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2022-09-11

1 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

1.1 培养目标的定位

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特别是国家级高级技校, 既然冠以“高级”二字, 就应该实至名归, 培养的技工应该有别于一般技校培养的普通技工。技工技能等级, 在机械行业中更突显其重要性。企业职工技能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既而影响到企业的竟争力, 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不仅能直接独立工作, 还应该能帮助和指导初级工完成工作;能根据自己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能与同事团结协作, 提高班组工作效率, 降低消耗, 创造新效益;能关心和思考车间各项工作任务的部署, 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 一些老牌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就是这样的水平, 尽管当时培养的目标只是初、中级技工。那时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甚至有些企业需额外支付培养费才分配到毕业生。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 应该走高端的路, 创建多样品牌专业, 培养众多明星技工, 铸就行业名牌技校。目标就是一个:毕业生高价待沽, 付费推荐。

1.2 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

培养目标定位后, 实现目标是不能一步到位的。根据当前企业的需求和生源现状, 结合学校内部条件, 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逐步实现培养目标。

1.2.1 层次培养, 逐步过渡

目前, 各技工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一部分高中毕业生, 今后逐渐会有更多的下岗职工和自愿回校重新学习的早期毕业生。在高中生这一部分, 文化基础比较好, 其中不乏有高材生, 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未上大学。他们学习目的比较明确, 接受能力较强, 是培养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的好苗子, 也是最容易培养出明星技工的对象。对这部分培养对象, 学校应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讲师给他们上技术理论课, 配备高级技师和高级实训教师给他们上实训课。教学过程严格按课程目标去完成, 培养不达标不准毕业, 不允许未毕业的学生到企业就业。高级技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 指的就是这部分人, 学校应该十分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让他们感觉来到这个学校学习受到的尊重和宠爱, 激发他们更努力去学习的热情。这部分学生毕业后推荐到大公司或高酬金企业工作, 一般企业不予推荐, 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荣誉。这是高级技校的牌子。牌子打响了, 这部分的生源就越来越多。

初中毕业生这部分是目前技校招生的主要生源。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 主要是初中时学校各种原因造成的。到技校后, 各种环境发生了变化, 求知向学的人逐渐增多, 原有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习再差的班级中, 都有聪明的和想要学习的学生, 有的甚至比高中班学生学得还要好。对初中毕业这个层次的学生, 应在进校后第二、三、四个学期或在其中任何时候, 对学习成绩较好以上的学生进行挑选, 重组班级, 进入高级工班学习和管理, 享受与高中班一样的代遇, 发现一个晋升一个。进入高级工班学习后, 发现其操行和各方面均跟不上的, 退回普通班学习。普通班的教学管理, 要配备强有力的操行管理德育老师, 重点进行操行德育教育和中级工培训, 毕业后输送给一般要求不高的企业就业。

目前各高级技校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没有按学生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和管理。一方面, 学生进来后笼统分班, 鱼龙混杂, 相当一部分中学时的捣蛋大王上课时玩手机睡觉打闹吃零食, 甚至弄得老师无法上课, 想学习的学生也无法学习, 实训时扎堆不动手, 一个看一个, 学好学不好一个样, 到时照样毕业就业。另一方面, 教师的课程安排不科学: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讲师, 安排去上调皮捣蛋的初中走读班的课, 那是浪费人才的生命;一个刚大学毕业连教材都还不熟悉的新教师, 安排去上技师班大专课程, 那是赶鸭子上架;一个刚留校不久的实习老师安排去指导技师班的实训……无话可说。凡此种种, 既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各自潜能和特长, 又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无从谈什么教研教改, 更无从谈什么教学质量。只有分层教学, 学生学习才有目标, 学习风气才能真正树起, 教师的教学才有所追求, 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学校的名声品牌才能打响。

1.2.2 学制改革, 初中高中五四制

现在高级技校的学制为三年, 两年校内教育, 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事实上, 这样的学制是培养不出高级技工的。过去当学徒还要学三年, 出师后还只是初级工。虽然说过去和现在不能同日而语, 但现在的学生, 年龄只有15、16岁, 还在长身体的时候, 体能和心智都还没有成熟, 你强迫他去刻苦学技能, 参加生产实践, 无疑是一种摧残, 学不到多少技能。学制要改革, 初、高中毕业生应改为五、四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 前两年补初高中文化基础课、德育课和一些简单的技术基础课, 参观工厂里机器生产制造过程, 参与一些轻松的生产实践活动, 使他们逐渐了解和认识工厂里各种各样的机器。后三年才进入实质性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培养, 其中要有一年安排到合作企业轮岗实习。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前两年学完大专课程和高级工技能, 后两年完成专升本学习和预备技师技能, 其中要有半年预备技师特训和半年到合作企业轮岗实习。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是进行强化训练和考核, 比如汽车修理专业技师班的考核, 在规定时间内拆装汽车部件、在规定时间内拆装调试发动机等等, 合格者准予毕业, 不合格者留校继续训练直至合格为止。

学制改革涉及到教育体制, 但技工学校一贯不属教育部门管理, 劳动部门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对技工学校学制进行改革。在目前学制尚未完成改革的情况下, 学校应鼓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和技能实训表现不错的中级工毕业生升读高级工, 并严格桉高级工的标准来培养。

1.2.3 校企合作, 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办学

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技工学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有高技术含量实训基地是关键因素。要建设一个高技术含量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人才。技工学校是行业办学, 行业没有太多资金投入学校建设, 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在互利的前提下进行广泛的和紧密的合作:学校把企业车间当做学校实训基地, 企业把学校当做企业培训职工的再教育中心。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可采用一个月在学校上理论课, 一个月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轮岗实训的方法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全国其他知名企业进行技术的、经营的、各方面的合作, 以开拓办学视野。

1.2.4 双师型师资队伍制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目前普遍存在师资断层和素质下降的局面。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建校的技工学校, 当时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从各企业抽调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技术骨干;老牌技校原有的教师有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但90年代后所有技校都不再有人事编制, 开始断了接班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 原有的这些教师陆续退休。近十年来, 为了满足学校迅猛膨胀扩招后的教学需要, 又从各企业中吸收了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补充教师队伍, 这些补充来的教师, 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的发展,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后每年从各大院校招收不少的应届毕业生, 这些新加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 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 应当送到校企合作企业参加至少二年的一线实践, 完成机器生产的各个环节过程, 并取得助理工程师及以上资格和高级工技术等级证。实训教师必须有五年生产实践经验, 并取得技师资格。

1.2.5 多形式教学, 不要生搬硬套一刀切

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但目标只有一个:“懂”。教会学生懂知识, 懂技能, 懂学习。

一体化教学实质就是项目教学法,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去实施:社会环境, 文化氛围, 场地设施, 教师的素质, 学生的基础等等。

传统教学经过几十年实践证明, 是技工教学中最实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后续的发展潜能。

传统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条件不成熟下的一体化教学造就一大批岗位员工。

应鼓励教师发明和实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活跃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实践, 和谐教学关系, 共研高级技工教学新课题。

2 结束语

企业转型。今后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是少而精。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应根根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定位,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寻找自己的办学特点, 形成自己区别于他人的办学特色, 前瞻性地为社会准备和提供适时的合格人才。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的转型,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层次不提高。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是培养机械行业企业后备员工的主要部门, 应根据社会需要适时调整培养目标, 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本文提出了机械类高级技校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定位和实现目标的措施, 为机械类高级技校改革提供思考。

关键词:机械类高级技工学校,定位,培养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探讨下一篇: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