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混凝土外墙裂缝隙形式及处理探析

2022-12-31

1 外墙裂缝渗漏的现象及表现

(1) 设计混凝土自防水本身漏水: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及施工情况复杂, 如钢筋密集、地基沉降差异、砂石含混量大。流动性劳动力责任心不强等原因, 防水混凝土本身也可能产生偏渗水现象。所以, 高水位地区设计地下室防水最好采用多道防水工序。 (2) 变形缝留设不合理漏水:根据规范要求,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墙最大变形缝间距规定为20m~45m之间, 但实际中往往将范围放大1~2倍, 甚至不留后浇带, 而也不采取其他的技术措施, 虽然给施工带来了方便, 但也给渗漏留了隐患。 (3) 设计配筋欠合理漏水:由于设计配筋欠合理, 使得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减少, 随着干缩的产生、温度变形、应力集中, 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留下渗漏的隐患。 (4) 支模钢筋造成底板渗漏水:为支设外墙板模板, 在底板上埋设支模钢筋, 施工后在底板上表面切割钢筋, 由于钢筋没有保护层, 形成化学腐蚀, 造成严重渗水。 (5) 蜂窝、麻面、沟洞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导致渗漏:由于振捣混凝土不密实, 出现蜂窝、麻面、沟洞而处理时, 未剔松散混凝土没用接外加剂的同比例细石和检修补即抹砂浆, 且砂浆又不密实, 导致混凝士疏松产生渗漏。 (6) 墙根与底板交界处漏水:墙根与地面交界处及周边部分有潮湿、滴水现象, 二者交界处有漏水点。分析其渗漏原因, 是由于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 前一步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20cm~30cm高混凝土受牵连振动, 使振捣不密实, 另外, 墙根混凝土在模板支护下没有下沉, 而底板混凝土受振动下沉。则在墙根处拉裂。同时, 该部位应力过于集中, 养护不及时也易造成干裂引起渗漏。因此, 在振捣下部底板混凝土时, 不要将振捣棒插到上部混凝土内及两步混凝土交界处, 要离开一定距离, 且应大于振捣棒振幅距离, 避免已派捣完的底板和墙根混凝土再次受报捣;浇筑高墙根混凝土时应在底板检初凝居浇筑, 同时注意振捣捧不要插入已初凝的底板混凝土内。 (7)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渗漏:外部地下水通过底板外侧面很薄的钢筋保护层进入底板钢筋周围, 钢筋腐蚀使检有缝隙, 噘钢筋方向, 向地下室内部渗水。因此建议设计地下室时, 底板外侧、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应严格按规范规定设置保护层并适当加厚, 施工翻样加工、绑扎钢筋时应取负差, 避免钢筋由于胀模造成几乎无保护层。 (8) 穿墙支模螺栓处理方法不当造成漏水:外墙穿墙螺栓止水板焊接不严密, 穿墙螺栓在外墙面切割时留头较长, 外部抹砂浆时未能将钢筋头盖严, 特别是钢筋头露在抹灰层之外, 做防水时穿破防水层, 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化学腐蚀, 并不断向内墙方向腐蚀造成祸水。公沉降缝止水带偏位造成漏水。 (9) 沉降日缝漏水:由于缝中橡胶止水胶导带不易固定牢靠, 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跑位, 有的跑位严重, 特别是顶板和底板地止水带常落到下层钢筋上。水平止水带下方混凝土不易密实, 常形成沟洞、蜂窝、麻面等。因此, 施工中应焊钢笳骨架将止水带固定在准确位置上, 待水平止水带下方混凝士浇捣密实后, 再固定止亦带。 (10) 混凝土中有杂物造成渗漏:混凝土中有木楔、木板、木方、聚苯板。砖头、编制袋等杂物时易造成渗漏, 必须将靠近内墙面10cm。范围内的杂物取走, 也可通过高压喷灯烧掉, 清理干净后再堵漏。 (11) 外墙钢筋密集漏水:外墙柱交接处和拐弯顶板内钢筋集中区出现漏水, 原因是这些部位空间小, 浇捣困难, 混凝土不易密实, 造成渗漏。放应用铁楔或木楔将钢筋暂时分隔开, 再浇筑混凝土, 最好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 并派专人管理。 (12) 外墙防水层做法不合理形成渗漏:外墙做涂料防水层前, 必须先抹水泥砂浆找平层, 并且赶平压光。因为拆模之后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多孔眼, 若继续做涂料防水层, 涂料表面同样会形成许多孔眼, 这是造成地下室温水的根源。另外若虽抹找平层, 但不赶平压光, 做涂料防水层后会造成涂膜厚薄不均, 表面有孔眼。回填砂石时, 回基础很深必须用串筒, 不能直接用车往槽坑翻倒, 以免砂石砸坏保护层及防水层。 (13) 钢管接头不严形成渗漏:混凝士内埋设电讯管线、照明管线等, 由于钢管接头粗糙不严密, 地下水进入混凝土中, 再从钢管接头进入管中, 由内墙面接线盒向室内漏水, 或沿钢管周围向室内渗水。 (14) 后浇带漏水: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接缝处, 由于先浇混凝土跑浆不密实形成漏水。 (15) 施工缝漏水:外墙水平施工缝埋设钢板止水带后一般不会渗水, 而竖在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后仍会混水渗水, 原因是竖亘施工缝支模时端头不易封严, 特别是用2层钢板网封堵, 经常跑浆, 仅留下砂石和少量水泥浆, 形成类似泡沫混凝土, 不能防漏且回此, 该部位支模时应采用木楼或竹编模板严密封堵。

2 混凝土外墙裂缝隙的处理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了解地下室产生渗漏诸多因素, 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2.1 图纸设计方面

(1) 构造上采取留设变形缝。按规范要求30m左右留设一道伸缩缝, 实际生活中往往将距离放大, 一般为50m~80m, 甚至有的近150m, 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要求留设, 伸缩缝的留设固然会给施工带来麻烦, 但是只要是认真施工, 加强管理, 还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2) 加强分布配筋。设计配筋上, 增加分布配筋, 提高抗裂性 (或又称为温度筋) 。由于地下室外墙厚度 (有的达500mm~600mm) , 越厚越易开裂, 所以在一些工程上, 也做了增加配筋率, 在主筋保护层内增加网片筋 (Φ4或Ф6) 来增加混凝土抗裂性。虽然造价上有所提高, 但是能起到防渗防漏的作用, 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3) 增加附加防水措施。对于容易出现渗漏的地下室外墙处, 增加柔性防水层 (外贴) , 并设置砖砌保护层。

2.2 现场施工方面

由于地下室渗漏最根本原因是由混凝土本身收缩变形带来的, 那么, 如何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减少收缩变形, 或者提高砼的早期抗裂强度就成为克服这一通病的关键。 (1)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来改善其性能由于膨胀水泥产量少、价格高, 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微膨胀剂—UEA, 使普通混凝土在干缩和冷缩过程中, 利用微膨胀剂在约束条件下靠膨胀剂来补偿 (抵消) 这种收缩, 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与发展。 (2) 合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地下室外墙模板最好采用木模 (如九夹板) , 延长拆模时间, 并对模板表面浇水养护或挂草袋养护等, 防止干缩和冷缩的发展。 (3) 加强对后浇带处理的质量控制设计在构造上采取后浇带处理, 如果处理不当, 往往容易出现渗漏, 所以一定要将接触面处理好, 并用强度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 同时要加强振捣和养护, 确保新旧混凝土面结合良好, 密实不渗漏。

总之, 对于地下室外墙渗漏处理上, 工程堵漏只有处理混凝土本身自防水格是关键, 再加上方案合理, 操作正确, 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摘要: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 后果将不堪设想。要防止对防水工程按程序简单化处理, 要选择科学、有效的防水方案进行设计和施工, 避免工程建成后出现裂缝、渗漏等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外墙渗漏,处理方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网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研究下一篇: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