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2022-08-09

第一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发展一村一品,推动新农村建设

--白水镇周溪村"一村一品"发展纪实

白水镇周溪村地处**县东部偏西,距**县城30公里,吉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4个自然村,6个村小组,210户,1115人。有耕地面积1805亩,山林面积3100亩,果园面积3000余亩,支柱产业以水稻,井冈蜜柚为主。

一直以来,我村群众就有种植和养殖的传统,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自2010年发展"一村一品以来,我村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依托井冈蜜柚基地和养猪基地,优化产业结构,主攻井冈蜜柚,养猪两大产业,形成了山上有果树,山下有猪场的综合立体种养模式。

周溪村的井冈蜜柚产业,始于2006年,特别是在2010引进江进种植大户后,井冈蜜柚种植面积和养猪产业都取得了巨大发展;通过种植大户的引导示范作用,目前周边群众种植井冈蜜柚1200亩;带动养猪户7户,年产猪1000多头。为此村民收入人均增长2000余元。

周溪村的井冈蜜柚产业,依托集团化作业和种植大户,采用大穴、大肥、大苗高标准建园,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套袋,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先进技术,亩产量一般达到9000斤,亩产值达27000元。

周溪村的养猪业,根据山区农村特点,因地制宜,引进适应山区养殖的优良品种,以其生长周期短,瘦比重高,市场前景好,抗逆、耐粗能力强,能充分利用山区农村农作物的下脚料,减少饲料支出,易于推广普及为特点。目前全村大小养殖户共有80户,全村年出栏猪3000头。

近年来,通过扎实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运用远程教育系统,以及成立合作社等方式进行宣传带动,全村参与"一村一品"产业农户数就有140户,占全村户数的70%。2010年以来,我村的井冈蜜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00亩,养猪产量已达3000头,预计每户人均收入将达到7500元,同比增长13.3%。村民收入的增长对我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第二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下北罗村“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下北罗村位于灵丘东北部丘陵区,距县城30公里,空中草原旅游路环村而过。该村山青水秀,耕地广袤,土肥地整,田畴纵横,台交错,农耕文化浓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为辅。共有耕地4300亩,人均3.5亩。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偏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农民丰富的耕作习惯,造就了谷黍、豆类等杂粮生产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谷杂粮需求日益旺盛,下北罗的杂粮面食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远近文明的特色产品。2010年全村种植杂粮3200亩,约占耕地面积75%,实现产值20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78%,杂粮生产从业人员300多户400多人,人均增加纯收入1950元。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下北罗村的小杂粮因品质好而美名远扬,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及品种的老化单一,没有把传统优势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根据石家田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示范、建基地、创品牌、舞龙头、促增收、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的基本思路。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我村大力推动农户联合种植,全村胡麻、黍子、谷子、山药都已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既有利于田间管理,又有利于成品粮的销售,村民们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收入也快速增长。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经济

下北罗村对农产品加工作坊、杂粮种植大户进行了整合,培育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入社农户达100多户,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购销一条线的良好发展格局,2010年合作社盈利达30万元。

在杂粮产业发展过程,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认真筛选过滤,瞄准市场行情,寻求经济增长点。下北罗生产的苦荞、小米等杂粮品种质优价廉,但由于其附加值低,一直只是本县居民馈赠亲朋的特产,没有形成产业。为此,在发展杂粮生产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传统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搭上市场经济快班车。2007年初,乡政府以下北罗村优质杂粮为主题制作了《中国杂粮第一乡——石家田》电视专题片,并参加了广东全国名镇博览会、深圳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广泛宣传该村杂粮产品的绿色生产环境,产品优良品质,对提高产品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 狭隘的小农经济严重束缚着下北罗村杂粮产业化发展,乡、村各级政府及时把脉问诊,引导农民放下包袱,号召种粮大户,村干部带头示范,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区域化发展,赋予了杂粮产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全村整合土地300亩建立了杂粮生产示范区,种植谷子、大豆、苦荞,当年的产品全部由灵丘县益寿面食品厂以高出市场价格0.0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生产优质杂粮,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村组织根据地域特点,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晋谷21号、晋黍3号,特别是去年引进谷子品种“张杂3号”、“张杂5号”,亩产600多斤,籽粒饱满,色泽圆润,口感清香。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2008你那下北罗村谷、黍、豆类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苦荞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去年,应用机械化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示范面积5亩,田间表现苗齐、苗壮、穗大码匀,瘪谷率下降。解决了谷子间苗耕作耗工费时的问题,同时抑制了粟灰螟的危害,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培育了科技示范户15户,致富带头人20多人。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生产能力

下北罗村积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协同县农委实施了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灵丘县绿色杂粮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基本实现了渠、路纵横,埂塄加固,田堰平整,改善基本农田3200亩,增加农机总动力2500K瓦,配套农机具40台套,打机井一眼,杂粮基地生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北罗村建立起占地6500亩的山西省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肥料资料利用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明显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累计增产32.5万公斤,增加收益48.75万元,提高肥料利用率10%左右,相当于现有基础上节肥20%左右,亩均节约化肥投资3.2元,共节约投资2.08万元,以上各项总计项目区每年总增收节支50.83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节支228元。

下北罗村以3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进行粮食的统一收购、销售,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和成本,市场化的营销模式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包村的县农委多次在农闲时组织了小杂粮专项种植技术培训。去年我村打机井一眼,使部分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大大地增加了粮食亩产量。

五、产业发展规划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重点,以打造绿色杂粮基地为目标,以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为突破口;以完善合作社经济为龙头,在几年内把下北罗村建设成为我县绿色杂粮生产基地;灵丘东北山的生态畜牧基地;周边城市工矿企业劳务输出基地;农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福地。

下北罗村进行了农业产业化总体布局,围绕建设优质小杂粮、特种养殖经济板块,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打造绿色品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强化优势产业开发,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发展现代订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今年从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引进多个新优品种,下一步我村要优化小杂粮品种,不断试验、试种新品种,不断改良品种,良中选优,优中求稳,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村全力打造成灵丘县特色杂粮种植基地。另外,利用小杂粮优势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到目前还没有用小杂粮精深加工出来的直接入口食品,造成大量小杂粮没有创造出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而消费掉,为此我村将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现以投资100余万元建立小杂粮深加工企业,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增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北罗村为打造优质杂粮基地和优质油料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科技示范作用。

第三篇:**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镇镇繁荣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重点,以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为首要突破口,以村民代国清渔场为龙头产业,立足本村河流较多,地下水源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村两委会决定大力发展水产品养殖,这一高效富民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打破了以往单纯抓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维定式,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村的奋斗目标,坚持“调优种植业、调大养殖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思路,从调整结构依靠龙头,广泛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观念更新是前提条件,变要村民做为村民愿意做,积极做,激发他们的致富欲望。全面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快速形成,全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在绿色规模养殖、高效农业种植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加快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因循渐进,小鱼池带活大产业

**从92年开始养鱼,刚开始只是养了两池子不到100

1平方米的鲤鱼,年收也就几百块钱,他一直在思考新的路子,他认为,只有思路开阔才能做到与时俱进。1999年,他投资了50万元,扩大了水面,学习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改变传统的单一养殖方式,采用了科学的饲养方法,饲养品种也相对齐全了,尤其泥鳅的人工养殖,利润十分可观。这时的代国清已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功,对那些缺乏技术支持,管理混乱,出现亏损状况的小养殖户,他热情地向他们传授经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现在,十几户农民在他的帮助下也走上饲养泥鳅的致富道路。真正的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中。

三优化养殖特色。

“有特色才能竞争优势,才能有市场份额,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这是我村的发展养殖业的理念。西集镇水域辽阔,河流较多,地下水源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村依托区域,特别是当前广大消费者呼唤绿色水产品的新的形势下,大胆改变传统的用饲料的喂养方法,自然放养,以种草、水中浮游生物为鱼儿的食料,实现内部循环生物链条——这就是繁荣村渔场的养鱼秘诀。这样的鱼,无污染,肉质鲜美,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全村年收入上千万元。

总之,繁荣村在“一村一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方面做出了一定成效,也探索出了一条途径,但与

先进地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现代农业促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把我镇一村一品、农业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强,促进农民增收。

第四篇: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模版]

西塬村位于岐山县城东6公里处。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80户,2962人,6800亩耕地。村上主导产业原孙候片以大棚瓜菜为主,原西塬片以火补业及优质小麦种植为主。XX年被 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平安村、市级农民增收先进村。XX年被市上命名为市级卫生村,岐山县十大科技示范园区之一,XX年人均纯收入5240元。

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今年投资30多万元,新建高效设施日光育苗温室5座,投资20万元,争取国家对设施大棚投资10万元,新建14米宽幅设施大棚40座80亩。今年种植的1350亩大棚西瓜,150亩14米设施大棚亩收入8000元,1200亩中小棚亩收入5000元,仅此一项人均增加1800元,今年计划发展秋延菜150亩,设施大棚秋延菜100亩,主要品种有西红柿、大辣子、茄子、西葫芦等。原西塬村为火补业发祥地,现火补业遍及全国各地,火补从业户已达180户,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年创收入达XX万。

我村一村一品发展的经验是:

1、统一认识,实现设施基地跨越式发展

我们两委会一班人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一村一品“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认识,坚定发展“一村一品”的决心和信心,逐组召开群众会,动员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大棚瓜菜。从XX年起在平凉步组通过统一调整土地,统一购置大棚材料,统一育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栽培,发展了5户15亩14米大棚。XX年这五座设施大棚发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亩均收入都上了万元,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愿望日益强烈。XX年正赶上省上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发展连片大棚40座80亩,投资30万元,新建高效设施农业大型日光温室5座,设施农业发展为我村一村一品开辟了农民增收新的途径。

2、加大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为了做好“一村一品”建设,我们争取水利项目资金5万元,在原西塬村新打机井一眼,新增暗管输水管道1公里,实现灌溉渠、井双保险,结合新农村建设,整修硬化街道9条9.6公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发展和大棚西瓜销售创造便利条件。

3、全方位服务,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我村大棚西瓜发展历史长,目前实生栽植已不可能,只能搞嫁接育苗。但由于嫁接育苗难度大,成活率低,于是村党支部书记高选生踊跃担起了育苗的担子,自筹资金聘请技术人员,为我村乃至临近乡镇及县区育苗,从过去的土坯育苗温室发展到现在6座大型现代化日光温室,年产各类瓜苗及蔬菜近百万株,这就解决了产前群众育苗难问题,产中,村上统一技术培训,解决作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产后,依托文王恒丰专业合作社,借县上举办的西瓜蔬菜节,邀请客商来我村经销瓜菜,为群众解决卖瓜难问题。

4、拓宽劳务领域,增加农民收入。

火补业是我村西塬片发展的主要产业,以此带动第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年火补从业户180户,劳务输出人员从XX年的700人增至XX年的800人,年创经济效益XX万,由于本村火补人口多,土地面积大,大部分为兼业户,我们根据实际于XX年成立了岐山县优质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XX年种植订单小麦XX亩,建种子田400亩,仅此一项增加收入20万元。

未来五年我村一村一品发展目标:

1、XX年一村一品人均纯收突破6000元。

2、改变现行棚架结构,好耕种,简单易行。变14米设施大棚为6米、8米、9米等各个规格的弓行小棚,集中连片,分户经营。

3、由单一产品向多品种转化,如礼品西瓜、甜瓜、草霉、春季蔬菜。

第五篇: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大柳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

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大柳村一村一品

发展情况简要介绍

一、大柳村基本情况

大柳村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北角,武下公路9公里处,属于井泉灌区。全村7个村民小组,420户,1761人,耕地面积2750亩,人均耕地1.3亩。

近年来大柳村抢抓机遇,精心安排,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为目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西瓜种植,使全村的西瓜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村已建成日光温室427座800亩,基本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一户一棚的发展目标。全村95%以上的日光温室种植户都以种植日光温室西瓜为主,仅日光温室西瓜一项全村年收入900多万元,人均西瓜收入5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2010年大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高出凉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高出武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49元。

二、特色产品介绍

武威市凉州区大柳村日光温室西瓜主要以绿皮红瓤瓜栽植为主,适当栽植黑皮红瓤瓜和绿皮黄瓤瓜。

——绿皮红瓤瓜。以“美丽”为典型,产量高,品质好,

抗病性强,口感好,多汁,含糖量高,普遍种植,单果5公斤以上,亩产3700公斤左右。

——黑皮红瓤瓜。以香甜无籽的“黑佳人”为典型,其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运,黑皮,肉汁多爽口,瓤红色,单果达4公斤以上,亩产4000公斤左右。

——绿皮黄瓤瓜。以“黄肉京欣”为典型,属于小型瓜,单果3公斤,含糖量高而均匀,入口即化,从坐果到成熟33天,富含叶黄素,具有极佳的抗癌美容功效,亩产3000公斤左右。

三、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大柳村是武威市凉州区率先发展日光温室的示范村,自2006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日光温室产业,大柳村在原有传统日光温室西红柿、辣椒种植的基础上,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选择市场上稀缺的日光温室西瓜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日光温室西瓜一年可种四茬,成品6斤左右,全部实行装箱销售,每箱4-6个瓜,按照产品质量的不同售价每箱80-120元不等,照此估算,每座日光温室的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提高了大柳西瓜的知名度,按照“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服务促动”的发

展方式,大柳村在区、乡两级的帮助指导下,成立了“大柳绿洲瓜菜运销协会”,增强了发展“一村一品”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柳村日光温室西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柳西瓜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大柳乡的“无公害西瓜”享誉省内外,大柳西瓜走出了甘肃,销往新疆、青海、宁夏、郑州、陕西等多个省市。

四、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和成效

1、抓住工作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上两委会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发展,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以“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发展方式,重点培养有科技创新意识的产业能人,鼓励他们率先引进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大柳村的西瓜产业。

2、加大科技培训,实施特色西瓜战略。村上每年都要从市、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日光温室种植户进行培训;并组织农民技术员和优秀示范户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先后推广应用了嫁接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搭架或吊蔓等技术,配合使用滴灌设施、二氧化碳发生器、自动卷帘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的优质、高效、高产。

3、选择适宜品种,实施科学栽培。近年来,大柳村以名优西瓜品种及配套技术引进为切入点,共引进新品种10

余个。通过广泛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模式的京欣、美丽等品种。大柳村绿皮黄瓤瓜是我乡的特色优势品种,由于对栽培管理技术的要求较高,市场价格一直稳定的6元/公斤左右,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

五、示范村镇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大柳乡副乡长:秦荣华电话:

大柳村党支部书记 :孟银电话:

大柳村委会主任 :顾宗永电话:13893590766 18294136953 135190582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阅读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援藏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