉牛养殖项目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六节 上游重点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行业规模

二、供求状况

三、财务情况

四、运行特点

五、发展趋势

六、上游子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七节 下游重点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行业规模

二、供求状况

三、财务情况

四、运行特点

五、发展趋势

六、下游子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七章、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项目技术方案

二、项目主要设备方案

三、项目工程方案 第八章、项目财务评价

一、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财务价格

2.计算期与生产负荷

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

4.其他计算参数

二、项目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项目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四、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2.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3.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4.项目借款偿还计划表

五、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2.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项目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2.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七、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项目风险分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二、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三、项目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十章、 肉牛养殖项目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第十一章 肉牛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肉牛养殖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肉牛养殖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二章 肉牛养殖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2.危险性作业的危害

二、安全措施方案

1.采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工艺和设备 2.对危害部位和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3.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4.职业病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

三、消防设施 1.火灾隐患分析 2.防火等级 3.消防设施

第十三章 肉牛养殖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肉牛养殖项目组织机构 1.肉牛养殖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肉牛养殖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和体系图 3.肉牛养殖项目机构适应性分析

二、肉牛养殖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1.生产作业班次

2.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素质要求 3.职工工资福利 4.劳动生产率水平分析 5.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6.员工培训计划

第十四章 肉牛养殖行业投资项目建议

一、项目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二、项目推荐方案的优缺点描述

三、项目主要对比方案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下一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