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人才供求矛盾的解决机制分析——引入“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2022-09-12

市场上有这样一种怪现象:读了四年学士学位的本科生不如有三年工作经验的高中生好找工作, 难道学了四年本科知识无用武之地吗?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大学扩招, 金融危机, 就业竞争激烈等原因以外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其中更大的原因是高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需求所造成的。据调查在招聘场上有80%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有2~3年的工作经验, 这间接的向我们说明企业需要的是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 简单的说就是经验人才, 受的自然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这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缺口。

1 食品专业人才供需失衡, 企业遭遇发展瓶颈

1.1 食品工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逐年攀升,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从图1可以看到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整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环比指数看, 食品工业总产值除1998年比上年下降5.6%外, 其他各年均在上升。2003、2005和2006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加17.0%、25.0%和6.1%, 2004年增幅最大, 增加了65.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了34.0%, 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总值增加幅度较大时期之一。

随着食品工业不断发展, 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升高。“十五”期间, 我国食品工业职工人数走出“九五”时期持续下跌的困境, 从2001年开始呈稳中略升态势 (见图2) 。在这拐点我国食品人才完成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企业大多数为手工加工业, 人才主要以量的输出为主, 随着“十五计划”的发展, 食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所改变, 由数量向质量慢慢的转变, 最后实现数量质量双攀升, 企业效益长增长的良好态势。2008年7月北京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刘培军董事长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邀请的座谈中强调:食品冷链物流实质是一个多温层运输的问题, 目前企业里最缺乏的人才是具有专业水平能够进行食品冷链物流流程优化的流程设计人才。可见,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促进社会对食品专业较高层次技术人才需求的持续增加。

1.2 学校培养人才状况

根据中国高校网络互动平台[3]提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数据分析 (如图3) , 有58%的食品院校是由原来的农校转变而来的。在我国刚由农业国迈向工业国的进程中, 对于工业化的食品来说, 原有的农业院校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食品工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就师资力量来说, 不能尽快掌握21世纪的先进食品工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导致教学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轨, 只有部分由工业院校转变而来的院校才适应现代化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 但其数量仅仅占全国的32%, 与现代食品工业的年均两位数的发展速度相比, 食品专业人才必然供不应求。

2 食品行业人才供求矛盾的经济学分析

食品人才供应的瓶颈主要受企业、学校、学生这三方面所影响 (见图4) :从企业的角度看, 出于自身的生存之本的考虑, 企业不愿支付昂贵的培训经费培育新人, 而将人才进入门槛提高到2年以上的同业从业经验, 而且企业毕竟不是学校, 培训经验的缺少与教学方法的不专业, 培育人才有一定局限, 在这些利益的驱动之下企业 (B部分) 就不断背离中心;从学校的角度看, 传统课程和教育方法的短板使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足以完全填补企业需要的人才供应的缺口, 而且教育体制改革稍显滞后, 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导致C部分向中心靠拢的速度跟不上B背离的速度, 使他们之间形成了一道无法弥补的差距;而A部分学生出于自身的机会成本问题而稍稍远离中心:根据中国在线2006年的统计显示广东高校平均学费4560~5200元/年, 那么大学四年总学费就要18240~20800元, 与企业助学相比, 学生的机会成本是升高的, 促使A部分不得不远离中心。在这三方的作用下D的面积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造成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 就业质量不高, 最后导致学校与企业形成了一道供求缺口。

根据事物的发展原理, 一个问题的产生必导致一个解决方案的诞生来解决问题, 最后达到事物发展平衡。食品行业人才供求的矛盾, 为了实现三方主体的价值最大化, 必然要借助一种外力来解决, 本文认为“嵌入式”教学将是缓解食品人才短缺的最好途径 (见图5) 。

3“嵌入式”教学—校企的桥梁

当前我国人才的培养渠道主要依靠高等院校培养, 缺乏院校、企业、社会紧密配合的培养机制。“嵌入式”教学就是把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整合企业用人需求和计划, 将企业的一些实践知识放到大学的课堂里面, 节省了企业培训人才的时间, 同时鼓励企业与院校建立实训基地, 以企业真实的案例进行实训,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 多方式、多渠道的培育实战型、综合型的人才。

3.1“嵌入式”教学的优点

2008年2月份, 国内最早专注于嵌入式人才培养的机构—港湾教育, 在北京举办了“E型人才培养工程论坛”。在论坛中港湾教育总经理王彩霞女士提出“港湾教育的目标是创新改革, 打破旧有IT培训模式, 做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先锋”。应该说, “嵌入式”教育最早成功是在IT教育领域, 结合企业的实战经验, 面对市场就业需求, 推出有针对性的实用课程, 同时促进培训机构、高校、用人企业间的合作, 是加大力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有效改善实用性人才短缺局面的有效途径。“嵌入式”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它科学定位, 体现特色, 适应市场需求和高校教育的改革趋势, 进一步有效的缩小企业成本, 把企业的支出转化为利润, 同时提升了在校生就业竞争力, 实现在校生在技术技能方面由“校园人”向企业实用型人才的转变。

3.2 与“订单式”培养的区别

“订单式”培养最大的局限就是时效性。2009年3月3日,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立宁在《南方都市报》回答记者有关“订单式”培养班问题时说:“有, 但不顺利。我们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 如果现在订下来, 三年后企业的情况可能有变化, 中小企业很难承受。”[4]没错!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下, 企业也日趋完善和现实, 今天培养出来的人才, 明天就可能用不上了, 别说3年毕业以后了;但“嵌入式”教学不同, 他具有教学灵活性, 授之于渔, 而不是授之于鱼, 能做到与时俱进, 随时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使C部分向中心靠拢 (见图5) 。

“订单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由, 有悖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订单式”教学是以双方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毕业生通常由企业安排就业的, 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有的学生入学就签订了契约, 到毕业时就有点反悔, 觉得不喜欢这企业, 工作表现懒懒散散;如果违约, 就要赔付企业巨大的费额,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怎么担负得起呢?例如:东软的定制班在入班时需要和企业签订就业定向协议也就是说你必须向企业承诺在毕业后必须来东软工作, 如果不来的话要承担违约金4000。[5]再根据调查, 过了合同期限跳槽的屡屡是也, 这就浪费了企业这几年来的培育经费, 在这些矛盾作用下, 制约着整个“订单式”培养的发展。而“嵌入式”教学相对更加人性化和更加自由, 没有所谓的契约兼顾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体利益的基础上, 既处理好学业与就业的关系, 又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学生毕业后就业自由, 可以留在实习企业工作也可以去其他企业。企业只负责教学的最后环节——实训, 通过无偿实训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人力资源, 对企业来说没什么损失, 而且在大学生活里面, 学生和企业渐渐的形成两只紧握的手, 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感情, 学生对企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跳槽而留下工作, 也使B部分向中心靠拢 (见图5) 。

“订单式”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订单式”教学虽然增加了就业的稳定性, 提高了就业率, 但由于学生一入学就吃了一颗“定心丸”, 可能从此不思学习, 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竞争意识弱。而且由于培养目标比较狭窄, 可能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 从而可能影响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而“嵌入式”教学比较有柔韧性, 没有这样的规定, 反而给学生很大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争取, 形成一种有利的竞争状态, 促使他们积极的学习专业知识, 也使A部分向下移动 (见图5) 。

有了企业资金和技术的提供, 学校“嵌入式”教学的配合, 加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方主体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不断的向中间靠拢, 使D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价值最大化。

3.3 引入“嵌入式”教学模式的食品专业展望

中国食品企业在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上日渐走强, 2007年中粮集团连续第14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国内蒙牛、伊犁、娃哈哈、王老吉、海天、小肥羊等众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引领食品各个行业之先。我们看到中国食品行业细分愈来愈细, 食品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对食品安全、检测、工艺、营养、营销、管理等综合能力的诉求, 单一的“订单”培养和“定制”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全方位的市场需求, 也不利于高校操作。“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家企业与高校的无缝对接, 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 值得在高校推广。近年来, 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华南高校积极尝试“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世界零售商巨头—易初莲花 (LOTUS) 等企业也积极进驻, 取得一定经验。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食品专业的普及和应用指日可待。

摘要:总结性分析我国食品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和具体表现, 通过“交易成本”分析该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 建设性提出引入“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人才供求矛盾,食品专业,嵌入式

参考文献

[1] 食品工业年鉴编辑部.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5 (总第19部) [Z].2007, 4.

[2] 中国食品工业年鉴[Z].1988~2003.

[3] 中国高校网络互动平台.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EB/OL].http://app.edu.qq.com/CollegeInfo/.

[4] 南方都市报.

[5] 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Z].

[6] 广西轻工业,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耐久跑的兴趣下一篇:浅谈盗窃车内财物案件现场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