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023-06-15

第一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评价相结合,以“2-1-1”人才模样模式实现的“六种能力、五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六种能力;五个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59-02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全面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点。作为以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应用心理学相关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如何在借鉴传统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首要且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总结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弥补其不足,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一、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增强实践教学的措施,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存在误区。许多心理学专业教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对实践教学目标理解肤浅,不能合理认识实践教学在实现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继续延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错误认识。

2.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受制于学校经费等诸多因素,很多高校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设置单一,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种类偏少;实训基地数目严重不足,即使在校内外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很少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不合理。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项目不科学,或教学软件和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加之实验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即使学校增加投入建设了实验室,也会使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

4.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既缺少专职的教师,也缺少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1][2]。

以上问题反映出当前多数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既无特色,又无实际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应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设想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于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能够直接进入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有别于传统高校中的实践教学,构建起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有目标要求、实施途径、具体措施和考核标准。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规划,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规范,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心理咨询或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就是促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及周围环境。二是专业能力,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了解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接触实际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工作,增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感性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是实践能力,即如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动脑、动手能力。四是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决策能力等多项个人综合素质。五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等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六是就业能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3]。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及本专业特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实验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模块、职业化教育模块和科研创新模块。

(1)实验模块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构建含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各科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除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外,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也应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技术,合理配置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习实训模块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增强专业技能型课程,如心理面谈技术、心理诊断技术、心理干预技术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中强化课内实训设计环节,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增加模拟岗位训练,增强专业技能的可操作性,支持学生获得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见习、实习活动,体现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4][5]。

(3)毕业论文模块是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鼓励学生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

(4)职业化教育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时间效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处理能力等;强化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办公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专项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使学生将来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5)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将其纳入到创新学分管理之中。

3.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可以从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五个方面予以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由学生、督导教师和专家三个独立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学生和督导教师从教师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的结合程度、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成果(实践报告)。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否详细,记录角度是否多样,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专家对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应用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6]。

三、构建2-1-1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和独立学院生源特点,以上实践教学体系以“2-1-1”人才模式进行展开,即两年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年打造专业方向,一年强化个性发展,四年贯穿开展职业化教育,形成“夯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人才培养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晓,丁月增,郑航.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1).

[3]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4]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

[5]崔景贵.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6]朱远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和实现[J].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第二篇: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1.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型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面向电子商务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操作性都很强,它需要的人才呈多层次,多类型的状态。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以面向21世纪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为先导,针对该产业的特点,依托行业,融合市场,研究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理论,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创新教学技术与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线。

经经管教研室和业内专家们的协同工作,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规格与目标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使学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基础。提出实践目标和规格的确立方法。

我校自2005年成立电子商务专业,以后的每一年学生都逐年增多,到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系的品牌和骨干专业。电子商务是集商务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较好。本专业05级创办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特别是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建设,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改效果明显,拥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较强的师资力量。 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电子商务是21 世纪的各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企业资源的集成、处理、流转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当今和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前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当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人才市场急需电子商务应用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电话营销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网络推广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编辑、在线客服、网络广告销售代表、调研员、市场BD、销售工程师、行政秘书、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管理等。

由于我校的学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我们对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方向定位于网络营销为主,深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实现学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指导思想

电子商务专业,坚持依托行业、面向社会,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电子商务运行与管理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等的从业资格。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研究、分析社会和行业对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

(2)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3)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的部分岗位适应期缩短为零。

四、教改重点与特色

1. 贯彻教改思想,形成“以电子商务企业或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线,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两个环境相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相统一,培养方向为网络营销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为一体的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考试将不再以试卷方式进行,而是在时间实训过程中,企业和学校教师视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模块式实践教学方案垒起“电子商务师”阶梯。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建成为联结课堂理论与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桥梁。在时间上,分三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基本技能实践,每二学期的专业技能实践,第三学期走进校内外实际工程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应用,步步推进的原则。每一个同学都在毕业前参加过一个实际的电子商务活动,如网上开店、模拟公司运作、网站设计等。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空间上分成基本操作实验实习,实训室技能训练,真实职场环境技能综合训练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实验和实训,确定项目内容,明确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指导训练,考核办法,并最终落实到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上。

电子商务基础等专业实习均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内进行,参加全省的电子商务技能比赛,校内组织电子商务协会,将实训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实施计划与工作实施

(一)实施计划

1、前期准备(2013年3月至5月)

(1)制定本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初步确定2012电子商务专业班级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这三门课程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试点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协调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比例。

(2)制定本专业教学大纲,形成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2013年4月1日前进一步完善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概论》江敏负责 《网络营销》阮星星负责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钟宇虹负责 (3)开发电子教案

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这三门课程为载体,开发相应的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配合电子商务教学软件,找出最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条件。

2、组织实施(2013年5月1日)

拟在2012级及以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当中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工作措施

1、成立项目工作组,为项目提供组织保障

组织成员:谢艳平、李宇剑、阮星星、江敏、谢银忠、钟宇虹、刘蓉蓉

2、建立规章制度,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拟卷考核来评价教学质量的体系,逐步建立在三门试点课程以项目实训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建立教师教学岗位职责

必须认真按指定的教学大纲授课,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授课完成后,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提交学生作品、阶段性实践报告等体现教学过程的教学成果。因此,教学新模式下教师教学的岗位职责,要让教师明确做法,明确规定,明确义务,从而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与推广。

七、预期困难

1、教学成本增加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大量采用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教学,这些方式需要操作设施、实训室、软件等,这些都会使得教学成本增加。

2、教师参与积极性可能不高 当教师一直从事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一旦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可能会一时无法接受,同时,为了能更好的上好课,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校外实践困难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性,学生到沿海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践非常有必要的,而当前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学校的支持与帮助。

第三篇: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一、

课程标准:建设重点专业核心课程4—5门、群内其它专业核心课程2—3门(共计8—10课)。具体要求如下:

1、60%精品课程教材正式出版,体现工学结合的任务(项目)导向、校企合作编写;

2、完成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内部)

3、核心课程标准

4、核心课程教学课件

5、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报告;

6、学生学习管理

二、

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 将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

2、 提供学生学习资源(课件、习题、课外实训项目等)

3、 提供教师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教案等)

4、 教学视频

三、专业标准:

1、 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将精品课程建成网络课程,充实网上学习资源等(网上学习、交流)

3、 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调研报告、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报告、实施成效报告

4、 完成专业实训指导书汇编(含所有实训项目)

5、 编写“岗位——职业能力构成——课程”图

四、教学改革与成果发表

1、获得厅局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

2、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3、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

五、进度安排 在建设期内,原则上均匀安排建设进度;以月度为单位,标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对于特殊情况,可调整建设进度安排。

六、验收方式

1、专家组对完成的材料验收;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

3、通过专家听课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每门核心课程不少于2个单元的教学录像通过专家评价。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2004年成功申报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2,本专业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技能的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为培养理念,建构全程性、多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

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4年正式升为本科专业,并在同年9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是黑河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现有学生350人,2012年共招生51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本专业具有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人。近几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原有网络课程基础上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参加专业课程网络培训学习12门。2012年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申报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社科联成果奖2项。2012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3余篇。2012年本专业在原有2609册图书的基础上又购进图书资料991册,声像及电子类图书70多种。管理用微机14台。三十五年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名,201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2.65%。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几年来我系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我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以资料和设备为保障,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系特制定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坚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突出师范性、加强综合性、着眼实用性、力求多样性,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以培育名师为统领,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造就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大力培养教学名师,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送出深造、校外引进、在职提高等措施培养教师,鼓励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2名青年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申请报考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派教师到国内及省内名牌大学对口进修提高,2012年我系派出1名教师赴黑龙江大学做为期1年的青年访问学者;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定期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会议,本派出2名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专业学术年会,1名教师通过考试获得国家汉办派出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职资格;利用校内、外“名师”资源对青年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建立“传、帮、带”机制。多渠道更新拓宽教师知识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岗专业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8人,硕士12人,博士2人,高职称全部为本科生授课,累计学时数达2000学时。

(二)以教改、科研立项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以教改、科研项目促教学的原则,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如: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作品为原点辐射带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这样既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理清文学史脉络,还为专题研究打下基础。1年来,中文系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了《中文系2013—2015科研发展三级规划》,申报获批省级以上课题2项,其中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组织申报校级课题7项,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5项。申报及获得各级给类科研成果奖励8余项。

教改立项包括课程与学科的渗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与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教师和课程的风格;重视理论课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全程化考核等。成果几乎覆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为拓展教学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特从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校内教学实训

在正常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之余,我专业特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培训、比赛、推广等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竞争性、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本,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指导组织了“我爱唱诗词”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木兰辞》、《春江花月夜》等八篇进行了配乐演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古人的诗歌,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学期末,文学教研室在系内举办以爱情为主题的新春诗会。此次爱情诗会既是中文系师生用诗歌与激情喜迎新年的独特表达,也是文学教研室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演绎,在读、背、悟、写、演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我系还为学生搭建平台,组建综合技能团队,由本专业教师为中文系学生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第

一、二课堂的教学延伸中彰显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色和动手实践能力,师生互动实现双赢。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实际创作能力。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本专业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建立学生社团及协会,如:语韵协会、墨韵协会,负责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配合“普通话”、“三笔字”课堂教学,通过班级各种课外活动强化巩固学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1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学生做此类学术报告多场,参与二课堂活动达百人。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专业在注重校内教学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毕业生走入社会、走入学校、走入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如:鼓励学生支教实践,参与课外活动等,此外,2011年我校与东莞东部教育合作,派学生深入东莞实习,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派出23名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此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教学改革与管理

(一)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应大力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让课堂内容从单一讲授到直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2012年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教学;一方面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增进与学生交流,拓展学习内容。共有23门课程申请通过了多媒体课件认证,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二)教学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确保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注重教学规划及质量的提高,制定相应课程质量标准

完善基础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理论实践课程的考查和考核方法。建立系、教研室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领导每学期听课,教研室定期研究教学问题,教研室开展期中课堂听课、教学互评活动。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规范教学行为,约束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坚持教材建设科学、有序原则

专业主干课程将继续选择采用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需求的国家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六、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精英或业务骨干。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指标之中,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2.65%。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中国语言文学系

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大全]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2004年成功申报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2,本专业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技能的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为培养理念,建构全程性、多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

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4年正式升为本科专业,并在同年9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是黑河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现有学生350人,2012年共招生51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本专业具有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人。近几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原有网络课程基础上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参加专业课程网络培训学习12门。2012年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申报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社科联成果奖2项。2012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3余篇。2012年本专业在原有2609册图书的基础上又购进图书资料991册,声像及电子类图书70多种。管理用微机14台。三十五年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名,201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2.65%。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几年来我系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我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以资料和设备为保障,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系特制定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坚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突出师范性、加强综合性、着眼实用性、力求多样性,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以培育名师为统领,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造就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大力培养教学名师,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送出深造、校外引进、在职提高等措施培养教师,鼓励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2名青年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申请报考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派教师到国内及省内名牌大学对口进修提高,2012年我系派出1名教师赴黑龙江大学做为期1年的青年访问学者;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定期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会议,本派出2名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专业学术年会,1名教师通过考试获得国家汉办派出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职资格;利用校内、外“名师”资源对青年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建立“传、帮、带”机制。多渠道更新拓宽教师知识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

业在岗专业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8人,硕士12人,博士2人,高职称全部为本科生授课,累计学时数达2000学时。

(二)以教改、科研立项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以教改、科研项目促教学的原则,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如: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作品为原点辐射带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这样既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理清文学史脉络,还为专题研究打下基础。1年来,中文系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了《中文系2013—2015科研发展三级规划》,申报获批省级以上课题2项,其中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组织申报校级课题7项,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5项。申报及获得各级给类科研成果奖励8余项。

教改立项包括课程与学科的渗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与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教师和课程的风格;重视理论课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全程化考核等。成果几乎覆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为拓展教学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特从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校内教学实训

在正常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之余,我专业特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培训、比赛、推广等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竞争性、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本,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指导组织了“我爱唱诗词”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木兰辞》、《春江花月夜》等八篇进行了配乐演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古人的诗歌,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学期末,文学教研室在系内举办以爱情为主题的新春诗会。此次爱情诗会既是中文系师生用诗歌与激情喜迎新年的独特表达,也是文学教研

室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演绎,在读、背、悟、写、演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我系还为学生搭建平台,组建综合技能团队,由本专业教师为中文系学生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第

一、二课堂的教学延伸中彰显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色和动手实践能力,师生互动实现双赢。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实际创作能力。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本专业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建立学生社团及协会,如:语韵协会、墨韵协会,负责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配合“普通话”、“三笔字”课堂教学,通过班级各种课外活动强化巩固学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1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学生做此类学术报告多场,参与二课堂活动达百人。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专业在注重校内教学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毕业生走入社会、走入学校、走入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如:鼓励学生支教实践,参与课外活动等,此外,2011年我校与东莞东部教育合作,派学生深入东莞实习,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派出23名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此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教学改革与管理

(一)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应大力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让课堂内容从单一讲授到直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2012年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教学;一方面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增进与学生交流,拓展学习内容。共有23门课程申请通过了多媒体课件认证,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二)教学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确保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注重教学规划及质量的提高,制定相应课程质量标准

完善基础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理论实践课程的考查和考核方法。建立系、教研室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领导每学期听课,教研室定期研究教学问题,教研室开展期中课堂听课、教学互评活动。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规范教学行为,约束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坚持教材建设科学、有序原则

专业主干课程将继续选择采用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需求的国家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六、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精英或业务骨干。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指标之中,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2.65%。汉语言文

学专业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中国语言文学系二○一二年十二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重阳节主持人的主持词下一篇:做一名好干部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