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人现场管理论文

2022-04-27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院病人现场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儿科医学模式和治病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健康要求。在儿童医院环境设计中,融入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有利于打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优化患者的就医感受,缓和医患关系,改善医院形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

医院病人现场管理论文 篇1:

扣问社区首诊制

社区医疗已成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顽疾的有效途径,那么社区医疗的医疗水平如何?能否解决居民的就医问题?政府所倡导的社区首诊制如何能实现?

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记者

访谈嘉宾:

杨青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

李菊花 宁夏银川市中医医院北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梁万年 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

杜雪平 教授,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问:站在医生的角度看,您觉得为什么会造成看病难的状况?

答: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医院的病人过度的集中,病人现在大病小病都信任大医院,造成了医院的病人过多拥挤,而医院的医生又是有限的,造成了病人要排队等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医院现在分科过细,哪一个科的病就要挂这个科的号,如果同时有两个系统的病,就得挂两个号,要排两次队,那就更造成了繁杂的手续,这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卫生资源的配制不合理,大量的卫生资源配置在城市的大医院里头,而且优质卫生资源又都集中在大医院里头,这样就势必造成了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显得比较冷清。

问:今年两会代表非常关注看病难的问题,他们觉得社区医疗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您觉得社区医疗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吗?

答: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如果想把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提高,就涉及到卫生资源的配制,服务能力的提高,还有我们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设计。如果使它的服务都综合提高的话,我认为是可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的。

问:社区卫生站明明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看病难的办法,但是大家不知道这个途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答:这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我们的社区医院,政府的行政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所以造成老百姓不了解,这是一方面。第二,社区医生也有他自身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作为社区医生,要走出这个社区去,去进行入户调查,比方去居民家里敲门,现在一个是居民对这个社区不了解,再一个现在社会上骗子非常多,造成老百姓的防范意识非常强,不给开门,这样就造成社区的医生坐冷板凳。

问:很多老百姓不愿意去社区服务站,是因为不信任,您觉得怎么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呢?

答:其实居民或老百姓大可不必不信任。我们现在卫生服务站的医生,都是由医院派出的资历比较高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去社区工作。另一方面,去社区工作的医生,都经过了全科的系统培训,完全可以解决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再一个我们倡导的是什么呢?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另外,如果要是在社区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有双向转诊,我们可以负责把你转到大医院去治疗。等到你康复阶段的时候,你再回到社区来。

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是什么呢?

答:社区卫生站的六大职能

1、健康教育 2、预防 3、保健 4、康复 5、计划生育指导 6、基本医疗

这个就是我们社区卫生的功能定位,就是这六项职能,要是再总结一下就是基本医疗加公共卫生,这是我们社区卫生工作者应该从事的工作,它不等同于医院,它的服务模式是以主动服务和人群的健康,特别是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这些特殊人群我们对他作为服务的重点,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

问: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建立社区医疗的好处在哪里?

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我们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为慢性病进行系统的管理,比如说像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是终身疾病,需要长期的系统治疗,他要是到大医院去看病,可能今天看病的是李医生,开完药就走了,下次去看可能是王医生,没有一个系统、连续的治疗。在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首先通过入户调查,给居民建立了档案,尤其是对慢性病的病人,我们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比方说病史,还有检查、诊断,做了详细记录以后,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制定一个治疗方案,这个治疗方案包括一个药物治疗方案和生活干预措施,生活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高血压病人要限盐,每天不能超过6克盐,还有制定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还有就是精神因素,要给他讲一下,注意哪些精神上的问题,这样做好以后,我还要定期的随访,这样我们就做到了系统的治疗。另外我们这样做大大减少了这些疾病的并发症,并且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问:死档是怎么回事?

答:这个就是说我们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健康的居民,都做了健康档案,进行了入户调查,但是有一部分人因为身体比较健康,尤其是年轻人,因为我们的工作量比较大,这部分人可能不来,所以这些档案就变成了死档放在了那,像这些慢性病的病人,他就是一个活档,因为我们要定期的去随访。

问:社区服务站做到了对于居民健康状况的了解,了解的很细,而且是动起来,这个就是跟其他大医院不一样的地方?

答:这就是社区卫生的一个特色,首先它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是知道的,有多少户老百姓多少人口,老人多少,儿童多少,妇女多少,残疾人多少,还有把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卫生这些分类,同时他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他把居民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掌握了,这个对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问:社区医疗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

答:现在给我们社区总结出来三句话,一个是来我们这看病比较便捷,第二是价廉,第三是优质,怎么讲呢,便捷是因为都在小区里非常方便,第二就是价廉的问题,到医院去看病,肯定比社区里看病费用要高,另外我们银川市从去年开始,为社区药品进行了议价采购招标,我们银川市社区的药品全部都是零利润销售,所以价廉。优质就是我们社区医生看病比较认真细致,因为他的时间比医院要多,讲的也比较透彻,另外就是服务态度也比较好。像上门服务、家庭病床,这种都是社区卫生服务提倡的一种服务模式,他就是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老百姓有这种需求,比方说刚才说的那个病人,他确实不方便,但是我社区医生上门为他服务,让他享受到了在医院内的服务,所以他觉得很满意,这就是一种服务模式的转变。

问:社区医院如果不进入医保,会给很多百姓带来很多问题,有没有一些解决办法呢?

答:政府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以北京为例吧,我们有几项措施:第一我们在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尽量的纳入医保,同时我们市卫生局和市社保局专门出台一个文件,就是要共同的认定,只要达到标准的,就要尽快认定医保。第二也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在各个街道和社区在社保所就可以就近报销,不要再回到单位了。还有一点我们卫生局和社保局有一个共同的试点项目,我们在西城区的月坛,选了几个站叫一站式服务,这个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就是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同时,就能够根据他的情况以及社保的有关规定,在站上就近报销。

问:一站式怎么解释呢?

答:就是老百姓在社区站看病、拿药、报销,都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这就是一站式服务。

问:这种一站式的服务,现在在北京开设了几个站点?

答:现在我们只是在西城区的月坛中心有三个站,我们先用这三个试点来积累一些经验,因为要做这项工作还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说医保的信息网必须要进入站点,同时我们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叫他了解哪些东西能报,哪些东西不能报,另外还有老百姓逐渐接受的过程,过去到单位去报,相信报的是准的,那么你社区医生护士给我报了,你准不准呢,老百姓还有逐渐的信任和适应的过程。

问:像这么好的能够方便老百姓的一站式服务,咱们推广起来有困难吗?

答:理论上来说,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包括我们人员的价值所在,就是要方便老百姓,老百姓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政府也好,作为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也好,应该全力的去想办法解决,所以说这项工作,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的来组织经验,成功的加以推广。

问:都说社区医疗这一块的药品价格非常低,怎么能保证药品的低价呢?

答:药品的低价,政府现在也很关心这个问题,首先是招标采购环节。第二点,有些地方也在做,进入到医疗机构以后,包括进入社区以后,尽量使药品的差价是零,或者说尽量减少差价,尽量达到零利润。

问:为什么到社区医院看病要比大医院便宜哪?

答: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社区医生的干预,药物加上我的行为干预,比如说你是高血压,社区医生会告诉你不能抽烟,不能喝酒,而大医院的专科的医生就是讲一讲,但是不会现场指导你,所以他两个加起来,药量可能就下降。第二点很重要,社区医生的用药就是要从基础药用起,逐渐的调整,放到一个最佳点,并不是从最贵的药开始用起,这两点导致药费便宜。

问:作为病人您觉得您的社区医生能不能帮助您解决这些疾病的问题呢?

答:这点科学的讲,我们从来没有误过诊,比如说我前年两眼忽然发黑,医生说这不行,这你得心内科,后来我就到心内科做了个核磁,做了以后说不行,你得去天坛,一路就到了天坛,到了天坛以后,原来说得给你做支架,后来一听说我70岁,说不行,70岁得保守治疗。我现在就感觉,医德胜于医书,这个医德最重要。尽管他没有那个医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会告诉你到哪个医院去,不会把病给你耽误了,这点是最高尚的,也是最准确,最精湛的医术。

问:社区医院里的医生到底能看什么样的病?

答:社区医院的医生,我们叫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专科医生是看病的,要诊断治疗,社区医生除了要对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要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比如说健康教育、康复、计划免疫以及计划生育,包括健康咨询,我们叫综合性服务,这是它最根本的,它是围绕着服务对象,他的家庭,围绕健康做基本医疗,做公共卫生服务。

问:怎么样才能够让一些比较好的医疗人才走进社区医院来?

答:我们每年要招收医科大学的本科生,进行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三年培训,然后做一个比较好的全科医生,还有就是从大医院很多医生转轨成为全科医生,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的社区医生进行一些培训,进行人才的培养。

问:作为社区的医生,处理的经常都是一些普通的疾病,业务水平是不是就会停滞了呢?

答:那不是的,在社区水平上可以训练他的医德,训练他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技能,尤其是对健康的管理技能,是任何一个专科医生也都是需要的。

问:社区医院如果觉得病人该住院了,开一住院条,咱们上级的医院能不能接收?

答:这就是双向转诊,刚才这个短片介绍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一定要有效的沟通,现在我们正在打通这一块,也就是说基层医院看不了的,必须及时转向大医院,大医院就要建立一个绿色通道,比如说社区医院转过来的病人,能够及时的去看病,第二点大医院看完了这个病,不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到社区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及时的送回来,我们其实叫环状管理。

问:实现了双向转诊以后,有什么样的便利条件带给了老百姓?

答:我觉得有三个便利条件:第一,大医院是社区医院的依托,疑难重症由社区医院及时转到大医院,这个绿色通道特别好,这样能够使得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互动,社区医生学习专科医生的医疗技术,专科医生学习社区医生那种人性化的管理。第二点,可以缩小医疗天数,节约医疗费用。第三点,能够使得老百姓的满意度提高。

这是我们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就医观念要转变,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我们应该说不是学历越高的,大医院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应该能够看你这个病的人,他就是好医生,所以小病看社区的医生,只要接受过我们正规的训练,他就应该能够解决你的问题,他就是好医生。

医院病人现场管理论文 篇2:

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下的儿童医院环境设计思考

摘要: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儿科医学模式和治病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健康要求。在儿童医院环境设计中,融入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有利于打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优化患者的就医感受,缓和医患关系,改善医院形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

关键词:儿童医院;环境设计;以病人为中心

儿童医院作为儿童获得健康的重要物质保障,它的建设和设计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就医效果和体验,因此设计出令儿童满意、令家长满意、令社会满意的儿童医院成为当今卫生事业改革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环境设计在医院宏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1 研究背景

1.1 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健康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各大医院积极探索新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适应健康需求的改变。新的医学模式促进医院变革,医院不仅仅关注通过技术设备保障人类健康,还十分重视从医院文化、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促进人类健康。

1.2 儿童医院现实情况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儿童健康之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和地位[1]。由此各级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开展儿童卫生事业改革,投入了不少卫生资源,儿童医疗服务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儿童医疗事业的发展仍不完善。

首先,缺乏独立的儿童就医机构。我国医疗机构以综合性医院为主,专科医院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儿童医院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儿科医疗都是附属于综合医院的儿科门诊或者是较为独立的妇幼保健院,然而多数妇幼保健院也没有设身处地地以儿童的角度设计医院环境,没有深入挖掘儿童的心理特点,只是循规蹈矩地运用图案和色彩来增添童趣,以体现和综合性医院的不同。

其次,缺乏针对儿童医院的环境设计。由于儿科门诊大部分属于综合医院,它的环境是综合医院宏观环境设计下的“一刀切”,医院色彩以灰白的冷色调为主,给人严肃死板的沉重感,压抑的医院形象使患儿对医院充满阴影。儿科医疗环境缺乏系统性、独立性和专业性,没有因地制宜地发挥出自己的专长,大大削弱了儿童医疗的效果。

2 理论基础

2.1 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概况

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萌芽于20世纪中期,成熟于八九十年代,被欧美等多国广泛运用在医疗系统中[2]。这一理论向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发起挑战,认为人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更是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感性融合的复杂体,医生不应该单纯以治病为己任,还要更多地关注患者本身,即以病人为中心。疾病是客观物质,健康是客观物质和主观感受的结合体,医生要兼顾生物病理以外的病人个人因素,如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帮助病人身体与心灵上的创伤愈合,恢复其社会活动能力,实现全方位的健康。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促进了现代医疗从以技术治病为导向,到情感关怀疗愈的转变。

2.2 儿童医院环境设计的特殊性

人民健康需求的多样化转变,促使医院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治病模式,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转向心理、社会领域,多维度地治愈病人,并通过硬件技术和软件环境,潜移默化地对病人施加积极影响,其中医院的环境设计尤为重要。

环境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医院环境设计是医学、建筑学与美学的多学科融合。疾病会受到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会引起人的心理变化,不合理的就医环境布局会对人施加负面的情绪压力从而恶化病情;舒适的环境会给人积极的感受,有利于维护患者健康[3]。

现代医院不仅要向病人提供成熟的医疗服务,还要学会利用医院环境促进患者健康。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院职能定位的精准化,人们进一步意识到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生理和心智成熟度与成年人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他们的就医环境不能和综合性医院完全一致,儿童就医环境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设计。

儿童环境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行为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对身边环境的反映。例如,儿童一旦进入医院就会产生恐惧感,不安的心理促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并在就医过程中得表现不是很配合,从而影响了医生的治疗效果[4]。儿童行为心理学重视需要对儿童行为的驱动影响,需要是人体自身对缺乏某种物质的察觉,因此会主动寻求满足需要[5]。在就医过程中,儿童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生理的需要,儿童身体柔弱、抵抗力差,因此需要更贴心周到的医疗关怀;二是心理的需要,家人的照顾和医护人员的爱心会帮助患儿放下戒备适应医疗过程。儿童医院的设计一定要推己及人,考虑到儿童的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打造最舒适的儿童医院。

3 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下儿童医院设计的探索與反思

疗愈环境理论认为环境反作用于健康,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的环境设计给患者提供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减轻病人心理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从而产生有利于病人康复的内因,进而推动患者痊愈[6]。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建筑理念的进化,医院建筑由物质建设转向环境疗愈的人文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下的儿童医院环境设计,更加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医院环境设计要从儿童的成长特点、心理需求等方面出发,不仅要提供治愈疾病的客观环境,更要注重创造治愈儿童心灵的环境。

3.1 儿童医院环境设计探讨

3.1.1 儿童医院室内环境设计

首先是基于儿童生理特点的设计。由于儿童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医院设计的规格尺度要儿童化。医院的环境设计和设施设备应该按照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进行规划。在医院大厅摆放适应儿童的桌椅;洗面台应以儿童身高为考量,方便儿童使用;在候诊区、走廊,不宜摆放高大的物品,遮挡儿童视线,造成视觉盲区;步梯通道要设置合理的高度和倾斜度,并增加扶手等。

其次是基于儿童行为特点的设计。儿童天性喜欢触碰各种事物,他们通过触碰的感受来认知世界。冰冷的钢制品带来冷漠感、疏离感;柔软的毛制品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心和温暖。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医院要科学运用安全且令儿童舒适的材质,如木质材料、棉麻材料等,这类产品生产自然、充满质感,能够丰富儿童的感知体验。另外,儿童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尤其是医院的儿童众多,很容易追逐打闹,产生突发状况。医院环境设计还要保障儿童安全,从整体上减少弯道、坡面等不平坦道路的设计,降低儿童摔跤的可能。尽量采用防滑地板、木质地板、泡沫型“软”墙等建筑材料,给儿童提供缓冲保护。儿童病房、候诊区中的家具、玩具等要去角化,不能有尖锐的角度设计,尽量设计成圆角,有尖角的地方一定要用防撞材料包裹好,不让其暴露,防止儿童碰撞受伤。

再次是基于儿童心理特点的设计。儿童年龄小,心理比较幼稚,所以医院环境设计还必须具备趣味性、娱乐性。门诊区是儿童就医的第一现场,它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患儿的感官体验,从而影响就医效果。医院环境设计要善于运用色彩来缓和儿童的不安情绪。研究表明,儿童经常利用发散思维认识世界,医院门诊区的墙面和顶层可以大量交替使用蓝白二色[7],这两种颜色容易让儿童联想到蓝天白云,从而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削弱疏离感。

候诊区应该设置在门诊区附近,并且要配备适应的儿童玩具,如积木、绘画板、摇摇车等,让儿童在等待的时间里过得有趣。同时,候诊区可以大量运用可爱的卡通人物海报、毛绒玩具等,装饰室内环境,增强医院的亲和力,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就诊区是儿童最抗拒的地方,为了减轻患儿的抵触情绪,医院可以将就诊区设计成淡黄色系,黄色是儿童经常接触的颜色之一,鸡蛋、太阳等都是黄色,黄色的联想思维可以减轻儿童的防备感,降低儿童的紧张度。此外,就诊区的医疗设备、桌椅沙发等要采用卡通的包装并且添加音乐设计,舒缓的乐曲有利于放松神经、舒缓情绪,可以有效减轻儿童的抗拒心理,保证医疗效果。

住院区不适宜采用浓重的色彩,粉色柔和给人以亲近之感,因此儿童住院区应以粉色为主色调,还要将传统的白色床上用品换成卡通的儿童用品,适量添加电视机、空调等电器,给儿童家庭般的体验。住院区同时还要设置一定的娱乐场所,住院的儿童在医院度过的时间比较久,因此需要休闲娱乐的空间。例如,涂鸦墙可以释放患儿的压抑情绪;阅览室可以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小商场可以缓解儿童的紧张感,满足物质上的需求等。

3.1.2 儿童医院室外环境设计

治愈花园理论认为,花园对人类有治愈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排解焦虑,从而将内在的舒适转为恢复健康的内驱力[8]。青葱苍翠的绿色向病人展示着蓬勃的生命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百花象征斑斓缤纷的幸福,生机盎然的花园不仅能美化医院环境,还有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9]。儿童医院的花园设计要考虑到儿童对花粉的过敏反应,不能栽培会飘絮的花草,另外还要注意提升花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设计难度适宜的花园迷宫。儿童生性活泼,喜欢探险,迷宫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儿童对花园的参与度,并通过记忆、解谜等一系列的益智活动锻炼大脑,适当的运动也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此外花园设计还应具备娱乐性。花园中可以加入一些秋千、石椅石凳等供人休息的设备,还可以增加跷跷板、滑滑梯、旋转木马等娱乐设施,将游乐园和花园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花园式的儿童医院,改变医院严肃刻板的传统印象,形成亲切温柔的医院形象和文化,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的良性发展。

3.2 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对于儿童医院环境设计的意义

3.2.1 于儿童的意义

现代医院的功能不再是治愈疾病,而是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儿童医院的环境设计中融入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就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了解他们的动机和需求,在客观上提供最佳的医疗方案,给予患儿最好的医疗服务,在主观上通过良好的室内环境和优美的室外环境,促进患儿的精神疗愈,从而转化为外在康复的内驱力,加快儿童的康复速度。

3.2.2 于家长的意义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系统和交流系统,对自己的疾病并不了解,也不能很好地向医生描述病情,所以家长通常担任儿童的疾病发言人。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下的医院环境设计,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构建了家长与医生的沟通桥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信任。

3.2.3 于医护人员的意义

基于儿童视角的医院环境设计,设身处地地为儿童设计好了一切物理和精神环境,不仅可以缓解儿童对医院的害怕紧张之情,提高他们的医疗接受度,还可以缓解儿童带给医护人员的烦闷焦躁之感,创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医疗氛围,有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精确度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建立了友好可靠的医患关系。

3.2.4 于医院的意义

以病人为中心的环境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创设良好的医疗环境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有助于儿童医院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并建立可靠的医院品牌,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社会效益。

4 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永葆活力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建设的后备军。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严峻现实,以及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后新生儿激增所带来的儿童医疗需求的增长,传统的医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就医需求的改变,通过改革满足人民的需求,成为儿童医院发展的重要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服务理念已融入儿童医院的环境,有助于优化儿童的就医环境,改善儿科的医疗质量,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27):73-78.

[2] 米德·N·布朗·P .以病人为中心的概念框架与实证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和医药,2000,51(7):107-110.

[3] 高龙琦.基于环境心理学下的医院室内设计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4] 潘明星,修艳丽,石红.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医院环境与儿童心理的关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08):70-71.

[5] 彭柏鑫.儿童环境行为心理学对儿童医院就诊空间设计得影响[J].建筑与文化,2020(09):213-214.

[6] 唐茜嵘,成卓.疗愈环境在美国医院设计中的英语[J].城市建筑,2013(11):20-23.

[7] 马库斯·C·C .医院中的疗愈花园[J].多学科设计与研究,2007(1):1-5.

[8] 胡宇辉.儿童医院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策略[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09):69-70.

[9] 杨燕茹.浅谈医院园林绿化设计——以福建省华安县县医院为例[J].四川水泥,2020(09):319-320.

作者简介:刘欢(1995—),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李俊华(1962—),男,贵州贵阳人,本科,主任医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作者:刘欢 李俊华

医院病人现场管理论文 篇3:

医院流程管理的研究进展

自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都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的[1,2]竞争,随着民营医院的悄然崛起,外资医院的虎视眈眈,公立医院在国家投入不能随GDP增加而增加的情况下,要在医疗纠纷频发,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中赢得优势,医院管理应该回到基本问题上来,通过流程的再造与优化即流程管理,真正的服务于病人——医院的衣食父母。让病人在医院能得到高效、优质、快捷、廉价的服务。

1 医院流程管理的内涵

1.1 医院流程的概念

医院流程是医院实现其基本功能的过程。医院的基本功能通常包括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康复和心理咨询等。具体来讲,它对本地区域公众提供医疗、预防和康复等服务。医院是一个复杂的流程系统,见图1[3]。从图1可以看出病人经过诊断、治疗这两个主要步骤,最后达到治愈、新健康水平或者去世这几个状态,整个医疗过程是病人在各科室间的时序移动过程,以及各科室间通过各种单据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1.2医院流程管理

医院流程管理(medicine process management, MPM)是一种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医院服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医院绩效为目的系统化方法。具体来讲,医院流程管理就是细节管理,即在病人就医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制定一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可操作的规范,并给予量化。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作用,并且对每一项流程都责任到人,形成一套各行其是、各司其责的管理制度,让每个人都有章可循,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Hammer在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业务流程重组[4](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定义相似。医院流程管理主要是人文管理,它不仅仅是机器的运行,而更多的是医生、病人、后勤,供给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关系。如果说医院的技术力量和人力因素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的话,那么流程管理应该就是不可缺少的软件了。没有了它,医院的运作机制可能会碰上好多麻烦,因此医院流程管理的进行情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医院的正常良性循环。

1.3医院流程管理与传统职能管理的区别

1.3.1关注的重点不同。医院流程管理关注的是医院战略总目标,将医院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下的流程集合,对这个流程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整个过程的协调。而传统职能管理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乏有机的联系。

1.3.2时间观念不同。医院流程管理中最重要的标准是时间,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而传统职能管理中的时间标准一般是医院领导临时决定的,导致了标准的随意性,大幅度加重了主管领导的工作量,最终导致医院整体工作效率的大幅度降低。

1.3.3组织的重要性不同。以流程为对象的管理模式的任何一次改变都是业务流程的再造或优化,这种再造或优化所前提是效率的提高和结果的优化,这样医院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容易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或优化。而传统职能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变革在实际操作时只能是部门的重新划分,职能的重新调整,人员的简单增减。

1.3.4运作的模式不同。在流程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的部门或岗位都是流程的一部分,它需要完成的工作是流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流程中上一个环节的顾客和裁判,同时又是一个阶段的供应商,这样部门之间的绝大多数工作衔接将按照确定的流程及标准进行,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控制,协调的上一层级。而传统职能管理模式中部门职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之间的工作衔接一般要通过上一层来协调。

1.3.5领导的职能不同。在流程管理模式下,领导关注更多的是患者的需求,医院质量和效率等综合指标。而统职能管理中领导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协调不同部门的行动以达到量化和质量控制。

2 现行医院流程管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由于我国目前医院所采用的服务流程仍延用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医院的服务模式,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难以真正得到落实。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组织机构,无论是在管理理论还是运作理念上,大部分医院都应用性地移植了制造业产品生产模式,仿造工厂企业来经营管理医院,按分工协作原理设计流程。因此现行医院流程不可避免具有如下通病。

2.1医疗机构分工过细就诊环节多

医院将病人需求为起点到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为终点的自然流程,人为地从纵横两个层面加以切割。从横向面来看,将诊疗任务分解为许多岗位,如挂号、分诊、候诊、诊断、检查、处方、交费、取药或治疗等,再按各岗位功能职责的相互关联度组合成各职能部门。这种以职能分工为基础的横向部门,各自相互独立,缺乏相互衔接。病人的需求流程被肢解为医院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程序,结果是病人屈从于医院自身内部管理组织,以消耗自己的时间,体力和精力为代价。从纵向层面看,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衔接,缺乏有效的现场指挥和监督系统。当病人在服务流程中发生问题,没有部门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2.2医生越来越专,就诊病人模糊不清

找一位专业医生对症治疗,是所有病人都期望的。然而,目前许多公立医院的科室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分内、外、婦、儿几个大科室了,而是在基础上逐步细化,如外科就有心胸外科、脑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毫无疑问,医生越专业化技术也越精,专科分得越来越细也是世界潮流。不过,在国外,病人看病都有家庭医生“把关”,具体需要看哪个专科都听家庭医生的。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对于病人来说,由于专业知识不全面,很多时候都不清楚到底要看哪个科室,只知道大概挂哪个科,结果导致患者经常挂错号。据统计,在南京日门诊量在5000——6000人左右三甲医院一天有近300人挂错号,不仅使病人看病多走了弯路,而且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费钱。这也导致“看病贵,看病难”。

2.3病人常排队和排长队

大多数的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没有考虑病人的感受,服务程序“繁琐重复”,管理效率低下,缺乏人性化和科学化管理。如病人进医院看病,一般要经过5次排队(挂号,候诊,缴费,化验,取药),3次缴费(交挂号费,检查费,药费)。据卫生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病人就医的无效诊疗时间占到70%,大多数时间在排队、楼上楼下找医生。这种服务流程不仅耽误了病人的时间,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会给病人带来伤害。

2.4科室空间布局设置不合理,导向指示不实用

由于医院规模大,建筑设计越来越象迷宫,就诊病人又多,科室分布较为分散,门诊病房等各项服务功能由各部门分别提供,加上导向指示不实用,这样就导致了病人就诊过程烦琐,审批、咨询、预约等摸不到门,病人老在医院兜圈子,如原有的审批过程病人需往返三幢不同楼房楼层,病人的一些特殊检查项目同样如此,检查也需经过多个烦琐过程才能完成,取各种报告单等极不方便,耗时费力,病人有较多的不满,病人的投诉也要根据投诉内容经过多个部门,有时甚至会出现互相推诿现象等等,所以医院的综合满意度长期得不到提高,影响了医院业务工作量的提升。

2.5医务人员的不确定性使病家来回找人

许多医院门诊医生的排班表与实际上班的人不是同一人,一些医院的医生既在住院部查房,也到门诊坐诊,有的医生还肩负着急诊任务;专家门诊同样如此,专家教授中很多人承担着行政职务和繁重的学术、社会活动,让他们保证门诊时间也令医院管理者相当头痛的事情。这种“一人多事”以及随意换人的不确定性,使时下提倡的“病人选择医生”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改造医疗机构服务流程势在必行。

2.6服务质量和绩效的可控性差

在临床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流程,但是由于流程的不同,造成个人与部门、部门与医院在目标上的不一致。因随意性大,规范性差,无法对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科学的评估,使服务质量和绩效的可控性不强。用流程的观点来看,医院的每项工作都是总流程下分支流程的子流程,而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医务人员都是这个流程中的一环。

3 改进医院流程管理的策略

现在大多数私立医院或诊所流程管理可以说相当完善,而公立医院机构一直以来是一种缺乏竞争的垄断行业,发展活力不足,流程不畅,效率低下。据有关调查显示[5]:病人得到及时关注方面,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好。包括:服务的方便快捷程度、医疗费用的合理程度、挂号手续的方便快捷程度、看病等待时间、检查或治疗等待时间等。结果导致非医疗因素占优势的私立医院的服务比技术水平占优势的公立医院更能吸引病人。为此公立医院要在新时期增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上立于不败,除了加大改革力度外,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医院流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其策略如下。

3.1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医院从本质说属于服务型企业,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在改进医院流程管理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这里的“人”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病人”,就是要坚持我们常说的“以病人为中心”。首先以“超越病人期望”作为流程管理的导向。所谓“超越病人期望”是指醫院提供的服务超过了病人的期望,医务人员要有“病人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病人看到、想到、听到、做到”,要让病人有“真没想到,医院的服务这么周到”的感叹。例如,我院针对病人就医困难多,手续繁等情况,经过筹备和对导诊人员的专业培训,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了“导医服务中心”,为广大就医病人和体检人员提供接诊、分诊、导诊全程迎送一条龙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亲情化、人性化服务理念;其次,要营造医务人员与病人“心贴心”零距离服务的软环境。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和借鉴商场宾馆的服务礼仪,进行规范的礼仪培训,逐步建立起医院所特有的医疗服务文化氛围。例如,我院要求导诊人员用温馨的语言提供优质服务,对年老体弱的患者要搀扶到相关科室检查,帮助患者到交费处交款、药房取药,带领患者到病区住院并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同时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咨询等;再次,医院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时,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利益进行换位思考,围绕病人需要充分考虑医院各科室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性,对现有科室的布局依照服务流程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逐步改善医疗服务的硬环境。让病人就医过程更方便、快捷,减少病人看病手续,缩短病人在医院的各种等待时间等;另一方面也是指“工作人员”,医生、护士甚至收费员等等。要优化他们的工作流程,减轻他们不必要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等。事实上,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与“以病人为中心”是一致的,因为医生工作效率的提高最终也必然惠及患者。

3.2确定医院服务流程管理的整体方案和步骤 医院所有的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病人的需求而做。因此,医院经营者在医院服务流程设计中要注重整体考虑,包括各个流程的衔接、组合及各类业务资源的有效组合等等,应当把整个医院作为一个完整的业务体系进行考量,最大限度地优化全院资源及流程配置。同时,也应当重视在局部的流程细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按照管理学的原理,在确定医院服务流程管理的计划时,可以先来回答“5W1H”(What、Why、Where、When、Who、How),即回答做什么、为什么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时候做、谁去做、怎么做。

3.3关注“瓶颈”,突出重点 医院的主要业务流程从纵向看包括门诊流程、病房诊治流程、出入院流程等;从横向看包含检查检验流程、经费处理流程、药品处理流程、手术流程、后勤仓储物流等,如果细分起来还会有很的多流程分支[6]。在对医院原有服务流程进行优化与整合(流程管理)时,应当仔细分析上述业务流程,首先解决那些阻碍关键业务流程的“瓶颈问题”,消除重点流程中的多余环节。这些关键流程主要包括:1.与病人关系最密切的流程,如门诊流程、急诊流程、入出院流程等;2.不合理的、对整个流程优化阻碍最大的流程,如科室的功能设置、空间布局等;3.最容易成功、最能获得员工支持和参与的流程,如后勤仓储物流支持系统。

3.4以网络为纽带,改进医院服务流程管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与使用,电子商务的社会服务功能地位也日益凸现。作为医疗单位,搞好电子信息服务则更能在改进医院服务流程管理、指导患者就诊、密切医患关系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重视医院网络建设实际上就是为医院又树立起一个“亮丽窗口”,它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相比其它媒体宣传、服务信誉影响、综合措施塑造等,具有同样的支撑效应。在分析医院服务流程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时,我们会发现人流和物流是产生有形物体空间变化的主要方面,也是我们进行流程管理的重点方面。而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可以减少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量变化,提高人流与物流的效率。基于网络技术“一卡通”的使用,门诊的注册、分诊、挂号、交费等手续可以实现一次性完成,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待时间;门诊医生工作站使“病人选择医生”成为现实;影像传输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CIS)及电子病历的应用减少了病历档案存放空间,加快了病历档案的传递;信息系统可以使入出院手续办理时间明显缩短;无论从方便病人的角度,还是加强医院管理防治院内感染的角度,减少病人在医院的逗留时间都是非常重要的,利用INTERNET技术可以实现网上咨询和网上挂号等业务。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病人有针对性的去医院,不用排队等候,使医院的门诊流量更为合理,工作更为高效。同时,医院经营者的控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促进医院的行政管理机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式向“扁平化”发展。

3.5以临床路径模式为基础,开展单病种流程化管理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CP)模式已成为国内许多医疗机构吸引病人、降低医疗费用的方法之一,CP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所谓CP是一个预计的、对每日服务计划的说明。对某种疾病以工作流程表格的形式,由入院到出院,提供有时间性的和有效的照顾。它是多专业人员共同合作来控制品质与费用的一种临床服务模式[7]。对医务人员来说,CP规范了医护人员诊疗护理行为,使各项活动标准化、流程化,加强了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减少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对病人来讲,CP通过制定规范化的流程,让病人了解到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计划及预计出院时间、住院天数等,满足了病人的知情权,提高了满意度;对医院来讲,开展CP优化了流程、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医患、护患之间的互动,减少增进了医疗护理上不必要的差异、避免了医疗处置失当,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提高了医院服务的质量。

3.6绩效考核制度作为流程管理的保障 一个稳定的流程需要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作为支撑。首先医院在流程管理涉及的部门进行认真的工作现状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提出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和具体指标,这不仅对绩效评价有利,而且对流程改善的人员安排、资源合理配置等都大有裨益;其次,在制定绩效评价政策时广开言路,让员工参与到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中,倾听各方面意见,设计出更加公正合理的体系,也大大降低体系推广和执行的难度。这些举措使流程管理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让员工领会到流程优化和全面品质改善的同时,我们辅之以相应的绩效考量,使流程管理改善进度和医疗服务品质保障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病员的满意度就是员工服务品质的一面镜子,流程畅通、病人满意才是我們最终的目标,而提高员工的绩效奖励只是手段之一,惟有医院流程改善、员工利益提高、病人满意增加“三赢”才能使流程管理和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张士涛等.新世纪医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5~68.

[2] 黄伟灿,陈建伟等.中国加入WTO后医院的基本应对策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5~17.

[3] 陆龙,嵇芸.论医生在计算机集成医疗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医学信息,1998,9:43~44.

[4] Michael H, James C. Reeneenng The Cor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ewYork:Nicholas Brealey,1993,2~9.

[5] 秦现生,主编.质量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8.

[6] Transforming a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U: Prybutok, VR, Spink A SO: Top-Health-Inf-Manage.1997 Nov,18(2):1~11.

[7] 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15.

作者:高玉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学学习思维管理论文下一篇:杜仲栽培管理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