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地项目建议书

2022-10-05

第一篇:农业基地项目建议书

设施农业基地项目建议书

王楼乡孙刘黄村设施农业基地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设施农业基地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王楼乡孙刘黄村

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500万元,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拟建设日光温室80座,占地200亩;二期规模达到日光温室200座,占地400余亩。

4、项目申报单位:汇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注册)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建设日光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水果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既可以使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又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近年来,设施农业特别是设施果菜业以集约化生产、组织化经营、技术化支撑、政策化扶持而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蔬菜、水果中的高档次高质量的产品需求不断加大,而农产品的设施种植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在我乡发展日光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发展前景广阔、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广大农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要求和积极性非常高。

—1—

三、效益预测及发展前景

日光温室种植一年两茬,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高档蔬菜、水果,以西红柿、草莓、甜瓜为主。预计每亩温室年可实现纯收入15000元。项目建成后,基地可吸纳12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每人年收入可达8000余元。同时,计划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两到五年时间内,带动200户农户,再发展高效设施农业600亩至800亩,每年可帮助农民创收900万元至1200万元。下一步,公司拟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有机肥生产发酵基地以及储藏冷库,积极开拓市场,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力争覆盖方圆800公里的大中小城市,形成从种植到储藏到销售的链条,构建大的农业生产产业链,打造公司全国知名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四、组织与管理

汇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和组织实施。公司聘请山东寿光和江苏邳州技术专家和人员负责具体的技术指导、技术推广、跟踪服务,并对农户发展设施农业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公司对农户的设施建设和育苗、施肥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臵,并与农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形成规模化采购、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销售,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销售收入。

五、建议

该项目建设对我乡甚至对我县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积

极意义。因此,恳请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对本项目前期基础设施(水、电等)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汇 报 材 料

××县农牧局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项目承担单位××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根据项目批复,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督,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县辖2乡5镇,71个行政村,2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总户数3.87万户,农业人口15.1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降水量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

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蒸发量高达1801毫米,为年降水量的6.8倍,是传统旱作农业县。早在200多年前,就发明了旱作砂田抗旱技术,它具有蓄水保墒、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保肥压碱等功效,且一次性投入使用15—20年,是甘肃砂田旱作种植的发源地。截至目前,全县22万亩旱土地中,砂田面积11万亩。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旱作农业效益低下,旱地播种面积逐年减少,通过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实施,将地膜覆盖、集雨补灌和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等现代农艺节水措施与传统的砂田种植相结合,采取旱砂田地膜覆盖种植西甜瓜套种花生,旱土地推广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玉米,使旱作区种植春小麦为主的种植模式向以种植西瓜、甜瓜、马铃薯、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模

式转变,通过作物种类品种的合理搭配,尽量调整作物水分临界期出现在雨季,同样能达到避旱、保产、高效的目的。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充分挖掘传统旱作农艺及工程措施潜力,综合运用现代旱作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以优化资源配臵为核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通过土壤化验室维修改造、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及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利用我县砂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铺压砂田和老砂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推广“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栽培、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红砂马铃薯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旱作砂田轮作倒茬、机械耕作保墒等技术,使传统抗旱措施和现代旱作科技成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旱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项目来源及目标任务

××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的可行性批复和甘肃省农牧厅的实施方案批复,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实施的。项目期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实施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2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4.8万亩,旱砂马铃薯面积1.5万亩。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1万亩(黑石乡7000亩、水阜

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0.9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开展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农民0.5万人次。铺压砂田1000亩。在示范基地内完成田间道路建设12.8km,改造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日光温室20座,土地平整0.2万亩,深松改土0.8万亩,引进及推广新品种0.4万亩。维修改造土壤化验室320㎡,新建旱情墒情监测站24㎡,购臵相关仪器设备100台(件),旱作农业机械247台(件)。

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1.4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中心乡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2.6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达到4800万元,实现年增值1600多万元,带动全县旱作砂田播种面积由3.2万亩(2009年)增加到5.8万亩,旱土地播种由2.1万亩(2009年)增加到3.7万亩。

1、土壤化验室改造

投资19.6万元对县农技中心现有化验室的清洗室、浸提室、分析室、剂量室、蒸馏室、烘烤室、速测室、原子吸收室、光度室、玻璃仪器室、土样室、药剂室等全部进行了墙体粉刷、门窗更换、化验平台、污水处理等维修改造,完成改造面积320 m。 改造一新的农技中心化验室已投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肥料、土壤和植株样的化验要求。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

在九合镇头沟村,新建砖混结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用房 24㎡,占地2亩,总投资3.9513万元。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0年6月竣工,采购高智能土壤墒情多参数测试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水分快速测定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仪器设备9台(套)。

3、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一体化改造

在西电园区改造日光温室20座,共计投资47.8481万元。每座温室配套20m水池1座、长60m集雨槽、微灌施肥系统,已投入使用。平均每座温室可产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3700公斤增加到了5800公斤,平均每座温室产值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1.3万元增加到2.4万元,总增产值22万元。

4、铺压砂田

在九合镇三坪村、头沟村、朱家井村完成新铺砂田1040亩,开挖砂源点3个,方便了群众取砂压砂。

5、旱作技术核心示范区建设

32 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通过两年的测产,示范区旱砂西瓜平均亩产达到2830公斤,增产730公斤,增效876元。

6、农田平整

在九合镇2个行政村维修整理0.2万亩,平整采用机械进行运土平整,用水平仪测量,使耕地土地平整度在1/600以内。

7、机耕道维修

建设农田道路12.8km,其中:九合镇三坪村3.4 km,头沟村2.4 km,水阜乡彬草村3.2 km,黑石乡白崖村3.8 km。该路采取对自然地基整平、夯实,做5.0m宽路基,使地基土干容重达到1.7kn/m以上,路面宽4.0m,路面铺设10cm厚砂石。田间机耕道的维修,改善了田间道路,使项目区因道路不畅弃耕土地得到了复耕。

8、深松耕

利用深耕犁和深松机,对基地0.8万亩耕地土壤进行40-50cm的深翻,在夏季闲茬时期,深翻土壤,活化和加厚耕作层,同时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也可在冬季严寒,深翻土壤,冻死病虫卵。

9、生物配肥

针对项目区农田有机肥投入少,且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的

5

3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生物肥料,疏松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一是发展绿肥,逐步推行粮—肥型种植模式,稳步提高绿肥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业,通过养畜来积肥,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人畜粪便,使之全部归田。三是抓好各类作物的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秸秆,积极推广秸秆切碎和堆腐还田技术及沼渣利用。四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的杂草等,积好焦泥灰等农家土杂肥。每年亩施优质有机肥不少于2000kg。

10、测土配方施肥

在项目区3个乡镇完成采集土样500个,通过化验测试,示范推广配方肥面积5.6万亩。

11、试验示范研究

在黑石川乡白崖村开展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品种、密度、播期、不同覆膜方式、不同栽培模式、除草地膜的试验示范5项(次)。布设品种试验1亩,不同播期试验2亩,顶凌覆膜与秋覆膜对比试验示范2亩;在九合镇开展旱砂西瓜农用注水机试验3亩,新品种试验2亩;购买生物有机肥150吨,示范1000亩,编写发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规程、旱砂地膜西瓜栽培技术规程,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基础。详见技术总结。

12、新品种展示

引进示范玉米、花生抗旱新品种3个,8400公斤(其中:玉米3900公斤,花生4500公斤)。在白崖、彬草、头沟、三坪、朱家井等5村设立新品种展示田8800亩。

13、旱作农业新技术培训与推广

购臵培训设备87台(套),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分别举办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深松耕技术”、“农用注水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40期,印发技术资料3500份(册),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完成旱作农业新技术推广2.6万亩,占计划2万亩的130%。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等作物1.4万亩。

14、旱作农业机械集成示范

根据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技术示范推广的需要,配套起垄机,旋耕机,农用注水机、卷帘机等机械247台(套)。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中,集成旱作农业机械示范展示,推广农用注水机注水、增施农肥调水、全膜覆盖保水、垄沟集雨增水的“四水”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全县旱作农业新技术运用水平。

四、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项目完成投资355.1662万元,土建及田间工程完成投资240.1101万元(乡镇筹资31.9107万元,农户自筹22万元);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拨入中央资金300万元,专户利息收入1.257837万元。项目资金总支出301.2555万元。资金支出主要用于:

(一)土建及田间工程投资186.1994万元。其中:

1、土建工程23.5513万元

(1)土壤化验室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积320㎡,投入资金19.6万元。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新建土壤旱情墒情监测站24㎡,总投资3.9513万元。

2、田间工程162.6481万元 (1)铺压砂田50万元。 (2)农田道路28.8万元。 (3)平整土地15万元。 (4)土壤改良21万元。

(5)日光温室改造47.8481万元。

(二)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其中:

1、农机具34.4435万元

2、监测设备9.327万元

3、培训设备8.9135万元。

4、日光温室节灌系统1.6646万元。

(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其中:

1、新品种引进9.25万元。

2、集成技术示范38.266万元。

(四)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其中:

1、农民培训6.059万元。

2、技术人员培训2.128万元。

(五)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其中:

1、项目评审费0.3万元。

2、可研报告编制费1.2万元。

3、管理费3.474万元。

4、其它费用0.0305万元。

五、项目管理情况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项目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管理,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财政、建设等部门单位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负责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检查监督建设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实施,加强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项目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田间技术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2、制定方案,明确目标,确保了项目有序实施。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研究,编制完成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实施计划及工作重点,对各成员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切实把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严明纪律,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按期实施。项目下达

后,县财政对项目的按期正常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及时拨付了中央资金300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解决,我们动员项目区农户出资出劳,确保了项目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贯彻执行农业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规定要求,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浪费,无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有限的资金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4、严格程序、公开透明,确保了项目保质完成。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的“四制”建设规范要求。项目的土建工程和重点仪器设备采购实行邀请招标,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合同制,明确了职责、权利和义务,项目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5、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推广了旱作农业新技术,采取基地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不断探索和普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引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应用转化率。采取专家集中授课或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旱作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运作管理水平及技术人员、农户的科技意识与技术水平。并加强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站等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项目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和联合攻关。

六、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新增固定资产124.0834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设施工程和配套的仪器、机械设备等。项目实施后,建立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 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2万亩。通过各项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区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比半膜玉米增产162公斤,旱砂西瓜由项目前的2100kg/亩增加到2830kg/亩,“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较不覆膜西瓜亩增收876元,年玉米增产194万公斤(2元/公斤),增产西瓜、花生1022万公斤(1.2元/公斤),项目区年总计增产1200万公斤,可直接增收益1600多万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320元左右。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不但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使他们的居住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得到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极大丰富了市场的需求,确保了当地的粮食安全。通过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民科技人才,使农民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土壤农化检测水平,能够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求,极大推动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旱作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成了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通过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化验室的改造和相关设备的配套等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

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覆盖保墒、机械化旱作节水等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及使用,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全县的旱砂西瓜和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项目区的旱作农业单位生产效益得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生态效益

通过铺压砂田、平田整地、垄沟种植、地膜(砂)覆盖及土壤改造培肥,大大地保蓄了土壤水分,为旱地作物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可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降低耕作强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及覆盖度等,可极大地减少地表风蚀量,既有利于旱作农业区生态恢复,又有利于保土保肥,更有利于缓解“沙尘暴”的发生,维护生态安全。

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作物产量和副产物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为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项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工作经费短缺。旱情墒情检测站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县乡财力匮乏,日常工作经费筹措较为困难,导致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工作力量薄弱。我单位现有技术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人员短缺,加上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先进的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工作任务艰巨。××县是黄土高原具有悠久历史的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为260mm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1mm以上,为年降水量的6.8倍。常常发生冬旱连春旱的持久性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工作量大,任务重。

4、监测体系不完善。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定局限,将给旱情墒情检测监测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请上级主管部门每年解决一定的防治及正常运转经费。

5、农民科技素质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接收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创造一切条件加以解决,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干部的培训力度,尽快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

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对项目区农民技术员、种植户进行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水平。

2、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检测机构,加大旱情墒情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监测站作用,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

3、进一步抓好示范区建设。继续以九合镇、黑石川乡、水阜乡为中心,建立旱作农业示范区,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示范区扎实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通过示范,总结出一套更加有效地防治措施,带动全县旱作农业工作再上一个水平。

第三篇:农业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农业是基础,种植业是国家始终大力扶持的产业,天然绿色食品将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改变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的粗放式经营的特征,建设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较好地实现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组合的模式,有着深远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意义。

在种植基地的建设中,除考虑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通过新型农业设施以及高新技术常年进行名特蔬菜瓜果的种植,同时还可通过农事参与、农业休闲、垂钓娱乐等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好去处。

………

一、 项目背景

二、 市场需求

三、 基地优势

四、 设施配备及种植模式

五、 经营模式

六、 发展与提高

七、 种植品种

八、 政府支持

九、 附表

武汉普思商业计划书

扣扣 八二四三九一三七

第四篇: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根据学教活动的要求,结合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近期参与了农环委组织的,对市人民政府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审议意见的情况的调查。调查通过实地察看金积镇大庙桥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孙家滩阶梯式日光温室和工厂化育苗中心、扁担沟镇渠口村冬麦种植基地、红果公司、涝河桥清真肉食品公司牛羊养殖园区等,召开座谈会,听取农牧局的专

题汇报,进一步了解全市十大基地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建设农业十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去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以十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稳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提升服务,狠抓落实,十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截止2008年底,全市优质粮食面积7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6亿公斤;新增奶牛2.9万头,存栏19.1万头;肉牛出栏25万头;羊饲养量451万只。新增设施农业10.3万亩,超过历年面积之和,总面积突破20万亩;高酸苹果、红枣、酿酒葡萄、甘草分别新增12万亩、4万亩、7.2万亩和21.3万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继编制了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十大基地的若干政策》,强化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十大基地建设。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量化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建设水平。各级政府把十大基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协调各方面资金,加大十大基地建设工作力度。市区通过市财政担保,积极落实农发行日光温室5000万元贷款。**县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贷款2000万元,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同心县将设施农业发展与生态移民项目捆绑,整合资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持把“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作为十大基地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以创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为抓手,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设了一批标准高、科技应用广、示范辐射作用强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金积镇、青铜峡市大坝镇等5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及**县城西滩、同心县石狮镇麻疙瘩村、红寺堡开发区玉池村等20多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开工建设了29处奶牛、肉牛、滩羊养殖园区,建成了2万亩集中连片甘草示范基地和14个千亩甘草示范基地。

(三)加强科技服务,提升园区效益。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农技推广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家畜品种改良、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积极引进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林果栽培、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种植等技术培训。积极实施畜牧科技人员“进村、驻园、入户”活动,开展技术指导,提升园区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创新管理机制,发展合作组织。各级政府把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86家。**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经纪人和营销大户贩运设施农产品每吨给予10元奖励。红寺堡开发区及时开通设施农产品绿色通道,对农产品运销车辆每辆给予200元补助。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将分散的生产者有机组织起来,有效对接生产与销售,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领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续资金严重不足。十大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诸多方面,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在十大基地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引导资金较少,协调银行贷款还没有完全落实,加上物价上涨、建设成本增加等因素,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是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日光温室和养殖园区供电、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较滞后。市区日光温室没有架设动力电,制约了钢架焊接和育苗定植工作。各乳品企业和奶业中介人受奶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投资建设挤奶站的积极性不高。奶牛养殖户因奶业市场波动,饲草价格上涨,鲜奶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受挫,奶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三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专业知识陈旧,技术老化,不适应十大基地建设需要,山区情况尤为突出。对农民培训指导形式单一,针对性差,新科技、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疫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

第五篇:丰硕蔬菜基地项目建议书

丰硕节水有机蔬菜基地

项目建议书

编制日期:二0一三年七月

第一章 总论 ....................................... 3 第二章 项目背景 ................................... 4 第三章 建设方案 ................................... 7 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0 第五章 效益分析 .................................. 11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13

2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丰硕节水有机蔬菜基地项目

2、建设性质:扩建

3、项目建设单位:延吉市丰硕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4、法人代表:金货

5、建设地点:朝阳川镇光荣村4队上田302国道北侧,原种 场西侧。

6、主要建设内容:合作社项目建设面积5公顷(75亩)。建设连体温室大棚3个,约占45,000平方米, 制菌室120平。安装膜下滴灌设备3套及其它配套设施。

二、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全部由单位自筹(前期已投150万,后期50万)。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实施后,年平均销售收入75万元。 年平均利润总额为28万元 投资利润率为14.8% 投资回收期4年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延吉市每年蔬菜供应40%靠外进,尤其一到节假日由于蔬菜紧张,蔬菜价格飙升。为了稳定本地市场,人延吉人吃上质优价廉的新鲜蔬菜,今年来延吉市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和省级菜篮子工程。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和规模,同时要在产品结构上做好合理搭配,多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市民常吃的蔬菜。

延吉市具备独特的气候条件,出产的蔬菜以品质优、品种新、养分积累多、无公害而闻名,倍受市场青睐。特别根据市情,把节水蔬菜作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农业综合开发和其它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全力支持基地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蔬菜与人们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意识越来越强烈,吃菜问题更被寻常百姓所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叶菜价格波动大,特别是重大节假日以及冬春季节价格波动较大;二是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部分蔬菜不宜长途运输,不能异地供应,只能依靠本地生产。

延吉市蔬菜种植面积较小,产量有限,没有自给自足能力,40%蔬菜供应依靠外地,外运物流成本高。而且,延吉市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规模小,功能不全,难以保证市场供应。延吉市各大市场销售的 4

蔬菜还大多由零售商从批发市场采购,批发商雇车去南方进货,现在油价上涨后,雇车的价格也上涨,所以成本在上涨,就会平摊到菜价上,批发价位高,零售的价格自然也就跟着高。除非南方蔬菜价格大幅下降,否则去掉成本后,商家所赚无几,只能抬高菜价。另外,造成菜价上涨的一个原因很可能是有人囤积居奇和恶意炒作。再者,延吉市属于消费型城市,本身消费水平就比较高,这也客观导致菜价相对较高。

朝阳川镇作为延吉市的近郊,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朝阳川的经济发展要主动融进延吉市的发展,成为整个区域经济的一环,为本市的繁荣及市民的生活提供服务。

如今延吉市城区人口达40多万,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按每人每年消费50公斤蔬菜计算,每年消耗量就达2000万公斤。依据延吉市“十二五”规划和《长吉图规划纲要》规划,延吉市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在未来人口达到80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剧增,蔬菜和农副产品需求量将成倍增长。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不足与需求逐渐增加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全市的蔬菜缺口很大,尤其是冬季,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大棚蔬菜占地面积大,不能很好的节约土地。而连体式温室大棚蔬菜,单个面积大,便于管理,配合使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投入,节约用水,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农村劳力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朝阳川镇光荣村4队上田302国道北侧,原种 场西侧。属于延吉市近郊,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处北纬42度50分至43度23分,东经129度01分至129度48分之间。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带的山林盆地,故呈大陆性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5.5度,全年无霜期160天,年平均降水量479.0毫米产,平均日照2447.2小时,结冰日164天。日照时数最长和日照百分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且该区昼夜温差大,便于农作物积累糖分,为蔬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延吉市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开阔,中间平坦,呈马蹄状盆地。平均海拔高度150米。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丘陵状起伏。境内河流皆图们江支流,主要有布尔哈通河、烟集河和海兰江。区内土质主要为灰棕壤土、水稻土、冲积土、草甸土和黑土等,土壤肥沃。

项目区无任何工业污染,灌溉用水全部来自深层地下水,土地平整,适合大面积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

四、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光荣村4队现有31户,人口83人,其中老人23名,青壮年49名,未成年人11名。现有耕地:水田6晌,旱田10.5晌。

第三章

建设方案

一、建设地点及范围

本项目位于延吉市朝阳川镇光荣村4队上田302国道北侧,原种场西侧,占地75亩。

二、建设周期

本项目拟于2013年9月初开工,2013年10月底完工,建设周期1个月,2014年3月投入使用。

三、建设内容

拟建设设施用房1间,制菌室1间。连体式日光温室大棚3个,每个大棚占地25亩。配套膜下滴灌设备3套,新打机井1眼,埋设输水管线600米,380V变压器1台及输电等配套设施。

四、施工管理

1、土建工程

采用砖混结构,共建平房4间,其中设施用房1间,办公用房1间,质量检测用房1间,制菌室1间,配备电话、电脑及相应蔬菜质量检验仪器。

2、设备购臵

(1)联栋大棚。 采用国内厂家生产设备,主体拱杆采用热镀锌钢管,中间立柱热镀方管,大大增强了抗雪抗风强度,天沟用热镀锌板冷弯成型,容量大、排水畅,基础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顶部预埋螺栓连结钢柱,牢固美观。顶部沿天沟有双向卷膜机构, 7

侧边采用自锁式卷膜通风,配套塑料膜采用米可多连栋大棚专用膜。

(2)膜下滴灌设备。采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灌水均匀,制造偏差小,抗腐蚀、防老化,适合于平坦开阔的地形,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

(3)其他设备。包括360V变压器1台,水泵2套等。

3、供电

本项目用电可从附近10KV的高压线上引入,电源引自县城35KVA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选用2台200KVA(S9-200/10/0.4KV)变压器,每台变压器负荷率为75.5%,能满足用电要求。高压配电室选用2台高压环网开关柜,低配电室安装GGD型低压柜。

4、供水

新打1眼机井并配套,并埋设输水管线600米,日供水量3 吨,可以满足用水需要。

5、土地

项目所在地有大片平整耕地,可以采用连片承租形式,土地有保证。

五、种植与销售管理

利用温室大棚的优点,实现2茬种植,9月至次年3月育苗,主要是蒜台、油菜、西红柿、大葱、菌类等蔬菜幼苗。4月至9月生产蔬菜,主要以高价值的蔬菜品种为主。严格田间管理,采 8

用滴灌节水技术,施用有机肥,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与农业局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销售依托成立的欣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经纪人等既有资源,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拓展销售渠道。积极联络大型蔬菜深加工企业,开展订单生产,保障销售畅通。

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按照建设内容及附属设施逐项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

(1)工程费用:包括土建工程费、设备购臵、安装费用、工程咨询费、勘察设计费等,按照厂家报价和按有关部门收费实际发生额计算。

(2)土地使用费:本项目占地75亩,采用承租形式,按每亩350元计算,共需要土地使用费3万元。

2、流动资金

根据项目特点及生产周期,需要预留流动资金1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全部资金。

第五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成本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土建折旧年限为12年,设备为10年,残值按5%计算,年综合折旧费为,15万元。

其他成本费用:修理费6万元;管理费3万元;销售费用3万元;季节性用工工资10万元;租地费用3万元;水、电、肥等其他费用6万元,蔬菜产品免收税费。

以上合计总成本费用为47万元

2、收入:

蔬菜收入=75亩*亩产2000公斤*5元/公斤=75万元 由此计算年产值可达75万元。

3、利润

年利润=收入-成本费用=75-47=28万元 年投资利润率=年利润/项目总投资*100%

=28/200*100%=14.8% 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4年。

二、社会效益

建设连体大棚,发展节水蔬菜产业,可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利用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解决临时性用工,提供就业岗位,可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队人均增收1200元。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无公害栽培技术,使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物理防止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减少化肥、偶那个药的是用来那个,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让延边人民吃上“健康菜,放心菜”!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的方针政策;符合延吉市经济发展规划;可以解决部分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20元。也可以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建议批准实施,并给予扶贫贴息货款支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业大数据发展报告下一篇:难忘的小学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