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023-02-16

第一篇: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冀人版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全年

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兴起产生

第八课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又称人被发现)

1、时间:1640-1688

2、地点:英国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

4、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6、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先驱、代表作:但丁《神曲》

②艺术家、代表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③戏剧家、代表作:莎士比亚《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

7、意义:这场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

二、新航路的开辟(又称世界被发现)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发,商品经济活跃。

2、其他原因(选择):《马可·波罗行记》、商路受阻

3、条件: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4、目的:掠夺黄金

5、过程:迪亚士——葡萄牙资助到好望角;达迦马——葡萄牙资助到印度; 哥伦布——西班牙资助,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西班牙资助,环球航行

6、影响:①亚洲、非洲和美洲成为殖民者掠夺的对象,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殖民者掠夺了大批的财富。这种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逐步形成

7、对欧洲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与世界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②欧洲航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从此欧洲人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九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1688年)君主立宪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专制阻碍

6、结束标志:1688光荣革命,资本主义掌权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领导人物:克伦威尔

4、导火线:苏格兰人的起义。

5、开始标志:1640议会开始

7、《权利法案》①颁布机构:英国议会

②时间:1689年

③目的: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 ④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

立。开创了民主法制的先河,为其他国家限制王权提供了范本。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

9、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

级议会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十课

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1783年)联邦制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3、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4、开始标志: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5、建军:组织大陆军

6、建国标志: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7、《独立宣言》:①核心内容:北美殖民地要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 ②发表意义:标志着只有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③颁布机构:大陆会议

8、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10、独立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9、军事胜利标志:1781年,华盛顿率领大陆军同英军主力在弗吉尼亚约克镇展开激战,英军投降,独 立战争赢得胜利。

11、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

12、美国独立战争:①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②影响: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

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③取胜原因:美国人民有必胜的信念,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和支持,这场

战争是正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法国荷兰等国对其进行军事援助。指挥者军事指挥得当,《独立

宣言》起到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

13、华盛顿主要事迹: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领导人民进行独立战争胜利+意义;颁布独立宣言+ 作用;取得萨拉托加大捷,赢得国家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作用;开创了美 国历史上摒弃了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第十一课

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1794年)共和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开始标志: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5、《人权宣言》:①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③评价: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

②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6、大革命高潮: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结束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8、影响: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9、法国启蒙运动性质:一场以法国为中心的反对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10、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拥护开明的君主,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

的王国,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他的思想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 益”、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11、意义(选择题):启蒙运动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12、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欧洲范围革命:

第十二课

拿破仑帝国兴亡(时间:1804-1815年)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1、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2、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对外)前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具有正义性。 后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具有侵略性。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巩固

第十三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条件:资本、原料、市场(殖民地)、劳动力(本国)

3、直接原因:伴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手工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提高产量,人民 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4、开始标志:发明“珍妮机”

5、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6、成果和发明家:牛顿、瓦特——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富尔顿——蒸汽船

7、重要标志:瓦特发明改良蒸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8、时代特征:蒸汽时代

9、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方式。

10、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

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进步、东方落后的局面。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

直接对立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11、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之路。

12、对中国的影响: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

②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洋务运动等的探索和人民的抗争。

第十四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面临危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

2、导火线:主张最终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3、开始标志:南方几个蓄奴州组成南部同盟,宣布脱离联邦,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重大转折: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恢复了统一。

6、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使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

位得到确立),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里,美国迅速崛起,才成为西方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8、林肯主要事迹:解放黑人,废除奴隶制。

第十五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1、根本原因(面临危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2、内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

①农民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从事工商业 ②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3、改革前提:是在维护沙皇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

4、实质:进行的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5、改革实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6、影响: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此后,俄国在保留了许多农奴制参与的情况下, 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根本原因(面临危机):(国内)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民族)美国最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

2、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允许土地买卖,改革税制;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努力发展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3、改革实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4、影响:(经济)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

量封建残余。(政治)确立了具有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

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摆脱民族危机。(军事)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斗争和反殖民地侵略斗争

第十七课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1、英国宪章运动

①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③地位: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②内容(目的):年满21岁的男子有普选权、实行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六条要求。

⑤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诞生原因(选择):a、经济条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b、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科学思想: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 d、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活动

②标志:1848年2月,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

①内容(选择):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②发表时间:1848年2月

③起草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④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巴黎公社

①性质: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就此诞生

②成立的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失败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力量弱,资产阶级发展

④纪念歌曲:《国际歌》

⑤词曲作者:词:欧仁·鲍狄埃

曲:比尔·狄盖特

第十八课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1、三角贸易

①时间:15世纪末——19世纪,300多年

②最新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③后来居上国:英国

④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⑤原因:(根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积累财富。

(直接)美洲需要大量劳动力。

⑥影响:(欧洲)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财富。(美洲)给美洲增加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非洲)损失上亿人口,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2、印度反英斗争

①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②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③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3、拉美独立运动

①对象:西班牙(拉美大部分地区)、葡萄牙(巴西)

③领导者:玻利瓦尔 ②原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穿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④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六单元

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第十九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巩固

2、条件:资本、市场

7、动力机:发电机、发动机、内燃机

3、重要标志: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力时代

4、开始部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发动机—内燃机

5、国家:美国、德国

6、新交通工具:飞机、汽车

8、新能源:石油、电力

9、时代特征:电力时代

10、发明大王:爱迪生

11、交通工具和发明者:卡尔·本茨、福特——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12、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③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过分日甚一日 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13、启示:①科学技术史巨大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不理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第二十课

世界市场形成与矛盾

1、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3、世界市场形成的最终形成标志: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 体系最终形成。

4、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政治经济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5、两大军事集团的目的: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6、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

7、同盟国、协约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在欧洲形成了。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

第一课

走向战争的深渊&第二课

残酷的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

①爆发原因:根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直接:萨拉热窝事件

②目的: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③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和及其依附国

④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⑤时间:1914年到1918年 ⑥结果: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一战的主战场:欧洲

战线:西、东、南三条战线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西线

主要战役有:凡尔登战役

3、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②中国参战 ③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大战

④各交战国革命运动

4、一战的影响:①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③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一战给我们的启示: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

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国作用等。

5、一战前后和一战中,中国发生了那些与一战相关的重要事件?

1915年新文化运动、日本占领胶济铁路、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 理论思想。

第三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时间:1919年1月-6月

②参加国:英、法、日、意、美等32个国家

③操作国:英、法、美

④中心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分配方式

⑤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⑥作用: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协约国分别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一系列和

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

3、华盛顿会议

①时间:1921-1922年

③目的:为协调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特别是美日矛盾,便于美国

②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

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争夺尤为激烈

④参加国:美、英、法、日、意、中等

⑤操作国:英、美、日

⑥主要议题:中国问题

⑦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这个体系特点是建立在强权政治上 的体系

⑧作用(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

4、《九国公约》

①内容: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质上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

户开放”

②实质:为列强共同瓜分中国提供了条件

③影响:(美国)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扩张 (日本)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怎么形成的:

其实质:战胜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6、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公约,构筑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由此形成。

第五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俄国十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领导人:列宁 ③结果: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并存

④对中国的影响:1)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鼓舞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因: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史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内战争结

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生产积极性。

3、新经济政策

①目的: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②时间:1921年3月 ③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特点: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

⑤作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政治,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是列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的良好开端

⑥给我们的启示:制定政策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经济战略。

第六课

迅速崛起的苏联

1、斯大林如何领导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斯大林模式

①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

②形成标志:农业集体化运动

第七课

罗斯福新政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①发源地:美国

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 ④影响:a、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痛打击,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人大量失业

b、引发了各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世界面临着新 的动荡与变革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②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③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指导经济(中、俄) ④主要内容:a、调整金融业和农业 b、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就业,刺激生产消费

c、调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⑤核心措施:调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⑥实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⑦意义:a、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c、它的实施还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⑧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实质+意义+局限性)

4、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①原因相似: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国内国际形势严峻;调整政策的呼声很高

②手段相似:在坚持原有社会制度前提下,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适度的调整;既注重计划

指导,又尊重市场和价值规律,鼓励竞争;关注民生和社会和谐 ③结果相似: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得到稳定,政权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第八课

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1、德、日、意三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①时间:1922年

②标志:向罗马进军

③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秩序混乱,资产阶级

要求组建强权政府,扩张政府。

2、列举德、日法西斯的暴行:“国会纵火案”、“水晶之夜”、“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三个法西斯政权相互勾结建立了什么集团:轴心国集团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威胁世界的和平

第九课

世界战火重燃

1、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的特点: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局部战火不断 世界人民的任务:反法西斯斗争

2、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

①目的: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并把祸水东引(苏联)

②实质:纵容侵略

④顶峰事件:慕尼黑会议

③影响:助长了法西斯气焰,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二战全面爆发,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慕尼黑会议

①参加国:英、法、德、意

②恶果: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4、二战爆发的原因:(直接)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了二战 (根本)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十课

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德军“闪击”波兰

战火不断的标志:苏德战争“巴巴罗萨计划”

2、日本偷袭珍珠港

①原因: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进一步加深了与英美等国的矛盾 ②时间:1941年10月7日

③影响:a、加强反法力量 b、加强反法战争进程 c、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全球规模

第十一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①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②标志: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③作用:《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a、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b、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2、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

3、雅尔塔会议

①背景:德国法西斯战败已成定局

②目的: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③时间:1945年2月

④参加国:苏、美、英

⑤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⑥内容:a、彻底打败德国,并在战后对其进行分区占领和民主化改造 b、战后成立联合国 ⑦作用:(积极)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行为,加速法西斯的灭亡 (消极)a、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出卖了弱小国家

B、苏美重新划分世界,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新格局,为雅尔塔体系奠定了基础

4、欧洲战场结束:

①时间:1945年5月8日

②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5、二战结束:①时间:1945年9月2日

②标志:日本代表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6、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相互配合的事例:(政治上和军事上)

7、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

②胜利的原因:世界反法联盟成立

③影响:给人类造成空前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推动了科技进步。

④启示:一战启示+爱好和平的力量要密切合作,团结合作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

8、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配合了太平洋战场,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小专题

1、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理论:①文艺复兴

②启蒙运动

③马克思主义 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2、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方式和事件: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独立战争 ③资产阶级改革(①和②可以合并为资产阶级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律文献:

英《权利法案》、美《独立宣言》、法《人权宣言》、中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追求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有: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②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有:印度反英斗争、拉美独立运动

5、两次工业革命:①成果②标志(见题纲P2和P4)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是什么?转化科学技术大大加大

①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转化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多国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交叉进行 ④电力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 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

6、列出近代以来的中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

7、维护国家统一:林肯南北战争、邓小平“一国两制”

8、了解这些历史人物贡献:华盛顿、拿破仑、林肯、罗斯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

9、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一战和二战

10、了解推动英国、美国、日本崛起的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

一、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第

一、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明治维新、殖民掠夺、第

一、二次工业革命

11、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三、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措施对应目标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2、

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板书课题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方法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演示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板书

小组讨论,作记录

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

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看似容易的实验,但是实验原理的揭示和上一个实验不同,学生要自己发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

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 请学生演示

按照活动设计完成实验或用天平也可以 板书

质量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1) 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1 ①

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 强调口一定要扎紧

分发针筒

板书 不能随意缩小

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

自我设计实验是让学生体会解方程验算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安排

4、理论运用实际(1) 制作空气枪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① 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②室外实验

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

可放在课后,教师演示一个也行

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三、课外拓展

1、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板书设计

空 气 占 据 空 间 吗

性质:

要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措施

一、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

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 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

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板书课题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1) 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

2 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③ 冷空气是下沉的

板书

热空气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

上升 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画流动图

板书

热气球孔明灯

三、课外拓展

1、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板书设计

空 气 是 流 动 的吗

空气是会流动的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沉

热气球

孔明灯

2、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

•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

•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阻力、借助空气运动) 难点: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 教学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3 教学安排教学措施

一、导入

1、

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你们有什么感觉?(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当住我们呢?

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跑跑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提出假设把讨论的实验方案P7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

提清楚实验要求,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4、具体运用(1) 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

出示相关图片

三、课外拓展

1、

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板书设计

空 气 影 响 物 体 的 运 动

空气:

借助空气运动: 飞机、降落伞„„ 减小空气阻力: 新干线、飞机机身设计„„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

三、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措施对应目标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

世界环境日是什

4 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板书

空气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安全最重要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3、我们能做什么(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4、调查反馈(1) 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的“毒害”性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三、课外拓展

1、 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 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空 气 也 是 生 命 之 源

现象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1号盆(空气)

2号盆(尾气)

结论

第二单元冷和热 1.热水变凉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 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记在P76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 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 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继续观测下去,温度将逐渐稳定。

板书设计: 1.热水变凉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分析统计 得出结论

热往哪里传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二、教学准备

热、冷水、温度表、计时器、蜡烛、管子、试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凉水,其他物体(空气、手等)吸收热温度会升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

【评析】热水变凉一课学生主要研究了热水温度的变化,没有涉及热传递的知识,本课这样

6 导入,既是前课知识的深入,又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热传递及其条件,为探究热传递做好知识准备。

二、探究金属怎样传热

1、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的?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能方便看见金属是怎样传热的?进行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后达成共识,总结金属传热的规律。

三、探究水是热的部良导体

1、提出问题:水能否象金属那样传热?用课本18页方式给水加热,试管里上部水和下部水的温度会一样升高吗?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方便准确测出试管中上部与下部水的温度?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双温度计)

4、各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并根据测量数据,交流得出水与金属传热方式不同的结论。

四、探究水的传热方式——对流

1、提出问题:水怎样传热?怎样使试管里的水全部变热呢?

2、假设与猜想。提示:从加热部位和传热方式两方面想。

3、讨论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要能够方便观察水的传热情况,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借助物观察实验)

4、各组进行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受热过程中运动方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水的传热方式。

五、课堂小结:热往哪里传

六、游戏竞赛:怎样能使对流管中“棉团”按照你的要求运动?

3.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二、教学准备:

1.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课,我们研究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二)自主学习:

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师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很快? B.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很慢? C.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 D.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

(2)你知道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 (3)学生预测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应该怎样分工?怎样去做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

A.水和沙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

B.要阳光下观测10分钟,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再到阴凉处观测10分钟记录下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P78的表格中。 D.完成P78的剩余内容。 (6)汇报交流。 (7)得出结论。

A.沙吸热快,散热也快。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B.对比实验:像这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 (1)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A.预测;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应用:

1.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二)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2、在学生研究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推断:固体和液体有这种性质吗?

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知识与技能:

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水、空气、铜球等体积大小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认识固体、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难点: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一些物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具准备

1、气球、烧杯、烧瓶、酒精灯、乒乓球、玻璃小瓶、冷水、热水、水槽、玻璃管、滴管、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提出新问题

1、请大家说说上堂课我们研究了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3、教师演示实验:空气的热胀冷缩

4、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也想来试一试吗? 回顾已学知识学生观察,产生疑问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 探究空气受热受冷后的变化

1、请大家用桌上的材料也来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讨论:▲烧瓶里有什么?▲玻璃管里的水柱为什么会来回移动?▲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向里移呢?

3、小结:原来冷和热对空气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收缩。 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寻找奥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更深的感知冷和热对空气体积的影响。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归宿。

二、 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

1、提问:▲其他物体受冷受热后会有这样的变化吗?▲实验桌上的物体受冷受热后有这样的变化吗?▲你最想研究实验桌上的什么物体?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3、让学生选取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交流、小结:▲研究的是什么物体?▲你们是怎么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猜想选择研究的对象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一些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只有通过实际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三、热胀冷缩的应用和防止指导学生分析事实,解释现象。

1、讨论:▲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2、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温度计

3、防止热胀冷缩▲冬天、夏天电线的变化▲铁轨间的缝隙▲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讨论、解释现象 引发相关问题,感受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

1、介绍:▲神舟飞船的防热

2、总结 学生谈体会 让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5、水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2.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

3.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气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

6.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云、雾的成因。 3.知道雨、露的成因。 4.知道水蒸气的成因。

5.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 6.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 7.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

9 8.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2.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1、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2、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1、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研究云和雾的形成

1、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云或雾?

3、学生讨论、预测、汇报。

3、教师指导实验:把一支冰棒(或温度大致相当于冰棒的物体)放在不冒热气的杯口,你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

4、学生做实验、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温度的降低。

6、提问:自己设计实验,说明雨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

7、学生实验、汇报。

8、教师引导总结:云、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遇到低温形成的。

四、研究蒸发和沸腾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猜测、汇报

3、提问: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你有什么感觉?

4、学生进行实验。

5、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现象和自己的感受)

6、提问: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

7、学生猜测。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9、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总是感觉凉丝丝的?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温度反而会下降呢?

10、得出结论: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11、提问:水在烧开是能达到多少度?一直烧下去,会怎样呢?

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且都要吸收热量。(应该注意安全)

【评析】通过实验,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蒸发时吸收热量,又可以通过温度计实验让学生形成感官上的认识。

五、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能结冰

1、提问:在什么条件下,水会结冰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

4、布置任务:你观察到两支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因为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所以,试管内的水会很快的结成冰,实验时,应该让学生随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同时,在做水结冰实验时,也可以观察在易拉罐外面出现的白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易拉罐外面并没有洒上水,为什么会有白霜呢?白霜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学生知道,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特别低的温度时,会只变成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包含着两个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六、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提问: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指导。

七、巩固、延伸

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课前准备

二、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

2.演示实验材料——大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

3.挂图或投影片——水波与声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家里用自行车、硬纸片做了振动发声实验。通过实验,你发现纸片发声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与纸片振动快慢有关系,纸片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2.讲述: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①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②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如果学生答不好,可把这个问题化难为易。问:在人和电铃之间隔着什么物体?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物体进行传播?向哪个方向传播?)

③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

11 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2)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

③学生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3)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①讨论:声音在液体(例如水)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②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吗?

③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⑤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⑥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玻璃)中也能传播。

(4)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

①提问:通过以上研究,你知道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②填空:课本第55页的空白。

③讲解: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见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这个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物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这个实验。)

2.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1)讲述: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2)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

(3)提问: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贴着纸屏的小球随着鼓声在不断地振动。)

(4)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

(5)讲解: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以下内容,需用手的左右振动辅助说明。)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空气振动得就快;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空气振动得就慢;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大,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大;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小,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小。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出示水波、声波图。)

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所不同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

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12 我们就听到了鼓声。如果发声物体周围没有空气,也没有其他的物体,那么就不会形成声波,声音也就不会向外传播,我们也就听不到声音。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提问:

(1)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4)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用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从这些例子你还能推想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还是在钢轨、大地中传播快?)

(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四)布置作业

在收音机(或录音机)的喇叭处挂一根细绸条,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或用录音机放音乐),把声音开大,观察绸条会怎样?(随着音乐声飘动起来。)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5、快乐的小乐队

一、 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二、 重点与难点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三、 准备

1. 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 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 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 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 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四、 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五、 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

13 “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第四单元 食物与消化

1、我们吃什么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

2、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3、关心食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

二、教学准备:

1、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统计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谈谈出生时有多重,现在有多重?长得身体材料是从哪里获得? (2)谈一谈自己爱吃哪些食物?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3)有人吃出了健康,有人吃出了疾病?

2、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在学生分类时,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 学生汇报分类依据、分类结果。

3、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的三种食物。

在全班统计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信把各项累积出的人数填在活动记录上,并作出自己的统计图。

4、阅读资料。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采用分组况答方式。

5、讨论:

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吃什么?

给同学信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让他们联系刚获得的营养知识自己得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不要偏食很重要。

2、怎样搭配食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搭配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通过介绍食物配餐,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研究实践的结果。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从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协作、团结、友谊。

4、增进对自己健康负有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准备一份食物配餐。

2、教师准备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挂图。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在一天的食物中,哪一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食物?哪一些是提供我们活动

14 能量的食物?哪一些是保持我们健康的食物?

蛋白质类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食物。粮食类是提供我们活动能量的食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类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民以食为天,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这是为什么呢? 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散思维,有所创新。 学生汇报:目的是,体现自行探索,置疑、质疑、释疑。

教师讲述:这是因为有的人每天吃各类食物的比例合理,有的人每天吃各类食物的比例不合理而造成的。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 (-)、各组代表到前面分别介绍自己组食物配餐的过程。

讲述:刚才各组代表都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组食物配餐的过程,同学们表述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把上节课《我们吃什么》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在食物配餐中就证明了这一点。

(二)用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挂图,来对照自己组食物配餐的比例是否合理。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探讨。

2、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研究、探讨的结果。(各组代表都说,我们的食物配餐中的各类营养都有,就是搭配的比例不对。)

教师讲述:各组代表汇报得非常好,同学找到了食物配餐的比例不对。 教 师 问: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同学讨论:目的是,体现自行探索的再置疑、质疑、释疑。

同学汇报:①粮、豆类;②蔬菜水果类;③奶及奶制品;④鱼、肉、蛋类;⑤油、盐、糖类。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搭配食物的过程和食物结构“金字塔”图的对照学习掌握了怎样搭配食物。只有每日膳食搭配合理,才能保证得到所需的营养。

四、作业:各组按食物结构“金字塔”图的比例做一份食物配餐。

第三篇: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技能

1.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 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科学知识

1.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 学会尊重事实。

3.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

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物体发声时变化。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材料:

食品保鲜待、钢尺、橡皮筋(塑料琴)、音叉、小鼓、小镲、塑料瓶……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放录音

国歌声

雨声

鞭炮声

鸣声

欢呼声

打雷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 学生的汇报 师: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 [板书] 人为

自然 2.保鲜袋发声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将方法做出来。

3.身体发声 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 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 研究声音的产生

1.师: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2.师: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 [板书学生的回答] 3.师: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 [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 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 A.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B.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C.音叉 (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活动内容同上 A.鼓、鼓槌、绿豆

B.(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C.塑料瓶、小泡沫球 (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学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小镲和喉咙的实验] 学生汇报(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

学生的预测应该是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他们会把发声发放误当成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摩擦碰撞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一下子要他们接受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有很大难度。所以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回顾和解释

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这一环节是科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学生要把实验中的发现与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实际上,学生通过上面的三组实验,对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是逐步形成的。所以在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第四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 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1 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板书:天气日历

1、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2、制作天气符号卡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教学反思:我们关心天气”除了书上的全国天气情况图,增加了从网络了解天气信息的内容,打开新浪的“天气”看当天全国天气情况图,打开QQ上的天气标志,了解近三天当地的天气,及城市指数。贴近实际生活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全国的天气是不同的,天气不断地在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调节我们的生活。网络呈现的头脑风暴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的方式。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科学的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早教学我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的认真品质,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教学来更好的了解科学的学习.

一、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的感觉还是很好的。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的,全部同学都能通过网络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在小组讨论是也能配合的很好,并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回顾本节课,在教学目标上都能较好的达到,学生也能都通过科学和网络的结合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严禁性,通过学习这节课,让学生能更加的关注身边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更让同学们有心的去观察生物的变化,但是对每个学社的思维发展训练还不到位。

三、产生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自己也有许多的想法和体会,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科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渗透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

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我们关心天气》

1-2 天气日历 探究活动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制作天气日历(时间/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两周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除非那一天有特别明显的天气现象发生,否则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2.教师再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并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3.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并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告诉学生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4.讨论今后的天气记录应怎样进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小组轮换,每周指定一个组,每1至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定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方法三,每天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和全班同学描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板书:

1、认识天气现象

2、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教学反思:天气几乎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前面这两个课时的情况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知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当问及“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回答“秋天来了”“今天好冷”等等。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并且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由此开始“天气日历”的学习,使得他们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让学生具体去制作天气日历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东南风、西北风、无风、微风、大风、小风、0级、1级、2级、小雨、中雨、大雨、晴天、多云、阴天等术语及天气符号反映在天气日历表中,并根据日历表统计一季度、一个月、一周的天气情况,以后分析“天气日历表”上搜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去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并记录,还有待于老师的督促指导。

作业:

1.《课堂作业本》

2.学着制作天气日历 1-3 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5.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板书:

1、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2、气温的测量

教学反思

《温度与气温》这一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气温对于天气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每天都在变化。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三年级时,我们已经用过了温度计,了解了它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同时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在本堂课中,我在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首先温习三年级时学过的关于温度计的知识。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让学生对于温度计的用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作业:1..测量一个月并记录一个月的气温

2.《课堂作业本》 第四课

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板书:风向和风速

1.风向和风向标

2. 风速和风速等级

教学反思:“风向和风力”一课室内外结合学习。我们的实验室楼就在大操场边,实验室就在底楼,这为我们的室外观察提供了方便。我带学生到气象站,明确方位,利用风向标看风向,到气象室观察风向风速仪,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再带学生到操场,看国旗认风向和风力;用身体、用红领巾感受风向风力。学习用简化的风力等级描述风力。感受风向和风力的观测可以因地制宜,有不同的方法,是一件容易而且有趣的事情。然后回教室交流。今天什么风,风力如何?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然后阅读书上的风力等级表拓展。风向标的制作选为课外活动。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应该要学会看风向和风力,这是一种实践能力,大自然中有很多天然的风向标!如果学习了本课学生还不会看风力和风向,课堂能说有效?当然能力是要训练的,我给学生提了个要求,以后每次到实验室前先去观察风向和风力,然后到实验室上课。

作业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3、《课堂作业本》

第五课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

小结

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1、自制量雨器

2、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教学反思: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在教学中本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仔细观察习惯为主,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学习探究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为学生创造科学探究的学习环境。

一、建立探究式的学习小组。四人一组,分工明确,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目标一:制作雨量器。制作分三步:画刻度、裁剪、粘贴。思位同学分工如下:1号学生画刻度,2号学生裁减,3号学生粘贴,4号学生则带着雨量器展示并带到室外取雨。此外,小组中还有组长、纪录员、汇报员、材料员;实验结束后小组一同整理实验桌。目标二:将测得的降水量画成柱形图。小组成员仍然在合作中进行。

二、创造讨论的学习环境。讨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小组在制定试验方案的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讨论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关键是各抒己见,讨论的实质是合作。

三、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或者说学生经历了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降水的多少。从提出问题(怎样测量降水量)——学生提出需要一个测量的工具——制作雨量器——模拟降雨——读出降水量——用柱形图描述降水的多少。整个过程学生都经历了,学生体验了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发展。

作业:

1.测量和记录降水量

2.课堂作业本

第六课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板书:云的观测

1. 观察云

2. 云的分类

教学反思:“云的观测”一课也是室内外结合学习,那一天上午一会儿有太阳,一会儿没有太阳,天色暗沉。学生猜测云量是多云,占四分之三不到一点,实地观察却是超过四分之三的,于是说云量是多云转阴。云的种类基本认为是雨层云,灰灰的一片压着。确实天气一直在变化的,下午就是阴转阵雨。这也应证了看云可是识天气。以后上课前就又多了一项观察,看云。

天气谚语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看天象识天气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作业:《课堂作业本》

第七课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于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该如何去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通过看、摸、试、测、记录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知识、科技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这样的安排设计能使学生对天气观察有较全面的的了解,能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也能真切地体会到关心、了解天气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

作业:复习第一单元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到一只三角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并且能制成资料卡片。

4、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提出有关运动的问题,学习查阅资料制作卡片。

教具准备:反映各种物体在运动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运动录像

谈话:风在吹、水在流动、人在走路、鱼在游泳,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学习《运动着的世界》。(板书课题)

评:通过录像引起学生探究运动而你的兴趣。

2、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关于物体的运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在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上作出标记。学生思考,并且记录自己的问题。

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意识到关于运动有许多问题,也许我们今天还不能够很好解决,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将会被发现。 评: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

(2) 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运动资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知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你搜集资料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汇报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材料资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查阅资料的经验,把自己在报纸上说晚上和网络上查阅资料的经验与同学交流。比如,如何通过标题查阅资料,如何进行快速阅读,教师要特别对学生如何在网上查阅资料、选择信息进行指导,并要提醒学生及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

你知道怎样记录搜集来的资料吗?你有什么方法? 评:知道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技巧。

教师指导:把自己才查阅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并制成卡片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请你参阅书中的资料卡片和自己设计一个资料卡片,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看看谁设计的资料卡片最好!

学生讨论并设计资料卡片格式。

请你在下课后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且把它做成资料卡片,看看谁制作的资料卡片最好!谁的资料最完整、最准确!

评: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资料卡片制作的乐趣。

3、本课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4、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有了问题之后,还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已经找到了,那么该如何来实施呢?小朋友被难住了。此时小小的挫折与刚获得的成功体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落差,促使学生要找到验证假设的方法。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他们渴望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在此时介入指导,对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会很珍惜这种帮助的,这比老师提前灌输给他们要强得多。

2、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5、认识周围常见的动物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有关动物运动的图片和录相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相片,提问:那些动物天上飞?那些动物地上爬?那些动物路上跑?那些动物水中游?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运动。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

你知道动物怎样运动吗?举例说说。谁能说说书上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从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请在书上写出你的做法? 学生记录并且回答。 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充分的肯定。

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模仿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提示: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学生开始模仿表演,教师适当平价。

分组活动: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准确。请把每个小组同学的模仿情况记录在书中。评出你们小组的超级模仿秀。

全班交流讨论,统计出全班同学模仿动物的数量,发现动物有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汇报活动结果。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指导学生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 指导学生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

提示:有的动物擅长2项,不要忘记填写!

提问:在每个项目中那种动物能得冠军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一说,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他们身体的那一部分比较发达?其他各组动物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你知道可以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按照运动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以外,还能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并把你的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比一比,那该小组的分类方法多?哪个小组分得细?

学生活动:思考分类标准并记录。

汇报结果。

学习动物运动扩展材料:<动物运动之最>

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动物学家们通过实地考察并利用摄像机等仪器设备,记录动物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到目前发现:

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里,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右; 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秃鹰,飞行速度可在9,000米以上;

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左右。 阅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3、全课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板书设计:

2、动物运动会

3、生命在于运动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4、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分析记录结果。 教具准备:跳绳、秒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

三、小组活动: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注意: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 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

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并进行记载。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载。

评:此环节可学生分组自由进行也可以全班和老师一起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因老师拍手节奏的变化和气氛的热烈,学生可能会兴趣更浓。

六、小结。

1、讨论: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新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提出个人锻炼计划。

评:让学生把自己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来交流、共享,可以让一个人的经历变成大家的经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课后小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因为这是行动得以成功的保证。同时,学生又是第一次尝试通过控制变量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先扶学生“上路”,指导学生如何来控制实验。

4、小吊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小吊车及了解其运作原理来认识人和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感悟肢体运动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协调。

2、认识仿生是一门科学技术,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3、尝试仿生创意设计。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和合作能力、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小吊车,联系其工作原理推想和分析,探知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

2、初步了解仿生学,尝试设计或制作仿生作品。

教学难点

联系小吊车的工作原理,类比、推想和分析动物骨骼、肌肉、关节与其运动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演示用小吊车模型、课件

学具:小吊车制作材料、彩色方块、白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激趣导入:教师演示小吊车模型,引起学生制作兴趣,并提出制作任务。

二、学习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小吊车的基本构造,明确小吊车的制作方法。

2、师发放材料和工具

3、组织小组设计制作计划

如何使用材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何、怎样分工、如何使用工具、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4、按设计计划进行制作

5、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调试和评价

6、小组演示,交流:

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评: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三、归纳小结:

自制的小吊车是怎样工作的?

第二课时 收和放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骨骼、肌肉与其运动的关系。

2、能举例说出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能利用图或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推想表达出来。

4、能描述某种运动方式有利于锻炼人体哪部分的肌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组织交流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二、学习活动:

1、学生比较生物的骨骼肌肉构造和小吊车的构造有什么相同之处。

2、观察交流:

小吊车的结构、牵引绳的运动方式、引起臂的运动方式

3、将自己的推理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归纳小结:

举例说明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第三课时 科学在线 有趣的仿生

活动目标:

1、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能联想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3、能模仿某种生物功能或结构的特点进行设计。

4、能发挥创造力,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5、能说出仿生产品是科学技术结合的产品。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活动

1、学生自主活动

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教师指导,强调:

(1)根据生活周围事物的缺点,找出具有这方面优点的生物,确定打算模仿的生物。

(2)分析该生物具有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3)类比出的产品结构和功能

3、展示会:

组织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比。

三、归纳小结:

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4、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教具准备 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红色小方块。地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记忆游戏。

1、 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 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 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评:利用游戏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直接引出研究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所要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课堂一开始就显得轻松而又快乐。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

每组分发一张长沙市市区地图,

1、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

小组活动:

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北校门和南校门的位置,在200亩的校园范围内,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时

一、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

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时的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

准备工作:

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小结,公布比赛结果,对所有同学予以鼓励。

三、布置课外活动: 1、收集各种地图。

2、给同学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6、做沙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 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3. 会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4. 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与小组同学有效的进行分工合作。

2. 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并分析成败的原因。

3. 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沙盘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未来新校园的规划图,说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等)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教具准备:泡末塑料板包装纸盒 饮料瓶 大纸箱 潮湿的沙土 卡通人 玩具树等 尺子 剪刀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制作校园沙盘模型

1.小组活动:根据课前画出的平面图,选择材料动手制作校园沙盘模型。注意:分工要合理2.交流:鼓励学生开展在各组间进行对比,看哪一组做的最形象,最准确。

3.讨论小结:通过制作和分析,你认为学校的布局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集体活动:

参加未来校园设计大赛,看哪组的设计方案最有创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机构年终总结模板下一篇:介绍信的相关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