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题技巧管理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学选择题技巧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化学平衡原理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计算题等各类题型中都会涉及这部分内容。本文通过简述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技巧和方法及扩展学习,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化学选择题技巧管理论文 篇1:

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的巧用探究

摘 要:和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加大,知识点增多,教学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高中化学的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化学平衡就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高考的考点,它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的方式出现,这个原理解释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梳理了化学反应的规律,对于高中生学习化学来说非常有帮助。本文归纳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内容,希望可以让高中学生领悟到学习化学平衡原理的技巧。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技巧研究

一、 引言

在高中,化学平衡原理是整个化学学科的线索,如果没有掌握这个原理,学会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就无法提高自己的化学学科成绩。由于高中化学科学知识面较广,深度较深,需要学生潜心研究,以严密的逻辑思维思考化学知识,对化学平衡原理要有深刻的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时缺乏正确的技巧,化学成绩未能提高,因此,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熟练使用一些技巧,努力整合知识点,才能充分掌握化学平衡原理。

二、 高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定义和概述

化学平衡原理认为,在宏观的化学反应条件下,发生的正逆反应速率一样的是可逆反应。原理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实际应用却不简单,往往比较复杂难懂。高中化学的学习当中,化学平衡原理可以把化学学科的本质、规律揭示出来,也就是当化学反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生成物和反应物就会维持固定状态。依照数量分析,物质反应时,反应物消耗与生成速率一样,所以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的浓度一样,如果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物质总量也不会增加或者减少,整体上处于平稳状态。

三、 对化学反应平衡原理的研究

(一) 平衡状态中化學反应的可逆

在做题过程中,如果我们碰到的方程式是关于化学平衡的,就应当根据平衡状态的可逆来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平衡状态的可逆呢?我们来看化学上的解释,由化学反应可知,如果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物和反应物可以一起存在并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时,这两种物质的数量也不会因为反应而发生任何的改变,那么这个反应就是一种可逆反应。很多时候学会一种解题思路,往往是源于对化学原理的研究、对化学规律的认知,一个好的思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习兴趣,加快解题速度,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 平衡状态的定量和变化

当我们遇到化学考试的题目时,注意观察参与化学反应各项物质的比例是否改变,来判断这个反应的状态。定量就是一个思路,关于平衡状态定量的解释是,如果我们发现化学反应的可逆状态已经显现,其中物质的成分比例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认定这个化学反应是平衡的,这个原理简单又清晰地指出了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过程中容易犯的误区。至于平衡状态的变化,我们发现,如果已经是平衡的可逆反应,当反应的条件发生改变时,反应速率不再对等,反应状态重新启动,原有的状态就不会存在。通过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明白,如果我们在实际操作或者解答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这个规律的适应条件,那么就可以认识到题目所述的内容是否是正确的或者说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四、 在高中化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

(一) 准确认知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是否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是我们学习高中化学时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如果我们在考试中可以熟练地掌握这个理论,对于我们解答各类化学题目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知道,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明确反应的状态是否是平衡的。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了计算浓度的思路,如果知道了如何计算根据已知理论就可以推算出平衡状态的对错。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宏观现象进行推测,通过对它的了解和认知明白何为可逆反应,何为平衡状态。例如,沉淀物参与化学反应时,可以参考它的质量变化来认知平衡状态的存在与否。

(二) 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原理

这个有关化学平衡的原理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常见,应用也十分广泛,因此学会这个原理,深入理解其内在含义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规律,在审题解题的时候,就可以找到更方便快捷的方法,所以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大量做题,通过实际做题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注重化学反应的认识和总结,积累一些技巧,构建系统的知识面,这样当我们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在大脑中搜索自己曾经做题用到过的技巧和思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还要学习看题找关键词句,也就是注意审题技巧,如果没有审题技巧做支撑,做再多的题也提高不了知识水平。所以,学生要深入理解原理,提高学习效率,明确学习技巧,才能收获更好的成绩。

(三) 系统掌握化学平衡的各项知识

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误差值会规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外界因素也会安排在适当的考虑之中,如果我们忽视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就很容易产生认知错误或者说实验错误。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系统掌握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知识,才不会在基础问题上犯错误、闹笑话。很多外在条件都是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学生经常因为忽视这些因素,导致解题不严谨,答案不正确。如一些实验中稀有气体是不会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的,但是学生过于关注这个条件,结果错误判断了化学平衡状态。

五、 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研究生活技巧的学科,化学平衡原理贯穿了整个高中的化学知识体系。由于这个原理知识的复杂性,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原理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做到整体把握原理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化学平衡知识、学习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深入研究化学平衡原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这个原理的本质,才能真正地将其应用到化学学科的解题当中去。

参考文献:

[1]王一帆.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6(9):29+50.

[2]唐晨昊.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析[J].科技风,2018(10):27.

[3]许修齐.浅析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J].云南化工,2018,45(2):250-251.

[4]蒋涵羽.高中化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266.

作者简介:王宏斌,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市田家炳中学。

作者:王宏斌

化学选择题技巧管理论文 篇2:

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析

摘要:化学平衡原理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在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计算题等各类题型中都会涉及这部分内容。本文通过简述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技巧和方法及扩展学习,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关键词:高中化学;平衡原理;方法

一、直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技巧

可逆反应是高中化学平衡原理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领悟这个概念对如何满足化学平衡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某个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不仅存在着正方向发生的正反应,还存在着与正方形相反的逆反应,那么该化学反应就是可逆反应。在大自然环境中,可逆反应一般存在于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里面。因此,大家会疑惑: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原理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答案是可逆反应中往往伴随着化学平衡,而非可逆反应中没有伴随着化学平衡。那么,可逆反应在进行到什么程度或什么状态,它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呢?平衡,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各个化学物质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了,也就意味着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是直接判断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方法。

二、根据其他方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直接判断化学平衡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大多数的出题老师是不会在题目中直接给出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一条件。题目的条件中一般会隐藏着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因此需要学生耐心阅读,挖掘出化学平衡的满足条件。虽然比较困难,但是这样才能真正地考察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平衡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会直接看出化学反应的速率,要通过测量去判断速率。下面是笔者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结下来的判断化学平衡的一些经验。

(一)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

在出现气体的可逆反应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气体的压强、颜色和体积的变化。课本中给出了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平均摩尔质量=总质量/总的物质的量。其标准单位为kg/mol。例如,当可逆反应中,只有气体来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时候,并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相同,若是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则说明总的物质的量已经恒定,不再变化。反之,如果总的物质的量没有趋于稳定,则表示该可逆反应不能满足化学平衡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这类只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能与生成物的相等。如果在这类都是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平均物质的量一直没有改变,那么,不能单纯地用平均摩尔质量这个物理量来辨别其是不是否处于化学平衡中。

怎么计算总物质的量呢?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解决,一般都把可逆反应按照在标准情况下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22.4L/mol)。

另外,如果我们根据气体的颜色来判断化学平衡时,需要注意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两者之间的颜色是可以看出差别的。当密闭的环境中,压强不再改变,气体的颜色也保持不变后,那么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反之,说明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中,一旦有气体出现,我们就要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满足化学平衡的条件。

(二)通过温度来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

反应物在参加反应的过程中,它们的化学键会断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学键,生成新的物质。在新旧化学键交替的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变化。所以温度变化是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因而,化学反应被划分成两类,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当可逆化学反应发生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时,在没有达到平衡状态的时候,温度一定会有变化。相反,如果该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则证明满足了化学平衡的要求。

(三)有固体和液体参与的可逆反应

在这一类化学反应中,我们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不再变化这个特性来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

即使是刚形成的化学平衡,如果我们改变外界条件,平衡就会被破坏。如何判断反应方向,需要依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建立后,如果加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会向气体压强小的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催化剂不会破坏化学平衡。

[HTH]三、化学平衡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HT]

不仅化学反应中体现着相对平衡,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也有对平衡。这些例子比比皆是,人类只顾自己的生活能多些舒适,于是不计后果地砍伐森林,导致森林存量锐减,植被破坏,土地流失。过了一些年后,我们才发现由于植物数量的减少,不能吸收掉我们生活中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造成气候越来越暖,产生“暖冬”的现象;缺少了绿地和植物的保护,各地频发沙尘暴、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活垃圾也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就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生活必须品的供应也不能被正常满足,这时我们才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我们才知道自然界也需要平衡。于是,我们才领悟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道理。在未来,我们国家必须倡导发展绿色化学工业,积极开展植物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双向举措,尽力地保护好生态平衡,造福于子孙后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原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高中生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在考试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化学平衡的学习内容,踏实地掌握判断方法。在平时练习中,根据具体题目条件,科学分析,理性对待,多方面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温度、气体压强等在达到化学平衡时有什么变化,做到融会贯通、学为己用。

參考文献:

[1]李广虎.关于化学平衡相关概念学习策略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7(10).

[2]周梵玮.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6(12): 00104.

[3]哀进.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4): 00216.

作者简介:唐晨昊(2000),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研究方向:化学利用。

作者:唐晨昊

化学选择题技巧管理论文 篇3:

从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特点看政治课备考

【内容摘要】 选择题举足轻重,它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选择题分数差不多占政治总分的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好选择题,考生在考场中的心态,直接关乎着考生的考试结果。因此,作为高三政治老师,有必要根据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特点,摸准考试的脉搏,认清高考的一般规律。本文着重从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特点分析,今后政治课备考如何提升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

【关键词】 政治高考 选择题特点 政治课备考

一、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选择题特点

仔细欣赏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的每一道试题之后,对比近三年的政治试题,总体来说得出以下结论: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学科的学习能力及情感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培养考试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如下:

特点一:基于稳中求变,两难选择尤为突出。 今年的政治试题考查知识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现象,无外乎就是高考中的一些常考点与高频考点,这就是我所要说的"稳":如经济生活中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需求曲线、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国际关系;文化生活中文化意义、传统文化的作用;哲学中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解。但选择题设置上稳中求变,两难选择尤为突出。变式一表现为如试题设置形式新,考点多,综合性强、跨度大,区分度比较强。如第29题,李某是广东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C.市民向信访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材料中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一共是四类。材料中村委会主任被依法罢免,涉及到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分析题肢A是人大代表的质询权,B是民主选举,C也是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D是民主决策,社会听证制度。

变式二表现为,打破常规定律,加大思维方式的转变。与以往的考题相比,过去几乎都是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出题,而今年打破了这一定律。如需求曲线移至经济生活最后一道选择题,政治生活的第一道题是国际关系。这给考生在思维上可能会产生短路。

变式三表现为设问方式多样,试题难度理性提升 。今年高考之后,文科生普遍认为政治主观题比较好做,而选择题难度加大了。如今年的第27题与第35题,综合能力较强,难度较大,要做对这两题,从学生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特点二:突出"能力立意",综合能力要求提高。从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看,今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突出了对考生的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的解题技巧。如第1题:考查学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有两个"劳动力成本更低"、"加工企业",说明单纯靠加工这种初级阶段的粗放式发展,企业难以为继,只有创新才有出路。这样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特点三:紧扣社会热点,时政考核渗透力强。今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选择题紧扣社会热点,十八大等热点进考题。反映时代特点,紧贴时政热点,具体围绕十八大报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农业现代化、扩大内需、一国两制等时政热点考查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张性财政政策、价格与需求、民主监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命题人要么以显性而直接以热点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如第28题和第33题,直接告知是"十八大报告指出",让考生一看便明白是以十八大报告以背景来考查知识。要么以隐性的热点材料中的小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如第24题、25题,命题材料都是以十八大报告的一些要求的某个点进行考查,足以可见命题人在热点材料运用方面技巧成熟,而这种考查方式是近年来命题人所追求的,引起注意。

特点四:图文相映成趣,增加了开放性试题呈亮点。今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选择题的材料是以图文并茂,沿袭了过去的一些做法。如第26题的流程图、第27题的需求曲线、第34题的漫画题。但在设置中呈现一个新亮点,即是增加了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4题:"以十八大要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为背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第31题,"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如学生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可能导致选择错误选项。

二、对今后政治高考备考选择题的启发

选择题举足轻重,它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选择题分数差不多占政治总分的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好选择题,决定考生在考场中的心态,直接关乎着考生的考试结果。因此,作为一名高三政治老师,有必要有责任在备考时,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解答选择题的能力。根据近五年的高三教学经历,个人的想法如下:

(一)、备学生是关键。提高政治选择题分数,教师应重视备课这一环节。备课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更是教师提高学生选择题分数的关键。学生是我们教师授课的直接对象,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应铭记心中。那么,何谓备学生、如何备学生呢?备学生就是针对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态度、知识基础、 智力状况、等等。知晓每一个同学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了解每一位同学,分析每一位同学,更要关注每一位同学。笔者以刚刚毕业的高三(25)班为例呈现如何备学生。这个班是我带完2011届之后半路接手的一个班级,全班52位同学,接手前这个班的政治成绩几乎每次测试都会稳居全年级倒数三名,接手时,班主任特别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于老师,你带我们班要有心理准备,你辛苦啦!"我说,没问题,我们一起努力。其实心里在想,这个班到底怎么啦,带着疑问,我要来这个班的名单,并在上第一节课前找了几个同学聊天,通过聊天之后,我找到一些问题症结:政治课太枯燥,政治课不用学自己背背就可以啦,选择题凭感觉做,主观题空白也没事。于是,我有些主攻方向。首先让政治课有趣起来,其次,重视学生做过的每一道题特别是选择题。因为过去他们做题都是凭感觉,我要让他们明白用理论来解题。再次,对每一个学生在选择题方面所取得的一点成绩都在班上给予表扬。一个月之后,我班政治成绩有了明显的改观,由过去的倒数三名进入到全年级的前三名。总的来说,我做到了几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的意识,满足学生的自我体验。

(二)、抓基础是王道。纵观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选择题,说它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就在于你要牢牢知道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考你一些最基础的东西,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考试的核心,玩的不是偏题怪题,考核的是理论科目里面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基础性,理论性十分重要。如试卷中第26题,在开放性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此题考得比较基础,就是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关系进行排序,要做好此题,须正确分析其中的前因后果,抓住要分析排序的部分。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直接影响的是财政支出,也就是③,所以排第一位。后面接着的是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②,生产成本增加所致,所以放到最后面。把③②确定好后,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分析①④如何排序,很显然①在②的前面,④在③的后面,因此选C。

同样,试卷中的第29.李某是广东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C.市民向信访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通过学习政治生活,掌握公民政治参与一共有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础知识。对应材料中村委会主任被依法罢免,涉及到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题肢A是人大代表的质询权,B是民主选举,C也是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D是民主决策,社会听证制度。故选C。

从以上事例说明,做好高考选择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及解题的基本技能,抓基础是提高选择题分数之王道。

(三)、提能力是方向。高考是一项选拔性的考试,是一种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试,"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出发点, 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本质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精选试题。如何选择精题,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精选试题应做到:根据政治高考考核的目标要求精选试题、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精选试题、根据阶段性目标任务落实的要求精选试题。其次、精析试题。学生每做完一次练习,本人比较注重对试题的评讲、分析,更尊重学生的同构异建思维的认识。如2010年广东高考政治第24题: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生练习这一题之后,有不少同学选A、有些同学选C、还有几位选B、只有少部分同学选D。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但是我想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选择A或B或C还是D。选A的同学认为,从图面直接看,图5、图6都呈一个方向变动,所以选①,再看两条线的倾斜度,图5的倾斜度大,所以是高档耐用品。选B的同学同样犯了选A的同学的一个错误,但这些同学看到了商品数量的变化,所以,认为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是正确的,选C的同学认为,商品的价格与数量成反比的关系,所以②正确,便在选择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关系时,没有看到数量的变化,而错误的去看两条线的倾斜度,因此,是错误的。弄懂他们的选择的原因之后,我再把我的想法与大家沟通:由图表可知, 甲乙两品的价格与数量都成反比,即价格高,销售数量就少,价格低,销售数量就多.所以当价格由高变低时,商品的销售数量就由少到多变化,由此可得②是正确的.同样的价格变化,商品甲的数量变化明显小于商品乙的数量变化,根据常识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可知④正确,故得出答案为D。评讲试卷时,我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能简单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绝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思想,了解同一知识的不同思维。这样,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既是练出来的,更是在每次练习之后,慢慢地培养出来的。

三、结语

总的来说,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学生的选择题分析解题能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有待我们继续开拓。我们衷心希望每位高三老师科学备考,认真备考,努力提高学生选择题的得分能力,衷心祝愿通过我们的努力成就学生美好的明天 。

作者:于用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雷锋赞歌的音乐文化论文下一篇:水工混凝土工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