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师心理素质研究

2022-09-13

目前国内关于心理素质的研究, 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和培养中, 逐渐认识到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 对教学效果也有影响, 而且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发展及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制约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有关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教师心理素质内涵、结构的界定, 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存在着许多争议。甚至与教师心理素质有关的基础概念, 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师素质的界定, 仍没有统一起来。在本综述中, 只就教师心理素质近十年来的研究状况, 予以总结分析, 提出不足。

1 研究历史概况及现状分析

我国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二是教师心理素质内涵和结构的理论分析;三是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的实证研究。有代表性的研究详述如下。

许燕 (1999) 在关于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中, 从准教师的角度提出, 心理素质方面由社会适应素质等六个因素构成。这是较早的对教师心理素质结构进行界定的研究, 对后来丰富和完善教师心理素质结构体系的研究有重要作用。唐迅等 (2000) 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社会文化素养、教育专业才能和人格心理品质。这是较早的对教师心理素质进行论述的著作之一。郭黎岩 (2001) 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个性品质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它除具有心理素质的一般特征外, 还具有教师职业方面特殊的特点。并从此特点出发探索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教师心理素质, 并从理论上对教师心理素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这对后来的教师心理素质研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和启发价值的理论上的论述。张承芬等 (2001采用了一种与能力相区分的狭义的心理素质概念。从这一意义上出发研究分析教师的心理素质, 运用隐含的研究方法, 揭示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基本结构。该研究从教师心理素质的具体内容出发, 做了实证的研究, 但数据统计方法只用了百分比、频次等描述统计, 使研究结果的受到局限。这是一篇较早的教师心理素质实证性的研究。汪波 (2001) 在教师素质结构主要因素的研究中, 使用问卷法, 通过因素分析提出了五因素三层次的教师素质结构。该项研究只对被试的学历进行考察, 其他性别、年龄、职称等无关变量未作控制, 忽略了由个体差异及无关变量带来的误差变异。张旭 (2003) 使用自编问卷对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并研究相关的影响条件。因素分析获得四个因子。本研究由于其样本的局限性, 且自编问卷的信度效度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但此研究扩展了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范围。史克学 (2005) 首次对优秀教师心理素质认知的比较研究。数据统计采用主成份提取法、方差分析及Q检验, 得出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本研究在被试的选择上, 受条件所限, 仅选择了高二学生作为中学生的总体, 较之于教师素质及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 有关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很少, 夹杂在教师素质及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中, 专题研究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尚无。张大均等人 (2006) 在理论上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及结构给予了界定。并对其做了严密的论述, 但教师心理素质维度的划分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刘万里 (2007) 提出, 教师的心理素质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 是个多维度、多层面的结构系统。只做了笼统的简要说明, 没有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结构做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

由于我国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起步较晚, 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目前的研究表现为理论研究较多, 而实证研究较少。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界定较多, 对结构的研究较少且较零散。尤其是近几年来, 教师心理素质做为教师素质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不同的角度, 已经有许多理论上的研究。比如: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或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谈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等;但关于教师心理素质的专门研究还是非常少。

在研究方法上, 采用实证研究或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很少见, 目前我国心理素质测量工具还不尽如人意。一般情况是借用国外相近量表进行组合或自编问卷。但在心理素质维度和因素的结构分析上缺乏科学根据, 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有待于检验。

2 反思与展望

我国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近十几年来,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大, 从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 渐渐开始重视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二是研究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 由最初的查阅文献, 理论综述, 渐渐采用心理学中常用的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尤其是数据的处理上, 由最初只使用一些描述统计的方法, 到应用推断统计中的回归分析, 因素分析, 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三是研究内容的丰富, 由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内涵、结构的界定, 到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条件的研究, 到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策略研究等。重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有机体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为其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素质教育中, 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 是制约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人们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 逐渐开始了对与此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的高度重视。教师心理素质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同时还是一个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问题, 是任何一个单独学科所不能分析透彻的, 需要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我国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任务重但却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但相信经过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教师心理研究以及教师教育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 对教学效果也有影响, 而且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发展及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中有关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概况, 对现状作了分析, 阐述了目前研究的不足, 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专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燕.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9 (10) .

[2] 唐迅.现代教师心理素质[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 郭黎岩.教师心理素质专题[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生管理的几点体会下一篇: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