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企业做大做强

2022-07-22

第一篇:领导企业做大做强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胡建明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于金桥盐化集团提升淮盐文化影响力,推进管理创新,在快速多变的发展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让广大职工群众有一个普遍赞同的共同愿景,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智商”,改变过去职工受“盐圩子”思维影响的心智模式,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要确立正确理念

学习是企业生命力源泉。创建学习型企业,珍在学习,贵在具有持续地学习力。学习不仅仅可作为一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途径和手段,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领先的前提条件。

一是解放思想。确立学习理念是更新员工观念的先导。建立优秀的具有企业个性的学习理念,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先决条件。通过学习理念的导入,在企业员工中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并逐步培育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浓郁学习氛围,把学习当成员工的切实需要。通过反思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提高学习力,使员工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是全员参与。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拓宽、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优化各种技术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各

1单位、各总支、部门应高度重视,协调一致,党政工要齐抓共管,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自觉学习、善于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是扩充人才队伍。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人才资源是加快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强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造就门类齐全,量多质优、能力出众的人才队伍。培养具有战略眼光、思想开放、懂得资本运作和现代项目建设管理的优秀人才,为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集聚更多的智力资源。四是求真务实。在创建过程中,要与创建集团公司文明单位、集团公司一流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和员工的同步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和应用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追求长效。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组织员工、发动员工,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共同目标奋斗。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其收获在于创建的过程,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扎实稳妥地开展创建活动,按照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创建目标。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围绕“人”字做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注重突出特点、总结经验。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要丰富活动载体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内容非常丰富,要贴近企业实际,在建立核心

价值观、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谋求跨越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转变观念、优化管理、提升技能、体制创新、塑造淮盐文化上有新的行动,不断提高企业学习力、创新力、决策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

一是培育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加大传承弘扬淮盐文化力度,倾力打造集团文化品牌。要突出做好“淮盐生产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遗成功,提增企业无形资产含金量。积极开展淮盐文化的传承工作,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做好资料文献的系统整理、发掘探讨和创新。要精心打造金桥盐化集团品牌,彰显淮盐文化魅力,展现金桥盐化风采,不断提升和扩大集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强企富民扩增品牌无形资产效应。

二是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创建工作,形成以个人愿景、家庭愿景为基础,以团队愿景为支撑,以企业愿景为目标的愿景体系,引导员工将个人愿景、家庭愿景、团队愿景融入到企业愿景中,为企业愿景共同奋斗,实现“四愿合一,共同发展”,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培养造就一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队伍,促进广大职工群众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业绩上同创。

三是强化岗位学习,实现一专多能。坚持集团总部、各单位二级培训网多种渠道的培训学习,坚持脱产培训与员工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重的原则,提高学习质量,提高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培训和自学,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知

识,熟悉了解相关专业知识,逐步实现一专多能,为培养全能员工打好基础。集团总部和各单位及个人学习要有计划、学习笔记。年终逐级进行检查,并由所在的上一级管理部门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目标进行审核、评定,评选出学习型集体和学习型先进职工,对思想不重视、工作未开展和质量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四是创建学习型班子,提高班子整体领导水平。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三个角色:设计师、培训师和共同愿景的实践者。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要与大讨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塑造“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工作勤,纪律严”的良好形象,把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具有宽广的胸怀、前瞻的眼光和开拓的精神,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能力强,能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一流业绩,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广大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

五是创建学习型团队,强化团队管理。团队是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单位,团队学习的过程是发挥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发挥团队智慧,使团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的总和,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并使学习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要从个人和班组建设入手,不断深化“争创学习型先进班组、争做学习型先进职工”活动,充分调动基层班组、个人创建的积极性,力争实现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的奋斗目标。弘扬团结、沟通、理解、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集

体主义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结合员工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心智模式,进行自我超越,打造一流的智能型员工队伍。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要制订保障制度

一是组织保障。企业要有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各级组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突出位置,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形成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的运行机制。实行创建学习型企业目标管理,明确责任,纳入文明创建考核。

二是制度保障。制订学习制度。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规划,分层次向领导干部员工推荐、发放学习读本、书目,不定期举办学习会,邀请专家或领导干部进行辅导。全体党员和职工,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分别利用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时间,学习指定的内容。各单位党组织每半年组织员工代表参加一次读书交流讨论会,进行深度交流,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制订奖励制度。鼓励员工针对工作和管理上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学习,把学习与提高岗位技能进行岗位创新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取得成果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在管理、生产、技术、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定期组织各项研究成果评审活动。制订培训制度。完善持证上岗制度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转岗”的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和管理人员、专业技

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通过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引导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坚持以赛促训、以考促培以及送出去、请进来等多渠道培训制度。以技术竞赛、练兵比武、技能鉴定或者通过送出去参加市委组织部及其他部门组织的培训,或请专家来集团公司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坚持分类培训、统一考核的原则,促进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提高。坚持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制度。创建学习型企业重在建设。要把创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计划。各级党政要重视和加强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投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师资、场所、经费、设施等教育资源,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作者为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第二篇: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言提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本土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就结合部门职责对本土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建议谈一下看法。

一、基本情况

大多数本土企业是在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正从发展初期向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但本土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发展严重受限,面临不少问题。

(一)我县大多数本土企业规模不大,进入垄断性行业的难度大,一般从事的是竞争性行业,行业风险相对较高,抵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弱。其所从事行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资源优势。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成本投资,对于无直接经济收益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工作而采取忽视的态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环保设备队伍技术落后,难以节能减排。

(二)我县逐步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是家具制造,有**家,主要分布在**办事处。二是木材加工,全县板材加工企业有**家,主要分布***。三是厨具制造,***家。这些企业手续基本不齐全,用地多为农业用地,无法办理环保等相关手续。在清理、整治“散乱污”行动中,因“散乱污”被取缔近一半。

(三)我县工业园区稀少,多数工业园区没有任何手续,缺少规划、环评,导致按规定要求必须进园的建设项目无法落地。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关系到整个本土企业的做大做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二、工作建议

(一)落实责任,加强服务。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把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的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主动部署、主动上门、主动协调。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完善助推本土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特别是在产业链延伸、拉长过程中,要加大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企业走弯路、误时机,最大程度节省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补齐发展短板,适应环保新常态。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环保与能源、旅游等经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先选择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占地面积小和资源消耗少的发展项目。推动企业淘汰燃煤锅炉进行煤改气,积极推行超低排放改造,对重点、绿色项目开辟“快速通道”,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项目孵化、落地、壮大、成熟,直至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三)创新理念,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对当前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未来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完善,科学确定各种规划区域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加快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手续报批,推动产业成片化集聚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解决水、路、电等设施问题,吸引企业入园生产,形成行业集聚,加快产业融合,统筹配臵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努力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四)消除束缚,简化审批。消除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的因素,能减则减,能改则改,能废止的要废止,抽掉旧产能的“釜薪”,使企业快速向新动能驱动转换。在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方面,要在审批环节适应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变化快、业态新、规模小等特点,及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五)优化和完善促进各类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一是为本土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对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对外商外资企业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条件,同样也应该适用于同质同类的本土企业。同时,将本土企业名优特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前提下,优先选择本土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二是制定专项培训政策,力争在本土人才培训的对象上实现全覆盖,主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培训新模式,培养优秀人才。

(六)提供资金扶持、优化融资环境。加大资金扶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着力打造、扶持绿色、新兴产业,对重点企业按规定给与税收扣减政策。建立政银企对接制度,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引进风投、融资租赁公司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融资难,全力推进企业应急互助基金,与银行合作推出“助保贷”业务,有效缓解企业还款压力。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依靠优秀文化 做大做强企业

依靠优秀文化 做大做强企业——水电十一局企业文化建设侧记

中国水电十一局是1955年国务院为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组建的第一个水电施工企业,她是我国水电建设的先驱、旗帜和摇篮,为祖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十一局人蓦然发现,长期的计划经历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优势不明显、规模上不去、技术没专长、施工装备差,大的水电工程难以参与竞争,在系统成员企业中位置偏后,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面对困境,十一局人痛定思痛,努力从企业自身查找原因、寻求突破。他们经过艰苦探索,理清思路,大胆创新,终于使企业步出低谷走向崛起。企业产值由2002年的6.55亿元到2007年的25.62亿元,年均增长达31.36%,2002年-2007年签订项目合同金额152.14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232.68%,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十一局项目分布于阿曼、尼泊尔、伯利兹、赞比亚等10多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且,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也跃居集团成员企业前列。

十一局近年实现跨越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法宝是什么呢?他们依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具体做法是:

——以危机教育为突破,构筑共同核心价值理念

2001年7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广泛调查和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企业适应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他们认为,现代企业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转换为一个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协同奋斗的大集体;要做好一个企业,就要在这个集体里形成一种人人向上、积极进取的环境和氛围。像十一局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优良传统和沉重包袱并存的企业,若想重振雄风、再铸辉煌首先应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企业文化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全局干部职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变革的迫切性并达到共同的认知与行动。为此,十一局非常切合实际地选择了危机教育作为突破口,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学习《华为的冬天》的大讨论活动。众所周知,深圳华为集团位居全国IT行业百强之首,其事业如日中天;但是,集团老总任正非却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尤其是就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冬天"而发表的一系列观点和见解,在全局干部职工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十一局领导班子因势利导,促使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思索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建设者的十一局,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却业绩不佳、发展迟缓、实力不强、位置偏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十一局丧失了进入高速公路和高层建筑市场机遇,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甚至遭遇拒绝的地步?为什么一些企业"成功三年"却"崩盘三天"?华为集团这样的行业老大尚且如履薄冰,十一局如此景况如何奋发图强?

经过认真讨论和深入细致的思考,十一局上下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一是必须重视审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体系;二是必须超前思维,树立全面危机意识,锻造市场敏锐性;三是抢抓水电建设春天的机遇,想方设法上台阶,重振企业雄风。这项危机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十一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理清了思路,做好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十一局采取文化积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领导专家与职工群众相结合、企业共性与系统个性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通过广泛征集、咨询专家、反复讨论、集体决策、提炼阐述等几个步骤,提出并确立了十一局统一的基本价值理念。

随后,十一局采取领导带头、明确职责、区分层次、健全考核等办法和手段,较好地确保了核心理念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企业发展变化形势,又适时提出了力争跨入"国家特级企业"、"量力做大、 着重做强"、"国际强局、非水电优先"的企业近期愿景与发展战略,促使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开花结果。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之后,十一局围绕市场大做文章,创新坚持并积极实践"六个观念",

引导广大员工不断适应市场,积极踊跃参与各项改革,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是市场选择干部的观念。干部是否有才能,需要市场来检验;干部的去留要由市场来决定。这种观念的推出和实施,使过去的那种"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的陈腐观念失去了市场。五年来,十一局依据市场法则,提任处级干部118人,65名处级干部退出领导岗位,退出干部没有抱怨闹事,新提任的干部在岗位上发挥出色,形成了良好的"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用人机制。

二是市场选择行业的观念。谁能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呢?只有市场!近年来,十一局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先后撤销了亏损单位汽车分局、建筑总公司、铸造厂、预制厂等建制,改制重组了印刷包装厂、三门峡塑钢厂等,涉及职工总人数1000余人。同时,根据二级单位施工特长和经历,分别将中砥公司与第八分局、新世纪项目部与第四分局进行整合,成立了路桥分局、工民建分局,有效优化配置了资源,充实加强了"非水电"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力量。

三是机构适应市场的观念。机构臃肿重叠、人浮于事严重是国企普遍现象。十一局坚决推行"扁平化"管理,机构改革大刀阔斧,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人员,促使决策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市场反应能力更加快捷。他们先从局直机关开刀,工作人员全局公开竞聘,部门设置减少5个、人员缩减40%;同时,积极推进各施工分局机关跟着项目走,进一步强化了对项目的监管指导能力。四是重视"两个市场"的观念。"营销"和"生产"是施工单位不可或缺的两个市场,都是企业的生命线。十一局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贴近市场员工的积极性,五年来签约150多亿元订单,建设完工近190个项目。

五是市场决定分配的观念。依据对企业贡献大小,十一局实施分配向贴近"两个市场"并作出业绩的员工倾斜的政策,大幅提高了核心员工的收入;开展专业总工、专业造价师评聘活动,对专业技术和商务人员给予津贴;同时,根据经营成果对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依据完成工作量对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进一步倡导和拉开了收入差别,基本建立了市场决定分配的体系。

六是存在即需要的观念。十一局坚持存在即需要的观点,认为企业是一台运转复杂的机器,各个部门、岗位都有其不同的职责和作用,一个大型企业要做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全是大梁建不起大厦,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促使整个企业运转正常。五年来,十一局上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同心同德,紧密协作,形成了巨大合力,推动了企业持续发展。——以制度办法为基础,完善管理文化框架体系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运作已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全体员工集体参与表达意愿的体现;企业要保持步调一致就必须要有行为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十一局在制度规范建设上,围绕以人为本,下了不少功夫,想了不少办法,五年间建立和修订了管理制度160余项,编辑印发《经营管理制度汇编》4册,内容涉及人力、财务、工程、技术、物资、设备等方方面面;目前,依据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框架体系已经建立,而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执行体系也不断完善。

一是建立并推行财务监督体系。局属单位普遍推广会计主管委派制度,坚持企业内部系列审计制度。为了避免潜亏,对库存物资、周转材料、应收款、待摊费用等都作出了明确的限制规定。比如周转材料,项目结束了,原则上必须全部摊完;各单位上报利润数,须经过严格审计,从制度上避免了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为公正评价各单位的业绩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是建立并推行分配激励体系。局属单位符合条件的均实行市场工资制度;经营班子和项目班子实行年薪制,每年年底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兑现奖励;技术、商务及其他专业带头人实行津贴制;同时,局每年评选"工匠"、一些单位评选"模范员工"、"明星员工"等,均给予一次性经济或外出旅游奖励。通过一系列分配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吃大锅饭"的做法,有效激励了员工努力投身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并推行绩效衡量体系。针对局属单位经营班子,年初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年

终进行综合考核,衡量各自经营业绩,然后按照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管理年薪标准加以兑现,对绩效明显的单位还实施期权奖励。针对广大员工则积极开展培训,依据综合考核评定结果决定去留、升降、转换、培训。绩效衡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科学分配、激励先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建立并推行约束惩戒体系。为了规范项目施工与管理,先后编印了《项目管理手册》和《项目管理参考手册》,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要求的"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针对项目存在的有关问题,印发了《经济赔偿和处罚办法》,努力确保项目规范运作与管理。同时,制定并实施《员工行为规范准则》,注重日常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生产经营氛围。

——以品牌宣传为载体,狠抓企业形象工程建设

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发挥和利用有效载体,以创建精品、文明施工为重点,十一局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宣传,较好地树立了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信誉,有效促进了特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一是加强文明工地建设。结合创建精品工程要求,十一局制定了《文明施工细则》,积极开展"队伍好、质量好、安全好、进度好、环境好、效益好"的"六达标"创建活动,做到了工程建设到哪里,文明工地创建就到哪里,企业文化实践就进行到哪里。近几年,所承建的太浦河泵站工程、淮安立交地涵工程、宁夏扬黄泵站工程、山东新沭河泄洪闸工程等项目,先后获得了19个省部级文明工地称号;十一局整体保持了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和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局属18个单位获得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

二是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十一局以有线电视、报纸、网络为主,以项目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为辅,全面构建了立体化的宣传网络。特别是网络内容不断丰富,加强了企业内外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了主流信息阵地的作用;广大新闻工作者围绕企业重大决策、工程重要节点,深入一线,实地采访,强势宣传,及时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开办了局史展室、局荣誉陈列室,开展经常性传统教育,不断弘扬企业精神。还结合五十年庆典编发了局史图书《奋进五十年》、专题片《50年回眸》,开展与外界新闻媒体联络交流,积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有力地树立了十一局在市场竞争中崛起的企业新形象。

三是注重标识系统规范。十一局编制了《文化手册》,对项目营地布局、"五表两图"宣传、员工统一着装、办公用品印制、办公环境摆设等企业标识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并不定期进行检查与督导评比,现在如果到十一局项目部或办公地,浓浓的企业文化气息便会扑面而来,十一局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在不断深入和广泛实践中。

四是树立各类典型标兵。十一局充分发挥典型、模范、样板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工程建设方面树立了太浦河泵站(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淮安立交地涵(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安徽临淮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施工样板;在员工中培育了朴玉山(全国劳动模范)、许燕峰(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共十六大代表)、张恒牧(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楷模形象;在五十年局庆之际隆重表彰了百名"奉献奖"职工;同时,加上局属广泛开展的"每月一星"等群众性优秀员工评选活动,在全局营造了争作贡献、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正是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上工作,水电十一局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为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依靠优秀文化,做大做强企业,十一局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信息来源

信息类型 [其他动态] 作者 郭蕾 李贞洁 查看次数 224 修改时间 2008-9-10 14:28:15

第四篇: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文章标题: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一个公司从诞生之日起,首先出现的就是公司控制权问题,这个问题只有少数公司在酝酿成立之初就解决得很好,但大多数公司在这个问题上马马虎虎,以致在公司后来的发展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市场经济给了每一个企业家以平等竞争的地位,但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特别是对刚刚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

家和刚刚由国企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其企业正在向现代公司扩张或形式上改为现代公司,但其所面临的困惑会更多。当今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企业管理最高境界的企业文化,企业家们对其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解决不好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就很难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很难取胜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后,还要根据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企业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竞争发展的经营战略。如果想将企业做好、做强、做大,我想应该解决好这三个问题。

一、企业家首先要在公司治理方面解决现代公司控制权取得问题

(一)公司的历史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公司并非“商业公司”。荷兰1602年组建的东印度公司,不仅具有从好望角到合恩角的一切地区和海域的贸易垄断权,而且还有宣布战争和终结战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从时间次序上来说,先出现的是无限责任公司,然后是两合公司,最后才是股份公司。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形成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二)什么是现代企业及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是相对古典企业(个体和个人合伙企业)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谈到现代企业,必然涉及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公司治理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二是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的监控以及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评价;三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的控制权的设计和取得。终生研究权力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在《权利的分析》一书中认为,权力的三种来源是“人格、财产和组织”,并且“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是最重要的权力来源……如果人需要行使某种权利,它必须借助组织。”而企业家建立现代公司制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司控制权的设计、取得和长期控制问题。

(三)、公司控制权的取得

控制权是公司制度所特有的产物。何谓控制权?这犹如政治领域的主权概念一样,是一种不可捉摸、难以界定的术语。但在理论上可概括为如下四种: (1)透过几乎全部股票所有权的控制形态。代价太大,受企业家个人财产的制约。是一种非常古典的投资做法。

(2)简单多数控制形态。代价相对大,而且只达到控股的半数,重大事项要 2/3以上控股才能解决。

(3)透过法律机制的控制形态。一般来说,上述两种控制形态投资大、代价昂贵,因而不是谋取公司控制权的最佳途径。就现代公司而言,主要可以采取“嵌套”式或称“金字塔”式所有机制、普通股与无投票权优先股复合机制、及投票权代理机制三种。

普通股与优先股复合机制是当代最先进的投资控股形式,董事长出资11%即可达到简单多数控制,进而取得公司控制权;结合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引进先进的理念,科学公平的评价董事、总经理、职工的工作绩效,从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圆满完成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家按上述方式建立公司后,在资源优化组合、互补的基础上,还可以不超过建立的原公司的注册资金的50%向外投资建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进行公司的并购重组,以满足自己发展规模的需要,此过程可周而复始。这就是“金字塔”形式所有制。

(4)经常控制形态。西方公司的做法,在我国不常见。

二、建立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

德鲁克曾提出企业的三个思考,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做为企业家接下来的问题是:第

一、如何看待顾客;第

二、如何看待员工;第

三、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第

四、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第

五、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第

六、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不管是大小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企业家必须要在企业中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树立核心价值观,从而产生核心竞争力、凝聚力,使企业所有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使企业时时处在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状态。

(一)企业文化是什么?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

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特质,

1、历史性。,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必定带有历史的烙印,折射出大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或者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小到一个地方区域的经济与文化特征。

2、人本性。。当衣、食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人们需要满足交流的需要、给予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

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3、复杂性。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企业文化也同样不能拷贝。把别人成功的企业文化照搬照抄教条行事,或者如赵括纸上谈兵一样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奉为金科玉律,试图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最终只会害了企业。

4、动态性。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在一定时期之内的相对稳定性。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有一种说法叫做“呈螺旋式上升状”,这其实是一种理想状态下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态势。)

5、有机性。企业文化是一个整体有机系统,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各个要素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严密有序的有机结合体,

三、一个企业如果想生存,他的产品就要有市场,如果想扩大规模,就要为自己的产品开辟更大的市场,在企业占有市场、开辟市场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优点和市场环境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套经营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企业占有市场、开发市场的胜利保障。

(一)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指指导企业走向未来的行动纲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l)目的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引导企业在变化着的竞争环境里生存和发展。

(2)长期性。战略不是着眼于解决企业眼前遇到的麻烦,那是策略所要解决的问题。战略的着眼点是迎接未来的挑战。

(3)对策性。这里所说的对策性有两重含义:一是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设计走向未来的对策;二是根据同行业竞争者的战略设计企业的战略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战略具有对抗性。挑战也好,对抗也好,都表明了一种进攻的态势。

(4)系统性。战略是指导企业全局的对策与谋划。必须从企业取得长期稳定发展这个全局出发,为解决各种经营问题制定一个行动纲领。

(二)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应遵循的原则:

(l)集中优势的原则。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将迫使企业集中主要力量形成拳头去寻求产品优势。如果企业的资源使用过于分散,就会使企业失去整体优势。 (2)相对稳定的原则。相对稳定并不是指产品几十年一贯制,而是要避免由于产品范围的频繁变换损伤企业元气。

(3)合理性的原则。合理,是指确定和调整企业经营范围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要保持企业优势。

(三)通用的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原则成本领先也许是三种通用战略中最清楚明了的。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决定成为所在产业中实行低成本生产的厂家。

2、别具一格战略原则在别具一格的战略指导下,一个企业在客户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力求在本产业中独树一帜。如家装市场,为满足客户在短时间内购得全套用于家装的商品,可采用“一站式购买,自由退、换货物”原则的服务品牌,来扩大自己的销售市场。

3、集中一点战略原则这种战略与其它战略截然不同,因为它是以在一个产业内狭窄的竞争范围里进行选择为基础的。集中一点的企业,选择一个产业里的一个部分或一些细分市场,使其战略适合于为这部分市场服务而不顾及其它。如一个化肥生产厂家可以从原来的简单生产氮肥,改为生产专为某一区域的土壤性质相适应的复合肥,企业通过完善适合其目标市场的战略,谋求在它并不拥有全面竞争优势的目标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4、企业采用了每一种通用战略但却又一无所成,这叫做"夹在中间"。夹在中间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这种战略性地位通常是经济效益低于平均水平的一剂救命药方。由于成本领先的企业比享有别具一格的形象的企业和集中一点的企业在各个部分市场上处于更为优越的竞争地位,夹在中间的企业将只好从劣势地位上去竞争了。如果一个夹在中间的企业侥幸发现了有利可图的产品或客户,拥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竞争厂商们就会迅速地来把硕果攫取一空。在大多数产业里,不少竞争厂商是夹在中间的。

做为一个律师,提出上面问题的目的,是想协助企业家解决好公司治理(控制权的取得和巩固)、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制定经营战略,协助企业家解决他们面临竞争复杂的市场,如何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做强、做大,从而实现双赢。我的宗旨是:用我的知识和能力打造一批优良客户,打造一批真正的企业家,或者说商界巨鳄,让企业家在竞争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同时,完成我本人的价值实现。

《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欢迎阅读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五篇:实施商标战略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征文

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除了依靠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以外,重视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商标战略,促进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原地区,企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品牌意识和取得的实效,与地方政府特别是工商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立足宣传引导,提高商标意识;延伸服务领域,帮助申请注册;积极培育支持,争创名牌商标;促进职能到位,构建保护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了一批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构建起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区域知名商标持续发展的阶梯。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对商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除举办《商标法》咨询宣传、集中培训等活动外,每年都对使用商标的企业商户进行一次普查,并以此为基础,在重点企业推行了“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等商标使用行政指导制度,通过市场巡查、上门走访、企业年检调查等方式,掌握汝州辖区经营主体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身边的

1典型案例,宣传不重视商标正确使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导其尽快纠正、及早申请。

通过持续宣传的引导,使经营者认识到商标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注册商标是企业信誉的载体,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财富和无价之宝。不但有限公司、产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重视商标战略,就连种养殖户、农产品再加工、传统家具制造等行业也都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在全市营造出了重视商标、发展商标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通过实施“一乡一品一标”战略,以特色产业和玉米、小麦、红薯、蛋禽、肉制品及干鲜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发挥行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推进商标的申请注册步伐,着力培养品牌产品,为扩大全市的商标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申请注册商标提供优质服务

按照职能划分,基层工商部门仅具有对经营者使用商标和对印制商标单位监督管理的职责权限。当事人申请注册商标,可以直接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办理,或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要经过多道法定程序,至少花费2年的时间,才能拿到注册证。

一些人认为,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帮助他们申请注册商标,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工商局出力不见效。还有人说,近几年你们工商局帮企业申请注册了那么多商标,还有省级、国家级的荣誉,工

商局肯定收到钱了、发大财了。而实际却恰恰相反,从单位到个人,从没有收过企业一分钱、吃过企业一次饭,经常是费时出力还得赔电话费、路费。几年来,为了商标注册跑省城、上北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为企业这方面的花费支出都超过万元,但为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是无法估算的。

三、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我局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品牌,二是利用本地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商标,促进了全市涉农商标的快速发展。三是扶持粮油加工、木器制造等加工业商标品牌,推动自然人商标注册的发展,四是挖掘传统知名品牌的发展潜力,使极具价值的汝瓷、官瓷、彩陶等历史品牌创新发展。

四、促进监管职能到位,保护商标专用权

针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容易被别人假冒、侵权的实际,汝州市工商局加大了对假冒、侵权商标的打击力度,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实行跟踪维权,增强商标保护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立德树人案例免费下一篇:流动人口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