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

2022-09-12

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电视媒体在多元化的新媒体发展形势下显得应付乏力, 从过去的论坛、博客到如今的微信、微博等, 新媒体所带来的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使得过去由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一直去不复返。随之而来的还有传统媒体受众量的流失、竞争力下降、舆论影响力降低等, 面对媒体融合时代中的诸多挑战, 传统的电视媒体包括电视新闻记者唯有积极谋求转型, 才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而持续发展[1]。

一、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媒体融合时代所趋

在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展了转型之路, 而大部分的传统媒体选择了与新媒体融合, 相继推出电子版、网络版、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新闻客户端等, 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媒体已基本不复存在, 这股媒体融合的趋势也在不断扩大深化。

然而, 虽然众多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采取了上述诸多方式的尝试, 但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更多的融合只是停留在表面, 在观念、体制等方面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 只是将新媒体技术作为为了融合而融合的工具, 是典型的形“融”而神未“融”。基于此, 笔者认为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 最重要的仍然在于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型, 尤其是记者的角色转型, 唯有他们从观念、心态以及技术方面与新媒体展开融合, 才能真正推进传统媒体的持续发展。

二、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存在的困境

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 电视媒体相比起新兴媒体, 在传播符号、公信力以及受众的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这并不能代表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会容易很多。由于媒体融合尚处在起步阶段, 融合新闻制作水平仍有待提升, 电视新闻记者由于受到电视媒体本身与内外部环境的制约, 要想在体制内完成角色转型, 仍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 存在工作惯性与认知障碍

其一, 便是由来已久的工作惯性使然, 导致电视新闻记者无论是思想意识, 还是意见立场方面, 都显得过于官方,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打官腔”居多, 甚至常以官方自居, 脱离民众根基, 报道不切实际;其二, 许多电视新闻记者对自身工作认知仍停留在过去阶段, 而在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 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为电视台工作, 还需掌握为移动媒体、广播等各类形式的媒体提供服务。

(二) 电视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机制固化

相比较文字报道、图片报道等形式, 电视新闻报道的工序要更为复杂, 有着其特有的制作模式, 从素材采集到加工制作完成, 还需经过多重审查把关, 并且还需在特定的时间段播送, 一套机制下来则难以保证新闻信息传播的实时性。而在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 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非常多, 实时性往往是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基本要求, 所以在第一时间报道的媒体往往会受到更多观众喜欢, 电视媒体在这一点显然难以匹及。

(三) 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带来冲击

中国的电视媒体舆论监督也曾有过辉煌历程, 其中以《焦点访谈》为代表, 而现如今电视媒体中新闻监督节目却再难激发人们的讨论。相比之下, 新媒体所引领的舆论监督趋势愈演愈烈,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日本女留学生江歌被害事件”等都起始于网络等新媒体, 进而引发民众讨论, 新闻事件逐步发酵, 而在这一过程中, 电视新闻记者仿佛成为了新媒体的追随者, 导致电视新闻记者的信息收集与舆论监督职能淹没在悠悠众口之中。

三、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相关建议

在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 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确立, 新闻生产的中心化特性逐渐消除, 信息传播渠道也呈多元化、复合化方向发展, 更重视与公众的互动性。而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 电视新闻记者同样需要了解当前现状, 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积极转型, 才能够共同助推电视新闻传播走出困境。

(一) 将民意摆在新闻传播的首位

一直以来, 就舆论的载体而言, 存在着“主流媒体”与“民间”两个舆论主阵地, 而在时代的发展下, 当今社会分化为了人际舆论场、自媒体舆论场以及传统媒体舆论场。其中传统媒体不仅是舆论阵地, 同时也是宣传阵地, 这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讲, 要时刻谨记自身的公民立场, 在进行正面宣传工作的同时, 也要将社会事情、民众请愿如实进行表达, 实现宣传阵地与舆论阵地的相互融合[2]。同时, 电视新闻记者要将民意表达始终摆在新闻传播的首位, 否则不但无法发挥宣传效果, 甚至会引发民众舆论的声讨, 导致媒体与记者本人公信力下降。所以, 身为电视新闻记者, 要懂得将民众意见进行汇集, 以公民立场作为出发点, 以表达公民心声的方式去扩大传统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二) 由新闻报道转变为问题解答

在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 每一个人都是新闻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而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则应该改变自身的“新闻生产者”角色, 转型为“问题解答者”, 这既是媒体融合时代所趋, 同时也是政府对新闻工作者赋予的新的使命与要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转型期, 上至政府企业, 下至寻常百姓, 都存在着诸多内外部问题,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与新闻发生现场去探寻民众最为关心的任何问题, 由以往的新闻报道转变为问题解答, 不仅要做到新闻信息的告知与谣言粉碎, 还要能够引发民众讨论, 统合民众意见, 这些都是当前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之路所需要努力的方向。诸如“豫章书院”教育问题、“水电医药费”民生问题等, 都值得电视新闻记者去进行解答深究, 还民众知情权, 获得政府与民众的支持, 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三) 重视电视新闻的内容性提升

在媒体融合时代, 技术、产品与渠道固然重要, 但说到底新闻传播的取胜靠的还是其信息内容, 要时刻谨记“内容为王”的原则[3]。不过从当前的媒体信息内容提供来看, 其效果还无法满足与现代民众的需求,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 笔者认为新闻内容性的提升, 需要从以下四点予以把握:1.突出观众地位, 基于观众的角度去探寻新闻事件的发展, 打破过去呆板乏味的新闻播报模式, 以故事化的手段去进行新闻传播, 凸显出互动、评论、调查等特点;2.电视新闻报道要重视悬念预留, 凸显出内容重点;3.作为电视新闻记者, 要避免与主持人角色定位重合, 认识到自己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 要多用镜头去重现新闻, 而非用嘴去讲述新闻;4.电视新闻传播要凸显深度, 切不可为了吸引眼球而出现部分新媒体“泛娱乐化”、“碎片化”的通病, 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四) 突破时空限制传播新闻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加持之下, 也让我们生活在“地球村”的居民能够对世界上任何一处发生的新闻发表个人观点与见解。身为电视新闻记者, 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将现在与将来、个人与社会、本土与外来等不同时间、地域有所关联的事物加以比较, 便能够从中发现巨大差异, 而许多原本不起眼的小事便会强烈的反差对比下变成珍贵的新闻信息。比如“大陆民众吃不起茶叶蛋”、“日本马桶盖遭到中国游客疯抢”等新闻, 便是基于全球视域下, 凸显出了新闻的价值。

随着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 从中体现出了国家对于媒体融合的号召, 未来传媒业势必会呈现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 而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 作为新闻的生产者、服务者, 唯有摆正角色定位, 积极寻求转型, 才能够得到更多发展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 各类新媒体的兴起, 也进一步丰富了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 人们在信息的甄别过程中也比过去更为理性, 心态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而作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电视新闻记者,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关键角色, 因此要顺媒体融合之势, 及时调整心态、提升业务技能, 强化对新媒体新闻内容的整合能力, 从自身的角色定位方面展开积极转型, 为公众贡献更为全面、真实的报道。

摘要: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兴起, 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形成了冲击, 促使其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积极转型, 传统媒体的转型则势必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型。基于此, 文章将从媒体融合的视野下着手, 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困境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希望能够对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

参考文献

[1] 郝靖.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今传媒, 2015 (7) :117-118.

[2] 周玲娜.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转型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 (17) .

[3] 陈庆顺.探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 (8) :173-17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桩基沉降问题分析下一篇:科技项目后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