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蓥山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2022-09-12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校生活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力量, 是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 因地制宜, 大胆创新, 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学校的现状

我校地处华蓥山红色革命旅游胜地, 人文背景丰富。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我校校园文化未得到很好的重视, 学校对周边的文化挖掘不够, 特别是对华蓥山革命精神研究不深。导致学校了为了教学而教学, 而学生的身心健康, 道德品质没在一个和谐的优良文化中得到提升, 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及老师的潜移默化作用。这严重阻碍对我校的发展。渝北区六个校园建设工作, 对我校的办学理念提出新的要求。我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什么样精神文化来陶冶师生, 以什么为主题来打造学校文化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基础事业的加大投入, 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这对推进学校硬件建设起到的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对农村学校而言, 校园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实践证明, 所谓优质学校, 特色学校, 他们的内涵就在于有着优良的校园文化, 缺少了这个内涵, 学校便没有了“底气”。一所学校有没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就其深层的判断, 就是看他有没有优良的校园文化。同时, 优质的教育和品牌学校不是自封的, 而是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形成和壮大的, 是在逐步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接受的过程中“成名”的, 是长期持续努力, 蕴蓄积淀的结果。

三、华蓥山精神的内涵

华蓥山,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 东缓西陡, 山势雄伟, 是解放战争时期川东地下党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1926年, 陈徙南曾组织“川北民军”。1931年共产党员廖玉壁、刘汉民等组建华蓥山游击队, 陈联诗就带领一批女同志参加, 初步展示了华蓥山巾帼不畏强暴、敢于战斗的风采。到了四十年代, 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上、下川东的地下党员根据朱德、任弼时的指示, 在周恩来、钱瑛的领导下, 开展了游击战争, 扰乱了敌人的大后方, 牵制了敌人的兵力, 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一大批妇女也积极参与, 不少成了领导和骨干。1948年8月至9月在紧急情况下, 上川东地工委决定, 将上川东所辖各工委领导的武装力量, 统一组成“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 即“华蓥山游击纵队”。许多女党员参加了起义, 参加了战斗, 非常勇敢。仅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实施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分批集体大屠杀中牺牲的女党员、女游击队员就有21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江姐, 双枪老太婆等许多英雄人物。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 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 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力促抗日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反对投降、倒退、分裂, 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 在特殊的战场上, 深怀民族大义,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不顾个人安危, 不怕流血牺牲、出生入死, 不屈不挠, 以实际行动捍卫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华蓥山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满腔的爱国热情;自强不息, 不屈不挠, 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以华蓥山精神为主题,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华蓥山精神为我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经学校课题组研究, 决定以华蓥山精神为主题来打造我校较园文化, 提现出以“发扬传统, 自强不息“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以以“文化经营学校, 精神提升学校品牌”。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把学校的环境建设作为主功方向,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让学校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理论得到实践, 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健全学生的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 用华蓥山精神促进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 渗透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过程中, 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和谐发展, 打造山区校园文化品牌, 办出自己的特色。

1.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原来, 我校多数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对校园文化的功能的认识更是模糊的, 认为只要把教学成绩搞上去就是一个好老师, 好领导,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陶冶作用。通过学习, 我们认为, 华蓥山精神是无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是无产阶级表现革命家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 是在特定的斗争环境表现出来的共产主义精神。我们应以华蓥山精神为灵魂和支撑, 打造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 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发扬传统, 自强不息, 在学习中有顽强的意志, 奋发学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在一定条件下,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上不能贫困, 精神上也不能贫困。今天, 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空前丰富, 但几十年来所形成的人生、社会、价值、伦理等观念和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人们却从内心深处感到崇高思想境界的重要性, 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追求物质、享乐、盲目崇拜, 以及拥有豪宅、汽车……并不完全是人们精神的需要, 也不能完全体现人生的价值, 更不能体现新世纪中国的时代风貌!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尤其需要倡导崇高的思想境界, 构筑精神支柱。我们的小学生也应该有强大精神支柱, 以华蓥山英雄人物为榜样, 以满腔的爱国热情, 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学习, 奋发图强, 立志成才, 长大以一报效祖国和人民。

2. 打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我校打造出以华蓥山精神为主题的的文化墙, 对师生有着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作用, 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触景生情, 因美生爱,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 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 感到舒心怡神, 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有文化墙、音乐室、图书室, 多媒体教室, 开放的书吧、音乐吧, 教室文化布置一新。曾得到原渝北区谢钢主任的高度评价:华蓥山校园文化上了档次, 是理想的育人环境, 是山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代表, 具有推广价值。

3.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在打造校园文化过程中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教师布置以革命人物为主线来对教室进行布置, 班队活动、学校艺术节应围绕革命传统来进行, 如唱红色歌曲、红色故事。使学校宏扬革命传统, 自强不息的一种氛围。对实践活动进行为不断反思, 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等步骤, 客观、准确地诊断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不断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把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 使教师把工作和研究结合起来, 增强教师研究的实践性。

4. 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在打造山区校园文化的建设教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有的一些制度, 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我们要给以扬弃;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校各项工作中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我们就要制定出与时代相发展的相应制度, 推动学校的发展。

5. 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在教室布置、文化艺术节、学榜样及各种竞争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争意识, 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 提高竞争能力。同时, 活动还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 使内向孤僻的学生逐渐变得合群了, 他们找到了不少知心朋友, 扩大了胸怀, 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总之, 我校以华蓥山精神为载体,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初步打造出了山区校园文化特色, 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 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用华蓥山精神促进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 渗透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过程中, 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和谐发展, 打造山区校园文化品牌, 办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华蓥山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下一篇: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