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美丽征文

2022-11-14

第一篇:寻找身边的美丽征文

寻找身边的美丽征文

最美还是我们实小

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崇敬的赤诚的心,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教育这一行业。回忆寒窗苦读的十几载,一直在努力做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以考上理想大学为终极目标奋斗着。从教的这四年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师,知心朋友。从走出学校到再踏入学校,使我对“学校”一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它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纽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所美丽的学校不仅可以让学生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还可以让老师时刻保持着工作的激情,从容、淡定、幸福地享受着自己漫长的教师职业生涯。在漫长的求学和工作的道路中,我也一直在追寻着这样的美丽学校,直到来到美丽的房县实验小学,才恍然:“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美却在青山绿水山城中”,坐落于美丽的山城----房县的实验小学总算是开阔了我的眼界。

这里是一个美丽、温馨、教学相长的乐园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这里,学生门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在这里,他们结识同伴,拜会师长,更主要的是,他们收获了知识,和他们的朋友、老师在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知识世界的奇妙。学校应该围绕着学习、生活布置环境;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壁,都应该充满诗情画意,虽然默默无言,却又意味深长,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使人产生维护、珍视、赞美、热爱和追求完美等的美好情感,从而增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凝聚力。然而,要实现这些,一个温馨、和谐、时时充满着正能量的校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的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壁,都应充满诗情画意。瞧,踏进实小的大门,印入眼帘的除了那郁郁葱葱、让人耳目一新的生态园,便是那耀眼的师生风采榜和美丽的校园文化长廊,它们虽然默默无言,却意味深长。不仅对学生起着激励、熏陶的作用,而且对于忙碌的老师们来说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又是潜心工作的动力。再加上宽松、和谐的办公环境和充满人性化、人情味的管理制度,让刚入实小的我在这里就有一种充实感、使命感和依恋感。

这里有一支高素质的、有创新活力的师资队伍

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好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教师在一件小事的处理上、一句话的触动上、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上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这些年和我一样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如雨后春笋,很多人都认为新教师缺乏丰富经验,有理论,无实践,也确实如此,我们拥有的只是有限的理论,缺乏的却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其实,教师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年轻人的激情与创造也同样重要。我们深知自己经验的不足,每一天以认真的态度,饱满的激情,从点滴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一言一行对学生负责,给他们树立榜样作用,争取每天都能拥抱新的太阳。通过全盘的考虑,学校为我们每位影子教师精心挑选了一位学识渊博、责任意识强烈、教学经验丰富的带教导师,他们用满怀的激情和虔诚的态度悉心指导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虽然,我刚进入实小不久,但是通过这近年的时间的接触,实小老师们团结、奋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已让我折服。从他们身上我也深刻认识到: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需要靠细心、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激情,没有足够的毅力就永远不会有成功,他们考虑的是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引导学生,包括年轻的我们建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引导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他们真正担起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这里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才能形成活泼、健康、向上的校风,营造严谨而又和谐的学习环境。“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傲”,这句话已成为我们很多老师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其实,学校的荣辱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只有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盎然,草坪上没有学生读书的声音,操场上没有学生奔跑的身影,跑道上没有学生青春的脚步,校园中听不到学生们的欢声笑语,设施再先进的学校也只是一潭死水。然而,要实现这些,就离不开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探索精神对学生来说是最可贵的,当一个学生对世界、学习失去好奇心,不会主动发问、探求,上课一味地依靠老师讲解,那就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悲哀。当学生学会了探索,生活就会充实,老师也就不会因为学生课堂上的沉默而烦恼。有的学生之所以忙于娱乐、消遣、玩耍,上课开小差,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探索精神。教师要尝试给学生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解答这些问题,打破常规、打破传统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校园就是一个家,要求孩子讲礼貌、讲文明、讲卫生、不随地乱扔乱丢,并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教师要以身作则,从日常的各项常规抓起,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习惯成自然,把学习作为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时时学,处处学,事事学,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依稀记得,第一次进入实小时,学生们那不约而同的“老师好”;第一次课上学生们好奇而又友好的眼神和层出不穷的提问以及激烈的思维碰撞;第一次大课间,学生们真诚的邀请;第一次……面对莘莘学子,又肩负教育重任,实小老师们却能工作的如此惬意,业绩又能保持名列前茅,我想除了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素养外,学生们“勤奋、律己、求实、进取”的精神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里有先进、齐全的设施和充满良性竞争的教育环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育人摇篮的学校则必须拥有先进、齐全的基础设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如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音乐舞蹈室、班班通媒体教室以及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阅览室等等,都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德、育、美、劳等全方面的发展。

再加之现在的年轻人、学生都喜欢竞争,因为有了竞争学校才充满活力,它也能使学生受益、学校发展、自己成长,但这种竞争一定是“良性”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涉及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应该是公平的,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为了激发全体教师的竞争意识,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和公平的交流渠道:课堂大练兵,每周教研活动教学精讲,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定期举行展示、研讨课,年轻教师汇报课等等活动,鼓励全体教师让老师在众多平台的锻炼下敢于说,敢于做,从而在竞争中不断成长、进步。

这就是我们美丽、和谐、有着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实验小学,可能你会惊讶,这样一所完美的学校,应该还没诞生吧?即便是有,那也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啊,这不会是个奇迹、幻境吧?如今,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实验小学已经“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创造了这一奇迹,它就是事实,并且还有着“百年老校”之称呢!不仅是我,这里的所有的老师们都在努力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守这片净土,守护这个梦一般的花园,我相信在教改春风的吹拂下,它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朝着更加美丽、辉煌的彼岸驶去。我以作为从事叶的事业的一名普通的教师而感到骄傲,更为作为一名有着“百年老校”之称的实小老师而感到自豪。

第二篇:寻找身边最美丽的教师征文

三十年的坚守、五十年的风雨

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 万宇飞 电话:18186366303

在地处大别山深处鄂皖交界的一个教学点里,她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和一个有3个病人的家庭。

三十年坚守,华发渐生终不悔;一辈子奉献,生生愿做吐丝人!

上个世界80年代,父亲问她:你愿意一生在这个小山村陪着我和这里的孩子们吗?时至今日,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记得当时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的点点头。 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粉笔头,为了能更好的从事教育工作,她先后脱产学习两次,撰写的自学笔记多达几个箱子。 她见证了农村学校的办学历史,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教室是村里万氏宗祠,门口有两个石鼓,年长日久,漏水,虫蛀鼠咬,房屋支架的几个柱子严重破换,房屋岌岌可危。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校长的她和当时学校的一批人,多方寻求支援,带领家长和村民一砖一瓦、不分昼夜,利用暑假的时间推到了原来的教室,建起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由于老校是宗祠,在施工的第一天几个家族老人坐在石鼓边上,数宗论祖,一时无法施工,当天晚上她搀扶着老父亲家家走到,讲形势、讲政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几个老人天天都到工地看看,时不时的搭把手。新学校开学的时候,她累倒了,挂着药瓶接待来校学生家长。

三十年来,多少个深夜奔波在小山村的每个角落,扫盲教育,进入每组每塆组织上课;普九教育,进入家家户户叮嘱家长送孩子入学;而今,作为教学点的唯一的教师她给乡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为了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开科开课。作为她一个年龄偏大的女教师,她极尽自己所能,首先保证语文、数学大科的教学,对于体、音、美、活动课、思品、科学等小科,她利用中心教研组送课到教学点的机会,甘当学生,边学边教。还有不懂的就利用节假日跑到完小和中心小学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并经常看书自学,渐渐地教学点按新课标要求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开齐了,她也成为了教学上的多面手,各个科目都能自如地开展教学。这样龙坊教学点的教学行为逐步规范,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每年六一儿童节参加全镇文艺汇演、每年冬季、春季运动会,龙坊教学点的学生都有不俗的表现,每学期的教学考评,她所带教学班的成绩均名列前茅。34年来,她带过的孩子中,有38人考上大学,4人考上硕士研究生,40人考上中专。她也多次被当地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去年还荣获省政府首届楚天园丁奖。 为了增强教学点内文化氛围,她自费在教室内张贴了名人名言、条幅,定期办黑板报和专栏,充分发挥墙壁说话的教育功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她们的乐园。 去年在乡镇教育总支的支持下,配齐了班班通设备,孩子们的教学条件真的和完小学校一样了。

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她每天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料理好家务后,匆匆赶往学校,打扫卫生,带孩子朝读;隆冬时节,她在家里烧好开水带到学校,然后一锹一锹地铲除积雪坚冰,孩子们来了,让他们用热水泡手暖和之后再上课。每年春节,外出打工的家长回家过年时,到龙坊下车不是先急着回家看看,而是到学校先看望她,他们都说:“我们长年在外,孩子丢给了老师,万老师对孩子比我们当父母的对孩子都细心。”每年教师节,历届龙坊教学点走出去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发一个短信或打一个电话,祝福问候她,因为她们不管长多大、走多远,都永远惦记他们的老师姐姐、老师妈妈或老师奶奶。万洒洒永远记得,他上学前班时,曾经有半年时间每天要老师抱上一两个钟头,哄好后才肯到座位去;胡良家离学校七八里山路,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爹奶身体不好,不能按时接送他上学,他就不想上学了,是老师每天接送他们,他又开开心心地上学了;他、她、她们都记得,老师患有高血压,近几年来,年龄大了经常犯病,但是老师有多少次把输液瓶提到教室边输液边上课,他们记不清更数不清了。 她多次放弃调进中心小学任教的机会,2005年她害了一场大病,孩子、丈夫、父母都劝她办个病退手续歇一歇,但她都没有同意。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乡情我要为龙坊的乡亲尽自己的一份责;因为信念,我一直坚守,我不能让生我养我地方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会一直坚持到我不能做的时候。

五十年风雨,为君消得人憔悴;半世纪情缘,世世同结连理枝!

她母亲过世早,父亲在外上班,家里有一个智障聋哑哥哥和两个妹妹,她就边读书边操持家务、料理哥哥的生活、照顾妹妹的起居。婚论嫁时,她就只提出了一个条件,想娶她就必须倒插门,照顾她父亲和哥哥一辈子。她现在的丈夫被她的善良和孝心感动,真的“嫁”到了她家,和她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担。家里人口多,父亲身体不好,两个妹妹外出打工,孩子也寄养在她家,经济上的压力很大。她采茶、养猪,农村妇女能干的她都干,砍柴、插秧,别人不做的她也做。几十年来,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健康,痴呆哥哥从没有受过委屈。

2008年冬天,父亲因小事发怒之后雪夜离家,孩子不在身边,她一个人翻越几座山,跑了五六家,找了整整一夜,天明时,在安徽的亲戚家总算见到父亲,顾不上拍落身上条条雪凌,通红的双眼噙满泪水,说:父,我们回家。谈到父亲,她眼里充满尊重,说:父亲明理,虽然性格强,但总是对的。她痴呆哥哥的性情极不稳定,经常发牛脾气,一发脾气时,家里的东西见什么就砸,垸里邻里上前劝说,他就动手打。但是,只要看见她,他眼神就变得柔和了,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细心照料,积淀的亲情感化了一颗顽化不开的心。

2005年,丈夫突发中风,瘫痪在床。两个孩子都在上班,基本没有时间长期照料,住院治疗期间,他大小便失禁,她日夜守在丈夫身边,为他擦洗料理,没有一句怨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有所好转,回到家中。每天清晨,她料理好丈夫、父亲和哥哥后,匆匆忙忙扒几口饭就往学校赶,课间休息时又匆匆忙忙赶回家服侍丈夫大小便,之后再赶到学校。村民看到她每天这样不停地奔忙,都非常心疼,建议她买副轮椅,把丈夫推到学校,这样照顾起来方便一些。她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买了一副轮椅,到学校的时候都带着丈夫。上课时,她让丈夫坐在教室的角落,课余时间为他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3月,丈夫终于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主治医生看到徐祖国的康复情况,都说这是一个奇迹。

就在丈夫的病情稳定时,2012年春开学的时候,她的父亲患上重感冒,本来就有高血压、痛风、头晕等症状的他,一病不起。于是,丈夫的轮椅再次派上了用场,她每天用它推着父亲到学校。村里人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她推着父亲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她的丈夫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慢慢跟在后面。天冷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她就把父亲推进教室;天晴的时候,就让他在走廊晒太阳。

看到女儿的苦,父亲在两个孙子面前感慨不尽,在村里,有十几户像她这样的家庭,上有老父老母、中有残疾亲属和病人,每一个家庭都能平静安详地生活,乡亲们都说:她最有孝心了,我们都是她的“学生”啊。看到妻子这么辛苦,丈夫说:“看来我只有下辈子再报答她了……”看到母亲的苦,两个孩子谈及母亲时总是泪流满面······

她始终面带微笑,每每谈起历届学生、谈起家庭都陶醉其中,充满快乐。我想,她快乐是因为她胸中有情,心中有爱,这种情、这种爱使她坚守深山三十余年,使她走着一路风雨。她的身影,渐渐融入巍巍高山,高山也就成为了她的影子。

人物简介:万爱红,女,英山县草盘镇龙坊教学点教师。她自参加工作起就扎根山区,三十多年时间里,她想法设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给山区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五十余年的时间里,她照顾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无怨无悔,同时还照顾中风的丈夫十几年时间了。每天奔走于学校和家庭,照看着孩子和家人,累着,苦着,可是她说:“不累不苦是假的,但我是一个女儿、妹妹、妻子、母亲、也是一个人民教师,肩上一头是至爱的亲人,一头是挚爱的事业,再苦再累我也会心甘情愿。”

第三篇:寻找身边的美丽

美丽因为执着而绽放

十堰市房县实验小学

有人说,她像康乃馨,充满了挚爱与热情;有人说,她像米兰,朴素而高尚;有人说她像蒲公英,执着地播撒知识的种子……她,就是在房县教育行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的女教师————汪爱华

一片冰心在玉壶

美丽箴言:草长莺飞,属于春天的美丽;姹紫嫣红,属于花朵的美丽;爱与执着,是属于我的美丽。

1996年9月,她成了房县一个偏远乡镇小学-----东河小学的孩子王。学校离她家上百里路,那时没有通车,交通不便,每个周末空荡荡的校园只有她一人。乡下小学条件非常差,但她没有被孤独、恐惧、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执着与奉献,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她项项拿手。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她一丝不苟。照顾住宿孩子吃、喝、拉、撒、睡,她细致耐心。给孩子穿、脱、洗、擦、晒,她样样都干。

就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下她整整耕耘了八年,从教八年她做了八年的班主任,半夜护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暮霭沉沉时送学生过河,白雾茫茫时迎接着早读的第一个学生,课堂上总是用幽默激起许多的欢笑在教室里飞扬。

曾记得有一次,汪老师为了一个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步行几十里路,一路走一路问,走了几十里蜿蜒小路,爬上一座高山,找到那位辍学的学生。她亲眼目睹了大山的贫穷与落后,深切感受到山里孩子的可怜,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汪老师当即决定为这个孩子交学费。普九期间她曾经为了给学生垫付学费,一年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一个刚参加工作的花季女孩,参加工作以来从没舍得买过一件漂亮衣服。

曾记得有次家访时她被被狗咬伤,曾记得有次过河时差点被洪水吞没……

这就是一个在大山里默默耕耘着的教师最平凡的美丽,虽然没有惊天动地,却像一股春风刮进每个学生的心里,温暖着学生。像潺潺的小溪流过每个人的心田,润泽着师德的芬芳。

为伊消得人憔悴

2003年,她被调到镇中心小学任教。在这个镇级中心小学里,她更是加倍的努力。在同事们的心目中她就像“机器人”总是无休止的忙碌着。她与爱人两地分居,独自一人带着多病的儿子穿行于学校、家庭与医院之间。那些年来,她一个人都坚持了下来,汪老师,作为一名普通女性,她撑起的又岂是‘半边天’?因为和丈夫两地分居,独自一人带着年幼多病的儿子,汪老师经历过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她从未因此耽误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深夜在操持完一切,哄着病弱儿子入睡后开始批改作业,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或是进行个人业务的学习;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儿子住院的病房里撰写教案,只记得2006年参加全县教学大赛期间,儿子住院,那参赛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深夜里在护士站的工作台上孤独完成的;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学习困难的孩子经她的教导重新焕发学习的热情,跨进好学上进的先进行列,只知道十几年来她任教的所有班级,无论基础好坏,经过一段时间后,语文成绩均能名列前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微笑着拒绝家长有偿家教的请求,却牺牲休息时间,抛开病弱的儿子,为学生补课;只知道每带完一届毕业班,家长们总是托人要进汪老师的班。十九年来,汪老师不求名利,以扎扎实实的忘我工作实现着一个普通教师的美丽的梦。感动着学生,感动着家长……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她十九年的教书生涯中, 她积极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于探索,努力尝试,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扎实、真挚、潇洒、大气”的教学风格,每个听过汪老师课的人,都盛赞她的课堂教学极富特色,既有女教师惯有的细腻温婉,更有女教师身上难得一见的机智幽默。她的课语文味道浓,创新意识强,以生为本,韵味深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她对待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肯花时间,花精力,并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认真思考,设计最新的活动方案,揣摩修定教案,不懂之处逢人便问,直到弄懂才罢休,并制作大量形象生动的课件,直到最后的试讲都是那么认真。在一篇教后感中,她深情地写道:“当我把上课当作一种愉悦,一种自我需要,自我完善,而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时,那我的课就会变得生动而美丽。”

满园春色关不住

她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不仅所带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在全县语文优质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2009年以全县最高分的笔试成绩应聘到县实验小学,在这所学校里几年的磨练很快成长起来,暂露头角。今年5月,已36岁的她参加了全县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大赛分为“毛笔书法、文化检测、朗读展示、现场评课、才艺展示、现场演课”六大板块,每一板块都无不考验着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和才艺技能。这样的大赛对于教师来说,含金量是极高的。四月下旬接到比赛的任务,五月初就开始决赛,时间紧,事情多,琐碎的工作和繁杂的家务,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比赛。而且,比赛的六大项每一项千头万绪,都需要做充足的准备。临近比赛的前一周,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把六大板块需要做的、准备的、排练的、试讲的统统列成清单,每一项都标明什么时候完成。特别是临近比赛和正式比赛的那几天,她几乎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了,晚上一直要准备到12点多,每天休息只有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周末还得忙碌比赛的事情,整个比赛下来,瘦了10斤。光荣的桂冠总是用荆棘编织成的,这次比赛汪老师虽然年龄最大,但她却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经过两天时间的激烈角逐,最终在35名选手中获得此次大赛的最高奖项----全能冠军。

在课堂教学上追求卓越的同时,汪老师更是潜心教研教改,积极参加教学和课题研究。

她撰写的论文《向第一课时要效率》获省级一等奖,论文《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借助电教进行双语教学方法改革探微》获年会三等奖,教学叙事《轻轻按下那只小手》在《十堰教育》上发表。 平凡是一种美丽,而执着却能升华美丽。十九年的教师生涯,她一直坚持着,执着地追求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第四篇:寻找身边的美丽

“寻找身边的美丽”主题征文

我身边的好老师

单位:门古中学姓名:温建波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师德楷模,这些老师成为我人生的良师益友。

她勤劳朴实,她任劳任怨,她的工作充满诗情画意,她经常所说的一句话是“我的一生是有意义的,是充实的,也是幸福的。”她就是我多年的同事、我身边的好老师——王小丫。 ——乐教勤业是她终生的追求,关爱学生是她永远不变的信念

乐教勤业是教师从教的最高境界,也是王老师终生的追求。古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陈腐观念,而王老师笑称“家有八百万,还当孩子王” 。记忆中的她就是喜欢小孩子。只要看到王老师,不管在哪,总有一帮孩子围在她身边,孩子们开心,她也心花怒放。

王老师班有一个学生叫江涛,一到考试,心里就特别紧张,手也发抖,遇到难题就更不用说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打电话和家长交流。当得知原因是江涛的爸爸对他管教很严,要求很高,期望很大,才造成孩子这种不正常的心理。于是她首先纠正家长的做法,接着找江涛同学,和他谈心。放学时她经常有意牵着这个学生的手。日复一日,孩子果然有了改变。在作文《一件难忘的事》中,江涛这样写道:“王老师,谢谢你!是你改变了我爸爸对我的态度„„”孩子的语言可能有些夸大,但那是他真实的感受。

作为一名班主任,王老师乐于与学生沟通。班里有位女同学,经常在日记本上和王老师说心里话。因为父母偏爱弟弟,她心中愤愤不平。一次,她写道:“今天晚上,弟弟和妈妈又喝红枣汤,远远地望着香喷喷的红枣汤,我的口水直往肚里咽。我好恨他们。老师,哪有妈妈这么讨厌女儿的„„”看到这里,王老师为之一震,她在日记本上批道:“妈妈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也不容易,你应该感激她。人都有缺点,你妈妈也不例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要理解妈妈,宽容妈妈,好吗?”就这样,在课堂上王老师是同学们的老师,课下王老师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王老师有一颗“博爱”之心,她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小学生的知识少、年龄小,使得他们时常犯错误。有个叫李杰的同学,王老师从二年级接手时就发现这个孩子调皮捣蛋,课外作业经常不做,但他有个闪光点:上课爱发言。一天上早读课,刚进班,就有同学悄悄地报告:“王老师,李杰语文作业没写完。”王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李杰同

学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课下你把落下的作业补上,主动送给我,好吗?”宽容也是一种爱。也许是王老师的宽容和爱心感动了他,第一节课后,李杰很快把补写好的作业交给了王老师。从那以后,只要李杰有一点进步,王老师都会给以表扬和肯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学期下来,李杰改掉了身上的很多缺点,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调皮的学生是令人头痛的,教好调皮的学生却是无比快乐的。

因为喜爱,她总是精神饱满上课堂;因为喜爱,她总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欣慰;因为喜爱,她总是为学生的犯错而痛惜;因为喜爱,她无名无利也心甘„„

——教书育人是她应尽的职责,人格示范是她引以为豪的资格

言教不如身教。多年来,王老师的育人理念是“欲让学生做,得先自己做” ,她以自身的示范作用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王老师有严重的慢性咽炎,但她从不随地吐痰。每天放晚学,她带着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卫生,真正是“走在他人之后,来在他人之前” 。

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王老师总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全班同学。她为此感到自豪!

——孝敬公婆是她人格的魅力,相夫教子是她学校以外的乐趣

在学校里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育者,在家庭中王老师是一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

十年前,她公公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两次动手术,王老师不仅要忙自己小家的事,还要忙公婆家的活。由于她公婆年龄大了,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和定势,王老师就事事迁

就他们,让他们感到舒心。晚饭后王老师经常陪公婆一起散步、拉家常,拖地、晒被子、洗床单是王老师的休闲健身项目。天冷了,王老师总是乐呵呵地搀着婆婆去澡堂洗澡,让不知情的人羡慕得直咂嘴:“看!人家女儿多孝敬!还是女儿好啊!”在她精心的照料下,公婆身体一直很健康。

在王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女儿很懂事,在校勤学守纪,成绩优异,在家对爷爷奶奶也非常孝敬。

有人曾经问王老师,你这样做值得吗?她总是笑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她真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乐此不彼。

正如王老师常说,“我的一生是有意义的,是充实的,也是幸福的。”

第五篇:寻找身边的美丽

平凡人在平凡中不平凡

——凤凰镇郭岗小学陈红卫老师事迹简述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郭岗小学 郭少兵

(手机号:15377027259,QQ号:1762377178qq.com)

他爱岗敬业,他默默奉献,他每天都脚踏实地完成属于他的,或不属于他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都力求做到极致。他身负多种称谓:“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凤凰镇物理教研组执行组长”、“凤凰镇物理实验室主持实验员”、电工员、后勤督查员、胶印排版员、电脑维修员、电子白板教学指导员、“班主任”、“体卫艺指导员”、“科学课学科带头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他就是现任凤凰镇郭岗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陈红卫老师。

一、不求发财求发光

199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的他,毅然放弃获聘阳逻高中的优越条件,回到土生土长的故乡(凤凰镇),他说:“是家乡的水哺育了我,我没有理由不为家乡增光添彩。”此后的二十四年间,他怀着实诚的心,满腔热忱地为社区,为学校,为学生,为他人,在平凡中,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学校教学区、食堂、教师和学生生活区等,任何地方,有灯不亮,只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特别是教学楼,有时遇到几层楼或整幢楼停电,他必须迅速拿上工具,跑步到达,迅速找出故障,恢复供电,让每一教室都亮堂,几百人上千人在等着上课呢。他对学校的电路了如指掌,业务精通,操作熟练。 1

有时为了不停电而影响教学,还必须带电作业。他大胆细心,操作规范。发生特殊故障,还必须冷静的分析,细心地查找。有一次,学校教学楼一层楼停电,保险熔断,一般情况更换保险丝就能恢复供电,但这一次,更换保险又马上熔断,这说明这一层楼中有短路,必须迅速找出短路位臵,并排除,他分析到教室最有可能的短路处是插座,逐个教室查找,用电表测量,发现一个教室的饮水机的插头线短路,他迅速拨掉插头,恢复供电,从出现故障到恢复供电不到五分钟,保证了有效的教学秩序。学校高峰期,大小供水水泵几个,他还经常下到几十米深的水井里修理水泵。一段时间,寒冷的冬季经常晚上停电,要发电照明,冬季柴油机难以发动,他摇机子摇得满身大汗,还开玩笑说是锻炼身体。另外,教师生活区的电路故障,他也是随叫随到,热心为老师服务。因为技术熟练,功底扎实,有工程老板特请,说是完成后,酬薪多少多少,他拒绝了。“我要想发财,多年就不当老师了。”他于是说。

二、不投功名投奉献

从1993年到2012年,他一直兼任学校物理实验员。对物理实验室的每个器材的使用、保养等熟记于心,得心应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生实验,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他对动手方面的东西兴趣浓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及时修理实验器材,并潜心自制教具。为了学生做好实验,单说做一根小小的电学导线就得费一定的时间,好几道手工。先上武汉选电线和线夹,回来后,将整卷电线剪成20~30厘米长的短线,再剥线、刮线,去掉线夹上的橡皮套后,刮线夹,分别给线头和线夹上锡,再将两个线夹分别焊接到导线两端,最后套上橡皮套。

他做的导线,美观、结实、耐用,好几次,参加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监考老师都要拿回几根作为样本。

另外,在2004年以前,学校没有胶印设备,只有手摇油印机,他自钻就学会油印,还学会修理。一干就是十几年,他默默地接下老师送来的一叠又一叠蜡纸,为学生摇出一摞又一摞透着油墨芳香的训练卷、考试卷,耳中是机器的嘈杂声,左手是不断重复地捻纸,右手是往复地有节奏地摇动,一个学期下来,半个教室的一堆纸,每一张纸都留有他的指纹,几百上千的学生都做过他的印卷。有时,一天印的卷子太多,晚上睡在床上,左手抽痉,右手发热。服务了学生,服务了大家,他心安理得。看似琐碎细小,实则不平凡。

三、不是掐尖是拔尖

2012年,听说凤凰镇最偏远最贫困的郭岗小学极需电子教学的内行老师,他又一次放弃优越条件,不惜与家属分居,主动请战。

他从电脑开关机起始,手把手地教,直至电子白板的使用,网络平台的应用。大家经常看到他在电子平台上的身影,更多看到的是汗水。他除了主教数学、科学两门主课,还兼任数学组长、科学课主导、体卫艺工作、学生学籍、食堂督导。尤其是担任班主任,负出更多。

所任班级五年级,学生大都来自穷山沟,大道理、小规矩知之甚少,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差生较多。眼看有些老师对差生采取“掐尖”的高压手法,他觉得这是一种扼杀,不宜学生发展,怎么办?他利用课内课外,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长处,从特长入手,使学生们进步很快。学

生曹双一人见都头疼,人送外号“哈苕”。他吃饭带在身边,睡觉还要亲点,从最基础的启发,到点要的点拨,该生变了,成绩上升了,行为端正了,家长说“双一懂事了,做作业也不要大人督促了,真的要感谢陈老师。”他经常说:“不掐尖就是为拔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班均衡发展。

因为不平凡,2005年,参加《科学》课程实验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班;论文《信息技术辅助科学实验初探》获武汉市二等奖;获武汉市优质录像课三等奖;2007年,获市青少年“学科学、比创意”竞赛优秀辅导奖(一等奖); 2012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物理教师。2013年,辅导学生获武汉市第七届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一等奖;参加编写《三点一测》、《状元笔记》、《教材完全解读》等丛书,获指导能手称号。

寒来暑往,桃红柳绿,二十四年来,陈红卫老师乐于奉献,甘于清贫,不计名利得失,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青春。

新洲区凤凰镇郭岗小学郭少兵供稿

2014年6月20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下一篇:乡镇三关爱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